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der Sensitive STIs/HIV/AIDS Prevention Policies: A Qualitative Study
1
作者 Fatemeh Rahmanian Masoumeh Simbar +1 位作者 Ali Ramezankhani Farid Zayeri 《Health》 2014年第11期1246-1254,共9页
Background: The global incidence of STIs is rising. It is estimated that 499 million new cases of curable STIs occur every year. The existence of more than one million reported cases of STIs annually in Iran shows tha... Background: The global incidence of STIs is rising. It is estimated that 499 million new cases of curable STIs occur every year. The existence of more than one million reported cases of STIs annually in Iran shows that addressing this issue must be a priority for Iranian health authorities. While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gender issues to reproductive health (RH) programs has grown significantly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major challenges remain in implementing gender-sensitive programs. Gender mainstreaming in Iranian reproductive health program is a relatively new issue, so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gender sensitive STIs/HIV/AIDS prevention policies. Method: This study employed a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Participants were health managers, health policy makers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providers. They were selected purposefully and then continued by snowball sampling method. 43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37 key informants were done. All the interviews were recorded and transcrib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rustworthiness of the data was achieved by using credibility, trans-ferability and conformability. Results: Key informants clearly explained the gender sensitive STIs/ HIV/AIDS prevention policies in three main categories: 1) advocacy, 2) collabo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sectors and 3) community empowerment to gender sensitive STIs/HIV/AIDS prevention programs. Conclusion: Changing gender neural STIs/HIV/AIDS prevention policy to more complete gender sensitive policy needs advocacy, collaboration of sectors and community empower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DER GENDER SENSITIVE stis/hiv/aids PREVENTION POLICIES Qualitative Stu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及蛋白组学技术探讨HIV/AIDS湿热证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王娟 张淼 +3 位作者 刘飒 马素娜 张海燕 许前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5,I0028,共5页
目的探索艾滋病湿热证分子机制。方法通过Agilent基因表达谱芯片及iTRAQ-MS技术对艾滋病湿热证患者进行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检测,以比值改变≥1.15或≤0.87,P<0.05为标准共鉴定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湿热证差异表达基... 目的探索艾滋病湿热证分子机制。方法通过Agilent基因表达谱芯片及iTRAQ-MS技术对艾滋病湿热证患者进行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检测,以比值改变≥1.15或≤0.87,P<0.05为标准共鉴定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湿热证差异表达基因20个,差异表达蛋白22个。结果HIV/AIDS湿热证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NFκBIA)、Tribbles同源蛋白1(TRIB1)等基因表达增加,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表达降低;血清中载脂蛋白A-Ⅱ(APOA-Ⅱ)、C反应蛋白(CPR)、血小板因子4(PF4)、AAT蛋白表达增多,补体因子B(CFB)、Gelsolin表达降低。结论HIV/AIDS湿热证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HIV/AIDS湿热证有其特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为中医药客观化和标准化研究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湿热证 免疫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HIV/AIDS患者合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情况与生命质量的关联研究
3
作者 张瑶 张弛 +5 位作者 刘聪 钟海丹 杜佩珊 李全敏 李凌华 顾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1,共11页
【目的】了解中老年HIV/AIDS患者合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患病率及与生命质量的关联。【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调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科门诊432名45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经质量控制366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采用... 【目的】了解中老年HIV/AIDS患者合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患病率及与生命质量的关联。【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调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科门诊432名45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经质量控制366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采用自制问卷和欧洲5维健康量表(EQ-5D-3L)调查慢性病和生命质量,采用Tobit回归分析慢性病与生命质量的关联。