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仲裁法》如何更加国际化——基于《仲裁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主要条款的考察
1
作者 沈伟 芦心玥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1,共7页
《仲裁法(修订)(征求意见稿)》通过大幅修订,力求促进我国仲裁制度的进一步国际化发展。以《示范法》和《纽约公约》为国际化对标标准,《仲裁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在仲裁庭权力和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临时仲裁、法院协助取证等方面基... 《仲裁法(修订)(征求意见稿)》通过大幅修订,力求促进我国仲裁制度的进一步国际化发展。以《示范法》和《纽约公约》为国际化对标标准,《仲裁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在仲裁庭权力和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临时仲裁、法院协助取证等方面基本符合国际标准,但应进一步细化具体措施的实施标准和配套规则,以期为仲裁实践提供更为清晰的指引。此外,此次修订在仲裁机构法律地位、仲裁员任职资格与责任等方面还未达到国际化标准,可以进一步提升意思自治程度,深化仲裁机构改革、引入仲裁员责任有限豁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裁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仲裁国际化 《示范法》 《纽约公约》 友好仲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中国建设的演化逻辑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谢俊 谢东峰 +1 位作者 秦建琪 张雪婷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8-27,共10页
法治中国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全面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擘画的宏观法治图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支撑,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三位一体”的目标之一。从理论上推进法治中国建... 法治中国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全面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擘画的宏观法治图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支撑,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三位一体”的目标之一。从理论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国家层面在于建构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治理能力;社会层面在于建设法治社会;个人层面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追求。从实践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从需求导向性立法向规范科学性立法转变;从管理型执法向控权型执法转变;从经验性司法向程序性司法转变;实现从被动型守法向主动型守法转变。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时代探索,对于推动我国法治文明进程及法治意识社会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科学性立法 控权型执法 程序性司法 主动型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序格局与现代法治
3
作者 卢毅 刘小平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2期123-139,260,261,共19页
差序格局与现代法治之间存在明显张力,现有主流观点认为在公共领域中差序格局和现代法治不能并存。差序格局有差序性和人文性两重内涵。差序格局在当代社会转型中出现人文性的价值式微,使得法治出场实现了社会秩序的整合。但是法治出场... 差序格局与现代法治之间存在明显张力,现有主流观点认为在公共领域中差序格局和现代法治不能并存。差序格局有差序性和人文性两重内涵。差序格局在当代社会转型中出现人文性的价值式微,使得法治出场实现了社会秩序的整合。但是法治出场并不必然蕴含着差序格局的消亡。现代形式法治存在着法律工具主义等功能局限,而差序格局“根据中国”的人文性价值恰恰暗合主体性中国的理想图景,从而有助于推动差序格局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基于塔玛纳哈的法治模型,现代社会蕴含个人权利、正义和社会福祉的人文价值要素,预设差序格局与法治相融合的可能性,并逐步迈向一种实质法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形式法治 实质法治 现代社会 创造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运动员无形资产保护研究——运动员人格标识商业利用的法律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牛淑敏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共3页
运动员人格标识是运动员的一项无形资产 ,在实际的商业利用中 ,出现了许多法律问题 ,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及法理上的研究 ,从法律角度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运动员 无形资产 保护 法律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的启示——以知识社会学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齐树洁 熊云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4-172,共9页
