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5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es Surgery Benefit Postmenopausal Overweight Women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1
作者 Márta Hock Balázs Domány +1 位作者 József Bódis János Garai 《Open Journal of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2014年第3期114-119,共6页
Introduction: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of 30 overweight postmenopausal women prior to and after colporrhahpy was monitored in this study. Material and Methods: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ystokele or combined cystore... Introduction: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of 30 overweight postmenopausal women prior to and after colporrhahpy was monitored in this study. Material and Methods: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ystokele or combined cystorectokele was involved. 1 mg oral estriol and local estriol cream were administered for 30 days preoperatively.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was monitored by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1 month before (1st) 1 day prior to surgery (2nd), and six weeks after the surgery (3rd measurement). Body composition parameters (intra- and extracellular water and body fat) were also measured. Results: The ability to relax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 0.03) in the preoperative period (between 1st and 2nd occasions). Six weeks after surgery a non-significant (p = 0.054) decrease in average muscle activity was detected when compared with values obtained before the surgery. Muscle-activity declin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first to the last measurements (p = 0.005). Conclusion: 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postmenopausal obese women who undergo anterior or posterior colporrhaphy need a follow-up concerning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and suggest that physiotherapy started the earliest possible may aid in preserving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ity on the long r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OPERATIVE Period Body Composition POSTMENOPAUSE Obe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妊娠期盆底肌训练对妊娠结局、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威 郭淑惠 +3 位作者 卢艳 李荣华 马雪莲 刘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盆底肌训练不同起始时间(妊娠12周与妊娠20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盆底功能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唐山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孕妇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2周组与20周组,各80例。12周组入组孕妇... 目的探讨妊娠期盆底肌训练不同起始时间(妊娠12周与妊娠20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盆底功能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唐山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孕妇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2周组与20周组,各80例。12周组入组孕妇于孕周12周时开始盆底功能训练,20周组入组孕妇于孕周20周时开始盆底功能训练。统计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包括早产、剖宫产、低体重、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以及产妇总产程时间。产后90 d,比较两组盆底功能,包括盆底肌收缩力量、产后阴道压力[阴道收缩压(VSP)和阴道静息压(VRP)]、阴道收缩持续时间、盆底表面肌电、膀胱结构及功能[膀胱尿道后角(retro-RA)、尿道旋转角(UR)、膀胱颈移动度(BND)、膀胱初始容量(FS)、强烈尿感容量(SD)、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UCP)及最大尿流率(Qmax)]、肛门功能[肛提肌裂孔面积(LHA)];比较两组产后并发症[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POP)]。结果两组早产、剖宫产、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组产妇总产程时间[(6.20±1.91)h]少于20周组[(7.03±2.0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剔除标准,12周组最终共纳入75例,20周组最终共纳入74例。12周组产妇的盆底肌收缩力量Ⅴ级占比为82.67%,高于20周组(7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盆底肌收缩力量Ⅲ级、Ⅳ级、Ⅳ~Ⅴ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组产妇的VSP、VRP分别为(60.14±4.78)、(50.36±4.67)cmH_(2)O,均高于20周组[(57.23±6.32)、(45.38±5.80)cmH_(2)O],阴道收缩持续时间为,(6.57±1.02)s,长于20周组[(6.01±1.4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表面肌电:12周组前、后静息阶段、Ⅰ类和Ⅱ类肌纤维平均值均高于20周组,其变异性及恢复时间均低于20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肛门功能:12周组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低于20周组,膀胱初始容量、强烈尿感容量、最大尿道闭合压力、最大尿流率、直肠与肛管静息压、排便压、收缩压均高于20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失禁、PO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妊娠20周,妊娠12周盆底肌训练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更好,产程更短,盆底肌肌力、阴道压力、膀胱、肛门功能恢复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盆底肌训练 妊娠结局 盆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凯格尔训练在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康复中的应用
3
