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Gamma Irradiation on Space Charge Trapping Characteristics in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被引量:2
1
作者 TANG Chao LIAO Ruijin +2 位作者 ZHOU Tianchun CHEN George YANG Liju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I0025-I0025,共1页
关键词 空间电荷 低密度聚乙烯 高分子材料 特性 俘获 线对 电力行业 电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ce Charge Effects of Bunched Beam with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in Both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Directions
2
作者 Chen, Yinbao Fu, Shinian +1 位作者 Huang, Zhibin Zhang, Zhenhai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physics》 EI 1995年第1期81-88,共8页
The nonlinear space charge effect of bunched beam with nonuniform densitydistribution in both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directions is discussed.Some usefulformulae are derived for calculating the potential induced b... The nonlinear space charge effect of bunched beam with nonuniform densitydistribution in both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directions is discussed.Some usefulformulae are derived for calculating the potential induced by a cylinder model of spacecharge in the waveguide of a linac with longitudinal density distributions of waterbag(WB) or parabolic (PA) type combining with transverse density distributions ofKapchinskij-Vladimirskij (K-V).waterbag,parabolic and Gaussian (GA) types,rese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 charge effect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Longitudinal density TRANSVERSE den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电导涂层对直流GIL绝缘子空间/表面电荷和沿面电场的调控研究
3
作者 陈继明 吴绩涛 +1 位作者 毕官正 尹智慧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5,共7页
空间/表面电荷积聚是导致直流GIL绝缘子沿面闪络电压降低的潜在原因,涂敷非线性电导涂层是提升沿面绝缘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建立了电场依赖性非线性电导涂层对绝缘子空间/表面电荷及沿面电场调控的数学模型,综合考虑了绝缘气体电流密... 空间/表面电荷积聚是导致直流GIL绝缘子沿面闪络电压降低的潜在原因,涂敷非线性电导涂层是提升沿面绝缘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建立了电场依赖性非线性电导涂层对绝缘子空间/表面电荷及沿面电场调控的数学模型,综合考虑了绝缘气体电流密度以及绝缘子固体电导率与电场强度的非线性关系,通过该模型研究了温度梯度分布下绝缘子内部电荷的分布规律,以及非线性电导涂层对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非线性电导涂层对空间电荷消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压电极附近的同极性电荷主导了表面电荷分布;由于表面电荷分布和切向电场的改善,绝缘子的沿面闪络性能得到提高;在绝缘子与涂层界面之间会积聚正电荷,并从高压电极向地电极逐步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GIL 非线性电导涂层 固-气/固-固界面电荷积聚 空间电荷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测振的聚合物空间电荷积累量评估方法研究
4
作者 孙国强 沈鑫 +1 位作者 吴建东 尹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6-4565,I0033,共11页
