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仁宗的纳谏心态与仁宗朝谏官活动
1
作者 张贵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宋仁宗具有深厚的儒家文化素养,性格宽仁、多疑,深谙“异论相搅”的统治策略。一方面,仁宗从容纳谏,优容、鼓励谏诤,他通过赐谏官品级较高的官服、令谏官参与观谒活动等方式鼓励敢言、称职的谏官。谏官对仁宗的鼓励积极回应,勇于谏诤,... 宋仁宗具有深厚的儒家文化素养,性格宽仁、多疑,深谙“异论相搅”的统治策略。一方面,仁宗从容纳谏,优容、鼓励谏诤,他通过赐谏官品级较高的官服、令谏官参与观谒活动等方式鼓励敢言、称职的谏官。谏官对仁宗的鼓励积极回应,勇于谏诤,无所畏惧。另一方面,谏官在谏诤过程中产生了攻讦人私、邀名求进等不良风气。仁宗对谏官极言直谏行为产生了抵触心理,开始疏远、贬黜刚直疾恶之人,不断对谏官行为进行限制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 纳谏心态 谏官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仁宗时期麟州迁徙问题探析
2
作者 路捷 孔祥军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4-30,共7页
西夏李元昊继位后,内怀不臣之心积极修整武备,为侵宋作准备。北宋宝元元年(1038),李元昊筑坛受册,僭号称帝,公开与宋廷对抗。地处宋廷西北隅的麟、府、丰三州因北临契丹,西接西夏,把守河东路门户,成为北宋朝廷对抗西夏侵略中的重要一环... 西夏李元昊继位后,内怀不臣之心积极修整武备,为侵宋作准备。北宋宝元元年(1038),李元昊筑坛受册,僭号称帝,公开与宋廷对抗。地处宋廷西北隅的麟、府、丰三州因北临契丹,西接西夏,把守河东路门户,成为北宋朝廷对抗西夏侵略中的重要一环。双方在这一地区展开激烈争夺,随着宁远寨、丰州沦陷,朝廷中产生了弃守原麟州另迁往他处的主张。在经过大臣争论、对军事形势和经济因素的考量以及宋仁宗的个人坚守下,最终麟州得以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麟州 河东路 宋仁宗 军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仁宗郭皇后被废案探议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果 刘广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60,共5页
宋仁宗郭皇后是宋代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郭皇后被废事件是仁宗时期宫廷矛盾掺杂朝臣斗争的产物,其主要原因是仁宗不满刘太后的垂帘听政,同时也与仁宗作为少年即位的皇帝,与其母亲、妻子之间的感情纠葛有关,另外,朝中大臣的介入也起了推... 宋仁宗郭皇后是宋代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郭皇后被废事件是仁宗时期宫廷矛盾掺杂朝臣斗争的产物,其主要原因是仁宗不满刘太后的垂帘听政,同时也与仁宗作为少年即位的皇帝,与其母亲、妻子之间的感情纠葛有关,另外,朝中大臣的介入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 郭皇后 刘太后 废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仁宗朝台谏弹劾看北宋的官场舆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红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9-136,共8页
北宋仁宗时期台谏官员的弹劾关注的基本皆是官员的道德问题。台谏弹劾可促成官场舆论的形成,其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发现问题,提出弹劾;二是信息传播,意见互动,形成舆论。弹劾是事后监督方式,官场舆论则是促使官员增强自律性、防... 北宋仁宗时期台谏官员的弹劾关注的基本皆是官员的道德问题。台谏弹劾可促成官场舆论的形成,其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发现问题,提出弹劾;二是信息传播,意见互动,形成舆论。弹劾是事后监督方式,官场舆论则是促使官员增强自律性、防止官员犯错误的有效措施。北宋官场舆论的主要内容源自弹劾,以尚德为主,传播的是道德至上的为官理念,对官员的言行有较大的约束力。这样的官场舆论不仅对被劾官员个人带来直接影响,而且对整个士大夫群体乃至社会均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 弹劾 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宋的黄老思想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固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102,共9页
