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对肺栓塞患者溶栓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米宏志 王金城 +4 位作者 杨浩 王蒨 丁健 朱明 陆遥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2-164,I001,共4页
目的 评价肺通气 /灌注显像监测肺栓塞患者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47例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 ,男 2 7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5 2 .8± 16 .1,19~ 81)岁。受累肺段共 5 6 4段 ,平均 (12 5±4 6 )段。分为 3组 ,第 1组为病程 ... 目的 评价肺通气 /灌注显像监测肺栓塞患者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47例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 ,男 2 7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5 2 .8± 16 .1,19~ 81)岁。受累肺段共 5 6 4段 ,平均 (12 5±4 6 )段。分为 3组 ,第 1组为病程 1周以内 ,共 17例 ;第 2组为病程在 1~ 2周及病程大于 1个月而近2周有发作或加重 ,共 16例 ;第 3组为病程 >1个月而无近期发作 ,共 12例。另有 2例病程大于 2周、小于 1个月。溶栓抗凝治疗 5~ 10d后复查 ,8例口服抗凝剂 6~ 18个月后再次复查。均于治疗前及溶栓后 5~ 10d、单纯抗凝 2~ 4周后行肺灌注显像 ,采集条件一致。结果 第 1组患者有 75 .5 %肺段血流灌注改善 ,第 2组有 74.3%肺段血流灌注改善 ,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第 3组仅见 5 .3%的肺段有改善 ,与前 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2例病程大于 2周、小于 1个月的患者亦有明显疗效。 8例长期口服抗凝剂的患者 ,有 87.5 %肺内血流灌注进一步改善。结论 肺通气 /灌注显像在肺栓塞患者疗效评价中有重要价值。以病程 2周为时间窗 ,溶栓疗效显著。病程在 2周以上甚至大于 1个月的肺栓塞患者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血栓溶解疗法 放射性显像 通气 灌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的伪影识别与分割
2
作者 王静 李素晓 +2 位作者 董洁 姜恩宇 赵书俊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0年第4期249-252,共4页
SPECT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的定量分析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有效手段。对通气/灌注图像中肺部区域能否准确定位及有效分割是整个定量分析的前期工作与基础。提出一种均值检测法实现核素肺部成像的伪影识别及感兴趣区ROI提取,并基于二... SPECT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的定量分析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有效手段。对通气/灌注图像中肺部区域能否准确定位及有效分割是整个定量分析的前期工作与基础。提出一种均值检测法实现核素肺部成像的伪影识别及感兴趣区ROI提取,并基于二维最大熵理论确定阈值分割出双肺影像。通过对16例正常人和10例肺栓塞病患的SPECT通气/灌注图像进行处理,该方法提取效率高、运算速度快,较好地实现了肺部感兴趣区定位与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 伪影识别 二维最大熵 阈值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栓塞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馨赟 季晓微 严惟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49-752,共4页
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可以反映肺部血流与通气功能,间接评价肺栓塞的分布,特别是对判断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疑似肺栓塞患者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具有无创,亚肺段栓塞敏感的优势。同时介入治疗的原理及其应用特点对... 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可以反映肺部血流与通气功能,间接评价肺栓塞的分布,特别是对判断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疑似肺栓塞患者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具有无创,亚肺段栓塞敏感的优势。同时介入治疗的原理及其应用特点对治疗肺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肺栓塞的核素显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灌注 放射性通气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与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淑田 王瑞英 +1 位作者 仝珊 李春燕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8年第5期401-403,共3页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常见疾病,约30%的患者因未接受恰当的治疗而死亡.而接受治疗可使病死率降至2%~8%。近年的研究表明,PE在我国并非少见,且其发病率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国内1971-1...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常见疾病,约30%的患者因未接受恰当的治疗而死亡.而接受治疗可使病死率降至2%~8%。近年的研究表明,PE在我国并非少见,且其发病率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国内1971-1995年完成的尸体解剖显示70%以上的重症PE被临床医师漏诊。可见提高PE的诊断水平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早期诊断PE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灌注显像 动脉造影诊断 栓塞 动脉栓塞 常见疾病 临床医师 尸体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通气灌注断层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肺栓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丽娟 冯贵生 +2 位作者 张广伟 曹金红 霍建源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1期2578-2580,共3页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肿瘤患者常见死亡原因为:肿瘤占70.9%、肺血栓栓塞症(PTE)占9.2%和感染占9.2%,对患者进行PTE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正确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预后。在诊断PTE方面放射性核素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是目前临床常用的...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肿瘤患者常见死亡原因为:肿瘤占70.9%、肺血栓栓塞症(PTE)占9.2%和感染占9.2%,对患者进行PTE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正确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预后。