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icacy of Whole Blood Reconstituted (WBR) in Exchange Transfusion (ET) in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 Born (HDN) —A Study of 110 Cases
1
作者 Dharmesh Chandra Sharma Sunita Rai +4 位作者 Sudha Iyengar Bharat Jain Satya Sao Ajay Gaur Rahul Sapra 《Open Journal of Blood Diseases》 2013年第1期15-20,共6页
Aim: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review and establish the practice of exchange transfusion (ET) with whole blood reconstituted (WBR) in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HDN). Objectives: To observe fall in indirect serum bil... Aim: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review and establish the practice of exchange transfusion (ET) with whole blood reconstituted (WBR) in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HDN). Objectives: To observe fall in indirect serum bilirubin, correction of anemia and comparison with related studies. Background: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is characterized by presence of IgG antibodies in maternal circulation, which causes hemolysis in the fetus by crossing the placenta and sensitizing red cells for destruction by macrophages in the fetal spleen with consequent hyperbilirubinemia. Exchange transfusion with or without phototherapy is the method of choice for treating the newborn with on going hemolysis Methods/Materials: Sample size consisted of 110 neonates in whom 119 exchange transfusions were carried out with WBR. WBR was prepared by suspending O Rhesus-D (RhD) positive/negative cells (compatible with neonate’s/ mother’s serum) in AB plasma. Double volume exchange transfusion(s)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umbilical vein by push-pull technique. Results: Out of 110 cases, 61 (55.5%) were of RhD HDN whereas ABO and other group HDN cases were 30 (27.3%) and 19 (17.3%) respectively. An average post-ET fall in indirect serum bilirubin by 54.6% and correction of anemia by3.7 gm/dl were reported in the study. Conclusion: An average post-ET fall in indirect serum bilirubin and correction of anemia was found to be more significant when compared to other studies. Hence we recommend exchange transfusion in HDN with WBR to obtain reasonable fall in indirect serum bilirubin and high average rate of correction of an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le blood RECONSTITUTED (WBR)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HDN) exchange transfusion (ET) HYPERBILIRUBINEMIA Anemia Corr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ASE OF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CAUSED BY ANTI-HRO AND ANTI-E
2
作者 刁玉英 宋宁 +3 位作者 关昭容 张立身 王宇 宛绵强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0年第1期58-60,共3页
A Chinese woman of blood group B,D-and her husband of blood group AB,CCDeewere examined.The woman had not been transfused before.Their first two babiesdied.Anti-Hro and anti-e were found in the mother’s serum.During ... A Chinese woman of blood group B,D-and her husband of blood group AB,CCDeewere examined.The woman had not been transfused before.Their first two babiesdied.Anti-Hro and anti-e were found in the mother’s serum.During her third pregnancy,the titer of antibodies went up quickly,approximately one titer per month.After 36 weeksof pregnancy,the baby was delivered by Caesarean section.The cord blood Hb was 88g/L,his red blood cell count 2.7×10<sup>12</sup>/L,and total biIirubin 114.6 mol/L.The baby was ofblood group AB,and CDe-D-genotype.Exchangetransfusion was begun 2.5 hours afterbirth.O,ccDEE washed red cells together with group AB plasma were used.Two dayslater,7Oml washed O,ccDEE concentrated red cells were administered.The baby is aliveand in good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LYTIC disease newborn PLASMAPHERESIS exchange transfusion autologous blood ELUTION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 被引量:22
3
作者 黄辉文 宋超帮 +3 位作者 王道红 邓玉英 邝文英 黄荣旦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89-690,共2页
