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4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免疫组化SP法检测AEG-1在不同分化程度和分期的卵巢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及病理特点
1
作者 冯占军 祝云霄 于晓宇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9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在不同分化程度和分期的卵巢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97例卵... 目的探讨基于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在不同分化程度和分期的卵巢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97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并经过病理检查确诊。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病变组织肿瘤中的AEG-1表达情况,分析AEG-1阳性表达情况、染色强度评分、病理特点。结果染色强度评分为(3.14±0.76)分。卵巢癌组织中AEG-1阳性表达率为83.51%,AEG-1阳性信号未出现在肿瘤周边正常卵巢组织。黏液性卵巢癌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卵巢癌组织中AEG-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患者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各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的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患者年龄、各分化程度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G-1会促进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其可用于判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疾病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SP 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 分化程度 分期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病理应用支气管冲洗细胞块免疫组化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染色的诊断效果及检出率评价
2
作者 许锦文 李丽晖 +1 位作者 胡小莉 关爱丽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病理应用支气管冲洗细胞块免疫组化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染色的诊断效果及检出率。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经支气管冲洗液检查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基薄... 目的探讨肺癌病理应用支气管冲洗细胞块免疫组化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染色的诊断效果及检出率。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经支气管冲洗液检查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制备细胞块,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苏木精伊红染色(HE)进行常规细胞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效能及不同肺癌类型免疫组化SP法检查后不同抗体阳性表达率比较。结果免疫组化SP法对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为96.15%、准确度为95.71%,均高于HE染色的69.23%、70.00%(P<0.05),特异度为94.44%,高于HE染色的72.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SP法对肺癌病理类型总检出率高于HE染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SP法对肌上皮(p63)、细胞角蛋白5/6抗体(CK5/6)、细胞角蛋白7(CK7);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突触素(Syn)、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5(CD56),增殖细胞的核抗原(Ki67),天冬氨酸蛋白酶(Napsin-A)表达阳性率均高于HE染色,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肺癌患者p63、CK5/6、CK7、TTF-1、Syn、CD56、Ki67、Napsin-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冲洗液细胞块免疫组化SP法染色对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不同类型肺癌有较高的检出率及鉴别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支气管冲洗液 细胞块 免疫组化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被引量:4
3
作者 肖卫东 王梦龙 +3 位作者 邹叶青 张文昌 雷英 程华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1-3,11,共3页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 PCR方法检测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之淋巴结微转移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同时探讨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CEAmRNART PCR方法分别检测 11例...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 PCR方法检测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之淋巴结微转移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同时探讨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CEAmRNART PCR方法分别检测 11例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的 2 0 5枚淋巴结。结果 :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出 18枚 (8.8% )微转移淋巴结 ,而CEAmRNART PCR法共检出 46枚 (2 2 .4% )微转移淋巴结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11例患者中有 6例存在淋巴结微转移 ,此 6例患者的重新TNM分期均有所上升。随访中发现有 2例微转移阳性患者分别于根治术后第 6、9个月出现复发。结论 :应用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或CEAmRNART PCR法可以检测出常规病理检查遗漏的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灶。而且RT 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较免疫组织化学法更为敏感。检测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 ,有助于临床准确分期 ,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rt-pcr 检测 胃癌 淋巴结微转移 诊断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与RT-PCR法对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的临床检验价值
