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site factors on the productivity of a feller buncher:a time and motion analysis
1
作者 Ebru Bilici Abdullah E.Akay Dalia Abbas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471-1478,共8页
We evaluated,for the first time in Turkey,the productivity of a feller buncher during clear-cut operations of two Brutian pine stands located in Canakkale,northwestern Turkey with different diameter classes and terrai... We evaluated,for the first time in Turkey,the productivity of a feller buncher during clear-cut operations of two Brutian pine stands located in Canakkale,northwestern Turkey with different diameter classes and terrain conditions.In the first stand with 24.6 cm average DBH,the feller buncher cut full trees and moved them to roadside.In the second stand with 34.3 cm average DBH,the feller buncher cut trees in two stages due to their larger diameters and the relatively steep and rough terrain conditions of the site.The effects of specific stand features,DBH and tree height measurements were assessed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relation to productivit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verage productivity for the first stand was about 118 m^3h^-1,while it was about 80 m3h-1 in the second stand.Even though tree diameter and volume were higher in the second stand,productivity decreased by32.3%due to extra time spent on the two-stage cutting operation.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harvesting operations should be planned carefully and the right equipment selected by accounting for different tree sizes,terrain conditions and machine specification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ir effects on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ber HARVESTING FELLER buncher Timber size PRODUCTIVITY TIME and motion stu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GA实现次谐波聚束器的幅相控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俊强 殷重先 +3 位作者 高永强 俞路阳 赵明华 钟少鹏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9-502,共4页
为满足上海光源Top-up运行模式的需要,保证光源直线加速器提供稳定的、高品质的束流,研制了次谐波聚束器的低电平控制系统。以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为基础,利用上下变频、IQ调制解调技术实现了次谐波聚束器幅度和相位的反馈控制。介... 为满足上海光源Top-up运行模式的需要,保证光源直线加速器提供稳定的、高品质的束流,研制了次谐波聚束器的低电平控制系统。以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为基础,利用上下变频、IQ调制解调技术实现了次谐波聚束器幅度和相位的反馈控制。介绍了数字化技术的原理及上层应用程序的开发,并进行桌面测试,实现了幅度控制精度1%、相位控制精度1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低电平 次谐波聚束器 幅相控制
原文传递
HIRFL新B1聚束器的腔体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智慧 周学厚 唐靖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71-775,共5页
根据HIRFL加速器的束流纵向匹配要求及实际情况,给出了新B1聚束器腔体的具体设计方案。采用短路片和两个移动电容板双调谐方式以满足该聚束器的宽工作频率范围要求。利用MAFIA程序对腔体的频率范围、品质因素Q值、损耗功... 根据HIRFL加速器的束流纵向匹配要求及实际情况,给出了新B1聚束器腔体的具体设计方案。采用短路片和两个移动电容板双调谐方式以满足该聚束器的宽工作频率范围要求。利用MAFIA程序对腔体的频率范围、品质因素Q值、损耗功率、微调电容及表面电流分布进行了计算,并就计算中可能引起的误差及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束器 腔体设计 HIRFL 重离子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RFL新B1聚束器耦合环的设计与计算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智慧 唐靖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7-110,共4页
