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4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辅助SiO_(2)纳米颗粒强化铝/铜等离子弧熔钎焊工艺
1
作者 樊丁 张欢 +2 位作者 黄健康 李岩 谢宇航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1,共9页
利用超声波辅助纳米强化等离子弧熔钎焊工艺成功实现了铝/铜异种金属的连接,并获得了形态良好的铝/铜搭接接头。使用SEM、EDS、XRD、拉伸实验和导电性能测试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超声波和SiO_(2)纳米颗粒对搭接接头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组织... 利用超声波辅助纳米强化等离子弧熔钎焊工艺成功实现了铝/铜异种金属的连接,并获得了形态良好的铝/铜搭接接头。使用SEM、EDS、XRD、拉伸实验和导电性能测试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超声波和SiO_(2)纳米颗粒对搭接接头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组织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和SiO_(2)纳米颗粒耦合作用下得到的搭接接头,液态铝在铜表面的铺展和润湿效果更好,焊缝正面成形良好,接头主要由金属间化合物层区和Al-Cu共晶区组成,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明显减小,接头力学性能显著提高,采用了SiO_(2)纳米颗粒和超声波的铝/铜接头的相对电导率为153.527%IACS,导电性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sio_(2)纳米颗粒 金属间化合物 力学性能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于SiO_(2)表面的NiO/MgO催化剂用于CO_(2)甲烷化反应
2
作者 刘源 范鑫强 +1 位作者 姜雅楠 张弦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0,共9页
CO_(2)甲烷化反应被认为是解决CO_(2)利用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NiO/MgO催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提高NiO/MgO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成为其实际应用的关键.本文通过沉积-沉淀法在高比表面积的SiO_(2)载体上负载NiO/MgO催化剂,制备出了... CO_(2)甲烷化反应被认为是解决CO_(2)利用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NiO/MgO催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提高NiO/MgO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成为其实际应用的关键.本文通过沉积-沉淀法在高比表面积的SiO_(2)载体上负载NiO/MgO催化剂,制备出了NiO/MgO/SiO_(2)催化剂.研究了MgO含量、催化剂煅烧温度和还原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和甲烷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N2吸附-脱附等温线、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适的MgO含量既能够对SiO_(2)形成较好的阻隔以避免NiO与SiO_(2)的反应,又可与NiO形成对甲烷化有利的Ni_(1-x)Mg_(x)O固溶体.适当的煅烧温度能够在形成Ni_(1-x)Mg_(x)O固溶体的同时避免对反应不利的NiMgSiO4的形成.此外,通过调控还原温度还能够调变Ni^(0)和Ni_(1-x)Mg_(x)O的比例,从而使二者在催化体系中起到协同作用,促进CO_(2)甲烷化反应.30%MgO含量、550℃煅烧、550℃还原后的Ni30MgSi-550-550R催化剂在CO_(2)甲烷化反应催化剂性能测试中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且在350℃、30000mL/(g·h)空速的测试条件下展现出200 h的稳定性,这是由于在催化剂表面具有适当的Ni^(0)/Ni_(1-x)Mg_(x)O比例和对应的充足的H2和CO_(2)活化位点.在高比表面积的SiO_(2)上负载NiO/MgO催化剂、在SiO_(2)表面进行固相反应和通过还原温度调控Ni^(0)-Ni_(1-x)Mg_(x)O活性对的策略为用于CO_(2)甲烷化反应的催化剂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甲烷化反应 NI基催化剂 MGO s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对甲烷水合物生成初期热导率的影响
3
作者 刘远超 赵婷婷 +1 位作者 刘新昊 王原宁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6,共7页
