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S和GIS技术的江苏邳州市银杏资源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孙宇章 顾晓鹤 +4 位作者 阳小琼 朱文泉 郭兰萍 黄璐琦 潘耀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861-1864,共4页
目的:利用RS和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2001年到2006年江苏邳州市银杏的动态变化。方法:运用GIS和RS技术,以LANDSAT5 TM为数据源,对2001年4月3日,2005年1月16日和2006年7月30日3期的TM遥感图像进行银杏信息提取分析,在2006年9月的野外实... 目的:利用RS和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2001年到2006年江苏邳州市银杏的动态变化。方法:运用GIS和RS技术,以LANDSAT5 TM为数据源,对2001年4月3日,2005年1月16日和2006年7月30日3期的TM遥感图像进行银杏信息提取分析,在2006年9月的野外实地调查数据的支持下,获取银杏在江苏邳州市的空间分布及多年动态变化规律。结果:2001年江苏邳州市银杏资源量为1.61万hm^2,2005年为1.84万hm^2,2006年为1.88万hm^2。结论:江苏邳州市银杏资源量从2001年到2006年逐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rs和gis技术 动态变化 LANDSAT 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技术的松花江哈尔滨段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烟贯发 张思冲 +3 位作者 齐少群 郑元福 王彤 王丽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98,共8页
随着松花江流域的点源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该流域哈尔滨段的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已成为主要污染物来源。为了考察不同用地类型面源污染物产出量,应用RS和GIS技术对该区域的TM影像和DEM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的土地... 随着松花江流域的点源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该流域哈尔滨段的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已成为主要污染物来源。为了考察不同用地类型面源污染物产出量,应用RS和GIS技术对该区域的TM影像和DEM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耕地面积为14 918.29 km2,占44.37%;盐碱地和草地面积为13 886.12 km2,占41.3%;建筑用地面积为2 868.8km2,占8.52%。该流域流经松嫩平原,坡度平缓,坡度小于25°的面积占93.42%,其中坡度小于15°的面积占77.56%。农业面源污染物比重最大,其次是建筑用地和盐碱地面源污染物,它们是该流域主要的面源污染源。主要的污染物来源有:化肥、农药、作物生长调节剂、畜禽便液、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人粪尿等。通过计算模型和监测数据,估算了该流域面源污染物的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 rs和gis技术 面源污染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技术的徐州市生态环境状况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靖 李朝 《环境科技》 2016年第5期63-67,共5页
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历年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高精度解译,获取2010~2014年徐州市及各县区地表覆盖和生境类型分布信息数据,得出了徐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等级处于良好级的结论,分析了徐州市土地利用类型特征,... 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历年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高精度解译,获取2010~2014年徐州市及各县区地表覆盖和生境类型分布信息数据,得出了徐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等级处于良好级的结论,分析了徐州市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年际变化情况,并对造成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指数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和gis技术 生境类型 生态环境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技术的区域农田灌溉量预报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勇洪 叶彩华 李文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01-1609,共9页
区域尺度上开展农田灌溉量预报需要考虑土壤、作物和大气的空间差异性。论文针对农田灌溉现状分别建立了需水量灌溉预报模型和土壤湿润层灌溉预报模型,并在预报模型中引入RS和GIS技术来考虑预报参数的空间差异性,初步实现了区域尺度上25... 区域尺度上开展农田灌溉量预报需要考虑土壤、作物和大气的空间差异性。论文针对农田灌溉现状分别建立了需水量灌溉预报模型和土壤湿润层灌溉预报模型,并在预报模型中引入RS和GIS技术来考虑预报参数的空间差异性,初步实现了区域尺度上250 m分辨率网格化的农田灌溉量预报,并在北京地区冬小麦灌溉量预报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北京地区2010年冬小麦6月灌浆期间和11月下旬越冬前冻水的预报灌溉量分别为375 m3/hm2和600 m3/hm2,均较现行农业生产中建议的灌溉量明显偏少,具有节水经济效益潜力。这些结果显示了RS和GIS技术在区域尺度上农田灌溉预报中的良好应用潜力,且预报结论和应用效果能达到较好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量预报 区域尺度 需水量 土壤湿润层 rs和gis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RS和GIS的城市居住区宜居性评价——以新疆石河子市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奚秀梅 朱凤军 王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430-18432,共3页
