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山药、葛根-丹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作用机制
1
作者 王铎 王围 +1 位作者 吕树泉 张忠勇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5年第2期64-71,共8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山药、葛根-丹参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A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UniProt并结合文献报道,检索黄芪-山药、葛根-丹参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3.9.1软件构建中药-活...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山药、葛根-丹参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A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UniProt并结合文献报道,检索黄芪-山药、葛根-丹参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3.9.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DurgBank、DisGeNET、OMIM、TTD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利用Venny2.1.0在线平台,获取活性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将交集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中药-疾病-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筛选核心活性成分;使用PubChem、PDB数据库、PyMOL2.6.0、AutoDockTools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得药物活性成分93个,核心活性成分涉及槲皮素、木犀草素、葛根素。PPI网络显示,IL6、AKT1、IL1B等为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活性较好。结论 黄芪-山药、葛根-丹参可通过AGE-RAGE、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NF-κB等信号通路治疗T2DM合并CAD,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分泌、调控糖脂质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山药 葛根-丹参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丹参对糖尿病相关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脂肪因子稳态的影响
2
作者 乔羽 王晓磊 +3 位作者 吴长江 孙金旭 李文慧 郭翔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38-2244,共7页
目的:探究葛根-丹参通过调节脂肪因子(adipokine)稳态干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相关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小鼠的机制。方法:对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gene knockout, ApoE-/-)小鼠(C57BL/6J背景... 目的:探究葛根-丹参通过调节脂肪因子(adipokine)稳态干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相关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小鼠的机制。方法:对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gene knockout, ApoE-/-)小鼠(C57BL/6J背景)以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构建DM相关AS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葛根-丹参组、高剂量葛根-丹参组和阳性对照药物二甲双胍组,另以雄性C57BL/6J小鼠为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油红O染色法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HE染色观察腹腔脏器脂肪组织形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水平;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脂肪组织中脂肪因子[脂联素(adiponectin)、爱帕琳肽(apelin)、趋化素(chemerin)和抵抗素(resistin)]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脂肪组织中adiponectin和apel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chemerin和resis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葛根-丹参组小鼠脂肪组织中adiponectin和apel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chemerin和resis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且胰岛素分泌显著增加(P<0.01),LDL-C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高剂量葛根-丹参组小鼠主动脉AS斑块较模型组减少且面积较小。结论:葛根-丹参药对可能促进DM相关AS小鼠脂肪组织中adiponectin和apelin表达,抑制chemerin和resistin表达,调节脂肪因子稳态,同时参与调节糖脂代谢,从而发挥抗AS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丹参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脂肪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快速识别补肾活血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杨 刘思妍 +3 位作者 周鑫 苏刚 张梅 谢学军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目的:利用UPLC-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技术,快速识别与鉴定补肾活血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 目的:利用UPLC-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技术,快速识别与鉴定补肾活血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负离子监测模式、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功能,对补肾活血方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及鉴定。结果:通过质谱数据、对照品比对共鉴定出58个化合物;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异黄酮类、酚酸类、人参皂苷类及少量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结论:该研究能够快速分析和确定补肾活血方的化学成分,为确定补肾活血方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药效物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地黄 丹参 人参 葛根 异黄酮 酚酸 人参皂苷 UPLC—Q—Exactive高分辨质谱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葛根”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长花 卫昊 +3 位作者 刘峰 许刚 张彦民 王月茹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549-2555,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葛根”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成分、靶点、活性、通路,为探讨中药药对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平台,分析“丹参-葛根”药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通路,探讨中药药对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预... 