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9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_(2)沉积速率对6061-T4铝合金在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刘伟 李洪林 +1 位作者 吴海旭 石玲 《材料保护》 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
为考察铝合金在含SO_(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规律,通过干/湿交替循环腐蚀试验,结合电化学分析、EDS能谱分析、FTIR分析等方法,研究了SO_(2)沉积速率对6061-T4铝合金在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较低的SO_(2... 为考察铝合金在含SO_(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规律,通过干/湿交替循环腐蚀试验,结合电化学分析、EDS能谱分析、FTIR分析等方法,研究了SO_(2)沉积速率对6061-T4铝合金在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较低的SO_(2)沉积速率可显著促进腐蚀反应的进行,提高腐蚀速率。但是,随着沉积速率逐渐增大,SO_(2)对腐蚀反应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并在腐蚀后期出现抑制作用。当SO_(2)沉积速率增大至2000 mg/(m^(2)·d)时,SO_(2)对腐蚀反应只呈现抑制作用。SO_(2)发生氧化、水解反应,生成SO_4^(2-)与H^(+),导致基体表面液膜酸化,是SO_(2)促进铝合金腐蚀的主要原因。SO_(2)沉积量增大,导致基体与液膜界面处溶解氧的浓度梯度迅速降低,以及由Al_2(SO_4)_3与AlCl_3组成的腐蚀产物层阻碍腐蚀性介质接触基体表面,是SO_(2)对铝合金的腐蚀反应产生抑制作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_(2) 沉积速率 6061-T4铝合金 海洋大气腐蚀 干/湿交替循环 腐蚀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色散红外原理的GIS内部SO_(2)含量高精度检测方法
2
作者 陈玉坤 褚继峰 +5 位作者 阮卓奕 李浩源 杨爱军 袁欢 荣命哲 王小华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1-252,共12页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内部放电会导致SF_(6)气体分解出SO_(2)等特征产物,可以根据SO_(2)含量反演放电故障的严重程度。然而,现有的SO_(2)气体传感器在检测精度、制造成本、设备体积、交叉敏感等方面无法兼顾。而且,GIS运行环境温度复...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内部放电会导致SF_(6)气体分解出SO_(2)等特征产物,可以根据SO_(2)含量反演放电故障的严重程度。然而,现有的SO_(2)气体传感器在检测精度、制造成本、设备体积、交叉敏感等方面无法兼顾。而且,GIS运行环境温度复杂多变,很容易导致传感器漂移失效。因此,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非色散红外(NDIR)原理的双通道SO_(2)检测装置,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拟合系数修正的宽范围可迁移温度(0~40℃)补偿方法,可在1 000μL/L量程内实现对SF_(6)背景下SO_(2)的准确检测,平均检测误差小于±2.8%。通过模拟不同强度的SF_(6)气体放电,获得了SO_(2)浓度为27~118μL/L的SF_(6)分解产物。根据气相色谱仪的对标检测结果,所设计的SO_(2)检测装置平均检测误差为±3.8μL/L,证明了该SO_(2)检测装置在GIS放电故障在线监测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分解产物 非色散红外 so_(2)检测装置 温度漂移修正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2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SO_(2)浓度时空分布研究
3
作者 江奕轩 张秀英 +1 位作者 董佳琦 胡成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56,共9页
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SO_(2)柱浓度数据的有效性已在多个地区得到验证,但其空间分辨率难以满足小尺度区域研究的精度需求。该文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耦合气象、夜间灯光和植被覆盖度等数据,将OMI SO_(2)浓度... 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SO_(2)柱浓度数据的有效性已在多个地区得到验证,但其空间分辨率难以满足小尺度区域研究的精度需求。