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volution of Mass Media and Shanghai-Style Suzhou Pingtan in Modern Shanghai
1
作者 HONG Yu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24年第4期215-226,共12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ulture in modern Shanghai,Shanghai style(海派Haipai)has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features.A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urban culture,modern mass media reflects the essence of Shanghai-sty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ulture in modern Shanghai,Shanghai style(海派Haipai)has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features.A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urban culture,modern mass media reflects the essence of Shanghai-style culture in its development.Its modernity,commerciality,openness,and innovation display the cultural trait of keeping up with the times.During the Xianfeng and Tongzhi periods of the Qing Dynasty(1851-1875),Suzhou Pingtan(苏州评弹)was introduced to Shanghai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Taiping Rebellion(太平天国战争),and began its Shanghai-style evolution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mass media.On the one hand,modern newspapers and electronic media became crucial tools for the promotion of Suzhou Pingtan performers;on the other hand,the daily lives,performing careers,and public images of these performers became focal points of media attention.Mass media facilitated the Shanghai-style development of Suzhou Pingtan,and through it,changes in commercial awareness,performance styles,artistic expressions,musical innovation,and the celebrity-like performers all reflected the process of Shanghai-style development in Pingtan 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n mass media Shanghai-style Suzhou pingtan COMMERCIALIZATION process of becoming sta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idal stream energy and its impacts on surrounding dynamics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Pingtan Island, 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武贺 王鑫 +2 位作者 王兵振 白杨 王培涛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319-1328,共10页
Using an improved FVCOM numerical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momentum-sinking scheme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fic turbine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idal ener... Using an improved FVCOM numerical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momentum-sinking scheme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fic turbine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idal energy resources before and after the deployment of tidal turbines near Pingtan Island, China. Considering factors such as the distribution of tidal stream energy, bathymetry, topography, and 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turbines, an appropriate location for a demonstration tidal turbine was selec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energy resource was evaluated. Several sites with strong tidal streams were considered: south of the northern cape, east of the southem cape, and the southern end of Haitan Bay. The former was thought most suitable for the deployment of a tidal energy turbine, with projected power generation for approximately 470 h per month. The average power of this demonstration was about 2.4 kW, and the annual electricity output was approximately 17.47 MWh.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turbine device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near-field tidal stream or water level. The tidal stream was reduced slightly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northern cape, although the effect weakened further from the turbine. Conversely, the velocity increased slightly on both sides of the demonstration site. The difference in current speed with and without the turbine was greater at slack tide than still tide. The influence of turbine operation on water level was minor. The method adopted in this study can be considered