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田征 白靖平 +1 位作者 锡林宝勒日 陈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96-1099,共4页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999年10月-2007年10月,对20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显示骶神经全长的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观察神经走行及毗邻关系。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0~55岁。...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999年10月-2007年10月,对20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显示骶神经全长的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观察神经走行及毗邻关系。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0~5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d~23个月。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8例,挤压伤2例。合并耻骨骨折8例,尿道断裂4例。行常规骨盆X线片、CT、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X线片示骶骨外侧骨折块向后上方移位,骶孔线模糊、扭曲变形、左右不对称;CT示骶管于不同断面水平存在左右不对称及骨折侧结构紊乱、骶骨外侧骨折块向后上方移位,同时存在压缩且向骶骨中央突入。根据临床表现、美国国立脊髓损伤学会和国际截瘫学会1990年推荐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与MRI正常侧对比及Gierada等的研究结果进行临床及MRI诊断,并进行手术验证。结果临床诊断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7例,S4神经根损伤6例;MRI诊断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3例,S4神经根损伤2例;手术证实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7例,S4神经根损伤1例。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示骶神经全长及周围毗邻关系,骶神经损伤时发现有骨块压迫、神经根走行改变5例,损伤处神经根周围脂肪消失19例,骶管狭窄17例,骶神经出现异常增粗11例。结论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对于骶神经损伤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骶神经损伤 MRJ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曾雪伟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2期113-114,共2页
目的:分析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9月-2017年9月。根据诊断方式(CT检测与MRI检测)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包括CT... 目的:分析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9月-2017年9月。根据诊断方式(CT检测与MRI检测)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包括CT组、MRI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测发现,检出神经根受推压移位、神经根中断、骨折处液体量增加、神经根水肿增粗、骨折周围血肿分别占11例、14例、13例、11例、7例,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诊断符合率为93.33%(56/60)。CT组中,其诊断符合率为80.00%(48/60)。MRI组明显高于CT组,P<0.05。结论:对于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采用MRI进行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骶神经损伤 mri诊断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石伟辉 贾洪顺 +2 位作者 张伟恒 刘旭忠 梁东辉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9期64-65,68,共3页
目的分析MRI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调查组。对比组15例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扫描,调查组15例患者接受超导MRI扫描,比较两组的敏感... 目的分析MRI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调查组。对比组15例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扫描,调查组15例患者接受超导MRI扫描,比较两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调查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为93.3%,均高于对比组(P〈0.05);调查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6.7%,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MRI对骶骨骨折并骶神经损伤患者的诊断确切,可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骶神经损伤 mri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尹燕伟 李海燕 +1 位作者 回雪莹 刘鹤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8期91-93,97,F0003,共5页
目的分析MRI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间本院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200例,选择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CT进行检测,观察组实施MRI检测,每组100例,比较两组临床检出率及... 目的分析MRI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间本院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200例,选择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CT进行检测,观察组实施MRI检测,每组100例,比较两组临床检出率及漏诊率、误诊率。结果观察组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检出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漏诊率为2.00%(2例)、误诊率为3.00%(3例);对照组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漏诊率为12.00%(12例)、误诊率为13.00%(13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MRI应用于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具有较多优势,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 CT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SPACE-STIR序列扫描对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许道洲 罗树彬 +4 位作者 夏好成 冯国平 许蕾 肖文丰 吕海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5-54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SPACE-STIR序列扫描对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7例,均有骶神经损伤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术前均行腰骶部X线片、CT检查及3.0T磁共振常规平扫与SPAC... 