电声脉冲法受接触式压电传感器的工作温度限制,难以实现极端环境温度下聚合物介质内的空间电荷检测,因此有必要探究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该文基于电声脉冲法的电-声转换原理,采用非接触式的激光多普勒测振法代替接触式压电检测,并开展... 电声脉冲法受接触式压电传感器的工作温度限制,难以实现极端环境温度下聚合物介质内的空间电荷检测,因此有必要探究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该文基于电声脉冲法的电-声转换原理,采用非接触式的激光多普勒测振法代替接触式压电检测,并开展正弦激励下基于激光测振的聚合物电荷积累量评估研究。通过对各物理量间关系的理论推导,提出基于电荷-声波-振动信号转换的理论模型。根据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关键性能参数,搭建正弦激励下基于激光测振的空间电荷试验平台,并对激光多普勒测振仪输出端进行灵敏度实验,确定速度端口作为系统的测量端口。通过接触式压电传感器和激光测振的比对检测,分析直流场下电极表面的声波和振动特性,验证所提声波-振动理论模型的准确性。最后,以聚酰亚胺为检测对象,测量直流场下的空间电荷和电极表面振动,发现平均体电荷密度特征量和速度幅值与极化电场呈近似线性关系,去除界面极化电荷的界面平均体电荷密度特征量和去除界面极化电荷作用的速度幅值,均随极化电场变化呈现三段式分布。这表明非接触式激光测振和传统压电传感器检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均可应用于聚合物空间电荷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空间电荷 激光测振 振动信号 体电荷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交流电压下低密度聚乙烯的空间电荷特性
5
作者 魏鼎欣 刘鹏 +3 位作者 谢宗良 庞曦 许天蕾 彭宗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97-2008,I0013,共13页
分频输电技术已逐步成为实现碳中和及海上风电远距离传输的主流方案之一。然而,对高压分频输电背景下的电气设备研究较为欠缺,在频率改变对电缆绝缘材料特性影响方面尚需深入研究。为此,采用具备快速检测能力的脉冲电声测试系统,研究了... 分频输电技术已逐步成为实现碳中和及海上风电远距离传输的主流方案之一。然而,对高压分频输电背景下的电气设备研究较为欠缺,在频率改变对电缆绝缘材料特性影响方面尚需深入研究。为此,采用具备快速检测能力的脉冲电声测试系统,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在分频电压下不同电场强度、温度时的空间电荷特性以及频率改变对电荷积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场强及温度条件较为苛刻时,电荷积聚明显;而随着频率的降低电荷积聚量增加,频率下降至20 Hz后,电荷增长速度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应用于交变电场下的双极型载流子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对实验观察进行了合理化解释,揭示了电场、温度及频率对空间电荷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海上风电分频输电系统中的频率选择及线缆绝缘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海上风电 分频输电 低密度聚乙烯 空间电荷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mation and migration of space charge packet in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被引量:4
6
作者 ZHENG Feihu 1 , ZHANG Yewen 1 , GONG Bin 1 , ZHU Jianwei 1 & WU Changshun 2 1. Pohl Institute of Solid State Physics,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2. China National Center for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 of Electric Ware and Cable, Shanghai 200093, 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3期354-360,共7页
Pressure wave propagation (PWP) method was utilized to observe the space charges packet-like behavior in sheet samples of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 under the relative low electric fiel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essure wave propagation (PWP) method was utilized to observe the space charges packet-like behavior in sheet samples of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 under the relative low electric fiel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space charge packets are always generated at the anode and move across the sample to the cathode regardless of the polarity of DC volta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igration of space charge packets at 30–40°C, the possible charge resource of space charge packets carriers and trap level of the space ch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dielectric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space charge packet trap.
原文传递
纳米填充浓度对LDPE/Silica纳米复合介质中空间电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3
7
作者 吴建东 尹毅 +3 位作者 兰莉 王俏华 李旭光 肖登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177-183,2,共7页
