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3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siting the Bjerrum's correction factor:Use of the liquidity index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soil plasticity on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被引量:2
1
作者 Kamil Kayabali Ozgur Akturk +2 位作者 Mustafa Fener Orhan Dikmen Furkan Hamza Harputlugi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5年第6期716-721,共6页
The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su) of fine-grained soils that can be measured in situ and in laboratory isone of the key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on test (UCT) is widely used in laboratoryto... The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su) of fine-grained soils that can be measured in situ and in laboratory isone of the key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on test (UCT) is widely used in laboratoryto measure this parameter due to its simplicity; however, it is severely affected by sampledisturbance. The vane shear test (VST) technique that is less sensitive to sample disturbance involves acorrection factor against the soil plasticity, commonly known as the Bjerrum's correction factor, m. Thisstudy aims to reevaluate the Bjerrum's correction factor in consideration of a different approach and arelatively new method of testing. Atterberg limits test, miniature VST, and reverse extrusion test (RET)were conducted on 120 remolded samples. The effect of soil plasticity on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wasexamined using the liquidity index instead of Bjerrum's correction factor. In comparison with the resultobatined using the Bjerrum's correction factor, the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was better representedwhen su value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liquidity index. The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the RET, whichwas proven to take into account soil plasticity with a reliable degree of accuracy. This study also showsthat the RET has strong promise as a new tool for testing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of fine-grained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plasticity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Bjerrum's correction factor Vane shear test(VST) Reverse extrusion test(R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n-destructive experimental testing and modeling of electrical impedance behavior of untreated and treated ultra-soft clayey soils 被引量:1
2
作者 Aram M.Raheem Cumaraswamy Vipulanandan Mohammad S. Joshaghan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7年第3期161-168,共8页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ultra-soft clayey soil exhibits extreme challenges due to low shear strength of such material.Hence,inspecting the non-destructive electrical impedance behavior of untreated and treated ultra-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ultra-soft clayey soil exhibits extreme challenges due to low shear strength of such material.Hence,inspecting the non-destructive electrical impedance behavior of untreated and treated ultra-soft