目的探讨由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疗法的疗效及实用安全性。方法对重症黄疸新生儿22例采用末梢动、静脉留置针穿刺,形成封闭换血回路,由三输液泵控制速度,整个过程无需手动抽注操作。结果换血过程生命体征监测平稳安全,换血前平均血清总... 目的探讨由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疗法的疗效及实用安全性。方法对重症黄疸新生儿22例采用末梢动、静脉留置针穿刺,形成封闭换血回路,由三输液泵控制速度,整个过程无需手动抽注操作。结果换血过程生命体征监测平稳安全,换血前平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563.27μmol/L,换血后为304.18μ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6.0%。结论三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实用安全,但需做好术中、后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换血疗法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重组血对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后血液内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可秋萍 王庆九 +4 位作者 庞桂芝 马云 张卫星 张虹 张天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078-107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重组血对新生儿溶血病换血后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3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采用不同比例重组血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均采用O型洗涤红细胞和AB型血浆,其中治疗组(16例)二者比例为1:1(即O型洗涤红细胞2U:AB型血...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重组血对新生儿溶血病换血后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3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采用不同比例重组血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均采用O型洗涤红细胞和AB型血浆,其中治疗组(16例)二者比例为1:1(即O型洗涤红细胞2U:AB型血浆200mL)按80±mL/kg单倍量换血,对照组(15例)为2:1(即O型洗涤红细胞4U:AB型血浆200mL)按150~180mL/kg双倍量换血,监测换血前后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换出率、血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换血量、住院天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换出率分别为(44.92±3.99)%和(45.69±5.06)%,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39);住院天数[(8.13±1.13)dvs(8.19±0.91)d]亦无显著性差异(P=0.884)。治疗组换血后RBC、Hb及HCT的水平均提高(P〈0.05,0.01,0.001),但提高的水平略低于对照组,贫血已基本纠正,临床症状改善,在换血量方面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结论采用1:1单倍量重组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既能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又可减少换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溶血病 单倍量换血 不同比例 重组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途径部分换血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对照研究及换血量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何玲 王启新 +2 位作者 陈丽萍 卢文清 辛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30-2132,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途径(抽血-输液)部分换血(PET)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P)的疗效及最佳换血量。方法:把60例需要部分换血治疗的NP患儿随机分为周围静脉-周围静脉途径30例和桡动脉-周围静脉途径30例。换血量根据病情轻、重分为4~10.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途径(抽血-输液)部分换血(PET)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P)的疗效及最佳换血量。方法:把60例需要部分换血治疗的NP患儿随机分为周围静脉-周围静脉途径30例和桡动脉-周围静脉途径30例。换血量根据病情轻、重分为4~10.9mL/kg和11~25mL/kg。结果:两种途径部分换血后红细胞压积(HCT)均显著下降,分别从换血前的0.67±0.03和0.66±0.03降至换血后24h的0.57±0.03和0.58±0.04,两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间HCT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种不同换血量均可使NP患儿血化验指标恢复正常,不同程度疾病的换血量差异有显著性,重度红细胞增多症组换血量多于轻度组(P<0.01)。结论:周围静脉-周围静脉途径与桡动脉-周围静脉途径部分换血治疗NP均有效,且效果相同,周围静脉-周围静脉途径操作简便,临床上尤其是基层临床可采用此途径及时救治NP患儿。4~10.9mL/kg和11~25mL/kg换血量均可治愈NP患儿,疾病程度愈重换血量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症 婴儿 新生 交换输血 全血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换血治疗 换血量 对照研究 周围静脉 静脉途径 疾病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血交换治疗32例Rh新生儿溶血病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江存 韩梅宁 张献清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2280-2282,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及用Rh阳性血代替Rh阴性血换血治疗RhHDN患者的可行性. 方法: 以临床症状及血清免疫学方法确诊RhHDN患者32例(其中产前确诊18例,产后确诊14 例). 对产前确诊的18例患者,孕前或孕期均进行了血浆置换治疗. 对诊治的32...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及用Rh阳性血代替Rh阴性血换血治疗RhHDN患者的可行性. 方法: 以临床症状及血清免疫学方法确诊RhHDN患者32例(其中产前确诊18例,产后确诊14 例). 对产前确诊的18例患者,孕前或孕期均进行了血浆置换治疗. 对诊治的32例患儿中31例于产后24~72 h内进行换血治疗(1例病情较轻未换血),其中25例用Rh阳性血换血,6例用Rh阴性血换血. 结果: 18例进行了血浆置换术,16例有效,2例无效. 31例患儿用Rh阴、阳性血液换血治疗效果满意无差异(P>0.05),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 孕前或孕期对患儿Rh阴性母亲进行血浆置换,可以减轻患儿胎内病情,为换血治疗抢救患儿生命创造机会. 用Rh阳性血替代Rh阴性血及时给RhHDN患儿换血,可以达到阻断患儿溶血、避免患儿核黄疸、纠正患儿贫血挽救患儿生命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液 幼红细胞增多症 胎儿 婴儿 新生 血浆置换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血疗法治疗急性胆红素脑病的成本效益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慧繁 何华云 +1 位作者 刘开珍 华子瑜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3728-3731,共4页
