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文解字》段注古今字、正俗字研究
1
作者 殷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71-77,88,共8页
古文字学是“强基计划”重要的组成部分,古文字研究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段玉裁所著《说文解字注》是研究《说文解字》的集大成之作,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字实证材料和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思想。书中将汉字的发展,尤其是... 古文字学是“强基计划”重要的组成部分,古文字研究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段玉裁所著《说文解字注》是研究《说文解字》的集大成之作,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字实证材料和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思想。书中将汉字的发展,尤其是字体、字形、字音作详要注释。以其中古今字、正俗字为例,分析书中对于其界定方式和注释用语,有助于重新认识文字演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段注 古今字 正俗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语文文字教学与《说文解字》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2
作者 陈明月 《教育教学研究前沿》 2025年第3期188-190,共3页
本文探讨初中语文文字教学与《说文解字》相结合的意义与实践策略,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文字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说文解字》在文字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如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文化内涵等。通过课堂教学实例,展示如何在字形、字音、... 本文探讨初中语文文字教学与《说文解字》相结合的意义与实践策略,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文字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说文解字》在文字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如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文化内涵等。通过课堂教学实例,展示如何在字形、字音、字义教学中巧妙运用《说文解字》,并提出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教学效果评估方式,旨在提升初中语文文字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字教学 《说文解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抄配、借校到石印:徐乃昌刊印《说文解字韵谱》考
3
作者 董婧宸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4年第3期104-117,共14页
徐乃昌1925年自来青阁购得元种善堂本《说文解字韵谱》后,拟覆刻出版。徐乃昌请范兆经据《函海》本、李显本抄补缺叶缺字,又先后拟请黄侃、刘葆儒撰写校记,惜校记未能完成。最终,徐乃昌以自藏本《韵谱》为主要底本,又借瞿启甲所藏同版... 徐乃昌1925年自来青阁购得元种善堂本《说文解字韵谱》后,拟覆刻出版。徐乃昌请范兆经据《函海》本、李显本抄补缺叶缺字,又先后拟请黄侃、刘葆儒撰写校记,惜校记未能完成。最终,徐乃昌以自藏本《韵谱》为主要底本,又借瞿启甲所藏同版但较为晚印之《韵谱》配补缺叶,于1927年交鸿宝斋石印出版。徐乃昌的书籍出版,在《说文解字韵谱》之后,逐渐从雕版转向石印。梳理徐乃昌刊印《韵谱》的前后始末,也有助于推进对20世纪20年代沪上古籍出版情况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乃昌 《说文解字韵谱》 石印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糸”之新解
4
作者 于伟东 张曦瑶 +1 位作者 冯浩 杨小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49,共7页
现今大多数学者根据《说文解字》将“糸”释义为蚕丝,显然这将无法解释“糸”字符的出现(BP 7100)早于蚕丝的应用(BP 6000)、“糸”的象形特征与蚕丝形态上的偏差、“糸”部字大多与蚕丝无关的三对矛盾。何况《说文解字》本身对“糸”... 现今大多数学者根据《说文解字》将“糸”释义为蚕丝,显然这将无法解释“糸”字符的出现(BP 7100)早于蚕丝的应用(BP 6000)、“糸”的象形特征与蚕丝形态上的偏差、“糸”部字大多与蚕丝无关的三对矛盾。何况《说文解字》本身对“糸”与“丝”的释义并不存在现代学者所认为的此两字有对等之意。“糸”字在时序逻辑和史实存在上都与绳线即编、捻形成的纺物的制作和结构更为一致,而将“糸”释义为绳线或加捻束纤维而非蚕丝,显得更恰如其分、客观和符合史实。相比自然存在的细长体,“糸”具有人为操作的特征,如集束、加捻和根据需要可无限接续延长,即便是对短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糸” 蚕丝 象形字 《说文解字》 甲骨文 考古 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专设部首统辖一个表意字的原因探索
5
作者 张军 刘忠华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1-47,共7页