clayey soils gains more attention.Both shear strength and electrical impedance were measured experimentally for both untreated and treated ultra-soft clayey soils.The shear strength of untreated ultra-soft clayey soil reached 0.17 kPa for 10% bentonite content,while the shear strengths increased to 0.27 kPa and 6.7 kPa for 10% bentonite content treated with 2% lime and 10% polymer,respectively.The electrical impedance of the ultra-soft clayey soil has show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from 1.6 kΩ to 0.607 kΩ when the bentonite content increased from 2% to 10% at a frequency of 300 kHz.The10%lime and 10% polymer treatments have decreased the electrical impedances of ultra-soft clayey soil with 10%bentonite from 0.607 kΩ to 0.12 kΩ and 0.176 kΩ,respectively,at a frequency of 300 kHz.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has been accordingly proposed to model the non-destructive electrical impedancefrequency relationship for both untreated and treated ultra-soft clayey soils.The new model has shown a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with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up to 0.99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of 0.007 k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ft clayey soil BENTONITE LIME Polymer shear strength Non-destructive test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Shear Strength Characteristic of Unsaturated Red Clay
3
作者 Fei Huang Lichun Zhuo Keneng Zhang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22年第4期714-727,共14页
The red clay in Chenzhou, Hunan province is mostly in unsaturated state. Simply apply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t derived from classic saturated soil mechanics often leads to slope failures in this region. In or... The red clay in Chenzhou, Hunan province is mostly in unsaturated state. Simply apply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t derived from classic saturated soil mechanics often leads to slope failures in this reg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shear strength characteristic of unsaturated red clay in Chenzhou and to explore a shear strength equation that can be easily applied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 series of triaxial tests of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red clay samples were performed using the regular triaxial testing apparatus. The 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strength of red clay drops slightly before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30% but decreases sharply after that. The friction angle of red clay under unsaturated state is basically equal to the effective friction angle under saturated state, while the cohesion of unsaturated red clay is far much bigger than that of saturated on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atric suction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cohesion. By fitting the testing results with appropriate curv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otal strength parameters  and  with moisture content were obtained. The total  increases logarithmically before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35% then decreases linearly, while  decreases cubically with increasing moisture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saturated soils Red Clay shear strength Triaxial tes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ing Piezocone Tests for Analysis of Phreatic Water Conditions and Prediction of Soil Behavior in Tailing Dams