【结果】366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合并心血管疾病29人(7.9%),高血压45人(12.3%),高血糖122人(33.3%),高脂血症151人(41.3%),癌症7人(1.9%),慢性肾脏疾病17人(4.6%),慢性肝脏疾病38人(10.4%),肌肉骨骼疾病21人(5.7%),合并至少一类慢性病253人(69.1%)。EQ-5D效用指数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1.000(0.964~1.000)。多因素Tobit回归结果显示,合并癌症[b_(a)=-0.08,95%CI(-0.15,-0.01),P=0.036]、慢性肾脏疾病[b_(a)=-0.07,95%CI(-0.12,-0.02),P=0.006]、肌肉骨骼疾病[b_(a)=-0.09,95%CI(-0.13,-0.05),P<0.001]和≥3类慢性病[b_(a)=-0.05,95%CI(-0.08,-0.01),P=0.013]均与EQ-5D效用指数呈负向关联。不同CD4^(+)T细胞水平分层分析结果显示,CD4≤500个/μL组合并高血压[b_(a)=-0.07,95%CI(-0.12,-0.02),P=0.007]、慢性肾脏疾病[b_(a)=-0.10,95%CI(-0.18,-0.03),P=0.006]、肌肉骨骼疾病[b_(a)=-0.15,95%CI(-0.22,-0.07),P<0.001]和≥3类慢性病[b_(a)=-0.09,95%CI(-0.09,-0.01),P<0.001]与EQ-5D效用指数呈负向关联,CD4>500个/μL组合并癌症[b_(a)=-0.11,95%CI(-0.20,-0.01),P=0.031]与EQ-5D效用指数呈负向关联。【结论】中老年HIV/AIDS患者合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比例较高,合并癌症、慢性肾脏疾病等慢性病及慢性病类数与生命质量呈负向关联,但这种关联在不同CD4水平HIV/AIDS患者中存在差异,建议对HIV/AIDS患者的慢性病进行预防和早期识别,并加强艾滋病与慢性病卫生服务的联系与整合,对艾滋病和慢性病进行共同管理和控制,以提高目标人群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艾滋病 中老年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患病情况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患者宫颈HPV感染临床研究
4
作者 曹立娟 张建波 +3 位作者 况轶群 罗慧 董荣静 李玉叶 《皮肤病与性病》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宫颈HPV的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HIV/AIDS患者宫颈HPV感染及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样抽取2015~2017年在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采集宫颈分泌物并保存,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宫颈HPV的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HIV/AIDS患者宫颈HPV感染及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样抽取2015~2017年在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采集宫颈分泌物并保存,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样本处理、PCR扩增、杂交检测。并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等相关指标。结果306例女性HIV/AIDS患者中23.2%的患者宫颈HPV阳性,其中18.3%为高危型HPV感染,4.9%为低危型HPV感染;8.2%为HPV多重感染,15.0%为HPV单一感染;1.0%确诊宫颈癌。年龄>50岁、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上升<200 cells/μL、治疗后HIV病毒载量不降、ART治疗时间<1年、曾患过带状疱疹是HIV/AIDS患者发生宫颈HPV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HIV/AIDS患者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率高、多重感染发生率高。对于年龄>50岁、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上升数<200 cells/μL、治疗后HIV病毒载量不降、ART治疗时间<1年、曾患过带状疱疹的HIV/AIDS患者需要进行宫颈HPV的密切监测,建议对HIV/AIDS患者进行宫颈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宫颈HPV感染 分型 免疫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和经治HIV/AIDS患者血脂异常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邓萌 孙燕 +3 位作者 赵淑娴 张志会 李琼 陈昭云 《传染病信息》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初治和经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血脂异常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郑州市... 目的分析初治和经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血脂异常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HIV/AIDS患者纳入研究,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信息及血脂、血糖指标,分析血脂异常发病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有955例HIV/AIDS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初治患者211例,经治患者744例。对于初治患者,女性、高血糖是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异常的影响因素,超重和肥胖与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有关,吸烟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影响因素,高血糖人群更容易出现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对于经治患者,女性、年龄大、高血糖、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是发生高TC的影响因素,超重、肥胖、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方案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剂、ART时间长是高TG的影响因素,女性、年龄大、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ART方案中含有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INI)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低HDL-C,高血糖、ART方案中含有INI的人群中发生高LDL-C的风险更大。结论性别、年龄、提质量指数、血糖、CD4^(+)T淋巴细胞计数、ART方案和ART时间是HIV/AIDS患者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建议抗病毒治疗中及时评估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定期监测,以降低HIV/AIDS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血脂异常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发病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exibility versus Simplicit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urvival Models for HIV AIDS Failure Rates
6
作者 Nahashon Mwirigi 《Open Journal of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2025年第1期65-88,共24页
