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主板退市制度问题研究——基于ST制度存在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海云 许可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2,共4页
为缓解经济改革带来的冲击,促进证券市场优胜劣汰,我国推出了具备中国特色的ST制度,其用意在于稳定证券市场发展、提高投资者风险警示、监督企业改善经营和全面提振经济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历史文献,收集报刊、网络等数据,利用Eviews、Ex... 为缓解经济改革带来的冲击,促进证券市场优胜劣汰,我国推出了具备中国特色的ST制度,其用意在于稳定证券市场发展、提高投资者风险警示、监督企业改善经营和全面提振经济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历史文献,收集报刊、网络等数据,利用Eviews、Excel等统计软件,分析ST制度的有效性,理论和实践都质疑ST制度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综合分析ST制度存在的有效性与主板退市制度问题,提出通过减少"寻租行为"、逐步下放股票上市审批权,强化退市数量和非数量的可操作性,可以更好地提高企业经营积极性。本文建议通过修订退市标准、逐步清理市场"垃圾"企业,最终取消ST板块,从而加速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板退市 st制度 有效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证券监管政策对法律文本的填补——基于配额制与ST制度的监管实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忠龙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9,共7页
本文认为,信息不对称和自我交易是阻碍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基础是遏制这两种威胁的制度建构,核心动力则来自于政府监管的弹性和效率。政策是法律调整不足的行政补充调整机制,当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法律文本... 本文认为,信息不对称和自我交易是阻碍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基础是遏制这两种威胁的制度建构,核心动力则来自于政府监管的弹性和效率。政策是法律调整不足的行政补充调整机制,当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法律文本调整不畅,中国的证券监管政策和应对证券纠纷的司法政策,弹性地弥合了规则缺失,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的规范程度。配额制和ST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监管手段,立足于法律的社会目的,将证券监管与法律制度有机结合,从而在实践中填补了法律文本。未来应着眼于全方位提升政府监管资本市场的效率,构建立体的事前的介入监管机制、事中的过程督导控制机制和事后的民事权利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监管政策 配额制 st制度 代理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ST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3
作者 颜秀春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71-72,共2页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ST制度在特别处理的度量标准、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存在不合理,影响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在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 st制度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制度约束下民营上市公司控制结构差异性特征研究
4
作者 李坚飞 《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 2011年第11期79-80,70,共3页
论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ST制度约束下民营企业控制权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性特征相关理论进行了演绎,利用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将民营上市公司在ST制度约束前后的历史样本数据进行配对显著性差异验... 论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ST制度约束下民营企业控制权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性特征相关理论进行了演绎,利用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将民营上市公司在ST制度约束前后的历史样本数据进行配对显著性差异验证。验证结果显示,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在ST制度约束下控制权结构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论文最后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制度 民营企业 控制结构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证券法》下ST制度的废除 被引量:1
5
作者 申手会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90-94,共5页
随着证券市场逐渐成熟,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行政干涉逐步弱化,投资者风险能力不断提高,ST制度已然失灵。强化退市制度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也进一步减弱了ST制度的存在价值。无论是从ST制度对证券市场的作用,还是其与新《证券法》... 随着证券市场逐渐成熟,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行政干涉逐步弱化,投资者风险能力不断提高,ST制度已然失灵。强化退市制度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也进一步减弱了ST制度的存在价值。无论是从ST制度对证券市场的作用,还是其与新《证券法》的契合度上,ST制度已无存在的必要,废除ST制度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st制度 注册制 强化退市制度 新《证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方式与退市制度——基于ST制度存在的有效性分析
6
作者 赵海云 许可 《北京金融评论》 2012年第4期98-112,共15页