4
作者 Dante René Bosch Rubén Rafael Sotelo Fernando María Mántaras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3年第5期186-196,共11页
In this work the possibility of identifying two important aspects in the process of adopting soil parameters for calculating stability analysis models in tailing dams is discussed. The use of commercial computer progr... In this work the possibility of identifying two important aspects in the process of adopting soil parameters for calculating stability analysis models in tailing dams is discussed. The use of commercial computer programs for stability calculations allows obtaining numerically exact results. Its representativeness, however, will be linked to the correct definition of the phreatic regime and to the prediction of volumetric soil behavior during shearing (contractile vs. dilating materials).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s for the selection of soils parameters for different failure models are briefly presented. Also, how the incorrect assumptions regarding material behavior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estimation of tailing dams’ stability. The results of CPTu tests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phreatic and mechanical condition of the materials are discussed and two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remark on the care that should be taken to avoid incorrect soils parameters ado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Tu Piezocone Dissipation test soil Behaviour shear strength Tailing Da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室加筋非饱和土三轴试验
5
作者 尹祥霁 宋飞 孙传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6,共11页
为探索加筋非饱和土结构的变形和破坏特征,测试了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同时,基于固结排水三轴试验测得不同净围压下基质吸力分别为30、80和130 kPa时非饱和素土和土工格室加筋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对比分析了不同基质吸力下素土和加... 为探索加筋非饱和土结构的变形和破坏特征,测试了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同时,基于固结排水三轴试验测得不同净围压下基质吸力分别为30、80和130 kPa时非饱和素土和土工格室加筋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对比分析了不同基质吸力下素土和加筋土变形模量和抗剪强度指标;此外,基于三轴试验结果分析了土工格室对非饱和土的约束围压大小。结果表明: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加和净围压的减小,土工格室加筋土的变形模量提高幅度逐渐增大;非饱和土的有效内摩擦角受土工格室加筋作用的影响较小,由于土工格室的约束作用,加筋土的黏聚力和反映基质吸力对强度贡献的内摩擦角均有提高;随着非饱和土基质吸力的增加和净围压的减小,由于剪胀趋势的增强,土工格室加筋土的变形模量和表观黏聚力提高幅度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室 非饱和土 三轴试验 土-水特征曲线 基质吸力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水泥加固土质边坡的抗冲刷有效性分析
6