a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sites for the demonstration of tidal stream energy. However, the method is unable describ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rbulent flow surrounding the deployed turbines, which has an important role regarding the optimal designs of the turbine blade and pile foundations. Therefore, we will continue to work to improve this model in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al stream energy pingtan Isl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dynamic impac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s on Exploration of Shallow Fine Structur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1-D Velocity Model in the Pingtan Island,Fujian 被引量:1
3
作者 GUO Yang XU Jiajun +4 位作者 LIN Chen JIN Xing YAO Huajian YANG Hongfeng CAI Huite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9年第2期265-275,共11页
112 short-period seismographs were set up in the 400 km^2 area of Pingtan Island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n Fujian.The combined observations of the airgun source and ambient noise source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 den... 112 short-period seismographs were set up in the 400 km^2 area of Pingtan Island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n Fujian.The combined observations of the airgun source and ambient noise source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 dense array to receive the 387 airgun signals excited around the island and one month of continuous ambient noise recording.The 1-D P-wave and S-wave shallow velocity model of Pingtan Island is obtained by the inversion of the airgun body wave’s first arrival time data,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velocity model is verified by using the surface wave phase velocity dispersion curve,which can provide initial model for subsequent 3-D imaging.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experiment is a successful demonstration of local scale green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which can provide basic data for shallow surface structure research and strong vibration simulation of the Pingtan Is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gtan ISLAND Fujian DENSE array Airgun AMBIENT noise 1-D VELOCITY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SOLVED COPPER, LEAD AND CADMIUM IN PINGTAN WATERS, EAST CHINA SEA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淑英 邹栋樑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25-230,共0页
Dissolved Cu, Pb and Cd contents in the surface and bottom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36 stations in Pingtan waters (in Fujian Prov. ), East China Sea, during two survey cruises in May and Oct. 1990 were determined ... Dissolved Cu, Pb and Cd contents in the surface and bottom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36 stations in Pingtan waters (in Fujian Prov. ), East China Sea, during two survey cruises in May and Oct. 1990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first time by solvent extraction an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Their content ranges (the mean values) in May were 0.32 - 2.02(0.81), 0.007 - 0. 880(0. 235)and 0.008 - 0.052(0.023) mg.m-3, respectively; those in Oct. were 0.52 - 1 .79(0. 88), 0.007- 0.800(0.301) and 0.021 - 0.060(0.035)mg.m-3. The metals in May and Oct. had markedly different areal distributions characteristics mairily caused by mixing of various water systems. There were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solved Cd and inorganic N in May, and between dissolved Cd and soluble phosphate in Oct. The obtained molar raties, △Cd:△N = 1.1 × 10-5 and △Cd: △P= 5.8 × 10-4, were clase to there in plankton reported, showing dissolved Cd’s biogerehemical behaviour and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gtan WATERS dissolved Cu PB Cd NUTRIENT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全文增补中
Study of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eets and Alleys in Traditional Villages:Taking Pingta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Area as an Example