Modeling HIV/AIDS progression is critical for understanding disease dynamics and improving patient care.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Exponential and Weibull survival models, focusing on their ability to capture state-spec... Modeling HIV/AIDS progression is critical for understanding disease dynamics and improving patient care.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Exponential and Weibull survival models, focusing on their ability to capture state-specific failure rates in HIV/AIDS progression. While the Exponential model offers simplicity with a constant hazard rate, it often fails to accommodate the complexities of dynamic disease progression. In contrast, the Weibull model provides flexibility by allowing hazard rates to vary over time. Both models are evaluated within the frameworks of 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Cox PH) and Accelerated Failure Time (AFT) models, incorporating critical covariates such as age, gender, CD4 count, and ART status. Statistical evaluation metrics, including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 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 (BIC), log-likelihood, and Pseudo-R2, were employed to assess model performance across diverse patient subgroup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eibull model consistently outperforms the Exponential model in dynamic scenarios, such as younger patients and those with co-infections, while maintaining robustness in stable context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trade-off between flexibility and simplicity in survival modeling, advocating for tailored model selection to balance interpretability and predictive accuracy. These finding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optimizing HIV/AIDS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advancing survival analysis method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Progression Survival Analysis Weibull Distribution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Accelerated Failure Time (AFT) Model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Cox PH) Model Hazard Rate Mode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雄州女性HIV/AIDS患者生命质量现状研究
7
作者 李蕊 张晓冰 +8 位作者 胡秋凌 朱强 邹雅琴 刘福 李莹 王杰 龚晓洁 胡海梅 吴学林 《皮肤病与性病》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楚雄州截至2021年底现存活的女性HIV/AIDS患者生命质量现状,探讨有效提高该群体生命质量的工作策略。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楚雄州10县(市)的女性HIV/AIDS患者进行抽样,在获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应用简体中文版MOS-HI... 目的了解云南省楚雄州截至2021年底现存活的女性HIV/AIDS患者生命质量现状,探讨有效提高该群体生命质量的工作策略。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楚雄州10县(市)的女性HIV/AIDS患者进行抽样,在获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应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共完成515人的调查,总体健康感觉70.00(55.00,90.00)分,躯体功能100(83.33,100.00)分,角色功能100.00(100.00,100.00)分,社会功能100.00(80.00,100.00)分,认知功能80.00(65.00,95.00)分,疼痛100.00(77.78,100.00)分,情绪功能60.00(56.00,68.00)分,精力55.00(50.00,65.00)分,健康压力95.00(80.00,100.00)分,生命质量75.00(50.00,75.00)分,健康转变50.00(50.00,75.00)分。结论随着对HIV/AIDS患者关怀救助工作的推进,2021年底云南省楚雄州女性HIV/AIDS患者生命质量与广州市番禺区2014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总体有提升,但是当地经济水平相对滞后对女性HIV/AIDS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力有负面影响,同时,40岁及以上、单身、离异或丧偶的不在婚者、收入在0~1999元/月的群体、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农民群体、独居的女性HIV/AIDS患者需要被更高质量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模型的2010-2020年云南省HIV/AIDS发病率预测分析
8
作者 陈雪梅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构建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以预测该地区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发病率,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估。方法对云南省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HIV/AIDS的月发病率数据建立ARIMA模型。通过比较分析,选择... 目的构建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以预测该地区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发病率,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估。方法对云南省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HIV/AIDS的月发病率数据建立ARIMA模型。通过比较分析,选择AIDS和HIV发病率的最优拟合模型,并对2020年全年的月发病率进行了预测,分析模型预测的准确度。结果在2010-2020年,云南省的AIDS发病率保持稳定,而HIV发病率则呈逐年下降趋势。经平稳化处理、单位根检验(ADF)和模型筛选,确定ARIMA(2,0,2)(1,0,2)[12]为AIDS发病率的最优拟合模型,ARIMA(2,1,1)(2,1,0)[12]为HIV发病率的最优拟合模型,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显示R 2分别为0.668和0.737,Ljung-Box统计量分别为12.97(P>0.05)和14.89(P>0.05),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值分别为-3.07和-3.08,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16.41和11.29。模型残差的自相关函数图(ACF)和偏自相关函数图(PACF)均在95%CI范围内,模型曲线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趋势一致,预测值与实际值接近。结论ARIMA模型对AIDS和HIV发病率的预测效果良好,该模型可作为短期预测和分析的有效工具,为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的HIV/AIDS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时间序列分析 疾病预测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V/AIDS Epidemic among People Aged≥50 Years in China during 2018–2021 被引量:1
