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粟特人的贸易活动与香料流通
1
作者 荒川正晴 王蕾(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6,共13页
活动在国际上的粟特商人交易着各种高价商品,其中伴随佛教传播到欧亚东方世界并广泛流通的香料、香木,是其重要的贸易商品。特别是对于长途奔走的粟特商人来说,西藏、四川生产的麝香,因其轻便易携,即使少量的麝香也能以高价售出。麝香... 活动在国际上的粟特商人交易着各种高价商品,其中伴随佛教传播到欧亚东方世界并广泛流通的香料、香木,是其重要的贸易商品。特别是对于长途奔走的粟特商人来说,西藏、四川生产的麝香,因其轻便易携,即使少量的麝香也能以高价售出。麝香还作为畅销品,经由凉州和广州等中转运至西亚以西的地区。继麝香之后,沉香和白檀吸引粟特商人高价交易。这两种香木均产于热带地区,运往中国不仅有海路,还有陆路。这些昂贵的香料、香木经由扬州等长江下游的都市,横渡东海后传至日本,7、8世纪之后以佛教寺院为中心而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特商人 香料贸易 麝香 白檀 法隆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文书所见粟特史姓居民身份整理研究
2
作者 段文岗 《吐鲁番学研究》 2024年第3期36-51,153,共17页
吐鲁番文书中记载了大量史姓居民,通过梳理文书中史姓居民的姓名、居住地及文书中其他材料,可发现多数史姓居民具有粟特人特征。史姓居民广泛分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农业生产生活、商业贸易、边防戍守及地方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入... 吐鲁番文书中记载了大量史姓居民,通过梳理文书中史姓居民的姓名、居住地及文书中其他材料,可发现多数史姓居民具有粟特人特征。史姓居民广泛分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农业生产生活、商业贸易、边防戍守及地方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入华粟特人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份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文书 粟特 史姓 胡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佛爷庙湾唐代模印塑像砖墓(四)——从模印胡商牵驼砖看丝路交通中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戴春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33,共15页
敦煌佛爷庙湾唐代模印砖墓中胡商牵驼,是唐代北方地区非常流行的题材,而敦煌模印砖不仅展现了造型特征鲜明的胡商形象,还匠心独运地以不同形式的驮囊表现了胡商于丝路东进西出过程中所携的不同商品。本文梳理了文献中“胡”“胡商”在... 敦煌佛爷庙湾唐代模印砖墓中胡商牵驼,是唐代北方地区非常流行的题材,而敦煌模印砖不仅展现了造型特征鲜明的胡商形象,还匠心独运地以不同形式的驮囊表现了胡商于丝路东进西出过程中所携的不同商品。本文梳理了文献中“胡”“胡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变化、粟特早期历史概况和牵驼胡商的民族属性,以及粟特胡服对唐代中原地区服饰文化的影响。在与敦煌壁画胡商相关图像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敦煌唐墓模印胡商牵驼砖更贴近丝路胡商的真实生活场景。两者的差异,应是敦煌地区居民生活中的世俗化与前者佛光氤氲的宗教使命的本质区别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商牵驼塑像砖 粟特胡商 胡服 壁画与牵驼砖上的丝路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元4—9世纪粟特香药贸易与撒马尔罕城市发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车效梅 王君如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5-116,154-155,157,共15页
