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ical triggering of earthquakes:result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t spring-block models 被引量:2
1
作者 Victor A.Novikov Vladimir I.Okunev +3 位作者 Vadim N.Klyuchkin Jing Liu Yuri Ya.Ruzhin Xuhui Shen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17年第4期167-172,共6页
Recently published results of field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on the seismic/acoustic response to injection of direct current (DC) pulses into the Earth crust or stressed rock samples raised a question on a possibi... Recently published results of field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on the seismic/acoustic response to injection of direct current (DC) pulses into the Earth crust or stressed rock samples raised a question on a possibility of electrical earthquake triggering. A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e considered phenomenon is not clear yet in view of the very low current density (10-7-10-s A/m^2) generated by the pulsed power systems at the epicenter depth (5-10 km) of local earthquakes occurred just after the current injection. The paper describes results of laboratory "earthquake" triggering by DC pulses under conditions of a spring-block model simulated the seismogenic fault. It is experimentally shown that the electric triggering of the laboratory "earthquake" (sharp slip of a movable block of the spring-block system) is possible only within a range of subcritical state of the system, when the shear stress between the movable and fixed blocks obtains 0.98-0.99 of its critical value. The threshold of electric triggering action is about 20 A/m^2 that is 7-8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estimated electric current density for Bishkek test site (Northern Tien Shan, Kirghizia) where the seismic response to the man-made electric action was observed. In this connection, the electric triggering phenomena may be explained by contrac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in the narrow conductive areas of the faul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current density or by involving the secondary triggering mechanisms like electromagnetic stimulation of conductive fluid migration into the fault area resulted in decrease in the fault strength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simulation spring-block model Electric pulse Triggering thresho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1年黑龙江省春播期东北冷涡气候影响特征
2
作者 马舒扬 李永生 +2 位作者 班晋 赵佳莹 王营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选用1961—2021年黑龙江省62站逐日地面降水、气温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黑龙江省春播期间持续时间3 d及以上的东北冷涡活动特征及其对春播期气候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61 a春播期发生东北冷涡过程233次,共958 d,发生频次... 选用1961—2021年黑龙江省62站逐日地面降水、气温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黑龙江省春播期间持续时间3 d及以上的东北冷涡活动特征及其对春播期气候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61 a春播期发生东北冷涡过程233次,共958 d,发生频次及日数均为增大趋势,发生频次与单次冷涡持续时间为显著负相关。东北冷涡的降水贡献率约为43.29%,冷涡过程中出现大雨及暴雨日的频率较大,分别为48.66%和59.46%;东北冷涡对春播期气温影响不显著。500 hPa位势高度场,东北冷涡与贝加尔湖至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存在较好的正相关,超30%的冷涡活动与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相伴发生。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对冷涡降水有显著的增强作用,而对冷涡过程低温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阻塞高压 春播期 环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灯可参数化点亮的内配光饰圈结构及模具设计