从知识社会学考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表现为四种知识的生产,即普法法学、注释法学、理论法学、实践法学,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构成了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的社会环境。每种知识的生产既是对特定关系结构的表达,受特定... 从知识社会学考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表现为四种知识的生产,即普法法学、注释法学、理论法学、实践法学,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构成了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的社会环境。每种知识的生产既是对特定关系结构的表达,受特定关系结构的制约,又参与了关系结构的创造。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是在历史的变迁中进行的,又是通过民事诉讼法学家群体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社会学 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家 知识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藏缝网压裂直井生产动态规律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烈辉 单保超 赵玉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45,共8页
体积压裂技术在煤层气藏开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针对体积压裂形成的裂缝网络(SRV),矩形边界复合模型相比于传统的径向复合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合理地描述流体的渗流规律。解析或半解析函数方法无法对考虑SRV的矩形复合模型进行求解,而应用... 体积压裂技术在煤层气藏开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针对体积压裂形成的裂缝网络(SRV),矩形边界复合模型相比于传统的径向复合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合理地描述流体的渗流规律。解析或半解析函数方法无法对考虑SRV的矩形复合模型进行求解,而应用线性流模型对其求解则又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为此,利用双重介质模型对煤层气藏体积压裂区进行描述,综合考虑煤层气的吸附与解吸、扩散、渗流等多重运移机制,建立了基于非稳态扩散的煤层气藏矩形复合压裂井试井模型。结合Laplace变换、Stehfest数值反演以及计算机编程技术,采用边界元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煤层气藏生产动态变化的规律。对试井典型曲线进行了流动阶段划分,并分析了气藏边界尺寸、体积压裂区渗透率、吸附气含量、储层渗透率以及SRV尺寸等参数对生产动态规律变化的影响,实现了对体积压裂改造后的煤层气藏更为准确合理的描述。该项研究成果为深入认识煤层气运移规律和高效合理评价及开发煤层气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体积压裂 矩形缝网 非稳态 边界元 生产动态规律 参数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视域中的同性恋法令、大事件及其社会认同 被引量:1
7
作者 区林 陈燕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3-89,共7页
同性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之一,但曾长期遭到禁止和迫害,其法律认可和社会认同的历程坎坷不平,有时凸现希望有时跌入绝望。同性恋禁令体现其社会认同的艰难步履,与特定的国家制度及其历史文化和政治环境有关,也与主权话语、性别身份... 同性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之一,但曾长期遭到禁止和迫害,其法律认可和社会认同的历程坎坷不平,有时凸现希望有时跌入绝望。同性恋禁令体现其社会认同的艰难步履,与特定的国家制度及其历史文化和政治环境有关,也与主权话语、性别身份划分和思维方式关系密切。同性恋解禁法令及其重大事件体现了人类的科学认知和社会进步,颠覆了传统性别僵化的二元"自然"划分,其社会认同对人类寻求各类平等的路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同性恋相关法令及其重大事件绝不仅仅与性别和性取向有关,而是人类身份、科学认知、价值取向、群体范畴、政治和社会地位等问题的综合表征,折射出人类自我认识和科学解读其性本质的艰难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同性恋禁令 同性恋解禁法令 同性恋大事件 社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罪从无处理的程序法规制 被引量:12
8
作者 姚显森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110,共15页
疑罪从无处理程序的法治化,是贯彻疑罪从无原则的客观需要,又是提升疑罪案件从无处理过程及结果社会认同度与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为解决疑罪从无处理程序规范不足与司法实践随意性大等问题,应依法规制疑罪从无处理权,明确赋予侦查机... 疑罪从无处理程序的法治化,是贯彻疑罪从无原则的客观需要,又是提升疑罪案件从无处理过程及结果社会认同度与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为解决疑罪从无处理程序规范不足与司法实践随意性大等问题,应依法规制疑罪从无处理权,明确赋予侦查机关疑罪从无处理建议权,类型化配置存疑不起诉决定权,完善审判机关证据不足无罪判决权以及司法救济权;应依法规制证据不足的判断标准,重视证据不足判断标准的相对独立性,完善与细化现行证据不足的判断标准,强化证据不足无罪判决与存疑不起诉决定的说理制度;应依法规制疑罪从无处理过程,设立相对独立的疑罪处理程序,全面实现疑罪处理程序的多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罪从无 程序法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醇(酚)对PVC的热稳定作用——性能递变规律与机理 被引量:2
9
作者 吴茂英 粟颖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78,共4页
用烘箱变色法测试了几种硫醇(酚)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其热稳定性能随分子中rCN子正电性的增强和S-C键强度的减弱而提高;根据这一热稳定性能递变规律和分子结构特点可以推测,硫醇(酚)是通过α-C原子作为亲电中心与PVC... 用烘箱变色法测试了几种硫醇(酚)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其热稳定性能随分子中rCN子正电性的增强和S-C键强度的减弱而提高;根据这一热稳定性能递变规律和分子结构特点可以推测,硫醇(酚)是通过α-C原子作为亲电中心与PVC发生亲电反应而产生热稳定作用的Frye和Horst所提出的传统热稳定剂作用机理(不稳定氯取代)不适用于硫醇(酚),热稳定剂的确切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醇 硫酚 聚氯乙烯 热稳定剂 热稳定作用 性能递变规律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律文解释与近代的刑法法条解释之比较——以《唐律疏议》与《中华民国新刑法判解汇编》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立民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3,共11页
