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istance Analysis of 25 Corn Varieties to Stalk Rot and Evaluation of Yield Loss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Liangfa Wang Yaochuang +3 位作者 Zhang Sujuan Zhu Zikuan Zhang Huiyu Zhang Shoulin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6年第5期16-20,共5页
Due to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Henan Province had a large-scale outbreak of corn stalk rot in 2014, and the incidence status of 25 varieties was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st... Due to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Henan Province had a large-scale outbreak of corn stalk rot in 2014, and the incidence status of 25 varieties was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Xundan.509 was classified as resistance variety; Yudan606, Jinsai38 and Xundan3136 were classified as moderate resistance ones, while the other 21 varieties were highly susceptible varieties. Using the yield loss rate of 5% as the critical value of disease tolerance standard, XundanS09, Yudan606, Jinsai38, Xundan3136, Huaiyu5288, QiaoyuS, XY046, Zhengyu10, Lile66, WeikeT02 and Xundan29 were classified into tolerance varieties of corn stalk rot. The concept between disease resistance and disease tolerance was distinguished. The diseased plant rate was used as the classification basis of disease resistance and the yield loss rate was used a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disease toler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 was showed by a Venn dia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 stalk rot yield loss rate Disease resistance Disease toler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lk Rot Resistance Analysis and Yield Loss Evaluation on 25 Maize Varieties and Utilization of Resistant Germplasm Jun M9
2
作者 Ruiqian LU Hailei JIN +3 位作者 Shoulin ZHANG Jinkui ZHANG Changjian LI Zhifang ZH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6期41-45,共5页
Stalk rot outbroke in Henan Province in 2014 on maize,and the disease conditions of 25 varieties were investigated.According to national maize variety disease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Jundan 509 was a resis... Stalk rot outbroke in Henan Province in 2014 on maize,and the disease conditions of 25 varieties were investigated.According to national maize variety disease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Jundan 509 was a resistant variety; Yudan 606,Jinsai 38 and Jundan 3136 were moderately-resistant varieties; and other 21 varieties were all highly susceptible.Based on the yield loss rate of 5% determined as the critical value for division of disease tolerance,disease-tolerant varieties included Jundan 509,Yudan 606,Jinsai 38,Jundan 3136,Huaiyu 5288,Qiaoyu 8,XY046,Zhengyu 10,lile 66,weike 702 and Jundan 29.Varietal disease resistance and tolerance were mainly divided according to incidence and yield loss rate,respectively,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was showed by a Venn diagram.With the male parent Jun M9 of Jundan 509 as a backbone material,multiple maize combinations resistant to stalk rot were formed,and Yongyou 618 among them was approved by Henan Provincial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VARIETY stalk ROT Loss rate of yield DISEASE resistance DISEASE toler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reduced lodging of high-yield and-density maize 被引量:49
3
作者 XUE Jun XIE Rui-zhi +5 位作者 ZHANG Wang-feng WANG Ke-ru HOU Peng MING Bo GOU Ling LI Shao-k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717-2725,共9页
