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InS2/ZnS核/壳量子点与碳点复合结构荧光粉制备与光电性质研究
1
作者 王静 孙明烨 +1 位作者 张蕾 张冰 《材料科学》 2025年第2期308-316,共9页
本文利用胶体化学法合成红光发射的油相CuInS2/ZnS核/壳量子点。利用3-巯基丙酸对油相CuInS2/ZnS核/壳量子点进行配体交换,实现从油相量子点到水相量子点的转换。将其与绿光发射的亲水性碳点复合,抑制碳点的固态聚集荧光猝灭,并通过引... 本文利用胶体化学法合成红光发射的油相CuInS2/ZnS核/壳量子点。利用3-巯基丙酸对油相CuInS2/ZnS核/壳量子点进行配体交换,实现从油相量子点到水相量子点的转换。将其与绿光发射的亲水性碳点复合,抑制碳点的固态聚集荧光猝灭,并通过引入碳点绿光发射,制备得到近白光发射的CuInS2/ZnS核/壳量子点与碳点的复合结构荧光粉,后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谱对其结构与组成进行了表征。并将近白光发射的复合结构荧光粉应用于制备LED照明器件,得到色坐标为(0.4146, 0.4101)的暖白光发射照明器件。Red-emitting oil-phase CuInS2/ZnS core/shell quantum dots are synthesized by colloidal chemistry. The oil-phase CuInS2/ZnS core/shell quantum dots are converted to water-phase quantum dots through ligand exchange with 3-mercaptopropionic acid. They are then combined with hydrophilic green-emitting carbon dots to suppress the solid-state aggregation quenching of carbon dots. By introducing the green emission of carbon dots, a near-white-emitting composite phosphor of CuInS2/ZnS core/shell quantum dots and carbon dots is prepared.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phosphor a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he near-white-emitting composite phosphor is then applied to the fabrication of LED lighting devices, resulting in a warm white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a color coordinate of (0.4146, 0.4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nS2量子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注入法制备CuInSe_(2)量子点及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任思羽 陈宇 +2 位作者 张天时 张振东 郑威 《化学工程师》 2025年第1期6-9,18,共5页
采用热注入法在相同温度、不同反应时间条件下制备了尺寸均一的CuInSe_(2)绿色量子点,利用电泳过程沉积到FTO(氟掺杂的二氧化锡)玻璃基底上的TiO_(2)介孔层中,随后与利用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制备的钝化层共同组成ZnS/CuInSe_(2)/TiO_(2)复... 采用热注入法在相同温度、不同反应时间条件下制备了尺寸均一的CuInSe_(2)绿色量子点,利用电泳过程沉积到FTO(氟掺杂的二氧化锡)玻璃基底上的TiO_(2)介孔层中,随后与利用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制备的钝化层共同组成ZnS/CuInSe_(2)/TiO_(2)复合光阳极。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合成尺寸约8nm的CuInSe_(2)量子点。对光阳极的光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10min、ZnS的沉积层数为4时,光阳极的电流密度最大,为5.27mA·cm^(-2),外加偏压光-电转化效率(ABPE)为0.78%,电池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nSe_(2)量子 热注入法 光电化学性能 钝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甲基咪唑-2-羧酸盐辅助制备SnO_(2)量子点及其对乙醇的气敏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松涛 郑贤军 +3 位作者 杨凯 孙仲明 方晨羽 侯海云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6-64,共9页