目的:探讨磁共振SPACE-STIR序列扫描对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7例,均有骶神经损伤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术前均行腰骶部X线片、CT检查及3.0T磁共振常规平扫与SPACE-STIR序列扫描检查,并行手术治疗。对7例患者术前的腰骶部磁共振常规扫描图像、SPACE-STIR序列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术前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为骶神经损伤,其中S1神经根损伤5例,S2神经根损伤2例。术前X线片、CT检查均诊断为骶骨骨折,DenisⅡ型5例,Ⅲ型2例,但不能显示有无神经根损伤。术前磁共振常规平扫不能直接显示骶神经根损伤;磁共振SPACE-STIR序列扫描显示骶神经根中断2例,骶神经根受推压移位3例,骶神经根水肿增粗5例,诊断为S1神经根损伤6例,S2神经根损伤1例,其中S1、S2神经根断裂各1例。手术证实S1神经根损伤6例,S2神经根损伤1例,其中S1、S2神经根断裂各1例。SPACE-STIR序列扫描诊断与手术诊断的符合率为100%。结论:3.0T磁共振SPACE-STIR序列扫描可直观显示骶骨骨折引起的骶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骶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 SPACE—STIR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骨折的动态冲击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全仁夫 杨迪生 王以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骶骨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发生骨折的机理。方法:采集人体新鲜骨盆标本10具,分别行动态冲击试验和静态破坏试验,测量动态骨折时的一系列动力学参数,确定骨折的动力学特性。结果:⑴骶骨受垂直冲击时按应力波的传递方向发生骨折,其... 目的:探讨骶骨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发生骨折的机理。方法:采集人体新鲜骨盆标本10具,分别行动态冲击试验和静态破坏试验,测量动态骨折时的一系列动力学参数,确定骨折的动力学特性。结果:⑴骶骨受垂直冲击时按应力波的传递方向发生骨折,其动力学性质呈粘弹性,应力波呈周期性衰减,得到了骶骨的载荷响应曲线与应变响应曲线;骶骨骨折的平均冲击载荷为(9366±514) N,冲击时间为(2.78±1.02) s,动荷系数为1.21。⑵骶骨的动态破坏机制与静态破坏机制有很大的不同,不但极限载荷不同,而且前者随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快速增加,冲击能量在25 J以上时呈脆性劈裂状通过骶孔或骶髂关节骨折,并累及神经根损伤,而静态大多为骶髂关节骨折。结论:骶骨骨折大都在高速冲击下发生,与其动力学特性、力的传导以及动载荷响应等诸多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骶骨孔 冲击伤 神经根损伤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管减压髂腰固定治疗复杂DenisⅢ型骶骨骨折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南翔 林宏 李伟 《西部医学》 2017年第1期110-112,116,共4页
目的探讨髂腰固定、骶管减压治疗DenisⅢ型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5年5月收治作髂腰固定、骶管减压治疗的DenisⅢ型骶骨骨折患者20例,术后定期随访并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应用Gibbons标准和Majeed标准进行临床评分... 目的探讨髂腰固定、骶管减压治疗DenisⅢ型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5年5月收治作髂腰固定、骶管减压治疗的DenisⅢ型骶骨骨折患者20例,术后定期随访并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应用Gibbons标准和Majeed标准进行临床评分。结果 20例患者随访12~25个月,平均16.3个月。无切口感染、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Gibbons评分由术前至末次随访逐渐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jeed评分由术前至末次随访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定:优11例、良4例、中5例,优良率75.0%。结论经后路骶管减压、髂腰固定治疗DenisⅢ型骶骨骨折,临床疗效肯定,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isⅢ型骶骨骨折 髂腰固定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腰重建术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盖景颖 何飞平 李如求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髂腰重建术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1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为(33.6±0.2)岁;Denis分型:Ⅱ区6例,Ⅲ... 目的探讨髂腰重建术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1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为(33.6±0.2)岁;Denis分型:Ⅱ区6例,Ⅲ区4例,Ⅱ区合并Ⅲ区2例;患者均有明显的骶神经根损伤症状。Gibbons神经损伤评分:8例3分,4例4分。所有患者均行后路骶管减压、神经松解、髂腰固定重建、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采用X线片或CT观察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应用Majeed功能评分评价患者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应用Gibbons标准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30-200 min,平均时间(159.3±0.9)min,术中出血量750-1 200 ml,平均(854.5±2.1)ml。所有患者随访8-16个月,平均(12.9±0.8)个月。术后6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骨折移位、残留骨盆畸形、假关节形成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9例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例明显改善,但遗留不同程度的足下垂和下肢感觉障碍;1例下肢功能及膀胱、直肠功能均无明显改善。Majeed评分评定:优8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Gibbons评分由术前平均(3.4±0.2)分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4±0.5)分。结论髂腰重建术可恢复腰-骶-髂的解剖关系,重建腰骶复合体的稳定性,对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并神经损伤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腰重建术 骶骨骨折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nis Ⅱ、Ⅲ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威 杨朝晖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比较单纯骨折固定与固定骨折同时行神经探查减压治疗DenisⅡ、Ⅲ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明确诊断住院的DenisⅡ、Ⅲ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8~60岁,平均41.7... 