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光伏产业链贸易网络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齐玮 黎俊宏 李启昊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7~2022年全球光伏产业链贸易网络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1)产业链上、中、下游整体网络指标依次增高,中游受到贸易保护政策影响最大;(2)光伏贸易趋于活跃,制裁与规避使产业向东南亚、中东欧转移;(3...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7~2022年全球光伏产业链贸易网络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1)产业链上、中、下游整体网络指标依次增高,中游受到贸易保护政策影响最大;(2)光伏贸易趋于活跃,制裁与规避使产业向东南亚、中东欧转移;(3)经济规模、制造业能力、距离等对产业链各环节贸易水平产生了持续影响。综上,光伏产业政策所拓展的市场可以保证一定水平制造业规模和技术的更迭,进而获得贸易优势地位并反哺贸易政策,保证其有效性。本文研究对于把握我国光伏产业未来贸易方向,制定差异化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产业链 国际贸易网络 复杂网络 社会网络理论 qap方法 未来贸易方向 差异化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锂离子电池贸易网络结构动态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2
作者 程云洁 李沛阳 《新疆财经》 2025年第1期70-80,共11页
文章选取2012—2022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锂离子电池贸易额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锂离子电池贸易网络并分析其结构动态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锂离子电池贸易网络的空间关联性、稳... 文章选取2012—2022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锂离子电池贸易额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锂离子电池贸易网络并分析其结构动态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锂离子电池贸易网络的空间关联性、稳定性和连通性逐步增强,并呈现明显的“小世界”特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锂离子电池贸易网络社团逐步聚拢,中国、新加坡、捷克和波兰在贸易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国内生产总值、石油出口量、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地理距离、接壤国家和“双碳”目标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锂离子电池贸易网络结构动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今后,中国应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加快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跨境物流通道建设,推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锂离子电池贸易 社会网络分析法 qa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枢纽网络结构特征演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3
作者 李周柔 《中国商论》 2025年第4期72-76,共5页
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物流通道,其结构特征与演化趋势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西部陆海新通道16个相关城市2018—2022年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评估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枢纽城市... 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物流通道,其结构特征与演化趋势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西部陆海新通道16个相关城市2018—2022年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评估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枢纽城市的物流综合实力,通过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物流网络结构特征演化,用QAP回归分析因素对物流网络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货运量是影响城市物流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中,重庆市和成都市处于核心地位;网络密度和城市间连通性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强;交通和信息技术对物流网络结构具有显著影响,政策支持是促进物流网络正向演化的关键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陆海新通道 TOPSIS熵权法 引力模型 qap回归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4
作者 王东 罗红云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65,共9页
运用基于序列DEA的SE-U-SBM模型测度我国30个省份2007—2019年绿色创新效率,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解构了我国省际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并借助QAP方法探讨了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 运用基于序列DEA的SE-U-SBM模型测度我国30个省份2007—2019年绿色创新效率,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解构了我国省际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并借助QAP方法探讨了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省际绿色创新效率上升趋势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2)中国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呈现出复杂的多线程空间网络关联关系,省际绿色创新效率的关联性不断加强,空间关联网络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东部省份大多属于净溢出板块,中西部省份为相对受益板块。(3)地理距离、城镇化水平差异、人力资本差异、财政分权差异、相近的R&D投入强度和资源禀赋差异是影响我国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对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应着力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区域市场分割和行政壁垒,加强区域政策协调性,实现绿色创新效率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效率 社会网络分析 qap方法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府际协作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方永恒 丁钰洁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8期80-87,共8页
黄河流域府际协作网络的建立能够为实现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以黄河流域地方政府间有关生态保护的1 263份府际协议为样本,从社会网络视角可视化呈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府际协作结构,以整体指标和中心度刻画府际协作网络特... 黄河流域府际协作网络的建立能够为实现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以黄河流域地方政府间有关生态保护的1 263份府际协议为样本,从社会网络视角可视化呈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府际协作结构,以整体指标和中心度刻画府际协作网络特征,并通过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探析地理邻近性、经济发展水平、行政隶属关系、行政层级差异、合作组织网络、行政领导关系、生态保护水平7个变量对府际协作关系建立的影响。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府际协作网络紧密,但整体网络密度仍处于较低水平;黄河流域府际协作网络呈复合式结构特征,具体表现为三角结构、星型结构、网状型结构等;河南省处于府际协作网络的核心位置,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地理邻近性、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层级差异、行政领导关系和生态保护水平是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府际协作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府际协作 社会网络分析 qa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进及驱动力分析
6