为了制备气体灵敏度良好的SnO_(2)量子点,以聚乙二醇200(PEG200)为分散剂,采用咪唑基离子液体前驱体1,3-二甲基咪唑-2-羧酸盐辅助制备粒径约为4 nm、气敏性良好的SnO_(2)量子点。利用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对SnO_(2)量子点的物... 为了制备气体灵敏度良好的SnO_(2)量子点,以聚乙二醇200(PEG200)为分散剂,采用咪唑基离子液体前驱体1,3-二甲基咪唑-2-羧酸盐辅助制备粒径约为4 nm、气敏性良好的SnO_(2)量子点。利用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对SnO_(2)量子点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样品进行表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比表面积分析仪测试SnO_(2)量子点的纯度、光学性质和比表面积,并采用气敏测试系统检测SnO_(2)量子点对乙醇气体的灵敏度。结果显示:制备的SnO_(2)量子点颗粒大小均匀,比表面积为123.89 m^(2)/g,对可见光透过率达90%以上,乙醇气敏性能优良;在250℃,乙醇体积分数为300×10^(-6)时,SnO_(2)量子点的灵敏度可达195.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_(2)量子 1 3-二甲基咪唑-2-羧酸盐 光学性质 气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CdS/SiO_(2)量子点在小鼠体内的毒性及器官分布特征
4
作者 蒙海妹 房志家 +3 位作者 李勇斌 孙力军 邓旗 赵云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2,共8页
CdTe/CdS/SiO_(2)量子点因其明亮的发光特性和优异的光稳定性而在生物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其生物安全问题仍不清楚。该研究通过低剂量(0.4 mg/kg)和高剂量(4 mg/kg)的单次腹腔注射来评估CdTe/CdS/SiO_(2)量子点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 CdTe/CdS/SiO_(2)量子点因其明亮的发光特性和优异的光稳定性而在生物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其生物安全问题仍不清楚。该研究通过低剂量(0.4 mg/kg)和高剂量(4 mg/kg)的单次腹腔注射来评估CdTe/CdS/SiO_(2)量子点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同时监测42 d的体重、脏器系数、血细胞计数、氧化指数、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生物分布。结果表明,注射CdTe/CdS/SiO_(2)量子点后,小鼠体重和脏器系数无显著差异。荧光观察显示,CdTe/CdS/SiO_(2)量子点在器官中的早期积累为肺>脾>肝>肾>心,在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偏好。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显示,CdTe/CdS/SiO_(2)量子点注射后在小鼠主要器官积累42 d,且早中期主要分布在脾和肺,后期主要分布在肝和肾。量子点处理组与对照组间的大部分血细胞计数和氧化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经CdTe/CdS/SiO_(2)量子点处理的小鼠未发现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异常。简而言之,CdTe/CdS/SiO_(2)量子点在小鼠体内体现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些发现为量子点的安全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CdS/SiO_(2)量子 毒性 分布 蓄积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响应型Cu_(2)O/量子点负载棉织物的制备与表征
5
作者 顾家玉 孙璇 吴如妹 《上海纺织科技》 2025年第2期103-106,110,共5页
利用自制的Cu_(2)O/量子点,通过染整轧-烘-焙工艺对棉织物进行功能化处理,获得Cu_(2)O/量子点负载棉织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光电子能谱仪(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测试对Cu_(2)O/量子点负载棉织物的... 利用自制的Cu_(2)O/量子点,通过染整轧-烘-焙工艺对棉织物进行功能化处理,获得Cu_(2)O/量子点负载棉织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光电子能谱仪(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测试对Cu_(2)O/量子点负载棉织物的微观形貌、晶型结构、化学状态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通过试验证明该功能型棉织物的光催化作用。结果表明,Cu_(2)O/量子点通过染整轧-烘-焙工艺被附着在原棉织物表面,并且在可见光照射下赋予了原棉织物优越的光催化特性,几乎能完全降解去除活性红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Cu_(2)O 染料降解 量子 光催化
原文传递