为研究纳米颗粒填充浓度对复合介质内部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以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为基料,纳米二氧化硅(Silica)为填充颗粒,制备了浓度在0%~5%范围的纳米LDPE/Silica复合介质,并测试了复合介质的准稳态直流电... 为研究纳米颗粒填充浓度对复合介质内部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以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为基料,纳米二氧化硅(Silica)为填充颗粒,制备了浓度在0%~5%范围的纳米LDPE/Silica复合介质,并测试了复合介质的准稳态直流电导和空间电荷分布。当LDPE内填充不同浓度的纳米silica后,复合介质内部的平均体空间电荷密度均得到有效抑制,且其平均衰减速度随填充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但复合介质的准稳态直流电导在填充浓度低于0.5%时比纯LDPE时要大,当填充浓度高于0.5%时,准稳态直流电导随着填充浓度的升高而快速下降。结果表明试样内部的空间电荷分布存在3种趋势:当纳米silica填充浓度为0%~0.1%时,试样内表面侧的异极性空间电荷量随填充浓度升高而下降;当填充浓度为0.5%~2%时,试样内表面侧积累同极性电荷,并随填充浓度升高而增大;当填充浓度高于2%时,同极性空间电荷量下降。最低空间电荷密度和准稳态直流高场电导对应的纳米填充浓度分别为0.5%和5%,表明在应用纳米颗粒对聚合物的绝缘性能改良时,为获得最佳的介电性能,应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填充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材料 纳米复合介质 低密度聚乙烯 纳米氧 化硅 空间电荷 高场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LDPE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空间电荷特性 被引量:34
8
作者 徐明忠 赵洪 +2 位作者 吉超 杨佳明 张文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4-690,共7页
为了降低低密度聚乙烯中的空间电荷积累,在自制纳米MgO粉体的基础上,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氧化镁/低密度聚乙烯(MgO/LDPE)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MgO/LDPE纳米复合材料中的MgO粒径大小和分散情况,采用差热扫描量热法(D... 为了降低低密度聚乙烯中的空间电荷积累,在自制纳米MgO粉体的基础上,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氧化镁/低密度聚乙烯(MgO/LDPE)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MgO/LDPE纳米复合材料中的MgO粒径大小和分散情况,采用差热扫描量热法(DSC)确定了不同MgO质量分数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度,采用电声脉冲法(PEA)测量了不同MgO质量分数纳米复合材料的空间电荷分布,测量了不同MgO质量分数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试验结果表明,MgO/LDPE纳米复合材料体系中,MgO粒径约为50nm,且分散均匀;不同MgO质量分数纳米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抗张强度均高于纯LDPE的,且MgO质量分数为2%时达到最大值;不同MgO质量分数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均高于纯LDPE的;纳米MgO能抑制空间电荷的注入和其在材料体内的迁移,质量分数为3%时,MgO/LDPE纳米复合材料中的空间电荷得到了良好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氧化镁 低密度聚乙烯 空间电荷 拉伸性能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粒子改性聚乙烯直流电缆绝缘材料研究(Ⅱ) 被引量:23
9
作者 吴锴 陈曦 +2 位作者 王霞 成永红 屠德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6,共9页
在电缆聚乙烯材料中添加一种新型纳米粒子可以有效改善材料中的空间电荷积聚,提高其直流击穿强度和体积电阻率。为深入了解此纳米粒子作用机理,基于电声脉冲法(PEA)和充电-放电电流法,分别测量了在不同温度下、不同纳米含量时聚乙烯纳... 在电缆聚乙烯材料中添加一种新型纳米粒子可以有效改善材料中的空间电荷积聚,提高其直流击穿强度和体积电阻率。为深入了解此纳米粒子作用机理,基于电声脉冲法(PEA)和充电-放电电流法,分别测量了在不同温度下、不同纳米含量时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极化/去极化特性。用PEA方法得到不同温度下材料的平均电荷体密度、视在迁移率和陷阱深度,结果表明,20~40°C下,纯聚乙烯及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试样内的陷阱以浅陷阱分布为主;80°C下,当聚乙烯中纳米粒子质量分数>3%时,会增加复合材料陷阱深度。用充电-放电电流法计算得到材料的迁移率,可知在20~60°C内,不同试样迁移率的变化主要由纳米粒子和温度共同作用产生,而在60~80°C内,迁移率的变化则是温度起主要作用。分析认为,电荷输运受到陷阱与温度的影响是导致电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在温度梯度场下,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电阻率的正温度系数趋势是抑制材料内空间电荷积聚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视在迁移率 陷阱深度 温度 低密度聚乙烯 空间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缘纸热老化对油浸绝缘纸空间电荷生成及迁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廖瑞金 柳海滨 +3 位作者 周年荣 夏桓桓 林元棣 郭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06-214,共9页