作者 陶敏 韩琳 +2 位作者 黄俊杰 陈礼娜 罗园园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凯格尔训练在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PFD)患者盆底肌力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PF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Excel生成随机数字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联合组(n=36)。对照组接受阴道哑铃凯格尔...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凯格尔训练在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PFD)患者盆底肌力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PF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Excel生成随机数字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联合组(n=36)。对照组接受阴道哑铃凯格尔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采用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肌力,采用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盆底肌纤维肌电位均值及疲劳值的改善情况,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定两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盆底功能受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Ⅰ类、Ⅱ类肌纤维Ⅲ级以上肌力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Ⅰ类、Ⅱ类肌纤维盆底肌电均值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肌疲劳值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FSFI评分中性欲望、性唤起、阴道润滑度、性高潮、满意度、性交痛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尿频尿急、腰骶酸痛、阴道松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凯格尔训练治疗产后PFD能显著提高盆底肌纤维肌力,改善尿频尿急、腰骶酸痛、阴道松弛等症状,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电刺激 阴道哑铃 凯格尔训练 盆底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产后女性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分析
4
作者 李传松 刘衍凤 朱丽娜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年第3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究产后女性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行盆底肌训练的16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后12周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盆底肌锻炼自我效能量表(BPMSES)、盆底功能障碍简表(PFDI-2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 目的:探究产后女性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行盆底肌训练的16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后12周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盆底肌锻炼自我效能量表(BPMSES)、盆底功能障碍简表(PFDI-2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进行调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产后女性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的有关因素。结果:168例产后女性BPMSES评分71.63±20.52分,PFDI-20评分31.47±5.45分,PSQI评分5.49±1.18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PMSES评分与PFDI-20评分呈正相关,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均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为城镇、受教育水平为大专及以上、配偶支持良好、盆底功能障碍程度严重可对产妇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产生正向影响,睡眠质量差可产生负面影响(均P<0.05)。结论:产后女性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且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影响因素积极进行干预,以提升产后女性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盆底肌训练 自我效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语言模拟聊天机器人在孕产妇尿失禁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艳艳 李洁 +2 位作者 钟珍童 梁素瑞 蔡文智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语言模拟器构建孕产妇尿失禁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类聊天机器人干预方案,并评估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小组基于文献研究、组内讨论初步构建方案初稿,通过专家会议法论证并完善内容。人工智能专家在方案指导下基于提示学...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语言模拟器构建孕产妇尿失禁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类聊天机器人干预方案,并评估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小组基于文献研究、组内讨论初步构建方案初稿,通过专家会议法论证并完善内容。人工智能专家在方案指导下基于提示学习理论反复调试和训化人工智能语言模拟器,完成聊天机器人的开发。将17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模式,干预组在其基础上使用聊天机器人。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周以及产后4周使用尿失禁症状问卷简表、妊娠期尿失禁知识问卷、系统可用性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82例、对照组83例孕产妇完成研究。干预组尿失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尿失禁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聊天机器人系统可用性总分为82.96±3.13。结论基于人工智能语言模拟器构建的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类聊天机器人可用性良好,有助于提高孕产妇尿失禁知识水平,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尿失禁 人工智能 聊天机器人 语言模拟器 盆底肌训练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直肠前突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分析
6
作者 许新意 王梦杰 +5 位作者 薛雅红 丁艳 马好 王兴宝 樊志敏 王小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86-89,95,共5页
目的评估重度直肠前突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盆底中心明确诊断为重度直肠前突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肛管... 目的评估重度直肠前突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盆底中心明确诊断为重度直肠前突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肛管静息压升高15例(39.47%),正常20例(52.63%),降低3例(7.89%);肛管最大收缩压升高5例(13.16%),正常9例(23.68%),降低24例(63.16%);排便弛缓反射正常15例(39.47%),异常23例(60.53%);直肠排便压正常10例(26.32%),下降28例(73.68%);直肠初始阈值升高11例(28.95%),正常27例(71.05%);直肠排便感觉阈值升高15例(39.47%),正常21例(55.26%),降低2例(5.26%);直肠最大耐受量升高3例(7.89%),正常26例(68.42%),降低9例(23.68%)。肛管静息压与慢性便秘严重程度量表(CSS)评分呈中度正相关(P=0.007,r=0.429),排便弛缓反射异常与CSS评分呈中度负相关(P=0.019,r=-0.329)。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降低3例(7.89%);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均升高5例(13.16%)。结论重度直肠前突患者术前需要进行肛管直肠动力学分析,以制订合理的个体化手术及术后康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前突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功能性排便障碍 直肠前突修补术 肛管松解术 盆底肌肉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刺激联合阴道哑铃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漏尿患者盆底肌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依达也提·托合提 布海力且木·艾西丁 +2 位作者 阿孜旦木·阿吾提 刘念 张仁琦 《河北医药》 2025年第2期287-290,294,共5页