作者 亓星 杨浪 +1 位作者 刘焕 曹汝亮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以水泥和聚丙烯纤维在粉质黏土边坡坡面抗冲刷防护应用为背景,探讨了聚丙烯纤维水泥加固粉质黏土边坡的抗冲刷有效性。基于室内试验,开展水泥和纤维的掺量对粉质黏土抗剪强度影响试验,并基于试验配比进行边坡冲刷模拟。结果表明:水泥掺... 以水泥和聚丙烯纤维在粉质黏土边坡坡面抗冲刷防护应用为背景,探讨了聚丙烯纤维水泥加固粉质黏土边坡的抗冲刷有效性。基于室内试验,开展水泥和纤维的掺量对粉质黏土抗剪强度影响试验,并基于试验配比进行边坡冲刷模拟。结果表明:水泥掺量与粉质黏土的抗剪强度呈正相关,聚丙烯纤维可进一步提高加固土的黏聚力;边坡坡比对土体的抗冲刷效果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影响;与未加固的素土坡面相比,加固后的边坡坡面抗冲刷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SEM试验中发现,加固土抗冲刷能力提高是由于水泥水化作用和聚丙烯纤维的分散排列使加固后的土壤颗粒相互吸引,形成了坚固的结构,从而提高了土壤抗渗透性。研究结果为边坡抗冲刷防护提供了新的工程应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加固土 抗剪强度 冲刷试验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重塑红黏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7
作者 谢荣 扈胜霞 +2 位作者 李勇 林森 张涵超 《水力发电》 2025年第3期119-124,共6页
为研究南昌重塑红黏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开展了控制不同含水率、干密度及干湿循环次数的室内直剪试验,对南昌重塑红黏土的强度变化规律及强度参数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推导了黏聚力与干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上升,重... 为研究南昌重塑红黏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开展了控制不同含水率、干密度及干湿循环次数的室内直剪试验,对南昌重塑红黏土的强度变化规律及强度参数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推导了黏聚力与干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上升,重塑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和强度参数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黏聚力受含水率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对内摩擦角的影响相对较小;重塑红黏土的干密度越大,抗剪强度随法向应力而提高的梯度越大;建立的红黏土黏聚力与干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于分析土体黏聚力随干密度的变化规律;重塑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呈现指数衰减规律,前3次干湿循环衰减显著,之后衰减速度减缓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红黏土 室内直剪试验 抗剪强度 含水率 干密度 干湿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改良粉土剪切性能的研究
8
作者 李儒潼 《低温建筑技术》 2025年第1期126-128,137,共4页
为改善粉土路基强度较低、容易松散、稳定性差的状况,使用聚丙烯纤维改良粉土并开展直接剪切试验,研究9 mm聚丙烯纤维改良土在掺量为0.25%、0.5%、0.75%加筋条件下,对土体抗剪强度及剪切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筋土抗剪强度在掺入0... 为改善粉土路基强度较低、容易松散、稳定性差的状况,使用聚丙烯纤维改良粉土并开展直接剪切试验,研究9 mm聚丙烯纤维改良土在掺量为0.25%、0.5%、0.75%加筋条件下,对土体抗剪强度及剪切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筋土抗剪强度在掺入0.5%纤维之前,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不断增强,250 kPa垂直压力下最大抗剪强度达到63.54 kPa;超过0.5%掺量后,抗剪强度开始降低;0.5%掺量的聚丙烯纤维改良土内摩擦角相较素土提高了3.44°。聚丙烯纤维改良粉土剪切性能的最优掺量为0.5%,聚丙烯纤维通过增强土体之间的摩擦力,有效提高了土体的抗剪强度,但土体间黏聚力不受影响,研究可为粉土路基的加固与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加筋土 聚丙烯纤维改良土 内摩擦角 直接剪切试验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系固土试验研究进展
9
作者 明雨洁 姚秋亦 高新南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1期74-78,85,共6页
植物根系固土技术在防治土体滑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植物根系与土壤相互作用机理,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利用VOSviewer软件对2000—2023年植物根系固土领域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出植物根系固土试验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根土复合体... 植物根系固土技术在防治土体滑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植物根系与土壤相互作用机理,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利用VOSviewer软件对2000—2023年植物根系固土领域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出植物根系固土试验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根土复合体剪切试验、单根抗拉试验、根系构型试验和原位拉拔试验,分类归纳4种试验方法的适用性及应用情况。详细梳理各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根系参数、土壤性质和环境条件对固土效果的影响。未来研究需优化试验方法,更准确地模拟实际条件中根土复合体的受力,以提高试验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固土 文献计量 根系构型 抗剪强度 单根抗拉试验 原位拉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细粒土的新型叠片式单剪仪研制与应用