AgInS_(2)量子点调控及其在WLED应用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汉语 谢志翔 +5 位作者 陈婷 董延茂 周兴 袁妍 吴海涛 陈勇号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1-2051,2104,共12页
AgInS_(2)量子点是一种有趣的材料,其近红外带隙范围从1.87到1.98 eV,作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它能通过调节Ag/In比例来调节带隙,它还具有较宽的PL峰和较大的Stokes位移,同时低毒环保的特性也使它成为有望替代含Cd、Hg和Pb等重金属元素的二... AgInS_(2)量子点是一种有趣的材料,其近红外带隙范围从1.87到1.98 eV,作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它能通过调节Ag/In比例来调节带隙,它还具有较宽的PL峰和较大的Stokes位移,同时低毒环保的特性也使它成为有望替代含Cd、Hg和Pb等重金属元素的二元量子点的理想材料,在光电器件领域尤其在发光二极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阐述了AgInS_(2)量子点晶体结构和发光机制,总结了其合成方法的特点并综述了通过壳体工程和掺杂的方法对AgInS_(2)量子点进行调控的策略,最后介绍了该类量子点在发光二极管方面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S_(2) 量子 合成 优化 W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法制备高灵敏度SnO_2气敏量子点 被引量:2
7
作者 侯海云 杨凯 +2 位作者 蔺鑫璐 杨敏鸽 刘松涛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69-372,377,共5页
为获得颗粒分布均匀的SnO_2量子点,利用水热合成工艺在不添加碱性物质条件下制备了粒径在3~5nm的SnO_2量子点.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测试制得SnO_2量子点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同时测试SnO_2量子点的气敏特性.结... 为获得颗粒分布均匀的SnO_2量子点,利用水热合成工艺在不添加碱性物质条件下制备了粒径在3~5nm的SnO_2量子点.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测试制得SnO_2量子点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同时测试SnO_2量子点的气敏特性.结果显示,制得的SnO_2量子点具备优异的气敏特性,在616 mg/m3乙醇浓度下,SnO_2量子点的灵敏度可达15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sno 2量子 气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量子点修饰Co_(2)SnO_(4)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光催化产氢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静 袁书芳 +2 位作者 谷红新 袁晓 张旭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270-276,共7页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CQDs/Co_(2)SnO_(4)复合光催化剂,探究了其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表明,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质量分数为2%的CQDs/Co_(2)SnO_(4)产氢速率达到475.53μmol/(g·h),是纯相Co_(2)SnO_(4)的4.74倍,是质量分数为1%Pt/Co...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CQDs/Co_(2)SnO_(4)复合光催化剂,探究了其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表明,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质量分数为2%的CQDs/Co_(2)SnO_(4)产氢速率达到475.53μmol/(g·h),是纯相Co_(2)SnO_(4)的4.74倍,是质量分数为1%Pt/Co_(2)SnO_(4)的4.15倍.此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提高主要归因于CQDs是良好的电子接受体,能有效提高光生电子和空穴对的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 Co_(2)sno_(4) 光催化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Ti_(3)C_(2)MXene量子点荧光探针用于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军 杨新杰 +6 位作者 罗焰 李泉 宗玉红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4-681,共8页