以《唐律疏议》与《中华民国新刑法判解汇编》为例,对中国古代的律文解释与近代刑法法条解释的比较以后可以发现,它们有相似之处,具体表现为:刑法原则、罪名和刑罚等的解释十分相似。同时,在解释主体、解释结构和解释效力等方面存在相... 以《唐律疏议》与《中华民国新刑法判解汇编》为例,对中国古代的律文解释与近代刑法法条解释的比较以后可以发现,它们有相似之处,具体表现为:刑法原则、罪名和刑罚等的解释十分相似。同时,在解释主体、解释结构和解释效力等方面存在相异之处。这些相似、相异之处还有自己形成的原因。形成相似之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即相似的解释宗旨、解释技术。形成相异之处的原因也主要有两个,即相异的历史时期、相异的法制。经过这一比较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的这种解释都源于中国古代的经学。从中亦可见,中国古代经学影响之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律文解释 中国近代 刑法法条解释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反腐视域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新路径 被引量:76
11
作者 刘艳红 夏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9-99,共11页
由政策反腐向法治反腐进阶,是建立长效、稳定反腐机制,消除政策反腐弱效能问题的必然选择。实施法治反腐、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形成内外互补的异体监察权,明确国家监察权与行政监督权、司法监督权、纪检监督权三者之间的关系... 由政策反腐向法治反腐进阶,是建立长效、稳定反腐机制,消除政策反腐弱效能问题的必然选择。实施法治反腐、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形成内外互补的异体监察权,明确国家监察权与行政监督权、司法监督权、纪检监督权三者之间的关系,优化国家监察权的内部权力结构,构建多职能一体的反腐败专门机构。目前,国家监察体制雏形已然形成,但其体制定位等问题仍需探讨。正确定位国家监察体制,前提是要理清纪检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制定成熟的反腐败《监察法》以及恪守人权保障的底线要求,以确保反腐法治阶段的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监察体制 政策反腐 法治反腐 人权保障 《监察法(草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司法考试看高校法学本科教育模式改革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邹杨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2-36,共5页
司法考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职业准入考试制度,而大学本科法学教育在国家法律教育体制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认识两者的性质、功能及目的的差异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和定位,从而对法学本科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和探析,这无... 司法考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职业准入考试制度,而大学本科法学教育在国家法律教育体制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认识两者的性质、功能及目的的差异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和定位,从而对法学本科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和探析,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考试 法学本科教育 通识教育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罪免刑不起诉”之辨——关涉刑诉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的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深刻理解现行刑诉法第 142条第 2款规定的不起诉类型 ,是正确认识不起诉制度的难点和关键所在。为此 ,本文对其称谓、适用条件 。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微罪 免予起诉 法律适用条件 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法时期南方中间势力的政治角逐——以程璧光与军政府为中心
14
作者 谭群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8-102,共5页
中间势力对政局作用的重要,往往突显于对峙双方势均力敌时。护法军政府内部的最高权力之争,左右着各派的关系离合和势力消长。对此,学界已注意到桂系和滇系实力派与孙中山的两极冲突,而在其背后,貌似调和的中间势力的暗中角逐,也对未来... 中间势力对政局作用的重要,往往突显于对峙双方势均力敌时。护法军政府内部的最高权力之争,左右着各派的关系离合和势力消长。对此,学界已注意到桂系和滇系实力派与孙中山的两极冲突,而在其背后,貌似调和的中间势力的暗中角逐,也对未来政局的走向不无影响。程璧光等人对军政府总裁的隐相谋取,就提供了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它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南方中间势力在民初政治失重、制度转型时期的复杂心态和政治诉求,以及护法各派的力量态势和各方对政局发展方向的合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法 中间势力 程璧光 军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雪梅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30-32,共3页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涉外产品责任纠纷将不可避免地呈上升趋势。