选择环境舒适度、生活便捷度、居住健康度为主指标,以公园、学校、大型超市、城市交通干道、工业区作为分指标,采用RS和GIS技术的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石河子市居住区宜居性评价,确定了石河子市最适宜居住的位置,以期为石河子市城市规划... 选择环境舒适度、生活便捷度、居住健康度为主指标,以公园、学校、大型超市、城市交通干道、工业区作为分指标,采用RS和GIS技术的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石河子市居住区宜居性评价,确定了石河子市最适宜居住的位置,以期为石河子市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按照居住区环境对居民的有益性及有害性的不同影响将石河子市居住区的宜居性分为7个等级,其中"最宜"的区域,位于西环路以东,北一路和北五路之间,这些区域距离学校、超市和公园较近,是石河子市居民最为理想的居住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和gis技术 城市 居住区宜居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风电场微观选址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超群 刘敏 +1 位作者 曾德培 施昆 《建筑节能》 CAS 2018年第7期108-112,共5页
近年来,风能资源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和重视。我国山地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受限于各种技术条件,发展较缓慢。想要大力加快发展山地风力发电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山地风电场的风机选型和布设方法问题... 近年来,风能资源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和重视。我国山地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受限于各种技术条件,发展较缓慢。想要大力加快发展山地风力发电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山地风电场的风机选型和布设方法问题。从传统风电场选址出发,为了解决山地风电场风机选型和布设方案中的周期、效率以及经济问题。以小高山风电场选址为研究对象,基于RS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运用Meteodyn-WT软件实现了风电机组的快速高效布置,实验结果表明采用RS和GIS的山地风电场风机选型及布设的方法能较好解决山地风电场建设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风电场微观选址 rs和gis技术 Meteodyn-WT软件 风机选型及布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GIS的徐州城北矿区生态景观修复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侯湖平 张绍良 +3 位作者 闫艳 郭士永 顿德光 金玉洁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4-510,共7页
以徐州城北矿区1987,1998,2008年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生态景观学理论,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采矿对矿区景观生态影响的变化规律,从生态修复适用范围、模式、技术等方面提出矿区生态修复的策略.结果表明:1987—2008年... 以徐州城北矿区1987,1998,2008年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生态景观学理论,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采矿对矿区景观生态影响的变化规律,从生态修复适用范围、模式、技术等方面提出矿区生态修复的策略.结果表明:1987—2008年间,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提高,多样性增大,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但耕地的生态景观指标变化最大,最大斑块指数减少了6.481%,边缘密度减小了5.64m/hm2,连通度减小了0.186;其次是水域用地,最大斑块指数增大了2.345%,斑块边缘密度增大了4.97m/hm2,连通度减小了0.261.采矿造成农地塌陷,地表积水,部分塌陷地被复垦为鱼塘、湿地等,为此,从构建斑块-廊道-基底角度,提出农田生态景观、水域景观、工业景观、居住景观、道路景观的生态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和gis技术 景观变化 生态景观修复 煤矿区
原文传递
基于网格化信息的北京地区土壤墒情预报服务系统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勇洪 吴春艳 +2 位作者 叶彩华 高燕虎 权维俊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2期267-272,共6页
依据农田土壤水分平衡理论,引入RS和GIS技术,以图像栅格信息方式分别考虑土壤、植被和大气空间区域分布的非均匀性,以中期天气预报要素、实测土壤墒情及当前MODIS卫星遥感资料为基础,研究开发了基于IDL语言的250m空间分辨率网格信息的... 依据农田土壤水分平衡理论,引入RS和GIS技术,以图像栅格信息方式分别考虑土壤、植被和大气空间区域分布的非均匀性,以中期天气预报要素、实测土壤墒情及当前MODIS卫星遥感资料为基础,研究开发了基于IDL语言的250m空间分辨率网格信息的北京市土壤墒情预报服务系统,并在北京地区进行了气象业务服务应用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RS和GIS技术能有效实现土壤墒情预报信息的网格化和预报参数值的非均匀化,基于IDL语言开发的土壤墒情预报系统技术流程清晰,功能齐全,业务化程度高,系统在北京农业干旱监测和预报服务中能得到有效发挥,对与北京农田类似的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墒情预报 农田土壤水分平衡 rs和gis技术 网格化 IDL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喀斯特流域地貌发育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贺中华 梁虹 +2 位作者 黄法苏 赵芳 周智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72,31,共4页
影响喀斯特流域地貌发育的因素复杂多样,除岩性、气候等条件外,流域水系特征及高程、流域坡度和流域切割程度和流域地表形态特征等也是影响喀斯特流域地貌发育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贵州省ASTER影像,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DEM数据;以DEM... 影响喀斯特流域地貌发育的因素复杂多样,除岩性、气候等条件外,流域水系特征及高程、流域坡度和流域切割程度和流域地表形态特征等也是影响喀斯特流域地貌发育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贵州省ASTER影像,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DEM数据;以DEM数据、TM影像和CBERS影像为基础,选取32个喀斯特流域,探讨分析影响地貌发育的五大因素,并提取25个指标;借助MATLAB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地貌发育的九个主成分,得出影响喀斯特地貌发育从大到小的因素是流域水系特征及高程、流域坡度和流域切割程度和流域地表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流域地貌 ASTER影像 DEM rs和gis技术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的识别 被引量:6