《说文解字》只辖一个表意字的74个部首中,30个部首是根据归部的需要而另行设立的,部首、部内字之间是互为依存的关系。合体表意字的归部处理,遵循着归部和谐的原则,按照编排体例来进行。30个合体表意字在归部时,舍弃字形中业已存在的... 《说文解字》只辖一个表意字的74个部首中,30个部首是根据归部的需要而另行设立的,部首、部内字之间是互为依存的关系。合体表意字的归部处理,遵循着归部和谐的原则,按照编排体例来进行。30个合体表意字在归部时,舍弃字形中业已存在的现成部首不用,而另外设置一个部首来归部,是为了让合体表意字以及字形中充当字头的义符归部和谐。部首的选择与设立,受《说文》统一的编排体例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部首 表意字 归部选择 专设部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從《繹山碑》真偽看秦封泥
6
作者 謝日新 《书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73,195,共23页
論文探討秦封泥文字與《繹山碑》文字的關條,從刻石文字的内容、刻石的流傳、碑文的真偽到秦封泥的出土過程,出土封泥的發現給了文字學家重要的綫索,不但可以重新檢視秦代篆字,更可以用出土文字證據去修訂《說文解字》的篆文字形。
关键词 《繹山碑》 封泥 說文 秦小篆
原文传递
《说文》“一”的编排及其文化内涵
7
作者 李娟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8-15,37,共9页
许慎著《说文》,立部首540部,以“一”为群部之首,自有其编排逻辑而未尽言。《说文》整体编排的逻辑顺序为“道—天道—人道—地道”,其中“道”即无形的“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王道得以依附的思想基础。“一”之所以有如此权威性... 许慎著《说文》,立部首540部,以“一”为群部之首,自有其编排逻辑而未尽言。《说文》整体编排的逻辑顺序为“道—天道—人道—地道”,其中“道”即无形的“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王道得以依附的思想基础。“一”之所以有如此权威性,一方面受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丰富文化内涵的加持。此外,“一”为群部之首,还同许慎对“六书”的理解和对部首字所从“一”及非部首字所从“一”的比例关系的考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部首“一” 编排逻辑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枕”字释文辨释
8
作者 杨清义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3期49-57,126,共10页
二徐本《说文解字》“枕”字释文皆作“卧所薦首者”,段玉裁已斥其非,改作“卧所以薦首者”。《玉篇》作“卧头所薦也”,唐写本作“卧头薦也”,朱骏声、沈涛等人各有不同见解。孰是孰非,似难遽论。通过对“首”“头”的历时替换及许慎... 二徐本《说文解字》“枕”字释文皆作“卧所薦首者”,段玉裁已斥其非,改作“卧所以薦首者”。《玉篇》作“卧头所薦也”,唐写本作“卧头薦也”,朱骏声、沈涛等人各有不同见解。孰是孰非,似难遽论。通过对“首”“头”的历时替换及许慎训诂通例的考察,“卧”“薦”词义的梳理,“所”与“所以”的辨析,及此类句法结构在文本中的分布等加以比勘,唐写本“卧头薦也”当为许慎《说文解字》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写本 说文解字 疏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漢語大字典》引用《説文》相關問題獻疑
9
作者 雷漢卿 何宇馳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2期120-138,235,共20页
《説文解字》是歷代辭書編纂時的重要參考,也是《漢語大字典》(第二版)解形、釋義以及確立本義時的重要依據。檢核《説文》諸版本及歷代成果後,我們發現《大字典》所引《説文》在文本與釋義上均存在不少問題,包括本義誤設、體例不一、... 《説文解字》是歷代辭書編纂時的重要參考,也是《漢語大字典》(第二版)解形、釋義以及確立本義時的重要依據。檢核《説文》諸版本及歷代成果後,我們發現《大字典》所引《説文》在文本與釋義上均存在不少問題,包括本義誤設、體例不一、句讀有誤、字形不規範、理解不充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語大字典》 《説文解字》 引證 釋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先民虎神崇拜历史动因考
10
作者 黄交军 李国英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21-30,共10页
虎属哺乳纲猫科,乃百兽之王,并被中华先民不断演绎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与民俗现象,尤其是虎神崇拜引人注目,但是学界对其成因解释歧见甚多。利用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结合《说文解字》虎部字词、《诗经》等传世文献,证以“虎豕斗”... 虎属哺乳纲猫科,乃百兽之王,并被中华先民不断演绎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与民俗现象,尤其是虎神崇拜引人注目,但是学界对其成因解释歧见甚多。利用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结合《说文解字》虎部字词、《诗经》等传世文献,证以“虎豕斗”系列地下出土考古文物,可窥悉人类迎虎、祭虎古礼的真实动因是老虎能捕食田豕、野鹿等农害,有效维护生态平衡,故被先民尊作农业的保护神。道家宗师庄子“虎狼,仁也”精彩命题的提出,更是凸显出“万物同齐”“和而不同”等中国古典哲学特色,给当今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世价值馈赠了宝贵的知识经验、生存智慧,从而破译我们赖以根植的民族秘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神崇拜 《说文解字》 "二重证据法" 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姚文田、严可均《说文解字考异》考论
11
作者 任健行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1期59-75,126,共18页