目的分析电磁刺激联合阴道哑铃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漏尿患者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产后漏尿治疗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3例。... 目的分析电磁刺激联合阴道哑铃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漏尿患者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产后漏尿治疗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电磁刺激联合阴道哑铃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检测1 h漏尿量,评估尿失禁程度评分、盆脏器官脱垂症状(POP-SS)、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评分;检测尿动力学水平、盆底肌电水平,对比2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比较,试验组1 h漏尿量、尿失禁程度评分、POP-SS评分、剩余尿量(PVR)水平降低(P<0.05);FSFI评分、最大尿流量(Qmax)、腹压漏尿点压力(ALPP)、最大尿道压(MUP)水平、前静息肌电值、后静息肌电值水平降低,Ⅰ类肌纤维最大点位、Ⅱ类肌纤维最大点位水平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电磁刺激联合阴道哑铃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漏尿患者进行治疗,改善漏尿情况,修复盆底肌功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漏尿 电磁刺激 阴道哑铃 盆底康复治疗仪 盆底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火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效果
8
作者 刘萍 代志俊 张璐 《临床研究》 2025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究雷火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Kegel运动进行常规盆... 目的探究雷火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Kegel运动进行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火灸进行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治疗,分析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肌力评分、生活质量、性生活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改善产妇生活质量以及性生活满意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Kegel运动 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及盆底肌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曹长梅 李华伟 姜云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6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建档并定期体检的初产妇392例,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组,阴道分娩组220例,剖宫产172例。对两组产妇进行产后3个月盆底肌功能测定及SU...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建档并定期体检的初产妇392例,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组,阴道分娩组220例,剖宫产172例。对两组产妇进行产后3个月盆底肌功能测定及SUI的追踪调查,对比分析相关数据,为SUI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结果阴道分娩组尿失禁发生率23.64%高于对照组15.12%,且在轻度发生率10.45%、4.65%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道分娩组MFR、PVR高于剖宫产组(均P<0.001);阴道分娩组盆底肌肌力1级比例9.09%高于剖宫产组6.98%,5级比例27.27%低于剖宫产组37.21%(均P<0.05);其他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BND低于剖宫产组,安静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最大Valsalv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剖宫产组(均P<0.001)。结论阴道分娩产妇发生产后SUI的比例高,排尿功能较剖宫产产妇更差,盆底肌肌力水平更低,盆底组织松弛的情况更明显,提示相对于剖宫产产妇,阴道分娩的产妇更应在产后3个月内实施积极的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剖宫产 阴道分娩 盆底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观察
10
作者 尹卓莲 王丽 石志霞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效果。方法产后PFD患者2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9例。对照组予常规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予常规盆底肌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两组治疗... 目的观察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效果。方法产后PFD患者2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9例。对照组予常规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予常规盆底肌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两组治疗2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检测两组Oxford骨盆底肌力、盆底肌力及盆底电位,检测阴道壁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 mRNA,检测血清MMP-9,并评估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Oxford骨盆底肌力正常率、前静息肌电值、后静息肌电值、Ⅰ类肌纤维最大电位、Ⅱ类肌纤维最大电位、阴道壁组织TIMP-2 mRNA表达、女性性功能量表评分提高,阴道壁组织MMP-2 mRNA表达及血清MMP-9水平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P均<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产后PFD可提高盆底肌力和盆底电位,改善盆底支撑结构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盆底肌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阴道松弛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11
作者 梁艳 李海燕 +2 位作者 樊雪琦 李晓艳 王宁 《生殖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98-305,共8页
目的探讨家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阴道松弛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6—9月收集的429例阴道松弛症患者(其中生育期患者39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家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盆底表面肌电Glazer... 目的探讨家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阴道松弛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6—9月收集的429例阴道松弛症患者(其中生育期患者39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家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以及阴道松弛度问卷(VLQ)、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等症状评估,比较治疗前后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快肌阶段肌电最大值、慢肌阶段肌电平均值、耐力阶段肌电平均值均显著提高(P<0.05),VLQ评分显著升高[(3.26±1.10)分vs.(2.48±0.94)分,P<0.05],FSFI总分显著提高[(20.40±8.01)分vs.(17.29±7.55)分,P<0.05],而VAS评分4个维度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96例生育期亚组患者的分析结果与整体类似。结论家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可改善阴道松弛症患者的阴道松弛度、盆底肌功能和性功能,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物理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松弛症 电刺激 生物反馈 盆底肌功能 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中医护理技术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Meta分析
12