3
作者 何叶春 施凯文 唐高中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133,共8页
汽车车灯可参数化点亮设计是提升灯具科技感、品牌辨识度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车灯系统里的内配光饰圈通过镭雕、烫印等后处理工艺实现参数化点亮造成的零件合格率低、生产效率低和成本昂贵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车灯内配光饰圈双色注塑成型... 汽车车灯可参数化点亮设计是提升灯具科技感、品牌辨识度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车灯系统里的内配光饰圈通过镭雕、烫印等后处理工艺实现参数化点亮造成的零件合格率低、生产效率低和成本昂贵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车灯内配光饰圈双色注塑成型工艺的解决方案。该工艺由非透光树脂注塑成型遮挡光路的饰圈基体,透光树脂注塑成型内配光饰圈的发光区域,饰圈基体镂空参数化形状填补透光树脂即形成参数化透光区域;此外,根据双色模具加工工艺和模具结构要求对参数化设计的双色搭接结构制定了工程限制模型,有效解决参数化特征周圈边界不连续的缺陷。本文基于零件结构设计了一套双色注塑模具,针对零件双色连接面倒扣结构、无脱模斜度面和一色成型件浇口导流道难以成型的问题,模具设计两套定模弹块机构分别成型一色成型件、二色成型件和浇口导流道;模具经过设计加工运用于实际生产,通过实践证明,该模具结构稳定可靠,零件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方案可为同类型产品开发提供参考,并具有较高工程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 内配光饰圈 双色注塑模具 浇口导流道 定模弹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轴弹簧板精整工艺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路 周杰 +1 位作者 卢先正 卢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1,共3页
针对传统机械加工方法制造前轴弹簧板导致产品强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先整体夹紧后压平的弹簧板精整工艺。在此基础上对弹簧板局部形状进行了优化设计,有效降低了最大成形载荷;通过有限元模拟,进一步研究了整形温度、摩擦系数对最大载荷... 针对传统机械加工方法制造前轴弹簧板导致产品强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先整体夹紧后压平的弹簧板精整工艺。在此基础上对弹簧板局部形状进行了优化设计,有效降低了最大成形载荷;通过有限元模拟,进一步研究了整形温度、摩擦系数对最大载荷的影响规律,为此类零件的局部精整工艺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轴 精整工艺 弹簧板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速率及系统刚度对断层滑动性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威 任青文 +1 位作者 杜小凯 徐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4-788,共5页
为进一步探索活动断层滑动性质及断层系统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基于单自由度弹簧-滑块模型,引入速率-状态依赖摩擦本构关系,建立了单自由度弹簧-滑块系统的静力平衡方程,采用龙格-库塔法解非线性方程组,重点研究了滑动速率及系统刚度对... 为进一步探索活动断层滑动性质及断层系统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基于单自由度弹簧-滑块模型,引入速率-状态依赖摩擦本构关系,建立了单自由度弹簧-滑块系统的静力平衡方程,采用龙格-库塔法解非线性方程组,重点研究了滑动速率及系统刚度对断层滑动性质、系统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活动断层滑动速率越大,系统响应越大;系统刚度越大,越不易失稳。系统刚度低于临界刚度时,一旦断层产生滑动,系统将向失稳方向发展,系统的运动轨迹将越来越远离平衡点;系统刚度等于临界刚度时,活动断层将保持周期性滑动,滑动速率越大,应力振荡的幅值也越大,此时系统的运动轨迹为一极限环;系统刚度大于临界刚度时,断层经过短暂的周期滑动后,很快达到稳定滑动状态,此时系统的运动轨迹趋向于并最终达到系统的吸引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速率 系统刚度 断层 临界刚度 弹簧-滑块模型 摩擦 龙格-库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性各向异性岩石破坏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6
作者 姚池 何忱 +2 位作者 蒋水华 杨建华 姜清辉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6-103,共8页
在改进刚体弹簧方法的基础上,采用Hoek-Brown准则判断界面破坏,提出各向异性Voronoi网格的生成方法,并引入界面细观参数各向异性的赋值函数,最终建立了脆性各向异性岩石损伤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进行... 在改进刚体弹簧方法的基础上,采用Hoek-Brown准则判断界面破坏,提出各向异性Voronoi网格的生成方法,并引入界面细观参数各向异性的赋值函数,最终建立了脆性各向异性岩石损伤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模拟。计算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成功模拟岩石抗压强度随软弱面倾角变化的"U"形规律,定量上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而且能同时定量模拟岩石变形特性即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各向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坏 各向异性 裂隙扩展 刚体弹簧方法 细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春季我国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洪洁莉 郑志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75-1384,共10页
