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s of bergenin,a main active constituent of 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in normal and hepatic injury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被引量:10
1
作者 PAN Rong-Hua HE Hong-Mei +1 位作者 DAI Yue XIA Yu-Fe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776-782,共7页
Bergenin, isolated from the herb of Saxifrage stolonifera Curt.(Hu-Er-Cao) has hepatoprotective, anti-inflammatory, antitussive, and neuroprotective activitie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stablish a simple, ... Bergenin, isolated from the herb of Saxifrage stolonifera Curt.(Hu-Er-Cao) has hepatoprotective, anti-inflammatory, antitussive, and neuroprotective activitie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stablish a simple, rapid, and sensitive RP-HPLC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bergenin in rat plasma and compare its oral pharmacokinetic behaviors in normal and CCl_4-induced hepatic injury rats. With norisoboldine as an internal standard,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a C_(18) analytical column with acetonitrile and water(11 : 89, V/V) containing 0.1% formic acid as the mobile phase. A good linearity was obtained over the range of 100^(–1)0 000 ng·m L^(–1). The lower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was 50 ng·m L~(^(–1)). The develop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a study of the pharmacokinetic difference of bergenin(100 mg·kg^(–1)) between normal and hepatic injury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Marked alterations of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in hepatic injury rats were observed. Compared to normal rats, the AUC_((0–∞)) of bergenin in hepatic injury rats was elevated to 2.11-fold and C_(max) was increased by 130%, whereas CL value was only 55% of the normal rats, suggesting that the systemic exposure of bergeni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under hepatic injury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RGENIN Saxifrage stolonifera curt HPLC PHARMACOKINETIC Hepatic injury
原文传递
药用植物虎耳草的DNA条形码鉴定及基因组大小评估
2
作者 李琳 张泽志 +6 位作者 罗湘胤 石宪铭 周厚桢 罗汀 张勇洪 郑兰兰 游磊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通过对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进行物种鉴定和基因组大小测定,以更全面地开发其植物资源的遗传信息。方法:通过对虎耳草DNA条形码引物的筛选,发现ITS2+matK条形码可确认待测的植物样本为虎耳草。进一步利用虎耳草及其近似... 目的:通过对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进行物种鉴定和基因组大小测定,以更全面地开发其植物资源的遗传信息。方法:通过对虎耳草DNA条形码引物的筛选,发现ITS2+matK条形码可确认待测的植物样本为虎耳草。进一步利用虎耳草及其近似物种的ITS2和matK条形码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虎耳草与其同属物种的亲缘关系较远。结果:流式细胞术估测虎耳草基因组大小约为949.4 Mb。结论:本研究基于条形码序列对十堰武当山本地的虎耳草物种进行了鉴定,为虎耳草的基因组提供了特征信息,为后续虎耳草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的物种选择和测序策略规划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 DNA条形码 系统发育树 流式细胞术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耳草不同光温条件下光合特性及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贺安娜 欧立军 +1 位作者 李胜华 谭晓利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7-592,共6页
对盆栽的虎耳草进行不同光照和温度处理,测定其叶片光合特性及重要有效成分,分析虎耳草有效成分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虎耳草光合速率在透光率50%的条件下最高,透光率100%下最低;100%光照下的岩白菜素和没食子酸的含量最高。光... 对盆栽的虎耳草进行不同光照和温度处理,测定其叶片光合特性及重要有效成分,分析虎耳草有效成分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虎耳草光合速率在透光率50%的条件下最高,透光率100%下最低;100%光照下的岩白菜素和没食子酸的含量最高。光合速率在20℃/16℃(12 h昼/12 h夜)适温下最高,此时岩白菜素和没食子酸的含量也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处理条件下的岩白菜素和没食子酸含量与光合速率、气孔张开面积等呈正相关,其中没食子酸含量与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的正相关达极显著;不同光照条件下,没食子酸含量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 光合特性 有效成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耳草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先春 黄志金 +3 位作者 周欣 龚小见 赵超 杨占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8,共5页