目的比较换血疗法(ET)治疗不同程度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成本效益,为ABE干预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lO年该中心137例ABE患儿的临床资料。轻度ABE换血组(SE组)40例、轻度ABE非换血组(SNE组)29例、中重度AB... 目的比较换血疗法(ET)治疗不同程度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成本效益,为ABE干预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lO年该中心137例ABE患儿的临床资料。轻度ABE换血组(SE组)40例、轻度ABE非换血组(SNE组)29例、中重度ABE换血组(ME组)49例和中重度ABE非换血组(MNE组)19例。结果SE组血清总胆红素(TSB)、TSB与血浆清蛋白的比值(B/A)、新生儿溶血病比例和人均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SNE组(P〈0.05),无死亡发生,不良预后发生率15.0%与SNE组13.8%相似;最大效益成本比分别为87.5和121.5。ME组TSB、B/A、新生儿溶血病比例和人均住院费用均显著高于MNE组(P〈0.05);5例死亡,死亡一不良预后发生率32.7%,为MNE组15.8%的2.1倍;最大效益成本比分别为89.8和160.0。ME组TSB、B/A高于SE组(P〈0.05),死亡一不良预后发生率为SE组的2.2倍,换血疗法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12.2%为SE组5.0%的2.4倍,人均住院费用与SE组相似(P〉0.05)。结论换血疗法对于轻度ABE的成本效益较好,可作为抢救治疗的首选;中重度ABE尤其是重度ABE需权衡利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尽早光疗,避免或减轻ABE,降低死亡一不良预后发生率,减少资源消耗和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急性胆红素脑病 换血疗法 成本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新生儿溶血病抗体分布特点及换血治疗策略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峰 岳彦伟 +3 位作者 吴继博 万春晶 徐华 王宝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230-1232,共3页
目的探讨Rh新生儿溶血病抗体分布特征及换血治疗策略。方法对15例来本院就诊Rh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及其母亲进行ABO血型鉴定、Rhxinshenger抗原表型鉴定,对患儿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及抗体性质鉴定。比较重... 目的探讨Rh新生儿溶血病抗体分布特征及换血治疗策略。方法对15例来本院就诊Rh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及其母亲进行ABO血型鉴定、Rhxinshenger抗原表型鉴定,对患儿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及抗体性质鉴定。比较重症组和轻微组患儿入院时年龄及胆红素峰值是否存在差异,并对换血治疗的患儿进行换血疗效评价。结果 15例Rh新生儿溶血病中抗-D10例(66. 67%),抗-E 3例(20. 00%),抗-c E、抗-C例、抗-E合并Jka各1例(6. 67%)。重症组和轻微组患儿入院年龄无明显差异(P>0. 05),重症组胆红素水平高于轻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此外,7例重症组患儿进行了换血治疗,换血率43. 75%,换血治疗后胆红素明显降低。结论抗-D和抗-E是Rh新生儿溶血病中最常见的抗体。常规开展产前Rh溶血病血清学检测并制定个体化的诊疗及换血方案,对重症Rh新生儿溶血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新生儿溶血病 换血治疗 不规则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溶血病类型及抗体分布与输血疗效的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瑜 刘玉芳 +2 位作者 许亚莉 万春晶 王宝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HDN)的类型、抗体分布与输(换)血治疗的血液配型方案及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2019年12月共350例住院HDN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胎次,回顾性统计患儿的溶血类型、血型抗体分布与治...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HDN)的类型、抗体分布与输(换)血治疗的血液配型方案及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2019年12月共350例住院HDN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胎次,回顾性统计患儿的溶血类型、血型抗体分布与治疗转归,分析其中输(换)血病例的血液配型方案,并以输血前后患儿血红蛋白(Hb)的变化评估其输血效果,以换血前后患儿的胆红素(Bil)和血红蛋白(Hb)的变化评估其换血效果。结果本组新生儿溶血病例中,ABO-HDN占94%(329/350),换血率为0.91%(3/329);Rh-HDN占5.43%(19/350),换血率为42.1%(8/19);ABO+MNSs-HDN占0.29%(1/350);Rh+Kidd-HDN占0.29%(1/350)。按照推荐方案输(换)血,11名输血患儿的输血次数1—2(1.82±0.40)次、(47.55±6.86)mL/次、输血量40—10(86.4±21.09)mL,输血前后Hb(g/L)分别为85.00±21.66 vs 125.09±12.96(P<0.05);12名换血患儿的换血次数1—2(1.17±0.39)次、(516.59±123.64)mL/次、换血量300—1403(602.69±279.05)mL;换血前后TBil(μmol/L)分别为327.22±97.40 vs 206.26±62.92(P<0.05),IBil(μmol/L)分别为295.66±110.98 vs 187.99±62.61(P<0.05),DBil(μmol/L)分别为37.23±31.83 vs 18.24±12.46(P>0.05);Hb(g/L)分别为105.64±44.94 vs 143.00±22.09(P<0.05)。结论HDN虽然以ABO血型系统最多见,但输(换)血疗法主要应用于Rh HDN,换血后Bil降低、Hb提升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RH血型 ABO血型 换血配型方案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在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治疗中应用的效果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丽莎 何华云 +1 位作者 陈新红 鞠燕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5期1603-1606,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设计,将临床路径开展后176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患儿作为观察组,临床路径开展前的164例换血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总胆红素换出率、光疗...