α-葡萄糖苷酶是生物体糖代谢途径中不可或缺的一类酶,发展简单、灵敏、准确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及抑制剂筛选方法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氮掺杂Ti_(3)C_(2)MXene量子点(NTi_(3)C_(2)MQDs)荧光探针和内滤效应... α-葡萄糖苷酶是生物体糖代谢途径中不可或缺的一类酶,发展简单、灵敏、准确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及抑制剂筛选方法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氮掺杂Ti_(3)C_(2)MXene量子点(NTi_(3)C_(2)MQDs)荧光探针和内滤效应(IFE),构建了一种“开-关-开”型荧光传感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及抑制剂筛选的新方法。研究发现,N-Ti_(3)C_(2)MQDs发射蓝色荧光(λem=440 nm),荧光量子产率为15.7%。其检测机理为:α-葡萄糖苷酶水解底物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水解产物对硝基苯酚通过内滤效应导致NTi_(3)C_(2)MQDs荧光猝灭;而抑制剂阿卡波糖可使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水解产物减少,N-Ti_(3)C_(2)MQDs荧光恢复。结果显示,N-Ti3C2 MQDs探针荧光强度与α-葡萄糖苷酶浓度在5~300 U/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 U/L(S/N=3),对阿卡波糖的半最大抑制浓度(IC_(50))为178.5μmol/L。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已成功用于人血清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 氮掺杂Ti_(3)C_(2)MXene 量子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掺杂Ti_(3)C_(2)MXene量子点的荧光探针用于Hg2+和S2-的传感检测
10
作者 张慧莲 杨新杰 +6 位作者 李军 李泉 张福娟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5,共8页
基于N掺杂Ti_(3)C_(2) MXene量子点(N-Ti_(3)C_(2) MQDs)荧光探针和配位相互作用,构建了一种检测Hg^(2+)和S^(2-)的“开-关-开”型荧光传感新方法.研究发现,制备的N-Ti_(3)C_(2) MQDs发射蓝色荧光(λem=440 nm),荧光量子产率为15.7%.Hg^... 基于N掺杂Ti_(3)C_(2) MXene量子点(N-Ti_(3)C_(2) MQDs)荧光探针和配位相互作用,构建了一种检测Hg^(2+)和S^(2-)的“开-关-开”型荧光传感新方法.研究发现,制备的N-Ti_(3)C_(2) MQDs发射蓝色荧光(λem=440 nm),荧光量子产率为15.7%.Hg^(2+)与N-Ti_(3)C_(2) MQDs表面的—NH2,—COOH,—OH等官能团产生选择性配位作用,导致N-Ti_(3)C_(2) MQDs体系荧光猝灭.当加入S^(2-)后,由于S^(2-)与Hg^(2+)之间强的结合力,形成HgS沉淀,从而使N-Ti_(3)C_(2) MQDs体系荧光恢复.基于该原理,构建了一种“开-关-开”型荧光传感方法,实现了对Hg^(2+)和S^(2-)的定量检测.N-Ti_(3)C_(2) MQDs探针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在0.02~2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 nmol/L(S/N=3);与S^(2-)浓度在0.07~15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 nmol/L(S/N=3).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等特点,并可用于水样中Hg^(2+)和S^(2-)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离子 硫离子 N掺杂Ti_(3)C_(2)MXene 量子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2+)对掺杂硼硅酸盐玻璃中CsPbBr_(3)钙钛矿量子点发光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岳仔豪 杨小兔 +3 位作者 张正亮 邓瑞翔 张涛 宋力昕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9-456,共8页