2020年春季(3—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位,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37 mm,较常年同期偏少4%,东部降水总体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特征,东北大部、华北东部、内蒙古... 2020年春季(3—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位,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37 mm,较常年同期偏少4%,东部降水总体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特征,东北大部、华北东部、内蒙古东部、江南南部和华南大部降水偏多,江淮地区降水显著偏少,季节内变化显著。春季(尤其是4—5月)中高纬度呈现"两槽一脊"分布,在对流层中层,乌拉尔山西北地区为负高度距平中心,贝加尔湖以西地区有很强的高度场正距平中心,日本海上空为高度场负距平;在对流层低层,中国东部大部盛行偏北风,经向度大。低纬度地区西北太平洋上空为反气旋式距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南。这种环流形势有利于水汽在东北、华北东部和内蒙古东部辐合,降水偏多,而对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水汽输送则较为不利。3月中高纬度的纬向型环流和偏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阶段性偏北有利于江南和华南降水偏多。2019/2020年中东太平洋发生一次弱El Nino事件,同时印度洋海温偏高,对维持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偏强偏西有利。2020年2—3月北大西洋偶极子海温距平与后期4—5月海温有较好持续性,前期北大西洋偶极子是预测4—5月贝加尔湖以西阻塞高压偏强的重要外强迫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气候异常 阻塞高压 北大西洋偶极子 ENSO 印度洋海温一致增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泵进出气盖注塑模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夏翔 谢世坤 金曼曼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70,共3页
分析了气泵进出气盖的注射成型工艺,根据产品的结构,介绍了模具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要点,针对产品的倒扣结构采用的前模弹块和后模斜顶的设计进行了重点研究。生产实践证明,模具结构高效、经济、实用,成型的产品质量优良,具有良好的社... 分析了气泵进出气盖的注射成型工艺,根据产品的结构,介绍了模具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要点,针对产品的倒扣结构采用的前模弹块和后模斜顶的设计进行了重点研究。生产实践证明,模具结构高效、经济、实用,成型的产品质量优良,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泵进出气盖 弹块机构 斜顶机构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滑动速度对强震发生周期的影响——以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库赛湖断裂分段和西大滩断裂分段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白玉柱 周庆 徐锡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20-1328,共9页
2001年11月14日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发生8.1级大地震.事实上,库赛湖断裂分段大震的复发周期会受到其他分段运动行为的影响,尤其是临近的西大滩断裂分段.本文采用速度和状态依赖摩擦本构控制的一维弹簧滑块模型(BK模型)研究断裂分段滑... 2001年11月14日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发生8.1级大地震.事实上,库赛湖断裂分段大震的复发周期会受到其他分段运动行为的影响,尤其是临近的西大滩断裂分段.本文采用速度和状态依赖摩擦本构控制的一维弹簧滑块模型(BK模型)研究断裂分段滑动速度对强震复发周期的影响.以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库赛湖断裂分段和西大滩断裂分段作为实例进行研究,研究中将两断裂分段视为通过弹簧相连的滑块系统,其中模型参数的选择是以现有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库赛湖和西大滩分段的地质研究成果、历史地震和古地震资料直接给出,部分参数也采用了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预测了两分段不同滑动速度对强震复发周期、断裂滑动速度及错动位移在未来0.5~0.6万年中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断裂分段之间的相互影响下,各断裂分段滑动速度与各段的强震发生周期没有规律性的关系;两断裂分段组成的系统中,某断裂分段滑动速度放慢(加快)会使该断裂分段未来强震发生的震级增大(减小),而对另外断裂分段的强震发生震级没有规律性影响;两断裂分段组成的系统中,某断裂分段滑动速度加快(放慢)会使另外的断裂分段在强震发生时错动的速度加快(放慢);同时,两断裂分段组成的系统中,某一断裂分段滑动速度上的变化对另一断裂分段强震复发周期的影响只有在较长时间跨度上才能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弹簧滑块模型 地震复发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分段之间不同相互作用对断裂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白玉柱 徐锡伟 徐杰 《华北地震科学》 2012年第2期33-38,共6页
采用速度和状态摩擦本构控制的一维弹簧滑块模型研究断裂分段间相互作用对运动特征的影响,为研究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库赛湖段和西大滩段2个断裂分段之间的相互影响,采用由弹簧相连的2个滑块模拟断裂分段,通过弹簧滑块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将... 采用速度和状态摩擦本构控制的一维弹簧滑块模型研究断裂分段间相互作用对运动特征的影响,为研究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库赛湖段和西大滩段2个断裂分段之间的相互影响,采用由弹簧相连的2个滑块模拟断裂分段,通过弹簧滑块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将断裂运动性质的描述归结为一组微分方程,数值求解该微分方程组,最终得到断裂运动性质的参数,从而达到确定断裂未来强震复发周期的目的。通过位错模型计算、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古地震资料确定模型相关参数。研究断裂分段在不同相互作用下的强震复发周期,模拟表明断裂间不同相互作用对地震复发周期和地震时断裂错动位移的大小没有规律性的影响;只是对地震发生时断裂错动的速度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强时,地震发生时断裂错动速度大;反之,地震发生时断裂错动速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弹簧滑块模型 强震复发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轮组和永磁弹簧的变刚度关节设计与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明 马鹏菲 +3 位作者 孙凤 孙兴伟 徐方超 房立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2-439,共8页