针对目前多孔介质在甲烷水合物生成过程中微观导热机理研究的不足,基于SiO_(2)组成的多孔介质缝隙模型,提出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模拟研究。根据模拟体系的微观结构,采用平衡态分子动力学(equlibrium molecular dynamics,EMD)方法和... 针对目前多孔介质在甲烷水合物生成过程中微观导热机理研究的不足,基于SiO_(2)组成的多孔介质缝隙模型,提出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模拟研究。根据模拟体系的微观结构,采用平衡态分子动力学(equlibrium molecular dynamics,EMD)方法和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nonequilibrium molecular gynamics,NEMD)方法研究均相溶液在SiO_(2)缝隙内的热导率变化过程,分析SiO_(2)完整缝隙和缺陷缝隙分子构象图和密度分布云图,获得SiO_(2)对甲烷水合物生成初期热导率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微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EMD方法得到含SiO_(2)缝隙的均相溶液热导率均值为0.53 W/(m·K),均相溶液的热导率为0.74 W/(m·K);采用NEMD方法得到均相溶液、完整SiO_(2)缝隙、缺陷SiO_(2)缝隙的热导率分别为0.986、0.581和0.439 W/(m·K)。采用EMD方法和NEMD方法均验证了SiO_(2)缝隙的存在有利于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和储存,热导率模拟值均接近实验测量值,含有缝隙的SiO_(2)可明显降低模拟体系的热导率,有利于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和储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热力学 甲烷水合物 密度分布 EMD NEMD sio_(2)缝隙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聚乳酸复合膜的性能及机理
4
作者 宫贵贞 石荣乐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聚乳酸(PL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无毒无害,绿色环保,可作为石油基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替代品。但是,PLA的热稳定性较差、硬度较大,并且较脆,限制了其应用。采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二氧化硅(SiO_(2))进行改性,得... 聚乳酸(PL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无毒无害,绿色环保,可作为石油基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替代品。但是,PLA的热稳定性较差、硬度较大,并且较脆,限制了其应用。采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二氧化硅(SiO_(2))进行改性,得到改性SiO_(2)(MSiO_(2))。采用溶液流延成膜制备了SiO_(2)/PLA及MSiO_(2)/PLA复合膜,利用FTIR、DSC、SEM及TG等方法分析产物的结构、微观形貌及热稳定性等,另外,还分析了MSiO_(2)对PLA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SiO_(2)与PLA的相容性得到提高,复合膜的力学强度得到增强。当MSiO_(2)的含量为5.7%时,MSiO_(2)/PLA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其值分别为45.56 MPa及2.10%,与纯PLA相比,分别提高了89.83%及61.54%,而且,改性复合膜的熔融温度降低,热分解温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sio_(2) 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复合膜 性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对铝热剂的燃烧性能测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谢兴华 石晓佳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73-176,共4页
通过研究SiO_(2)对铝热剂的燃烧性能的影响,设计一种适合油气井封堵的铝热剂配方,以期在密闭环境安全性能好﹐燃烧温度高﹐燃烧时间长无喷溅或气体产生。通过对铝粒度单因素试验、阻燃剂含量单因素试验、压药密度单因素试验等对燃烧性... 通过研究SiO_(2)对铝热剂的燃烧性能的影响,设计一种适合油气井封堵的铝热剂配方,以期在密闭环境安全性能好﹐燃烧温度高﹐燃烧时间长无喷溅或气体产生。通过对铝粒度单因素试验、阻燃剂含量单因素试验、压药密度单因素试验等对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铝粉粒度大于等于10μm且小于100μm、压药密度在1.26-1.47g/cm^(3)条件下,其较优配方为:可燃剂+氧化剂含量为75%-85%、阻燃剂含量10%-20%、粘结剂含量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 铝热剂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In引入对Ge/SiO_(2)催化剂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焕玲 马会霞 +4 位作者 周峰 赵成浩 祝晓琳 王国玮 李春义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886,共8页
