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rental Migration’s Effects on the Academic and Non-Academic Performanc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Gao Yujuan Bai Yu +1 位作者 Ma Yue Shi Yaojiang 《China Economist》 2019年第5期67-80,共14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parental labor migration o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non-academic grow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fourth and seventh grades. Employing survey data collected from rural Chi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parental labor migration o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non-academic grow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fourth and seventh grades. Employing survey data collected from rural China in 2014, 2015, and 2016,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parental absence on children's academic achievement using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 and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DID) method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eft-behind children whose parents have migrated for one year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academic scores. Academic scores drop lower for fourthgrade students and students from higher-income families. There are also adverse effects on left-behind children's confidenc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if parents migrate for one year. Surprisingly, if parental migration lasts longer(totaling two years), these adverse effects disappear, and student's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even improve. These results may be because, over time, the adverse effects that occur immediately after parental migration are offset by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migration(i.e. higher income). These conclusions can inform migrant parents on ways to utilize their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their left-behind childr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t-BEHIND children ACADEMIC PERFORMANCE non-academic PERFORMANCE rural China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Crime Preven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
2
作者 Lei ZH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7期88-89,92,共3页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there appears the inevitable problem of crime of left-behind children.Extensive researches and disputes prove that it is,to a greater extent,a social phenomen...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there appears the inevitable problem of crime of left-behind children.Extensive researches and disputes prove that it is,to a greater extent,a social phenomenon resulted from social factors. It is recommended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migrant worker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school admission for their children,provide effective legal education for those left-behind children whose problem can not be solved in a short term,and supplement the guardianship role to control the crime rat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other more effective method is to resume effective control of people's social life through the rural cultural tradition,to fundamentally prevent crim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China left-behind children CRIME PREVEN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氛围对西部农村学生校园欺凌的影响机制研究--一项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3
作者 杨传利 青晨 +1 位作者 毛亚庆 何二林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182,共16页
通过对广西5040名农村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相较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遭受更多校园欺凌、具有更低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水平和更消极的学校氛围认知与感受;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对校园欺凌具有稳定负向预测作用,成为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保... 通过对广西5040名农村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相较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遭受更多校园欺凌、具有更低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水平和更消极的学校氛围认知与感受;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对校园欺凌具有稳定负向预测作用,成为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保护性因素;学校氛围各维度对直接防治校园欺凌具有“双刃性”,其中,师生情感和同伴关系对校园欺凌具有稳定的保护性作用,而物质环境和外部环境表现出风险性特征;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在师生情感、同伴关系与校园欺凌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在物质环境、外部环境和校园欺凌之间具有遮掩效应;留守情况对学校氛围各维度与校园欺凌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表现为学校氛围各维度对留守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促进作用显著小于非留守儿童,进而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遭受更多校园欺凌。对此,各教育主体应该重视西部农村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校园欺凌问题,营造支持性教育氛围并构建闭环的社会支持链,充分发挥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防治功效,切实保护每个学生免遭校园欺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村 校园欺凌 学校氛围 社会情感能力 留守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留守儿童手机阅读现状及基层图书馆应对策略
4