10
作者 朱俊高 陈鸽 +3 位作者 王涛 夏勇 彭文明 罗启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68-2674,共7页
研制了一种适用于细粒土的新型叠片式单剪仪。该单剪仪试样室采用若干内部尺寸长×宽为100 mm×40 mm的回字形叠片,有效地减小了常规圆形叠环式单剪仪压力室剪切时试样侧倾、受力严重不均的问题。销钉式变形控制杆能使试样剪切... 研制了一种适用于细粒土的新型叠片式单剪仪。该单剪仪试样室采用若干内部尺寸长×宽为100 mm×40 mm的回字形叠片,有效地减小了常规圆形叠环式单剪仪压力室剪切时试样侧倾、受力严重不均的问题。销钉式变形控制杆能使试样剪切变形均匀,叠片试样室外围的导向侧板控制了剪力的方向性,新型的杠杆支点结构有效解决杠杆倾斜时加载杆力传递变化的问题。该单剪仪结构稳定、易于操作,集应力/应变控制式功能于一身,可实现对细粒土的均匀剪切。基于该单剪仪对某黏土进行了抗剪强度和剪切蠕变试验,分析了黏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和剪切蠕变规律,初步验证了该单剪仪的优良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剪仪 应力/应变控制 均匀剪切 细粒土 蠕变试验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始饱和度条件下高液限滑带土环剪试验
11
作者 吕玺琳 钟启锋 +3 位作者 颜建春 唐正辉 徐柯锋 刘先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0-377,共8页
针对某高速公路沿线边坡滑带土,开展了一系列环剪试验研究含水率对其残余强度的影响。制作1.20 g·cm^(-3)和1.35 g·cm^(-3)两种干密度条件下初始饱和度为25%、45%、65%、85%和100%的滑带土试样,在100 kPa、200 kPa和400 kPa... 针对某高速公路沿线边坡滑带土,开展了一系列环剪试验研究含水率对其残余强度的影响。制作1.20 g·cm^(-3)和1.35 g·cm^(-3)两种干密度条件下初始饱和度为25%、45%、65%、85%和100%的滑带土试样,在100 kPa、200 kPa和400 kPa正应力条件下开展试验,获得了滑带土剪应力与剪切角关系曲线。根据曲线得到残余剪切强度,得出滑带土的残余强度参数。结果表明,当正应力为100 kPa时,初始饱和度对滑带土残余强度影响不明显,当正应力为200 kPa和400 kPa时,初始饱和度增大将使残余强度降低。当干密度为1.35 g·cm^(-3)时,残余黏聚力随初始饱和度增加而增加,而当干密度为1.20 g·cm^(-3)时则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规律。对于两种干密度的滑带土,残余摩擦角均随初始饱和度增加而减小。低干密度条件下残余强度参数随初始饱和度的变化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滑带土 环剪试验 饱和度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级配散粒土侵蚀过程及强度演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越 龚胜勇 +3 位作者 杨咏梅 许彬 张斌 喻金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2-639,共8页
旨在探究相同应力条件下不同密实度间断级配散粒土管涌侵蚀机理及其侵蚀后强度变化特性,制备干密度为1.80,1.84,1.88 g/cm^(3)的3种土体试样,通过管涌三轴试验深入地探讨了干密度对其破坏临界水力梯度、累计涌砂量、体积变化量及侵蚀后... 旨在探究相同应力条件下不同密实度间断级配散粒土管涌侵蚀机理及其侵蚀后强度变化特性,制备干密度为1.80,1.84,1.88 g/cm^(3)的3种土体试样,通过管涌三轴试验深入地探讨了干密度对其破坏临界水力梯度、累计涌砂量、体积变化量及侵蚀后强度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试样破坏临界水力梯度随其干密度增大而增大,且利用Terzaghi公式(F1)、毛昶熙公式(F2)及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公式(F3)对其渗流临界水力梯度进行分析,发现在该应力环境下各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均较接近(优劣度为F2>F3>F1)。试样累计涌砂量与体积变化量均与其干密度呈负相关性变化趋势,其涌砂速率随管涌侵蚀不断发展而逐渐衰减;土的强度受干密度与侵蚀率二者影响,表现为侵蚀后土体强度折减程度随侵蚀进行而逐渐增加,随干密度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级配散粒土 干密度 管涌三轴试验 破坏临界水力梯度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深和水土含量对松散岩堆抗剪强度的影响
13
作者 陈志敏 易明炀 +1 位作者 杨志强 王壹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针对松散岩堆剪切力弱会引起滑坡、崩塌等严重自然灾害的问题,运用相似理论,以石英砂为基本岩块、黏性土为填充土,配置相似材料,分别控制不同填充土含量和含水率并进行三轴试验,研究不同埋深下填充土的含量和含水率对松散岩堆抗剪强度... 针对松散岩堆剪切力弱会引起滑坡、崩塌等严重自然灾害的问题,运用相似理论,以石英砂为基本岩块、黏性土为填充土,配置相似材料,分别控制不同填充土含量和含水率并进行三轴试验,研究不同埋深下填充土的含量和含水率对松散岩堆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土的含量和含水率是松散岩堆咬合力和内摩擦角的关键影响因素,咬合力受影响程度更大;填土中的水对于松散岩堆的剪切力起着削弱作用;岩堆剪切力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埋深处岩堆有相同的最佳填充土含量和含水率;在恒定岩堆土重度情况下,抗剪强度和埋深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岩堆 抗剪强度 三轴试验 填充土 含水率 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分布对红层土石混合体强度及颗粒破碎的影响
14
作者 张俊云 张乐 +2 位作者 高福洲 蒋金谷 何卓岭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9-1508,共10页
