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霸姬盘、盉铭文“求”字补说
1
作者 马超 陈彩银 《中国文字研究》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霸姬盉(气盉)铭文中的■字,学界旧多释为“某”,并读为否定词“无”或“毋”,认为铭文中的“某弗”为双重否定。新刊布的霸姬盘中此字异体作■、■之形,通过对比可知其下部所从与“某”字的“木”旁判然有别,释“某”之说当非。甲骨金... 霸姬盉(气盉)铭文中的■字,学界旧多释为“某”,并读为否定词“无”或“毋”,认为铭文中的“某弗”为双重否定。新刊布的霸姬盘中此字异体作■、■之形,通过对比可知其下部所从与“某”字的“木”旁判然有别,释“某”之说当非。甲骨金文中的“求(蛷)”字本为多足虫的象形,其写法多变,霸姬盘、盉中旧释“某”之字的不同异体均可与“求(蛷)”字的不同写法相对应,并有相近字形为证,故知其当改释为“求”。“求”有寻求、谋求之义,霸姬盘、盉誓词“余求弗称公命”“女(如)求弗爯(称)公命”,就是说“如果我谋求不遵从公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姬盘、盉 气盉 双重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求”的词汇化
2
作者 解植永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1期65-70,共6页
由于“请”和“求”的语义、语法功能接近,因此,两者能够同义连用,形成并列短语,并在汉代词汇化为一个双音节动词。“请求”主要包括两个义项:“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和“请托”。“请求”成词后的词汇化程度不高,同时,还存在同素逆... 由于“请”和“求”的语义、语法功能接近,因此,两者能够同义连用,形成并列短语,并在汉代词汇化为一个双音节动词。“请求”主要包括两个义项:“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和“请托”。“请求”成词后的词汇化程度不高,同时,还存在同素逆序形式“求请”,它们在中古、近代汉语时期的出现频率都不高。就“请求”词汇化的形成动因来看,一方面,它受到汉代以后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大趋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请谒”一词的影响,其中,类推机制和同步引申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请” “请 “请谒” 请托 词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予取予求”结构及相关问题讨论
3
作者 李武伟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左传》是一部富有语言特色的先秦传世典籍。关于《左传·僖公七年》中“予取予求”的理解,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从我取,从我求”,即宾语前置结构;一种是“我取我所需求的”,即主谓结构。通过对“予取予求”所在的语境... 《左传》是一部富有语言特色的先秦传世典籍。关于《左传·僖公七年》中“予取予求”的理解,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从我取,从我求”,即宾语前置结构;一种是“我取我所需求的”,即主谓结构。通过对“予取予求”所在的语境、“予”在宾语前置结构中的使用、上古汉语中“予”作定语的情况、相类似的“代词+VP+代词+VP”的结构等四个方面的分析后认为:“予取予求”应理解为“从我取,从我求”,即宾语前置结构。对此结构的正确理解,不仅有助于丰富汉语的词汇,还有助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予取予 宾语前置 主谓结构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戍求鼎铭文与商代会礼 被引量:2
4
作者 吴雪飞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57,124,共9页
会礼为先秦宾礼之一,指会合军队讨伐叛逆之礼,其实质是一种军事会盟。戍求鼎铭文记载了商代的会礼,对于探讨会礼的史实,考察典籍记载会礼的真实性具有较大价值。铭文中,"会"指会礼,"会西方"指会同西方诸侯,"省... 会礼为先秦宾礼之一,指会合军队讨伐叛逆之礼,其实质是一种军事会盟。戍求鼎铭文记载了商代的会礼,对于探讨会礼的史实,考察典籍记载会礼的真实性具有较大价值。铭文中,"会"指会礼,"会西方"指会同西方诸侯,"省"指军事征伐,"戍求"指带领军队参与会同的职官。铭文内容为王命宜子与一方诸侯会同军队以行征伐,与典籍记载的会礼相合。此外铭文中的"省"为"九伐"之一,与典籍记载中会礼的目的为行"九伐之法"相合。这说明商代已经存在成型的会礼,且与典籍记载的周代会礼有一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礼 军事 会盟 九伐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公[田求]编钟铭文补说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民镇 《汉字汉语研究》 2020年第4期3-11,124,共10页