继Sn、Pb脱氢活性发现之后,同主族的Ge也被证实具有催化丙烷脱氢的能力。本文通过硅溶胶法将In物种引入Ge/SiO_(2)催化剂,考察了In物种以及In物种含量对Ge/SiO_(2)催化剂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并辅以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N_(2)... 继Sn、Pb脱氢活性发现之后,同主族的Ge也被证实具有催化丙烷脱氢的能力。本文通过硅溶胶法将In物种引入Ge/SiO_(2)催化剂,考察了In物种以及In物种含量对Ge/SiO_(2)催化剂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并辅以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N_(2)吸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H_(2)程序升温还原等表征方法对其优化原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助剂In引入后可生成在反应条件下稳定存在的In_(2)(Ge_(2)O_(7)),其几何效应削弱了Ge物种的还原与烧结。In物种引入不仅可减缓Ge/SiO_(2)催化剂单次反应的失活速率,也可削弱多次反应-再生过程中催化剂的不可逆失活。引入6%(质量分数)的In物种后,Ge/SiO_(2)催化剂的失活速率参数由0.044h^(-1)降为0.019h^(-1),氧化再生后催化剂初始活性也由下降22.3%削弱为仅下降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sio_(2)催化剂 稳定性 几何效应 丙烷脱氢 硅溶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状铝粉与SiO_(2)气凝胶对硅溶胶/苯丙乳液双层涂料隔热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传龙 刘荣鑫 +1 位作者 王莉 杜国平 《涂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3,共6页
为提高涂料保温隔热性能,以硅溶胶为主要成膜物,苯丙乳液为辅助成膜物,在基体表面形成双层隔热涂层,其中底层和顶层涂料分别以SiO_(2)气凝胶、片状铝粉作为隔热填料。系统研究了片状铝粉和SiO_(2)气凝胶对双层涂料隔热性能的影响,并对... 为提高涂料保温隔热性能,以硅溶胶为主要成膜物,苯丙乳液为辅助成膜物,在基体表面形成双层隔热涂层,其中底层和顶层涂料分别以SiO_(2)气凝胶、片状铝粉作为隔热填料。系统研究了片状铝粉和SiO_(2)气凝胶对双层涂料隔热性能的影响,并对相关隔热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片状铝粉含量为4%时涂层的隔热效果最好,与空白板相比隔热温差达到9.1℃;SiO_(2)气凝胶的添加量为4%~5%时,涂层的隔热性能最佳。片状铝粉的添加可使涂料具有反射型隔热性能,而SiO_(2)气凝胶的添加使涂料具有阻隔型隔热特性。结合这两者的隔热特性,成功构建了具有双机制隔热特性的双层涂料结构,其隔热温差达到了10.9℃,高于单一涂层的隔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溶胶 双层涂料 片状铝粉 sio_(2)气凝胶 隔热保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3+)掺杂SiO_(2)纳米棒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8
作者 杨喜宝 宋禹昊 +3 位作者 吕航 陈双龙 王秋实 姚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2-716,共5页
SiO_(2)纳米材料作为典型的纳米绝缘材料,其量子尺寸限制效应和不同类元素独特的光电特性相结合,在生物医药方面及纳米器件集成电子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时代的到来,研究成果日益增加,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工作逐渐展开,其... SiO_(2)纳米材料作为典型的纳米绝缘材料,其量子尺寸限制效应和不同类元素独特的光电特性相结合,在生物医药方面及纳米器件集成电子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时代的到来,研究成果日益增加,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工作逐渐展开,其应用范围也很广阔,如:信息显示、激光材料、光纤通信、甚至荧光探测。