9
作者 HOU Yu Shan JIN Yi Chen +3 位作者 CAI Chang TANG Hou Lin QIN Qian Qian LYU Fa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99-405,共7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current epidemiological status of PLWHA aged≥50 years in China from 2018 to 2021.It also aimed to recommend targeted interven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IV/A...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current epidemiological status of PLWHA aged≥50 years in China from 2018 to 2021.It also aimed to recommend targeted interven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IV/AIDS in elderly patients.Methods Data on newly reported cases of PLWHA,aged≥50 years in China from 2018 to 2021,were collected using the CRIMS.Trend tests and spatial analyses were also conducted.Results Between 2018 and 2021,237,724 HIV/AIDS cases were reported among patients aged≥50 years in China.The main transmission route was heterosexual transmission(91.24%).Commercial heterosexual transmission(CHC)was the primary mode of transmission among males,while non-marital non-CHC([NMNCHC];60.59%)was the prevalent route in women.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CHC decreased over time(Z=67.716,P<0.01),while that of patients with NMNCHC increased(Z=153.05,P<0.01).The sex ratio varied among the different modes of infection,and it peaked at 17.65 for CHC.The spatial analysis indicated spatial clustering,and the high-high clustering area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western and central-southern provinces.Conclusion In China,PLWHA,aged≥50 years,were predominantly infected through heterosexual transmission.The primary modes of infection were CHC and NMNCHC.There were variations in the sex ratio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infected through various sexual behaviors.HIV/AIDS cases exhibited spatial clustering.Based on these results,the expansion of HIV testing,treatment,and integrate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in high-risk populations is recommended to enhance disease detection in key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Aged≥50 years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肺脾气虚证相关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探析
10
作者 潘万旗 张淼 +1 位作者 许前磊 郭会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1,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脂四项、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炎症相关因子,并结合前期的基因芯片结果,初步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肺脾气虚证相关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及机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月—202... 目的通过检测血脂四项、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炎症相关因子,并结合前期的基因芯片结果,初步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肺脾气虚证相关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及机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月—2020年11月选取河南省某地区确诊的20例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地区20例HIV抗体阴性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CD_(3)^(+)、CD_(4)^(+)、CD_(8)^(+)计数,并计算CD_(4)^(+)/CD_(8)^(+)比值;检测血脂四项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载脂蛋白A-I(ApoAⅠ)、载脂蛋白A-Ⅱ(ApoAⅡ)、载脂蛋白B(ApoB)、锌-α2-糖蛋白1(AZGP1)、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脂联素、瘦素(LE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_(4)^(+)降低,CD_(4)^(+)/CD_(8)^(+)比值倒置,TC降低,sTM、AZGP1、Ox-LDL、Hs-CRP升高。结论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存在炎性反应、血脂异常的表现,罹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为中医药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肺脾气虚证 心脑血管疾病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
11