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设计,将临床路径开展后176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患儿作为观察组,临床路径开展前的164例换血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总胆红素换出率、光疗时间、不良反应发生、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换出率、光疗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用于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治疗可提高换血安全性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新生儿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换血治疗 总胆红素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换血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倩 王笑欢 +4 位作者 郭凯 牛子健 宋珊珊 郭婧 马曙轩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内环境造成的影响,为安全换血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诊断为ABO或Rh血型系统溶血病、并行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40例,分析换血治疗对患儿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40例...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内环境造成的影响,为安全换血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诊断为ABO或Rh血型系统溶血病、并行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40例,分析换血治疗对患儿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40例患儿换血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分别为390.4±17.98μmol/L、18.41±1.038μmol/L和370.4±18.16μmol/L,换血后降至271.6±12.93μmol/L、8.08±0.97μmol/L和255.5±13.4μmol/L(P<0.001)。换血治疗前后患儿P T和AP T 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换血前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糖值分别为(3.1±0.13)×10^(12)/L、114.8±4.66 g/L和3.92±0.19 mmol/L,治疗后升高至(4.58±0.11)×10^(12)/L、137.3±3.18 g/L和8.35±0.59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换血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但易引起部分生化、血常规及凝血指标的异常变化。术中及术后应严密监测患儿的上述指标变化,确保患儿的换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疗法 血常规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母儿血型不合综合治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惠蓉 李青 +4 位作者 邵宝亭 乔玉环 杨玲竹 张连琴 郑素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母儿Rh血型不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4例Rh血型不合孕妇在孕期积极治疗并适时终止妊娠 ,对新生儿分别采用光疗、药物治疗和 (或 )交换输血等方法治疗。结果 :2 4例孕妇死胎 1例 ,分娩的 2 3例新生儿全部发生溶血 ,2例... 目的 :探讨母儿Rh血型不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4例Rh血型不合孕妇在孕期积极治疗并适时终止妊娠 ,对新生儿分别采用光疗、药物治疗和 (或 )交换输血等方法治疗。结果 :2 4例孕妇死胎 1例 ,分娩的 2 3例新生儿全部发生溶血 ,2例因病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 1例经治疗后健康存活 ,治愈率达 87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儿血型不合 RH血型系统 新生儿溶血病 治疗 交换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无肝素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丽元 陈平洋 +3 位作者 巫洁 杨芳 彭敏 杨红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无肝素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高胆红素血症符合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无肝素组(32例)和肝素组(28例)。无肝素组将作为输出途径的动脉穿刺置管不连接肝素帽、三通活塞管及延长管,... 目的探讨无肝素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高胆红素血症符合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无肝素组(32例)和肝素组(28例)。无肝素组将作为输出途径的动脉穿刺置管不连接肝素帽、三通活塞管及延长管,直接接10ml注射器抽血;建立静脉通路以换血,整个换血过程无肝素抗凝。肝素组将作为输出途径的动脉穿刺置管接三通活塞管,三通活塞管另外两端,一端接肝素氯化钠溶液,一端接输液延长管后接10ml注射器抽血,每抽出20ml动脉血,经三通活塞管注入2ml肝素氯化钠溶液。结果无肝素组血总胆红素换出率(51.87±8.74)%,肝素组(48.48±12.5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换血后两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下降(均P<0.01);两组血常规、血糖、血电解质、生命体征等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换血后血小板、血糖、血钾与换血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肝素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4.29%,无肝素组无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肝素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与肝素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同样安全有效,且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传统的肝素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可能带来的出血并发症;但同样可引起血小板减少、血糖升高及血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疗法 外周双管同步换血 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静秋 温树才 +2 位作者 张怡 杨丽萍 谢晓玲 《云南医药》 CAS 2005年第5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安全性、适用性及对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股动脉、头皮静脉做换出、换入途径对15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同步换血,并对换血前后及换血后24h的多项指标进行监测...