硼硅酸盐玻璃包覆钙钛矿CsPbBr_(3)量子点(PQDs@glass)能够大幅提高PQDs的稳定性,使其在LED照明和显示技术中拥有广泛的应用空间。然而,玻璃包覆的同时也导致了PQDs发光强度与量子产率降低。本工作为提高其发光强度探讨了热诱导温度及Pb... 硼硅酸盐玻璃包覆钙钛矿CsPbBr_(3)量子点(PQDs@glass)能够大幅提高PQDs的稳定性,使其在LED照明和显示技术中拥有广泛的应用空间。然而,玻璃包覆的同时也导致了PQDs发光强度与量子产率降低。本工作为提高其发光强度探讨了热诱导温度及Pb^(2+)的含量对PQDs@glass结构的影响,当热诱导温度为460℃,Pb^(2+)浓度为6 mol时,其发光强度最高。研究发现,Pb^(2+)浓度的增加会导致玻璃网状结构的致密化,改变玻璃组分的扩散行为,影响PQDs的析晶过程,导致PQDs@glass发光强度的变化。本工作得到量子产率高达95.6%的PQDs@glass,并实现了硼硅酸盐玻璃基质内PQDs的尺寸可控制备。结果表明,PQDs尺寸分布在10 nm左右,超过86%的颗粒尺寸在6~14 nm内,且具有优越的稳定性,经历10次室温至200℃热循环后,发光强度仍能保持初始强度的98.9%。最后,为了验证其在LED照明及显示领域的应用,将制备的量子点微晶玻璃粉料与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合,得到的LED器件性能优异,色域范围覆盖110%sRGB。本研究为PQDs@glass的大规模制备及其在LED器件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bBr_(3) Pb^(2+) LED 量子 硼硅酸盐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荷迁移方向调控的BiVO_(4)量子点/苝四羧酸Z型异质结与纳米金修饰在人工光合成H_(2)O_(2)中的协同作用
12
作者 梁腾 李雨彤 +5 位作者 徐帅 姚宇欣 许荣萍 边辑 张紫晴 井立强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77-286,共10页
利用太阳能驱动的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将H_(2)O和O_(2)转化为H_(2)O_(2),是传统蒽醌工艺的可持续替代方案之一.在光催化O_(2)还原生产H_(2)O_(2)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O_(2)的还原和H_(2)O的氧化两个半反应.然而,单一的窄带隙半导体往往难以... 利用太阳能驱动的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将H_(2)O和O_(2)转化为H_(2)O_(2),是传统蒽醌工艺的可持续替代方案之一.在光催化O_(2)还原生产H_(2)O_(2)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O_(2)的还原和H_(2)O的氧化两个半反应.然而,单一的窄带隙半导体往往难以满足整体反应的热力学电位要求.为了克服这一挑战,研究人员借鉴自然光合作用的原理,提出了构建Z型异质结体系的策略.这种体系不仅能有效促进电荷的分离,从而增强光催化效率,而且能保留光生电荷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这对于H_(2)O_(2)的光合成至关重要.此外,O_(2)的活化对于H_(2)O_(2)光合成同样重要.然而,目前在构建Z型异质结时,对于Z型异质结的两组分自身电荷传输方向的匹配性鲜有关注.因此,构建具有电荷定向传输的Z型异质结,并精准负载O_(2)活化位点,对于提高H_(2)O_(2)的光合成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苝-3,4,9,10-四羧酸二酐(PTCDA)为前驱体,在水解的过程中,引入预制备的钒酸铋量子点(BQD),原位构建BQD/PTA Z型异质结.然后,通过低温辅助光还原策略将纳米Au精确修饰在苝四甲酸(PTA)上,制得具有定向电荷传输的BQD/PTA-Au Z型异质结.形貌表征结果表明,PTA的形态为平均厚度为3.5 nm的不规则纳米片,其表面均匀负载了直径约为7 nm的BQD纳米颗粒,而超小的Au纳米粒子(直径约为5 nm)则负载在PTA纳米片的边缘.优化后的BQD/PTA-Au异质结光催化H_(2)O_(2)产率为218.6μmol g^(-1)h^(-1),约为PTA纳米片的6.4倍;此外,在405 nm波长下,该异质结的表观量子产率为PTA的4.8倍.在模拟太阳光条件下,BQD/PTA-Au异质结的太阳能到化学能转换效率(SCC)为0.47%;且在连续5次的循环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光物理和光化学测试结果表明,BQD/PTA Z型异质结的构建显著促进了PTA的电荷分离,Au修饰后复合体的电荷分离进一步增强.扫描开尔文探针(SKP)测试结果表明,BQD和PTA的能带结构满足Z型电荷传输路径,电子顺磁共振和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Z型异质结由于电荷传输方向匹配,显著促进·O_(2)-自由基的形成;而后续的Au修饰则能够定向接受来自PTA的光生电子.旋转圆盘电极测试结果表明,BQD/PTA-Au的平均电子转移数最接近2,说明其遵循两电子氧还原反应(ORR)路径.结合物种捕获实验推测,·O_(2)-自由基是BQD/PTA-Au异质结光合成H_(2)O_(2)的主要活性物种.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测试证实,纳米Au修饰可进一步提高O_(2)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并加速两电子的O_(2)还原反应.综上,本文围绕着具有各向异性电荷迁移的PTA,设计构建了电荷定向迁移的Z型异质结体系,实现了高效的H_(2)O_(2)光合成,为高效Z型异质结体系设计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型异质结 苝四甲酸 BiVO_(4)量子 H_(2)O_(2)光合成 氧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花球状NiCO_(2)O_(4)/碳量子点双功能电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13