油纸绝缘介质在高压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容易在其内部积聚空间电荷,造成电场畸变进而引发材料绝缘性能的下降,为了深入探索油纸绝缘系统空间电荷的生成机理,研究区分绝缘纸老化和绝缘油老化对油纸绝缘介质空间电荷生成及迁移的影响具有重... 油纸绝缘介质在高压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容易在其内部积聚空间电荷,造成电场畸变进而引发材料绝缘性能的下降,为了深入探索油纸绝缘系统空间电荷的生成机理,研究区分绝缘纸老化和绝缘油老化对油纸绝缘介质空间电荷生成及迁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将纤维素绝缘纸在130℃下进行加速热老化,然后将不同老化状态绝缘纸浸渍新绝缘油,得到不同老化状态的油纸试品,最后运用电声脉冲(PEA)法研究油纸试品的空间电荷注入、迁移和消散特性,并分析单纯绝缘纸老化对油纸绝缘试品在加压和去压过程中的空间电荷总量变化规律的影响,以及对油纸试品表面陷阱能级密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绝缘纸老化程度的加深,加压过程中阳极处的正电荷密度峰值以及试品内部负电荷密度峰值逐渐增大,去压后空间电荷衰减速率减小;绝缘纸老化越严重,试品内部积聚的空间电荷总量、试品的表面陷阱能级密度也越大。与绝缘油老化对油浸绝缘纸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相比发现,绝缘油与绝缘纸的老化均会改变油纸绝缘介质空间电荷分布,增大空间电荷注入总量,从而对材料绝缘性能造成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纸 油纸绝缘 热老化 空间电荷 电荷总量 电声脉冲法 表面陷阱能级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粒子改性聚乙烯直流电缆绝缘材料研究(Ⅰ) 被引量:38
11
作者 陈曦 吴锴 +3 位作者 王霞 成永红 屠德民 秦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91-2697,共7页
由于高压直流塑料电缆运行中温度梯度效应会引起场强畸变,选用一种特殊的纳米粒子作为填料,通过熔融共混制备出不同填料质量分数(1%,3%,5%)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证明纳米粒子在聚乙烯中分散均匀。... 由于高压直流塑料电缆运行中温度梯度效应会引起场强畸变,选用一种特殊的纳米粒子作为填料,通过熔融共混制备出不同填料质量分数(1%,3%,5%)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证明纳米粒子在聚乙烯中分散均匀。利用电声脉冲(PEA)法研究了温度梯度场下LDPE纳米复合材料中的空间电荷及场强畸变特性;并测量了不同温度下的体积电阻率和直流击穿特性。结果表明,该种纳米粒子的添加能有效改善温度梯度场下聚乙烯绝缘中电荷积聚和场强的畸变现象,并提高聚乙烯的直流击穿强度。同时发现,该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温度梯度 空间电荷 体积电阻率 直流击穿场强 低密度聚乙烯(LD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金属聚乙烯与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的结晶形态和空间电荷效应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霞 何华琴 +2 位作者 屠德民 雷超 杜强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40,共6页
将少量茂金属聚乙烯(MPE)作为成核剂与普通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用电声脉冲法(PEA)测量了其空间电荷分布;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通过小角激光散射(SALS)和广角X衍射(WAXD)实验研究了共混物的球晶尺寸... 将少量茂金属聚乙烯(MPE)作为成核剂与普通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用电声脉冲法(PEA)测量了其空间电荷分布;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通过小角激光散射(SALS)和广角X衍射(WAXD)实验研究了共混物的球晶尺寸和结晶形态的变化。测试结果表明,1%wt的MPE与LDPE共混,能有效减小球晶尺寸,提高结晶速率和晶体成核能力,有利于电荷的输运,从而降低了空间电荷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茂金属聚乙烯 空间电荷分布 结晶 成核 电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电介质中空间电荷陷阱深度的模拟计算 被引量:17
13