4
作者 郜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56-058,共3页
研究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与RT-PCR法对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采用简单随机分配法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70例检测的血液标本分为一般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一般组采用ELISA法,实验组采用RT-PC... 研究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与RT-PCR法对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采用简单随机分配法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70例检测的血液标本分为一般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一般组采用ELISA法,实验组采用RT-PCR法。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ELISA与RT-PCR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及获取结果时间。结果 (1)病理检查结果为:一般组中阳性患者18例(51.42%),阴性患者17例(48.58%);实验组中阳性患者20例(57.14%),阴性患者15例(42.85%)。两组间数据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一般组灵敏度为66.67%,实验组灵敏度为95.00%,经计算, x2= 5.061 ,P=0.024。两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一般组特异度为70.58%,实验组特异度为86.67%,经计算, x2=2.706,P=0.049。两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一般组准确度为74.29%,实验组准确度为82.85%,经计算, x2= 5.7143 ,P=0.017。两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即RT-PCR法检测效能更佳,更能够准确反映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水平和感染状态。(3)实验组患者皮获取结果时间(10.91±2.32min)明显低于一般组(18.53±4.21min),两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比ELISA法,RT-PCR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强大的定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研究 酶联免疫吸附 rt-pcr 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 临床检验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石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HP感染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雷先华 李荣 刘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443-1445,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快速石蜡切片法与常规石蜡切片法在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胃镜下胃黏膜活检的胃黏膜标本70例,每例分别取0.4×0.4×0.3 cm大小和1×1×0.2 c... 目的:比较超声快速石蜡切片法与常规石蜡切片法在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胃镜下胃黏膜活检的胃黏膜标本70例,每例分别取0.4×0.4×0.3 cm大小和1×1×0.2 cm大小的组织,分别使用超声快速石蜡切片法处理和常规石蜡切片法处理,比较2种石蜡切片法制作过程所用时间、诊断所用时间、HP感染阳性率及感染强度。结果:超声快速石蜡切片法检测出的HP感染阳性率为61.43%,常规石蜡切片法检测出的HP感染阳性率为57.14%,2种方法检测出的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常规石蜡切片法检测结果为标准,检测出的HP均为阳性者38例,阳性预测值为88.37%,HP均为阴性者25例,阴性预测值为92.59%,准确率为90.00%,Kappa=0.793;超声快速石蜡切片法切片制作和诊断时间均短于常规石蜡切片法(P<0.05)。结论:超声快速石蜡切片检测胃黏膜HP感染的准确性、一致性好,且有利于提高胃黏膜HP感染检测的时效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快速石蜡切片 常规石蜡切片 免疫组化 胃黏膜 幽门螺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结果的图像分析与人工计数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8
6
作者 于萍 步宏 +3 位作者 王华 赵高平 张景丽 周桥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88-290,共3页
针对长期以来免疫组化结果难以准确判定的问题 ,选取图像分析 (Image analysis,IA)的常用参数——阳性面积 (Area) ,平均光密度 (Mean Density) ,积分光密度 (IOD)和人工计数方法的常用参数——阳性细胞百分比 ,灰度及两者乘积 ,通过图... 针对长期以来免疫组化结果难以准确判定的问题 ,选取图像分析 (Image analysis,IA)的常用参数——阳性面积 (Area) ,平均光密度 (Mean Density) ,积分光密度 (IOD)和人工计数方法的常用参数——阳性细胞百分比 ,灰度及两者乘积 ,通过图像分析和人工计数两种方法对分别代表胞浆、胞核和胞膜阳性的乳腺癌 PS2、ER、c- erb B- 2三个指标的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从而探讨图像分析与人工计数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半定量评分中各自的优缺点、重复性及两者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 :IA对免疫组化中胞浆 ,胞核及胞膜着色的结果判定均有较好的重复性 ,人工计数方法对胞核、胞膜阳性的结果判定重复性尚可 ;两种方法在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上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图像分析 人工计数 阳性反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和PCR方法检测乳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继梅 唐睿珠 +4 位作者 陆桂君 付红梅 郝萍 王秦秦 李春海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通过不同方法检测腋窝淋巴结MUC 1基因表达 ,以提高微转移灶诊断率。