该文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耦合气象、夜间灯光和植被覆盖度等数据,将OMI SO_(2)浓度数据分辨率由0.25°降尺度到1 km,进而探讨2006—202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SO_(2)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降尺度后的大气SO_(2)浓度数据与站点监测值具有较高一致性(R^(2)=0.74,RMSE=5.29μg/m^(3));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SO_(2)浓度空间异质性显著,值域范围为2.87~35.67μg/m^(3),高值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局地尺度上,大气SO_(2)浓度自城区向周围递减;2006—2020年大气SO_(2)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污染严重地区降速更快,冬季下降速率(1.08μg/m^(3)/a)高于全年(0.68μg/m^(3)/a)。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的SO_(2)减排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so_(2) 降尺度 时空分布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储集材料调控制备BaSO_(4)的研究
4
作者 刘佳 刘艳丽 谢晓虹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采用等摩尔质量乙二醇丙醚和二甲基亚砜组成的二元体系吸收SO_(2)并转化为一种SO_(2)储集材料。利用BaCl_(2)与SO_(2)储集材料在室温条件下反应,制备出多种形貌的BaSO_(4)颗粒。通过考察Ba^(2+)浓度、H2O_(2)浓度、超声反应时间、气体... 采用等摩尔质量乙二醇丙醚和二甲基亚砜组成的二元体系吸收SO_(2)并转化为一种SO_(2)储集材料。利用BaCl_(2)与SO_(2)储集材料在室温条件下反应,制备出多种形貌的BaSO_(4)颗粒。通过考察Ba^(2+)浓度、H2O_(2)浓度、超声反应时间、气体解吸速率和C_(2)H_(5)OH的添加量等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成功制备出形貌、颗粒均一且粒径较小的BaSO_(4)晶体,为SO_(2)的捕获、利用及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提供了一种新颖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_(2)捕集 so_(2)储集材料 Baso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HCl-H_(2)SO_(4)协同分解白钨矿试验研究
5
作者 徐国钻 张代彬 +2 位作者 黄成龙 张龙辉 刘德刚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研究了采用HCl-H_(2)SO_(4)协同分解白钨矿,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对分解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分解过程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22%、浓硫酸用量0.5%、液固体积质量比2.5∶1、分解温度85℃、分解时间2 h、搅拌速率360 r/min优化条件下,白... 研究了采用HCl-H_(2)SO_(4)协同分解白钨矿,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对分解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分解过程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22%、浓硫酸用量0.5%、液固体积质量比2.5∶1、分解温度85℃、分解时间2 h、搅拌速率360 r/min优化条件下,白钨矿中钨酸钙分解率达99.6%,分解率较高;HCl-H_(2)SO_(4)协同分解白钨矿过程受化学反应和固体膜层混合控制,表观活化能为45.52 kJ/mol,白钨矿中的钨酸钙可高效转变为钨酸,从而使白钨矿中钨提取率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HCL H_(2)so_(4) 协同分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11 cm-1处SO_(2)F_(2)的光声光谱探测研究
6
作者 齐汝宾 丁金峰 +8 位作者 陈东升 张一博 张伊涛 任林娇 秦自瑞 张培 姜利英 李新田 赫树开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氟化硫酰(SO_(2)F_(2))是SF_(6)早期分解产物的代表,对SO_(2)F_(2)的精准定量分析,可以有效预判电气设备的潜在故障,进而避免设备的损坏以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对SO_(2)F_(2)的快速、高灵敏度检测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研制了... 氟化硫酰(SO_(2)F_(2))是SF_(6)早期分解产物的代表,对SO_(2)F_(2)的精准定量分析,可以有效预判电气设备的潜在故障,进而避免设备的损坏以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对SO_(2)F_(2)的快速、高灵敏度检测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研制了一种基于中红外波段的高灵敏度SO_(2)F_(2)气体光声传感系统,该检测系统结合小型共振式光声池与QCL激光器,首次在中心波长为1511 cm^(-1)的肩峰吸收波段,实现了对SO_(2)F_(2)的高灵敏的光声探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光声系统响应度为63.32 mV/ppm,当积分时间为13s,最低检出限可达1.7 p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_(2)F_(2) QCL激光器 光声光谱 小型光声池 肩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船舶SO_(2)排放速率反演方法