北宋是继西汉以后黄老思想流行的另一个高峰。北宋多数帝王有崇尚黄老之举,君臣上下共同推行,思想界互相呼应,黄老思想几乎漫延于整个北宋王朝,其中仁宗朝尤为显著。宋仁宗不仅对黄老十分推崇,并且更加自觉,在位期间被时人及后世称为太... 北宋是继西汉以后黄老思想流行的另一个高峰。北宋多数帝王有崇尚黄老之举,君臣上下共同推行,思想界互相呼应,黄老思想几乎漫延于整个北宋王朝,其中仁宗朝尤为显著。宋仁宗不仅对黄老十分推崇,并且更加自觉,在位期间被时人及后世称为太平之治,故宋仁宗才是北宋崇尚黄老最有代表性的皇帝。而宋神宗言及他对汉之文景、唐之太宗、孔子均无间然,可见黄老与儒学在国家治理上同样具有相融之处,这也是北宋黄老与西汉黄老区别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黄老思想 宋仁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仁宗朝的太学及其学风、文风 被引量:2
6
作者 牛思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40,共8页
北宋仁宗一朝历称皇宋盛世,于此期间范仲淹倡言而发起了庆历兴学。其中,太学之重建作为庆历兴学的重要举措,奠定了宋朝太学的制度基础,并以其国家最高学府的特殊地位深刻影响着教育领域和社会层面的诸多士子。宋初三先生石介、孙复和胡... 北宋仁宗一朝历称皇宋盛世,于此期间范仲淹倡言而发起了庆历兴学。其中,太学之重建作为庆历兴学的重要举措,奠定了宋朝太学的制度基础,并以其国家最高学府的特殊地位深刻影响着教育领域和社会层面的诸多士子。宋初三先生石介、孙复和胡瑗先后履职太学,弘大学业,尤为用力。探究此一时期的太学内部,贬抑文辞而崇尚经书、不专注疏而舍传求经,太学学风与文风为之新变,呈现出"先经术而后华藻"的学风特征和险怪迂阔的"太学体"文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仁宗朝 太学 学风 文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法律文本中的嫁妆——以北宋仁宗和哲宗时代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楠 王翠改 《保定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4-78,共5页
在仁宗和哲宗时代,与嫁妆相关的国家法律文本被重新修订,修订的趋势是嫁妆类法规的日趋细密,修订的结果是承分人序列的增加和改变。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北宋中后期的户婚财产立法宗旨:在照顾血缘亲情和同居之谊的同时,通过法律手段对社会... 在仁宗和哲宗时代,与嫁妆相关的国家法律文本被重新修订,修订的趋势是嫁妆类法规的日趋细密,修订的结果是承分人序列的增加和改变。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北宋中后期的户婚财产立法宗旨:在照顾血缘亲情和同居之谊的同时,通过法律手段对社会财富进行再次分配,以消弭争讼,稳定社会,同时兼顾社会养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北宋 法律文本 嫁妆 仁宗和哲宗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仁宗“仁孝宽裕”的特点及其对朝政等方面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峰 朱晨鹭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44,共8页
宋仁宗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前后居庙堂四十二年,以恪守成宪而著称。宋仁宗在亲政前,因深受传统教育与母后管教的影响,形成温顺的性情。这一成长经历促成了宋仁宗“仁孝宽裕”的特点,并将其渗透到朝政以及个人生活之中。他依... 宋仁宗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前后居庙堂四十二年,以恪守成宪而著称。宋仁宗在亲政前,因深受传统教育与母后管教的影响,形成温顺的性情。这一成长经历促成了宋仁宗“仁孝宽裕”的特点,并将其渗透到朝政以及个人生活之中。他依赖文官士大夫处理政务,以包容的方式运用皇权,这不仅使得朝堂颇具宽松的氛围,也进一步促进了文官政治的发展。在此阶段,统治集团因循守成,缺乏变革的动力和魄力,从而面临愈益严重的内外挑战。故当时虽称承平,宋廷域内统治稳固,特别是在崇文抑武路线引导下,文教建设蒸蒸日上,由此颇得后世宋人的赞誉。但与此同时,边患未绝,甚至几度出现了边防危机;政治上则日趋保守,致使朝政积弊随之加深。宋仁宗时代的统治,就此呈现出明显的内忧外患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 刘太后 仁孝宽裕 士大夫 崇文抑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仁宗朝进奏院案中若干疑点探析