作者 徐军华 唐娅凤 《图书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7,共14页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阅读问题突出。文章综合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通过抽查398位农村留守儿童与217位农村留守儿童家长,重点调研其手机用途认知、手机阅读目的、手机阅读内容、手机阅读时长、手机阅读方法、手机阅读方式、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阅读问题突出。文章综合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通过抽查398位农村留守儿童与217位农村留守儿童家长,重点调研其手机用途认知、手机阅读目的、手机阅读内容、手机阅读时长、手机阅读方法、手机阅读方式、影响手机阅读的因素、手机阅读帮助、手机阅读服务等,并基于调研结果,提出了基层图书馆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应对之策:发挥基层图书馆服务留守儿童手机阅读主体作用,强化基层图书馆科学指导留守儿童手机阅读能力,创新基层图书馆留守儿童手机阅读资源与服务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手机阅读 基层图书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留守儿童文化自信培养路径研究
5
作者 王一鸣 《新时代职业教育》 2025年第1期75-78,共4页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留守儿童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自信的培养尤为重要。文化自信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本文从忽视文...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留守儿童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自信的培养尤为重要。文化自信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本文从忽视文化价值、盲目崇外和信念缺失等三方面阐明留守儿童文化缺失现状并剖析成因,从政府、学校、社会等角度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留守儿童文化自信提升的培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留守儿童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育儿缺失对农村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基于湖南958名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调查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念丽 徐芳芳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30,共5页
本研究通过对湖南省17个县(市)的985个幼儿家庭育儿实况和幼儿社会化发展的调查发现:高达64%的农村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处于缺位状态,且多数在幼儿22个月时就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水平低于非留守幼儿,与城镇幼儿发展水平... 本研究通过对湖南省17个县(市)的985个幼儿家庭育儿实况和幼儿社会化发展的调查发现:高达64%的农村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处于缺位状态,且多数在幼儿22个月时就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水平低于非留守幼儿,与城镇幼儿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为保障农村幼儿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祖辈和父辈对农村留守幼儿情感和社会化发展的关注,强化其直接或间接的亲子良好互动,并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代理母亲"角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育儿缺失 农村留守幼儿 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外出务工与留守儿童健康--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 被引量:41
7
作者 李钟帅 苏群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8,共8页
文章根据2004、2006和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截面数据,以身体质量指数和近期疾病症状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长期和短期指标,构建儿童健康模型,分析了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父亲外出在长期对农村留守儿童健... 文章根据2004、2006和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截面数据,以身体质量指数和近期疾病症状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长期和短期指标,构建儿童健康模型,分析了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父亲外出在长期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有促进作用;母亲外出在长期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存在一定负相关性,但统计显著性不高;母亲外出在短期内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对学龄前儿童。因此,为改善农村儿童健康状况,要引导地方产业为女性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在当地就业的机会;要整合公共资源,降低儿童照料替代品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外出 留守儿童 健康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困境与学校教育对策--对浙南R市的调查与实践 被引量:24
8
作者 邓纯考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85,157,共8页
对浙南R市的调研发现,家庭教育功能退化、同辈群体影响具有"双面性"、学校教育乏力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困境的主要原因。学校层面的对策是在开展对留守儿童的直接教育之外,拓展教育领域,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进行功能补偿... 对浙南R市的调研发现,家庭教育功能退化、同辈群体影响具有"双面性"、学校教育乏力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困境的主要原因。学校层面的对策是在开展对留守儿童的直接教育之外,拓展教育领域,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进行功能补偿,同时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同辈群体的文化走向,发挥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中的有力主体与主要行动空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社会化困境 学校教育 教育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当前态势、应对模式与缓解策略--基于13年跟踪研究的判断与建议 被引量:15
9
作者 任运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114,共7页
持续13年跟踪研究发现,社会各界的教育关爱工作遗漏了大量广义留守儿童及学术界基本形成共识的4 000万以上狭义留守儿童。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被国家政策寄予厚望的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工作处于疲软状态,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持续13年跟踪研究发现,社会各界的教育关爱工作遗漏了大量广义留守儿童及学术界基本形成共识的4 000万以上狭义留守儿童。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被国家政策寄予厚望的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工作处于疲软状态,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依然堪忧。积极应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基于省级政府的主动担当,落实县级政府的主体责任,督导乡镇政府作为行动主体,灵活运用"社区共育""结对帮扶""还原家教""家校一体""托管中心"等模式开展具体工作。持续缓解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致力于融合教育的实施,系统改善农村文化生态环境,防止留守儿童"污名化",落实法律保护与法制教育,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以寄宿制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监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寄宿制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女性看护人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夏玉雯 石慧峰 +2 位作者 李梦诗 张敬旭 王晓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17-1722,共6页