作者 廖瑞金 陆云才 +2 位作者 杨丽君 李剑 孙才新 《绝缘材料》 CAS 2006年第6期51-54,58,共5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MD)与密度泛函理论(DFT),建立聚合物电介质中空间电荷陷阱深度的计算模型,得出了聚乙烯分子的化学结构缺陷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α-甲基苯乙烯等杂质分子的空间电荷陷阱深度,并结合聚乙烯空间电荷陷阱能级的变化,分... 利用分子动力学(MD)与密度泛函理论(DFT),建立聚合物电介质中空间电荷陷阱深度的计算模型,得出了聚乙烯分子的化学结构缺陷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α-甲基苯乙烯等杂质分子的空间电荷陷阱深度,并结合聚乙烯空间电荷陷阱能级的变化,分析了聚合物分子缺陷处空间电荷陷阱特性。模拟结果表明聚合物中苯环、羰基、醛基和共轭双键等化学键及键和链的作用是空间电荷陷阱存在的重要原因。其结果同现有的文献符合得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分子模拟 窑间电荷 陷阱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场下非等温结晶对低密度聚乙烯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灵 周远翔 +3 位作者 滕陈源 张云霄 陈明 程子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0-428,共9页
为研究温度场下非等温结晶对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制备了3种不同退火速率的非等温结晶试样即LDPE-I(冰水)、LDPE-A(空气)和LDPE-S(缓慢),并使用温控脉冲电声(PEA)法开展了20℃、40℃和60℃... 为研究温度场下非等温结晶对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制备了3种不同退火速率的非等温结晶试样即LDPE-I(冰水)、LDPE-A(空气)和LDPE-S(缓慢),并使用温控脉冲电声(PEA)法开展了20℃、40℃和60℃温度场下空间电荷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非等温结晶过程中,更小的退火速率有利于LDPE充分结晶,因此结晶度更高、晶胞平均尺寸更大且尺寸均匀性更好;20℃温度和-100 MV/m直流电场强度条件下3组试样均出现正空间电荷包,LDPE-I电荷包注入速率和迁移速率均为最大;40℃和60℃温度下,仅在LDPE-I中存在正空间电荷包。针对上述现象,结合20℃温度下去极化过程载流子视在迁移率和陷阱深度情况进行解释:由于LDPE-I试样晶胞尺寸小且均匀性差,晶区/无定形区界面面积增加,所以深浅陷阱密度均增大;推测其界面缺陷类型复杂,导致陷阱深度分布广,从而对正空间电荷包的注入和迁移过程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非等温结晶 空间电荷 温度场 载流子迁移率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接枝密度对纳米复合XLPE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灵 周远翔 +3 位作者 张云霄 王云杉 郭大卫 陈铮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653-2660,共8页
为研究纳米颗粒接枝密度对交联聚乙烯(XLPE)纳米复合介质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分别将未接枝和经不同含量硅烷偶联剂(MDOS)接枝的胶体SiO2纳米颗粒通过熔融共混法添加到XLPE中。扫描电镜观测表明未接枝组别出现数微米尺寸的严重团聚,接枝... 为研究纳米颗粒接枝密度对交联聚乙烯(XLPE)纳米复合介质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分别将未接枝和经不同含量硅烷偶联剂(MDOS)接枝的胶体SiO2纳米颗粒通过熔融共混法添加到XLPE中。扫描电镜观测表明未接枝组别出现数微米尺寸的严重团聚,接枝后纳米颗粒分散性改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接枝后的纳米颗粒出现MDOS吸收峰,随接枝密度增大而增强;由热重分析结果计算得到了纳米颗粒的接枝密度;差示量热扫描测试结果表明随接枝密度的提高,纳米复合XLPE的熔点略呈上升趋势。-50 kV/mm电场下,XLPE和MDOS/XLPE试样均出现正极性空间电荷包现象,说明仅仅添加MDOS并无捕获或抑制空间电荷的效果。纳米复合后空间电荷受到抑制,随接枝密度的提高抑制效果更加明显。分析认为,MDOS接枝SiO2纳米颗粒,减小SiO2纳米颗粒与基体的表面能之差,促进纳米颗粒的分散,增大了纳米颗粒-聚合物的界面面积,产生的更多陷阱所捕获的电荷进一步降低电极-电介质界面附近的局部电场,但也减小了去极化过程残余电荷的消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电介质 交联聚乙烯 胶体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接枝密度 空间电荷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填充对LDPE/silica纳米复合介质阈值电场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吴建东 兰莉 +2 位作者 尹毅 李喆 李旭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01-206,29,共6页
为研究纳米颗粒填充对复合介质阈值电场特性的影响,以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为基料、纳米二氧化硅(silica)为填充颗粒,制备了填充粒径分别为7和16 nm、填充浓度在0~5.0%范围的LDPE/silica纳米复合介质,并测... 为研究纳米颗粒填充对复合介质阈值电场特性的影响,以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为基料、纳米二氧化硅(silica)为填充颗粒,制备了填充粒径分别为7和16 nm、填充浓度在0~5.0%范围的LDPE/silica纳米复合介质,并测试了复合介质的准稳态直流电导。研究表明:低电场下纳米颗粒对复合介质直流电导的影响不大;在高电场下,低填充密度(1.0%附近)时复合介质的电导比纯LDPE的值大,阈值电场均低于纯LDPE的值;仅当填充浓度较高时,复合介质的电导才下降,并且阈值电场高于纯LDPE的值。纳米颗粒填充粒径7和16 nm时,纳米复合介质的阈值电场特性基本一致,但在高电场下,填充粒径7 nm时的复合介质电导小于填充粒径为16 nm的值,且填充粒径7 nm时复合介质的阈值电场都高于填充粒径为16 nm时的值,表明填充粒径越小的纳米颗粒越能提升复合介质的阈值电场。