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生物量育种的ADGE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周鸿凯 刘桂富 +2 位作者 蔡华斌 王尚钦 郭荣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9-263,共5页
对甘蔗11个亲本品种及不完全双列杂交(NCdesignⅡ)遗传设计的30个组合的F1代实生苗生物量进行加性-显型-随机环境效应模型(ADGE)分析。结果表明:甘蔗的生物量性状遗传主要是由基因的加性、显性及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共同决定的,但基... 对甘蔗11个亲本品种及不完全双列杂交(NCdesignⅡ)遗传设计的30个组合的F1代实生苗生物量进行加性-显型-随机环境效应模型(ADGE)分析。结果表明:甘蔗的生物量性状遗传主要是由基因的加性、显性及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共同决定的,但基因的加性效应作用较大;甘蔗杂交亲本对其后代表型的遗传作用主要为母本的遗传效应影响;甘蔗生物量性状都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率(h2B)和狭义遗传率(h2N),且h2B>h2N,说明了对甘蔗生物量性状在选育种早期阶段的选择效果好;通过对亲本的加性基因随机效应分析的综合,较优良的甘蔗亲本有粤糖72/426、粤糖79/177、粤糖85/177、ROC24和ROC25;根据杂交组合显性随机效应分析,认为粤糖72/426×ROC16、粤糖79/177×ROC24、粤糖79/177×ROC23及粤糖80/101×ROC22是较优良的高生物量甘蔗杂交组合,可以应用于甘蔗的高生物量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遗传分析 不完全双列杂交 design 环境互作效应 效应分析 杂交组合 高生物量 roc16 亲本品种 效应模型 随机环境 遗传设计 性状遗传 加性效应 遗传效应 遗传作用 杂交亲本 选择效果 早期阶段 加性基因 遗传率 粤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品种的模糊综合评判 被引量:11
2
作者 关中秀 黄忠兴 +1 位作者 林宇 林君强 《甘蔗糖业》 2003年第3期10-13,共4页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参与品比试验的9个甘蔗品种进行综合评判分析,结果表明,R0C22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其次是R0C16和粤糖93-159,综合性状表现亦较好。上述品种应在蔗区进一步试验和表证示范。其余品种表现一般或较差,应考虑淘汰。应用...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参与品比试验的9个甘蔗品种进行综合评判分析,结果表明,R0C22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其次是R0C16和粤糖93-159,综合性状表现亦较好。上述品种应在蔗区进一步试验和表证示范。其余品种表现一般或较差,应考虑淘汰。应用模糊评分法检验,结果亦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模糊综合评判 ROC22 roc16 粤糖93—159 综合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甘蔗愈伤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瑞美 吴水金 +1 位作者 吴松海 林一心 《甘蔗糖业》 2004年第5期23-25,共3页
以果蔗拔地拉、广东黄皮果蔗及糖蔗闽糖92-649、ROC16、ROC2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预处理、蔗糖浓度及不同激素水平对甘蔗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VP水溶液浸泡外植体,可使平均褐化率由43.1%减低到22.4%,愈伤组织诱导... 以果蔗拔地拉、广东黄皮果蔗及糖蔗闽糖92-649、ROC16、ROC2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预处理、蔗糖浓度及不同激素水平对甘蔗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VP水溶液浸泡外植体,可使平均褐化率由43.1%减低到22.4%,愈伤组织诱导率由61.04%提高到71.25%;添加50 g/L的蔗糖浓度可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果蔗 蔗糖浓度 愈伤组织诱导率 roc16 基因型 外植体 黄皮果 浸泡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稳系数(HSC)法评价甘蔗品种主要性状的稳定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鸿凯 蔡华斌 郭荣发 《甘蔗糖业》 2004年第5期6-9,18,共5页