背景我国农村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看护人为儿童的母亲和祖母,儿童看护人的心理健康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缺少对留守儿童母亲和祖母抑郁影响因素的研究和比较。目的研究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看护人中母亲和祖母抑郁的影响... 背景我国农村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看护人为儿童的母亲和祖母,儿童看护人的心理健康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缺少对留守儿童母亲和祖母抑郁影响因素的研究和比较。目的研究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看护人中母亲和祖母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8年4—7月开展的“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健康和发展促进项目”家访干预项目的基线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5个省的5个贫困县内各选取1~2个乡镇作为项目乡镇。平山县项目乡镇的所有村纳入调查,其他项目乡镇的村根据3岁以下儿童的数量进行分层,每层内随机抽取3个村作为干预村。在同县具有相似3岁以下儿童数量、经济水平以及与县城距离的村中匹配对照村。最终27个镇的113个村庄纳入基线调查,选取3岁以下留守儿童的母亲或祖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收集留守儿童及其主要看护人的资料,并使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ZSDS)评估看护人的抑郁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留守儿童主要看护人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28名调查对象,其中282名为儿童母亲,446名为祖母。728名调查对象抑郁检出率为32.8%(239/728),留守儿童母亲和祖母的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9.8%(84/282)和34.8%(155/446)。留守儿童母亲和祖母的抑郁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年龄为1~岁(OR=2.041,95%CI=1.065~3.913)、2~3岁(OR=2.128,95%CI=1.023~4.425),有看护压力(OR=4.043,95%CI=2.152~7.594)是留守儿童母亲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与外出父亲平均联系时长≥10 min/次(OR=0.396,95%CI=0.175~0.898)是留守儿童母亲发生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儿童为女童(OR=0.506,95%CI=0.331~0.772)是留守儿童祖母发生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看护人年龄≥60岁(OR=1.879,95%CI=1.082~3.261)、健康状况影响看护(OR=2.402,95%CI=1.364~4.231)、母亲外出务工累计时长占儿童年龄比例高(OR=2.468,95%CI=1.059~5.751)是留守儿童祖母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女性看护人抑郁发生率高,儿童母亲和祖母作为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的主要看护人,具有不同的抑郁影响因素。儿童年龄较大、看护压力大为母亲抑郁危险因素,与儿童父亲交流较多为母亲抑郁保护因素,高年龄、自评健康状况影响看护以及儿童母亲外出时间较长为祖母抑郁危险因素,看护女童为祖母抑郁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看护人 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女性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组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情感重塑研究——以W村为例
11
作者 魏小芳 周颖 王旭辉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5年第2期76-84,共9页
以河南省林州市W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访谈方法对10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缺失问题进行分析,发现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缺失主要表现为情绪积压、出现偏差行为、错误认知和社交能力差四个方面。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运用萨... 以河南省林州市W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访谈方法对10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缺失问题进行分析,发现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缺失主要表现为情绪积压、出现偏差行为、错误认知和社交能力差四个方面。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和互动模式,通过三阶段七次小组活动,对留守儿童家庭情感重塑进行小组工作介入。研究表明,小组工作对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情感有催化作用,从留守儿童个人及其环境系统介入有助于缓解父母家庭功能缺位的负面影响,良好的家庭沟通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情感重塑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阳农村地区3-6岁留守幼儿关爱机制构建 被引量:5
12
作者 姚树颍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5-19,共5页
以阜阳农村地区3-6岁留守幼儿为研究对象,在调查研究当地农村留守幼儿成长困境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探索农村留守幼儿成长与关爱机制,从完善政府主导、强化家庭主责、完善学校教育引导、促进社会参与等角度提出农村留守幼儿成长关爱协同联... 以阜阳农村地区3-6岁留守幼儿为研究对象,在调查研究当地农村留守幼儿成长困境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探索农村留守幼儿成长与关爱机制,从完善政府主导、强化家庭主责、完善学校教育引导、促进社会参与等角度提出农村留守幼儿成长关爱协同联动长效支持机制,希望能够为阜阳农村地区外出务工家庭以及当地政府更好地解决留守幼儿成长困境提供多维的对策思路,使农村留守幼儿得到精准关爱,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幼儿 阜阳农村地区 关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家书屋留守儿童阅读服务的实践逻辑——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
13
作者 王晴 《国家图书馆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6,共12页
留守儿童阅读服务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家书屋价值实现的内在要求,厘清其实践逻辑对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提升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多个全国性案例素材,运用扎根理论阐释农家书屋留守儿童阅读服务的发生过程,构建理论模型及思维导... 留守儿童阅读服务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家书屋价值实现的内在要求,厘清其实践逻辑对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提升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多个全国性案例素材,运用扎根理论阐释农家书屋留守儿童阅读服务的发生过程,构建理论模型及思维导图。研究发现,“统筹资源投入—多元机制协同—综合效能产出”是农家书屋留守儿童阅读服务全过程的内在机理:各类资源的统筹投入是农家书屋留守儿童阅读服务的前提和条件,由准备机制、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构成的多元协同机制是阅读服务实践的行动理路,阅读服务所产出的直接性和间接性综合效能是其实践价值的具体表现,为乡村振兴赋予了更为积极的现实意义。图3。表2。参考文献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书屋 留守儿童 农村阅读服务 乡村文化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探讨
14
作者 张天健 《教育瞭望》 2025年第1期50-52,共3页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城乡发展差异的不断扩大,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日益增多,家庭教育载体的不完整。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本论文通过扎...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城乡发展差异的不断扩大,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日益增多,家庭教育载体的不完整。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本论文通过扎根山区小学教师的视角,分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得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求和当前农村小学健康教育之间的不匹配,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自治州9-12岁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形态状况的研究