作者 黄志忠 覃江龙 +3 位作者 卢亦波 农兰伟 牟敏红 邵宏华 《内科》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总结HIV/AIDS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53例HIV抗体阳性合并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脏组织病理结果分为病毒性肝炎组(n=27)、肝细胞肝癌组(n=15)和肝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n=11)。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腹部C... 目的总结HIV/AIDS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53例HIV抗体阳性合并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脏组织病理结果分为病毒性肝炎组(n=27)、肝细胞肝癌组(n=15)和肝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n=11)。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腹部CT影像学特征,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结果三组在消瘦、发热、上腹痛、浅表淋巴结肿大、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甲胎蛋白升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在多发结节、单发结节、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轻度强化、病灶重度强化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毒性肝炎组镜下见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肝癌组镜下见凝固性坏死组织,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镜下见肝小叶结构广泛破坏和星空现象。结论不同类型HIV/AIDS合并肝损伤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腹部CT影像学特征有一定差异,但其较难区分肝细胞癌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两者鉴别诊断需借助肝脏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肝损伤 肝细胞癌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鉴别诊断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相关基因在HIV/AIDS肺脾气虚证中的表达及意义
12
作者 王娟 张淼 +4 位作者 潘万旗 陈晓宇 马素娜 谢世平 许前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540-1544,共5页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肺脾气虚证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河南驻马店市20例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地区20例...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肺脾气虚证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河南驻马店市20例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地区20例健康人为对照,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用益艾康胶囊进行干预治疗。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分析两组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HIV/AIDS肺脾气虚证组患者中DDIT4、IRS2、CXCR4表达下调,PDPK1表达上调,经益艾康治疗后差异基因发生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KEGG分析发现DDIT4、CXCR4、PDPK1、IRS2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K/PKB,又称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结论HIV/AIDS肺脾气虚证人群中自噬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益艾康可能通过调节DDIT4、CXCR4、IRS2的表达影响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的自噬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脾气虚证 自噬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1994~2022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13
作者 谢年华 闫晗 +3 位作者 马红飞 翁秀芳 王夏 刘毅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1-646,共6页
目的分析武汉市1994~2022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武汉市1994~2022年直报的常住HIV/AIDS流行病学调查和抗病毒治疗数据,采用寿命表法... 目的分析武汉市1994~2022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武汉市1994~2022年直报的常住HIV/AIDS流行病学调查和抗病毒治疗数据,采用寿命表法、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8954例HIV/AIDS共随访47245.4人年,全死因死亡1078例,中位生存时间22.3年;第1、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92.9%、88.5%、83.5%、78.7%、73.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未治疗、男性、较大年龄、无职业、低文化程度、本地户籍、异性性行为传播及注射吸毒传播、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及较低CD4基线水平是影响HIV/AIDS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未治疗患者死亡风险为已治疗患者的13.979倍(95%CI:11.883~16.446),无职业患者死亡风险为有职业患者的1.140倍(95%CI:1.004~1.295),本地患者死亡风险是流动人口1.682倍(95%CI:1.415~2.000),医疗机构检测发现的患者死亡风险是自愿咨询检测患者的1.823倍(95%CI:1.421~2.339)。结论应针对50岁及以上、无职业、低文化程度、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及低CD4基线水平等危险因素,开展宣传教育提升大众对艾滋病的科学认识,并通过医防协同、社会组织参与等方式促进早检测、早治疗;充分利用HIV/AIDS人群健康大数据,形成多维度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针对不同个体提供包括心理干预在内的精准医疗,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生存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ayes时空模型分析HIV/AIDS晚发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邵莉 陈继军 +3 位作者 张宇琦 许静 栗果 高文龙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目的】旨在分析兰州市HIV/AIDS晚发现的时空聚集性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明确兰州市HIV/AIDS晚发现高风险地区和时间趋势,为兰州市因地制宜地制定HIV/AIDS防治策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兰州市2011-2018年间新报告的成年HIV/A... 【目的】旨在分析兰州市HIV/AIDS晚发现的时空聚集性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明确兰州市HIV/AIDS晚发现高风险地区和时间趋势,为兰州市因地制宜地制定HIV/AIDS防治策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兰州市2011-2018年间新报告的成年HIV/AIDS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所需的数据资料来自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兰州市统计年鉴。