作者 杜瓌 刘冬澳 +4 位作者 王俞晴 于沺沺 吉莹 薛裕华 李生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86,共8页
本研究利用镍钴氧化物(NiCO_(2)O_(4), NCO)和碳量子点(CQDs),通过水热法和煅烧处理制备出蒲公英花球结构的NiCO_(2)O_(4)-CQDs (NCO-CQDs)复合双功能电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NCO... 本研究利用镍钴氧化物(NiCO_(2)O_(4), NCO)和碳量子点(CQDs),通过水热法和煅烧处理制备出蒲公英花球结构的NiCO_(2)O_(4)-CQDs (NCO-CQDs)复合双功能电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NCO-CQDs的微观结构,NCO-CQDs复合材料是由NCO相互堆叠形成的纳米棒和CQDs颗粒形成的蒲公英花球状复合材料。为了增加NCO-CQDs复合材料的氧空位从而提高电化学性能,通过在空气中煅烧的NCO-CQDs复合材料,得到优异的性能,在氧还原反应(ORR)中,所研究的NiCO_(2)O_(4)-CQDs-air催化剂展现了0.752 V的半波电位,且在经历20 000 s的稳定性测试后,其电流保持率高达92.2%,这一结果显著优于传统的Pt/C催化剂(68.6%),突显出其卓越的稳定性。在氧析出反应(OER)方面,以10 mA/cm^(2)的电流密度进行评估时,该催化剂的电位为1.874 V,Tafel斜率为100.9 mV/dec,这些性能指标均优于Pt/C催化剂(电位2.007 V,Tafel斜率312.9 mV/dec),并且与IrO_(2)催化剂的性能相当(电位1.794 V,Tafel斜率44.8 mV/d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_(2)O_(4) 量子 双功能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氧析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寸调控SnO_(2)量子点的阻变性能及调控机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龚少康 周静 +4 位作者 王志青 朱茂聪 沈杰 吴智 陈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54-164,共11页
零维SnO_(2)量子点因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高电子迁移率和能带结构可调等特性,是阻变存储器中阻变功能材料的良好选择,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尺寸为2.51 nm,2.96 nm和3.53 nm的SnO_(2)量子点,在较小尺寸... 零维SnO_(2)量子点因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高电子迁移率和能带结构可调等特性,是阻变存储器中阻变功能材料的良好选择,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尺寸为2.51 nm,2.96 nm和3.53 nm的SnO_(2)量子点,在较小尺寸范围内证明了SnO_(2)量子点能带结构随尺寸离散化的量子尺寸效应;并基于其量子尺寸效应,实现了对SnO_(2)量子点阻变存储器开关电压的有效调控.研究表明,尺寸为3.53 nm的SnO_(2)量子点具有较低的开关电压(-2.02 V/3.08 V)与较大的阻变开关比(>10~4),器件在经过2×10~4次的耐久性测试后,阻变性能变化率小于5%,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保持性.基于库仑阻塞效应,SnO_(2)量子点内部缺陷势阱作为俘获中心对电子的自俘获/脱俘作用,是其实现阻变效应的原因;此外,SnO_(2)量子点与ITO,Au界面肖特基势垒高度的有效控制则是精准调控其阻变开关电压的关键.以上工作揭示了SnO_(2)量子点在阻变存储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和商业化应用价值,为阻变存储器的发展提供了一项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_(2)量子 阻变存储器 量子尺寸效应 界面势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 μm超宽带PbS量子点光纤放大器
15
作者 杨南 王德恩 +2 位作者 万思宇 汪宸希 孙晓岚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2,共5页
为了解决目前光纤放大器增益带宽较窄且结构复杂的问题,制备了一种2μm超宽带PbS量子点光纤放大器。首先,通过有机金属法制备出平均直径约为9.2 nm的PbS量子点,并采用光沉积法将其沉积在光纤锥区表面。然后,采用泵浦光源激发涂覆在光纤... 为了解决目前光纤放大器增益带宽较窄且结构复杂的问题,制备了一种2μm超宽带PbS量子点光纤放大器。首先,通过有机金属法制备出平均直径约为9.2 nm的PbS量子点,并采用光沉积法将其沉积在光纤锥区表面。然后,采用泵浦光源激发涂覆在光纤锥形区域的Pb S量子点,使其在2μm波段释放出与信号光波长一样的光子,从而实现光信号的放大。测试结果表明,光纤放大器在1 900~2 100 nm波段可获得10.1 dB增益,增益带宽约为2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μm 有机金属法 光沉积法 PbS量子 光纤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量子点/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进展