姚文田、严可均编纂的《说文解字考异》是现存较早的一部《说文》异文总汇。本文对《说文解字考异》的性质、版本及价值进行了论述。在性质方面,文章指出《考异》是一部著作而非简单的资料汇编。在版本方面,文章对《考异》的版本及各版... 姚文田、严可均编纂的《说文解字考异》是现存较早的一部《说文》异文总汇。本文对《说文解字考异》的性质、版本及价值进行了论述。在性质方面,文章指出《考异》是一部著作而非简单的资料汇编。在版本方面,文章对《考异》的版本及各版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在《考异》的价值方面,文章指出《考异》从编纂到修订历时百年,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对深入研究清代《说文》学史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考异》 姚文田 严可均 《说文解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部首字形误释论《说文解字》析形释义
12
作者 张晓明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1期48-58,125,126,共13页
以甲金简字形为参照,《说文》540个部首字形误释173个,约占1/3,其中比较典型的误认有99个之多。字形误释部首义类多样,分布比较自然,提示字形误释应属于自源性错误。字形误释部首约90%为低频部首,部内属字少,提示需要重新考量部首字形... 以甲金简字形为参照,《说文》540个部首字形误释173个,约占1/3,其中比较典型的误认有99个之多。字形误释部首义类多样,分布比较自然,提示字形误释应属于自源性错误。字形误释部首约90%为低频部首,部内属字少,提示需要重新考量部首字形误释涉及范围与影响程度。即使是采用严判标准,60%字形误释部首的释义也是正确的。从构字频率与释义角度来看,部首字形误释程度与影响并不严重。这种情况,引发对于《说文》形义孰为中心、《说文》“形书”性质的讨论,亦引发汉字部件化进程与“六书”尤其是“形声”确指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部首 误释 部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段注与《尚书》训诂
13
作者 严雨家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0-34,50,共6页
清乾嘉时期,训诂研究的鼎盛,为经学家们疏通典籍提供了保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尚书》的训诂正诠释了小学与经学之间互为表里的辩证关系,并体现了乾嘉学派“复古”“求真”的学术追求,藉此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段氏《尚书》学训诂的... 清乾嘉时期,训诂研究的鼎盛,为经学家们疏通典籍提供了保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尚书》的训诂正诠释了小学与经学之间互为表里的辩证关系,并体现了乾嘉学派“复古”“求真”的学术追求,藉此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段氏《尚书》学训诂的独特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尚书》 训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二徐本“酉”部字比较研究——以徐铉和徐锴版本为例
14
作者 丁昱先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4期31-36,共6页
《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解说字义字形、辨识音读的字典,系统完备,影响深远。其现行版本由宋代徐铉校订,俗称大徐本,徐锴在大徐本基础上,又加入自己的补充说明,形成《说文解字系传》,俗称小徐本。二徐本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 《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解说字义字形、辨识音读的字典,系统完备,影响深远。其现行版本由宋代徐铉校订,俗称大徐本,徐锴在大徐本基础上,又加入自己的补充说明,形成《说文解字系传》,俗称小徐本。二徐本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文章选取其中的“酉”部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二徐本在编排体例与解说体例方面的相同与收字数量、部内字序、注音方法与注音用字、六书归部、释文、篆字与重文形体等方面的不同,并总结二书各自的独特之处,如:大徐本增添新附字,部内所编排的字序也更合理,并有注释;小徐本的按语注释丰富多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系传》 “酉”部 比较研究 字形 异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土文獻與《説文》“省聲”所揭示的上古音變現象初探
15
作者 鄭樑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2期226-244,共19页
出土文獻資料與《説文》“省聲”合證可揭示一些古音來源及其上古音變現象,體現出語音的不同歷史層次。具體表現爲:(1)流音塞化現象;(2)清鼻流音聲母在上古有更早的源頭*hN-、*hl-、*hr-,在省聲字中兩分,分别讀入中古的曉母和透徹母;(3... 出土文獻資料與《説文》“省聲”合證可揭示一些古音來源及其上古音變現象,體現出語音的不同歷史層次。具體表現爲:(1)流音塞化現象;(2)清鼻流音聲母在上古有更早的源頭*hN-、*hl-、*hr-,在省聲字中兩分,分别讀入中古的曉母和透徹母;(3)部分清流音聲母發生擦化,變爲中古的書母字;(4)“曏”經歷*n->*h-音變,可以解釋省聲中*n-、*r-不分現象;(5)心母省聲字有鼻音及牙喉音聲母的來源;(6)諧魚盍兩部的“■”字本爲盍部字,省聲反映了韻尾脱落前的讀音;(7)幽部一等字“羔”讀入宵部;(8)侵部四等字“甜”讀入談部;(9)部分收-m韻尾的侵部省聲字轉入東部和蒸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說文解字 出土文獻 省聲字 音變現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可均《说文解字翼》金文研究检讨
16
作者 张振楠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4期111-123,128,共14页