5
作者 Fuxue Tian Jun Huang Fang Yang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3年第6期36-42,共7页
Taking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street space in Pingta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Area as an example,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ne space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e... Taking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street space in Pingta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Area as an example,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ne space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es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Subsequently,a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scale and proportion of street and lane space enclosed in the settlement,the experiential aspects of street and lane space,as well as the node space.Lastly,a systematic summary of the street spac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ettlements of Pingtan Island and Dongxiang Island i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villages Street spaces Characteristics pingta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Ar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侗族传统村落图式语言解析与修复路径研究
6
作者 李伯华 程波 窦银娣 《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850,共23页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时代价值留存的重要载体,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如何解构传统村落空间要素,活化传统文化存续环境,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以湘西侗族坪坦村为例,结合图式语言理论与景观基因理论搭建解构与重构框架,探索坪坦村的要素组成与修...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时代价值留存的重要载体,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如何解构传统村落空间要素,活化传统文化存续环境,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以湘西侗族坪坦村为例,结合图式语言理论与景观基因理论搭建解构与重构框架,探索坪坦村的要素组成与修复路径。结果显示:①对坪坦村空间景观进行图式转译,建立了整套图式语言体系。其中,“字”“词”和“词组”共92类图式语汇构成了空间要素;秩序性、尺度性、时间性和本土性图式语法形成了空间逻辑;自然、社会和文化图式语境组成了空间意境。②基于村落历史演化过程,识别出了坪坦村的主体建筑、整体布局和民族文化共3类10种核心景观基因,为重构修复路径提供了优化逻辑。③结合图式语言理论与景观基因理论构建坪坦村协同优化机制,重构出了坪坦村点类要素修葺、线性秩序修正与面状结构修补三重修复路径。研究旨在对传统村落进行图式解构、基因识别和重构修复,为传统村落物质空间的保护与传统文化的延续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图式语言 景观基因 修复路径 坪坦村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聚集区传统村落空心化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以湖南省坪坦村为例
7
作者 李伯华 黄灿音 窦银娣 《地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358,共16页
在快速城镇化与活态遗产旅游开发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作为传承民族地域文化的独特地理单元,村落地域空间系统空心化态势日渐显著,呈现出共性与个性兼具的多维空间异化。基于此,论文以湖南省湘西侗族坪坦村为例,运用指标构建、质性... 在快速城镇化与活态遗产旅游开发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作为传承民族地域文化的独特地理单元,村落地域空间系统空心化态势日渐显著,呈现出共性与个性兼具的多维空间异化。基于此,论文以湖南省湘西侗族坪坦村为例,运用指标构建、质性研究及制度分析与发展(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IAD)框架,构建了“空心化现状量化评估—空心化空间异变剖析—空心化形成机制探究”的研究框架,探讨了坪坦村空心化的现状表征、空间异变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心化量化结果来看,坪坦村空心化呈现出传统建筑外观保护尚好、但人口空心化和建筑空心化问题依旧显著的特异性;同时,新村、商业街与传统村落的空心化程度存在微观地域分异特征。②从空心化具体特征来看,坪坦村人口空间呈现出就业非农化和流动保守化的趋势,建筑空间表现为宏观层面的空间肌理破碎化和微观层面的住宅建筑低能化,文化空间则面临表征脱域化与传承断层化的挑战。③从空心化形成机制来看,坪坦村空心化是在宏观社会环境与微观局限空间共同催化以及外源性主体与内生性主体联合驱动下,呈现出村落地域空间系统异化的复杂演变过程。研究旨在探索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空心化特征与形成机制的一般规律,以期为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在同类型微观地域空间的有效落地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活态存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传统村落 空心化特征 形成机制 坪坦村
原文传递
福建平潭海域不同年龄仿刺参骨片种类和形态学研究
8
作者 范逸龙 杨求华 +4 位作者 李慧耀 王银华 蔡建堤 吴建绍 林琪 《渔业研究》 2025年第1期28-37,共10页