9
作者 顾宏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40,共12页
北宋仁宗庆历四年的“进奏院案”,学界已有研究成果颇多,然如进奏院会宴具体在何时、与会官员人数、李定被拒与会的原因、大兴狱事之御史官员等情况中仍存有若干疑问,故就此据史料再予辨析,并进而讨论进奏院狱与庆历新政废罢之关系。
关键词 进奏院案 宋仁宗 苏舜钦 范仲淹 杜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仁宗至和二年陈执中罢相之深层原因
10
作者 陈瑞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44-148,共5页
宋仁宗至和二年陈执中被免相的过程中交织着台谏、宰辅与皇帝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其中既有宰辅与台谏的矛盾,也有仁宗对台谏的抗拒。陈执中身为宰相,无论是在为政还是做人方面,都难以成为朝官的表率,以监察宰相为任的台谏自然会寻找机会... 宋仁宗至和二年陈执中被免相的过程中交织着台谏、宰辅与皇帝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其中既有宰辅与台谏的矛盾,也有仁宗对台谏的抗拒。陈执中身为宰相,无论是在为政还是做人方面,都难以成为朝官的表率,以监察宰相为任的台谏自然会寻找机会予以弹击,这是台谏要求罢免陈执中的重要原因。台谏越职干涉宰相的任免,让仁宗由信赖台谏转为抵触台谏的行为。此时以陈执中为首的相权并未威胁到皇权,在仁宗看来陈执中无大过,故无意罢相,最终罢相是因为顾及到公议,慑于"拒谏"的恶名而屈从。皇帝既要借用台谏制衡宰辅,又不允许台谏滥用风闻言事的特权,制约相权的正常发挥,影响国家机器的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 陈执中 罢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仁宗时代的经筵讲《诗》
11
作者 易卫华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53-57,共5页
经筵讲读是宋代学术史上的重要现象,对宋学形成和发展有推波助澜之功。将包括《诗经》在内的经筵讲读制度化是从仁宗开始的,这一时代的经筵讲《诗》在继承《毛诗》、《郑笺》的基础上,时有发挥,有着明显的通经致用色彩,其诠释方式也体... 经筵讲读是宋代学术史上的重要现象,对宋学形成和发展有推波助澜之功。将包括《诗经》在内的经筵讲读制度化是从仁宗开始的,这一时代的经筵讲《诗》在继承《毛诗》、《郑笺》的基础上,时有发挥,有着明显的通经致用色彩,其诠释方式也体现出由名物训诂为主向义理诠释为主的过渡趋势,对其后《诗经》宋学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 经筵 《诗经》 《毛诗》 《郑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清平乐》看儒家文化的影响
12
作者 崔雪茹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64-70,96,共8页
电视剧《清平乐》让人们的视线聚焦在了文豪大儒辈出的仁宗盛治。在史实的基础上,《清平乐》加以合理的艺术创作塑造了多个复杂立体的人物形象,如天性仁孝、爱民如子的宋仁宗和叛逆乖张、直率任性的公主赵徽柔。剧中宋仁宗的种种行为体... 电视剧《清平乐》让人们的视线聚焦在了文豪大儒辈出的仁宗盛治。在史实的基础上,《清平乐》加以合理的艺术创作塑造了多个复杂立体的人物形象,如天性仁孝、爱民如子的宋仁宗和叛逆乖张、直率任性的公主赵徽柔。剧中宋仁宗的种种行为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清平乐》剧情体现了儒家的纲常伦理思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体现了宋朝士大夫“大同社会”的理想抱负,尊儒崇教的治学风范和重气节礼仪的自我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宋仁宗 仁爱精神 五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仁宗朝谏官活动与怪奇文风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贵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宋仁宗朝谏官振职,成为仕宦捷径。