目的比较单纯骨折固定与固定骨折同时行神经探查减压治疗DenisⅡ、Ⅲ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明确诊断住院的DenisⅡ、Ⅲ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8~60岁,平均41.7岁,随机分为固定组16例和减压组16例,分别接受骶骨骨折内固定及内固定+神经减压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6个月Lindahl影像学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残损分级、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ISNCSCI)评分等指标,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减压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固定组多(P<0.05),但两组术后引流量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Lindahl影像学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均可获得骨性融合,且愈合良好。而对比神经恢复情况,两组之间存在差异。虽然两种治疗方案术后神经损伤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但ASIA残损分级及ISNCSCI评分均显示减压组疗效好于固定组(P<0.05)。结论对于DenisⅡ、Ⅲ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患者,坚强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及时行神经探查减压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神经损伤的恢复更加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神经损伤 内固定 神经减压 评分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海清 《创伤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511-513,共3页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分型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本院2003~2013年期间诊治的21例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18~66岁,平均36岁。根据影像学资料,并按照Denis分型标准将所有...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分型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本院2003~2013年期间诊治的21例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18~66岁,平均36岁。根据影像学资料,并按照Denis分型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Ⅰ型5例、Ⅱ型13例及Ⅲ型3例,并对Ⅰ、Ⅱ型骨折患者先行骨盆牵引等非手术治疗,观察2~3周后,视症状改善程度确定是否实施手术治疗;对于Ⅲ型骨折患者,则尽早行后路骶椎管减压神经根探查减压手术;对于陈旧性Ⅱ、Ⅲ型骨折患者,只要存在神经损伤症状即实施手术。结果对21例实施非手术治疗13例,经7~36个月随访,其中6例优秀,4例良好,2例中等,1例较差,优良率为76.92%;手术治疗8例,其中优秀4例,2例良好,1例中等,1例较差,优良率为75.00%。结论由于骶骨骨折造成的神经损伤症状不够明显,对于高能量冲击损伤等患者,行常规检查的同时,一般应对骶骨部进行检查;在骶骨骨折中,对于合并神经损伤都要尽早给予良好复位,良好的复位、牢固的内固定均可明显降低骨折对神经的压迫和继发性损伤;对于不同的骨折分型应分别选择非手术或手术等相应的治疗方案,手术方式以后路骶管减压骶神经为宜,陈旧性骨折只要存在神经损伤症状即应行手术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骶神经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桂云 程海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3期1484-1488,共5页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纳入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6-05—2018-04治疗的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优质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比较2组...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纳入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6-05—2018-04治疗的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优质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负性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睡眠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优质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优质组较对照组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护理前2组负性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睡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优质组较对照组负性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睡眠情况改善更显著(P<0.05).优质组足下垂、足内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给予优质护理措施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减少足下垂、足内畸形等并发症,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损伤 下肢骨折 优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上肢损伤洗方治疗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常规治疗后加用上肢损伤洗方进行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上肢损伤洗方治疗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常规治疗后加用上肢损伤洗方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上肢损伤洗方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状况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39/40)明显优于对照组80%(32/40)(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SF、PF、RE、MH和GH各项目分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桡神经功能恢复率97.5%(39/40)明显优于对照组82.5%(33/40)(P<0.05)。