Increasing plant dens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maize yield, but often increases lodging rate and severity, significantly elevating the risk and cost of maize production. Therefore, lodging is a major factor r... Increasing plant dens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maize yield, but often increases lodging rate and severity, significantly elevating the risk and cost of maize production. Therefore, lodging is a major factor restricting future increases in maize yield through high-density planting. This paper reviewed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ize lodging rate and plant morphology, mechanical strength of stalks, anatom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alks, root characteristics, damage from pests and disease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genomic characteristics.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these factors and explored possible ways to improve lodging resistance were also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increasing maize lodging resistance under high-density planting conditions and can be used to develop maize cultivation practices and lodging-resistant maize cultiv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lodging resistance stalk strength high yield high plant den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地不同种植模式下甘蔗主栽品种生产的潜力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勇 艾静 +8 位作者 王禹童 张仲富 杨洪岂 李加群 郭兆建 刘海俊 覃伟 邓军 张跃彬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743-3757,共15页
【目的】以丘陵山地不同种植模式甘蔗主栽品种生产潜力为研究对象,探索品种和机械适应关系,筛选宜机化(适宜机械作业)种植的甘蔗品种并明确其主要特征,为推动丘陵山地蔗区全程机械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择云南丘陵山地2种不同生态... 【目的】以丘陵山地不同种植模式甘蔗主栽品种生产潜力为研究对象,探索品种和机械适应关系,筛选宜机化(适宜机械作业)种植的甘蔗品种并明确其主要特征,为推动丘陵山地蔗区全程机械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择云南丘陵山地2种不同生态类型蔗区,对桂柳05-136、云蔗05-49、云蔗05-51和云蔗08-1609 4个主栽品种进行全程机械化和全程人工2种种植模式下生产潜力研究。【结果】甘蔗产量和蔗糖分受品种和种植模式影响,其中产量影响显著,机械化种植模式下,云蔗08-1609产量显著高于人工种植模式(P<0.01),云蔗05-51表现相反(P<0.01);机械化种植模式下,云蔗08-1609蔗糖分略高于人工种植(P>0.05),桂柳05-136和云蔗05-49略降低(P>0.05)。甘蔗下种量和出苗率同时受品种特性和种植模式影响,机械化种植模式下下种量普遍高于人工种植,而出苗率普遍低于人工种植模式;云蔗05-51机械化种植条件下出苗率显著降低(P<0.05),云蔗08-1609出苗率相对较稳定(P>0.05)。甘蔗主要农艺性状同时受品种和种植模式影响,机械化种植模式下,云蔗08-1609有效茎显著高于人工种植模式(P<0.05);工艺品质性状主要受品种影响。云蔗08-1609在甘蔗机械种植条件下生长潜力更高,表现为产量和有效茎显著高于人工种植,甘蔗蔗糖分略高;云蔗05-51在人工种植模式条件下生长潜力更高,表现为人工种植模式下的产量更高。【结论】不同甘蔗品种对机械种植的适应程度不同,存在宜机化种植和宜人工种植甘蔗品种,在推进机械化种植模式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品种的适应性;总之,宜机化种植甘蔗品种应具备在机械化种植模式下的甘蔗产量更高和有效茎更多,且蔗糖分受种植模式影响较小甚至略高于人工种植模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机械化种植 人工种植 产量 蔗糖分 有效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密协同对带状间作大豆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高超 陈平 +7 位作者 杜青 罗凯 付智丹 林萍 李易玲 刘姗姗 雍太文 杨文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4-1371,共8页
阐明播期和密度协同下对不同株型大豆茎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大豆品种适宜的播期和密度,可为四川油菜收获后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提供参考。选择2个不同熟期的品种南夏豆25号(ND25,中晚熟,分枝型)、齐黄34(QH34,早熟,主茎型),分... 阐明播期和密度协同下对不同株型大豆茎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大豆品种适宜的播期和密度,可为四川油菜收获后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提供参考。选择2个不同熟期的品种南夏豆25号(ND25,中晚熟,分枝型)、齐黄34(QH34,早熟,主茎型),分析播期(包括S1:5月中旬、S2:5月下旬、S3:6月上旬三个时期,2021和2022两个年份重复)及密度(4个密度,D1:81000株·hm^(-2),D2:101000株·hm^(-2),D3:140000株·hm^(-2),D4:171000株·hm^(-2))对带状间作大豆茎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同一播期随密度增加,植株产生避荫反应,各品种株高增加、茎粗减小,平均节长增加,植株更加纤细,导致茎秆抗折力降低,倒伏率上升,同时增密使植株种内竞争和自荫性加剧,植株单株生物量降低。同一密度随播期推迟,各品种的茎粗、茎秆抗折力、单株生物量减小,平均节长增加,ND25株高、倒伏率降低,QH34株高、倒伏率增加。ND25、QH34各处理平均分枝数分别为4.07、0.53,分枝产量贡献率各处理平均分别为55.30%、5.82%。播期推迟,ND25品种产量S1S2>S3,密度增加,ND25品种产量D1>D2>D3>D4,QH34品种D3>D2>D1>D4,ND25晚播适度稀植,QH34早播适度密植,主茎和分枝协同可提高大豆群体产量。