受谏官活动影响,士人谏诤精神高涨,同时也刮起一股沽名徼进之风。谏官存在"立异为心"的不良风气,谏官"立异"行为为士人所仿效,浮薄士人为求虚名,标新立异,刻意显示自己与众不同,通... 宋仁宗朝谏官振职,成为仕宦捷径。受谏官活动影响,士人谏诤精神高涨,同时也刮起一股沽名徼进之风。谏官存在"立异为心"的不良风气,谏官"立异"行为为士人所仿效,浮薄士人为求虚名,标新立异,刻意显示自己与众不同,通过求奇求怪惊众取誉,士人中出现怪奇之风。仁宗朝以范讽为首的"东州逸党"、庆历年间石介主盟太学后的"太学体"等怪奇士人风气和文学现象都与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宗朝 谏官 怪奇 士风 文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仁宗时期的阵与阵图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荣 朱利民 《唐都学刊》 2010年第5期103-107,共5页
北宋时期是阵法与阵图研究较多的时期,当时,朝野上下、文武官员都非常关注阵法与阵图创制与研究。仁宗朝是北宋阵法与阵图研究的高峰时期,但实际作战中却收效甚微。文章对当时的阵法使用以及阵图在这一时期的创制应用进行研究,试图对北... 北宋时期是阵法与阵图研究较多的时期,当时,朝野上下、文武官员都非常关注阵法与阵图创制与研究。仁宗朝是北宋阵法与阵图研究的高峰时期,但实际作战中却收效甚微。文章对当时的阵法使用以及阵图在这一时期的创制应用进行研究,试图对北宋中期阵法、阵图研究繁盛,却无法转化为实际战斗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 阵法 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宋真宗、仁宗时期关于甘青蕃部的民族立法问题
15
作者 陈武强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8-11,39,共5页
宋真宗和仁宗时期,为对抗西夏,北宋政府竭力经营甘青吐蕃诸部。与恩信稳边、"联蕃制夏"的边地民族基本政策相适应,在法律上,北宋制定了许多针对甘青蕃部诸族的民族法律法规,内容涉及行政、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试就此... 宋真宗和仁宗时期,为对抗西夏,北宋政府竭力经营甘青吐蕃诸部。与恩信稳边、"联蕃制夏"的边地民族基本政策相适应,在法律上,北宋制定了许多针对甘青蕃部诸族的民族法律法规,内容涉及行政、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试就此问题及其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中所起的历史作用略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真宗 仁宗时期 甘青藏区 民族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宋代理学视角袆衣艺术特色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雪萍 王式竹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7-136,共10页
宋代理学思想具有思辨性、包容性、统一性等特征,经过对传世画作与文献资料查阅研究,可以看出宋代理学思想对宋代服装有所影响。文章采用图像学和文献研究法相结合方式,通过对《宋仁宗后坐像轴》传世画作和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以及对历... 宋代理学思想具有思辨性、包容性、统一性等特征,经过对传世画作与文献资料查阅研究,可以看出宋代理学思想对宋代服装有所影响。文章采用图像学和文献研究法相结合方式,通过对《宋仁宗后坐像轴》传世画作和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以及对历代纹样记载的查阅,结合宋朝时代背景,研究宋代理学视角下的袆衣艺术特色。通过研究发现,宋朝袆衣形制具有传承性,体现宋代理学中“诚”的本源观点,注重“仁”的境界,蕴涵“天理”的等级秩序观念。研究阐释了中国古代服饰衣以载道的思想,进而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理学 宋仁宗后坐像轴 袆衣 装饰纹样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宋仁宗朝礼部唱和及其诗作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国林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3期61-64,共4页