通过将聚束器腔体等效为 RLC并联回路 ,求得了功率馈入耦合环与腔体的互感及自感的公式 ,根据对腔体的计算结果求出了在聚束器的工作频段内达到阻抗匹配所要求的互感变化范围 ,并在该互感变化范围内设计了可移动的耦合电感环 ,计算了它... 通过将聚束器腔体等效为 RLC并联回路 ,求得了功率馈入耦合环与腔体的互感及自感的公式 ,根据对腔体的计算结果求出了在聚束器的工作频段内达到阻抗匹配所要求的互感变化范围 ,并在该互感变化范围内设计了可移动的耦合电感环 ,计算了它的自感及整个腔体的剩余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束器腔体 耦合电感环 HIRFL 粒子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光源次谐波聚束器的优化设计及测试 被引量:2
5
作者 汪宝亮 赵明华 +1 位作者 侯汨 裴士伦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3-1056,共4页
介绍了上海光源直线加速器499.654MHz次谐波聚束器的物理设计、结构、加工、微波测量和试验、运行等的情况。通过2维、3维电磁软件的数值模拟方法对腔型、结构尺寸、电磁参数、调谐范围进行了优化设计,现该腔已经加工完成,并对其进行了... 介绍了上海光源直线加速器499.654MHz次谐波聚束器的物理设计、结构、加工、微波测量和试验、运行等的情况。通过2维、3维电磁软件的数值模拟方法对腔型、结构尺寸、电磁参数、调谐范围进行了优化设计,现该腔已经加工完成,并对其进行了电参数测试,结果与物理设计指标吻合很好。在上海光源的束流指标调试过程中,该腔能长期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谐波聚束器 优化设计 微波测量 带束功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RFL中的束流纵向运动 被引量:7
6
作者 唐靖宇 尹全民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65-770,共6页
对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两台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中的束流纵向运动作了简单分析,主要介绍两条束运线上的几台聚束器的物理设计。超低能束运线-SFC轴向注入线上的两台聚束器采用了线性聚束器,并提出了用半频聚束来提高两台回旋加速器的... 对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两台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中的束流纵向运动作了简单分析,主要介绍两条束运线上的几台聚束器的物理设计。超低能束运线-SFC轴向注入线上的两台聚束器采用了线性聚束器,并提出了用半频聚束来提高两台回旋加速器的纵向匹配效率的新方法。低能束运线(BL1)上的聚束器采用多工作模式以解决加速粒子和能量范围宽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流纵向运动 聚束器 HIRFL 重离子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2.8MHz次谐波聚束腔的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裴士伦 王书鸿 +1 位作者 顾鹏达 耿哲峤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5-799,共5页
使用二维有限差分法分析软件Superfish和三维有限积分法分析软件MAFIA ,对 14 2 .8MHz次谐波聚束腔的结构进行了模拟和优化研究 ,给出了聚束腔结构优化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确定了优化后聚束腔的基本结构。分析比较了Superfish和MAFIA两... 使用二维有限差分法分析软件Superfish和三维有限积分法分析软件MAFIA ,对 14 2 .8MHz次谐波聚束腔的结构进行了模拟和优化研究 ,给出了聚束腔结构优化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确定了优化后聚束腔的基本结构。分析比较了Superfish和MAFIA两个软件的模拟优化结果 ,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结论。还探讨了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流动力学 次谐波聚束腔 Superfish MAFIA 有限差分法 有限积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漂移聚束器的非标准聚束模式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焱 关遐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8,共8页
单漂移聚束器标准聚束模式要求粒子注入能量和聚束器漂移管的几何尺寸之间必须满足严格的条件,严重地限制了可聚束粒子的种类。文章论述了采用非标准聚束模式的方法,计算不同粒子在HI-13串列加速器上实现脉冲聚束的可行性。
关键词 单漂移 聚束器 非标准聚束 粒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谐波聚束器相位控制的算法改进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俊强 俞路阳 +2 位作者 殷重先 赵明华 钟少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79-2182,共4页
为实现次谐波聚束器的数字化相位控制,利用下变频、IQ调制解调技术及商业化的PXI系统,开发了以LabVIEW为平台的低电平控制器。控制器采用了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的控制算法,满足了相位稳定度的要求,通过现场测试... 为实现次谐波聚束器的数字化相位控制,利用下变频、IQ调制解调技术及商业化的PXI系统,开发了以LabVIEW为平台的低电平控制器。控制器采用了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的控制算法,满足了相位稳定度的要求,通过现场测试与传统PID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算法稳定性好、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谐波聚束器 相位控制 单神经元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MeV行波电子直线加速器加速管的物理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怀璧 丁晓东 林郁正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0-26,共7页