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证券市场在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方式。为促进我国证券市场优胜劣汰,缓解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冲击,我国推出了具备中国特色的ST制度,用意在于稳定证券市场发展、提高投资者风险警示、监督企业改善经营和全面提振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证券市场在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方式。为促进我国证券市场优胜劣汰,缓解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冲击,我国推出了具备中国特色的ST制度,用意在于稳定证券市场发展、提高投资者风险警示、监督企业改善经营和全面提振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通过报刊、网络、炒股软件等数据的收集,利用EViews、Exce1等统计软件对ST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理论和实践依据证明ST制度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受到质疑。在此基础上,本文创新地综合分析ST制度存在有效性与主板退市制度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即通过减少"寻租行为"、逐步下放股票上市审批权力,强化退市数量和非数量的可操作性,以更好地提高企业经营的积极性;修订退市标准、逐步清理市场"垃圾"企业,最终取消ST板块等措施,加速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实现证券市场发展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板退市 st制度 有效性分析
原文传递
国有上市公司ST宜化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7
作者 陈昕 翟锡凤 《中国市场》 2024年第5期92-98,共7页
被证交所实施风险警示的公司,短期内很难实现扭亏为盈,往往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避免退市。ST宜化是地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化工企业之一,通过对其财务报表进行研究,分析其盈余管理的手段、条件以及影响。研究发现: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在短... 被证交所实施风险警示的公司,短期内很难实现扭亏为盈,往往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避免退市。ST宜化是地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化工企业之一,通过对其财务报表进行研究,分析其盈余管理的手段、条件以及影响。研究发现: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在短期内起到减小亏损的作用,但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善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对于化工行业来说,其周期性是难以预料的,景气周期持续的时间也是难以判断的,ST宜化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实现财务报表层面的业绩提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救”成功。文章针对盈余管理行为引起的经济后果分别对公司所属行业、会计制度、外部监管机制及投资者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余管理 st制度 国有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资本市场ST制度、盈余管理与盈余分布特征研究
8
作者 郭伟梁 《市场周刊·理论版》 2020年第69期56-56,共1页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布并不符合正态分布,微盈的公司众多,而微亏的公司极少,文章假设这是由于公司管理当局有避免 ST 的激励,一些公司会通过不正当的盈余管理行为来调节企业净资产收益率。 文章将通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中...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布并不符合正态分布,微盈的公司众多,而微亏的公司极少,文章假设这是由于公司管理当局有避免 ST 的激励,一些公司会通过不正当的盈余管理行为来调节企业净资产收益率。 文章将通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中国深交所、上交所所有上市公司 2010~2017 年份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检验文章的假设。 最后,提出有关意见,为有关监管部门提供参考,同时引导企业正确合理的进行盈余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余管理 st制度 微盈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三泰的公司商誉减值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辉 郭琭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76-78,共3页
资本市场的发展掀起并购热潮,高额溢价并购往往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ST三泰公司2015和2016年度财务报表显示净利润为负值,随后其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17年度实现净利润3.02亿元,2018年度成功“摘帽”。研究发现(*)^ST三泰“... 资本市场的发展掀起并购热潮,高额溢价并购往往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ST三泰公司2015和2016年度财务报表显示净利润为负值,随后其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17年度实现净利润3.02亿元,2018年度成功“摘帽”。研究发现(*)^ST三泰“摘帽”所采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之一是计提商誉减值。通过商誉减值损失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不会使公司的经营业绩得到根本改善,验证了高额溢价并购对企业业绩具有负面影响。这一结论对遏制盈余管理行为,促进ST公司健康成长具有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三泰 st制度 商誉减值损失 盈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葡股份摘帽ST的盈余管理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文英 海梦杰 《新疆社科论坛》 2018年第5期52-56,共5页