采用Bayes时空模型分析HIV/AIDS晚发现相对风险(RR)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11-2018年间兰州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共计1984例,其中HIV/AIDS晚发现者有982例(49.5%),平均年龄为39.67岁,男性占90.9%。老年人和女性HIV/AIDS病例中晚发现的比例更高;城关区(51.1%)、安宁区(50.3%)和榆中县(51.9%)具有高于平均水平的HIV/AIDS晚发现比例;2011-2018年间兰州市总体的晚发现比例呈波动上升趋势。Bayes时空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兰州市HIV/AIDS晚发现风险在2011-2015年间波动变化,而在2015年后迅速上升,其RR(95%CI)从1.01(0.84,1.23)上升到1.11(0.77,1.97);红古区和三个县的晚发现风险变化趋势与兰州市的总体变化趋势相似,而城关区和七里河区的晚发现风险呈下降趋势;晚发现相对风险大于1的区县包括:永登县(RR=1.07,95%CI:0.55,1.96)、西固区(RR=1.04,95%CI:0.67,1.49)、城关区(RR=2.41,95%CI:0.85,6.16)和七里河区(RR=2.03,95%CI:1.10,3.27)。冷热点分析结果显示城关区和七里河区为热点区。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人均GDP(RR=0.65,95%CI:0.35,0.90)和HIV/AIDS病例中的男性比例(RR=0.53,95%CI:0.19,0.92)的增高,HIV/AIDS晚发现的相对风险越低;而人口密度(RR=1.35,95%CI:1.01,1.81)越大,晚发现风险越高。【结论】兰州市的HIV/AIDS晚发现风险呈上升趋势,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特征;人均GDP、HIV/AIDS中男性比例和人口密度是HIV/AIDS晚发现的影响因素。因此,对于晚发现风险高和存在相关风险因素的区县,应重视并制定有针对性的HIV筛查和防治服务,降低HIV/AIDS晚发现比例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晚发现 Bayes时空模型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5
作者 宋玲 蒋岸 +3 位作者 陈晓颖 张蕴慧 王雪敏 赵立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97-700,共4页
目的分析宁夏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相关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选取2015-2022年报告中年龄≥50岁的病例,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宁夏报告HIV/AIDS患者中≥50岁... 目的分析宁夏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相关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选取2015-2022年报告中年龄≥50岁的病例,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宁夏报告HIV/AIDS患者中≥50岁所占比例从2015年的14.8%上升至2022年31.3%(P<0.05)。2015-2022年共报告≥50岁HIV/AIDS患者643例,其中男性494例(76.8%)、农民296例(46.0%)、已婚456例(70.9%)、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314例(48.8%),本省582例(90.5%);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79.8%);发现方式以医疗机构检测为主(75.3%);首次CD4细胞计数<350个/μl占33.4%。男性以商业异性性传播为主(46.8%),同性传播占一定比例(18.8%);随着年龄增加离异或丧偶者占比增加,商业异性性传播占比也增加。女性以配偶阳性传播(46.0%)和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44.6%)为主;已婚有配偶者配偶阳性传播占比较高(54.7%),离异或丧偶者非婚非商业传播占比较高(65.6%)。全死因报告死亡比例为5.1%,晚发现比例为30.5%。结论2015-2022年宁夏报告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占比逐年增加,人群艾滋病传播方式多样,感染风险持续存在,应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配偶告知,加大主动检测力度,减少新发感染和二代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 流行特征 50岁及以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海珠区HIV/AIDS患者抑郁、焦虑和社会支持状况相关分析
16
作者 许美振 彭金菊 +6 位作者 宋叶 梁乐境 朱凯星 吴天石 黄婷欢 刘丽 郑惠结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4期2457-2461,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抑郁、焦虑和社会支持现状及相关因素,为群体AIDS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广州市海珠区HIV/AIDS患者36...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抑郁、焦虑和社会支持现状及相关因素,为群体AIDS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广州市海珠区HIV/AIDS患者36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其人口学、抑郁、焦虑、社会支持、性行为等信息,分析HIV/AIDS患者抑郁、焦虑和社会支持状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结果本研究共调查HIV/AIDS患者363例,年龄(39.38±11.94)岁,男性占70.25%(255/363)、已婚占46.83%(170/363)、初中文化程度占36.91%(134/363)、工人占30.03%(109/363)。HIV/AIDS患者抑郁自评总分为(52.67±7.84)分,45.07%(160/355)的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其中轻度居多[37.18%(132/355)];焦虑自评总分为(51.84±6.64)分,主要为轻度焦虑[47.92%(173/361)]。HIV/AIDS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22.87±7.79)分,其中客观支持得分为(6.45±3.00)分,主观支持得分为(16.42±4.79)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为(5.74±1.84)分。结论广州市海珠区HIV/AIDS患者存在部分心理健康问题,社会支持普遍较低,应加强该人群的心理健康辅导,增加对该人群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抑郁 焦虑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合并腹股沟疝患者病毒载量对手术效果、手术治疗时间的影响
17
作者 秦杰 陶红光 宗华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5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腹股沟疝患者病毒载量对手术效果、手术治疗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4年6月本院收治的HIV/AIDS合并腹股沟疝患者60例,根据患者病毒载量分为高病毒载量组...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腹股沟疝患者病毒载量对手术效果、手术治疗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4年6月本院收治的HIV/AIDS合并腹股沟疝患者60例,根据患者病毒载量分为高病毒载量组(病毒载量≥500 copies/mL,35例)和低病毒载量组(病毒载量<500 copies/mL,25例)。观察患者术后疝复发情况、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疼痛程度,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疝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病毒载量组手术切口愈合率明显高于高病毒载量组,术后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高病毒载量组(P<0.05)。高病毒载量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低病毒载量组(P<0.05)。低病毒载量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高病毒载量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AIDS合并腹股沟疝患者的病毒载量对手术效果及手术治疗时间有一定影响,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毒载量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腹股沟疝 病毒载量 手术效果 手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8
