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6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ATMAN-TCM平台探讨刘尚义国医大师抗瘤四味方干预前列腺癌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孙波 李文 +1 位作者 秦忠 陈云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1-133,I0041,共4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抗瘤四味方干预前列腺癌的的机制。方法运用在线BATMAN-TCM平台对抗瘤四味方干预前列腺癌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抗瘤四味方含78种化合物,其中预测对前列腺癌靶标基因12个,涉及跨膜转运...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抗瘤四味方干预前列腺癌的的机制。方法运用在线BATMAN-TCM平台对抗瘤四味方干预前列腺癌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抗瘤四味方含78种化合物,其中预测对前列腺癌靶标基因12个,涉及跨膜转运、细胞信号转导、生物合成过程、分解代谢过程、应激反应等细胞生理病理过程。结论抗瘤四味方具有通过调节雄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等环节发挥抗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MAN-tcm 国医大师 前列腺癌 分子机制 生物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辨治良性前列腺增生 被引量:2
2
作者 巩瑛杰 于润泽 +3 位作者 朱玉新 张奇 张亚强 宋竖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41-544,共4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一种常见于老年男性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临床主要以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为主要表现。中医对BPH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而络病理论的发展又为该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一种常见于老年男性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临床主要以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为主要表现。中医对BPH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而络病理论的发展又为该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医认为BPH的发病是以正气不足为本,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为标,而精室脉络阻滞不通是其关键病机。本文就前列腺的生理、病理特点及该病的疾病特点与络病学的相关性,基于络病理论来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 病机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用药规律研究
3
作者 孟骊冲 廉坤 +2 位作者 郭瑾 王梓仪 胡志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60-66,共7页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国家专利组方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2000年1月1日-2023年10月31日收录的中药复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专利数据,运用Excel2016、SPSS Modeler 18.0、SPSS S...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国家专利组方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2000年1月1日-2023年10月31日收录的中药复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专利数据,运用Excel2016、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7、Cytoscape3.10.0软件对专利涉及中药的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核心复杂共现网络和潜在中药集群进行分析。结果纳入专利182项,涉及中药404味,总频次为2054,其中频次≥20的中药22味,高频药物有黄芪、甘草、黄柏、淫羊藿、丹参、车前子、茯苓、王不留行、泽泻和赤芍等;高频药物以补虚药(267次,13.00%)、活血化瘀药(216次,10.52%)、利水渗湿药(147次,7.16%)为主;性味以甘味、寒性为主,多归肝经、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10条,常见药对包括山萸肉-熟地黄、莪术-三棱、黄芪-党参;置信度较高的角药为当归-黄柏-甘草;聚类分析得到5个药物组合;潜在中药集群分析得到5组,其中“干姜-龙骨-独活-葱须-谷糠-透骨草”网络药物互联度最高(Score=6)。结论中药复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国家专利遣方用药以补益脾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国家专利 中药复方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前列腺癌用药特点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雪圆 陈其华 +2 位作者 蔡宛灵 朱文雄 杨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1-27,共7页
目的探析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的用药规律,为前列腺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Data)、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及CochraneLibrary检... 目的探析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的用药规律,为前列腺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Data)、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及CochraneLibrary检索并筛选建库至2023年5月30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临床文献,提取方药录入Excel2020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3.0、Cytoscape3.9.0软件对处方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97篇,包含有效方剂97首、中药148味,其中黄芪、甘草、白花蛇舌草、茯苓、熟地黄等药物使用频次较高,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甘为主,苦、辛为辅,归经以脾经、肺经、肝经、肾经较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较高。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3条关联规则数据。二联关联规则共24条,其中支持度最高的中药组合为黄芪-甘草;三联关联规则共9条,其中支持度最高的中药组合为黄芪-白术+茯苓。对46味高频中药进行复杂网络分析,获得14味核心中药,其中黄芪的节点度值、介数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均最大,位于中药配伍核心位置。核心药物分析得到4项聚类和5个公因子。结论中医治疗前列腺癌用药以补虚药为主,寒温并用,扶正祛邪,以健脾补肾为要,辅以化瘀散结、利湿清热、解毒抑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中医药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复杂网络分析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防治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郑倩倩 陈璐瑶 汪涛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7期83-87,共5页