10
作者 贺中华 梁虹 +1 位作者 黄法苏 赵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3,共8页
根据贵州省ASTER影像,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DEM数据;以DEM数据、TM影像和CBERS影像为基础,选取29个喀斯特流域,分析影响地貌类型发育的5个因素,并提取24个指标;借助Spss和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多元回归分析,提出不同喀斯特流域地貌... 根据贵州省ASTER影像,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DEM数据;以DEM数据、TM影像和CBERS影像为基础,选取29个喀斯特流域,分析影响地貌类型发育的5个因素,并提取24个指标;借助Spss和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多元回归分析,提出不同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识别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方差分析和样区检验,得出很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流域地貌 ASTER影像 数字高程模型(DEM) rs和gis技术 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样带生态环境区划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岳书平 闫业超 张树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从国内外生态区划、生态土地分类和生态-生产范式的研究和发展入手,从生态利用的角度出发,以生态要素区划为基础,依据自然生态因子(如:气候、地形地貌、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的特点,运用经验判别法和RS与GIS技术进行生态... 从国内外生态区划、生态土地分类和生态-生产范式的研究和发展入手,从生态利用的角度出发,以生态要素区划为基础,依据自然生态因子(如:气候、地形地貌、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的特点,运用经验判别法和RS与GI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综合区划,将中国东北样带分为5个生态环境区,命名方式采用地理位置+地貌类型+干湿状况+土地利用组合状况。即:长白山中低山湿润针阔混交林生态环境区、牡丹江-辽源低山丘陵湿润农林交错生态环境区、大青山-大黑山山前台地湿润半湿润农业生态环境区、松嫩平原半湿润半干旱农牧交错生态环境区、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干旱半干旱牧业生态环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区划 区划指标 rs和gis技术 中国东北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流域枯水资源遥感反演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中华 梁虹 +1 位作者 黄法苏 赵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5-139,F0003,共6页
喀斯特流域是由独特的地貌、水系结构及水文动态过程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影响喀斯特流域持水供水能力的因素复杂多样,除岩性、地貌、植被等因素外,喀斯特流域地貌特征也是影响喀斯特流域持水、保水和供水的重要因素。根据贵州省ASTER影像... 喀斯特流域是由独特的地貌、水系结构及水文动态过程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影响喀斯特流域持水供水能力的因素复杂多样,除岩性、地貌、植被等因素外,喀斯特流域地貌特征也是影响喀斯特流域持水、保水和供水的重要因素。根据贵州省ASTER影像,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了DEM数据。以DEM数据、TM影像和CBERS影像为基础,选取28个喀斯特流域,分析了影响喀斯特流域持水供水的十大因素,并进行量化处理。借助MATLAB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构建了喀斯特流域枯水资源遥感反演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和样区检验,取得了很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流域 ASTER影像 DEM rs和gis技术 遥感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香格里拉土壤侵蚀动态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超 王金亮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31-39,共9页
土壤侵蚀监测作为水土保持研究的重点课题,而GIS和RS技术的结合又可以对土壤侵蚀分布与强度的动态变化进行快速监测.本文以香格里拉市为研究区域,利用Landsat TM(1989、1999年)、ETM+(2003年)及Landsat OLI(2013年)四期遥感数据,参照国... 土壤侵蚀监测作为水土保持研究的重点课题,而GIS和RS技术的结合又可以对土壤侵蚀分布与强度的动态变化进行快速监测.本文以香格里拉市为研究区域,利用Landsat TM(1989、1999年)、ETM+(2003年)及Landsat OLI(2013年)四期遥感数据,参照国家水利部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针对香格里拉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989—2013年,香格里拉土壤侵蚀面积逐年在增加,但总体增幅不大,其中轻度侵蚀占侵蚀类型比例较大;中度、强烈、极强、剧烈侵蚀面积、比例依次递减,且随着人类生产活动加剧及时间的进程,香格里拉2013土壤侵蚀最为严重,土壤侵蚀整体侵蚀状况不容乐观,建议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水土保持防治及土壤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和gis技术 土壤侵蚀 动态监测 水土保持 香格里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