方法 :收集 10 8个常规组织学检查阴性的腋窝淋巴结 ,分别用免疫组化及RT -PCR法测定MUC 1蛋白及MUC 1mRNA的表达。结果 :MUC 1mRNA阳性检出率为 6 6 % ,明... 目的 :探讨通过不同方法检测腋窝淋巴结MUC 1基因表达 ,以提高微转移灶诊断率。方法 :收集 10 8个常规组织学检查阴性的腋窝淋巴结 ,分别用免疫组化及RT -PCR法测定MUC 1蛋白及MUC 1mRNA的表达。结果 :MUC 1mRNA阳性检出率为 6 6 % ,明显高于蛋白表达检出率 2 1%。 (P <0 0 5 )。结论 :建立起MUC 1基因的RT -PCR分析法 ,进一步提高微转移灶诊断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粘蛋白 免疫组化 rt-pcr 诊断 淋巴结微转移 乳腺癌 腋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组化法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和抗原定位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维平 程安春 +7 位作者 汪铭书 陈孝跃 周毅 朱德康 刘菲 孟琼华 黄诚 宋涌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2-365,共4页
应用鸭源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作为抗原,免疫兔制备兔抗RA的IgG,建立了检测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该法检测大肠杆菌(O1、O8、O79、O138)、鸭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5∶A)感染发病死亡雏鸭组织,不出现... 应用鸭源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作为抗原,免疫兔制备兔抗RA的IgG,建立了检测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该法检测大肠杆菌(O1、O8、O79、O138)、鸭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5∶A)感染发病死亡雏鸭组织,不出现阳性反应,而检测RA感染发病死亡雏鸭组织出现特异性阳性反应;检测RA人工发病死亡雏鸭,可在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盲肠、直肠、脾脏、法氏囊、胸腺、胰脏、脑和腺胃检测到RA抗原,RA抗原分布于细胞浆、组织间隙和血液;检测RA人工感染病例与RA肝脏分离符合率为100%,检测临床可疑病例的血清1型RA的阳性率(92.96%)比细菌分离率(75.12%)高。该法具有特异、直观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雏鸭RA人工感染和临床感染的诊断、检测及RA抗原定位和RA致病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检测 鸭疫里默氏杆菌 雏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患者EGFR突变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杰 刘畅 +3 位作者 钟殿胜 徐东波 宁超 马晴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218,共7页
背景与目的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有良好反应。与检测EGFR突变的分子水... 背景与目的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有良好反应。与检测EGFR突变的分子水平手段相比,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价格低廉,操作简便、迅速,易开展。本研究旨在探索免疫组化法检测EGFR突变的准确性。方法选取97例NSCLC患者的手术或组织活检标本行EGFR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染色阳性标本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继续接受液相芯片检测验证是否存在突变;新收集40例被证实为EGFR突变的手术标本接受免疫组化染色,计算免疫组化法检出突变灵敏度。结果97例NSCLC标本,17例染色阳性,染色阳性标本好发于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中,其染色阳性标本中,76.9%实际存在突变。40例EGFR突变标本中,免疫组化法检出突变的灵敏度为40%。结论免疫组化法染色评分为强阳性的标本结果准确,但该方法灵敏度不甚理想,不同研究者所得结果差异较大,临床推广是否可行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免疫组化 液相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SP法与PicTure^(TM)两步法的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铭 司少艳 +3 位作者 韩瑞刚 郑燕华 景青萍 张建中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58-59,I014,共3页
关键词 免疫组化 SP PicTure^TM 两步 金银 ABC P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法鉴别感觉与运动神经纤维 被引量:17
11
作者 顾晓松 陈昌富 +1 位作者 张沛云 严志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9-121,共3页
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6只,取脊神经根,神经干、肌支和皮支,即刻作冰冻切片。切片与抗体液孵育20min;然后再与酶联A蛋白液孵育20min;最后将切片与二氨基联苯胺成色反应5min。光镜下观察,感觉神经纤维呈深染的阳性反应,而运动神经纤维和其... 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6只,取脊神经根,神经干、肌支和皮支,即刻作冰冻切片。切片与抗体液孵育20min;然后再与酶联A蛋白液孵育20min;最后将切片与二氨基联苯胺成色反应5min。光镜下观察,感觉神经纤维呈深染的阳性反应,而运动神经纤维和其它神经组织以及对照组均为阴性反应。结果表明,免疫染色技术可准确、快速地显示神经干中的感觉神经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 感觉神经单抗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法检测美国青蛙组织中的蛙虹彩病毒 被引量:9
12
作者 谢简 李正秋 +1 位作者 张奇亚 李文鑫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8-443,共6页