从中医理论入手,总结中医古代医家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相关论述,认为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及特点,是筛选PCa新治疗药物的资源库,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在研究中已被证明可有效减缓PCa病理进程。此外还归纳了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抗... 从中医理论入手,总结中医古代医家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相关论述,认为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及特点,是筛选PCa新治疗药物的资源库,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在研究中已被证明可有效减缓PCa病理进程。此外还归纳了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抗PCa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治疗PCa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中医理论 中药有效成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谭新华运用角药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的经验
6
作者 冯恩敏 王彪 +4 位作者 吴丽通 李波男 龙衍 邹博 周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236-1241,共6页
谭新华教授运用角药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其所用角药类型可划分为补益类与祛邪类,分别有3种首选角药组合。补益类:针对脾肾气虚证,首选黄芪-人参-白术组合;针对肾阴亏虚证,首选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组合;针对肾阳... 谭新华教授运用角药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其所用角药类型可划分为补益类与祛邪类,分别有3种首选角药组合。补益类:针对脾肾气虚证,首选黄芪-人参-白术组合;针对肾阴亏虚证,首选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组合;针对肾阳不足证或下焦虚寒证,首选山药-益智仁-乌药组合。祛邪类:针对肝气郁滞证,首选柴胡-白芍-川楝子组合;针对气血瘀滞证,首选怀牛膝-桃仁-莪术组合;针对下焦湿热证型,首选车前子-萹蓄-瞿麦组合。从角药配伍角度分析谭新华教授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并于文末附医案1则加以说明,以期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其学术思想,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癃 淋证 精浊 中医药疗法 男性下尿路症状 角药 谭新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吴泾地区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
7
作者 何立浩 严雅 +1 位作者 罗权平 施国伟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90-96,共7页
目的探讨上海吴泾地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0月就诊于上海市闵行区吴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60例50岁及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统计分析患者的各项信息... 目的探讨上海吴泾地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0月就诊于上海市闵行区吴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60例50岁及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统计分析患者的各项信息,包括年龄、饮酒、吸烟、身体质量指数、饮食偏嗜、运动习惯、中医四诊信息,探讨症状、证素、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中医证型与患者基本情况的相关性。结果参与调查的560例患者,平均年龄(69.56±11.39)岁,症状和体征出现频率前3位依次为尿频(91.79%)、尿急(85.36%)、排尿不畅(71.25%)。最常见的舌脉象为薄白苔(48.39%),淡红舌(33.39%),沉脉(67.86%)。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医证型以肾气亏虚证为主。本研究显示,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医证型与年龄、吸烟、饮酒和运动习惯具有相关性(P<0.05,P<0.01)。结论肾气亏虚证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证型,年龄、吸烟、饮酒和运动习惯可能是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医证型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中医证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识调查与临床进展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徐志驰 张玫洁 +2 位作者 苏妹英 陈日连 吴素枝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1期35-38,共4页
目的:调查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中医体质,并分析导致BPH发生临床进展的危险因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选取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来体检、看诊、住院的202例BPH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 目的:调查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中医体质,并分析导致BPH发生临床进展的危险因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选取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来体检、看诊、住院的202例BPH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另以是否出现BPH临床进展,将所有患者分为进展组(44例)与未进展组(158例),分析BPH临床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调查,202例BPH患者的中医体质主要以阳虚质、气虚质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20分、前列腺总体积(TPV)>30 mL、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1.2μg·L^(-1)是BPH发生临床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PH患者中医体质辨识中主要以阳虚质、气虚质为主,且IPSS评分>20分、TPV水平>30 mL、血清总PSA水平>1.2μg·L^(-1)是BPH发生临床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可针对上述指标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以降低BPH发生临床进展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中医体质 阳虚质 气虚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不同证型女性迟发性与持久性痤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兰东 司天润 +2 位作者 赵树玲 毛燕玲 张海燕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9-382,共4页
目的 :寻找治疗女性痤疮的最佳方法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 10 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 (38例 )、针刺组 (32例 )和中药组 (34例 )。针药组取穴以循经远取与局部近取相结合 ,同时给予中药芩参粉刺清口服液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针刺... 目的 :寻找治疗女性痤疮的最佳方法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 10 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 (38例 )、针刺组 (32例 )和中药组 (34例 )。针药组取穴以循经远取与局部近取相结合 ,同时给予中药芩参粉刺清口服液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针刺组与单纯中药组。结果 :患者皮损改善 ,针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及中药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组治疗后血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血清睾酮 (T)、雌二醇 (E2 )水平均有下降 ,尤以针药组肝肾阴虚型T水平改善明显。结论 :针药结合法是治疗女性迟发性与持久性痤疮的有效方法 ,并有调节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性激素与细胞因子水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结合治疗 证型 女性 迟发性 持久性 痤疮 针灸疗法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瘫神经损伤定位和治疗方法选择相关关系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2