【目的】海参真皮的表层包含有被称为骨片的内骨骼,是海参纲最重要的特征。利用不同类型的海参骨片及其相对比例能够对不同种类的海参予以快速鉴定。【方法】本文采用NaClO法、蛋白酶K法,对福建平潭1、2、3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 【目的】海参真皮的表层包含有被称为骨片的内骨骼,是海参纲最重要的特征。利用不同类型的海参骨片及其相对比例能够对不同种类的海参予以快速鉴定。【方法】本文采用NaClO法、蛋白酶K法,对福建平潭1、2、3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各组织(棘刺、体壁、触手、管足、纵肌、呼吸树、肠道)进行采集与处理,得到不同年龄仿刺参不同组织骨片类型,并分别比较采用NaClO法、蛋白酶K法制备的仿刺参骨片的显微图像,利用SPSS软件统计不同仿刺参骨片类型的相对比例。【结果】在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到7种仿刺参骨片类型,包括5种主要类型(桌形体、扣形体、杆状体、长孔状体、花纹状体)和2种特殊类型(复合盘状骨片和C形体),且不同组织内的仿刺参骨片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比NaClO法、蛋白酶K法制得的仿刺参骨片图像时,发现2种方法均可得到仿刺参骨片,其中经NaClO法析出的仿刺参骨片能被较清楚地观察到骨片种类与大致的数量,且不附带其他组织,标本干净,但骨片因过脆、易损坏而结构不完整;蛋白酶K法得到的仿刺参骨片同样能与其他组织分离,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在显微镜下其结构更加完整,能被更好地计数与统计。通过统计仿刺参不同年龄段各组织内骨片类型的相对比例,发现不同年龄不同组织仿刺参骨片类型相对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龄仿刺参的体壁、棘刺、管足和触手均含有扣形体、桌形体、长孔状体,其中扣形体在体壁中的相对比例最高,达到83.28%±9.33%;桌形体的相对比例在管足中最高,达到35.02%±10.84%;长孔状体在触手中的相对比例较高,达到7.23%±2.50%。1龄仿刺参体壁和管足中桌形体的相对比例分别为20.28%±7.29%和35.02%±10.84%,显著高于2龄仿刺参(3.80%±1.35%、17.21%±1.87%)和3龄仿刺参(3.40%±1.43%、11.23%±1.01%)(P<0.05)。【结论】不同年龄仿刺参的不同组织骨片的结构类型不一,相对比例不同,且能通过多种方法获得,具有稳定性,是鉴别海参种属的重要指标。【意义】本研究为仿刺参生物学鉴定提供基础资料,为其年龄鉴别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潭海域 仿刺参 骨片 NaClO法 蛋白酶K法 形态学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式语言视角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征解构与景观修复研究——以坪坦村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窦银娣 李萍萍 李伯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2-394,共13页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解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征、修复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对传统村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了文本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等,结合了图...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解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征、修复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对传统村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了文本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等,结合了图式语言理论,以坪坦村为例构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图式语言体系,对公共空间特征进行解构,提出景观修复策略.研究表明:1)以图式语言理论为基础,构建坪坦村公共空间图式语言体系.通过解构分析坪坦村公共空间构成要素得出了75种图式语汇,解构公共空间秩序法则得出了相邻、相交等词法与秩序性、时间性和本土性等句法,解构公共空间生长环境得出了自然、社会和文化语境.2)坪坦村公共空间表现出特征极为突出的侗族特色:公共空间布局中自然环境与传统建筑情景交融;生产、生活与精神公共空间场所互动共生;公共空间节点多维嵌套,层次丰富.3)图式语言视角下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修复路径:按“字—词—词组”层层递进织补空间元素;按“时间—空间—情感”循序渐进构建空间秩序;按“完善—修缮—重构”滚动式表达空间意境.研究通过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图式解析和特征解构,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修复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图式语言 公共空间 景观修复 坪坦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落“双修”视角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空间再生产研究——以坪坦村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伯华 闫鲁仪 窦银娣 《晓庄学院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6,45,共13页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村落逐渐面临文化生态系统失衡等困境。为了探究传统村落旅游空间再生产的机制问题,基于聚落“双修”视角,结合旅...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村落逐渐面临文化生态系统失衡等困境。为了探究传统村落旅游空间再生产的机制问题,基于聚落“双修”视角,结合旅游空间生产理论,采用文本分析、参与式观察等方法,以湖南省坪坦村为例进行再生产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对旅游空间生产和聚落“双修”进行了理论结合,两者虽具有现实导向的局部冲突性,但因二者具有多元耦合性,聚落双修可为实现旅游空间再生产提供更为动态和整体性的理论指导。(2)对坪坦村进行了聚落“双修”视角下旅游三元空间建构,从物质景观、文化符号和生活体验三方面给予空间分析并归纳现状发展问题。(3)结合聚落“双修”和旅游空间生产理论,对坪坦村提出了文化导向、肌理重塑等修复与修补路径。以期对传统村落旅游空间生产模式提供借鉴和指导,实现传统村落旅游物质、非物质空间的重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双修 传统村落 空间生产 坪坦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群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振宇 张闻捷 +4 位作者 危长福 陈盛 范雪春 韩潍遥 王晓阳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3,F0002,共22页
平潭综合实验区位于闽中沿海地区,东濒台湾海峡,西临海坛海峡,邻近闽江河口区域,与大陆的海峡宽5~10公里,处于南亚热带北部,接近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分界线。平潭综合实验区由126个岛屿组成,主岛海坛岛又称平潭岛,系福建第一大岛,面积267... 平潭综合实验区位于闽中沿海地区,东濒台湾海峡,西临海坛海峡,邻近闽江河口区域,与大陆的海峡宽5~10公里,处于南亚热带北部,接近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分界线。平潭综合实验区由126个岛屿组成,主岛海坛岛又称平潭岛,系福建第一大岛,面积267.13平方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 壳丘头遗址群 南岛语族 新石器时代
原文传递
平潭岛周边海域潮流能资源特性分析与评估
12
作者 武贺 杨鉴宇 朱丽宁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4-502,共9页