严可均的《说文解字翼》是一部增广金石文字材料,辅翼《说文》的著作。金文研究是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在考释疑难字词、沟通字际关系、归纳构形规律、考辨名物形制等方面为金文研究作出巨大贡献。同时该书综合运用字形系联法、偏... 严可均的《说文解字翼》是一部增广金石文字材料,辅翼《说文》的著作。金文研究是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在考释疑难字词、沟通字际关系、归纳构形规律、考辨名物形制等方面为金文研究作出巨大贡献。同时该书综合运用字形系联法、偏旁分析法、文例推勘法、二重证据法等多种文字训释方法,补正了前人对古文字形体及用法的诸多疏失,提早了很多古文字形体正确释读的时代。但由于研究材料和个人认识的局限,严可均在《说文解字翼》的金文研究中也存在着忽略汉字演变的时代性、忽略字词关系的系统性、未能做到完全考释等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可均 《说文解字翼》 金文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育《说文解字六书论正》字用思想阐微
17
作者 刘毓琪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4期95-110,127,128,共18页
王育的《说文解字六书论正》是一部难得的清初《说文》学著作,其中对文献中的用字问题关涉颇多。《说文解字六书论正》通过注列“古今字”“假借”“变楷”“楷省”“替代”等术语揭示用字差异,所涉及的字际关系包括“本字-本字”“本字... 王育的《说文解字六书论正》是一部难得的清初《说文》学著作,其中对文献中的用字问题关涉颇多。《说文解字六书论正》通过注列“古今字”“假借”“变楷”“楷省”“替代”等术语揭示用字差异,所涉及的字际关系包括“本字-本字”“本字-借字”和“借字-借字”关系等,具体可以分为六类。用字变化既有汉字语义演变、职能演变和义音化趋势等语言文字的内部原因,又受到人们追求准确表达、书写便利、汉字美观和社会文化心理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说文解字六书论正》揭示用字演变现象,为后世用字研究提供了参考材料,对研究清初的字用学观念和《说文》学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育 《说文解字六书论正》 字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字词本义研究的误区 被引量:9
18
作者 祝鸿熹 芮东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0-76,共7页
本义研究对于汉语词汇史教学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其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误将《说文解字》的造意与本义相混淆;一味求古,排斥后出本字作为推求本义的形体依据;误将声训等实、德、业互释视为本义;以今律古,误... 本义研究对于汉语词汇史教学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其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误将《说文解字》的造意与本义相混淆;一味求古,排斥后出本字作为推求本义的形体依据;误将声训等实、德、业互释视为本义;以今律古,误将后起引申义、假借义作为字词本义。本文着重就以上四个误区进行揭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本义 词汇 引申义 假借义 《说文解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说文解字》“酉”部字看中国上古酒文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家宁 杨静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64-68,共5页
"酉"字本象酒器形,《说文解字》对其古文、篆文的形义解说不确。"酉"部字的本义多与酒有关,体现了中国上古时期酒文化的诸多内容:中国酒的产生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古代酿酒工艺复杂,酒的种类繁多,如清酒、浊酒、厚... "酉"字本象酒器形,《说文解字》对其古文、篆文的形义解说不确。"酉"部字的本义多与酒有关,体现了中国上古时期酒文化的诸多内容:中国酒的产生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古代酿酒工艺复杂,酒的种类繁多,如清酒、浊酒、厚酒、薄酒等;以青铜材质为主的酒器是商周时期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酒色和酒味的多样性体现了古人精湛的酿酒技艺;在祭祀、筵席等场合的酒礼具有深刻的宗教及文化内涵,有些饮酒习俗甚至流传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酉”部字 酒文化 酒器 酒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里耶秦简看“书同文字”的历史内涵 被引量:15
20
作者 臧知非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1,共5页
里耶秦简进一步证明秦始皇"书同文字"并非限于一般理解的统一字体,而是统一法律制度、名物称谓、专属用语的简称,体现了秦朝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历史特点。段玉裁对许慎《说文解字·序》"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的... 里耶秦简进一步证明秦始皇"书同文字"并非限于一般理解的统一字体,而是统一法律制度、名物称谓、专属用语的简称,体现了秦朝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历史特点。段玉裁对许慎《说文解字·序》"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的注释割裂了许慎原意,不足为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耶秦简 书同文字 段注 皇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