从虎耳草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运用MS、IR、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解析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1),琥珀酸(2),桦木酸(3),原儿茶酸甲酯(4),5,7-二羟基色原酮(5),槲皮素3-O-β-L-鼠李糖苷(6),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7)... 从虎耳草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运用MS、IR、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解析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1),琥珀酸(2),桦木酸(3),原儿茶酸甲酯(4),5,7-二羟基色原酮(5),槲皮素3-O-β-L-鼠李糖苷(6),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7),1-O-β-D-glucopyranosyl-(2S,3S,4R,8E/Z)-2-[(2'R)-2'-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8-octadecene-1,3,4-triol(8)。除化合物1,2,7之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虎耳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以MTT法测试化合物对PC-3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以平板打孔法测试提取浸膏及化合物对不同菌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6,7对PC-3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合物2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潜在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 化学成分 抗癌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对虎耳草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贺安娜 林文强 姚奕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7-661,共5页
以盆栽1年的虎耳草为材料,研究遮荫条件下虎耳草叶片抗氧化酶体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为虎耳草规模化栽培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透光率50%条件下,叶绿素含量较高;虎耳草抗氧化酶活力最高;光饱和点(L... 以盆栽1年的虎耳草为材料,研究遮荫条件下虎耳草叶片抗氧化酶体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为虎耳草规模化栽培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透光率50%条件下,叶绿素含量较高;虎耳草抗氧化酶活力最高;光饱和点(LSP)最大,最大光合速率(Amax)最高,光合速率日变化平均值最高,无"午休";光系统Ⅱ的实际量子产量(ΦPSⅡ)、PS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最高,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最低。这表明,虎耳草在怀化地区的最适光照条件是50%左右的透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 遮荫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强光对阴生植物虎耳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贺安娜 袁雅威 +1 位作者 梁云浩 曾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4940-14941,共2页
采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阴棚内和自然光强下的虎耳草叶片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同时测定了叶绿素的含量。研究发现,阳光下的虎耳草光合速率显著降低,主要受光量子密度的影响;阳光下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降低明显,类胡萝卜素却明显升高。
关键词 虎耳草 光合特性 阴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耳草抗前列腺癌生物活性部位筛选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周欣 陈华国 +2 位作者 黄志金 杨世林 杨占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7-870,共4页
目的筛选虎耳草抗前列腺癌生物活性部位。方法采用MTT法研究虎耳草不同极性提取物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运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受试药对PC-3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以及凋亡情况,应用电镜观察PC-3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探讨抗前列腺癌作用... 目的筛选虎耳草抗前列腺癌生物活性部位。方法采用MTT法研究虎耳草不同极性提取物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运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受试药对PC-3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以及凋亡情况,应用电镜观察PC-3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探讨抗前列腺癌作用机制。结果虎耳草不同提取部位对PC-3细胞的增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结论虎耳草乙醇提取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很好的抗前列腺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 前列腺癌 活性部位 MTT法 PC-3细胞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耳草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及成分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佳 焦士蓉 +2 位作者 孙璇 唐远谋 冯慧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2年第6期42-46,共5页
对虎耳草中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并对其进行总黄酮、总多酚、多糖的含量测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以虎耳草中抗氧化活性物质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对虎耳草中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并对其进行总黄酮、总多酚、多糖的含量测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以虎耳草中抗氧化活性物质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39℃、料液比1∶40.5(g/mL)、提取时间3.7 min,微波功率500 W的优化条件下,以水为提取溶剂时,其提取液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最大,为80.32%,同时将该提取液进行成分分析,1 g提取液中含有总黄酮11.30 mg,总多酚20.27 mg,多糖55.85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 微波辅助提取 抗氧化物质 Box—Behnken设计 DP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耳草乙醇提取物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世旺 徐艳霞 石宏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43-944,946,共3页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通过分析不同虎耳草乙醇提取物浓度下细菌生长曲线来研究虎耳草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0.01、0.05、0.10g/ml 3种较低浓度的提取物对摇床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0.25和0.50...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通过分析不同虎耳草乙醇提取物浓度下细菌生长曲线来研究虎耳草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0.01、0.05、0.10g/ml 3种较低浓度的提取物对摇床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0.25和0.50g/ml 2种较高浓度的提取物对摇床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这5种浓度的提取物均对摇床培养的大肠杆菌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虎耳草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 乙醇提取物 生长曲线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不同产地虎耳草中丹皮酚的含量 被引量:3