在诊断PTE方面放射性核素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造影 通气 断层显像 放射性显像 血栓栓塞症 影像诊断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 疾病诊断 死亡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通气灌注平面及断层显像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肺栓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广伟 李丽娟 +2 位作者 冯贵生 曹金红 霍建源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2期1776-1777,共2页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总发生率为5%~14%,病死率为20%~30%,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病死率可降至2%。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pulmonary ventilation/perfusion imaging,V/Q)是临床常用的肺栓塞影像诊断方法,目...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总发生率为5%~14%,病死率为20%~30%,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病死率可降至2%。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pulmonary ventilation/perfusion imaging,V/Q)是临床常用的肺栓塞影像诊断方法,目前多采集平面图像,随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的广泛使用和断层采集及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完善。有学者提出采用断层图像代替平面图像进行疾病诊断。本研究分析40例疑诊肺栓塞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显像方法的诊断效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 恶性肿瘤患者 显像诊断 栓塞 通气灌注 通气/灌注显像 影像诊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通气/灌注断层显像结合同机CT平扫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肺栓塞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丽娟 冯贵生 +2 位作者 张广伟 曹金红 霍建源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0期1458-1460,共3页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3%~26%的肿瘤患者肺血管内存在癌栓,尸检结果证实这些癌栓是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能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将明显降低死亡率[1]. 在诊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方面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pulmona...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3%~26%的肿瘤患者肺血管内存在癌栓,尸检结果证实这些癌栓是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能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将明显降低死亡率[1]. 在诊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方面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pulmonary ventilation/perfusion imaging,V/Q)倾向于"功能性"诊断,所反映的肺血流灌注情况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式和判断患者预后十分重要,但近年来也受到了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磁共振肺动脉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技术的冲击与挑战.目前随着SPECT/CT仪器的逐步推广使用,有学者提出采用肺通气灌注断层显像结合同机 CT平扫 (V/Q-SPECT/CT)代替传统的平面显像(V/Q)进行疾病诊断[2].本研究分析50例疑诊肺栓塞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种显像方法的诊断效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灌注显像 CT平扫诊断 恶性肿瘤患者 通气 断层显像 栓塞 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 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德峰 刘建中 +3 位作者 胡光 凌盈盈 孟晶晶 陆克义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011-1012,共2页
关键词 灌注显像 放射性 通气 诊断价值 栓塞 临床资料 常见疾病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灌注/肺通气显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峰 李娟 +2 位作者 朱燕清 刘保军 李经文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目的 评价核素肺显像对肺栓塞 (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PE的 2 4例患者行肺灌注/肺通气 (PPI/PVI)显像 ,对其中 6例同时行下肢深静脉造影 (RNVI)。结果 核素肺显像对PE的诊断准确率为10 0 %。结论 核素肺显像对PE的诊断... 目的 评价核素肺显像对肺栓塞 (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PE的 2 4例患者行肺灌注/肺通气 (PPI/PVI)显像 ,对其中 6例同时行下肢深静脉造影 (RNVI)。结果 核素肺显像对PE的诊断准确率为10 0 %。结论 核素肺显像对PE的诊断是一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放射性显像 诊断 灌注/通气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诊断肺栓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斌 魏月芳 +1 位作者 刘艳 王锦锋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年第3期188-189,共2页
目的 评价肺灌注 /通气显像诊断肺栓塞的价值以及溶栓后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 96例临床疑诊肺栓塞患者进行核素肺灌注显像 ,74例进行肺通气显像 ,5 7例行双下肢深静脉显像。结果 双下肢深静脉及肺灌注显像 ,可见 5 7例病例中 5 1例下... 目的 评价肺灌注 /通气显像诊断肺栓塞的价值以及溶栓后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 96例临床疑诊肺栓塞患者进行核素肺灌注显像 ,74例进行肺通气显像 ,5 7例行双下肢深静脉显像。结果 双下肢深静脉及肺灌注显像 ,可见 5 7例病例中 5 1例下肢深静脉异常者 41例 ( 72 % )符合肺栓塞性改变。 74例肺灌注 /通气显像患者符合肺栓塞改变者 5 9例 ,灵敏度达 80 %。结论 肺灌注 /通气及双下肢深静脉联合显像对肺栓塞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诊断 栓塞 溶栓治疗 通气 双下肢深静脉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诊断右房黏液瘤致肺栓塞一例
11
作者 朱峰 王跃涛 +2 位作者 鹿存芝 王冠民 傅宁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5-126,共2页
患者女,56岁.因活动后胸闷、气喘半个月,加重3 h入院.患者半个月前于活动后感胸闷、憋喘,休息后可缓解.外院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入院当日晨安静时胸闷憋喘再次发作,难以忍受.
