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following uneventful clipping of an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A case report
1
作者 Joseph Hwang Won-Ho Cho +1 位作者 Seung-Heon Cha Jun-Kyueng K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9期4723-4728,共6页
BACKGROUND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is characterized mainly by occipital and parietal lobe involvement,which can be reversible within a few days.Herein,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PRES that devel... BACKGROUND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is characterized mainly by occipital and parietal lobe involvement,which can be reversible within a few days.Herein,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PRES that developed after craniotomy for an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CASE SUMMARY A 59-year-old man underwent clipping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UIA arising from the left middle cerebral artery.Clipping surgery was performed uneventfully,and he regained consciousness quickly immediately after the surgery.At the 4th hour after surgery,he developed a 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 and aphasia.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vealed cortical and subcortical T2/FLAIR hyperintensities in the parietal,occipital,and frontal lobes ipsilaterally,without restricted diffusion,consistent with unilateral PRES.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his symptoms and radiological findings almost completely disappeared within weeks.In our case,the important causative factor of PRES was suspected to be a sudden increase in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associated with temporary M1 occlusion.CONCLUSION Our unique case highlights that,to our knowledge,this is the second report of PRES developing after cranio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UIA.Surgeons must keep PRES in mind as one of the causes of perioperative neurological abnormality following clipping of an U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PP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 Case re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Induced by Pazopanib in a Patient with Soft-Tissue Sarcoma: A Case Report
2
作者 Chien-Ting Wu Chieh-Tsung Yen +1 位作者 Hsiu-Lan Cheng Chi-Hui Lee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19年第5期127-133,共7页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PRES), a rare disease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It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such as sorafe...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PRES), a rare disease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It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such as sorafenib, sunitinib, pazopanib, regorafenib, and lenvatinib. We reported a case of 76-year-old woman with history of stage III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ho develope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lated to pazopanib induced PRES. Pazopanib, an angiogenesis inhibitor which inhibits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pathway may lead to vascular endothelial damage, and these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may lead to vascular leaks and brain edema. Medical staff must be aware of the possible association between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ES. In patients with retroperitoneal soft-tissue sarcoma undergoing treatment with pazopanib, regular monitoring of their blood pressure and following-up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should be encoura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PAZOPANIB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19
3
作者 翁淑萍 李跃明 +1 位作者 庞万良 方如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37-2040,共4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平扫,包括常规T2W、T1W、FLAIR序列扫描、DWI,4例接受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V),3例接受MR增强扫描;3例接受CT扫描。...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平扫,包括常规T2W、T1W、FLAIR序列扫描、DWI,4例接受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V),3例接受MR增强扫描;3例接受CT扫描。9例治疗后复查MRI。对病灶分布部位及受累几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2例患者均有突发性血压升高病史,其中子痫前期10例,高血压病2例。病灶主要累及双侧顶枕叶白质区,与基底节区、颞叶、额叶、脑干、小脑和胼胝体受累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CT表现为白质区多发斑片状低密度,MRI呈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等信号,ADC图呈高信号10例,ADC等信号2例。临床治疗1~2周后9例复查MRI示脑白质区病灶可完全恢复,基底节疗效常不佳。结论 PRES的MRI典型征象是双侧顶枕叶白质区多发对称性血管源性水肿,FLAIR序列和T2WI是显示病灶的最佳序列,DWI和MRV有鉴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洁 刘睿 +1 位作者 李柱一 苗建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女...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女5例,男3例;发病原因多样,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妊娠子痫2例,高血压病1例,真菌性脑炎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肾移植1例;其中使用免疫抑制剂3例,化疗药物1例,使用抗真菌药物1例。