15
作者 李谋涛 李昂 赵山涛 《黄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98-102,共5页
以掌握湘西自治州9-12岁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形态状况为研究目的,对苗族、土家族与汉族9-12岁农村留守儿童身高、体重、坐高、胸围、腰围、臀围6个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身高、体重、坐高、胸围的均数与年均增长值基本趋势是汉... 以掌握湘西自治州9-12岁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形态状况为研究目的,对苗族、土家族与汉族9-12岁农村留守儿童身高、体重、坐高、胸围、腰围、臀围6个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身高、体重、坐高、胸围的均数与年均增长值基本趋势是汉族>土家族>苗族,男生9-12岁各年龄段增长幅度逐年递增,女生10-11岁是增长幅度最大年龄段,出现发育突增期;不同民族在腰围、臀围的增长幅度并不遵循身高增长幅度规律。综合6项身体形态指标与全国同龄儿童比较,反映出湘西自治州9-12岁农村留守儿童属单细、瘦弱的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自治州 9-12岁 农村留守儿童 身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基于2004-2020年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许怀雪 秦玉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5-102,共8页
通过构建“研究路径-学科特征”二维框架,分析2004-2020年我国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文本,发现现有研究存在取样碎片化、外在效度受质疑,浅表性研究居多、深度挖掘不够,积极的干预性研究较少、建议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为推进农村留守儿... 通过构建“研究路径-学科特征”二维框架,分析2004-2020年我国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文本,发现现有研究存在取样碎片化、外在效度受质疑,浅表性研究居多、深度挖掘不够,积极的干预性研究较少、建议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为推进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进一步深化,推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更好解决,后续需要积极开展规范化的研究,加大积极的干预性研究的力度,研判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症结,并加强积极政策供给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研究路径 学科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会导致亲子关系疏离吗?--来自CEPS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丹 钱佳 《南方人口》 CSSCI 2020年第3期33-45,共13页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调查数据,本文采用IV-ordered Probit模型探讨了留守对农村儿童与父母之间亲子关系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相对于非留守儿童而言,留守儿童认为与父亲、母亲关系"很亲近"的概率分别低...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调查数据,本文采用IV-ordered Probit模型探讨了留守对农村儿童与父母之间亲子关系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相对于非留守儿童而言,留守儿童认为与父亲、母亲关系"很亲近"的概率分别低11.7%、16.0%;第二,母外留守导致儿童与父亲、母亲关系"很亲近"的概率低26.7%、40.6%;第三,双外留守对儿童与父母双方的关系均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留守儿童与父亲、母亲关系"很亲近"的概率分别降低了14.7%、15.8%。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对揭示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完善青少年人格个性的培养具有直接意义,也对进一步促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间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亲子关系 IV-ordered Probit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述评(2004-2022) 被引量:12
18
作者 汪义贵 徐生梅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111-119,共9页
儿童的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值得关注。基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这个现实问题,从研究现状、影响因素、服务需求等方面梳理了现有相关研究内容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在此基... 儿童的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值得关注。基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这个现实问题,从研究现状、影响因素、服务需求等方面梳理了现有相关研究内容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研究可能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和路径。未来研究应加强标准化测量工具的综合应用、大力开展纵向追踪研究、以心理健康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以及提升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省QM乡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晓东 吕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9-56,共8页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以QM乡120名留守儿童为例,分析发现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兴趣低、亲子情感淡化、师生沟通不良、朋辈支持弱化、家校互动缺乏以及“污名化”等问题。因此结合问题视角下的问题分析和优势视角下的潜在资源挖...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以QM乡120名留守儿童为例,分析发现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兴趣低、亲子情感淡化、师生沟通不良、朋辈支持弱化、家校互动缺乏以及“污名化”等问题。因此结合问题视角下的问题分析和优势视角下的潜在资源挖掘,着眼于生态系统理论,提出具体建议:微观系统方面,重塑自身认知,提高学习效率及质量;中观系统层面,增进家庭情感关系、畅通师生关系、强化朋辈支持、促进家校沟通、增强留守儿童社区归属感;宏观系统方面,倡导政策制定与落实,呼吁各界为该群体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农村留守儿童 生态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路径选择--以吉林省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苗政军 《行政与法》 2021年第12期22-30,共9页
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是最需要关怀和保护的特殊群体之一,为他们营造安全无虞、生活无忧、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已成为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要始终把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摆在乡村振兴和民生保障的突... 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是最需要关怀和保护的特殊群体之一,为他们营造安全无虞、生活无忧、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已成为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要始终把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摆在乡村振兴和民生保障的突出位置,从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入手,补齐关爱保护的短板,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家庭尽责、学校配合、社会参与的格局,以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困境儿童 乡村振兴 关爱帮扶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