结论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经治疗后,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桡神经损伤 黄芪桂枝五物汤 痹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志 《临床研究》 2019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固定术(ESIN)对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桡神经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本院46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儿,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各23例。对照组施行锁定加压钢板内...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固定术(ESIN)对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桡神经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本院46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儿,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各23例。对照组施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LCP),研究组施行ESIN。观察两组围术期手术情况、肩关节及肘关节优良率、桡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秩和检验,研究组术后6个月肘关节优良率、肩关节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桡神经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SIN治疗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儿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桡神经损伤恢复,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肱骨干骨折 桡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14
作者 张清尧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207-208,共2页
目的 探讨骶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6例骶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松质骨螺丝钉内固定术,5例合并骶神经损伤者同时行神经探查。结果 对全部病例随访12~48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为一期愈合,一例坐骨神经损伤未恢复,治愈率达9... 目的 探讨骶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6例骶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松质骨螺丝钉内固定术,5例合并骶神经损伤者同时行神经探查。结果 对全部病例随访12~48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为一期愈合,一例坐骨神经损伤未恢复,治愈率达93%。结论 骶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恢复骶骨的解剖关系,有利于神经损伤的恢复。对伴有神经损伤症状者应同时行神经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神经损伤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骨折后环损伤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谭振 王光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5-660,共6页
骨盆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交通事故、高坠伤、挤压伤等事故的不断增加,骨盆骨折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由于骨盆的骨及韧带结构与盆腔、神经血管、空腔脏器及泌尿生殖结构紧密相邻,所以骨盆骨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预防骨... 骨盆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交通事故、高坠伤、挤压伤等事故的不断增加,骨盆骨折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由于骨盆的骨及韧带结构与盆腔、神经血管、空腔脏器及泌尿生殖结构紧密相邻,所以骨盆骨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预防骨盆骨折早期并发症及晚期后遗症的主要手段。骨盆后环损伤的治疗一直是骨盆骨折治疗的重点。骨盆后环损伤的治疗主要采用外固定和内固定治疗,其适应症仍是骨盆骨折治疗的争论焦点,但对于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急诊行外固定治疗在急诊抢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骨盆后环损伤常伴有神经损伤(腰骶丛神经损伤),其常导致疼痛、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其难治性,学者们对其展开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以期从基础研究获得临床创新的成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神经损伤,降低骨盆后环损伤引起的并发症。因此,在创伤骨科规范诊疗的基础上,关注和应用这些进展,适时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能提高骨盆骨折的诊治水平,达到更好为患者诊治、改善生存和预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后环损伤 骶髂关节脱位 骶髂螺钉 微创 不稳定型骶骨骨折 周围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不稳定骶骨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顾海伦 王湛 +1 位作者 牟珈萱 向世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8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骶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8-12采用腰髂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不稳定骶骨骨折(DenisⅡ型24例,DenisⅢ型11例),23例合并神经损伤症状(其中14例存在神经根管压迫需进行骶神经根... 目的探讨不稳定骶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8-12采用腰髂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不稳定骶骨骨折(DenisⅡ型24例,DenisⅢ型11例),23例合并神经损伤症状(其中14例存在神经根管压迫需进行骶神经根管减压)。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1(10~36)个月。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切口深层感染,经二次清创并灌洗引流2周后愈合。骶骨骨折均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术后平均13.1(10~18)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内固定物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平均85.1(62~94)分,其中优24例,良8例,可3例。23例神经损伤者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Gibbons评分:Ⅰ级17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1例。结论不稳定骶骨骨折需积极手术治疗,腰髂椎弓根钉内固定可以早期稳定骨折端,同时需对合并骶神经损伤者进行综合评价,存在神经压迫者要早期减压,如此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骶骨骨折 骶神经损伤 髂腰固定 神经减压