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五家A股上市的葡萄酒企业之一,在被ST之后,其主营业务为负,但依然可以扭亏,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中葡股份为例,着重剖析中葡股份为摘星脱帽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合法"手段"使公司当... 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五家A股上市的葡萄酒企业之一,在被ST之后,其主营业务为负,但依然可以扭亏,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中葡股份为例,着重剖析中葡股份为摘星脱帽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合法"手段"使公司当年净利润为正,从而规避被退市风险。虽然被ST的中葡股份避免三年连续亏损,逃离了被退市的境地,可是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公司业绩却不容乐观,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盈利。制定和完善上市公司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国内上市公司ST退市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制度 盈余管理 摘星脱帽 非经常性损益 售后回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ST股票超额收益的实证研究
11
作者 王正位 卢杰 《西部金融》 2012年第6期41-48,共8页
ST股票的收益研究是投资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选取1998年4月至2007年12月间被实施特别处理的股票样本,对其股价表现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研究发现,尽管总体上ST股票总体上能获得超额收益,但是不同子样本之间差别很大;分析发... ST股票的收益研究是投资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选取1998年4月至2007年12月间被实施特别处理的股票样本,对其股价表现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研究发现,尽管总体上ST股票总体上能获得超额收益,但是不同子样本之间差别很大;分析发现资产重组是ST股票超额收益的最大动力,而ST公司的持续时间和上市地点也相当显著地影响公司的超额收益,此外,ST公司中存在显著的市值效应,但不存在显著的市净率乘数效应,而公司的财务基本面、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流通比例均不能有效地对ST公司超额收益的截面差异做出有效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制度 st股票 超额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轨视角的“T”类制度问题研究
12
作者 王永泉 《生产力研究》 2012年第7期66-67,87,共3页
我国证券市场先后出现过"ST"、"PT"及"*ST"制度。业界对"T"类制度的研究要么集中在退市制度建设上,要么以法律视角剖析规则条文,较少以制度经济或转轨经济为视角进行探究。可以说,在中国特色... 我国证券市场先后出现过"ST"、"PT"及"*ST"制度。业界对"T"类制度的研究要么集中在退市制度建设上,要么以法律视角剖析规则条文,较少以制度经济或转轨经济为视角进行探究。可以说,在中国特色改革理念和路径的导引下,这些"T"制度出现有其必然性,它的存在不但丰富了我国股市的制度文化,解决了当时必须解决的问题,也为我国证券法律法规的建设添砖加瓦。纵览我国的"T"类制度建设,不难看出,其发展脉络与我国经济改革的脉络几近一致,且皆适应每一阶段的国情,反映出资本市场改革的渐变性和不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制度 转轨经济 壳资源 渐进式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党宁 《山西农经》 2019年第15期154-154,156,共2页
近年来,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上市资格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许多ST公司为了避免退市风险,通过盈余管理美化财务报表,使投资者作出不合理的投资决策。盈余管理的手段在不断增多,使得监管部门对ST公司盈余管理的... 近年来,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上市资格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许多ST公司为了避免退市风险,通过盈余管理美化财务报表,使投资者作出不合理的投资决策。盈余管理的手段在不断增多,使得监管部门对ST公司盈余管理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研究盈余管理相关问题对企业自身、投资者、监管部门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制度 盈余管理 摘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南糖摘星盈余管理案例研究
14
作者 衣秀晨 吴燕华 《江苏商论》 2023年第7期92-95,共4页
“ST”制度自1998年发布以来,一直旨在通过提醒投资者该股票存在风险,应谨慎投资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促使企业管理层采取积极行动以提高经营和管理效率,进而改善业绩。但经过20年的市场探索与发展,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这一现状主... “ST”制度自1998年发布以来,一直旨在通过提醒投资者该股票存在风险,应谨慎投资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促使企业管理层采取积极行动以提高经营和管理效率,进而改善业绩。但经过20年的市场探索与发展,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这一现状主要归咎于花样百出的盈余管理的“补救”,使得企业在摘、戴帽之间顺利弹跳。这种竭泽而渔的方式不具有持续性,会造成资源错配及证券市场的不良发展。南宁糖业作为国内最大的国有上市制糖企业,在2019年被实施ST后于次年成功摘星。本文通过揭示南宁糖业不当盈余管理的目的和手段,尝试对相关政策及该公司经营治理存在的隐患提出改进建议以减少企业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制度 盈余管理 *st南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吉翌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第2期86-88,共3页
本文选取ST海马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ST海马的经营发展状况以及“摘星”的整个过程,然后通过模型识别出ST海马的摘星确实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最后对ST海马的主要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市场监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st制度 盈余管理 资产减值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案例研究——以*ST京城股份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威 《现代商业》 2020年第12期118-120,共3页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监管和制度的不完善,我国证券交易过程以及对上市公司的审核还存在着许多漏洞,这就导致了许多由于自身经营不善而面临退市警告的公司即*ST公司利用这些漏洞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达到"保壳摘帽&qu...