作者 龚贝贝 黄海妹 +2 位作者 韦彩云 玉明柳 何华伟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7期756-767,共12页
目的调查HIV/AIDS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HIV/AIDS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HIV/AIDS患者... 目的调查HIV/AIDS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HIV/AIDS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HIV/AIDS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评价。结果共纳入174例HIV/AIDS患者,其中76例HIV/AIDS患者发生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43.68%)。多因素分析显示,平均动脉压≤80 mmHg[OR=2.822,95%CI(1.267,6.287)]、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15分[OR=5.625,95%CI(1.435,22.048)]、机械通气应用[OR=5.459,95%CI(2.046,14.564)]、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OR=2.428,95%CI(1.118,5.275)]、肌松剂应用[OR=3.833,95%CI(1.758,8.357)]、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1)[OR=3.785,95%CI(1.126,12.724)]、抗生素使用数量>2种[OR=2.365,95%CI(1.039,5.384)]是HIV/AIDS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AUC值为0.849[95%CI(0.794,0.905)],最大约登指数为0.555时,最佳临界值为0.331,灵敏度为88.16%,特异度为67.35%;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及获益性。结论本研究构建的HIV/AIDS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可为医护人员快速识别HIV/AIDS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及时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艾滋病 肠内营养 喂养耐受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肇庆市现存HIV/AIDS患者随访检测现状统计分析
19
作者 李翠媚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3期214-217,共4页
目的了解肇庆市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及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随访检测现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肇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肇庆市2023年1—12月现存的HIV/AIDS患者开展... 目的了解肇庆市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及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随访检测现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肇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肇庆市2023年1—12月现存的HIV/AIDS患者开展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比较不同流行病学特征随访检测比例。结果截至2023年底现住址为肇庆的现存患者有1745例,男女比例为2.9∶1(1300/445);年龄以20~59岁为主,占77.0%;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73.2%;以医疗机构就诊发现为主,占57.3%。按年份统计,2021—2023年肇庆市每年现存HIV/AIDS患者随访检测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88.3%(1402/1588)vs 89.6%(1507/1682)vs 95.7%(1670/1745)],差异有统计意义(χ^(2)=66.910,P<0.05);按现住址统计,2023年各县(市、区)现存的HIV/AIDS患者随访检测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人群特征统计,疾病名称、治疗状态随访检测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2021—2023年肇庆市每年现存HIV/AIDS患者随访检测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23年各县(市、区)随访检测比例有差异。在日后随访检测工作中针对随访检测现况的相关流行病学特征,采取各项干预措施,增加病人随访检测的依从性,能有效提高现存患者随访检测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及艾滋病 随访检测 流行病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社会组织一体化模式对HIV/AIDS患者ART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黄茶英 刘浪 罗连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52-0055,共4页
探究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确诊HIV/AIDS患者接受医护-社会组织一体化模式干预价值。方法 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昌市某定点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及随访管理的新确诊HIV/AIDS患者100例,50例接受传统医护合作模式对照组、50例接受医... 探究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确诊HIV/AIDS患者接受医护-社会组织一体化模式干预价值。方法 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昌市某定点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及随访管理的新确诊HIV/AIDS患者100例,50例接受传统医护合作模式对照组、50例接受医护-社会组织一体化模式观察组,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差异进行分析对比(从HIV抗体初筛阳性到启动ART治疗时间、抗病毒治疗一年后HIV病毒载量的指标及病毒抑制率、抗病毒治疗一年后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IV抗体初筛阳性到启动ART治疗时间显著偏低,HIV病毒载量指标水平显著偏低,病毒抑制率显著偏高,一年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偏高,用药依从性显著偏高(P<0.05)。结论 接受抗病毒治疗及随访管理的确诊HIV/AIDS患者接受医护-社会组织一体化模式干预后,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此外,还能保障高病毒抑制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ART 自我管理能力 医护-社会组织一体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