通过对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中的最密切联系原则、侵权行为地法、当事人共同属人法、倾向原告以及兼顾诉讼双方当事人利益等几大特点的总结,...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涉外产品责任纠纷将不可避免地呈上升趋势。通过对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中的最密切联系原则、侵权行为地法、当事人共同属人法、倾向原告以及兼顾诉讼双方当事人利益等几大特点的总结,对我国的涉外产品责任冲突法在民法典草案中的完善进行分析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密切联系原则 侵权行为地法 当事人共同属人法 倾向原告 民法典草案 产品责任 适用 法律 世贸组织 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商事仲裁中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法律适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月萍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8-43,共6页
在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庭和法院对争议事项可仲裁性问题进行审查时,通常适用仲裁地法或法院地法.其实,各国关于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立法意在划分本国法院和仲裁庭之间对特定争议的管辖权,立法规定不可仲裁的事项是各国立法为本国法院保... 在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庭和法院对争议事项可仲裁性问题进行审查时,通常适用仲裁地法或法院地法.其实,各国关于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立法意在划分本国法院和仲裁庭之间对特定争议的管辖权,立法规定不可仲裁的事项是各国立法为本国法院保留的一块自留地.只有当法院对争议的专属管辖权受到威胁时,才有适用仲裁地法或法院地法的必要.从支持仲裁的角度出发,仲裁庭和法院应适用使争议事项具有可仲裁性的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商事 支持仲裁 可仲裁性 法律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近代化与济弱功能的弱化
17
作者 李严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4-736,共3页
中国法律近代化基本上是西方法系移植的结果,在公平、自由的形式下,把底层劳动者置于弱势地位,因社会转型政府集中力量致力于自强与独立使其付出的代价,无法得到补偿和救济;而传统的社会救济体系已被打破,下层民众得不到政府的关照,处... 中国法律近代化基本上是西方法系移植的结果,在公平、自由的形式下,把底层劳动者置于弱势地位,因社会转型政府集中力量致力于自强与独立使其付出的代价,无法得到补偿和救济;而传统的社会救济体系已被打破,下层民众得不到政府的关照,处于生存危机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近代化 社会转型 济弱功能 社会保障体系 革命 中国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生命论”的自然法路径
18
作者 杨天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70,157,共13页
“支持生命论”和“支持选择论”是在美国具体司法事件中产生出来的对立观点,前者坚持胎儿生命权的价值所在,后者则强调对女性选择自由的保护。20世纪70年代以来,某种以亚里士多德—托马斯主义为思想资源的新自然法理论为“支持生命论... “支持生命论”和“支持选择论”是在美国具体司法事件中产生出来的对立观点,前者坚持胎儿生命权的价值所在,后者则强调对女性选择自由的保护。20世纪70年代以来,某种以亚里士多德—托马斯主义为思想资源的新自然法理论为“支持生命论”提供着核心论证,认为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具有一种实质同一性,其作为一种生命机体在受孕时即具有道德地位,属于本质意义上的人的范畴。这种自然法论证反对功利主义和境遇论处理堕胎议题的方式,并与“支持选择论”展开了持久的理论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生命论 支持选择论 堕胎议题 自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安然公司事件引出的制度问题
19
作者 曾康霖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27,共4页
美国的“安然事件”暴露了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薄弱环节,文章对其引发的诸如“市场经济体制是否有活力”、“公司法案修改是否能堵塞漏洞的作用”、“如何治理公司结构”等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规避缺失的对策。
关键词 “安然事件” 安达信 市场经济体制 公司法案 外部审计 产权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机制研究
20
作者 邱之岫 《行政与法》 2007年第10期91-93,共3页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是在双方当事人举证能力穷尽,而案件的证明仍处于"悬案"状态下所启用的一种司法推测机制。最大程度的获得贴近客观现实的司法推测,是司法公正的集中体现。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其实质是当事人之间诉讼利...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是在双方当事人举证能力穷尽,而案件的证明仍处于"悬案"状态下所启用的一种司法推测机制。最大程度的获得贴近客观现实的司法推测,是司法公正的集中体现。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其实质是当事人之间诉讼利益的风险分担。单一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是无法适应复杂的行政诉讼实践需要的,以公民权对抗行政权的行政诉讼,其诉讼宗旨注定了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的确立,应在坚持保障人权和司法公正的法律理念指导下,建立起一个以请求权人承担权利形成要件的证明责任为基础、以遇有疑问时有利于自由民等标准为补充的多层次综合分配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相对占优的盖然性 遇有疑问时有利于自由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