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监管和制度的不完善,我国证券交易过程以及对上市公司的审核还存在着许多漏洞,这就导致了许多由于自身经营不善而面临退市警告的公司即*ST公司利用这些漏洞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达到"保壳摘帽"的目的,解除退市危机。本文通过对当前会计准则下*ST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从整体和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及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希望能为遏制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余管理 st制度 非经常性损益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类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动因与财务绩效分析--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17
作者 潘海婷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第2期67-70,共4页
在宏观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监管大环境下,债务重组可以帮助陷入财务窘境的企业解决部分债务问题,对ST公司短期内实现净利润扭亏为盈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债务重组中实现“摘帽”,取得发展新机的同时,压力和风险不容小觑。文章以ST公司中... 在宏观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监管大环境下,债务重组可以帮助陷入财务窘境的企业解决部分债务问题,对ST公司短期内实现净利润扭亏为盈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债务重组中实现“摘帽”,取得发展新机的同时,压力和风险不容小觑。文章以ST公司中的××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其开展债务重组的动因及重组后得到的财务绩效,以此发现和总结了ST公司债务重组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改善重组效果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重组 上市公司 st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乐通“摘帽”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研究
18
作者 沈健 骆公志 《生产力研究》 2023年第6期150-155,共6页
由于所属行业景气度下滑、中美贸易关系冲击以及管理决策失误等原因,导致的上市公司经营不善而面临退市风险的现象频繁出现,盈余管理成为上市公司控制或调整会计收益信息以维护其上市资格的重要手段。文章以^(*)ST乐通为研究对象,首先... 由于所属行业景气度下滑、中美贸易关系冲击以及管理决策失误等原因,导致的上市公司经营不善而面临退市风险的现象频繁出现,盈余管理成为上市公司控制或调整会计收益信息以维护其上市资格的重要手段。文章以^(*)ST乐通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修正Jones模型和Roychowdhury模型分别确认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然后从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债务重组、酌量费用控制和大额商誉减值等四个角度具体分析其盈余管理方式;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依据退市新规从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强内部控制以及重组资产等角度为企业未来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制度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探究
19
作者 李建鹏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17期110-112,共3页
目前,盈余管理在上市公司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企业进行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其自身更好地发展;但是过度的盈余管理反而会造成不好的结果。当上市公司过度进行盈余管理时,其所披露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往往很难得到保障。此时,无论是... 目前,盈余管理在上市公司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企业进行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其自身更好地发展;但是过度的盈余管理反而会造成不好的结果。当上市公司过度进行盈余管理时,其所披露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往往很难得到保障。此时,无论是企业还是证券市场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ST公司厦工股份盈余管理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厦工股份 st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C模型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测度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鲲 费婷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25,共9页
运用DOC期权定价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进行测度,并结合证券监管的ST制度和企业产权性质实证检验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违约障碍显著存在,DOC模型是对莫顿信用风险定价模型的有效改进;ST制度对被警示... 运用DOC期权定价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进行测度,并结合证券监管的ST制度和企业产权性质实证检验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违约障碍显著存在,DOC模型是对莫顿信用风险定价模型的有效改进;ST制度对被警示上市公司改善经营管理、降低信用风险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此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潜在的债务违约风险较大,应进一步完善其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股东监督制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风险 DOC模型 违约障碍 st制度 产权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