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RUM LIPID-BOUND SIALIC ACID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1
作者 林小萍 张熙曾 王庆生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14-218,共5页
Serum lipid-bound sialic acid (LSA) assay was evaluated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pulmonary disease.Mean serum LSA for normal controls was 13.7±3.7 mg/dl and the upper limit of the ... Serum lipid-bound sialic acid (LSA) assay was evaluated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pulmonary disease.Mean serum LSA for normal controls was 13.7±3.7 mg/dl and the upper limit of the normal value was set at 19.8 mg/dl (95% confidence limit,one side).The specificity was 97.l% (95% confidence interval was 93.8%, 100.0%).The mean for benign pulmonary disease was 1 7.l±5.l mg/dl,the specificity was 89.l% (95% confidence interval was 80.9%,97.3%), and the sensitivity was 10.9%.The mean for malignant pulmonary disease was 27.l±7.9 mg/dl, and the sensitivity was 93.3%(95% confidence interval was 88.5%, 98.1%).The serum LSA levels for different malignant pulmonary diseases were different between small cell carcinoma and adenocarcinom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rum LSA assay might be used as tumor marker to differentiate lung cancer from normal subjects or benign lung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um Lipid-bound sialic acid Lung cancer Resorcinol-H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感染患者WBC、CRP等多项炎症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
2
作者 刘诺凡 黑静友 张文钦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12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WBC、NLR、PLT、CRP、SA、PCT及Fib多项炎症相关指标在血流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78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57例,革兰阴性菌感染... 目的:探讨WBC、NLR、PLT、CRP、SA、PCT及Fib多项炎症相关指标在血流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78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57例,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221例,同时纳入159例健康查体者,设为阴性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纳入病例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PLT);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神经氨酸酶法检测血清唾液酸(SA);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降钙素原(PCT)及凝固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上述指标的变化,以及在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中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血流感染患者的WBC、NLR、CRP、SA、PCT及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WBC、NLR、CRP、SA、PCT及Fib均有较高的诊断效率。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CRP、PCT水平均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PLT水平低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结论:WBC、NLR、PLT、CRP、SA、PCT及Fib的联合测定可以作为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的依据;PLT、CRP及PCT对于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的鉴别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的一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C-反应蛋白 血清唾液酸 降钙素原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制备 被引量:39
3
作者 李宝丽 唐方 庞晓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研究建立较为理想的寒湿痹型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模型。方法:采用不同浓度Ⅱ型胶原和弗氏佐剂联合应用于大鼠足部注射,诱导关节炎;测量大鼠足肿胀度,并计算肿胀率;检测血清唾液酸水平;观察滑膜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低浓... 目的:研究建立较为理想的寒湿痹型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模型。方法:采用不同浓度Ⅱ型胶原和弗氏佐剂联合应用于大鼠足部注射,诱导关节炎;测量大鼠足肿胀度,并计算肿胀率;检测血清唾液酸水平;观察滑膜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低浓度Ⅱ型胶原和完全佐剂组大鼠关节肿势迅猛,近似于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高浓度Ⅱ型胶原和不完全佐剂组大鼠关节肿势和缓;各模型组大鼠血清唾液酸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滑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与类风湿关节炎相符。结论:高浓度的Ⅱ型胶原加不完全佐剂给药组是较为理想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中医辩证属寒湿痹症,与之相比较,佐剂关节炎模型接近于湿热痹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寒湿痹 关节肿胀率 血清唾液酸 滑膜组织的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唾液酸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叶振斌 潘爱娟 +1 位作者 李朋 陈丽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7-248,共2页