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和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头颅MRI表现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和FLAIR像呈高信号;经采取降压、脱水及对症等治疗2-3周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消失,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RPLS是以可逆性后部白质损害为主要神经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完全可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晴 彭福华 +1 位作者 胡学强 邱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RES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病毒性脑膜炎各1例,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意识障碍、痫性发作、视力受...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RES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病毒性脑膜炎各1例,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意识障碍、痫性发作、视力受损和血压升高。3例均行头颅MRI检查,显示以双侧顶、枕叶为主的皮层和/或皮层下T1低或等信号,T2及FLAIR高信号。治疗后3例于2周内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1例于起病后14d复查MRI基本恢复正常。结论PRES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认识,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有助于恢复,避免疾病进展和发生不可逆的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临床特点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2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屈艳娟 张在鹏 +2 位作者 徐彦红 李华刚 杨桂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642-645,共4页
2例女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分别为孕妇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临床以突发头痛、子痫、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视觉障碍为特点,CT及MRI示多发病灶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下白质内,呈低密度及长T1长T2信号区,增强无强化。行... 2例女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分别为孕妇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临床以突发头痛、子痫、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视觉障碍为特点,CT及MRI示多发病灶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下白质内,呈低密度及长T1长T2信号区,增强无强化。行快速降压、脱水、调整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使用、抗惊厥及支持治疗,症状1周左右消失,SLE遗留视力模糊。随访MRI显示病灶消失,SLE枕叶见片状梗死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MRI及DWI特点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志群 李坤成 +1 位作者 武力勇 赵澄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28-831,共4页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临床诊断为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表现为头痛、视物不清,并伴有高血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生化、脑脊液、血及尿常规检查,行常规MRI、MRA及...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临床诊断为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表现为头痛、视物不清,并伴有高血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生化、脑脊液、血及尿常规检查,行常规MRI、MRA及DWI扫描。结果:3例PRES患者MRI示双侧顶枕区皮质及皮层下白质多发病灶,在T1WI上病灶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FLAIR及T2WI上呈高信号,DWI显示部分病灶呈等信号或低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图(ADC)上呈高信号,部分病灶DWI上呈高信号,ADC上呈等信号。治疗后随访MRI显示所有患者病灶逐渐减小、消失。结论:PRES好发于顶枕叶皮质及皮层下白质,病变早期为血管源性水肿,晚期可表现为细胞毒性水肿,治疗及时可逆转,采用MRI及DWI成像结合其临床特征可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MRI诊断及对预后的判断 被引量:8
8
作者 周旭峰 高志翔 +3 位作者 张丽雅 卢超 白喜恩 刘晓萍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的MRI诊断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RES患者的MRI资料并进行追踪随访。7例患者均行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MRI显示PRES以顶枕叶白质为主的片状对...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的MRI诊断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RES患者的MRI资料并进行追踪随访。7例患者均行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MRI显示PRES以顶枕叶白质为主的片状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病变,部分累及皮层,颞叶后部、额叶或小脑也可有相同性质的小片状病灶受累。病灶DWI图呈等信号3例,略高信号2例,高信号1例,病灶DWI及ADC图呈混杂小片状低信号1例。经积极治疗随访发现,DWI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者预后较好,DWI呈高信号及DWI和ADC图均显示低信号者预后较差。结论PRES的MRI表现具有鲜明的特征性,扩散加权成像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 综合症 磁共振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可复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的MRI特点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玉萍 陈亚琼 +1 位作者 孙志华 牛秀敏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0,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可复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14例子痫患者进行脑部MRI检查,根据MRI检查结果将患者...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可复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14例子痫患者进行脑部MRI检查,根据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PRES组和对照组。并对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的信号特点、临床症状、血压及实验室检查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MRI检查40例患者,其中MRI显示正常的患者12例(对照组),MRI显示PRES患者26例(PRES组),脑梗死患者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1例;②PRES组MRI表现为皮层和皮层下病变。呈现T1W信号增强和T2W信号减弱。病变部位表现为:枕叶均受累及,其次为顶叶、额叶和颞叶,少数累及基底节和脑桥;③PRES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中抽搐发生率前者高于后者;同时前者血浆尿酸水平也高于后者。