作者 魏峰 范晓凯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4,共11页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均衡布局,本文基于K-means聚类分析和随机森林算法测算了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空间网络的动态演进特征,并结合文本分析...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均衡布局,本文基于K-means聚类分析和随机森林算法测算了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空间网络的动态演进特征,并结合文本分析和QAP回归模型探讨了省域新质生产力空间网络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呈现出东强西弱的特点;在空间分布上,省域新质生产力空间网络的复杂度逐年增加,网络关联和互动不断增强,其中东部沿海省份始终处于核心区域,中部省份逐渐进入核心区,而东北地区始终处于边缘区域。此外,QAP回归结果显示,加强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和有效利用数据要素可以显著提升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随机森林算法 社会网络分析 文本分析方法 q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结构分解及空间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施雄天 余正勇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9,共10页
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围绕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和综合指标来构建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和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示法对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测度并将各指标集合进行可视化呈现;同时运用QAP模型... 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围绕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和综合指标来构建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和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示法对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测度并将各指标集合进行可视化呈现;同时运用QAP模型分析、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结构分解和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新质生产力整体上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各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均值>长江中游>西南地区>黄河中游>东北>西北”的梯度格局;(2)新制造和新服务指标的提升有助于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3)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绝对β收敛,八大地理分区存在绝对俱乐部收敛,在影响因素的扰动下大部分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表现为加快速度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水平 熵权 TOPSIS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示法 qap 分析 空间计量模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数实融合的区域差异、来源分解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5
8
作者 曾鹏 覃意晗 卢玉桂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11,共17页
首先综合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比例法、线性加权法测度2011—2020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实融合指数;其次,基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考察城市数实融合差异大小及来源;最后,运用二次指派程... 首先综合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比例法、线性加权法测度2011—2020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实融合指数;其次,基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考察城市数实融合差异大小及来源;最后,运用二次指派程序揭示其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总体及四大区域城市数实融合水平均呈明显增长趋势,但2017年后融合水平不均衡现象较显著,且四大区域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异质性;城市数实融合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西部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区域内差异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数实融合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于融合规模与融合基础;融合规模差异对城市数实融合差异的影响从东部向东北部区域依次减弱,融合结构差异的作用强度在东北部区域最强,在西部区域最小,融合基础与融合效率差异均在西部区域驱动力最强,在东部区域最小;融合基础与融合规模差异上升是导致2017年之后中国城市数实融合水平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研究丰富了中国城市数实融合评价体系与方法,为研究中国城市数实融合水平差异分布特征与演进态势、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效路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数实融合 空间差异 结构分解 动态综合评价法 q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县域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演进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林克涛 邓惺炜 +1 位作者 林敏玲 叶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5,共8页
以福建省64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QAP分析方法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剖析2013—2019年福建省县域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3—2019年福建省县域经济联系强度逐年提高,但空间不平衡... 以福建省64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QAP分析方法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剖析2013—2019年福建省县域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3—2019年福建省县域经济联系强度逐年提高,但空间不平衡性持续存在,网络格局演进中表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形成明显的三核心结构。(2)闽东沿海的厦漳泉都市圈与福州都市圈中心性地位显著,其次是以三明市区为主的闽中核心区。福州市区、三明市区、厦门市区、龙岩市区在各自大片区中的中介作用突出。(3)行政隶属、文化隶属、资源集聚和要素流通4个因素对县域经济联系网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行政与文化因素的影响力日益减弱,海拔高程与交通距离两个因素呈现显著负向影响,交通因素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联系 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qap方法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营商环境水平测度、地区差异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旭 洪祥镇 宋安斌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2-167,共6页
文章采用定基极差TOPSIS熵权法对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营商环境水平进行测度,通过Dagum基尼系数探究了营商环境地区差异的演变趋势,并基于方差分解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对营商环境不均衡的结构性来源以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文章采用定基极差TOPSIS熵权法对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营商环境水平进行测度,通过Dagum基尼系数探究了营商环境地区差异的演变趋势,并基于方差分解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对营商环境不均衡的结构性来源以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整体营商环境逐渐优化,但空间不均衡特征明显;营商环境差异具有缩小态势,东-中、东-西地区组间差异是总体基尼系数的主要来源,投资融资、企业市场和公共服务环境差距均是造成营商环境不均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地区差异 TOPSIS熵权法 二次指派程序(q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部沿海区块链发展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贾静雯 王雯雯 张延伟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9-108,共10页