为探讨血清唾液酸 (SA)水平对原发性肝癌 (PHC)患者的临床意义 ,本文测定 4 6例PHC患者 ,2 10例良性非癌性肝病及 10 0例健康献血员的血清SA含量。结果显示 :PHC患者血清SA浓度 (或异常率 )显著升高与正常组及良性肝病组比较具有极显著... 为探讨血清唾液酸 (SA)水平对原发性肝癌 (PHC)患者的临床意义 ,本文测定 4 6例PHC患者 ,2 10例良性非癌性肝病及 10 0例健康献血员的血清SA含量。结果显示 :PHC患者血清SA浓度 (或异常率 )显著升高与正常组及良性肝病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且与PHC患者的病期、瘤体大小、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唾液酸 检测 原发性肝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唾液酸在癌症诊断上的探讨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家玲 田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84-286,共3页
作者对228例正常人、非癌患者40例和癌症患者80例进行血清唾液酸水平总体分析,结果阳性率正常组与良性疾病组P>0.05.癌的阳性率:胃癌组86.67%、肝癌组83.3%、肺癌组91.67%、肠癌组85.7%、卵巢癌组62.5%、其它癌组85.7%.除卵巢... 作者对228例正常人、非癌患者40例和癌症患者80例进行血清唾液酸水平总体分析,结果阳性率正常组与良性疾病组P>0.05.癌的阳性率:胃癌组86.67%、肝癌组83.3%、肺癌组91.67%、肠癌组85.7%、卵巢癌组62.5%、其它癌组85.7%.除卵巢癌组P<O.05外,其它各组P均<0.01.所以血清唾液酸数值升高具有癌症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唾液酸 实验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总唾液酸在食管癌早诊中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琰 段建平 +2 位作者 孙玉敏 郭翠兰 乔翠云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唾液酸对食管癌早诊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对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磁县1510例普查人群的血清总唾液酸(TSA)分析研究。结果:高发人群血清TSA含量随食管上皮细胞增生加重逐渐增加。方差分析显示食... 目的:探讨血清总唾液酸对食管癌早诊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对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磁县1510例普查人群的血清总唾液酸(TSA)分析研究。结果:高发人群血清TSA含量随食管上皮细胞增生加重逐渐增加。方差分析显示食管癌、近癌、重增Ⅱ与重增Ⅰ、轻增、正常人群血清TSA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食管各级病变血清TSA含量两两比较的q检验结果表明:在食管上皮细胞重增Ⅱ时TSA含量与正常人群就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重增Ⅰ、轻增和正常人群TSA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化学比色法 血清 总唾液酸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唾液酸检测在恶性肿瘤及炎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贾兴旺 王博 田亚平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3-24,2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检测在恶性肿瘤及炎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76例恶性肿瘤患者、141例良性疾病患者、152例其他炎症患者及1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唾液酸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类恶性...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检测在恶性肿瘤及炎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76例恶性肿瘤患者、141例良性疾病患者、152例其他炎症患者及1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唾液酸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类恶性肿瘤组血清唾液酸(SA)均显著高于相应炎症组和健康对照组;胰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其他各炎症组血清SA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恶性肿瘤组、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唾液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6.8%、34%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6例肿瘤患者中唾液酸检测阳性结果以胰腺癌组最高,阳性率为67.9%(19/28),结直肠癌组最低,阳性率为45.7%(21/46);在所有炎症组患者中唾液酸检测阳性结果以静脉血栓组最高,阳性率为59.5%(25/42),慢性扁桃体炎组最低,阳性率为7.7%(2/26)。结论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和炎性疾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与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组织细胞炎性损伤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唾液酸 肿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唾液酸诊断女性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邢雪花 谢贤和 +3 位作者 王俏梅 盛莉 孙达统 邱纯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7期2550-255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测定对女性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25例女性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妇女169例(对照组)及月经期健康妇女150例(月经期组)作为观察对象,均应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测定对女性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25例女性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妇女169例(对照组)及月经期健康妇女150例(月经期组)作为观察对象,均应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LX20测定血清唾液酸水平,比较三种不同人群血清唾液酸水平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唾液酸为(87.4±13.2)mg/dl,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月经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月经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唾液酸阳性157例,阴性68例,其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月经期组(P<0.05),而对照组与月经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类型恶性肿瘤组之间血清唾液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恶性肿瘤血清唾液酸水平升高,检测其水平有助于女性肿瘤病情评估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唾液酸 