Sm^(3+)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离子材料,它在太阳能电池、纳米电子器件、半导体玻璃、生物化学传感器和纳米磁体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本研究使用热蒸发法合成了Sm^(3+)掺杂SiO_(2)纳米棒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谱和拉曼散射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发现:Sm^(3+)掺杂SiO_(2)纳米棒为四方相晶体;随沉积温度降低,纳米棒直径增大,沉积密度减少,样品形貌由纳米棒状结构逐渐变为微米颗粒;由于Sm^(3+)离子半径较大,导致掺杂后SiO_(2)晶格衍射向小角度偏移,晶格常数增加,晶胞体积增大。Sm^(3+)掺杂SiO_(2)纳米棒的生长过程没有金属催化剂的影响。在饱和蒸汽压和Ar气流作用下,气态SiO_(2)会顺着气流方向沉积在温度不同的衬底区域上。在高温区优先沉积成晶核,由于腔体内残余氧气含量逐渐被消耗降低,纳米线在生长过程中直径逐渐减小,导致生成物顶部为针状。我们推断在衬底生成纳米线的同时Sm^(3+)替代少量Si^(4+)进入SiO_(2)晶格中。而在低沉积温度的基底上,随着腔体内氧含量降低,原子扩散驱动力弱,限制一维结构的生长,易生长出零维结构。Sm^(3+)掺杂SiO_(2)纳米棒的制备遵循气-固(VS)生长机制。Sm^(3+)掺杂SiO_(2)纳米棒的光学性能使用紫外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进行分析,发现了Sm^(3+)掺杂纳米材料会促进晶体结构由单斜晶相向四方晶相的转换,进而引起UV谱中吸收带蓝移,文中实验制备的四方结构SiO_(2)纳米材料紫外吸收边蓝移,对应的带隙增大了0.7~0.8 eV。当受到激发后,不同于传统的无掺杂SiO_(2)纳/微米材料,Sm^(3+)离子掺杂后SiO_(2)将能量传递给Sm^(3+),材料展示出良好的Sm^(3+)稀土离子特征发光性能。该研究对SiO_(2)材料在光信息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掺杂 拉曼光谱 吸收光谱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PVA纤维复合改性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
9
作者 肖湘 龙泓屹 唐润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3-762,共10页
随着复合材料理念的发展,为进一步探究纳米SiO_(2)(Nano-SiO_(2),NS)改性再生粗骨料与聚乙烯醇纤维(polyvinyl alcohol,PVA)耦合作用下复合改性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开展了坍落度、立方体抗压、轴心抗压、劈裂抗拉和抗折试验,研究了不同... 随着复合材料理念的发展,为进一步探究纳米SiO_(2)(Nano-SiO_(2),NS)改性再生粗骨料与聚乙烯醇纤维(polyvinyl alcohol,PVA)耦合作用下复合改性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开展了坍落度、立方体抗压、轴心抗压、劈裂抗拉和抗折试验,研究了不同取代率下改性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随聚PVA纤维掺量增加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纤维体积掺量增加,混凝土坍落度增大;混凝土破坏呈脆性,掺纤维的再生混凝土的破坏形态整体性更好;纤维体积掺量为0.05 vol%和0.10 vol%时,不同再生取代率下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极限承载力、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静弹性模量都会有所减小,但在纤维体积掺量为0.15 vol%时,所有强度会反而超过且提高;PVA纤维会减小抗压极限承载力,对峰值应变出现不同正负效果,建议添加PVA纤维体积掺量为0.1vol%,如需添加PVA纤维,建议在再生取代率低于30 wt%使用。另外发现,改性再生粗骨料性能良好,可有效替代天然骨料或与天然骨料混合在实际工程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纳米sio_(2) PVA纤维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复合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和端羧基聚酯协同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10
作者 辛颉 罗旭 +1 位作者 霍天宇 李瑜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324,共11页