以2017—2021年中国东部沿海10个省市的区块链数据为样本,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东部沿海省市区块链发展的空间关联矩阵,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方法研究我国东部沿海区块链发展的空间网络关联结... 以2017—2021年中国东部沿海10个省市的区块链数据为样本,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东部沿海省市区块链发展的空间关联矩阵,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方法研究我国东部沿海区块链发展的空间网络关联结构特征和空间网络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17—2021年,东部沿海区域区块链发展空间关联较为密切,网络结构较为稳定。其中,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经济发达、区块链基础较好的省市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发挥着中介作用,并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区块链发展。若把东部沿海区块链发展空间关联网络划分为双向溢出、经纪人、净溢出和净受益四个板块,发现部分板块内部联系较弱,板块间溢出效应明显。空间位置相邻、区块链人才地区差异和区块链企业数量地区差异对东部沿海区块链发展空间结构、关联关系和溢出效应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引力模型 空间关联关系 空间溢出效应 qa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程晓娟 王珑琳 全春光 《长沙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1-69,共9页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以及二次分配(QAP)方法,利用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城市2010—2022年数据,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空间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结构逐渐增强,样本期间,网络密度由0.17...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以及二次分配(QAP)方法,利用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城市2010—2022年数据,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空间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结构逐渐增强,样本期间,网络密度由0.179增加到0.286,关联关系数由10增长到16,网络效率从1降至0.7619,网络稳定性上升;长沙处于关联网络主导地位,湘潭处于网络核心地位;产业结构及技术水平差异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空间关联关系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碳排放 空间关联网络 qa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被引量:48
13
作者 杨桂元 吴齐 涂洋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68,78,共14页
文章基于网络分析和QAP方法,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碳排放的空间网络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碳排放空间网络整体结构较为稳定、联系较为密切;上海、北京、天津等处在网络的中心位置,发挥着中介作... 文章基于网络分析和QAP方法,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碳排放的空间网络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碳排放空间网络整体结构较为稳定、联系较为密切;上海、北京、天津等处在网络的中心位置,发挥着中介作用;环渤海等地区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江浙沪等属于"净受益"板块,新疆等资源丰富地区和中部地区为"净溢出"板块,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属于"经纪人"板块;碳排放的溢出效应具有传递特征;空间邻接关系、能源消耗差异和城镇人口差异对碳排放空间关联关系产生显著的影响,产业结构差异和消费水平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该网络的关联关系;区域间能源消耗和城镇人口相似性越高,省份之间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和溢出越大。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给出结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qap方法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关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网络的演化及其解释 被引量:35
14
作者 盛广耀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共9页
文章分析了1995—2015年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网络的演化过程和特征,并通过实证研究对人口流动网络的变化进行了解释,尤其是社会关系网对人口流动网络演化的巨大影响。首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各次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构建... 文章分析了1995—2015年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网络的演化过程和特征,并通过实证研究对人口流动网络的变化进行了解释,尤其是社会关系网对人口流动网络演化的巨大影响。首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各次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构建5个时点的省际人口流动网络,并通过网络关联性和中心性分析,揭示不同时期省际人口流动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发展演化过程。进一步地,运用基于"关系-关系"的QAP方法,考察影响人口流动网络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解释力的变化,实证检验移民网络理论。主要发现有:(1)省际人口流动网络由初期单向流动、结构稀疏的脆弱性网络,逐步演进为关系复杂、结构紧密的稳健性网络。网络密度和关联度大幅提高,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则不断降低。(2)人口流动网络呈现出人口扩散性流出、集聚性流入的时变特征,网络整体和个体的中心性发生明显变化,但各地区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未发生根本改变,人口流动网络的演化具有自我强化的特性。(3)社会关系网对于人口流动网络的演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且影响力在不断增强,验证了人口流动网络的积累性效应。(4)其他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如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和空间距离,对不同时期人口流动网络的变化也有着一定影响,但在后期这些因素的解释力在降低。文章最后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省际人口流动网络的整体格局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应制定适应流动性社会管理的各项制度,完善有利于相对均衡发展的区域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qap方法 社会关系网 积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及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柏明国 郑柯 姚毓婷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561-572,共12页
基于绿色创新投入、绿色创新产出及绿色创新环境3个维度建立长三角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对2010—2021年长三角41个地级城市的绿色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构建长三角城市绿色创新网络,采用社会... 基于绿色创新投入、绿色创新产出及绿色创新环境3个维度建立长三角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对2010—2021年长三角41个地级城市的绿色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构建长三角城市绿色创新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整体、个体和局部3个方面探讨长三角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的网络特征,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分析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1年,长三角各城市间的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程度逐年增强,但整体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同时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发展态势优于西部地区;核心城市承担桥梁与中介作用,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部分城市为“净受益”城市,无法主动缔结与其他城市的关联;皖北、皖南和浙南地区多为边缘城市,这些城市对外联系较弱,城市绿色创新发展呈现不均衡趋势;高等教育水平、金融发展规模、对外开放程度、信息化水平等差异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绿色创新网络空间关联的主要因素。为推动长三角地区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应扩大核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带动边缘城市发展;在第三、四子群内部建设中心城市,承担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和中介作用;缩小区域金融发展规模差异,完善跨城协作的基础建设,进行知识技术的交流互动与资源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 绿色创新 社会网络分析 qap回归分析 空间关联 引力模型 全局熵值法 经济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碳排放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产业转移视角 被引量:25
