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素和 辛映卿 +1 位作者 庄少惠 彭皓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76-1277,共2页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限期乳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20例。L组:氯诺昔康40mg+吗啡10mg;T组:曲马多800mg+氟哌啶5mg,将以上药液加生理盐...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限期乳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20例。L组:氯诺昔康40mg+吗啡10mg;T组:曲马多800mg+氟哌啶5mg,将以上药液加生理盐水至100ml。术毕前30min静注相应负荷药液后开始静脉镇痛治疗,采用持续背景剂量(2ml/h)配合单次按压剂量(1ml),锁定时间30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静度评分,记录每个患者术后的疼痛和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静度评分:12h以后T组高于L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L组低于T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安全有效,满意度优于曲马多,副作用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吗啡 乳癌根治术 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和单纯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海平 陈健 李清浩 《医学综述》 2012年第3期475-476,共2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过...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压和心率改变情况以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入手术室时血压和心率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前、插管后即刻、切皮时和拔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安全有效,术后麻醉恢复快,麻醉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根治术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em自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蕾 杨丽华 +1 位作者 高丽萍 卢爱金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8期632-633,共2页
关键词 OREM自理模式 乳腺癌根治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输液对乳癌根治术病人出凝血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光华 李淑琴 +3 位作者 董宁蝉 王月凤 孙小菊 李金娜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减少病人术中出血。方法将 80例乳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 (加温输液 )和对照组 (室温输液 )各 40例。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输入加温液体 (37~ 38℃ ) ,腹部以下盖保温毯 ,使肛温保持在 36~ 37℃ ;对照组输入室温液体 (2 0~ 2 ... 目的减少病人术中出血。方法将 80例乳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 (加温输液 )和对照组 (室温输液 )各 40例。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输入加温液体 (37~ 38℃ ) ,腹部以下盖保温毯 ,使肛温保持在 36~ 37℃ ;对照组输入室温液体 (2 0~ 2 1℃ ) ,不用保温毯。比较两组术后体温、出血量、输血量及部分凝血项目测定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终止和手术后 2 h体温比较 ,均 P<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比较 ,均 P<0 .0 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术后血小板 (PL T)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 (PT% )及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比较 ,均 P<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加温输液可使病人术中术后的体温维持正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根治术 加温输液 凝血机制 肿瘤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引起放射性心脏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芙瑶 吴友义 +1 位作者 原少斐 王玉斌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7期856-858,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物理因素对左侧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后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发生的影响。方法对32例左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逆向调强放疗,所有患者分别在放疗前、放疗中(30Gy时)、放疗结束时和放疗结束后1个月及3个月检测心电图和血清... 目的研究临床、物理因素对左侧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后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发生的影响。方法对32例左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逆向调强放疗,所有患者分别在放疗前、放疗中(30Gy时)、放疗结束时和放疗结束后1个月及3个月检测心电图和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应用NCI-CTCAE 3.0版对急性放射性心脏分级标准评价。采用单因素分析临床、物理因素与心脏损伤的关系。结果放疗结束3月未检测出c Tn I异常。随着心脏受照射量的增加,血清c Tn I含量随之升高,放疗剂量达DT 30Gy时血清c Tn I含量较放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2.476,P<0.05);放疗结束时与放疗前的比较,血清c Tn I含量显著升高(t=9.834,P<0.001),放疗后1个月与放疗前比较,c Tn I含量仍有轻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5,P<0.05);放疗后3个月与放疗前比较,显示血清c Tn I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0.284,P>0.05)。无心脏损伤组和有心脏损组年龄、KPS评分、病理类型、ER表达情况、PR表达情况、Her-2表达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91、0.36、1.54、0.68、2.50、0.10,均P>0.05),无心脏损伤组心脏Dmax、心脏V30均显著低于有心脏损伤组(t值分别为2.29、3.34,均P<0.05),而两组心脏Dmin、心脏Dmean、心脏V40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89、1.68、1.56,均P>0.05)。