中晚熟分枝型品种(ND25)适度晚播稀植,株型适宜,倒伏率低,在6月上旬(S3),8.1万株·hm^(-2)(D1)产量最高;早熟主茎型品种(QH34)适度早播密植,株型适宜,倒伏率低,在5月中旬(S1),14万株·hm^(-2)(D3)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间作 播期 密度 茎秆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籽秆兼用工业大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晓艳 朱炫 +7 位作者 羊国安 王学明 杜光辉 汤开磊 刘翠翠 李建永 周杉 何青 《中国麻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为了掌握籽秆兼用工业大麻在云南省大理地区生产适宜的种植密度,选用云麻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5个种植密度(1、2、3、4、5万株/hm^(2))的比较试验,研究其对工业大麻农艺性状、麻籽产量及麻秆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影响云麻7号... 为了掌握籽秆兼用工业大麻在云南省大理地区生产适宜的种植密度,选用云麻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5个种植密度(1、2、3、4、5万株/hm^(2))的比较试验,研究其对工业大麻农艺性状、麻籽产量及麻秆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影响云麻7号种子的成熟期,密植的比稀植的大约提早2 d。低密度种植,雌麻的比例较高,而高密度种植,雌雄比例基本达到1∶1。雄麻株高是在5万株/hm^(2)密度下最高,为343.5 cm,而其茎粗和分枝数均是在1万株/hm^(2)密度下最粗或最多,分别为29.9 cm和32.6个。雄麻的单株花叶和麻秆重量也在1万株/hm^(2)密度下最高,分别为0.10、0.43 kg/株。而雄麻花叶产量最高是在4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为863.33 kg/hm^(2),其次是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846.33 kg/hm^(2)。同样,雄麻麻秆产量最高是在4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为4081.33 kg/hm^(2),其次是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3662.33 kg/hm^(2)。雌麻株高是在5万株/hm^(2)密度下最高,为330.5 cm,而茎粗和分枝数均是在1万株/hm^(2)密度下最粗或最多,分别为30.8 mm和18.5个。雌麻的单株麻籽和麻秆重量均在1万株/hm^(2)密度下最高,分别为0.16、0.56 kg/株,其次为5万株/hm^(2)的。雌麻麻秆产量最高是在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为8438.90 kg/hm^(2)。最终,麻秆总产量和麻籽产量是在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最高,分别为12101.23 kg/hm^(2)和1438.10 kg/hm^(2)。综合考虑麻籽和麻秆产量,得出云麻7号在云南省大理地区作为籽秆兼用工业大麻种植的适宜密度为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种植密度 生育期 农艺性状 麻秆产量 麻籽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黄金化控对密植玉米茎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7
作者 苏玉杰 杨美丽 +5 位作者 鹿红卫 程建梅 赵树政 王帮太 秦贵文 张晓春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85-90,共6页
为研究化控剂对密植玉米品种植株茎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以高产玉米新品种永优1583为研究材料,拔节期喷施1.5 mL/L化控剂玉黄金30 L/hm^(2),以喷施相同量的清水作为对照(CK),分别于大喇叭口期、灌浆期调查玉米植株生理、生态和产量... 为研究化控剂对密植玉米品种植株茎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以高产玉米新品种永优1583为研究材料,拔节期喷施1.5 mL/L化控剂玉黄金30 L/hm^(2),以喷施相同量的清水作为对照(CK),分别于大喇叭口期、灌浆期调查玉米植株生理、生态和产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玉黄金处理能使密植玉米植株穂位降低、地上第3节和穂位节茎秆节间缩短、植株干物质产量增加,其抗倒性能增强。使用玉黄金化控可以使玉米植株的地上3节和穗位节茎秆变粗、单株叶面积减少、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以上均有利于植株光合产物的吸收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在产量性状方面,使用化控剂可以显著增加玉米品种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和百粒质量,与对照相比,2022年和2023年玉黄金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增加了1121.55、1028.64 kg/hm^(2),增产幅度分别达到了9.36%和8.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上,拔节期喷施化控剂玉黄金可以优化玉米植株生长指标、增强茎秆抗倒性能、提高产量性状指标等,增加密植条件下品种适应性,最终实现玉米品种的高效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化控剂 玉黄金 茎秆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拔柴时间对棉花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樊海潮 赵中亭 +2 位作者 张志恒 于谦林 张桂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0-22,共3页