10
作者 霍昕 刘文炜 +2 位作者 杨遁嘉 丁丽娜 袁月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B10期428-430,共3页
为建立虎耳草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检测不同产地虎耳草中丹皮酚的含量。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250min×4.6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检测波长为274nm,流速为1.0mL/min。结果表明:丹皮酚... 为建立虎耳草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检测不同产地虎耳草中丹皮酚的含量。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250min×4.6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检测波长为274nm,流速为1.0mL/min。结果表明:丹皮酚进样量在0.0431~0.3877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97%,RSD=1.64%(n=6)。本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可用于虎耳草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虎耳草 丹皮酚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与采收季节虎耳草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秋海 丁家欣 张玲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4年第4期30-31,共2页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与采收季节虎耳草中的原儿茶酸含量。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WatersNova- Pa K C1 8柱 ,流动相为甲醇 - 0 .0 5 mol· L- 1磷酸 -水 ( 85∶ 9∶ 6 ) ,紫外检测波长 2 5 8nm,流速 0 .8m L·m in- 1 。结果 ...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与采收季节虎耳草中的原儿茶酸含量。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WatersNova- Pa K C1 8柱 ,流动相为甲醇 - 0 .0 5 mol· L- 1磷酸 -水 ( 85∶ 9∶ 6 ) ,紫外检测波长 2 5 8nm,流速 0 .8m L·m in- 1 。结果 原儿茶酸在 0 .0 82 6~ 0 .4 1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平均回收率为 98.5 %。结论 安徽产虎耳草中原儿茶酸含量最高 ,安徽以 5月份采收的虎耳草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地 采收季节 虎耳草 原儿茶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耳草属两种虎耳草营养器官的组织解剖学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宗城 王云 王菊珍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
对虎耳草及三色虎耳草的形态特征及显微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虎耳草的叶较小,近圆形,叶片宽阔肥厚,边缘圆齿状,深绿色,网状叶脉处有白色条纹,表皮细胞较小,表皮绒毛较多且长,叶柄细且长,葡匐茎,紫红色,颜色较浅,叶柄及叶... 对虎耳草及三色虎耳草的形态特征及显微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虎耳草的叶较小,近圆形,叶片宽阔肥厚,边缘圆齿状,深绿色,网状叶脉处有白色条纹,表皮细胞较小,表皮绒毛较多且长,叶柄细且长,葡匐茎,紫红色,颜色较浅,叶柄及叶内都有蔟晶分布,茎和叶柄内有较多淀粉,根内初生木质部呈六棱形.而三色虎耳草的叶较大,肾形,叶片较薄,近边缘处具乳白粉红斑宽边,翠绿色,背面有紫红色斑点,表皮细胞较大,表皮绒毛较少且短,叶柄粗且短,匍匐茎,紫红色,颜色较深,叶柄及叶内也有蔟晶分布,茎和叶柄内有很多淀粉粒,根内初生木质部呈三棱形.这些特征的比较为药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 组织解剖学 营养器官 耳草属 鉴定 表皮细胞 紫红色 比较研究 显微结构 形态特征 科学依据 木质部 叶柄 葡匐茎 翠绿色 匍匐茎 淀粉粒 三棱形 三色 叶片 绒毛 颜色 分布 初生 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耳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应淑 李留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5993-15994,共2页
[目的]对虎耳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用乙醇提取虎耳草中的总黄酮,考察液料比(A)、乙醇浓度(B)、提取时间(C)、提取次数(D)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 [目的]对虎耳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用乙醇提取虎耳草中的总黄酮,考察液料比(A)、乙醇浓度(B)、提取时间(C)、提取次数(D)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68 nm波长处测定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在5×10-3~25×10-3m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71%,RSD为1.53%。[结论]乙醇提取虎耳草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A3B1C2D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 总黄酮 正交试验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耳草乙醇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世旺 徐艳霞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7年第6期481-482,489,共3页
用不同浓度的虎耳草乙醇提取物对4种细菌、1种酵母菌和1种霉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虎耳草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4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9.(12ml)-1、1.1.(12ml)-1、2.3... 用不同浓度的虎耳草乙醇提取物对4种细菌、1种酵母菌和1种霉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虎耳草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4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9.(12ml)-1、1.1.(12ml)-1、2.3.(12ml)-1和1.7g.(12ml)-1培养基,提取物对产黄青霉和啤酒酵母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 乙醇提取物 抑制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对虎耳草光合特性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贺安娜 左浪柱 +1 位作者 李胜华 梁娟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9,共4页