7
作者 何微微 刘翔宇 +4 位作者 张会亮 唐奇欣 曹其航 钟士桐 孙明琨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200,共12页
排放速率对于研究污染气体扩散的动力学特性及污染物的时空演化规律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排放速率反演方法。首先通过自主设计的SO_(2)紫外相机系统,基于紫外成像测量原理和光谱定标法获取烟台港一艘客货船排放尾气羽流... 排放速率对于研究污染气体扩散的动力学特性及污染物的时空演化规律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排放速率反演方法。首先通过自主设计的SO_(2)紫外相机系统,基于紫外成像测量原理和光谱定标法获取烟台港一艘客货船排放尾气羽流中的SO_(2)浓度信息。随后利用Farneback光流算法检测羽流图像中光流的运动方向及强度,对光流向量进行可视化处理,计算得出图像中船舶尾气的排放速度。最后,结合SO_(2)的浓度信息与计算得到的排放速度,对结果进行分析,实现SO_(2)排放速率精确反演。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机器视觉的反演方法能够有效估算SO_(2)排放速率,对船舶尾气排放监测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尾气 so_(2)紫外相机 光谱定标 图像处理 排放速率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_(3)SO_(2)F气体与Al(111)表面相容性及其分解特性模拟
8
作者 陈兴发 郑宇 +2 位作者 任书波 肖亚鹏 郝东昕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5,共10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F_(3)SO_(2)F气体分子在Al(111)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其分解机理。通过计算CF_(3)SO_(2)F气体分子在Al(111)表面的吸附能、电荷转移、差分电荷密度、电子定域化函数(ELF)和态密度等数据,对二者之间的相容性进行理论分...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F_(3)SO_(2)F气体分子在Al(111)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其分解机理。通过计算CF_(3)SO_(2)F气体分子在Al(111)表面的吸附能、电荷转移、差分电荷密度、电子定域化函数(ELF)和态密度等数据,对二者之间的相容性进行理论分析。进一步建立CF_(3)SO_(2)F气体的分解路径理论计算模型,计算CF_(3)SO_(2)F气体在不同分解路径下的自由能,通过过渡态分析得到CF_(3)SO_(2)F气体主要的分解产物。结果表明:CF_(3)SO_(2)F气体在正常工况下与Al(111)表面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相互作用表现为物理吸附,CF_(3)SO_(2)F气体的典型分解气体产物主要包括CF_(4)和SO_(2)。研究结果可为评估新型环保绝缘气体CF_(3)SO_(2)F的气-固相容性及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_(3)so_(2)F气体 Al(111)表面 密度泛函理论 气固相容性 分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盐雾与冲击载荷交替作用下AerMet100钢损伤研究
9
作者 肖瀚瑶 张勇 +1 位作者 王安东 樊伟杰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目的研究Aer Met100超强钢(A100钢)在舰面环境下的服役性能,选用“SO_(2)盐雾改性盐雾试验方法”模拟海上舰面环境,研究SO_(2)盐雾与冲击载荷交替作用下对A100钢的损伤。方法使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对腐蚀不同时间的A100钢试... 目的研究Aer Met100超强钢(A100钢)在舰面环境下的服役性能,选用“SO_(2)盐雾改性盐雾试验方法”模拟海上舰面环境,研究SO_(2)盐雾与冲击载荷交替作用下对A100钢的损伤。方法使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对腐蚀不同时间的A100钢试件进行反复冲击试验,得到A100钢应力应变曲线。比较不同腐蚀程度下A100钢试件的屈服强度与极限强度,使用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微观形貌变化,并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A100钢被腐蚀冲击交替作用后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分析晶粒晶界的变化情况。结果冲击载荷作用下的A100钢在初期腐蚀速度较慢,在腐蚀试验一定时间后,屈服强度平均下降390.2 MPa,极限强度平均下降265.9 MPa,影响A100钢在装备中的服役寿命。结论SO_(2)盐雾腐蚀试验造成A100钢的强度明显下降,腐蚀对晶界的影响起主导作用,无晶界的小坑可能会导致晶界的不连续性和局部弱化。在高应变率反复冲击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导致晶界区域的局部强化,使A100钢在试验初期的抗腐蚀性能有所提升,但随着冲击次数逐渐增加,材料达到塑性变形极限,腐蚀反应速度重新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so_(2)盐雾 舰面环境 A100钢 霍普金森压杆 屈服强度 极限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B还原SO_(4)^(2-)影响因素的广义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奇根 姚萌萌 +2 位作者 李帅 刘朝思 张哲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2,共6页