关键词 右房黏液瘤 灌注 显像诊断 栓塞 通气 胸闷 患者 入院 憋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诊断右房黏液瘤致肺栓塞一例
12
作者 朱峰 王跃涛 +1 位作者 鹿存芝 王冠民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23-224,共2页
患者女,56岁,因“活动后胸闷、气喘半月,加重3 h”入院。患者半个月前于活动后感胸闷、憋喘,休息后可缓解。入院当日晨于安静时胸闷憋喘再次发作,难以忍受.病程中患者无晕厥、胸痛、发热、恶心、呕吐、头晕。无COPD病史。5年前曾行左... 患者女,56岁,因“活动后胸闷、气喘半月,加重3 h”入院。患者半个月前于活动后感胸闷、憋喘,休息后可缓解。入院当日晨于安静时胸闷憋喘再次发作,难以忍受.病程中患者无晕厥、胸痛、发热、恶心、呕吐、头晕。无COPD病史。5年前曾行左乳腺癌手术。门诊B超:心包少量积液。心电图:III、aVF导联异常Q波。门诊拟诊:心包积液;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可能;肺栓塞可能,收住入院。体检:体温37.1℃,脉搏82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瘤 栓塞 灌注 乳腺癌手术 心功能不全 胸痛 动脉灌注显像 颈静脉无怒张 乳房缺如 瓣膜听诊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阻抗法与放射性核素显像用于肺血流灌注及肺通气的测定
13
作者 杨文兰 刘锦铭 +3 位作者 贾海泉 马慧筠 郑卫 黄彩柳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本研究将区域阻抗法测得的血流灌注及肺通气分布变化,与放射性核素肺显像的方法进行比较,探讨肺区域阻抗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对象为32例患有不同肺部疾病的患者,采用肺区域阻抗法和放射性核素显像法,分别测定患者的肺血流灌注... 目的本研究将区域阻抗法测得的血流灌注及肺通气分布变化,与放射性核素肺显像的方法进行比较,探讨肺区域阻抗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对象为32例患有不同肺部疾病的患者,采用肺区域阻抗法和放射性核素显像法,分别测定患者的肺血流灌注及肺通气的分布。结果本研究发现肺区域阻抗法在测定肺血流灌注分布方面,仅在左下肺区域高于核素法测得的数值(P<0.05),余肺区测定结果相近,无显著差异。在肺通气的测定方面,阻抗法所得数值与核素法测得的数值有一定的不同,在左上、右上区域高于核素法测得的数值,在左中肺区测得的数值低于核素法测得的数值(P<0.05),余肺区测定结果相近,无显著差异。结论虽然目前区域阻抗方法不可能取代放射性核素的测定,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简便、快速了解肺内的通气、血流等生理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阻抗法 放射性显像 血流灌注 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核素肺通气/肺灌注显像诊断肺栓塞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少弟 《实用医技杂志》 2004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 :为了提高肺通气 /肺灌注 (V/ Q)显像对肺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探讨影响 (V/ Q)显像质量的因素 ,给予护理干预。方法 :通过对 11例可疑肺动脉栓塞 (PE)病人行 (V/ Q)显像 ,对其中 1例同时进行 99m Tc-大颗粒聚合白蛋白 (MAA)下肢静... 目的 :为了提高肺通气 /肺灌注 (V/ Q)显像对肺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探讨影响 (V/ Q)显像质量的因素 ,给予护理干预。方法 :通过对 11例可疑肺动脉栓塞 (PE)病人行 (V/ Q)显像 ,对其中 1例同时进行 99m Tc-大颗粒聚合白蛋白 (MAA)下肢静脉和肺灌注显像进行的观察 ,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结果 :11例可疑 PE病人中 ,有 9例 (V/ Q)显像图像质量清晰 ,有 2例 (V/ Q)显像中的肺通气不成功。结论 :肺通气显像的成败取决于患者吸气的方法 ,应从加强病人在检查前作有效的腹式呼吸训练着手 ,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 ,是提高 (V/ 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像 通气显像 灌注显像 栓塞 护理 下肢静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成像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及两者联用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15
作者 娄明 付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55-155,共1页
目的比较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和核素肺通气/灌注(V-P)显像及两者联用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1-2004年住院的37例临床疑有PE的患者,同时进行SCTA检查和V-P显像,以最终临床诊断为标准,分别评价两种显像方式单独... 目的比较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和核素肺通气/灌注(V-P)显像及两者联用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1-2004年住院的37例临床疑有PE的患者,同时进行SCTA检查和V-P显像,以最终临床诊断为标准,分别评价两种显像方式单独及联合使用对PE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SCTA对P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7%、92.1%,V-P显像分别为86.6%、73.0%,两者联合应用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提高到93.3%和94.6%。结论SCTA对PE诊断的准确性优于V-P显像,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法;联合应用两种显像是目前最为理想的PE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栓塞诊断 灌注显像 血管成像 特异度 临床诊断 检查法 检查和 诊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摄影肺动脉造影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随访中的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薛霖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42-1144,共3页