以增韧脆性环氧树脂为目的,系统研究了端羧基聚己二酸丁二醇酯(CTPBA)与纳米SiO_(2)协同改性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粘接性能、热力学性能及耐湿性能的影响。使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纳米SiO_(2)进行改性,能够明显改善环氧树脂材料的力学... 以增韧脆性环氧树脂为目的,系统研究了端羧基聚己二酸丁二醇酯(CTPBA)与纳米SiO_(2)协同改性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粘接性能、热力学性能及耐湿性能的影响。使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纳米SiO_(2)进行改性,能够明显改善环氧树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复合材料的拉伸剪切强度、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随改性纳米SiO_(2)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 phr时达到最大值,较未添加时分别提高了6.96%、56.62%、68.22%。SEM冲击断面形貌分析表明,增韧机制为CTPBA引起的剪切形变及纳米SiO_(2)引起的第二相增韧。纳米SiO_(2)的加入能缩短凝胶时间,提高体系的剥离强度和耐热性,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复合材料的吸水率随着改性纳米SiO_(2)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 phr时达到最小值,耐湿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端羧基聚酯 环氧树脂 胶粘剂 硅烷偶联剂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包覆对ZrCo储氢合金抗CO毒化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苏闽安 寇化秦 +2 位作者 叶荣兴 包锦春 周琳森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7,共9页
为了提升ZrCo合金抗CO杂质气体毒化的能力,采用SiO_(2)溶胶包覆法将ZrCo合金颗粒嵌入SiO_(2)基体中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ZrCo/SiO_(2)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等设备对样品的物相组... 为了提升ZrCo合金抗CO杂质气体毒化的能力,采用SiO_(2)溶胶包覆法将ZrCo合金颗粒嵌入SiO_(2)基体中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ZrCo/SiO_(2)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等设备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利用储氢材料性能测试装置研究了在H_(2)/CO混合气氛下,CO浓度、SiO_(2)包覆比例对ZrCo/SiO_(2)吸氢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样品的吸氢行为。实验结果表明:ZrCo储氢合金颗粒与SiO_(2)基体结合较好,在基体内均匀分布。SiO_(2)包覆有效提高了ZrCo合金在H_(2)/CO气氛中的吸氢速率,当ZrCo/SiO_(2)质量比为1∶1.5时,复合材料在含0.5%(摩尔分数)CO的H_(2)中达到饱和吸氢量仅需5 h,而未包覆的ZrCo需要55 h。ZrCo/SiO_(2)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CO毒化性能以及一定的抗循环粉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o合金 储氢 sio_(2) 溶胶 包覆 抗CO毒化性能 吸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助剂含量对Cu/SiO_(2)纳米管催化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反应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赵丽娜 张慧丹 +1 位作者 赵金仙 任军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8,共8页
随着我国聚酯工业的迅猛发展,乙二醇(EG)需求量持续增大,使用助剂对Cu基催化剂进行改性已成为提高乙二醇产率的有效策略之一。采用一锅法制备了Zr助剂掺杂的Cu/SiO_(2)纳米管催化剂用于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合成乙二醇,采用XRD、N_(2)吸... 随着我国聚酯工业的迅猛发展,乙二醇(EG)需求量持续增大,使用助剂对Cu基催化剂进行改性已成为提高乙二醇产率的有效策略之一。采用一锅法制备了Zr助剂掺杂的Cu/SiO_(2)纳米管催化剂用于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合成乙二醇,采用XRD、N_(2)吸/脱附、FT-IR、TEM、H_(2)-TPR和XP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重点考察了Zr助剂含量(n(Zr)/n(Cu))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Zr助剂(n(Zr)/n(Cu)=0.05)的引入有利于活性组分Cu均匀分布在纳米管上,提高了Cu物种的分散度。