另外,基于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理论(space charge limitedcurrent,SCLC)分析可知:纳米颗粒填充浓度较低时,纳米复合介质中总陷阱浓度H相对于纯LDPE都明显下降,仅当填充浓度进一步升高时,总陷阱浓度H才高于纯LDPE中的值。填充浓度在0.1%~5.0%时,纳米复合介质内部总陷阱浓度H随填充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这主要与纳米颗粒引入颗粒/基料界面结构的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介质 低密度聚乙烯 纳米二氧化硅 高场电导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条件对LDPE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远翔 刘鸿斌 +4 位作者 王宁华 高斌 梁曦东 关志成 高田达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0-23,共4页
使用冷却速率不同的3种退火方法制备了不同微观形态的LDPE薄膜,对薄膜试品进行了显微观测, 并运用傅立叶红外分析对3种试品的结晶度进行了比较,同时使用PEA空间电荷测量技术对不同电场下这3种 试品的空间电荷分布进行了观测,并基于结晶... 使用冷却速率不同的3种退火方法制备了不同微观形态的LDPE薄膜,对薄膜试品进行了显微观测, 并运用傅立叶红外分析对3种试品的结晶度进行了比较,同时使用PEA空间电荷测量技术对不同电场下这3种 试品的空间电荷分布进行了观测,并基于结晶度和微观形态对LDPE空间电荷特性做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施 加电场撤压后,高速冷却试品比低速冷却试品和正常冷却试品积聚更多的空间电荷,而随着撤压时间的增加, 低速冷却试品中积聚的空间电荷衰减得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 聚乙烯 电声脉冲法 微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掺杂对低密度聚乙烯空间电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宫斌 张冶文 +2 位作者 郑飞虎 朱建伟 吴长顺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9-524,共6页
本文利用压力波法(PWP)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以及掺杂0.5%(质量分数)TiO2的低密度聚乙烯在高电场下的空间电荷分布及其等温衰减特性,结合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和热刺激电流(TSC)谱研究了掺杂前后的微观形貌和陷阱能级的变化... 本文利用压力波法(PWP)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以及掺杂0.5%(质量分数)TiO2的低密度聚乙烯在高电场下的空间电荷分布及其等温衰减特性,结合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和热刺激电流(TSC)谱研究了掺杂前后的微观形貌和陷阱能级的变化.结果表明,掺杂改变了电荷的注入和积累分布;其精细结构产生了较深的陷阱能级;这对聚乙烯高压电力电缆中电树枝的引发和生长的抑制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空间电荷 低密度聚乙烯(LDPE) 纳米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电缆用纳米复合聚乙烯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吴锴 陈曦 +1 位作者 王霞 屠德民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0,共3页
高压直流电缆运行中的温度梯度效应导致电缆外绝缘层场强严重畸变,降低了绝缘的电气强度和使用寿命。通过添加1%纳米填料制备复合低密度聚乙烯(LDPE)绝缘材料,能有效消弱温度梯度场对LDPE绝缘中场强的畸变特性。同时,添加1%的纳米填料,... 高压直流电缆运行中的温度梯度效应导致电缆外绝缘层场强严重畸变,降低了绝缘的电气强度和使用寿命。通过添加1%纳米填料制备复合低密度聚乙烯(LDPE)绝缘材料,能有效消弱温度梯度场对LDPE绝缘中场强的畸变特性。同时,添加1%的纳米填料,不但未改变LDPE的直流击穿强度,且体积电阻率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 温度梯度 聚乙烯 空间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金属聚乙烯改性低密度聚乙烯中空间电荷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35
20
作者 王霞 吴超一 +1 位作者 何华琴 屠德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58-162,共5页
针对高压,超高压直流塑料电缆中存在的空间电荷效应,文中选用与普通低密度聚乙烯(LDPE)化学结构相似的茂金属聚乙烯(MPE)作为成核剂与LDPE共混,用电声脉冲法(PEA)测量了共混物的空间电荷特性,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共混物的非等... 针对高压,超高压直流塑料电缆中存在的空间电荷效应,文中选用与普通低密度聚乙烯(LDPE)化学结构相似的茂金属聚乙烯(MPE)作为成核剂与LDPE共混,用电声脉冲法(PEA)测量了共混物的空间电荷特性,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用高阻计测量了共混物的体积电阻率的变化,结合聚合物的结晶和导电理论,讨论了共混物中空间电荷的形成和抑制机理。测试结果表明:1%的MPE与LDPE共混,能有效降低LDPE中空间电荷效应,提高结晶温度,降低体积电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技术 茂金属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空间电荷 差示扫描量热法 体积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