为探究影响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降解污泥还原SO_(4)^(2-)的主要因素,构建广义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并对变量的重要度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SO_(4)^(2-)还原率随温度及初始pH值的上升呈现先增长... 为探究影响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降解污泥还原SO_(4)^(2-)的主要因素,构建广义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并对变量的重要度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SO_(4)^(2-)还原率随温度及初始pH值的上升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随氧化还原电位的上升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温度,初始pH,氧化还原电位的综合关联度分别为0.690,0.755,0.537,影响SO_(4)^(2-)还原率因素大小顺序为初始pH>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研究结果可为污泥处理过程中控制硫化氢的释放提供理论支持,并为避免或减少污泥产硫化氢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 污泥 so_(4)^(2-)还原率 硫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INFO-Bi-LSTM模型的SO_(2)排放质量浓度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琦 柴宇唤 +2 位作者 王鹏程 刘百川 刘祥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1-649,共9页
针对火电机组SO_(2)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因素众多,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向量加权平均(weighted mean of vectors,INFO)算法与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Bi-LSTM)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模型(改进IN... 针对火电机组SO_(2)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因素众多,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向量加权平均(weighted mean of vectors,INFO)算法与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Bi-LSTM)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模型(改进INFO-Bi-LSTM模型)。采用Circle混沌映射和反向学习产生高质量初始化种群,引入自适应t分布提升INFO算法跳出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搜索的能力。选取改进INFO-Bi-LSTM模型和多种预测模型对炉内外联合脱硫过程中4种典型工况下的SO_(2)排放质量浓度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改进INFO算法的寻优能力得到提升,并且改进INFO-Bi-LSTM模型精度更高,更加适用于SO_(2)排放质量浓度的预测,可为变工况下的脱硫控制提供控制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内外联合脱硫 烟气so_(2)质量浓度 INFO算法 Bi-LSTM神经网络 Circle混沌映射 自适应t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催化剂NH_(3)-SCR脱硝活性及SO_(2)/H_(2)O耐受性能研究
12
作者 焦坤灵 焦晓云 +3 位作者 刘佳杰 汪思瀛 李娜 武文斐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7,75,共7页