北宋诗人雅集唱和普遍,北宋仁宗朝尤为突出,其礼部唱和诗作的主要内容有歌咏日常生活琐事、戏谑咏物、揭示文坛时弊。其诗歌技巧上讲究韵律、语言平易之中讲究修辞美;在诗歌功能上提倡"渲其底滞而忘其倦怠"的娱乐功能。这些... 北宋诗人雅集唱和普遍,北宋仁宗朝尤为突出,其礼部唱和诗作的主要内容有歌咏日常生活琐事、戏谑咏物、揭示文坛时弊。其诗歌技巧上讲究韵律、语言平易之中讲究修辞美;在诗歌功能上提倡"渲其底滞而忘其倦怠"的娱乐功能。这些唱和诗作特点鲜明,对宋诗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朝 礼部唱和活动 唱和诗作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政务处理中奏议留中的非制度性现象——以宋仁宗时期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寇欢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71-78,91,共9页
皇帝通常对既定政治制度不能随意兴废,但可在政治运行过程中使非制度性政治行为常态化。宋仁宗时期,政务处理空间后移,官员奏议多呈送禁中,待君主以文书裁定。在这一过程中,仁宗有意扩大了留中奏议的范围,使得奏议留中成为奏议处理的常... 皇帝通常对既定政治制度不能随意兴废,但可在政治运行过程中使非制度性政治行为常态化。宋仁宗时期,政务处理空间后移,官员奏议多呈送禁中,待君主以文书裁定。在这一过程中,仁宗有意扩大了留中奏议的范围,使得奏议留中成为奏议处理的常态化手段。当皇帝留中奏议,欲以己意下发诏令时,若两制官员以缴还词头的方式阻滞政令下达,皇帝则会以熟状或内降的形式下发政令,从而绕开两制官员。官员对奏议留中的异议多针对政事本身,并不针对将留中作为奏议的处理方式。非制度性奏议留中这类政务处理方式有效弥补了正式制度的缺陷,使得君主的政务处理方式更加多元且富有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 奏议留中 北宋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仁宗朝“皇太弟事件”发微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云梦 《保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1-68,共8页
宋仁宗宝元元年“皇太弟事件”并非孤立的政治谣言,其与“阴附宗室案”“密乞废君案”有着内在的联系,党争是隐藏其间的主线。追溯“三案”始末可以发现《两朝国史》中更为丰富的范仲淹形象,也能看到范党通过人际网络塑造了一个不同于... 宋仁宗宝元元年“皇太弟事件”并非孤立的政治谣言,其与“阴附宗室案”“密乞废君案”有着内在的联系,党争是隐藏其间的主线。追溯“三案”始末可以发现《两朝国史》中更为丰富的范仲淹形象,也能看到范党通过人际网络塑造了一个不同于国史叙事的完美士大夫形象并深刻影响到南宋以来史家对史料的取舍。随着范仲淹形象抬升,“三案”被有意淡化,与之相对,吕夷简的历史形象则逐渐变得负面、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 皇太弟 吕范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真、仁时期甘青藏区的民族法规初探
20
作者 张永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8-41,87,共5页
宋真宗、仁宗时期,为了对抗辽、夏,北宋竭力经营甘青藏区吐蕃诸部,与恩信稳边、"联蕃制夏"的边地民族基本政策相适应,在法律上,政府制定了许多针对甘青藏区蕃部诸族的民族法律规范,内容涉及行政、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宋真宗、仁宗时期,为了对抗辽、夏,北宋竭力经营甘青藏区吐蕃诸部,与恩信稳边、"联蕃制夏"的边地民族基本政策相适应,在法律上,政府制定了许多针对甘青藏区蕃部诸族的民族法律规范,内容涉及行政、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此法律规范对当时民族地区社会稳定起到了应有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仁时期 甘青藏区 民族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