红层土石混合体已广泛应用于川渝地区公路、铁路的路基填筑,研究其强度及颗粒破碎特征可为该地区路基快速安全施工提供理论支撑。针对现有粒度分布评价方法对土石混合体适用性的不足,提出中间粒径块石相对含量C_(m)指标并拟定4个水平,... 红层土石混合体已广泛应用于川渝地区公路、铁路的路基填筑,研究其强度及颗粒破碎特征可为该地区路基快速安全施工提供理论支撑。针对现有粒度分布评价方法对土石混合体适用性的不足,提出中间粒径块石相对含量C_(m)指标并拟定4个水平,选择四川盆地红层土石混合体为材料,比选叠环剪和大型直剪试验后,结合筛分试验探讨粒度分布对红层土石混合体强度及颗粒破碎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叠环剪试验中剪切面非人为固定,剪切带影响域明显大于大型直剪试验,相同试验条件下土石混合体强度低于大型直剪试验,且法向应力越大,强度差值越大。C_(m)对红层土石混合体的强度及颗粒破碎特征影响显著。随C_(m)的增大,黏聚力先减小后增大,内摩擦角先增大后减小,抗剪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均在C_(m)=0.543时有最值,此时,颗粒间的摩擦和重定向排列对强度的增强效应明显大于咬合减弱的负面效应,剪应力有二次攀升。叠环剪试验后,大粒径、中间粒径块石含量降低,土体含量增高,小粒径块石含量在C_(m)≤0.343时降低,C_(m)≥0.343时增高;颗粒相对破碎率随法向应力和C_(m)的增大,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C_(m)=0.343时颗粒相对破碎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土石混合体 粒度分布 叠环剪试验 强度 颗粒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饱和度下膨胀土原位孔内剪切试验及强度响应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晓倩 孔令伟 +2 位作者 鄢俊彪 高志傲 田升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膨胀土强度随饱和度变化显著,非饱和膨胀土的抗剪强度一直是研究膨胀土工程问题的关键。选取南阳市某高速路沿线边坡膨胀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天然条件下处于不同饱和度状态的膨胀土原位孔内剪切试验,获得了自然条件下膨胀土的抗剪强度... 膨胀土强度随饱和度变化显著,非饱和膨胀土的抗剪强度一直是研究膨胀土工程问题的关键。选取南阳市某高速路沿线边坡膨胀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天然条件下处于不同饱和度状态的膨胀土原位孔内剪切试验,获得了自然条件下膨胀土的抗剪强度随饱和度的变化特征。膨胀土的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随着膨胀土饱和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结合现场试验数据和土-水特征曲线,提出了以法向应力、饱和度为变量和以法向应力、基质吸力为变量的两种非饱和膨胀土的抗剪强度计算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对计算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与之前常用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计算模型相比较,提出的两种计算模型所需的拟合参数少,适用于更宽吸力范围、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非饱和膨胀土抗剪强度的计算,且结果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膨胀土 饱和度 孔内剪切试验 抗剪强度 基质吸力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木根系形态对土体强度影响的大型直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婧逸 陈晓清 +2 位作者 宋东日 吕明 蒋豪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27,163,共9页
根系形态显著影响根土复合体强度,然而现有研究局限于草本根系根土复合体和室内常规直剪试验。为探究多年生灌木根系形态及空间分布对固土效果的影响,采用大型直剪试验装置(直径400 mm),对原状根土复合体进行了剪切试验。试验中测量了... 根系形态显著影响根土复合体强度,然而现有研究局限于草本根系根土复合体和室内常规直剪试验。为探究多年生灌木根系形态及空间分布对固土效果的影响,采用大型直剪试验装置(直径400 mm),对原状根土复合体进行了剪切试验。试验中测量了根系形态参数(根面积比RAR、根长密度、根体积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和剪胀特性,探讨了根系沿深度的分布特征、根土复合体剪胀性以及根系形态参数与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根系加剧了根土复合体的剪胀;在4个根系形态参数中,剪切带上的RAR和根表面积密度与根系对剪切强度的贡献之间相关性较好;Wu模型能反映根系固土的本质,却存在强度被高估或低估的问题。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植物根系在固土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根系形态 根土复合体 抗剪强度 剪胀 大型直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膨胀潜势等级的膨胀土残余强度环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葆春 王江伟 +3 位作者 单丽霞 李颖 郎梦婷 孔令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5-1331,共7页