原文传递
经第2骶骨翼髂骨螺钉固定技术在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向杰 范伟杰 +3 位作者 唐奕泉 陈文康 郑健雄 陈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6-212,共7页
目的探讨经第2骶骨翼髂骨螺钉(S2AI)固定技术在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治疗中的适应证,并评估该技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和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应... 目的探讨经第2骶骨翼髂骨螺钉(S2AI)固定技术在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治疗中的适应证,并评估该技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和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应用S2AI固定技术治疗的18例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资料。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0岁(20~64岁);骨盆骨折根据Tile分型:B2型3例,C1型10例,C2型5例。合并骶神经损伤3例,根据Gibbons神经损伤分级:Ⅱ级2例,Ⅲ级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1 d(4~21 d)。6例患者采用短节段S1-S2AI固定,1例患者行对侧S1-S2AI固定,5例患者采用腰椎骨盆固定,6例患者采用骶髂三角固定。术后应用CT根据Shillingford法评价S2AI置入的精确性,记录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8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8个月(12~36个月)随访。术后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18例患者共置入21枚S2AI,术中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CT发现2枚S2AI穿破髂骨皮质。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优10例,良7例,可1例。术前3例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术后2例Ⅱ级损伤恢复为Ⅰ级,1例Ⅲ级损伤恢复为Ⅱ级。术后2例患者出现切口部位浅表感染,无一例患者出现内固定物突出、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结论S2AI固定技术能够灵活应用于多种类型骨盆后环损伤,可对骨盆环和腰骶结合部提供坚强固定,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骶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骶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前环撑开复位治疗新鲜骶骨DenisⅡB型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樊仕才 侯志勇 +4 位作者 陈伟 麦奇光 李涛 朱振华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3-218,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INFIX)撑开复位治疗新鲜骶骨DenisⅡB型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 目的探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INFIX)撑开复位治疗新鲜骶骨DenisⅡB型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科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收治的12例新鲜骶骨DenisⅡB型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30岁(16~44岁)。术前影像学表现为骶骨DenisⅡB型骨折,腰骶丛磁共振神经成像检查均有骶孔处骶神经根损伤。12例患者伤后均有患侧S1神经根损伤症状:M0级9例,M1级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1 d(5~19 d)。行INFIX联合微创可调式接骨板撑开压缩的骶骨骨折并固定。术后评估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及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根据Lindahl等提出的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优8例,良2例,可2例。1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0个月(12~36个月)随访,骶骨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6周(5~8周)。术后1年随访时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神经损伤委员会提出的肌力评价标准评定术后肌力恢复情况:10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结论新鲜骶骨DenisⅡB型骨折应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INFIX撑开,可有效撑开骶骨压缩骨折,扩大骶神经前孔并间接减压骶神经,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骶神经 创伤和损伤 骨板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撑开复位
原文传递
神经减压内固定及电针治疗骶骨骨折神经损伤
19
作者 朱峰峰 欧国峰 +7 位作者 董博 李小群 袁普卫 刘继华 刘德玉 郝阳泉 史国号 霍洪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减压内固定术后辅以电针治疗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7年5月治疗的59例骶骨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患者,其中30例神经减压内固定术后在针灸康复科行电针治疗(电针组);余29例行单纯复位内... [目的]探讨神经减压内固定术后辅以电针治疗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7年5月治疗的59例骶骨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患者,其中30例神经减压内固定术后在针灸康复科行电针治疗(电针组);余29例行单纯复位内固定术(常规组)。根据ASIA评分标准对下肢进行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9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手术时间(121.74±41.31) min,出血量(340.53±163.38) ml。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术后CT显示59例骶骨骨折愈合。术前16例鞍区感觉减退和有膀胱、肛门括约肌及性功能障碍者,末次随访时完全恢复11例,部分恢复4例,无恢复1例。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SIA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若换算感觉评分增量和运动评分增量,电针组感觉评分增量和运动评分增量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骶丛神经损伤的骶骨骨折患者应尽快行神经管扩大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同时术后及时给予电针治疗,能有效提高骶丛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骶丛神经损伤 神经减压术 电针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