以杂交棉“瑞杂818”为材料,于2021—2022年在菏泽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蒜套棉试验,研究不同拔柴时间(9月20日、9月25日、9月30日、10月5日和10月10日)对棉株不同部位铃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拔柴时间对棉株中下部铃重、衣... 以杂交棉“瑞杂818”为材料,于2021—2022年在菏泽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蒜套棉试验,研究不同拔柴时间(9月20日、9月25日、9月30日、10月5日和10月10日)对棉株不同部位铃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拔柴时间对棉株中下部铃重、衣分和籽棉产量影响不明显,而对上部铃影响较大,且拔柴时间越早影响越大。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随着拔柴时间的提前而降低,拔柴时间越早降低幅度越大。拔柴时间对棉株下部铃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影响不明显,而对中上部铃影响较大,相比10月10日拔柴,9月20日拔柴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分别降低11.91%、9.99%和1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柴时间 棉铃 空间分布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摘薹与追肥对油蔬两用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子婧 吕伟生 +7 位作者 罗军元 王馨悦 张晨 夏晶 刘小三 余小芸 肖国滨 柴晓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0期27-30,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油蔬两用油菜栽培模式的优化,特别是摘薹和追肥处理对油菜生育进程、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以‘赣油杂8号’为试验品种,比较了不摘薹、摘薹不追肥、摘薹追施尿素和摘薹追施复合肥4种处理的效果。结果显示,摘薹和追肥处... 本研究旨在探讨油蔬两用油菜栽培模式的优化,特别是摘薹和追肥处理对油菜生育进程、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以‘赣油杂8号’为试验品种,比较了不摘薹、摘薹不追肥、摘薹追施尿素和摘薹追施复合肥4种处理的效果。结果显示,摘薹和追肥处理分别使油菜的生育期延长了5 d和2 d。虽然摘薹处理导致油菜籽产量和产油率有所下降,分别降低了3.99%和6.64%,但这种降低并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摘薹显著提高了油菜籽的蛋白质含量,增幅为4.11%。进一步分析表明,与摘薹不追肥相比,摘薹后追施复合肥能显著增加油菜籽、菜籽油和蛋白质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2.07%、15.14%和7.97%。因此,摘薹后追施复合肥是一种有效的农艺措施,它不仅能缓解摘薹对油菜生长的不利影响,还能同步提升油菜籽的产量和品质。这些发现为油蔬两用油菜的栽培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摘薹 追肥 油蔬两用 产量 油菜籽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秆炭与尿素配施对酸性红壤理化特征与作物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何翰宇 周瑞春 +3 位作者 王豪吉 程圆钦 官会林 徐武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4-59,共6页
为研究生物炭与氮素配施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向酸性红壤中添加2%的烟秆炭,尿素添加量为20、40 mg·kg^(-1)与60 mg·kg^(-1)(以氮素计,标记为T1、T2和T3),以不施用尿素为对照(CK),以广泛食用的青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 为研究生物炭与氮素配施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向酸性红壤中添加2%的烟秆炭,尿素添加量为20、40 mg·kg^(-1)与60 mg·kg^(-1)(以氮素计,标记为T1、T2和T3),以不施用尿素为对照(CK),以广泛食用的青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为试验作物,种植80 d后采收,并采集土样用于理化性质与脲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青菜产量随施氮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T1、T2和T3处理下青菜产量较CK分别增加了53%、75%与103%.随着尿素施加量的增加,土壤速效氮含量与电导率显著升高,而pH降低(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土壤速效氮含量是影响青菜产量的关键因素(R^(2)=51.1%),且随着尿素添加量的增加,青菜叶片中氮含量升高(P<0.05),表明作物氮素营养得到了有效改善.因此,向施炭的酸性红壤中添加速效氮,是促进作物生长与产量提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秆炭 铵态氮 硝态氮 作物产量 酸性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肥对裸燕麦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11
作者 贾志锋 周青平 +1 位作者 韩志林 颜红波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9-22,共4页
研究了N、P用量及其配比对裸燕麦(4600)秸秆株高、秸秆产量和种子产量,以及小穗数、单株粒重、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株高外,施肥处理对裸燕麦各生产性能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施N量0~135 kg/hm^2或施P量0~9... 研究了N、P用量及其配比对裸燕麦(4600)秸秆株高、秸秆产量和种子产量,以及小穗数、单株粒重、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株高外,施肥处理对裸燕麦各生产性能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施N量0~135 kg/hm^2或施P量0~90 kg/hm^2下,随施肥量增加,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均明显提高。在N90P90和N135P90时,裸燕麦种子和秸草产量最高,分别为3 400 kg/hm^2和20 700 kg/hm^2。种子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和穗粒数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或P〈0.05)。裸燕麦秸秆产量yg或种子产量ys(kg/hm^2)可用其与N(kg/hm^2)和P(P2O5,kg/hm^2)肥间的二元二次回归方程yg=16 380.76+14.811xN+32.272xP-0.015xN^2-0.114xP^2+0.026xNxP(R^2=0.886^***)和ys=2 597.605+12.369xN+4.277xP-0.067xN^2-0.006xP^2-0.020xNxP(R^2=0.959^***)很好的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N P 种子 秸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地区“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孟良 郑琳 +3 位作者 杨安中 牟筱玲 余海兵 邵庆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6,共5页