采用球磨、微波焙烧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NH_(3)-SCR脱硝催化剂。通过BET、SEM-EDS、XRD、NH_(3)-TPD、H_(2)-TPR分析了催化剂脱硝活性及SO_(2)/H_(2)O耐受性能。结果表明:NH_(3)SO_(3)改性使催化剂脱硝活性... 采用球磨、微波焙烧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NH_(3)-SCR脱硝催化剂。通过BET、SEM-EDS、XRD、NH_(3)-TPD、H_(2)-TPR分析了催化剂脱硝活性及SO_(2)/H_(2)O耐受性能。结果表明:NH_(3)SO_(3)改性使催化剂脱硝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10%NH_(3)SO_(3)改性催化剂在300~350℃脱硝活性可达90%左右。SO_(2)/H_(2)O共同作用可将10%NH_(3)SO_(3)改性催化剂脱硝活性提高至97%,其促进作用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且具有可逆性。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后,催化剂比表面积、酸性位点及强度增加,表面活性物质分散度更高,弱化了尾矿矿物晶型,提高了催化剂吸附能力和氧化还原能力,从而提高催化脱硝活性,同时具备优良的SO_(2)/H_(2)O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3)so_(3)改性 稀土尾矿 催化剂 NH_(3)-SCR脱硝 so_(2)/H_(2)O耐受性能 脱硝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标09CrCuSb耐酸钢的耐50%H_(2)SO_(4)腐蚀性能
13
作者 郑健 张佳伟 +3 位作者 袁渊 张成元 黄峰 刘静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3,共6页
通过电化学测试和全浸腐蚀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5,50,60,70℃)条件下新标09CrCuSb耐酸钢在50%H_(2)SO_(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25℃升至70℃,新标09CrCuSb钢的腐蚀速率整体呈现增大趋势,在70℃时,腐蚀速率达到最高,为... 通过电化学测试和全浸腐蚀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5,50,60,70℃)条件下新标09CrCuSb耐酸钢在50%H_(2)SO_(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25℃升至70℃,新标09CrCuSb钢的腐蚀速率整体呈现增大趋势,在70℃时,腐蚀速率达到最高,为2.70 g/(m^(2)·h),这与随温度升高,腐蚀产物中具有保护性作用的Fe_(3)O_(4)含量减少,无保护作用的FeSO_(4)·H_(2)O含量增加以及锈层中微孔变化有关。另外,由于新标调整了09CrCuSb钢中Cu、Mo、Sn、Sb、W等元素的含量,与旧标09CrCuSb钢相比,阳极维钝电流密度J维钝降低,同等温度条件下,新标09CrCuSb钢的耐蚀性得到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标09CrCuSb耐酸钢 50%H_(2)so_(4)溶液 腐蚀 温度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ZrO_(2)-SO_(4)^(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甲烷与CO_(2)制乙酸性能
14
作者 任行涛 吴俊 +3 位作者 贾志光 丁靖 万辉 管国锋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9-495,共7页
以Zr(NO_(3))4·5H_(2)O和Ni(NO_(3))2·6H_(2)O为原料、(NH4)2CO_(3)为沉淀剂,采用溶胶凝胶-硫酸酸化两步法制备了Ni/ZrO_(2)-SO_(4)^(2-)催化剂,采用XRD,FTIR,SEM,N_(2)吸附-脱附,H_(2)-TPR,NH3-TPD等方法对Ni/ZrO_(2)-SO_(4)... 以Zr(NO_(3))4·5H_(2)O和Ni(NO_(3))2·6H_(2)O为原料、(NH4)2CO_(3)为沉淀剂,采用溶胶凝胶-硫酸酸化两步法制备了Ni/ZrO_(2)-SO_(4)^(2-)催化剂,采用XRD,FTIR,SEM,N_(2)吸附-脱附,H_(2)-TPR,NH3-TPD等方法对Ni/ZrO_(2)-SO_(4)^(2-)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Ni的引入方式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共沉淀方式引入Ni制备的Ni/ZrO_(2)-SO_(4)^(2-)催化剂相比,采用溶胶凝胶方式引入Ni制备的催化剂的四方相ZrO_(2)占比更高,表面酸量更多,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强的L酸性;采用溶胶凝胶方式引入Ni制备的Ni/ZrO_(2)-SO_(4)^(2-)催化剂的乙酸生成量明显优于共沉淀方式引入Ni制备的Ni/ZrO_(2)-SO_(4)^(2-)催化剂。四方相ZrO_(2)、酸性位点和过渡金属Ni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了甲烷与CO_(2)直接反应合成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ZrO_(2)-so_(4)^(2-) 溶胶-凝胶法 甲烷 乙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对馆藏银质文物材料腐蚀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怡 闫莹 +3 位作者 俞涛 周浩 吴来明 蔡兰坤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共6页