公元4—9世纪陆上丝绸之路畅通,“利益所在,无所不往”的粟特商人以丝路重镇撒马尔罕为中心,通过接力式转运将“价高质轻”香药贩运各地。在粟特商人群体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撒马尔罕亦随之发展壮大,其跨地区贸易结构与城市发展具有内... 公元4—9世纪陆上丝绸之路畅通,“利益所在,无所不往”的粟特商人以丝路重镇撒马尔罕为中心,通过接力式转运将“价高质轻”香药贩运各地。在粟特商人群体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撒马尔罕亦随之发展壮大,其跨地区贸易结构与城市发展具有内在联系。以中古时期的胡汉语文书中记载香药贸易信息为线索,以撒马尔罕城市发展为基点,通过展现粟特人香药贸易的种类、数量、价值、运作流程等,总结其香药贸易的特征和影响。其中“香药换丝绸”成为粟特商人奢侈品贸易的典型特征,并以此垄断陆上香药与丝绸贸易。粟特香药贸易使撒马尔罕城市财富增加,城市建设的面积和规模扩大;城市的商业功能与性质逐渐显现,粟特商人社会地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贸易 撒马尔罕 粟特商人 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粟特善商——唐代对外族的固定思维与歧视
5
作者 陈杰 《杭州文博》 2017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粟特人为唐朝时期活跃的一个特殊民族,在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力。但唐朝时期人,由于接触粟特群体的特殊性,及粟特人本身所从事的行业,所做出的事迹,对粟特这个民族逐渐产生一种固化的思维和歧视。本文试... 粟特人为唐朝时期活跃的一个特殊民族,在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力。但唐朝时期人,由于接触粟特群体的特殊性,及粟特人本身所从事的行业,所做出的事迹,对粟特这个民族逐渐产生一种固化的思维和歧视。本文试图从这一方面入手,进行讨论,并对唐朝的'夷夏观'做一管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特 善商 固定思维 歧视 夷夏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昌地区粟特商业的运营 被引量:5
6
作者 郑燕燕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2,142,共9页
本文主要是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讨论中古时期该地区粟特商业的运营,特别是分析商队的规模、组成和贸易特点,以及商人在旅途中的衣食住行情况,并由此判断吐鲁番在丝路贸易中地位、粟特人在吐鲁番的势力。
关键词 高昌 文书 粟特人 商队 商旅生活
原文传递
12-13世纪粟特—回鹘商人与草原游牧民的互动 被引量:6
7
作者 白玉冬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125,M0005,共10页
12-13世纪,活跃在中国北方的商人主要是信奉景教和佛教的粟特—回鹘商人,另包括一小部分穆斯林商人。克烈部人脱不花投奔铁木真,表明金朝的萌古乣是设置在汪古部地界内的,当时的汪古部和蒙古部之间有着密切往来。回回商人阿三是假借商... 12-13世纪,活跃在中国北方的商人主要是信奉景教和佛教的粟特—回鹘商人,另包括一小部分穆斯林商人。克烈部人脱不花投奔铁木真,表明金朝的萌古乣是设置在汪古部地界内的,当时的汪古部和蒙古部之间有着密切往来。回回商人阿三是假借商人名分,经汪古部推荐投奔铁木真的。镇海是通汉、蒙古、回鹘、波斯等多种语言文字的回鹘商人,他可能在华北地区行商时,通过蒙金之间的榷场交易结识了铁木真。吐鲁番高昌故城出土U5328回鹘语文书反映,12-13世纪粟特—回鹘商人仍然在与草原游牧民进行着交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特—回鹘商人 汪古部 克烈部 回鹘语文书
原文传递
何以商胡不入蕃?——从《唐开元户部格残卷》看唐代的商胡贸易法令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子凡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83,214,215,共11页
敦煌S.1344《唐开元户部格残卷》所载垂拱元年八月二十八日敕明确允许诸蕃商胡于内地兴易。然而,这条敕文中关于商胡进入内地后"不得入蕃"的规定,依然是要限制商胡越境。这又与唐代粟特商人频繁往来于中原与西域的实际情况不... 敦煌S.1344《唐开元户部格残卷》所载垂拱元年八月二十八日敕明确允许诸蕃商胡于内地兴易。然而,这条敕文中关于商胡进入内地后"不得入蕃"的规定,依然是要限制商胡越境。这又与唐代粟特商人频繁往来于中原与西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说明敕文并没有被长期严格执行。这一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垂拱元年敕关于"不得入蕃"的规定是针对西域战事做出的。唐代关于禁断商旅及物资入蕃的一些敕文,也大多是与边疆局势紧张有关。与唐代律、令、格、敕中反复强调阻断商旅相对,唐朝与外藩之间实际上存在大量的私人贸易。这体现了唐朝对外贸易的开放态度以及战时临时性边境管制之间的矛盾与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部格》 垂拱敕 商胡 入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