结论: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是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脑病的主要特征性损害,推测与内皮细胞损伤有关的血脑屏障受损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重度子痫前期 子痫 磁共振成像 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及子痫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MRI表现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丽坤 卢敏 +3 位作者 罗佳 张国兰 崔钰 马坚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及子痫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临床证实为子痫前期及子痫致PRES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3例为子痫前期,19例为子痫,主要临...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及子痫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临床证实为子痫前期及子痫致PRES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3例为子痫前期,19例为子痫,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和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精神异常等;MRI典型表现为双侧顶枕叶为主的血管源性水肿,T1为低或等信号,T2/FLAIR高信号,DWI为等或低信号,ADC为高信号。PRES病灶分布模式:顶枕型2例,全半球分水岭型9例,额上回型4例,部分或不对称型6例,中央变异型1例;21例患者住院治疗临床症状消失,预后良好,1例患者死亡。结论:子痫前期及子痫致PRES具有典型的临床和MRI表现,早期诊断可以提高预后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子痫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临床及MRI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莫本成 张自力 +2 位作者 刘振华 李华菊 杨凡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表现及MRI特点。方法收集我院5例确诊为不典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MRI图像特点。结果 5例不典型PRES患者有男性1例,女性4例,其相关病因为:原发性高血压(1例)、剖宫产术后...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表现及MRI特点。方法收集我院5例确诊为不典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MRI图像特点。结果 5例不典型PRES患者有男性1例,女性4例,其相关病因为:原发性高血压(1例)、剖宫产术后高血压(3例)以及肾功能不全高血压(1例)。发病时患者的收缩压高值平均为188mm Hg,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患者恢复时间为2-14d。头颅MRI:病变主要发生于额叶(1例),脑干(3例),基底节区(1例),3例伴其他部位病灶,其中仅1例伴右侧顶枕叶病灶。T1WI病变区呈等或略低信号;FLAIR及T2WI病变区呈高信号;大部分(4例)DWI病变区呈等或低信号,ADC呈高信号,小部分(1例)DWI病变区呈高信号,ADC呈等信号。患者于治疗后2-4周复查MRI,病变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结论不典型PRES临床表现亦不典型,但是结合MRI表现还是有其特征性,影像诊断医生应当提高对其认识,尤其是对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临床症状与MRI表现明显不符,需要考虑本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临床表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发颅内出血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2
作者 文延斌 贺威 +1 位作者 黄清 刘运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并发颅内出血的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5例PRES患者均为年轻女性,4例继发于子痫...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并发颅内出血的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5例PRES患者均为年轻女性,4例继发于子痫前期,另1例继发于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物模糊、意识状态改变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影像主要表现为双侧大脑后部为主的血管源性脑水肿,但也有额叶、基底节、脑干、小脑受累和细胞毒性脑水肿等不典型表现。5例患者均合并脑实质血肿,4例位于水肿周围,1例并发硬膜下血肿。5例患者均合并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且均因病情危重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经积极治疗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明显好转。结论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的PRES较易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颅内出血 磁共振 子痫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新官 邱维加 +2 位作者 丁可 刘光俊 戴文海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361-2363,共3页
目的提高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7例患者行MRI扫描,包括T1WI、T2WI、FLAIR、DWI序列,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3例患者行CT检查。结果 3例患者CT示两侧顶枕叶皮质下白... 目的提高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7例患者行MRI扫描,包括T1WI、T2WI、FLAIR、DWI序列,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3例患者行CT检查。结果 3例患者CT示两侧顶枕叶皮质下白质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两侧基本对称,其中1例累及额叶白质。7例MRI病灶主要位于顶枕叶皮层下白质,呈双侧对称性分布,其中3例累及两侧额叶,1例累及右侧颞叶。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FLAIR显示4例灰质受累,大部分DWI呈高信号或等信号,表现扩散系数(ADC)图高信号或等信号,1例局部病灶ADC图呈低信号。3例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强化。8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1~4周后临床症状消失,7例1~4周后复查MRI脑白质病灶恢复正常。1例1周后复查CT额顶叶病灶低密度影消失。结论双侧顶枕叶对称性的血管源性水肿是PRES的典型影像学表现,FLAIR和T2WI是显示病灶的最佳序列,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可逆性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及MRI诊断 被引量:6
14
作者 明小春 王耀光 +2 位作者 李梅莲 蔡德总 陈观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9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及MR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女性10例,男性5例,9例患者行CT平扫,8例患者行MR扫描,其中2例患者同时行CT及MR扫描。结果可... 目的分析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及MR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女性10例,男性5例,9例患者行CT平扫,8例患者行MR扫描,其中2例患者同时行CT及MR扫描。结果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表现为以枕顶叶白质区为主的异常改变,CT图像呈片状低密度,MRI表现为T1WI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呈高信号。病灶主要位于双侧枕顶叶,其次是额叶及颞叶,也可累及脑干、小脑及基底节区。经过合理治疗大部分病灶好转,其中一例患者合并散在出血。结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病因,及时作出诊断,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的MRI特征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海梅 代冬梅 +4 位作者 李宗芳 任婵 王英 单可记 许汪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PRES)的MRI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子痫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临床资料.