目的:探讨“丹参-葛根”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成分、靶点、活性、通路,为探讨中药药对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平台,分析“丹参-葛根”药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通路,探讨中药药对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预测到关键成分16个,相关核心靶标28个,相关通路30个,药对发挥作用的成分有丹参环庚三烯酚酮、柳杉酚、弥罗松酚、齐墩果酸、刺五加苷A、琥珀酸、熊果酸、黄芩苷、花生油酸、鼠尾草酚、胡萝卜(甾醇)苷、葛根皂醇B甲酯、大豆素、染料木素、刺芒柄花素、槐花皂苷Ⅲ等;核心靶标主要集中在COX family,ATP family,PTGS2等,涉及的主要通路有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oll受体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cGmp-pkg信号通路等,显示“丹参-葛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能与抗氧化、抗炎保护等有关。讨论:“丹参-葛根”所含成分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抗氧自由基等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药理学 丹参 葛根 药对 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 分子药理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可舒胶囊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献玲 姜泽 +2 位作者 赵凯鑫 徐多多 王海洋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0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建立心可舒胶囊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山楂、木香、丹参和三七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流速为0.8 mL·min^-1,检测... 目的:建立心可舒胶囊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山楂、木香、丹参和三七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山楂、木香、丹参和三七TLC图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葛根素进样量在0.089~0.267μg(r=1.0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为98.73%,RSD为0.33%;3批样品中葛根素含量分别为21.40 mg·g^-1、23.44 mg·g^-1、20.67 mg·g^-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心可舒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可舒胶囊 质量标准 丹参 三七 山楂 木香 葛根 原儿茶醛 人参皂苷 三七皂苷 熊果酸 葛根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可舒系列制剂UPLC特征图谱的研究
6
作者 赵振霞 王钰宁 +1 位作者 刘永利 王敏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16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建立心可舒系列制剂的UPLC特征图谱,为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hermo Syncronis C_(18)(2.1mm×1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量为0.3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7n... 目的:建立心可舒系列制剂的UPLC特征图谱,为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hermo Syncronis C_(18)(2.1mm×1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量为0.3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7nm。结果:心可舒系列制剂特征图谱共有12个特征峰,采用对照品及质谱信息推断,指认了10个特征峰;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本)》对特征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以特征峰峰面积为变量,采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很好地区分了各剂型与各企业产品。结论:建立的特征图谱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心可舒系列制剂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可舒系列制剂 特征图谱 超高压液相色谱 葛根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丹参组方配伍对动脉粥样硬化鹌鹑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顾健 李佳川 +2 位作者 谭睿 樊利娜 张鑫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939-3942,共4页
采用外源性胆固醇和高脂饲料建立鹌鹑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葛根-丹参(1:1)组方配伍对模型动物脂质代谢、肝脏系数及载脂蛋白Apo.A1,ApoB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葛根一丹参组方配伍水提物在7.5g·kg。和葛根一丹参组方配... 采用外源性胆固醇和高脂饲料建立鹌鹑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葛根-丹参(1:1)组方配伍对模型动物脂质代谢、肝脏系数及载脂蛋白Apo.A1,ApoB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葛根一丹参组方配伍水提物在7.5g·kg。和葛根一丹参组方配伍乙酸乙酯部位在2.5~7.5g·kg。剂量下,能明显或部分降低AS模型鹌鹑血清1℃,TG,LDL-C和VLDL—C的含量,升高HDL-C的含量;降低鹌鹑的肝脏质量和肝脏系数及模型动物ApoB的含量,升高ApoAl的含量,纠正Apo—A1/ApoB的异常,表明葛根一丹参组方配伍能明显调节脂质代谢的紊乱,该作用可能是葛根一丹参组方配伍抗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药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丹参组方配伍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代谢 鹌鹑
原文传递
基于入血成分-靶点-通路策略探索丹参-川芎-葛根角药配伍对脑心同治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3
8
作者 汤依娜 李晓媛 +6 位作者 郭慧 袁崇均 陈帅 罗森 郭俊霞 李青苗 谭正怀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41,共11页