此外,Cu与Zr之间的电子转移增强了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催化剂表面Cu^(+)物种的稳定,进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在反应温度为210℃、反应压力为2.4 MPa、原料n(H_(2))/n(DMO)为110、质量空速为0.405 h^(-1)和反应时间为40 h条件下,Cu-Zr_(0.05)/SiO_(2)催化性能最佳,其DMO转化率和EG选择性分别达到99.1%和9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草酸二甲酯加氢 Zr助剂 Cu/sio_(2)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护制度对添加纳米SiO_(2)超高性能混凝土动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刘晓楠 张春晓 +4 位作者 王世合 张高展 毛继泽 曹少华 刘国强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89,共7页
本工作首先研究了标准养护、蒸汽养护、干热养护和组合养护(先蒸汽养护再干热养护)条件下纳米SiO_(2)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标准养护,蒸汽养护和组合养护均可显著提高UHPC的抗压和抗折强... 本工作首先研究了标准养护、蒸汽养护、干热养护和组合养护(先蒸汽养护再干热养护)条件下纳米SiO_(2)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标准养护,蒸汽养护和组合养护均可显著提高UHPC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干热养护提高了UHPC的抗压强度但降低了抗折强度;标准养护下,纳米SiO_(2)掺量为5%时UHPC的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最高,蒸汽养护、干热养护和组合养护的最佳掺量为3%。依据静态试验的研究结果,本工作使用Φ100 mm霍普金森杆探究了不同养护制度对掺有3%纳米SiO_(2)的UHPC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经验公式对UHPC动态增长因子进行了拟合,构建了不同应变率下UHPC的应力应变曲线本构模型,并计算了不同养护制度下UHPC的耗能能力。研究发现相同应变率下标准养护UHPC的动态增长因子最大,组合养护UHPC的耗能能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护制度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纳米sio_(2)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高速软X射线相机的Y_(2)SiO_(5):Ce荧光粉涂层测试
14
作者 夏静 朱敬军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68,共7页
高速软X射线成像诊断系统(HSXR),又叫高速软X射线相机,具有成像速度快且耐辐射的优点,在托卡马克诊断装置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其尚不具备粒子鉴别能力、成像反演精度有待提高、标定难.为此,我们搭建了一套测试装置对其目前使用的核心部件... 高速软X射线成像诊断系统(HSXR),又叫高速软X射线相机,具有成像速度快且耐辐射的优点,在托卡马克诊断装置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其尚不具备粒子鉴别能力、成像反演精度有待提高、标定难.为此,我们搭建了一套测试装置对其目前使用的核心部件P47荧光屏(Y_(2)SiO_(5):Ce)进行了测量,以找到余辉处理办法和标定方案,提高其能量分辨率和探测效率.以放射源为入射源,考虑空气衰减和面源立体角修正得到入射粒子强度,再除以净计数率得到探测效率.使用P47和更高光产额的P43荧光屏(Gd_(2)O_(2)S:Tb)以及两款不同参数的PMT得到的结果作为对比.结果表明,余辉较强,处理数据时需扣除其贡献;X射线能量越低、P47涂层越厚,探测效率越高;提高光产额、光耦合效率以及PMT增益可以提高系统的能量分辨率.最后我们给出了HSXR的升级方向和标定方案,希望推动HSXR成为最主要的软X射线诊断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软X射线相机 Y_(2)sio_(5):Ce荧光粉涂层 能量分辨率 探测效率 余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砂颗粒加入量对MgO-Al_(2)O_(3)-SiO_(2)系蓄热材料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杜鹏辉 赵豫鸽 +2 位作者 王刚 孙红刚 王来稳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3,共4页