分不同时间 ,收集经人工感染了蛙病毒的样蛙 ,取其心、肺、肾、肠、脾、肝六种组织 ,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分别在感染了病毒 3d、9d、1 1d后的幼蛙这六种组织中 ,由表及里观察到了深色的阳性信号 ,从而测定了病毒在入侵组... 分不同时间 ,收集经人工感染了蛙病毒的样蛙 ,取其心、肺、肾、肠、脾、肝六种组织 ,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分别在感染了病毒 3d、9d、1 1d后的幼蛙这六种组织中 ,由表及里观察到了深色的阳性信号 ,从而测定了病毒在入侵组织中的存在部位。其中 ,肺和肠组织中阳性信号最强 ,呈灶性分布 ,其余四种组织中的阳性信号则呈散在分布。在未注射病毒的幼蛙阴性对照组六种组织中没有检测到阳性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检测 美国青蛙 组织 蛙虹彩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组织微阵列结合免疫组化法研究PTEN、P16、P21、P5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廖晓波 胡冬煦 +3 位作者 周新民 喻风雷 袁运长 陈名久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4-338,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生与PTEN、p16、p21和p53突变或失表达有关。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研究PTEN、P16、P21、P53在肺癌中表达报道较少见。本研究目的是检测肺癌中PTEN、P16、P21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生与PTEN、p16、p21和p53突变或失表达有关。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研究PTEN、P16、P21、P53在肺癌中表达报道较少见。本研究目的是检测肺癌中PTEN、P16、P21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PTEN、P16、P21和P53蛋白在100例肺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PTEN、P16、P21和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31%(31/100)、38%(38/100)、42%(42/100)、53%(53/100),其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85/100)、75%(75/100)、80%(80/100)、23%(23/100)。肺癌组织中PTEN、P16和P21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其相应癌旁组织,而P53蛋白在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但癌旁组织呈低表达(P<0.05,P<0.01)。肺癌组织中PTEN与P21两者呈共同低表达(P<0.05)。PTEN、P16、P21和P53的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以及肺鳞癌和腺癌的病理分级有关(P<0.05,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PTEN、P16和P21呈低表达而P53高表达(P<0.05,P<0.01)。结论:肺癌中存在PTEN、P16、P21蛋白的共同低表达和突变型P53蛋白高表达;PTEN、P16和P21低表达和突变型P53蛋白高表达与肺癌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微阵列 免疫组化 PTEN P16 P21 P53 肺癌组织 基因表达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技术中漂片法与贴片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詹合琴 李生营 +1 位作者 尹志奎 吴蓝鸥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脑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技术中漂片法与贴片法的效果。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组织冰冻切片,采用兔抗BDNF(1∶500)抗体,同时运用漂片法和贴片法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漂片法阳性神经元数目和灰度值与贴片法比较有... 目的探讨脑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技术中漂片法与贴片法的效果。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组织冰冻切片,采用兔抗BDNF(1∶500)抗体,同时运用漂片法和贴片法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漂片法阳性神经元数目和灰度值与贴片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脑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技术采用漂片法效果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切片 免疫组化技术 漂片 贴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端螺旋体赖株豚鼠感染模型的建立和免疫组化法对钩体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宏亮 姜叙诚 +4 位作者 傅爱芬 赵伶兹 李文俊 胡宝瑜 郭晓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 建立钩端螺旋体赖型赖株感染豚鼠的动物模型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钩端螺旋体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 不同剂量钩端螺旋体赖株通过腹腔内注射感染豚鼠 ,观察豚鼠发病情况 ,及时解剖死亡豚鼠 ,HE染色观察肝、肾、肺等器官病变 ,E... 目的 建立钩端螺旋体赖型赖株感染豚鼠的动物模型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钩端螺旋体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 不同剂量钩端螺旋体赖株通过腹腔内注射感染豚鼠 ,观察豚鼠发病情况 ,及时解剖死亡豚鼠 ,HE染色观察肝、肾、肺等器官病变 ,EnVision二步法染色检测肝、肾、肺组织中钩体抗原。结果 感染后豚鼠发病 ,死亡与感染的钩端螺旋体剂量明显相关 ,大体标本及HE染色光镜下均出现典型钩体病病变。免疫组化显示在肝、肾、肺组织中均存在钩体抗原。结论 通过钩端螺旋体赖株腹腔注射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豚鼠动物模型。应用EnVision二步法染色 ,可有效显示组织中的钩体抗原。为进一步研究钩端螺旋体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感染 豚鼠 动物模型 免疫组化 抗原 检测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AB法与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敏感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苏红 谷化平 +2 位作者 胡海霞 熊正文 李春光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96-296,共1页