目的:基于入血-成分-靶点-通路的策略,初步探析角药配伍丹参-川芎-葛根(简称“通脉方”)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相关中医药理论“理、法、方、药”及“脑心同治”之内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大鼠灌胃丹参-川芎-葛根水提... 目的:基于入血-成分-靶点-通路的策略,初步探析角药配伍丹参-川芎-葛根(简称“通脉方”)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相关中医药理论“理、法、方、药”及“脑心同治”之内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大鼠灌胃丹参-川芎-葛根水提物,采用UPLC-MS法,检测鉴别代谢入血成分,根据实测提取物、入血成分及通脉方成分分析相关文献,筛选通脉方活性成分的范围,通过本草组鉴(HERB)、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等数据库检索活性成分所对应的靶点以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相关靶点;获取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采用STRING平台和Cytoscape可视化软件构建丹参-川芎-葛根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及蛋白互作(PPI)网络;经拓扑学条件过滤,筛选核心靶点网络;运行R语言脚本对PPI网络进行差异基因富集分析,获得富集排名前列的基因和信号通路;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将高连接度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在丹参-川芎-葛根水提物中检测到14种成分,大鼠给药后血浆中检测到11个入血原型成分,有大豆苷元、染料木素、3′-甲氧基大豆苷元、芒柄花素、隐丹参酮、等,同时也是核心靶点所映射的成分。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这些成分与靶蛋白受体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合能<-7.0 kcal/mol)。通脉方“脑心同治”机理涉及的“脑”、“心”共同点包括: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各自的成分-靶点调控网络中,有多个共同的靶基因和靶基因映射相连的通脉方成分;由22个核心靶点构成的核心蛋白互作网络(PPI)中,其中21个为共同靶点,与核心靶点相映射的通脉方成分相同(23个);差异基因富集分析中,有9项共同的生物过程(BP),8项共同的分子功能(MF),15条显著影响的共同信号通路,其中基因占比最高的通路均为PI3K/AKT信号通路;心、脑疾病核心靶点调控网络映射的入血成分(11个)相同。结论:本研究发现丹参-川芎-葛根角药对心脑血管的作用与其入血大豆苷元、染料木素、3′-甲氧基大豆苷元、芒柄花素、隐丹参酮、等成分密切相关,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密切的内在联系,“脑心同治”理论具有合理性,从物质基础和可能的作用机理揭示了丹参-川芎-葛根角药配伍的理、法、方、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详细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川芎 葛根 角药 入血化学成分 脑心同治
原文传递
丹参葛根对药中8种主要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小艳 李晓媛 +6 位作者 陈旭 黄志芳 刘云华 刘玉红 陈燕 谭正怀 易进海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6530-6541,共12页
该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丹参酚酮成分(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和葛根黄酮成分(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葛根素-6″-O-木糖苷、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血药浓度的分析方法,以期... 该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丹参酚酮成分(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和葛根黄酮成分(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葛根素-6″-O-木糖苷、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血药浓度的分析方法,以期从代谢动力学的角度揭示丹参葛根对药配伍的合理性。大鼠灌胃丹参酚酮提取物、葛根黄酮提取物和丹葛酚酮提取物后采集不同时间点血浆,以Eclipse plus C_(18)(2.1 mm×50 mm,1.8μm)为色谱柱,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正负离子分段检测。结果显示,8种成分在相应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基质效应及回收率结果均符合生物样品定量分析要求。与灌胃单方丹参酚酮和葛根黄酮提取物相比,灌胃复方丹葛酚酮提取物后大鼠血浆中葛根黄酮和丹参酮成分AUC及C_(18)均显著增加,提示丹参葛根对药配伍有利于葛根黄酮和丹参酮成分在体内吸收,相关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葛根 丹葛酚酮提取物 药代动力学 大鼠
原文传递
心痛泰颗粒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易丽娟 李雅 +2 位作者 柳兰 邹苏兰 郭志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5478-5483,共6页
目的建立心痛泰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enomenext Luna C18柱(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0.1%甲酸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0℃。测定10批心痛泰颗粒样品... 目的建立心痛泰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enomenext Luna C18柱(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0.1%甲酸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0℃。测定10批心痛泰颗粒样品,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心痛泰颗粒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图,并计算相似度,再通过对照品色谱图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通过10批样品的测定,建立心痛泰颗粒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共标定26个共有色谱峰,共有峰全部归属到各药材,其中3个共有峰(21、22、26号峰)为丹参专属,8个共有峰(4~10、16号峰)为葛根专属,7个共有峰(13、15、17~20、23号峰)为枳壳专属,12号峰为川芎专属,14号峰为甘草专属,1号峰为三七与甘草共有,2号峰为三七、木香与山楂共有,3号峰为川芎与木香共有,11号峰为葛根与郁金共有,24号峰为川芎与枳壳共有,25号峰为郁金与枳壳共有,并通过对照品色谱图对共有峰进行指认,7、12、22、26号峰分别为葛根素、阿魏酸、丹酚酸B、丹参酮IIA。结论10批样品相似度结果表明该颗粒制备工艺方法稳定可行,同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可以用于衡量心痛泰颗粒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成品质量的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痛泰颗粒 指纹图谱 质量控制 丹酚酸B 丹参酮IIA 葛根素 阿魏酸 丹参 葛根 枳壳 川芎 甘草 三七 木香 山楂 郁金
原文传递
基于整合用药及靶点网络探讨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核心处方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笑涵 刘乃需 +4 位作者 钦扬 刘奕呈 谢雁鸣 杜柏 刘毅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2309-2320,共12页