结论乳腺癌逆向调强放疗后心脏的损伤以心电图异常较为常见,其中心脏Dmax、V30是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血清中c Tn I的变化可早期反映放射性心脏损伤,以利于尽早预防和治疗放疗并发症和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癌根治术 逆向调强放疗 放射性心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军 秦建伟 +3 位作者 邵永丰 梁永年 张憬 薛磊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5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中心肌酶、肌钙蛋白I(cTnI)和自由基代谢水平的变化及应用依达拉奉(MCI-186)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CI-186组(M组)20例,对照组(C组)20例。M组接受MCI-18...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中心肌酶、肌钙蛋白I(cTnI)和自由基代谢水平的变化及应用依达拉奉(MCI-186)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CI-186组(M组)20例,对照组(C组)20例。M组接受MCI-1860.5mg/kg一次性加入心脏停搏液中,C组不接受MCI-186。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6h、24h测量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水平,记录心脏复跳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①CK-MB术后6h,cTnI、LDH术后24h最高;组间比较M组LDH、CK-MB、cTnI术后24h,CK-MB术毕,cTnI术后6h均低于C组(P<0.05)。②MDA术后各时相均升高,术后6h、24hM组低于C组(P<0.05);SOD在术毕、术后6hM组明显高于C组(P<0.05)。③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M组为80%,C组为55%。M组术后24h多巴胺平均最大剂量少于C组(P<0.05)。结论MCI-186可提高心肌细胞SOD活性,减少MDA产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手术 心肌保护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团进攻制式火炮打击兔应激防护模型血清自由基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林也容 张建华 +6 位作者 郁毅刚 钟桂华 俞雄杰 周龙 林进皇 王文浩 余海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5期1167-1169,1172,共4页
目的探讨战场火炮覆盖应激后,不同位置掩体内兔血清自由基变化规律。方法闽南山地秋季团进攻演习中,根据隐蔽位置设置实验兔空白对照组、反角隐蔽组和迎面角隐蔽组。基数火炮覆盖应激刺激后6 h,存活兔检测血清氧自由基含量,进行统计学... 目的探讨战场火炮覆盖应激后,不同位置掩体内兔血清自由基变化规律。方法闽南山地秋季团进攻演习中,根据隐蔽位置设置实验兔空白对照组、反角隐蔽组和迎面角隐蔽组。基数火炮覆盖应激刺激后6 h,存活兔检测血清氧自由基含量,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反角隐蔽组和迎面角隐蔽组一氧化氮(NO)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反角近距隐蔽组相比,迎面近距隐蔽组NO显著升高(P<0.01),TSOD显著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火炮打击后实验兔应激反应强烈,不同位置掩体对存活及血清自由基含量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进攻 火炮 应激防护模型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在乳癌根治术中超前镇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宝林 鲍红光 史宏伟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9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在乳癌根治术中超前镇痛的有效性。方法:60例乳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气管内全麻。A组为实验组,在气管插管完成后,手术开始前静注氟比洛芬酯100 mg。B组为对照组,于术毕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在乳癌根治术中超前镇痛的有效性。方法:60例乳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气管内全麻。A组为实验组,在气管插管完成后,手术开始前静注氟比洛芬酯100 mg。B组为对照组,于术毕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00 mg。两组术后均未使用自控镇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拔管后10 min,回病房后4、8、12、24 h的疼痛感觉程度,并观察有关不良反应。结果:A组术后24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乳癌根治术中,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乳癌根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措施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 被引量:5
9
作者 姜建华 吕绍江 荆军防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09-510,共2页
目的探讨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发生率的方法。方法综合采用易积液部位皮瓣开窗引流、皮瓣与胸壁固定、腋下单管负压引流、切口非加压包扎等方法(观察组49例)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并与传统乳腺癌根治方法(对照组40例)... 目的探讨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发生率的方法。方法综合采用易积液部位皮瓣开窗引流、皮瓣与胸壁固定、腋下单管负压引流、切口非加压包扎等方法(观察组49例)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并与传统乳腺癌根治方法(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皮瓣下积液率(6.1%),明显低于对照组(27.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中采取综合措施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且术后管理方便,便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皮瓣下积液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一期乳房假体再造乳房的讨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毓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3327-3328,3331,共3页