10
作者 李常度 黄信勇 +2 位作者 杨娟娟 符晓英 李漾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研究面瘫神经损伤定位和治疗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 ,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随机、按神经损伤定位分层对照的方法 ,将 19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 (A组 )、西药治疗组 (B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C组 )。... 目的 :研究面瘫神经损伤定位和治疗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 ,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随机、按神经损伤定位分层对照的方法 ,将 19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 (A组 )、西药治疗组 (B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C组 )。结合临床和肌电图作出准确神经损伤定位 ,用House 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 ,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疗效分析 ,并作 6个月随访。 结果 :面神经管内损伤 ,中西医结合疗法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 (P <0 0 5 ) ,后遗症少 ;面神经管外损伤 ,3组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定位在面神经管内的面瘫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为最佳选择 ;定位在面神经管外的面瘫 ,有明显的自然痊愈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 随机对照研究 中西医结合疗法 面神经麻痹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李艳慧 尹丽丽 +1 位作者 王澍欣 王莉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9-190,共2页
目的:验证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推广性。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穴位贴敷(以三棱、莪术、大黄、冰片制成药饼,敷于天枢、气海、关元穴);对照组口服苁蓉通便口服液。结果:治疗组... 目的:验证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推广性。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穴位贴敷(以三棱、莪术、大黄、冰片制成药饼,敷于天枢、气海、关元穴);对照组口服苁蓉通便口服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8%,对照组总有效率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5.1±2.8)小时,对照组为(10.1±7.3)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便秘具有确切的疗效,适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穴位疗法 穴位贴敷法 便秘/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那雄胺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出血和冲洗液吸收影响的定量性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恭会 何正富 +2 位作者 余大敏 李新德 陈昭典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前口服非那雄胺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 TURP)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冲洗液吸收量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4 0例术前不用非那雄胺 ,试验组 4 0例术前口服非那雄胺 ;应用比色法和庆大霉素标记... 目的 :探讨术前口服非那雄胺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 TURP)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冲洗液吸收量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4 0例术前不用非那雄胺 ,试验组 4 0例术前口服非那雄胺 ;应用比色法和庆大霉素标记法定量测定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冲洗液吸收量。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总量、冲洗液血红蛋白浓度、每克切除前列腺组织出血量、每分钟出血量、冲洗液吸收总量、每克切除前列腺组织冲洗液吸收量、每分钟冲洗液吸收量比较 ,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减少 ( P<0 .0 5 )。实验组低血压发生率、输血量、手术结束时血钠下降值、低钠血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 P<0 .0 5 )。结论 :术前短期服用非那雄胺可以减少 TURP术中出血和冲洗液吸收 ,降低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外科学 前列腺增生/药物疗法 非那雄胺/治疗应用 失血 手术 冲洗液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黄芪当归合剂对肾病综合征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代谢紊乱的影响 被引量:122
13
作者 王海燕 李惊子 +6 位作者 潘缉圣 邹万忠 李晓玫 章友康 朱世乐 黄海长 王叔咸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2-552,共11页
为明确黄芪、当归在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syndrome ,NS)治疗中的作用、适应证及其作用机制 ,我们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黄芪当归合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各种肾脏疾病慢性病变经过肾硬化、纤维化 ,最终发展成为终末... 为明确黄芪、当归在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syndrome ,NS)治疗中的作用、适应证及其作用机制 ,我们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黄芪当归合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各种肾脏疾病慢性病变经过肾硬化、纤维化 ,最终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衰竭。如何阻断这一发展通路已成为国际肾脏病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用慢性嘌呤霉素肾病模型 ,以目前公认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作为阳性对照 ,经 12周给药观察后处死 ,收集血、尿、肾脏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模型鼠肾脏呈慢性炎症 ,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黄芪当归合剂 (A&A)治疗明显减轻肾功能恶化和组织学损伤 ,肾小球硬化指数和小管间质损伤指数下降与肾功能损伤减轻呈正相关 (r=0 .80 ,P <0 .0 0 1和r=0 .85 ,P <0 .0 0 1)。细胞外基质Ⅲ、Ⅳ型胶原 ,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明显减少。这种抗纤维化作用与ACEI相似 ,但肾局部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不下降 (5 6 .5 3± 7.0 3vs 76 .6 2± 12 .88pg/mg蛋白 ,P <0 .0 5 )。然而 ,A&A治疗组的肾脏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 (0 .0 5 17± 0 .0 2 4 8vs 0 .110 0± 0 .0 2 6 1,P <0 .0 5 )和骨桥蛋白 (OPN ,0 .0 10 5± 0 .0 0 5 3vs 0 .115± 0 .0 34,P <0 .0 5 )表达 ,单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变病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黄芪 当归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药物的四气在穴位贴敷疗法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洁 吴强 +2 位作者 林栋 陈传江 黄冬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药物的四气对穴位贴敷法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61例随机分为辣椒素组20例、薄荷脑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选用同为辛味但不同寒(凉)热属性的辣椒与薄荷的提取物辣椒素、薄荷脑及痛经灸贴剂贴敷神阙穴,观察治疗前... 