女性 恶性肿瘤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唾液酸测定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牛爱军 王开森 +1 位作者 薛炼 胡成进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SA)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法对50例正常人、90例良性疾病患者及16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A的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血清SA水平在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及经过相关治疗前后的表达变化。结果:各恶性肿...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SA)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法对50例正常人、90例良性疾病患者及16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A的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血清SA水平在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及经过相关治疗前后的表达变化。结果:各恶性肿瘤组血清SA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各恶性肿瘤组阳性率亦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P<0.01);各组织学类型恶性肿瘤组血清S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但各组织学类型恶性肿瘤组之间血清S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经相关治疗后,病情好转组血清SA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0.01);病情恶化组血清SA水平有上升趋势,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SA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疗效判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 恶性肿瘤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动脉粥样硬化时红细胞及血清唾液酸含量的改变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京 史荫绵 郑惠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用食饵性高血脂及食饵性高血脂加免疫性动脉内皮损伤的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到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降低而血清唾液酸含量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用食饵性高血脂及食饵性高血脂加免疫性动脉内皮损伤的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到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降低而血清唾液酸含量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血清唾液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实验结果提示:红细胞膜和血清唾液酸含量的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及病损程度可能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 红细胞 血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常见五种恶性肿瘤各分期血清唾液酸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荐鲁霞 王会忠 +2 位作者 杨兆红 徐玉秀 徐金明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6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检测临床常见5种恶性肿瘤患者各分期血清唾液酸水平(SA)及初步评价SA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血清唾液酸采用酶法测定。根据UICC分期,对Ⅰ期73例(肺癌15例、食管癌10例、胃癌13例、结肠癌10例、乳腺癌25例),Ⅱ期74例(肺癌15例... 目的检测临床常见5种恶性肿瘤患者各分期血清唾液酸水平(SA)及初步评价SA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血清唾液酸采用酶法测定。根据UICC分期,对Ⅰ期73例(肺癌15例、食管癌10例、胃癌13例、结肠癌10例、乳腺癌25例),Ⅱ期74例(肺癌15例、食管癌12例、胃癌14例、结肠癌18例、乳腺癌15例),Ⅲ期112例(肺癌36例、食管癌16例、胃癌22例、结肠癌17例、乳腺癌21例),Ⅳ期251例(肺癌90例、食管癌37例、胃癌49例、结肠癌41例、乳腺癌34例),进行SA检测。观察105例患者治疗前后的SA值动态变化。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Ⅱ期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Ⅳ期患者SA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部分Ⅰ、Ⅱ期病例SA水平无明显变化;Ⅲ、Ⅳ期患者治疗后SA水平降低,且与疗效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SA水平可作为常见恶性肿瘤分期的参考指标之一,特别是Ⅲ和Ⅳ期肿瘤,还可作为Ⅲ、Ⅳ期病例治疗效果的一个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清唾液酸 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唾液酸测定鉴别肝癌与肝硬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亦根 党玉琴 +1 位作者 吴国荣 程光宇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77-80,共4页