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反应性监测方法,结合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和拉曼光谱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暴露于不同SO_(2)含量、相对湿度和温度环境中的银质文物材料的腐蚀行为及其表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延长,暴露于不同环境中... 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反应性监测方法,结合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和拉曼光谱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暴露于不同SO_(2)含量、相对湿度和温度环境中的银质文物材料的腐蚀行为及其表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延长,暴露于不同环境中的镀银石英晶振片频率均有所下降,最终趋于稳定;SO_(2)气体会促进银的腐蚀,且腐蚀速率随其含量的增加而加快;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升高也会加剧SO_(2)对银的腐蚀作用;在含SO_(2)环境中,银表面生成了Ag_(2)O、Ag_(2)SO_(3)以及Ag_(2)SO_(4)等腐蚀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 so_(2) 温湿度 大气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装置开工预硫化期间加热炉烟气SO_(2)浓度超标原因分析及对策
16
作者 刘荣 浦宁 +3 位作者 周景茹 朱清玥 何豪健 任亮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105,共6页
在加氢装置开工预硫化期间,加热炉烟气SO_(2)浓度多次异常上升甚至超标,企业被迫停止回收火炬气。通过对开工预硫化期间循环氢、低压分离器气和火炬气中硫化物的类型和含量进行分析,推测是因为所使用的硫化剂二甲基二硫醚分步分解产生... 在加氢装置开工预硫化期间,加热炉烟气SO_(2)浓度多次异常上升甚至超标,企业被迫停止回收火炬气。通过对开工预硫化期间循环氢、低压分离器气和火炬气中硫化物的类型和含量进行分析,推测是因为所使用的硫化剂二甲基二硫醚分步分解产生的甲硫醇和甲硫醚随着火炬气进入燃料气系统,甲硫醇、甲硫醚燃烧生成的SO_(2)导致加热炉烟气中的SO_(2)浓度超标。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优化火炬气脱硫溶剂、使用器外真硫化催化剂、使用新型硫化剂等方式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装置 预硫化 加热炉烟气 二氧化硫 脱硫溶剂 器外真硫化 新型硫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对K2CO_(3)吸附CO_(2)性能影响的实验及DFT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百合 李艳红 +3 位作者 张靖超 王彦霖 乔晓磊 金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9-669,I0019,共12页
电站锅炉的尾气在脱硫后含有微量的SO_(2),导致CO_(2)吸附剂性能变差。根据电厂烟气的组分,采用模拟烟气在实验室条件下对K2CO_(3)吸附剂的CO_(2)吸附性能及SO_(2)对CO_(2)吸附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合XRD分析,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 电站锅炉的尾气在脱硫后含有微量的SO_(2),导致CO_(2)吸附剂性能变差。根据电厂烟气的组分,采用模拟烟气在实验室条件下对K2CO_(3)吸附剂的CO_(2)吸附性能及SO_(2)对CO_(2)吸附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合XRD分析,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对SO_(2)在K2CO_(3)吸附剂上的影响及CO_(2)吸附机理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受SO_(2)分子S原子活跃的s轨道影响,S的p轨道及O原子活性均增强,与K2CO_(3)表面O原子价带顶能带简并,SO_(2)被优先吸附在K2CO_(3)表面的O顶位,并将CO_(2)推离吸附剂表面,导致吸附剂活性位点虽有空余却无法吸附CO_(2)。在实验中表现为:模拟烟气中CO_(2)体积浓度为10%时,气氛中体积浓度为0.007%的SO_(2)会使吸附剂的吸附量由1.65 mmol/g降低至1.01 mmol/g。提出CO_(2)与H2O在K2CO_(3)(001)表面的吸附机理,理论计算的反应活化能为40.7 kJ/mol,反应热为-54.9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CO_(3)吸附剂 CO_(2)捕集 so_(2)影响 密度泛函理论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盐雾环境对导电橡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轩璇 任杰 +1 位作者 柏林 廖亮清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7,共7页