目的探讨用硅胶假体植入法修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缺失的疗效。方法19例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同期于胸大肌后植入硅胶假体再造乳房。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积液、皮瓣坏死。18例患者美观效果满意。1例移位经... 目的探讨用硅胶假体植入法修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缺失的疗效。方法19例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同期于胸大肌后植入硅胶假体再造乳房。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积液、皮瓣坏死。18例患者美观效果满意。1例移位经后期修正后仍达到满意之美观效果。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未发现有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无上肢水肿及功能障碍。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运用假体植入法行一期乳房再造,具有创伤小、安全、快速,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恢复期短等优点,再造后乳房美观,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乳房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癌72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飚 许广照 +1 位作者 张爱平 卫建莲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3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 探讨各期乳腺导管癌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对72例乳腺导管癌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行乳脾癌改良根治术44例(61.1%),术后效果均满意,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大多数Ⅰ、Ⅱ期乳腺导管癌和部分Ⅲ期乳腺癌病人,肿... 目的 探讨各期乳腺导管癌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对72例乳腺导管癌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行乳脾癌改良根治术44例(61.1%),术后效果均满意,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大多数Ⅰ、Ⅱ期乳腺导管癌和部分Ⅲ期乳腺癌病人,肿瘤或淋巴结融合已侵犯胸肌、肿瘤距胸肌近或肿瘤位于乳房深部,或乳腺小而肿瘤大时,Halsted根治术仍是可采用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癌 乳腺改良根治术 HALSTED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基在神经外科手术时脑保护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强 《医学与哲学(B)》 2007年第4期13-15,共3页
神经外科手术中脑内自由基(主要是氧自由基)产生增加,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造成细胞结构和功能上的继发性损伤。自由基在继发性损伤中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缺血级联反应、缺血再灌注和细胞凋亡有关。术中采取措施清除自由基以... 神经外科手术中脑内自由基(主要是氧自由基)产生增加,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造成细胞结构和功能上的继发性损伤。自由基在继发性损伤中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缺血级联反应、缺血再灌注和细胞凋亡有关。术中采取措施清除自由基以及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将有助于保护损伤的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 脑保护 神经外科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 被引量:1
13
作者 盛薇 葛平 王曙逢 《陕西肿瘤医学》 2000年第1期22-23,25,共3页
我院1984年1月至1993年12月对406例乳腺癌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发生皮瓣坏死共136例,占33.5%。皮瓣坏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就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皮瓣坏死的发... 我院1984年1月至1993年12月对406例乳腺癌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发生皮瓣坏死共136例,占33.5%。皮瓣坏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就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早期及时处理,采用有效方法可缩短伤面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根治术 皮瓣坏死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单侧硬膜外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邱建磊 王尔民 赵煜毅 《医学综述》 2010年第5期777-779,共3页
目的观察控制性单侧硬膜外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取患侧在下的侧卧位,于T3~4间隙正中入路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端并偏向患侧... 目的观察控制性单侧硬膜外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取患侧在下的侧卧位,于T3~4间隙正中入路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端并偏向患侧30°置入硬膜外导管4cm,保持患侧在下的体位推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药物固定15min后改为仰卧位。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中向置管、仰卧体位后注药的方法。评测患侧神经阻滞数量、麻醉效果,并记录术中辅助用药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侧神经阻滞数量多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清扫腋窝淋巴组织及术终时段心率、呼吸频率加快,潮气量加大,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明显,与试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单侧硬膜外麻醉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单侧 控制性 罗哌卡因 乳腺癌根治术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及血糖监测
15
作者 王迪芬 刘兴敏 +4 位作者 付原 王文玲 石建云 曾庆繁 马燕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69-371,共3页
20例乳癌根治术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分别在麻醉前,术中、术毕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糖变化。结果发现两组术中、术毕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麻醉前降低;两组术中、术毕血糖较麻醉前... 20例乳癌根治术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分别在麻醉前,术中、术毕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糖变化。结果发现两组术中、术毕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麻醉前降低;两组术中、术毕血糖较麻醉前明显升高,尤以A组更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血糖 乳腺癌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中厚皮片移植在乳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张明 蒋国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302-1303,共2页
