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质股东持股、经理人激励与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华芳 杨建君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5,共7页
从大股东一机构投资者一经理人的多层面治理视角,基于中国2007~2010年生物医药类和电子信息类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比分析了证券投资基金持股、第一大股东持股、经理人激励、及其交互作用对两类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相... 从大股东一机构投资者一经理人的多层面治理视角,基于中国2007~2010年生物医药类和电子信息类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比分析了证券投资基金持股、第一大股东持股、经理人激励、及其交互作用对两类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电子信息类企业,基金持股对生物医药类企业创新投入呈现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股东持股和经理人激励均能正向促进两类企业的创新投入。进一步地,基金持股与经理人激励对生物医药类和电子信息类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分别存在相互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而基金持股与大股东持股的交互则负向影响生物医药类企业创新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投入 证券投资基金持股 第一大股东持股 经理人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程度与公司治理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水利 杨万顺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8年第4期106-111,127,共7页
本文以机械、设备和仪表行业的16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2004—2006年的数据,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Z指数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作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股改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正相关并... 本文以机械、设备和仪表行业的16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2004—2006年的数据,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Z指数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作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股改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正相关并不显著,且与代理成本显著正相关,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显著正相关,Z指数与公司治理绩效显著负相关;股改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托宾Q值正相关,代理成本显著正相关,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显著正相关,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Z指数与公司治理绩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绩效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 Z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洁 王宗军 《华东经济管理》 2007年第2期26-30,共5页
文章以2001-2004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的4385个观测值为样本,研究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经营业绩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上升(Ⅰ)、下降(Ⅱ)、再上升(Ⅲ)、再下降(Ⅳ... 文章以2001-2004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的4385个观测值为样本,研究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经营业绩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上升(Ⅰ)、下降(Ⅱ)、再上升(Ⅲ)、再下降(Ⅳ)四个阶段,并且,Ⅲ和Ⅳ两种相反趋势的分水岭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0%这个点。这个点的发现对于国有股减持和引入股权制衡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就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而言,引入股权制衡对提升经营业绩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公司业绩 股权制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权性质、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异质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志宏 仇莹 《会计论坛》 CSSCI 2017年第2期66-81,共16页
以信用债企业为样本,讨论了我国企业的债务异质性特征,并探究了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债务异质性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信用债企业整体债务异质性程度高,但对银行借款的依赖程度较强,债券融资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大股东持... 以信用债企业为样本,讨论了我国企业的债务异质性特征,并探究了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债务异质性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信用债企业整体债务异质性程度高,但对银行借款的依赖程度较强,债券融资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从而拓宽了债务融资渠道,故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异质性程度正相关,但民营企业的大股东更倾向于采用信息欺诈手段来侵占小股东利益.从而削弱了大股东激励效应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正向影响,故民营企业弱化了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异质性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性质 大股东持股比例 债务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超比例违规增持行为人的民事责任承担 被引量:2
5
作者 胡萍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72-80,共9页
近年来,由超比例违规增持侵权行为所引发的民事诉讼案件频繁发生,仅追究行为人的行政责任未能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在行政责任之外还应承担民事责任。由于超比例违规增持是与虚假陈述、内幕交易不同性质的行为,因此对其民事责任的认定不... 近年来,由超比例违规增持侵权行为所引发的民事诉讼案件频繁发生,仅追究行为人的行政责任未能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在行政责任之外还应承担民事责任。由于超比例违规增持是与虚假陈述、内幕交易不同性质的行为,因此对其民事责任的认定不适用虚假陈述、内幕交易责任追究路径。超比例违规增持侵犯了目标公司的反收购权、公司股东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以及交易对方的知情权,行为人应承担表决权受限以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比例违规增持 大额持股披露 民事权利 民事责任 表决权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