为探讨不同膨胀潜势等级的膨胀土残余强度与其成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经自主改装的环剪仪开展Denver强膨胀土、荆门中、弱膨胀土环剪试验研究,并与排水反复直接剪切试验结果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用实测结果探讨残余强度与土成分... 为探讨不同膨胀潜势等级的膨胀土残余强度与其成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经自主改装的环剪仪开展Denver强膨胀土、荆门中、弱膨胀土环剪试验研究,并与排水反复直接剪切试验结果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用实测结果探讨残余强度与土成分特征相关关系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环剪试验测得Denver强膨胀土、荆门中、弱膨胀土有效残余强度内摩擦角分别为11.3°,12.3°,23.7°,比排水反复直接剪切试验测得的低1.7°~3.3°,并无应力相关性且具很好精度,更适于在工程中应用。(2)相关经验关系和公式存在高估或者低估膨胀土有效残余强度内摩擦角的情况。(3)残余强度与土成分特征间定性关系非常明确,上述经验关系对一般土性状况下残余强度预测较为准确;但在土成分复杂状况下,定量准确预测较为困难,这也反映出实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残余强度 膨胀潜势 环剪试验 反复直接剪切试验 成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筒型基础沉贯阻力计算黏土强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祥传 刘润 +4 位作者 侯科宇 刘智敏 王妤 文峰 刘淮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7-101,共5页
沉贯阻力的准确预测对筒型基础成功应用至关重要。单剪(DSS)试验测得的不排水抗剪强度su是沉贯安装设计中的关键土参数,DSS试验考虑了K0固结下土体的应力状态、主应力旋转以及实际工程平面应变状态,与吸力式筒型安装过程中土体的受荷状... 沉贯阻力的准确预测对筒型基础成功应用至关重要。单剪(DSS)试验测得的不排水抗剪强度su是沉贯安装设计中的关键土参数,DSS试验考虑了K0固结下土体的应力状态、主应力旋转以及实际工程平面应变状态,与吸力式筒型安装过程中土体的受荷状态相符。研究总结了黏土中筒型基础沉贯阻力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针对黏土强度取值问题,采用单剪仪对滨海土进行等体积单剪试验,探讨了干密度ρd、法向应力σv'及超固结比(OCR)对su的影响,并分析了su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基于临界状态理论、强度指标、SHANSEP的3种预测su的计算方法。研究成果为黏土中筒型基础沉贯阻力计算时土体参数取值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型基础 静单剪试验 不排水抗剪强度 滨海土 K0固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条件下含根系土的力学特性
19
作者 唐诗佳 刘恩龙 杨柳新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1期162-169,共8页
植物根系对土体有力学加筋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土体的强度,防止浅层滑坡和地表侵蚀,因而广泛应用于边坡防护。然而在中西部的季节冻土区,植被边坡的土体反复冻结融化,在植物根系力学加筋和冻融损伤的双重作用下,其力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植物根系对土体有力学加筋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土体的强度,防止浅层滑坡和地表侵蚀,因而广泛应用于边坡防护。然而在中西部的季节冻土区,植被边坡的土体反复冻结融化,在植物根系力学加筋和冻融损伤的双重作用下,其力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对边坡稳定性产生不确定因素。因此,为探究冻融和根系分布对土体的复合影响,采用贡嘎山海螺沟流域土壤及花楸根系进行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含根系土体的强度变化。考虑不同冻融循环次数(0、1、5次)和根系分布方式(竖向均匀分布:三层各一根;水平均匀分布:中间一层三根),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和孔压应变曲线,对比分析两种试样的应力应变特性,并通过抗剪强度包线获得总应力抗剪强度指标和有效应力抗剪强度指标。结果表明:(1)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三层各一根试样和中间三根试样的峰值强度均逐渐降低,黏聚力和内摩擦力也逐渐减小,在低围压(25 kPa)条件下冻融循环作用对含根系土强度减弱作用较为明显,但在高围压条件下,植物根系对土的强度的增强作用仍不可忽视;(2)即使发生了冻融循环,根系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体的强度,其增强效果受到分布方式的影响,三层各一根的排列方式增强作用最显著;(3)在相同围压、相同冻融循环次数条件下,根系沿竖向分布的试样峰值强度和黏聚力均较高,此外,相较于不含根的素土,根系分布方式主要影响土的黏聚力,对内摩擦角的影响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寒区植被护坡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含根系土 三轴试验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根量对SANDWICH形加筋土界面剪切强度影响--以红叶石楠为例
20
作者 张涛 梁冠军 尤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4-40,共7页
SANDWICH形加筋土是一种采用粘土夹砂层以及土工格栅而形成的混合填料形式的加筋土结构。采用一系列直接剪切试验研究含根量、竖向应力等因素对筋土界面强度的影响。试验证明,根系的加入对SANDWICH形加筋土界面最大剪应力有所提升且随... SANDWICH形加筋土是一种采用粘土夹砂层以及土工格栅而形成的混合填料形式的加筋土结构。采用一系列直接剪切试验研究含根量、竖向应力等因素对筋土界面强度的影响。试验证明,根系的加入对SANDWICH形加筋土界面最大剪应力有所提升且随着竖向应力的增大,土体抗剪强度增幅大。随着粘土中含根量的增加,筋土界面最大剪应力在不同竖向应力作用下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根据试验数据,利用拟合软件提出了评价筋土界面剪切强度的经验公式,得出理论上含根量的最优值为4.2%。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拟合公式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WICH形加筋土 直剪试验 含根量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