为制备高性能的固体电热储能锅炉用蓄热材料,以高铝矾土和电熔镁砂为原料,亚硫酸纸浆废液为结合剂,在100 MPa下压制成φ50 mm×50 mm的试样,经1360℃保温4 h热处理制备MgO-Al_(2)O_(3)-SiO_(2)系蓄热材料。研究镁砂的加入量(加入质... 为制备高性能的固体电热储能锅炉用蓄热材料,以高铝矾土和电熔镁砂为原料,亚硫酸纸浆废液为结合剂,在100 MPa下压制成φ50 mm×50 mm的试样,经1360℃保温4 h热处理制备MgO-Al_(2)O_(3)-SiO_(2)系蓄热材料。研究镁砂的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10%、30%、50%)对该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物理性能及蓄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入镁砂后,蓄热材料的物相组成、结构形貌均发生明显改变,材料整体呈现镁砂颗粒-环状气孔-尖晶石/堇青石反应层-莫来石的梯度结构;2)随镁砂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的体积密度、比热容、蓄热密度和热导率增大,说明材料蓄热能力和热效率提升,常温耐压强度先升高后降低,热膨胀系数先降低后升高,过量的镁砂会产生过多液相,导致材料内部产生缺陷,强度降低;3)当镁砂的加入量为30%(w)时,材料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砂颗粒 MgO-Al_(2)O_(3)-sio_(2)系蓄热材料 比热容 蓄热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O_(2)气凝胶及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孙传庆 汪洋 +4 位作者 李占峰 马魁 王蒙蒙 刘瑞祥 刘福田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2-745,755,共15页
Al_(2)O_(3)-SiO_(2)气凝胶(ASA)因具有孔隙率高、密度低、比表面积高等特性,耐高温和隔热性能较为突出,在航空航天隔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ASA的力学性能相对较差和高温下对红外辐射吸收和散热能力较弱等问题,限制了其在高... Al_(2)O_(3)-SiO_(2)气凝胶(ASA)因具有孔隙率高、密度低、比表面积高等特性,耐高温和隔热性能较为突出,在航空航天隔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ASA的力学性能相对较差和高温下对红外辐射吸收和散热能力较弱等问题,限制了其在高温隔热领域的应用;元素掺杂和纤维增强是目前改进ASA隔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常用方法。本文从ASA的制备技术、ASA性能的影响因素、元素或物质掺杂ASA的研究及纤维增强ASA复合材料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ASA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sio_(2)气凝胶 元素掺杂 纤维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隔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包覆SiO_(2)复合光阳极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的研究
17
作者 李延辉 时方晓 何万霞 《广州化工》 2025年第4期37-39,95,共4页
采用旋涂法制备TiO_(2)薄膜光阳极、SiO_(2)-TiO_(2)复合薄膜光阳极,并通过浸泡法在SiO_(2)-TiO_(2)复合薄膜光阳极表面包覆一层Mg O薄膜,研究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在Mg O包覆复合光阳极的情况下,SiO_(2)对TiO_(2)薄膜光阳极的调制改性... 采用旋涂法制备TiO_(2)薄膜光阳极、SiO_(2)-TiO_(2)复合薄膜光阳极,并通过浸泡法在SiO_(2)-TiO_(2)复合薄膜光阳极表面包覆一层Mg O薄膜,研究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在Mg O包覆复合光阳极的情况下,SiO_(2)对TiO_(2)薄膜光阳极的调制改性作用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掺杂的TiO_(2)薄膜光阳极相比,利用纳米颗粒SiO_(2)粉末直接掺杂制备的复合薄膜光阳极,其吸光性能有明显提升;并通过Mg O核壳结构的引入,发现了具有MgO核壳结构的光阳极可以增大电池中的短路电流,使得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大大提高,证明了SiO_(2)-TiO_(2)/MgO核壳结构的光阳极具有更好的光电转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sio_(2)-TiO_(2)复合薄膜光阳极 MGO 包覆 sio_(2)-TiO_(2)/MgO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蚀环境下纳米SiO_(2)改良水泥土动弹性模量与阻尼比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庄心善 杨本驰 寇强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63,共11页