本文报告72例原发性癌(PHC)、27例转移性肝癌(MHC),以及50例肝硬变患者血清唾液酸(SA)的含量变化,测定结果:PHC、MHC 唾液酸含量分别为7.5±1.6mg/dm^3,8.29±0.89mg/dm^3,明显高于肝硬变组(4.73±0.92mg/dm^3)。前者阳性... 本文报告72例原发性癌(PHC)、27例转移性肝癌(MHC),以及50例肝硬变患者血清唾液酸(SA)的含量变化,测定结果:PHC、MHC 唾液酸含量分别为7.5±1.6mg/dm^3,8.29±0.89mg/dm^3,明显高于肝硬变组(4.73±0.92mg/dm^3)。前者阳性率分别为75.0%和92.6%,与肝硬变组相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01),故血清唾液酸测定不仅在诊断肝癌上有一定意义,而且对肝癌与肝硬变的鉴别也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唾液酸 肝硬变 肝脏肿瘤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血清唾液酸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艺 石晶晶 +3 位作者 胡元会 杜柏 褚瑜光 吴华芹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620-625,共6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血清唾液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331例,均进行病史采集,心电图检查,根据静息心率的结果将患者分成六组,分别是RHR≥90次/min为1组,9...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血清唾液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331例,均进行病史采集,心电图检查,根据静息心率的结果将患者分成六组,分别是RHR≥90次/min为1组,90次/min>RHR≥80次/min为2组,80次/min>RHR≥70次/min为3组,70次/min>RHR≥60次/min为4组,60次/min>RHR≥50次/min为5组,RHR<50次/min为6组.各组患者均行血清唾液酸及其他常规生化检测.比较各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常规生化指标和血清唾液酸水平.结果血清唾液酸水平:1组(64.09±18.55)mg/dl>2组(59.56.412.55)mg/dl>3组(58.30±8.66)mg/dl>4组(54.80±10.39)mg/dl>6组(52.31±6.32)mg/dl>5组(50.96±7.66)mg/dl;载脂蛋白B水平:3组(0.75±0.19)g/L>2组(0.74±0.19)g/L>4组(0.72±0.17)g/L>l组(0.69±0.17)g/L>6组(0.65±0.15)g/L>5组(0.64±0.17)g/L.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示,显示血清唾液酸、载脂蛋白B为静息心率变化的影响因素,血清唾液酸对于静息心率的影响最大.结论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血清唾液酸、载脂蛋白B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在诊疗中应予以重视,从而为该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积累更多的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静息心率 血清唾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唾液酸含量测定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郝艳梅 李玉云 +3 位作者 孟茵 许惠云 张强 吴晓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67-168,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水平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改良间苯二酚快速比色测定法 ,检测 2 5名健康人与10 8例良性疾病患者、35例胰腺癌术前患者、12例胰腺癌术后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结果 :胰腺癌术前组的血清唾液酸含量和阳性率...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水平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改良间苯二酚快速比色测定法 ,检测 2 5名健康人与10 8例良性疾病患者、35例胰腺癌术前患者、12例胰腺癌术后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结果 :胰腺癌术前组的血清唾液酸含量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术后组、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和P <0 .0 0 5 ) ,但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血清诊断 唾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唾液酸的改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鲁一兵 缪珩 +2 位作者 俞秀兰 刘云 徐家蓉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53-154,共2页
测定20例NIDDM伴有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20例单纯NIDDM患者的血清唾液酸(SA)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所有NIDDM患者的血清SA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其中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SA水平显著高于单纯NIDDM患者... 测定20例NIDDM伴有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20例单纯NIDDM患者的血清唾液酸(SA)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所有NIDDM患者的血清SA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其中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SA水平显著高于单纯NIDDM患者(P<0.05),同时血清SA水平与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收好压之间存在相关。提示血清SA水平与NIDDM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可能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DDM 糖尿病 血清 唾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症血清唾液酸、磷脂、胆固醇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祥建 毛俊雄 +4 位作者 白法毅 宋亚君 李苏伊 张玉琢 姜慧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71-274,共4页