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安全性、适用性及对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股动脉、头皮静脉做换出、换入途径对15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同步换血,并对换血前后及换血后24h的多项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P<0.001),内环境影响小,多数变化指标换血24h内恢复或有不同程度回升。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疗效肯定,无明显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静脉 换血 新生儿 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RhD溶血病换血术后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诊治分析——附2例报告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葳 周熙惠 +3 位作者 张文君 林晓洁 李小权 王宝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及早诊治新生儿RhD溶血病(RhD-HDN)换血术后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意义。方法收集2名疑似RhD-HDN换血术后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男性患儿(患儿1、2)的病历资料,检测母亲及患儿的ABO、Rh(D)血型及HDN相关试验,比较患儿... 目的探讨及早诊治新生儿RhD溶血病(RhD-HDN)换血术后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意义。方法收集2名疑似RhD-HDN换血术后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男性患儿(患儿1、2)的病历资料,检测母亲及患儿的ABO、Rh(D)血型及HDN相关试验,比较患儿换血的详细过程、换血前后的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TBIL)值,换血后白蛋白(ALB)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体重变化值。评估RhD-HDN及CL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患儿1、2母亲血型均为A Rh(-),患儿血型均为A RhD(+),均诊断为RhD-HDN,患儿1、2分别于出生后4 h及产时出现黄疸,遂均做换血治疗。患儿1:换血2次,第1次换血157 mL/kg,A型RhD(-)悬浮红细胞470 mL,同型血浆240 mL,换血时间3.5 h,第2次换血换血种类同第1次,悬浮红细胞462 ml,血浆231 ml,换血时间3 h 20 min。两次换血前后Hb(g/L)为113 vs 146(第1次)、106 vs 146(第2次),TBIL(μmol/L)为331.1 vs 245.1(第1次)、351.5 vs 258.7(第2次);患儿2换血1次,输入A型RhD(-)悬浮红细胞340 mL,AB型RhD(-)血浆180 mL,换血时间3 h。换血前后Hb(g/L)为77 vs 156,TBIL(μmol/L)为219.8 vs 175.1。2名患儿均在换血后出现CLS症状,患儿1诊断为RhD-HDN,新生儿贫血,CLS;患儿2诊断为RhD-HDN,新生儿贫血,类白血病反应,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及CLS;经针对原发病、限液、抗感染、利尿、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抗微血栓等综合治疗后2名患儿痊愈出院。结论注重孕(妇)期特殊血型的检测、对是特殊血型且发生过抗原暴露的孕妇的抗体效价做动态监测和必要治疗,有助于其娩出的新生儿RhD-HDN的及时诊和预后,减少新生儿换血后发生C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血型 新生儿溶血病 换血治疗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血型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
16
作者 房晓祎 林霓阳 +2 位作者 吴北燕 郭继忠 李彤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2-83,共2页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在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对 6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行外周静脉输血 [输液泵控制速度 (2 0 0~30 0 )mL h]和同步外周动脉抽血 ,并观察有无胆红...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在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对 6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行外周静脉输血 [输液泵控制速度 (2 0 0~30 0 )mL h]和同步外周动脉抽血 ,并观察有无胆红素脑病后遗症。结果 :本组血清总胆红素换血前、后分别为 (84 4 0 7±314 34) μmol L和 (4 0 8 2 7±16 0 4 0 ) μmol L(P <0 0 1) ,总胆红素换出率平均 5 1 33%。随诊 10个月~2年 ,除 1例出现胆红素脑病后遗症外 ,余 5例均发育正常。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具有实用、易行、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 治疗 新生儿 重症高胆红素血症 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抗E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成功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屈英晓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8年第4期252-254,共3页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导致新生儿住院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严重的HDN可危及新生儿生命,临床上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儿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如对抗E抗体HDN患儿进行换血治疗。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于2018年3月4日收治HDN 1例,在对患儿及其...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导致新生儿住院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严重的HDN可危及新生儿生命,临床上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儿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如对抗E抗体HDN患儿进行换血治疗。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于2018年3月4日收治HDN 1例,在对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标本进行血型检测、抗体筛查后,检出HDN指标3项,故对患儿进行换血治疗。观察患儿换血前、中、后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和胆红素的变化。