基于永磁弹簧、滑轮组和类行星轮系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绳索驱动变刚度机器人肘关节。阐述了关节中应用的原理和样机整体结构设计。利用模型间静力学关系和雅可比矩阵推导得到关节的刚度模型,并给出了关节刚度随磁弹簧刚度和关节位置... 基于永磁弹簧、滑轮组和类行星轮系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绳索驱动变刚度机器人肘关节。阐述了关节中应用的原理和样机整体结构设计。利用模型间静力学关系和雅可比矩阵推导得到关节的刚度模型,并给出了关节刚度随磁弹簧刚度和关节位置变化规律。以变刚度关节的动力学模型为基础,设计了变刚度肘关节的刚度与位置解耦控制器。通过变刚度关节的刚度和位置解耦验证实验,验证了解耦控制器的准确性。通过轨迹跟踪实验,给出了关节刚度变化对关节位置控制的影响规律。本文提出的绳驱变刚度肘关节具有更轻的质量与结构,较好的刚度变化性能与运动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变刚度 永磁弹簧 滑轮组 线绳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记忆合金弹簧驱动的分离弹射装置结构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关天民 徐露嫡 雷蕾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54-58,共5页
仿生机器人的能量供应以及环境条件限制使得其不能在一个位置停留过长的时间,此时就需要将勘测、图像采集或其他设备与机器主体分离.设计了一种配合仿生机器人使用的小型分离弹射装置,装置整体结构简单、质量小、耗能小、可靠性强.装置... 仿生机器人的能量供应以及环境条件限制使得其不能在一个位置停留过长的时间,此时就需要将勘测、图像采集或其他设备与机器主体分离.设计了一种配合仿生机器人使用的小型分离弹射装置,装置整体结构简单、质量小、耗能小、可靠性强.装置采用楔形块进行锁定,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弹簧驱动解锁,压缩弹簧作为蓄能部件,可在短时间内解锁,将所要分离的设备弹出,并对各个部件进行受力分析以及可靠性设计,确定了装置的整体结构尺寸,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原型机进行了分离弹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弹簧 楔形块 分离弹射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簧投影模型的布料快速仿真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燕 朱甜甜 +1 位作者 姚砺 冯子涵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9-934,951,共7页
为提高布料模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提出了基于质点弹簧投影模型的布料快速仿真算法。该算法在布料模拟的动力学方程中引入辅助弹簧方向变量,将原有的非线性方程组转化为若干个小的独立的非线性方程,然后利用块坐标下降法求解每一个独立... 为提高布料模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提出了基于质点弹簧投影模型的布料快速仿真算法。该算法在布料模拟的动力学方程中引入辅助弹簧方向变量,将原有的非线性方程组转化为若干个小的独立的非线性方程,然后利用块坐标下降法求解每一个独立的非线性方程,从而实现非常快速的迭代。试验结果表明,相比较牛顿法直接求解整个大的非线性方程组,基于质点弹簧投影模型的仿真方法的求解速度更快,同时,该方法也克服了基于位置动力学方法的布料模拟刚度受约束投影迭代次数影响的缺点,具备良好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料模拟 质点弹簧投影 块坐标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随机裂隙网络的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池 牛江瑞 +1 位作者 张倩 杨志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63-66,73,共5页
为研究改进刚体弹簧法在复杂裂隙围岩分析中的适用性,以某隧道工程为例,开展了算例验证分析。首先根据实测裂隙地质资料,采用Monte-Carlo方法生成随机裂隙网络,并通过块体搜索方法获取岩石块体信息;然后利用改进刚体弹簧方法计算围岩在... 为研究改进刚体弹簧法在复杂裂隙围岩分析中的适用性,以某隧道工程为例,开展了算例验证分析。首先根据实测裂隙地质资料,采用Monte-Carlo方法生成随机裂隙网络,并通过块体搜索方法获取岩石块体信息;然后利用改进刚体弹簧方法计算围岩在开挖卸荷作用下的位移和破坏模式,并评价支护效果。计算表明,改进刚体弹簧法可以有效模拟裂隙不利组合引起的开挖边墙滑动失稳,并能准确把握边墙的渐进破坏特性,符合一般工程实践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网络 开挖 围岩稳定 刚体弹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kV断路器操作箱与断路器二次回路的配合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志华 冯辰虎 《华北电力技术》 CAS 2006年第11期48-50,共3页
为实现高压系统控制与保护系统的双重化配置,电力系统在保护双重化的基础上,同步进行了断路器操作回路的双重化配置,在操作箱及断路器的更换过程中,遇到了诸如压力闭锁、防跳、非全相跳闸等相关回路的配置等问题,对实际工作值得分析以... 为实现高压系统控制与保护系统的双重化配置,电力系统在保护双重化的基础上,同步进行了断路器操作回路的双重化配置,在操作箱及断路器的更换过程中,遇到了诸如压力闭锁、防跳、非全相跳闸等相关回路的配置等问题,对实际工作值得分析以及进行相应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措 双重化 操作箱 断路器 压力闭锁 防跳 非全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地震的弹簧滑块模型的混沌运动 被引量:3