为筛选适宜江淮地区推广种植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以皖油18为对照,采用Delphi法研究比较了16个优质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菜籽产量、营养品质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天禾油6号、中乐油2号、中乐油1号等8个品种的菜薹产量极显著或显... 为筛选适宜江淮地区推广种植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以皖油18为对照,采用Delphi法研究比较了16个优质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菜籽产量、营养品质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天禾油6号、中乐油2号、中乐油1号等8个品种的菜薹产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皖油18;绵油12号、秦优七号、润油188的菜籽产量比对照增产10.40%~21.48%;秦优七号、天禾油6号、华油1087、润油188的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高25.17%~44.67%;品种间菜薹营养品质差异不显著,中双8号、秦优七号、沪油16、润油188、天禾油6号的品质相对最佳;品种间总产值差异极显著。Delphi法综合评价结果:润油188、天禾油6号、绵油12号、秦优七号、华油1087适宜作为“油蔬两用”品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蔬两用油菜 菜籽产量 菜薹产量 营养品质 品种筛选 DELPHI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密度对“双低油菜”菜苔营养成分及菜籽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孟良 郑琳 +3 位作者 杨安中 牟筱玲 余海兵 邵庆勤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137-141,共5页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3个"双低油菜"品种菜苔的营养成分、饲用价值以及播期、密度对菜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油菜苔干物质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粗脂肪、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3个"双低油菜"品种菜苔的营养成分、饲用价值以及播期、密度对菜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油菜苔干物质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粗脂肪、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其化学营养类型属N型,是优质青饲料。品种、密度及品种×播期对菜苔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品种、播期对菜籽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播期×密度对菜籽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分析比较发现,中油杂10号、8月28日播种、密度1.2×105株/hm2时饲用营养产量最高,"油饲两用"经济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菜苔产量 菜籽产量 营养成分 饲用价值 “油饲两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获期对玉米茎秸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文亦芾 白冰 +1 位作者 赵俊权 毛华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73-175,186,共4页
研究适于云南亚热带地区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玉米青秸产量以蜡熟期最高,干秸产量以完熟期最高;粗蛋白质产量和产奶净能量(NEL)均以蜡熟期最高;专用青贮玉米、粮饲玉米和普通玉米蜡熟期鲜秸产量分别为108.9、111.7和127.5 t/hm2,干秸... 研究适于云南亚热带地区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玉米青秸产量以蜡熟期最高,干秸产量以完熟期最高;粗蛋白质产量和产奶净能量(NEL)均以蜡熟期最高;专用青贮玉米、粮饲玉米和普通玉米蜡熟期鲜秸产量分别为108.9、111.7和127.5 t/hm2,干秸产量为33.4、36.4和40.7 t/hm2,粗蛋白质产量为2.7、2.9和3.4 t/hm2,产奶净能量为49825.8、57789.4和64430.3 Mcal/t/hm2;高产优质玉米品种为京科9号、樱红和路单4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秸产量 营养价值 全株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下小麦倒伏与茎秆力学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50
15
作者 郭翠花 高志强 苗果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1-155,共5页
为探讨晋中晚熟冬麦区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研究小麦基部茎节形态结构与抗倒力学的关系,该文采用SAN-CMT6104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测试仪,对大田不同产量水平及倒伏程度下的小麦基部第2茎节进行了弯折力、惯性矩、弹性模量、抗弯刚度和弯... 为探讨晋中晚熟冬麦区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研究小麦基部茎节形态结构与抗倒力学的关系,该文采用SAN-CMT6104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测试仪,对大田不同产量水平及倒伏程度下的小麦基部第2茎节进行了弯折力、惯性矩、弹性模量、抗弯刚度和弯曲强度等生物力学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随基本苗的过量增加,拔节期最高分蘖峰值的增加,群体倒伏时间提早,面积加大。虽然成穗数差异不大,但穗粒数降低,特别是千粒质量明显降低,产量递减。表明受该地区自然条件与种植制度的制约,合理的基本苗(450万/hm2左右),通过返青后适期适量的水肥调控,保持稳健的最高分蘖数是关系高产不倒的两个重要的群体临界指标。研究明确了倒伏与基部第2茎节形态结构、株高、节间距与力学指标弯折力、惯性矩、弹性模量、抗弯刚度、弯曲强度都呈负相关。而茎秆干质量、茎秆外径、壁厚与弯折力、惯性矩、弹性模量、抗弯刚度、弯曲强度都呈正相关。说明随着基本苗的过量增加与拔节最高茎蘖数的增加,基部茎秆力学负荷降低,就会发生倒伏。研究筛选出与茎节抗倒、群体质量、植株形态结构以及产量结构关系密切的两个力学指标,即"弯曲强度"与"弹性模量",可作为抗倒育种或株型育种以及高产群体架构设计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力学特性 力学测试 小麦 茎秆 倒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效唑对甜高粱农艺性状及倒伏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伟 张阳 +5 位作者 赵威军 邵荣峰 卜华虎 常玉卉 李金梅 王花云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116,共4页