目的 基于整合用药网络及靶点网络,筛选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核心处方及药对,并探讨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及Web of Science、Pub... 目的 基于整合用药网络及靶点网络,筛选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核心处方及药对,并探讨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及Web of Science、PubMed中英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结合古今医案云平台、R Studio Apriori关联规则函数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核心处方。通过TCMSP、UniProt、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得到核心处方药物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 3.8.1构建中药复方的药物-成分-靶点网络;与OMIM、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DrugBank等数据库得到的疾病靶点取交集,构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核心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将核心靶点导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处方的核心成分及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关键靶点逐一进行分子对接以初步验证其有效性。结果 由文献检索共得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经验方256首,涉及组成中药236味。综合数据挖掘结果得到核心处方,包括丹参、黄芪、茯苓、泽泻、山药、山楂、白术、葛根;高频药对有“山楂-丹参”“葛根-黄芪”等。经过数据库综合筛选,得到核心处方中有效活性成分132个。其中芹黄素、木犀草素、异鼠李素、丹参新醌甲、熊竹素为核心活性成分,核心处方治疗的核心靶点为类视黄醇X受体、细胞肿瘤抗原p53、RELA原癌基因、丝氨酸蛋白激酶磷酸、热休克蛋白α等。主要通路包括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胰岛素抵抗、PPAR信号通路及胆汁分泌。经分子对接论证,预测的核心靶点与关键成分之间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核心处方组合可通过多活性成分,于多靶点、多通路调控,可为临床应用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黄芪 丹参 葛根 山药 泽泻 山楂 茯苓 白术 芹黄素 木犀草素 异鼠李素
原文传递
丹参-葛根提取物对氧糖剥夺/复氧损伤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车若梅 涂舒欣 贺晓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4-33,共10页
目的:基于氧化应激和凋亡探究丹参-葛根提取物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水提法制备不同配伍比例丹参-葛根提取物,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并建立OGD/R损伤模型,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 目的:基于氧化应激和凋亡探究丹参-葛根提取物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水提法制备不同配伍比例丹参-葛根提取物,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并建立OGD/R损伤模型,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筛选最佳配伍比例提取物用于后续实验。将SH-SY5Y细胞分为空白组、OGD/R组和丹参-葛根(SP)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10、30、100 mg·L^(-1)),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在氧糖剥夺4 h后迅速复氧12 h进行OGD/R造模。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显微条件下观察细胞形态,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荧光探针法(DCFH-DA)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流式细胞术结合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丹参-葛根2∶1配伍时SH-SY5Y细胞的存活率最佳,与空白组比较,OGD/R组细胞形态破损,细胞上清液LDH释放率、细胞ROS水平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和GSH水平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与OGD/R组比较,SP提取物各给药组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提高细胞存活率,改善细胞形态,降低细胞上清液LDH释放率(P<0.01);SP提取物30、100 mg·L^(-1)组可明显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明显提高细胞中SOD活性和GSH水平(P<0.05,P<0.01),100 mg·L^(-1)可明显降低细胞内MDA含量(P<0.05);此外,丹参-葛根提取物给药后可提高线粒体膜电位,30、100 mg·L^(-1)可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丹参-葛根提取物2∶1配伍对OGD/R损伤的SH-SY5Y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降低细胞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氧糖剥夺/复氧模型 丹参-葛根药对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UPLC法同时测定通脉颗粒中5个主成分的含量及其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鄢长余 石亚囡 +4 位作者 赵月然 高珊 姜范成 胡景莲 门启鸣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4-630,共7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通脉颗粒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葛根素、大豆苷和丹酚酸B含量,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5种成分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XBridge^(TM) C_(18)色谱柱(4.6 mm×75 mm,2.5μm),以乙腈(A)-0.2%磷酸(B)...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通脉颗粒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葛根素、大豆苷和丹酚酸B含量,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5种成分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XBridge^(TM) C_(18)色谱柱(4.6 mm×75 mm,2.5μm),以乙腈(A)-0.2%磷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7 m L·min^(-1),测定波长280 nm。结果:通脉颗粒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葛根素、大豆苷和丹酚酸B进样量分别在0.011~0.106μg(r=0.999 9),0.004~0.043μg(r=0.999 9),0.019~0.193μg(r=0.999 8),0.008~0.084μg(r=0.999 9),0.005~0.048μg(r=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5%、95.0%、96.8%、97.6%、100.8%;含量测定结果分别在0.18~18.45、0.01~0.78、0.04~9.75、0.01~1.80、0.05~1.58 mg·g^(-1)之间。通过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结果在0.25~0.72之间,表明各生产企业之间产品质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为通脉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颗粒 丹参 川芎 葛根 丹参素 原儿茶醛 葛根素 大豆苷 丹酚酸B 含量测定 灰色关联度 超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