结果显示,换血后即刻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和RET明显降低,Hb无明显变化,升高值未达到预期。主要考虑因采用双倍血容量换血法换血后,血液相对稀释导致。换血后1个月门诊随访发现患儿TBil、IBil均恢复正常,Hb明显升高,RET明显降低,说明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抗E抗体 换血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DⅥ-Ⅲ型致新生儿红细胞D抗原遮蔽引起HDN的鉴定与换血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万春晶 邢艳 +5 位作者 马峰 张瑜 张瑞宁 徐华 张薇薇 王宝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了解DⅥ-Ⅲ型产妇所育的RhD阳性新生儿D抗原遮蔽的血清学特征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RhD新生儿溶血病(RhD-HDN)换血治疗方案。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1名新生儿患儿及其父母的血样做ABO与Rh血型鉴定、对患儿和母亲的血样做抗体鉴定、对患... 目的了解DⅥ-Ⅲ型产妇所育的RhD阳性新生儿D抗原遮蔽的血清学特征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RhD新生儿溶血病(RhD-HDN)换血治疗方案。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1名新生儿患儿及其父母的血样做ABO与Rh血型鉴定、对患儿和母亲的血样做抗体鉴定、对患儿血样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和放散试验;采用PCR-SSP方法对患儿和母亲的血样做RHD基因检测;患儿经临床医师评估符合换血指征后,采用O型RhD阴性洗涤红细胞6 U和AB型RhD阳性血浆300 mL对其做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换血量为2倍新生儿血容量(150—180)mL/kg。结果患儿及其父母血型分别为:O DCcEe Jk(a+b+)、O DCCee Jk(a+b+)、A DⅥ-ⅢCcEe Jk(a-b+);患儿与母亲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为强阳性(4+);抗体鉴定:母亲血清中存在IgG-D合并IgG-Jk^a抗体,效价分别为512和≤1,患儿血清和放散液中存在IgG-D抗体,效价为256和512。换血治疗后患儿Hb(g)由46上升到181,TBIL(μmol/L)由240.1下降到81.4,抗体效价由512下降到128。结论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可验证来自母体的高效价抗-D造成的新生儿红细胞表面D抗原遮蔽,从而避免患儿血型的误判。由RhD引起的重症HDN应尽早实施换血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Ⅵ-Ⅲ型 新生儿溶血病 母婴RH血型不合 D抗原遮蔽 换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血治疗对5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梁燕霞 伍绍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3期14-16,共3页
目的分析换血治疗对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疗效。方法 5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换血治疗(全自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通过换血前、中、后血糖、急诊八项、胆红素各项指标变化,分析换血治疗的疗效。结果患儿换血前与换血中总胆红... 目的分析换血治疗对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疗效。方法 5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换血治疗(全自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通过换血前、中、后血糖、急诊八项、胆红素各项指标变化,分析换血治疗的疗效。结果患儿换血前与换血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钾、血钠、血氯、总蛋白、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尿素、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前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蛋白[(505.00±81.46)μmol/L、(473.71±72.87)μmol/L、(51.95±4.26)g/L]与换血后[(166.79±58.91)μmol/L、(154.86±58.13)μmol/L、(46.34±4.51)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血钠、血氯、血钙、尿素、肌酐、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换血治疗对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见效快,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球浆比例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沈玉才 黄维本 +3 位作者 巢伟聪 郑志凌 巢柳烟 徐丽蓉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7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的红细胞与血浆换血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55例高胆红素血症需换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采用红细胞与血浆换血1:1组20例,2:1组19例,2.5:1组16例。换血量按(150~180)mL/kg双倍量换血。其中1...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的红细胞与血浆换血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55例高胆红素血症需换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采用红细胞与血浆换血1:1组20例,2:1组19例,2.5:1组16例。换血量按(150~180)mL/kg双倍量换血。其中1:1组、2:1组换血结束后常规输注浓缩红细胞(15~20)mL/kg,2.5:1组换血结束后不再常规输注浓缩红细胞,监测换血前后血清总直接胆红素、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变化。结果同组换血前及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有显著变化(P〈0.05),1:1组、2:1组换血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下降(P〈0.05),而2.5:1组换血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无明显下降(P〉0.05);换血后三组间比较,1:1组及2:1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2.5:1组明显下降(P〈0.01),其中1:1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2:1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2.5:1组换血后贫血发生率更低,2.5:1球浆比例组合较2:1、1:1球浆比例组合换血更适合新生儿高胆红素换血的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 球浆比例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