为探讨虎耳草人工栽培的水分条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研究了不同干旱条件下盆栽虎耳草的光合作用,同时采用LC-20AT高效液相色谱对虎耳草中没食子酸和岩白菜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体积含水量随处理天数的增加显著减少,处理... 为探讨虎耳草人工栽培的水分条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研究了不同干旱条件下盆栽虎耳草的光合作用,同时采用LC-20AT高效液相色谱对虎耳草中没食子酸和岩白菜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体积含水量随处理天数的增加显著减少,处理42 d后,体积含水量仅5.8%.净光合速率随干旱加剧显著降低;蒸腾速率在干旱14 d时有所上升,达4.08 mmol·m^(-2)·s^(-1),此时气孔导度也有所升高.叶绿素荧光参数值显示,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开放程度、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等都随干旱加剧而降低,处理28 d时下降最显著.干旱能显著降低虎耳草的生物产量,处理42天时,虎耳草干重仅10.7 g·pot^(-1),但适度的干旱能提高有效成分含量,没食子酸和岩白菜素含量在干旱14 d时最高,分别为2.11 mg·g^(-1)及4.13 mg·g^(-1).结论:虎耳草较耐旱,干旱处理14 d时仍能维持一定的光合作用,保证生物产量的积累,并显著提高有效成分含量,人工种植虎耳草时可适度地控制水分给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 干旱 光合特性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耳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蒲祥 宋良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224-15226,共3页
虎耳草为我国民间常用药物,是近年用于盆栽观赏、盆景点缀和园林地被的常绿草本植物。从虎耳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古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拟为虎耳草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虎耳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咳速停胶囊中5味药材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奕 黄红梅 +3 位作者 姚文丽 吴琳琳 杨娟艳 茅向军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049-2051,共3页
目的为完善咳速停胶囊现有质量标准项下的薄层鉴别,对咳速停胶囊中枇杷叶、麻黄、罂粟壳、百尾参、虎耳草5味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TLC)研究。方法采用TLC法分别对5味药材进行鉴别。结果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较强,各色谱斑点清晰且分离度... 目的为完善咳速停胶囊现有质量标准项下的薄层鉴别,对咳速停胶囊中枇杷叶、麻黄、罂粟壳、百尾参、虎耳草5味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TLC)研究。方法采用TLC法分别对5味药材进行鉴别。结果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较强,各色谱斑点清晰且分离度良好,阴性均无干扰。结论 TLC可适用于咳速停胶囊中5味药材的薄层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速停胶囊 枇杷叶 麻黄 罂粟壳 百尾参 虎耳草 薄层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虎耳草复合精油保鲜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贮藏期内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陆滢 管维良 +2 位作者 陈山乔 孙志栋 蔡路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6-355,共10页
本研究采用马尾松-虎耳草复合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加载的保鲜纸和保鲜片两种精油装载形式研究其对阳光玫瑰葡萄在低温和常温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虎耳草精油保鲜纸比保鲜片更有效维持了贮藏期内阳光玫瑰葡萄的品质,... 本研究采用马尾松-虎耳草复合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加载的保鲜纸和保鲜片两种精油装载形式研究其对阳光玫瑰葡萄在低温和常温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虎耳草精油保鲜纸比保鲜片更有效维持了贮藏期内阳光玫瑰葡萄的品质,且精油保鲜纸处理结合低温贮藏效果最优。马尾松-虎耳草精油保鲜纸有效抑制阳光玫瑰葡萄失重率增加,低温贮藏5周后葡萄失重率为0.36%,显著低于对照组(0.81%,P<0.05),维持葡萄贮藏期间的色泽和硬度,减缓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度和还原糖含量的下降,低温贮藏5周后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酸度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1.65%和0.13%(P<0.05),有效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上升,并抑制果实中丙二醛含量的上升,低温贮藏5周后葡萄丙二醛含量为0.88 nmol/g,显著低于对照组(3.25 nmol/g,P<0.05)。综上所述,马尾松-虎耳草精油保鲜纸在常温和低温贮藏下均可起到维持阳光玫瑰葡萄贮藏期间品质的作用,且精油保鲜纸使用便利,具有产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玫瑰葡萄 马尾松-虎耳草复合精油 保鲜纸 贮藏品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耳草的薄层色谱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先春 龚小见 杨占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7-8,共2页
目的:建立虎耳草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虎耳草药材经超声提取后,以氯仿:甲醇:甲酸=5∶1∶0.2(体积比)为展开系统,对虎耳草药材中没食子酸作定性鉴别。结果:采用此法检测,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虎耳... 目的:建立虎耳草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虎耳草药材经超声提取后,以氯仿:甲醇:甲酸=5∶1∶0.2(体积比)为展开系统,对虎耳草药材中没食子酸作定性鉴别。结果:采用此法检测,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虎耳草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 没食子酸 薄层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虎耳草属一新变型——瓣萼虎耳草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国华 李根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9-680,共2页
描述了虎耳草属Saxifraga一新变型——瓣萼虎耳草S.stolonifera Curt.f.sepaloides G.H.Xia&G.Y.Li,与原变型及S.stolonifera Curt.f.aptera(Makino)Hara的区别在于花冠辐射对称,花瓣同型,萼片状。模式标本存放于浙江林学院植物标... 描述了虎耳草属Saxifraga一新变型——瓣萼虎耳草S.stolonifera Curt.f.sepaloides G.H.Xia&G.Y.Li,与原变型及S.stolonifera Curt.f.aptera(Makino)Hara的区别在于花冠辐射对称,花瓣同型,萼片状。模式标本存放于浙江林学院植物标本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虎耳草属 瓣萼虎耳草 新变型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