16
作者 赵斌 沈谊豪 +5 位作者 周雨洁 肖智中 李静雯 纪星竹 于子轩 王志有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6期47-52,61,共7页
本文主要综述了碳量子点/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近5年碳量子点/TiO_(2)复合光催化剂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杀菌、制氢及太阳能电池制备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以期为碳量子点/TiO_(2)复合光催化剂制备及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 本文主要综述了碳量子点/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近5年碳量子点/TiO_(2)复合光催化剂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杀菌、制氢及太阳能电池制备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以期为碳量子点/TiO_(2)复合光催化剂制备及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TiO_(2) 光催化 制备方法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修饰g-C_(3)N_(4)@Fe_(2)O_(3)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在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中的应用
17
作者 陈细芳 肖玉玲 +1 位作者 刘如佳 张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1,共11页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WEP)因污染小、附着力好、耐候性好被广泛应用于涂料领域,但其不尽如意的耐腐蚀性大大限制了其在防腐涂料领域的应用。文中采用煅烧法制备了g-C_(3)N_(4)@Fe_(2)O_(3)纳米杂化材料,微波法制备了柠檬酸碳量子点溶...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WEP)因污染小、附着力好、耐候性好被广泛应用于涂料领域,但其不尽如意的耐腐蚀性大大限制了其在防腐涂料领域的应用。文中采用煅烧法制备了g-C_(3)N_(4)@Fe_(2)O_(3)纳米杂化材料,微波法制备了柠檬酸碳量子点溶液,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g-C_(3)N_(4)@Fe_(2)O_(3)杂化粒子的结构和形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涂层的形貌,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和盐雾实验研究了WEP、g-C_(3)N_(4)@Fe_(2)O_(3)/WEP、经量子点修饰的g-C_(3)N_(4)@Fe_(2)O_(3)/WEP涂层的耐腐性能。结果表明,Fe_(2)O_(3)粒子成功负载到了g-C_(3)N_(4)纳米片上,经柠檬酸量子点修饰后,g-C_(3)N_(4)@Fe_(2)O_(3)在WEP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经柠檬酸量子点修饰的g-C_(3)N_(4)@Fe_(2)O_(3)/WEP乳液涂膜在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浸泡1 d时阻抗高达1.5×10^(10)Ω·cm^(2),较纯WEP乳液涂膜高出2个数量级;浸泡7 d后,复合涂层阻抗值仍高达8.7×10^(9)Ω·cm^(2);盐雾168 h后复合涂层表面锈蚀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Fe_(2)O_(3)纳米杂化材料 量子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荧光技术标记口腔鳞癌细胞中bcl-2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盘杰 赵建江 +2 位作者 王治平 黄宇华 陈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4-635,638,共3页