16
作者 季颖 高原 陈颙 《防灾减灾学报》 1995年第1期1-6,共6页
我们构造了一种自由度为2的双弹簧滑块系统,讨论模型参数的不均匀性和滑块间的相互作用与复杂现象的关系。假定滑块在所受力小于其静摩擦力时保持静止,因此,只有发生了滑动,两滑块所受力之差才改变。如果我们以两滑块受力之差为变... 我们构造了一种自由度为2的双弹簧滑块系统,讨论模型参数的不均匀性和滑块间的相互作用与复杂现象的关系。假定滑块在所受力小于其静摩擦力时保持静止,因此,只有发生了滑动,两滑块所受力之差才改变。如果我们以两滑块受力之差为变量,就可以构造一种一维的映射。这种映射直观地显示了系统的演化,反映了方程终态解的形态。结果表明,用混沌运动来描述地震现象可能是较为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理论 地震模型 弹簧滑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库赛湖段破裂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白玉柱 徐杰 +1 位作者 周庆 周本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9-281,共13页
2001年11月14日,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发生了MS8.1地震。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在地质史上具有高速左旋滑动的特征,特别是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库赛湖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达(14.8±2.8)mm/a。库赛湖断裂不同的滑动速率可能会对... 2001年11月14日,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发生了MS8.1地震。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在地质史上具有高速左旋滑动的特征,特别是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库赛湖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达(14.8±2.8)mm/a。库赛湖断裂不同的滑动速率可能会对其未来发生的运动行为产生影响,为此文中研究了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库赛湖段不同滑动速率和不同断裂面初始摩擦系数对断裂破裂行为的影响,建立了库赛湖断裂段对应的速度和状态依赖摩擦定律控制的单自由度弹簧滑块模型。为得到合理的模型参数,模拟中采用了断裂位错模型,考察了相关古地震研究资料、历史地震资料以及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模拟库赛湖断裂段在不同滑动速率下未来6ka的破裂行为,发现断裂滑动速率快可使地震复发周期缩短,滑动速率慢会使地震复发周期延长。例如,若断裂以现今平均14mm/a的初始滑动速率运动时,地震复发周期为2.1ka;若以18mm/a的初始滑动速率运动,其对应地震复发周期为1~1.5ka;而滑动速率为8mm/a时地震复发周期为2.1~2.5ka,但断裂滑动速率对地震发生时断裂错动的位移和错动速度没有规律性影响;断裂面初始摩擦系数的大小对地震复发周期有影响,初始摩擦系数较大可能会使地震周期减小,初始摩擦系数小可能会使地震复发周期增加;同时,断裂面初始摩擦系数较小可能会使地震发生时断裂错动的位移和错动速度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弹簧滑块模型 破裂行为 地震复发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轴局部精整工艺有限元仿真分析
18
作者 周杰 卢先正 +1 位作者 李路 权国政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102,共3页
针对传统前轴生产工艺易导致产品局部强度下降,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前轴局部精整成形的新工艺。设计了局部精整模具,并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局部精整成形过程中的充填情况、成形载荷以及弯曲变形的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 针对传统前轴生产工艺易导致产品局部强度下降,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前轴局部精整成形的新工艺。设计了局部精整模具,并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局部精整成形过程中的充填情况、成形载荷以及弯曲变形的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新的工艺及模具结构下,锻件填充情况良好,成形载荷适当。这些为生产工艺的制定及精压设备的选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轴 精整工艺 弹簧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的地震模拟 被引量:2
19
作者 洪汉净 刘辉 郑秀珍 《四川地震》 2006年第4期5-10,共6页
本文运用由弹簧—滑块模型来模拟走滑断层的地震活动,讨论了模型中断层强度、断层滑块间弹簧强度、滑块与驱动盘之间片簧强度、滑块摩擦力的影响,以及初始条件敏感性。并以我国最为典型的一条走滑断层———鲜水河断裂带为例,运用试错... 本文运用由弹簧—滑块模型来模拟走滑断层的地震活动,讨论了模型中断层强度、断层滑块间弹簧强度、滑块与驱动盘之间片簧强度、滑块摩擦力的影响,以及初始条件敏感性。并以我国最为典型的一条走滑断层———鲜水河断裂带为例,运用试错法调整模型参数以使发生的地震最大限度地逼近实际发生的地震,并利用最终结果讨论了鲜水河断裂带今后的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滑块模型 走滑断层 地震模拟 鲜水河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7.0的无极绳绞车制动器碟形弹簧优化设计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成锋 侯友夫 胡志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96,共3页
建立了无极绳绞车安全制动器液压缸中的碟形弹簧优化设计模型。以体积、质量最小为目标,取碟簧的外径、内径、自由高度、厚度和组合片数为设计变量,运用MATLAB7.0软件中的fmincon函数对其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可行。
关键词 块式制动器 液压缸 碟形弹簧 MATLAB7.0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