海关大型货物在线检测用加速器采用4MW速调管作为微波功率源,保证加速管入口功率可达35MW、工作频率为2856MHz;以行波方式加速电子,聚束器俘获效率大于80%;加速管全长约220cm;电子能量设置9、6MeV两档,对应的额定脉冲束流强度理论设计... 海关大型货物在线检测用加速器采用4MW速调管作为微波功率源,保证加速管入口功率可达35MW、工作频率为2856MHz;以行波方式加速电子,聚束器俘获效率大于80%;加速管全长约220cm;电子能量设置9、6MeV两档,对应的额定脉冲束流强度理论设计值分别为170和300mA。本文给出了纵向粒子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电子直线加速器 加速管 物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F直线加速器聚束器的研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建枰 罗应雄 +2 位作者 李德明 张建兵 顾强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97-500,共4页
在SSRF(上海同步辐射装置)注入器的预制研究中,等梯度行波聚束器是一个重点。本文描述了SSRF直线加速器聚束器的设计、加工以及测试结果。
关键词 聚束器 PARMELA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Q1L系统压升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玉林 黄文学 +7 位作者 王玥 朱志超 涂小林 李建新 杨晓天 徐瑚珊 肖国青 詹文龙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简单阐述了RFQ冷却聚束器对缓冲气体的要求,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详细研究了RFQ1L系统的压升率。研究表明,RFQ1L系统压升率的主要来源是真空室内材料表面的出气,整个系统的压升率实测为(0.04±0.02)Pa/h。
关键词 超重核 冷却聚束器 缓冲气体 压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fibus和Ethernet的加速器高频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3
作者 文良华 王贤武 刘映杰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12-13,185,共3页
根据加速器高频控制的网络化和自动化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Profibus-DP和Ethernet的并适用于加速器高频系统的强磁场运行环境的控制系统。采用PLC为核心控制设备,并结合分布式I/O模式构建控制网络。采用STEP7和Wincc分别进行PLC程序设... 根据加速器高频控制的网络化和自动化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Profibus-DP和Ethernet的并适用于加速器高频系统的强磁场运行环境的控制系统。采用PLC为核心控制设备,并结合分布式I/O模式构建控制网络。采用STEP7和Wincc分别进行PLC程序设计和上位机人机界面设计。重点介绍了系统的硬件配置、网络结构、频率微调、软件设计和系统功能。该系统设计简化了网络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 注入器 聚束器 现场总线 可编程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模拟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禄容 袁欢 +3 位作者 刘振帮 黄华 何琥 黄吉金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5,共6页
设计了一种用于S波段、工作带宽10%的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结构。该宽带管采用多间隙输入腔、两个中间腔和重叠模双间隙输出腔来拓展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RKA)群聚段和输出段的带宽,模拟得到基波调制深度大于80%时,RKA群聚段和输出段的带... 设计了一种用于S波段、工作带宽10%的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结构。该宽带管采用多间隙输入腔、两个中间腔和重叠模双间隙输出腔来拓展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RKA)群聚段和输出段的带宽,模拟得到基波调制深度大于80%时,RKA群聚段和输出段的带宽分别为11%和15%。整管模拟时,通过调节注入微波频率和功率,得到最大功率1.58 GW、3 d B相对工作带宽10%、带内微波功率不小于1 GW的输出微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段 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 宽带 群聚段 输出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及触摸屏的发射机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映杰 王贤武 文良华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7-48,232,共3页