[目的]探讨原位中厚皮片移植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52例行改良根治术的男女性乳癌腺根治术后皮瓣张力较大需要减张的患者中,行原位中厚皮片移植。[结果]患者植皮成活率为100%,未见大面积皮片坏死,化放疗后皮片未见坏死。... [目的]探讨原位中厚皮片移植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52例行改良根治术的男女性乳癌腺根治术后皮瓣张力较大需要减张的患者中,行原位中厚皮片移植。[结果]患者植皮成活率为100%,未见大面积皮片坏死,化放疗后皮片未见坏死。[结论]对于在乳腺癌根治术中胸壁皮肤有缺损或者张力较大的患者采取原位中厚皮片移植,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术后保持一定功能,皮肤柔软耐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根治术 植皮 皮瓣坏死 原位中厚皮片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大肌肌瓣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薛克成 董淑晓 高中诚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65-266,共2页
目的 :探讨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中应用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乳房外形方面的疗效。方法 :将早期乳腺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行保乳根治术 (对照组 ) ,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加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 (治疗组 )。观察两组在... 目的 :探讨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中应用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乳房外形方面的疗效。方法 :将早期乳腺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行保乳根治术 (对照组 ) ,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加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 (治疗组 )。观察两组在创腔积液及术后病乳外形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创腔积液明显减少 ,病人的病乳外形良好 ,两组比较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中应用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能明显降低创腔积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保乳根治术 胸大肌肌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乳腺癌手术分析与治疗对策探讨
18
作者 吴才 章五一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非典型乳腺癌的合理治疗对策。方法对非典型乳腺癌30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典型乳腺癌行乳癌改良根治术后,乳腺残留乳癌4例,乳腺无残留乳癌26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0例,无淋巴结转移20例。结论非... 目的探讨非典型乳腺癌的合理治疗对策。方法对非典型乳腺癌30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典型乳腺癌行乳癌改良根治术后,乳腺残留乳癌4例,乳腺无残留乳癌26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0例,无淋巴结转移20例。结论非典型乳腺癌可行保乳治疗,并配合放疗与化疗;腋窝淋巴结是否清扫,则依据“哨兵”淋巴结活检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乳腺癌 乳癌改良根治术 保乳治疗 “哨兵”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在乳癌保乳根治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亓健 薛克成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5期337-338,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在减少乳癌保乳根治术后并发症、改善乳房外形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 6 1例早期乳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31例 ,行保乳根治术 ;治疗组 30例 ,在行保乳根治术的基础上加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观察两... 目的 探讨应用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在减少乳癌保乳根治术后并发症、改善乳房外形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 6 1例早期乳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31例 ,行保乳根治术 ;治疗组 30例 ,在行保乳根治术的基础上加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观察两组在创腔积液及术后病乳外形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创腔积液明显减少 ,病人的病乳形态好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乳癌保乳根治术中应用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能减少创腔积液 ,改善乳房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 乳癌保乳根治术 胸大肌肌瓣 创腔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式解剖器在乳癌根治术中的使用效果
20
作者 何梅 黄文霞 +1 位作者 黄智慧 刘元婷 《西藏医药》 2011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彭式解剖器在乳癌根治手术中运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5~9月份行乳癌根治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实验组在术中采用彭式解剖器,对照组在术中采用传统高频电刀,对两组患者在术中使用的电刀功率,手术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 目的探讨彭式解剖器在乳癌根治手术中运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5~9月份行乳癌根治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实验组在术中采用彭式解剖器,对照组在术中采用传统高频电刀,对两组患者在术中使用的电刀功率,手术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使用的电刀功率明显比对照组使用电刀功率低(P<0.01)。但是,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持续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1)。结论采用彭式解剖器在乳癌根治术中具用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对组织的热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对手术人员有保护作用,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式解剖器 高频电刀 乳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