【目的】利用量子点(QD)优良的光学性质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内bcl-2进行特异性荧光标记,并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进行光稳定性比较。【方法】分别利用QD605nm和FITC,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人舌癌Tca8113细胞内bc... 【目的】利用量子点(QD)优良的光学性质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内bcl-2进行特异性荧光标记,并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进行光稳定性比较。【方法】分别利用QD605nm和FITC,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人舌癌Tca8113细胞内bcl-2的表达,并激光连续照射1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自带软件Leica Confocal Software测量量子点QD605nm和FITC的荧光信号强度。【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人舌癌Tca8113细胞内bcl-2明显表达,量子点QD605标记的荧光信号比FITC更具特异性,且激光连续照射1h,QD605nm标记的荧光未见明显衰减,而FITC标记的荧光1h内已基本淬灭。【结论】量子点荧光标记技术能对细胞内bcl-2进行标记,比传统的有机荧光具有更显著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 舌癌TCA8113细胞 BCL-2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量子点功能化玻片的制备及其对Pb^(2+)浓度的检测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琳 张秋艳 +3 位作者 李珍珍 潘玉瑾 王青 赵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9-347,共9页
通过羟基化和氨基硅烷化处理,得到表面接枝氨基的玻片载体。水相合成巯基乙酸修饰的Cd Te量子点(Cd Te-TGA),采用EDC/NHS活化反应,将量子点偶联到氨基化玻片表面,制备出具有荧光性能的功能化玻片。考察了量子点与EDC的量比、活化时间、... 通过羟基化和氨基硅烷化处理,得到表面接枝氨基的玻片载体。水相合成巯基乙酸修饰的Cd Te量子点(Cd Te-TGA),采用EDC/NHS活化反应,将量子点偶联到氨基化玻片表面,制备出具有荧光性能的功能化玻片。考察了量子点与EDC的量比、活化时间、偶联温度以及偶联时间对偶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量子点与EDC的量比为1∶30、活化时间1 h、偶联温度30℃、偶联时间4 h条件下获得的功能化玻片具有最佳的荧光性能。将该条件下制备的功能化玻片用于水溶液中Pb2+的浓度检测,得到玻片相对荧光猝灭强度随Pb2+浓度变化的线性曲线,线性范围为1.0×10-9~4.0×10-8mol·L-1,检出限为3.8×10-9mol·L-1,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该方法可以灵敏而准确地检测Pb2+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玻片 CDTE量子 表面处理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荧光量子产率碳点的制备并用于Cu2+灵敏检测、荧光绘画和细胞成像(英文)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文 张荣 +5 位作者 康玉 张晓瑛 王浩江 李丽红 刁海鹏 魏文珑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0-402,共1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荧光碳质材料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关注。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碳点的研制对其在荧光传感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柠檬酸铵和三乙基四胺为原料,采用一步微波法制备了一种低成本、绿色环保、荧光量子产率高(29.83%)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荧光碳质材料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关注。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碳点的研制对其在荧光传感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柠檬酸铵和三乙基四胺为原料,采用一步微波法制备了一种低成本、绿色环保、荧光量子产率高(29.83%)的水溶性荧光碳点(N-CDs),并对N-CDs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N-CDs具有高荧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学稳定性。与其它已报道的碳点纳米材料相比,N-CDs具有更加突出的光学性质以及对Cu^2+高选择、高敏感的检测,即合成的N-CDs的荧光强度能够被Cu^2+猝灭且在0.01~11μM存在良好的线性,对Cu2+的检出限为4.5nM(S/N=3),进一步应用到实际水样中Cu2+含量的测定。此外,合成的N-CDs还可用于绘制荧光图案。最后,将强发光、低毒的N-CDs应用于活细胞(SMMC-7721)的荧光图像和细胞中监测Cu^2+的存在,表明合成的N-CDs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荧光量子产率 Cu^2+传感 荧光绘画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