16
作者 童磊 王运鹏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4,共7页
在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碳减排成为现阶段共识。测算2007-2018年中国省域碳排放量,构建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同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方法,对省域碳排放的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碳减排成为现阶段共识。测算2007-2018年中国省域碳排放量,构建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同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方法,对省域碳排放的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省份在碳排放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关联关系,2007年以来网络形态较为稳定并具有典型的网络结构特征;江苏省作为发达省份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选取的省份共分为四个板块,碳排放关联网络中各板块联系紧密,"全国一盘棋"的联动效应愈加明显;同时地理位置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碳排放的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碳排放 社会网络分析法 qa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空间不平衡性与成因探究——基于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考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焦云霞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119,共13页
本文基于国家重大战略区域视角,采用Theil指数测度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并利用QAP方法探究其成因。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呈下降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其空间不平衡性的主要来... 本文基于国家重大战略区域视角,采用Theil指数测度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并利用QAP方法探究其成因。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呈下降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其空间不平衡性的主要来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数字技术水平地区差距是造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空间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距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空间不平衡的决定因素,而城镇化水平地区差距是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空间不平衡的决定因素。为协同提升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应客观对待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空间不平衡性 THEIL指数 qa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安全的空间关联效应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春年 佟雪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66,85,共7页
[研究目的]坚持大数据发展与安全并重,实施跨区域的数据流通与治理,是我国大数据领域发展的战略要求。研究大数据安全的空间关联及其驱动因素等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该文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和QAP方法,研究分析了我国省际大... [研究目的]坚持大数据发展与安全并重,实施跨区域的数据流通与治理,是我国大数据领域发展的战略要求。研究大数据安全的空间关联及其驱动因素等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该文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和QAP方法,研究分析了我国省际大数据安全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个体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论]我国省际大数据安全空间关联网络的紧密性和稳定性有待加强。大数据安全发展存在显著的地区不均衡性,板块间溢出路径有待扩充完善。区域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力资本与大数据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大数据安全空间关联关系的建立有正向促进作用,地理距离则表现出一定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安全 空间关联 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qap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特征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翠霞 苏甜甜 许佳彬 《世界农业》 CSSCI 2023年第2期24-37,共14页
本文基于2000-2020年世界乳制品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了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特征,并运用QAP分析法探究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世界乳制品贸易联系依然较为松散,呈现出明显的“小世界”和核心枢纽辐射的网络格局,... 本文基于2000-2020年世界乳制品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了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特征,并运用QAP分析法探究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世界乳制品贸易联系依然较为松散,呈现出明显的“小世界”和核心枢纽辐射的网络格局,出口贸易两极分化严重,进口贸易逐渐均衡化。(2)从局部来看,荷兰、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是世界乳制品主要出口国,同时也是贸易网络的枢纽节点和“桥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南非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运输设施也发挥着最重要的“桥梁”作用,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了内外联动的四大社团。中国处于全球乳制品价值链的低端,独立性和中介性均较低。(3)国家间是否接壤、区域贸易组织和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会较大程度地促进两国之间的乳制品贸易规模,各国的GDP差异、城镇化率差异、经济自由度差异、奶牛养殖规模差异、乳制品产量差异也会对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的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间的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却未对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产生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乳制品贸易 社会网络分析法 qap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间科研合作网络结构特性与生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萃 冯雄金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本文以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单元为空间尺度,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手工整理2019年所有城市间合作论文数据,对中国城市间科研合作网络结构特征与网络生成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城市间科研合作网络呈现出多级分层特征,具... 本文以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单元为空间尺度,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手工整理2019年所有城市间合作论文数据,对中国城市间科研合作网络结构特征与网络生成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城市间科研合作网络呈现出多级分层特征,具有小世界性且网络效率不高的特征。聚焦三大城市群的科研合作网络一体化分析发现,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之间的科研联系邻近度要低于他们各自内部的科研联系邻近度,这意味着三大城市群的城市更多是在城市群内部建立科研联系,城市群之间的科研联系邻近度仍有待提升。进一步的QAP回归分析发现,地理邻近性、高校、经济发展水平、科研实力以及社会邻近性差异是影响中国城市间科研合作网络生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间科研合作网络 网络结构特征 城市群 qap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