本文应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对3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51次血清唾液酸(SA)测定。结果显示:患者血清SA含量显著高于50例对照组,血清SA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GBS患者四肢肌力与血清SA呈负相关;以重型GBS血清SA含量显著高于轻型... 本文应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对3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51次血清唾液酸(SA)测定。结果显示:患者血清SA含量显著高于50例对照组,血清SA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GBS患者四肢肌力与血清SA呈负相关;以重型GBS血清SA含量显著高于轻型,病程初期高于患病后期;血清磷脂含量GBS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胆固醇两组变化无显著性意义。本文提示GBS血清SA含量变化能够反映周围神经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炎 唾液酸 磷脂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唾液酸的测定及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春辉 张宝 +1 位作者 王景 孙立娟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22-23,共2页
唾液酸(Sialicaclid)简称SA,是真核细胞膜上糖蛋白、糖脂的重要部分,当机体发生某些恶性肿瘤时,细胞膜合成唾液酸增多,并分泌入血,血清中SA含量就会异常升高。测定30例健康者及70例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 唾液酸(Sialicaclid)简称SA,是真核细胞膜上糖蛋白、糖脂的重要部分,当机体发生某些恶性肿瘤时,细胞膜合成唾液酸增多,并分泌入血,血清中SA含量就会异常升高。测定30例健康者及70例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SA含量的结果表明,各种肿瘤患者血清中SA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故血清SA含量的测定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有着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唾液酸 恶性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催化光度法测定血清中唾液酸 被引量:7
18
作者 许金生 邓健 +3 位作者 袁亚莉 何爱桃 李红敏 唐奇寿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1997年第4期54-56,共3页
本文利用Cu2+和Cr3+的协同催化作用及Brij35的增溶作用建立了测定唾液酸的光度分析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980mg/L,检出限为1.5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83%~2.66%,回收率为94.7%... 本文利用Cu2+和Cr3+的协同催化作用及Brij35的增溶作用建立了测定唾液酸的光度分析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980mg/L,检出限为1.5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83%~2.66%,回收率为94.7%~102.0%,用于测定人血清中的唾液酸,获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 协同催化 血清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功林 张葵 +3 位作者 周青 刘家全 李玉琴 高理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16-18,共3页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40例肺部疾病患者血清中DNA聚合酶(DNAP)、血清总唾液酸(TSA)、血清铁蛋白(SF)、甲胎蛋白(AFD)及癌胚抗原(CEA)水平。肺癌组和良性肺病组间的DNA-P和AFP无差异(P>0....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40例肺部疾病患者血清中DNA聚合酶(DNAP)、血清总唾液酸(TSA)、血清铁蛋白(SF)、甲胎蛋白(AFD)及癌胚抗原(CEA)水平。肺癌组和良性肺病组间的DNA-P和AFP无差异(P>0.05);肺癌组的TSA、SF、CEA分别是614.98±68.08mg·L-1、364.39±137.22μg·L-1、21.08±13.33μg·L-1,均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两组间P<0.001。单独检测血中TSA、SP、CEA,肺癌组的阳性率分别是60%(12/20)、70%(14/20)、65%(13/20);联合测定,以该3项指标中任2项阳性,可高度怀疑其肺癌的可能性,其敏感性为80%(16/20),特异性可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唾液酸和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检测在喉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通勇 杨华清 +5 位作者 罗丹 袁龙 贾全凡 岳胜清 文小姣 任贤灵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5期665-66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SA)和EB病毒壳抗原IgA(VCA-IgA)抗体检测在喉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9年1月广元市中心医院的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喉部恶性肿瘤患者85例设为恶性组,将同期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喉部良性病变...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SA)和EB病毒壳抗原IgA(VCA-IgA)抗体检测在喉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9年1月广元市中心医院的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喉部恶性肿瘤患者85例设为恶性组,将同期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喉部良性病变患者85例设为良性组,对所有患者均行SA和VCA-IgA抗体检测,比较两组SA、VCA-IgA抗体水平,以ROC曲线分析SA、VCA-IgA抗体检测及其两者联合对喉部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比较恶性组不同TNM病理分期、不同预后结局患者SA、VCA-IgA抗体水平差异。结果恶性组SA、VCA-Ig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A、VCA-IgA抗体检测及其两者联合对喉部肿瘤良恶性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0.05),且SA联合VCA-IgA抗体检测的AUC大于单一的SA、VCA-IgA抗体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恶性组85例患者进行病理TNM分期,其中Ⅰ期25例,Ⅱ期34例,Ⅲ期19例,Ⅳ期7例,结果显示,Ⅰ期SA、VCA-IgA水平低于Ⅱ期,Ⅱ期SA、VCA-IgA水平低于Ⅲ期(P<0.05),Ⅲ期、Ⅳ期SA、VCA-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进展组SA、VCA-IgA水平均高于无进展组(P<0.05)。结论SA和VCA-IgA抗体检测对鉴别喉部肿瘤良恶性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SA联合VCA-IgA抗体检测的诊断效能大于单一指标检测;不同病理TNM分期患者体内SA、VCA-IgA抗体水平存在差异,SA、VCA-IgA抗体水平检测对患者预后结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唾液酸 EB病毒 IGA抗体 喉部肿瘤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