计算机断层摄影肺动脉造影(CTPA)可直观地显示肺动脉内血栓形态、部位及血管堵塞程度,目前已成为确诊肺血栓栓塞症(PTE)的首选检查方法,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可反映肺血流灌注异常,特别适合于外周型肺栓塞的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 计算机断层摄影肺动脉造影(CTPA)可直观地显示肺动脉内血栓形态、部位及血管堵塞程度,目前已成为确诊肺血栓栓塞症(PTE)的首选检查方法,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可反映肺血流灌注异常,特别适合于外周型肺栓塞的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急性PTE的一种远期并发症,肺V/Q显像可准确反映肺动脉血流灌注状况,目前是指南推荐的CTEPH首选的筛查手段。研究表明,急性PTE抗凝后采用肺V/Q显像评估残余肺血管阻塞,对VTE复发和(或)CTEPH形成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CT动脉造影 通气/灌注显像 诊断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急性肺栓塞模型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与核素肺灌注显像 被引量:5
17
作者 柴学 张龙江 +5 位作者 胡裕效 赵艳娥 薛杨波 胡小波 朱虹 卢光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与核素肺灌注显像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24只家兔,20只采用股静脉入路注射明胶海绵制成急性肺栓塞模型,另外4只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栓塞后2h行DEPI及核素肺灌注平面显像。以病理...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与核素肺灌注显像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24只家兔,20只采用股静脉入路注射明胶海绵制成急性肺栓塞模型,另外4只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栓塞后2h行DEPI及核素肺灌注平面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肺叶基础上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准确性。比较增强DEPI图像上栓塞区与正常肺实质的CT值和强化值(Overlay值)。结果对照组DEPI图像表现为大致均匀的黄红色伪彩,栓塞后栓塞区肺灌注图像表现为灌注缺损,核素肺灌注显示栓塞区放射性稀疏或缺损;DEPI和肺灌注平面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50%、95.24%、100%;67.50%、81.25%、64.29%、83.33%。增强后栓塞区和非栓塞区CT值及强化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核素肺灌注显像相比,DEPI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 灌注成像 栓塞 放射性显像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诊断中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与肺通气/灌注平面显像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庆乐 姚薇萱 +5 位作者 王峰 李少华 邵国强 张乐乐 杨瑞 王自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06-1208,共3页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价值。方法:45例PE疑似患者分别行常规肺通气/灌注(V/P)平面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的差异。结果:常规...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价值。方法:45例PE疑似患者分别行常规肺通气/灌注(V/P)平面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的差异。结果:常规肺V/P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8.6%、58.8%和71.1%,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9%、88.2%和91.1%,两种影像学检查在定性诊断PE方面有统计学差异(χ2=14.63,P<0.05)。结论:SPECT/CT肺断层融合显像法优于常规肺V/P显像,可作为诊断PE的一种新的常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栓塞 通气/灌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灌注显像用于肺切除术后肺功能预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庹培昱 庞雁 +2 位作者 常克力 朱殿清 朱研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6-156,共1页
关键词 灌注显像 切除术 功能 肿瘤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灌注显像对血压正常伴右室功能不全的急性肺栓塞症溶栓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勇 张汝森 +1 位作者 胡颖坚 何红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420-2422,共3页
目的:运用核素肺灌注显像对血压正常伴右室功能不全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肺血流灌注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准确和直观的客观依据。方法: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抗凝组,在治疗前后均行肺灌注显像。应用... 目的:运用核素肺灌注显像对血压正常伴右室功能不全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肺血流灌注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准确和直观的客观依据。方法: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抗凝组,在治疗前后均行肺灌注显像。应用半定量法计算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数(percentage of pulmonary defect score,PPDs)和灌注改善百分数(percentage of pulmonary improve score,PPIs)。治疗前、治疗后7~10d及25~30d的PPDs分别记为PPDsD0、PPDsD10和PPDsD30。各组PPDsD0与PPDsD30之差、PPDsD0与PPDsD10之差、PPDsD10与PPDsD30之差分别记为PPIs、PPIsI1、PPIsI2。结果:溶栓组、抗凝组PPDs在治疗后均随时间显著降低(P<0.001);溶栓组PPIsI1明显大于抗凝组;两组PPIsI2无明显差异。在整个观察期间(治疗后1个月),溶栓组PPIs明显大于抗凝组。结论:溶栓治疗较单抗凝治疗能够更加迅速而持续地改善肺栓塞患者的肺血流灌注,应用肺灌注显像可以准确地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肺血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放射性显像 灌注显像 右室功能不全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