基于TELEMAC-2D水动力模型建立福建平潭岛周边海域潮流模型,利用实测潮位、潮流资料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刻画研究区域的潮汐、潮流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海域潮流能资源功率密度、有效发电时长、涨落潮不对称性等潮... 基于TELEMAC-2D水动力模型建立福建平潭岛周边海域潮流模型,利用实测潮位、潮流资料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刻画研究区域的潮汐、潮流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海域潮流能资源功率密度、有效发电时长、涨落潮不对称性等潮流及潮流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Flux法与Garrett法相结合,对特定区域的潮流能资源可开发量开展评估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平潭岛海域潮流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端平潭岛-大练岛、大练岛-小练岛、小练岛-长屿岛3条水道,峰值区域的大潮功率密度约10 kW/m^(2),有效流时可达6000 h,3条水道共有潮流能资源一类区1.05 km^(2),二类区5.11 km^(2)。Flux法计算的潮流能资源可开发量为7.44 MW,Garrett法计算的可开发量为11.74 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能 资源评估 TELEMAC-2D 平潭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潭岛木麻黄群落灌木层优势物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分析
13
作者 王芳 刘阳 +3 位作者 马晓迪 陈越琳 黄运腾 邓传远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64-71,共8页
为探究平潭岛木麻黄群落灌木层优势物种的种间关系及群落发展状态,基于群落调查数据,通过生态位特征计算和种间联结分析,结果表明:(1)灌木层植物共计56种,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最大的为木麻黄;生态位宽度并不完全与物种重要值大小变化一致... 为探究平潭岛木麻黄群落灌木层优势物种的种间关系及群落发展状态,基于群落调查数据,通过生态位特征计算和种间联结分析,结果表明:(1)灌木层植物共计56种,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最大的为木麻黄;生态位宽度并不完全与物种重要值大小变化一致,还可能与频度有关。(2)有43.8%的种对不产生生态位重叠,优势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普遍较低;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也存在与其他物种产生较大的生态重叠现象。(3)灌木层优势物种的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负联结。(4)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均表明种间关联程度较弱,种间联结较松散;AC值比χ2检验增加了联结显著率,但是也夸大了联结性的强度,导致出现极显著负联结种对数过高的现象。平潭岛木麻黄灌木层群落处于不稳定的演替阶段,亟需加强其群落稳定性的构建和植被修复保护的相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潭岛 木麻黄群落 灌木层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海交通连接工程对海岛区域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的影响研究——以平潭综合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艾红颖 孙艳伟 +1 位作者 马仁锋 许方涵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2期80-86,131,共8页
陆岛联通工程是沟通陆域与岛屿地域的重要纽带,探明陆岛连接交通工程对海岛地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的影响,对维护海岛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平潭综合试验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2017-2022年10 m分辨率土地数... 陆岛联通工程是沟通陆域与岛屿地域的重要纽带,探明陆岛连接交通工程对海岛地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的影响,对维护海岛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平潭综合试验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2017-2022年10 m分辨率土地数据,借助面板回归模型,探究大陆-海岛交通连接工程对海岛区域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7-2022年,平潭综合试验区景观格局整体呈现斑块间连通性趋好、景观集聚性越来越高,破碎化程度、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程度在不断减弱;(2)在空间方面,平潭岛内与海岛边缘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差异显著,集聚度及破碎化趋势岛内高于边缘地带;(3)面板回归模型显示,公铁大桥建设对景观蔓延度存在显著负面影响,说明公铁大桥开通在短时间内导致海岛整体景观格局趋向于破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潭综合试验区 陆岛连接交通工程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潭岛台湾相思与黑松不同混交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温清燕 肖集泓 +4 位作者 黄阿青 黄运腾 邓清雅 曹晟烜 邓传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5-724,共10页
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是反映水土保持稳定性和生长力的关键指标。该研究以平潭岛的5种典型林分类型:Ⅰ.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t)林、Ⅱ.黑松(Pinus thunbergii)林、Ⅲ.台湾相思+木麻黄(A.confusa+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 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是反映水土保持稳定性和生长力的关键指标。该研究以平潭岛的5种典型林分类型:Ⅰ.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t)林、Ⅱ.黑松(Pinus thunbergii)林、Ⅲ.台湾相思+木麻黄(A.confusa+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Ⅳ.黑松+台湾相思(P.thunbergii+A.confusa)林和Ⅴ.黑松+滨柃(P.thunbergii+Eurya emarginata)林为例,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差异性,通过冗余分析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林下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黑松+台湾相思混合种植更有利于丰富林下物种多样性,台湾相思+木麻黄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水平低下。不同混交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不同,相对纯林而言,树种混交有利于提高土壤全钾含量,台湾相思与木麻黄混合种植有利于提高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土壤全钾和水溶性盐总量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影响最大,全钾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负相关;水溶性盐总量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因此,在今后混交林的营造模式上,为提高林下物种多样性可以考虑黑松+台湾相思的混合种植;在提高土壤肥力上考虑台湾相思+木麻黄、黑松+台湾相思混合种植;同时通过人为抚育间伐和补植等措施进行树种协调,降低木麻黄化感作用,并控制土壤全钾和水溶性盐总量,促进群落长期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潭岛 混交林 物种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潭发展财务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国资委《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16