作者 胡丽莎 祝玲 +3 位作者 彭淑华 颜飞 汤雪琪 杜鹃 《海南医学》 2025年第6期860-868,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特色中医护理技术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及影响。方法自建库至2024年5月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HINAL、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等发表的特色中医护理技术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 目的系统评价特色中医护理技术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及影响。方法自建库至2024年5月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HINAL、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等发表的特色中医护理技术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随机对照试验论文。由3名医院循证实践小组成员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评价、提取和总结,同时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的文献共10篇、8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特色中医护理技术联合盆底肌训练可显著提高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RR=1.21,95%CI:1.13~1.30),降低尿失禁量)(SMD=-1.37,95%CI:-1.90~-0.84)、尿失禁程度评分(SMD=-1.32,95%CI:-2.45~-0.18)、ICI-Q-SF评分(SMD=-1.99,95%CI:-3.20~-0.77)、盆底脏器脱垂率(RR=0.25,95%CI:0.10~0.64)。结论特色中医护理技术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显著,能提高其临床疗效,减少尿失禁量及尿失禁程度,降低盆底脏器脱垂率及ICI-Q-SF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压力性尿失禁 中医护理 盆底肌训练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O-FBS-TRIZ集成模型的产后康复座椅设计研究
13
作者 张静 吴智慧 +1 位作者 曹振强 吕继伟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针对产后女性群体使用的康复产品存在功能性单一、使用场合受限等问题,本研究通过KANO-FBS-TRIZ集成模型,探讨了一种针对产后康复座椅的创新设计方法,并设计开发了一款符合产后女性特殊体型与生理需求的产后康复座椅。首先,通过文献调... 针对产后女性群体使用的康复产品存在功能性单一、使用场合受限等问题,本研究通过KANO-FBS-TRIZ集成模型,探讨了一种针对产后康复座椅的创新设计方法,并设计开发了一款符合产后女性特殊体型与生理需求的产后康复座椅。首先,通过文献调研与调查问卷获取产后康复座椅的原始需求,运用KANO模型整理用户需求类别与需求重要度排序;其次,使用FBS模型将抽象需求转化成结构设计,实现了从功能需求向物理结构的有效转换。在设计过程遇到的技术难题,则将其转化为TRIZ框架下的问题,利用TRIZ理论中SAFC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相应的创新原理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基于KANO-FBS-TRIZ集成模型输出的产后康复座椅设计方案,在进行验证时得到较好评分及用户反馈,这不仅有效缓解了产后女性群体面临的部分困境,也验证了KANO-FBS-TRIZ集成模型在解决类似设计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同类产品的设计研发提供了参考价值和设计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具设计 产后康复 康复座椅 产后盆底肌康复 KANO-FBS-TRI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康复护理在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谷晓晶 李雪燕 《医药前沿》 2025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康复护理在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将2022年6—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3年1—6月实施盆底... 目的探讨盆底肌康复护理在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将2022年6—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3年1—6月实施盆底肌康复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盆底肌力指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盆底肌力指标及36条目健康调查简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提升盆底肌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功能障碍 产后 盆底肌康复护理 尿失禁 盆腔脏器脱垂 盆底肌力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
15
作者 窦丽 王未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30-133,139,共5页
目的:观察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本院治疗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500例,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行常规提肛训练,观察组盆底... 目的:观察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本院治疗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500例,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行常规提肛训练,观察组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肌纤维疲劳度,盆底肌功能障碍[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性生活质量[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平均电压值、最大电压值均升高,且观察组(19.88±1.85μV、25.96±3.87μV)高于对照组(14.33±1.24μV、21.44±1.24μV),两组Ⅰ类肌力及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力及肌纤维疲劳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FIQ-7评分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2.17±0.38分)低于对照组(5.06±0.42分),两组FSF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72.96±4.38分)高于对照组(65.44±5.11分),观察组性功能障碍(92.0%)、压力性尿失禁(96.4%)、阴道膨出(98.0%)及慢性盆腔痛(96.4%)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71.7%、85.2%、86.8%、74.0%)(均P<0.05)。结论:采用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PFD时,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可提高疗效,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盆底肌力,促进性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电刺激 生物反馈 本体感觉训练 盆底功能指标 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结合阶段性目标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患者康复积极性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蹇丹 秦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4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结合阶段性目标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患者康复积极性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接受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结合阶段性目标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患者康复积极性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接受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结合阶段性目标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举动、康复护理配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放弃举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盆底功能影响问卷7(PFIQ-7)、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结合阶段性目标干预可提高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患者康复积极性,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理论 阶段性目标 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 康复积极性 盆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