LSAB法与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敏感性的对比研究苏红,谷化平,胡海霞,熊正文,李春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病理科张家口075000)LASB法是近一段时期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免疫组化方法.与传统的ABC法相比,具... LSAB法与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敏感性的对比研究苏红,谷化平,胡海霞,熊正文,李春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病理科张家口075000)LASB法是近一段时期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免疫组化方法.与传统的ABC法相比,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低背景,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染色 LSAB ABC 生物素 稀释度 对比研究 部分抗体 染色结果 同抗体 结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与免疫组化在自体移植脾组织GAP-43表达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天飞 郭光金 +3 位作者 王林 蒋登金 左艳芳 张集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 研究和评价RT PCR、免疫组化在检测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生长相关蛋白 43 (growthassociatedprotein 43 ,GAP 43 )表达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 80只 ,雌雄不限 ,体质量 10 0~ 12 0g ,随机分为RT PCR组和免疫组化组 ,... 目的 研究和评价RT PCR、免疫组化在检测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生长相关蛋白 43 (growthassociatedprotein 43 ,GAP 43 )表达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 80只 ,雌雄不限 ,体质量 10 0~ 12 0g ,随机分为RT PCR组和免疫组化组 ,在脾组织移植术后 3 0、60d取两组移植脾组织 ,行RT PCR测定GAP 43mRNA ,免疫组化法测定GAP 43 + 神经纤维。结果 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 3 0d ,RT PCR组检测出GAP 43mRNA ,而免疫组化组未测出GAP 43 + 神经纤维 ;脾组织移植术后 60d两组均检测出阳性结果 ,阳性率分别为 95 %和 75 %。结论 RT PCR、免疫组化法均可作为脾组织移植术后神经再生变化过程的检测方法 ,并有重要价值 ,但两者各有互补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免疫组化 自体移植 脾组织 GAP-43 表达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的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畅 徐东波 钟殿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01-705,共5页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靶向药物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的治...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靶向药物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的治疗有良好反应。目前,检测EGFR突变应用最多且较为可靠的是以DNA分子为基础的检测(如DNA测序)方法,但此法操作繁琐,耗时长,花费高,对样本要求严格。相比之下,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则充分弥补了上述缺陷,可作为EGFR突变筛查的辅助手段。但影响其结果的因素较多,如不同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不同抗原修复液的选择及不同的结果评判标准等,因此此法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仅处于研究阶段。本文通过检索不同研究者应用免疫组化法对NSCLC患者进行EGFR突变检测的相关文献,进一步讨论如何合理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GFR突变可发挥其临床应用的最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检阴性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免疫组化和RT-PCR的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夏加增 孙晓光 +2 位作者 赵伟 周宏 姚路斌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164-165,168,共3页
目的:比较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对常规病检阴性(pN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价值。方法:研究pN0胃癌14例249枚淋巴结,分别用癌胚抗原和CK19作为标记物,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结果:在6例患者的淋巴结中发现微转移,免... 目的:比较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对常规病检阴性(pN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价值。方法:研究pN0胃癌14例249枚淋巴结,分别用癌胚抗原和CK19作为标记物,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结果:在6例患者的淋巴结中发现微转移,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发现11枚和19枚微转移淋巴结,2种方法发现的微转移阳性率分别为4.4%和7.6%。在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的11枚淋巴结中,8枚用CK19和癌胚抗原的抗体染色均为阳性,另3枚仅在CK19抗体染色时阳性而癌胚抗原的抗体染色阴性。在19枚RT-CPR检测阳性的淋巴结中,15枚用CK19和癌胚抗原作为标记物检测均为阳性,另4枚仅在用CK19检测阳性而用癌胚抗原作为标记物检测为阴性。所有用免疫组化检测为阳性的淋巴结用RT-PCR检测均为阳性,但19枚RT-PCR检测阳性的淋巴结中枚有10枚被免疫组化证实为阳性。结论:RT-PCR是比免疫组化更为敏感的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方法,而CK19作为检测标记物比癌胚抗原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 阴性 病检 rt-pcr rt-pcr检测 淋巴结微转移 免疫组化检测 rt-pcr 癌胚抗原 CK19 微转移淋巴结 RT-CPR CKL9 pN0胃癌 标记物 检测价值 阳性率 染色 抗体 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抗体标记法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应用及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雯 赖日权 +4 位作者 杜洪 张静 田野 梁颜笑 刘国荣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313-314,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组化 P63 34ΒE12 SMA 混合抗体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