为了研究导电橡胶在SO_(2)/盐雾环境下的适应性,针对以石墨烯为导电填料的导电氟醚橡胶和以合金镍粉为导电填料的导电硅橡胶,开展“SO_(2)/盐雾”实验,通过导电橡胶的宏观形貌、邵尔A硬度、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撕裂强度和体积电阻率... 为了研究导电橡胶在SO_(2)/盐雾环境下的适应性,针对以石墨烯为导电填料的导电氟醚橡胶和以合金镍粉为导电填料的导电硅橡胶,开展“SO_(2)/盐雾”实验,通过导电橡胶的宏观形貌、邵尔A硬度、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撕裂强度和体积电阻率等性能测试,分析“SO_(2)/盐雾”环境对导电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前,导电氟醚橡胶和导电硅橡胶的邵尔A硬度相当,导电氟醚橡胶的拉伸强度高于导电硅橡胶,体积电阻率低于导电硅橡胶。经过8个循环的“SO_(2)/盐雾”实验,导电氟醚橡胶的宏观形貌未发生变化,邵尔A硬度下降3,拉伸强度上升0.8 MPa(5%),拉断伸长率下降18%,体积电阻率上升2.1Ω·cm(65.8%),撕裂强度无变化;导电硅橡胶发生明显的腐蚀,表面出现绿色腐蚀产物,邵尔A硬度逐渐降低,拉伸强度下降了1.2 MPa(16.4%),拉断伸长率下降2%,体积电阻率降低3.00Ω·cm(52.4%),撕裂强度无变化。综合各项性能,导电氟醚橡胶在“SO_(2)/盐雾”环境中的适应性优于导电硅橡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橡胶 环境适应性 so_(2)-盐雾 力学性能 体积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RMOD模型在某钢铁厂SO_(2)扩散模拟中的应用
19
作者 孟晓静 张子璐 +1 位作者 付林志 赵坤庆 《能源与环境》 2024年第4期2-5,共4页
以某钢铁厂为例,通过对其及周边区域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应用AERMOD大气扩散模型对污染气体SO_(2)的最大小时、最大日均、季均、年均浓度进行模拟,并结合鞍山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模拟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SO_(2)季平均浓度... 以某钢铁厂为例,通过对其及周边区域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应用AERMOD大气扩散模型对污染气体SO_(2)的最大小时、最大日均、季均、年均浓度进行模拟,并结合鞍山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模拟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SO_(2)季平均浓度模拟值与各个监测站点监测值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SO_(2)年平均浓度模拟值与监测值的误差仅为0.0014 mg/m^(3);钢铁厂SO_(2)小时浓度、年均浓度最大值均出现在厂区中心偏南的位置,SO_(2)气体主要向东北和西南方向扩散;SO_(2)的最大小时、最大日均、年均浓度均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内,且占标率在6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MOD模型 钢铁厂 so_(2)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_(3)SO_(2)F/N_(2)混合气体的电离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向志辉 郑宇 +2 位作者 任书波 周文俊 朱太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1339,共9页
为评估CF_(3)SO_(2)F/N_(2)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研究了其在电场中的电离特性。通过稳态汤逊实验(SST)测量获得了CF3SO2F摩尔分数分别为10%、20%、30%、40%、100%的CF_(3)SO_(2)F/N_(2)混合气体的有效电离系数和临界约化场强,研究了混合... 为评估CF_(3)SO_(2)F/N_(2)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研究了其在电场中的电离特性。通过稳态汤逊实验(SST)测量获得了CF3SO2F摩尔分数分别为10%、20%、30%、40%、100%的CF_(3)SO_(2)F/N_(2)混合气体的有效电离系数和临界约化场强,研究了混合比例、约化场强和电极距离对其电离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了CF_(3)SO_(2)F/N_(2)混合气体相对于SF6的绝缘强度。结果表明:CF_(3)SO_(2)F摩尔分数为10%时,CF_(3)SO_(2)F/N_(2)混合气体的电离特性与N_(2)类似;随着CF_(3)SO_(2)F占比增大至20%以上后,CF3SO2F/N2混合气体的电离特性逐步由CF_(3)SO_(2)F主导;CF_(3)SO_(2)F/N_(2)混合气体相对于SF6的理论绝缘强度随着CF_(3)SO_(2)F摩尔分数的增大而增大,40%CF_(3)SO_(2)F/60%N_(2)混合气体的临界约化场强约为SF_(6)的1.01倍,但其对电场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如SF6。研究结果可为CF_(3)SO_(2)F/N_(2)混合气体的绝缘强度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_(3)so_(2)F/N_(2)混合气体 SF_(6)替代气体 稳态汤逊实验 临界约化场强 有效电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