目的:观察药物的四气对穴位贴敷法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61例随机分为辣椒素组20例、薄荷脑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选用同为辛味但不同寒(凉)热属性的辣椒与薄荷的提取物辣椒素、薄荷脑及痛经灸贴剂贴敷神阙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疼痛评分均较前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穴位贴敷疗法中,药物的四气对其疗效无显著作用,提示穴位贴敷疗法与内服药物不同,不应将四气作为选药的主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中医药疗法 痛经/穴位疗法 穴位贴敷法 四气(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秩边穴对实验性大鼠非菌性前列腺炎影响的研究(Ⅰ)——针刺对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冀来喜 翟娜 +5 位作者 朱小棣 李谈 杨海峰 方敏 刘煦欣 石学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7-90,共4页
关键词 前列腺炎 针灸疗法 超微结构 秩边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清国 王朝阳 李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方法,穴取中极、归来、太冲、三阴交,治疗24次为一疗程,共160例。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定指数(L),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I-PSS和L。结果:160例患者...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方法,穴取中极、归来、太冲、三阴交,治疗24次为一疗程,共160例。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定指数(L),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I-PSS和L。结果:160例患者治疗前I-PSS积分为23.4±5.8分,L积分为4.4±0.5分,治疗后I-PSS积分为10.2±5.1分,L积分为1.3±1.2分,治疗前后I-PSS和L积分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可缓解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针刺疗法 毫针 中极穴 归来穴 太冲穴 三阴交穴 雀啄法 捻转泻法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三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9
17
作者 靳瑞 赖新生 +1 位作者 李艳慧 梁日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12,共2页
采用随机法将中风后遗症病人分成颞三针组108例,体针组100例。两组的病程、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颞三针组在偏瘫对侧颞部取三针,常用手法为提插、捻转。体针组手法及配穴均同颞三针组。结果,颞三针组基本痊愈29例,显效48... 采用随机法将中风后遗症病人分成颞三针组108例,体针组100例。两组的病程、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颞三针组在偏瘫对侧颞部取三针,常用手法为提插、捻转。体针组手法及配穴均同颞三针组。结果,颞三针组基本痊愈29例,显效48例,有效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8.3%。组间比较显示颞三针组疗效高于体针组(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并发症 针灸疗法 头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针灸配腺内注射双黄连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仁海 冀萍 +4 位作者 王瑜 王淑敏 丛华 王杰 刘清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8-10,共3页
本文采用激光针灸配腺内注射双黄连(治疗组35例)与激光针灸配腺内注射先锋Ⅴ号(对照组33例)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68例。治疗组治愈率85.7%,对照组51.5%,两组比较差鼻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主要症候... 本文采用激光针灸配腺内注射双黄连(治疗组35例)与激光针灸配腺内注射先锋Ⅴ号(对照组33例)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68例。治疗组治愈率85.7%,对照组51.5%,两组比较差鼻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主要症候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1),并对患者前列腺体B超检查、EPS的pH值、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4等技术指标进行了观察,证明本方法对改善前列腺体的肿胀、形态、EpS的pH值,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机能都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炎 针灸疗法 激光针刺注射 双黄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干扰素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过建春 陈素莲 +2 位作者 李冰如 吴惟一 屠士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1,共3页
72例慢性乙肝随机分为治疗组、大剂量干扰素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2月后,分别对症状、体征、肝功能、乙肝三系、HBVDNA、肝纤维化指标及治疗前后肝组织活检进行观察对照,结果提示本法对慢性肝炎症状体征的改善、恢复肝功能、抗病毒、改善... 72例慢性乙肝随机分为治疗组、大剂量干扰素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2月后,分别对症状、体征、肝功能、乙肝三系、HBVDNA、肝纤维化指标及治疗前后肝组织活检进行观察对照,结果提示本法对慢性肝炎症状体征的改善、恢复肝功能、抗病毒、改善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有一定疗效,尤其对抗病毒、血清球蛋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大剂量干扰素组比较疗效相似(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中医药疗法 肝纤维化 干扰素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三阴穴”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20
作者 何天有 赵耀东 雒成林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97-698,共2页
目的 :寻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 9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三阴穴”治疗组与内服前列康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 85 0 %,与对照组有效率 6 0 0 %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1 ... 目的 :寻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 9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三阴穴”治疗组与内服前列康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 85 0 %,与对照组有效率 6 0 0 %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1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针刺“三阴穴”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服前列康 ,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慢性前列腺炎 三阴 阴穴 针刺 对照组 前列康 有效率 内服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