本文应用高稳系数法对参试的5个甘蔗品种的9个主要性状4年6个试点的区域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不同性状的效应不同,蔗糖分和茎径稳定、且主要受遗传效应作用的影响,有效茎数、茎长和萌芽率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较稳定... 本文应用高稳系数法对参试的5个甘蔗品种的9个主要性状4年6个试点的区域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不同性状的效应不同,蔗糖分和茎径稳定、且主要受遗传效应作用的影响,有效茎数、茎长和萌芽率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较稳定,而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分蘖率和单茎重则受环境效应的影响较大、表现不稳定;粤糖93/159、ROC22和ROC16的9个性状表现甚优,且稳定系数较高,属于适应性好、高产高糖、稳定性好的优良品种,在生产实际上要大面积推广应用;ROC10和粤糖63/237表现不佳,原优良特性业已退化,在生产上应予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性状 甘蔗品种 高稳系数法 分蘖率 roc16 大面积推广 单茎 糖产量 生产 验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根甘蔗栽培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许汉亮 江永 《甘蔗糖业》 2003年第4期8-11,共4页
本文研究了宿根蔗栽培性状及产量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宿根蔗具有发株早、生长快、成熟早、榨季早期蔗茎较长的优势。指出宿根蔗低产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有效茎数少,其次是蔗茎较短。还重点分析了ROC16和ROC222品种的蔗茎生长、苗数消长动态... 本文研究了宿根蔗栽培性状及产量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宿根蔗具有发株早、生长快、成熟早、榨季早期蔗茎较长的优势。指出宿根蔗低产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有效茎数少,其次是蔗茎较短。还重点分析了ROC16和ROC222品种的蔗茎生长、苗数消长动态及产量结构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根甘蔗 栽培性状 roc16 ROC222 品种 产量 生长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新品种引进筛选区域试验结果初报 被引量:3
6
作者 朱秋珍 王维赞 邓展云 《甘蔗糖业》 2004年第5期10-13,共4页
2002-2003年在广西不同蔗区进行甘蔗新品种引进筛选2年新植、1年宿根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共8个,以ROC16为对照。结果表明:除粤糖93/159平均公顷蔗茎产量与对照种ROC16基本持平外,其它各品种都比对照种ROC16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其中P44、Q141... 2002-2003年在广西不同蔗区进行甘蔗新品种引进筛选2年新植、1年宿根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共8个,以ROC16为对照。结果表明:除粤糖93/159平均公顷蔗茎产量与对照种ROC16基本持平外,其它各品种都比对照种ROC16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其中P44、Q141、MEX105 3个品种增产分别达22.78%、19.18%、11.25%,田野种、湛江种、MY55-14增产幅度为1.56%-5.71%;3年共9次蔗糖分分析,除MY55-14平均蔗糖分比对照种ROC16下降1.18个百分点外,其它各品种都比对照种ROC16提高0.06-1.15个百分点(绝对值,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16 区域试验 新品种 甘蔗 初报 蔗糖分 引进 百分点 平均 湛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生态蔗园的高效管理
7
作者 范伟哲 《农家科技》 2015年第7期14-14,共1页
1.选用抗旱甘蔗良种。选用桂11、云蔗89/151、桂糖89/5(17号)、粤糖79/177、ROC16号等抗旱优良品种。2.改变植期,提倡秋植。秋植栽培可充分利用秋季温润的自然条件,是保证蔗芽萌发、延长甘蔗生长期夺取旱地高产高糖的有效措施... 1.选用抗旱甘蔗良种。选用桂11、云蔗89/151、桂糖89/5(17号)、粤糖79/177、ROC16号等抗旱优良品种。2.改变植期,提倡秋植。秋植栽培可充分利用秋季温润的自然条件,是保证蔗芽萌发、延长甘蔗生长期夺取旱地高产高糖的有效措施。下种时间:9月上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管理 旱地 蔗园 生态 roc16 优良品种 高产高糖 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台糖16号、新台糖18号和新台糖20号引种试验结果初报
8
作者 黄盛绸 伍洪波 +2 位作者 杨剑雄 杨景 吕孟光 《甘蔗(福建)》 1998年第3期18-22,共5页
甘蔗新品种新台糖16号和新台糖18号、新台糖20号先后于1993年和1995年从台湾省引入我省。经2年隔离检疫后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这3个新品种在产量、蔗糖分和田间锤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品种粤糖63/237。初步... 甘蔗新品种新台糖16号和新台糖18号、新台糖20号先后于1993年和1995年从台湾省引入我省。经2年隔离检疫后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这3个新品种在产量、蔗糖分和田间锤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品种粤糖63/237。初步认为,这3个新品种均属早熟高糖高产品种。今后拟进一步扩大在不同生态蔗区的试验和示范,望能成为我省繁育推广的后续良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新台糖16号 新台糖18号 新台20号 引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