以晋甜杂3号为材料,株高达到40、80、120cm时,分别喷施600、800、1 000mg/L浓度的烯效唑水溶剂。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可以有效降低甜高粱株高,在株高为80~120cm期间,600~800mg/L烯效唑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甜高粱株高,而且并未因此而造成甜... 以晋甜杂3号为材料,株高达到40、80、120cm时,分别喷施600、800、1 000mg/L浓度的烯效唑水溶剂。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可以有效降低甜高粱株高,在株高为80~120cm期间,600~800mg/L烯效唑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甜高粱株高,而且并未因此而造成甜高粱鲜茎秆产量减少;在株高为80~120cm期间,800~1 000mg/L烯效唑处理茎粗较对照显著增加,但是在烯效唑处理浓度大于800mg/L后,处理茎粗增粗效应开始减弱;在株高为80~120cm期间处理时,甜高粱倒伏率较对照显著降低,株高达到120cm时,800和1 000mg/L烯效唑处理倒伏率较对照分别下降75.40%、83.02%。综合考虑,株高为120cm时喷施800mg/L烯效唑,甜高粱茎粗显著增加,株高显著降低,抗倒伏性增加,产量稳定,可以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烯效唑 倒伏率 农艺性状 茎秆产量
原文传递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赣油杂2号”菜油两用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邹晓芬 汤洁 +3 位作者 戴兴临 宋来强 张建模 熊任香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2-35,共4页
研究了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赣油杂2号”的播期和密度对菜薹、菜籽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1日播种且种植密度为16.5万株/hm2处理的菜薹产量及经济效益最高,而且菜籽产量也较高。
关键词 赣油杂2号 菜薹产量 菜籽产量 经济效益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栽培香菇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赵超 高兆银 何莉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38-41,共4页
以玉米芯、玉米秸秆及稻草为主料设置不同培养料配方栽培香菇,对各培养料的碳氮营养及不同培养料对香菇菌丝生长和对子实体形态、产量、营养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芯为主料的培养料配方碳氮营养充足、C/N比合适,香菇菌... 以玉米芯、玉米秸秆及稻草为主料设置不同培养料配方栽培香菇,对各培养料的碳氮营养及不同培养料对香菇菌丝生长和对子实体形态、产量、营养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芯为主料的培养料配方碳氮营养充足、C/N比合适,香菇菌丝生长正常,子实体的个体较大、营养含量丰富、生物学效率较高;以玉米秸秆或稻草为主料的培养料配方,由于培养料密度小、质地蓬松、C/N比较低,香菇菌丝转色不好、产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秸秆 栽培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秸作为刨花板生产原料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邢成 殷苏州 邓玉和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10,共4页
从豆秸的产量、分布以及其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分析了豆秸作为刨花板原料的可行性。豆秸在我国产量丰富,分布亦较集中,其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与速生木材接近但酸性偏低,用于刨花板生产时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在实... 从豆秸的产量、分布以及其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分析了豆秸作为刨花板原料的可行性。豆秸在我国产量丰富,分布亦较集中,其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与速生木材接近但酸性偏低,用于刨花板生产时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豆秸制造的刨花板其物理力学性能可以达到GB/T4897—92中B类刨花板的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豆秸是刨花板生产的适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秸 原料 分布 物理化学性质 刨花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地区双低油菜“油蔬两用”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孟良 郑琳 +3 位作者 杨安中 牟筱玲 余海兵 邵庆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3期147-151,共5页
以江淮地区推广的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3个优质油菜品种为材料,设计播期和密度试验,研究了品种、播期、密度及其交互效应对优质油菜菜薹、菜籽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菜薹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密度、播期... 以江淮地区推广的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3个优质油菜品种为材料,设计播期和密度试验,研究了品种、播期、密度及其交互效应对优质油菜菜薹、菜籽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菜薹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密度、播期×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密度对菜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2)密度对菜籽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播期、品种×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播期对菜籽产量有极显著影响。(3)综合评价以中油杂10号、8月28日播种、密度1.2×105株/hm2时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双低油菜 油蔬两用 菜薹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