根据远程控制高频发射机和简化设计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PLC和触摸屏的高频发射机控制系统。并结合ProfiBus总线和Ethernet技术,实现了与原有系统的组网。采用STEP7、Wincc和Protool分别完成PLC程序设计、上位机人机界面和触摸屏人机... 根据远程控制高频发射机和简化设计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PLC和触摸屏的高频发射机控制系统。并结合ProfiBus总线和Ethernet技术,实现了与原有系统的组网。采用STEP7、Wincc和Protool分别完成PLC程序设计、上位机人机界面和触摸屏人机界面设计。重点介绍了系统的硬件配置、网络结构、频率微调、人机界面、软件设计。该系统设计简化了网络结构,提高了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发射机 远程控制 聚束器 现场总线 可编程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强流氘束脉冲系统研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立鹏 关遐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9期262-266,共5页
为在靶上形成重复频率为4 MHz、脉冲半高宽为2 ns、平均流强为60μA、能量为1^100 keV的氘束脉冲束,研制了1台低能氘束的脉冲化系统。系统设计中考虑了空间电荷效应,对脉冲化系统进行束流光学计算,得到了最合理的布局。通过对单漂移聚... 为在靶上形成重复频率为4 MHz、脉冲半高宽为2 ns、平均流强为60μA、能量为1^100 keV的氘束脉冲束,研制了1台低能氘束的脉冲化系统。系统设计中考虑了空间电荷效应,对脉冲化系统进行束流光学计算,得到了最合理的布局。通过对单漂移聚束器和切割器的计算,获得了最佳参数。针对运行于40 kV的高压平台上的特点,设计了分布式自动控制系统。设备就位后,进行了安装与调试,各设备正常运行并达到设计指标,控制系统能够方便、可靠地控制并检测高压平台上所有设备的运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系统 切割器 单漂移聚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高功率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军 张威 +1 位作者 巨金川 周云霄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X波段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的输出功率,采用理论分析与粒子模拟的方法对双群聚腔级联式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提高注入腔对注入微波吸收效率的方法,分析了群聚腔调制能力与腔体模式、Q值等参数的关系,分析了... 为进一步提高X波段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的输出功率,采用理论分析与粒子模拟的方法对双群聚腔级联式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提高注入腔对注入微波吸收效率的方法,分析了群聚腔调制能力与腔体模式、Q值等参数的关系,分析了输出腔提取效率与Q值的关系。在三维粒子仿真中,设计了模式反射器抑制TEM模式泄露与杂模振荡,得到了功率超过2.5 GW,频谱纯净,频率锁定为8.40 GHz,输出输入微波相位差稳定,抖动不超过2°的高功率微波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三轴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 注入腔 级联式群聚腔 提取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漂移聚束腔的改进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红涛 赵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3-496,共4页
为扩展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高压倍加器的ns脉冲束的能区范围,研制了一种新的聚束装置,使该加速器从仅能提供300keV ns脉冲束,扩展到能提供100~400keV整个能区的ns脉冲束。
关键词 高压倍加器 ns脉冲束 单漂移聚束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C轴向注入线上的线性聚束器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靖宇 蒋君章 +3 位作者 石爱民 阴祖康 黄廷泽 聂玉珠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75-478,共4页
SFC轴向注入线采用了一个双间隙漂移管式聚束器和一个单间隙栅网型聚束器,分别采用三角波和锯齿波的聚束波形。采用充放电式的高频电压发生器可以得到要求的聚束电压。这两台聚束器采用半频聚束模式,可以将两台回旋加速器的理论纵向... SFC轴向注入线采用了一个双间隙漂移管式聚束器和一个单间隙栅网型聚束器,分别采用三角波和锯齿波的聚束波形。采用充放电式的高频电压发生器可以得到要求的聚束电压。这两台聚束器采用半频聚束模式,可以将两台回旋加速器的理论纵向匹配效率在所有工作模式下都提高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聚束器 重离子加速器 注入器SFC 轴向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EL高亮度注入器的设计和粒子动力学特性
20
作者 赵小风 陈明 +3 位作者 李星月 罗应雄 吴文泰 王刚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7-162,共6页
使用国际通用程序ETP.PARMELA和自编程序PLS-IM-60等对高亮度注入器作了详细的优化设计和粒子动力学数值模拟。注入器出口的电子束品质的主要参数为:能量3.5MeV。能散2%(62%电子),微脉冲束团相宽-... 使用国际通用程序ETP.PARMELA和自编程序PLS-IM-60等对高亮度注入器作了详细的优化设计和粒子动力学数值模拟。注入器出口的电子束品质的主要参数为:能量3.5MeV。能散2%(62%电子),微脉冲束团相宽-4ps(62%电子)。在第一根加速管出口的电子束品质的主要参数为:能量33MeV,能散0.3%(62%电子),微脉冲峰值电流-80A,束团相宽3ps(62%电子),束归一化发射度20-30mm·mrad(62%电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器 粒子动力学 聚束器 数值模拟 SF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