结果 8例PRES患者均有血压显著增高、头痛,7例有视力障碍,1例有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2例有精神异常;MRI检查显...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PRES)的MRI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子痫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临床资料.结果 8例PRES患者均有血压显著增高、头痛,7例有视力障碍,1例有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2例有精神异常;MRI检查显示病灶主要分布在大脑后部的区域.结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的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避免发生严重损伤,甚至死亡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部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雷 陈文洁 +3 位作者 黄清海 童毅晖 陈请水 吕超伟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2期1716-1718,共3页
目的探讨两侧大脑后部以外非典型部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非典型部位PRES的MRI影像资料,包括常规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及扩散加权成像... 目的探讨两侧大脑后部以外非典型部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非典型部位PRES的MRI影像资料,包括常规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及扩散加权成像(DWI),5例行MR动脉成像(MRA),4例行MR静脉成像(MRV)检查,3例接受MRI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在3—14d内复查MRI。结果9例非典型PRES病例中,3例累及额叶,2例累及颞叶,2例累及两侧小脑半球,1例累及两侧基底节,单纯桥脑病变1例,左侧单侧病变1例;5例行MRA检查,其中1例MR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节段性狭窄,4例MRA正常;4例MRV正常。3例MRI增强未见异常强化。所有病例3~14d复查病灶明显好转或完全消失。结论认识非典型部位PRES的MRI表现有利于正确诊断PRES,并对揭示其发病机制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相关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绮思 李咏梅 +1 位作者 张文玉 秦新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4-730,共7页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该病临床与影像学特征间的关联,以期阐明其发病机制。方法:连续入组2007年5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该病临床与影像学特征间的关联,以期阐明其发病机制。方法:连续入组2007年5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23名PRES患者,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识别23名PRES患者(男性4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2.96±15.10)岁,分别见于高血压、子痫或先兆子痫、应用免疫抑制剂、肝硬化、肾功能不全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n=18,78.2%)和痫性发作(n=16,69.6%)。在21名接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的患者中,除典型的顶枕叶受累外,额叶、基底节区、颞叶、脑干、小脑等不典型部位受累也常见,且有1/3的患者其病灶非完全对称分布。另外,痫性发作的患者颞叶更易受累;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小脑更易受累。结论:PRES的不典型表现多见,临床工作者需全面掌握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两者间的关联,方能对该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荣堂 贾晓军 赵玉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8-30,45,共4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10月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8例PRE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PRES中均伴有基础疾病...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10月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8例PRE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PRES中均伴有基础疾病;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异常、意识和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血压急剧升高或波动性升高是其主要诱发因素。头颅MRI表现多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T1WI低或等信号,T2WI和FLAIR高信号,DWI等信号或略高信号病变。给予降压、脱水及对症治疗1~2周后神经系统症状消失,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 PRES是以可逆性后部白质损害为主要神经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病情迅速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神经病学表现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MR影像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成周 王萍 +5 位作者 陈亮 曹新山 郭兰田 王静 刘泉源 董艳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的PRES患者的MR影像资料,全部患者行常规MRI平扫和DWI检查,5例同时行MRV检查,11例患者对症治疗后行MRI复查。结果病变多发,16例患者MRI平扫共检... 目的探讨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的PRES患者的MR影像资料,全部患者行常规MRI平扫和DWI检查,5例同时行MRV检查,11例患者对症治疗后行MRI复查。结果病变多发,16例患者MRI平扫共检出73个病灶,多位于皮层下白质,表现为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于T2-FLAIR上呈高信号。最常累及顶、枕叶(88.5%),其次为额叶(61.3%),小脑半球(31.3%),颞叶(30.1/%),基底节(28.7%),脑干(17.3%)。1例患者伴有脑内多发出血灶。除出血灶外,余病变于D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多数于ADC图上呈高信号;仅于胼胝体压部发现一病变于ADC图上呈低信号。5例颅脑MRV检查均未见确切异常。经治疗后11例患者行MRI复查,显示病变数目较前明显减少,残余病灶ADC值[(0.937±0.086)×10–3mm2/s]较前次检查[(1.036±0.186)×10–3mm2/s]减低(P=0.005),更接近正常脑组织ADC值[(0.832±0.078)×10–3mm2/s]。结论 PRES的颅脑MRI表现较具有特征性,DWI及MRV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复查对PRES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微 刘莹 张微微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中,病因为恶性高血压8例,肺部感染伴原发性高血压1例,子痫4例...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中,病因为恶性高血压8例,肺部感染伴原发性高血压1例,子痫4例,肺癌化疗后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共济失调、偏瘫等。神经影像学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可逆性白质异常病变为特征。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病因复杂,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大多数病灶为可逆性,但有部分损害可长期存在,尽早正确治疗对减轻神经功能损害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 临床特征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