曾公[田求]编钟铭文所叙先祖事迹为我们认识曾国早期史事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其中"高祖"即文武时期的伯括,"皇祖"即曾国的实际创立者南公。"王客我于康宫"之"我",或是铭文编纂者因不谙册命铭文... 曾公[田求]编钟铭文所叙先祖事迹为我们认识曾国早期史事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其中"高祖"即文武时期的伯括,"皇祖"即曾国的实际创立者南公。"王客我于康宫"之"我",或是铭文编纂者因不谙册命铭文辞例所增益。"乎厥命。皇祖建于南土"一语,当作"平尹氏命皇祖,建于南土"。"蔽蔡南门,质应亳社"指曾国与蔡国、应国互为照应,以为周之南方屏障。"赐之用钺"可在叶家山墓地M111中得到反映,M111的墓主人曾侯或即受昭王赐钺的那位曾侯。"俾辝千佅"之"佅",系"休"之误的可能性更大。"夒余孺小子"之"夒",相当于传世文献中的"猷"一类的虚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 曾公[田]编钟 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新雄《声经韵纬求古音表》勘误
6
作者 叶磊 孟蓬生 《励耘语言学刊》 2021年第1期94-111,共18页
陈新雄先生所填《声经韵纬求古音表》以图表形式直观展示了《广韵》音系,其备注栏对《广韵》《切韵考》的考证不乏精辟之处,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黄季刚先生的古音学思想。但是由于反切本身的复杂性,加之填写时间短、工作量大,存在... 陈新雄先生所填《声经韵纬求古音表》以图表形式直观展示了《广韵》音系,其备注栏对《广韵》《切韵考》的考证不乏精辟之处,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黄季刚先生的古音学思想。但是由于反切本身的复杂性,加之填写时间短、工作量大,存在疏漏也在所难免。本文以作者自填之表与陈表互观,校出陈表共5大类计210处纰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新雄 《声经韵纬古音表》 学术价值 分韵勘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书面文献音系“存雅求正”的性质与汉语语音史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玉来 高龙奎 +1 位作者 耿军 孙志波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44,共10页
观察反映汉语语音的历史书面文献音系的结构,我们就会发现,同一时代几乎找不到两个音系结构完全一致的文献,总是呈现出复杂多样的面貌。产生这种复杂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历代汉语共同语有基础方言,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音(具... 观察反映汉语语音的历史书面文献音系的结构,我们就会发现,同一时代几乎找不到两个音系结构完全一致的文献,总是呈现出复杂多样的面貌。产生这种复杂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历代汉语共同语有基础方言,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音(具体方言点)。也就是说,历史上,汉民族共同语并没有形成内部一致、具有高度规范的音系系统。因此,许多记录同一时代共同语音系的书面文献之间,就常常出现难以兼容的语音现象。也由于这个原因,历代编制共同语书面音系文献的学者,往往秉持"存雅求正"的审音理念来审定音系、安排字音。他们既以实际语音为立足点,又有意区别某些历史的或方言的音类。如此一来,许多书面文献音系就表现出了"存雅求正"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用"历时持续性"、"共时参差性"和"跨时共现性"来概括。由于"存雅求正"是许多书面文献音系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利用书面文献音系来构建汉语语音史时,对其"存雅求正"的性质应予特别重视,注意从"存雅求正"的视角审视文献音系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 共同语 音系 “存雅正”
原文传递
《论语》“可逝”解——从因声求义到因声析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洪波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1,共3页
文章利用近年来上古汉语形态研究的成果来解读《论语.雍也》篇"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一句中的"逝",认为当依俞樾训为"摧折",并进一步论证"逝"的"摧折"义乃是禅母入声"折"... 文章利用近年来上古汉语形态研究的成果来解读《论语.雍也》篇"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一句中的"逝",认为当依俞樾训为"摧折",并进一步论证"逝"的"摧折"义乃是禅母入声"折"的及物化用法在该语境中的意义。文章提出,从"因声求义"到"因声析义"是训诂学的当代转向,"因声析义"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训诂学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逝 去声别义 及物化 因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