近海地区工程建设项目大多受海水腐蚀和动荷载影响,为改善近海地区水泥土基础的力学性能,选取广州某沿海工程黏土制备纳米SiO_(2)改良水泥土试样,利用GDS真(动)三轴仪对改良水泥土进行循环加载试验,探究腐蚀状态下纳米SiO_(2)对水泥土... 近海地区工程建设项目大多受海水腐蚀和动荷载影响,为改善近海地区水泥土基础的力学性能,选取广州某沿海工程黏土制备纳米SiO_(2)改良水泥土试样,利用GDS真(动)三轴仪对改良水泥土进行循环加载试验,探究腐蚀状态下纳米SiO_(2)对水泥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腐蚀天数、不同海盐腐蚀浓度下改良水泥土的动弹性模量及阻尼特性。结果表明:纳米SiO_(2)改良水泥土动弹性模量随海盐腐蚀溶液浓度增大逐渐减小,其增长速率随海盐腐蚀时间增长逐渐减弱;与普通水泥土相比,在水泥土中掺入纳米SiO_(2)可明显增大水泥土动弹性模量,提高土体抗腐蚀能力;利用Konder模型得出水泥土动弹性模量倒数与动应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纳米SiO_(2)改良水泥土最大动弹性模量E_(d0)相比于普通水泥土有明显提高;采用Darendeli模型对水泥土动弹性模进行分析,得到纳米SiO_(2)改良前后水泥土动模量比衰减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海盐腐蚀环境下水泥土动弹性模量随动应变的变化规律;在海盐腐蚀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纳米SiO_(2)改良水泥土滞回圈面积S、阻尼比λ随海盐腐蚀溶液浓度增加不断增大,且均小于普通水泥土,水泥土经纳米SiO_(2)改良后,阻尼比λ的增长速率及增长量明显减小。在沿海腐蚀环境下,纳米SiO_(2)可有效提高水泥土力学性能,探究如何改良水泥土动力特性可为实际工程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盐腐蚀溶液 水泥土 纳米sio_(2) 动三轴试验 动弹性模量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SiO_(2)溶胶-凝胶多层高反射膜的快速制备和光学特性分析
19
作者 郑佳乐 肖志葳 +3 位作者 邓志文 贾红宝 王颖 朱世海 《山西化工》 2025年第2期6-9,37,共5页
以钛酸异丙酯和正硅酸乙酯为前躯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稳定的TiO_(2)溶胶和SiO_(2)溶胶,以TiO_(2)薄膜作为高折射率膜层,SiO_(2)作为低折射率膜层,采用浸渍提拉法在石英基底上交替沉积构建四分之一波长膜堆,制备得到高质量的TiO_(... 以钛酸异丙酯和正硅酸乙酯为前躯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稳定的TiO_(2)溶胶和SiO_(2)溶胶,以TiO_(2)薄膜作为高折射率膜层,SiO_(2)作为低折射率膜层,采用浸渍提拉法在石英基底上交替沉积构建四分之一波长膜堆,制备得到高质量的TiO_(2)/SiO_(2)高反射光学薄膜。通过使用一种新型的快速热处理工艺,有效避免了多层凝胶膜堆叠的薄膜开裂问题,同时大大提升了薄膜镀制效率。以透射光谱拟合得到的单层薄膜光学常数为基础,以550 nm为中心波长设计高反射膜系,通过调节提拉速度和工艺参数来控制薄膜的厚度,实验获得的TiO_(2)/SiO_(2)高反射薄膜,其光学性能与理论模型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在中心波长处的透射率约为2.5%,接近全反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高反射膜 快速热处理 TiO_(2)薄膜 sio_(2)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对纤维胶结充填体力学性能影响及微观机理分析
20
作者 朱文骁 付玉华 +2 位作者 吴豫烈 宋学林 徐望根 《江西冶金》 2025年第1期61-73,共13页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充填体存在易开裂、失稳及耐久性差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宏观力学实验和微观分析,研究了纳米SiO_(2)(NS)对玻璃纤维胶结充填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NS能显著提高玻璃纤维胶结充填体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N...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充填体存在易开裂、失稳及耐久性差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宏观力学实验和微观分析,研究了纳米SiO_(2)(NS)对玻璃纤维胶结充填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NS能显著提高玻璃纤维胶结充填体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NS主要通过促进生成额外凝胶基质增强基质间的黏结强度。当NS掺量为1%时,试样强度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当NS掺量高于1%时,试样的强度性能指标开始下降,但始终高于未掺入NS的试样。同时,NS的加入不生成新物质,但能促进更多晶态和非晶态化合物生成,强化材料的结构。此外,高温养护能加快地聚合反应速率,使材料微观结构更加密实。综上所述,适量添加NS并配合高温养护,能显著提高玻璃纤维胶结充填体的宏观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玻璃纤维 胶结充填体 力学实验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