作者 徐九涛 王妹 《中国林业经济》 2024年第2期91-99,共9页
选择我国首家林业上市企业--平潭发展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公布的2018-2022年财务报告数据,首先分别计算了平潭发展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的财务绩效指标,然后基于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林业行业... 选择我国首家林业上市企业--平潭发展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公布的2018-2022年财务报告数据,首先分别计算了平潭发展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的财务绩效指标,然后基于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林业行业对应的指标标准值,对其财务绩效指标变动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最后,根据比较分析的结果,针对平潭发展近几年经营中存在的盈利能力较弱、存货周转率较低、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给出建议,希望本研究能为企业未来发展乃至其他同类企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潭发展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林业企业 财务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潭综合实验区闽台农文旅融合发展对策分析
17
作者 林心悦 吴毅辉 +1 位作者 郑心怡 林畅 《台湾农业探索》 2024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意义】平潭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得天独厚的条件,在闽台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优势,发挥着对台交流的前沿平台作用。研究平潭与台湾地区农文旅融合情况,有利于更好地推动闽台农文旅融合发展。【方法/过程】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梳理... 【目的/意义】平潭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得天独厚的条件,在闽台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优势,发挥着对台交流的前沿平台作用。研究平潭与台湾地区农文旅融合情况,有利于更好地推动闽台农文旅融合发展。【方法/过程】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梳理闽台农文旅融合基本情况,剖析平潭农文旅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平潭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结论】结果显示,闽台农文旅融合政策不断创设、融合内容不断拓展,平潭在对台农文旅融合方面有区位、资源、政策方面的优势,但平潭与台湾地区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市场不旺、程度不深、成效不明显的问题,提出突出文化特色、促进深度融合、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推动闽台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潭 闽台融合 农文旅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前丘槽形风蚀坑形态变化及其动力学机制——以福建平潭岛为例
18
作者 张绍云 董玉祥 +3 位作者 田伟 符淑宜 莫潇凡 杨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2-1502,共11页
风蚀坑是风沙地貌学的重要研究对象,风蚀坑形态−动力过程是风蚀坑研究的核心问题。近期人为干扰促使海岸人工前丘产生后,伴随着大量风蚀坑的出现亟待开展相应研究,但目前缺少关于人工前丘上发育的风蚀坑的相关研究。选择人工前丘上风蚀... 风蚀坑是风沙地貌学的重要研究对象,风蚀坑形态−动力过程是风蚀坑研究的核心问题。近期人为干扰促使海岸人工前丘产生后,伴随着大量风蚀坑的出现亟待开展相应研究,但目前缺少关于人工前丘上发育的风蚀坑的相关研究。选择人工前丘上风蚀坑发育典型的平潭岛为研究区域,运用高精度RTK GPS对人工前丘上的槽形风蚀坑进行重复地形测量和使用二维超声波风速仪进行气流观测,研究了槽形风蚀坑形态变化与气流的反馈机制。结果表明:①人工前丘槽形风蚀坑受人工黏土结构控制,形成了一个输沙通道→完全发育风蚀坑→消亡阶段风蚀坑→新的输沙通道4个阶段的特殊演化模式;②槽形风蚀坑的形态控制了气流在侵蚀盆内的循环,这种正反馈促进了侵蚀盆的增长;③风蚀坑形态−动力过程之间存在一个过程塑造形态、形态影响过程运行方式的双向反馈,尤其是随着风向与槽形风蚀坑长轴向夹角(48°~99°)的不断增大,风蚀坑内气流偏转越明显,且存在大型螺旋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形风蚀坑 形态变化 地表气流 形态−气流反馈 平潭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动发展规划探析
19
作者 汪波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51,共9页
以福州市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各自发展特征,指出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系统搭建包括空间统筹、产业互联、设施一体、政策共享的联动发展思路框架,提出共建宜居生活圈、分工协作培育... 以福州市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各自发展特征,指出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系统搭建包括空间统筹、产业互联、设施一体、政策共享的联动发展思路框架,提出共建宜居生活圈、分工协作培育产业优势、强化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构建共担共享机制等方面的联动发展策略,探索联动发展的新模式与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动发展规划 区域协调发展 福州市 滨海新城 平潭综合实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的海上养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以福建省平潭县为例
20
作者 闫锦崴 郑蔚恒 于鹏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0-370,共11页
海上养殖业对粮食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海上养殖的无序扩张和开发,阻碍了海上交通,同时也造成了海洋环境问题。为及时、准确地获取海上养殖信息,满足海岸带调查以及推进海上养殖规范化、科学化,提出一种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 海上养殖业对粮食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海上养殖的无序扩张和开发,阻碍了海上交通,同时也造成了海洋环境问题。为及时、准确地获取海上养殖信息,满足海岸带调查以及推进海上养殖规范化、科学化,提出一种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 GEE)平台实现长时间序列下海上养殖区信息快速提取的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随机森林分类的海上养殖区信息提取模型,该模型综合利用了Sentinel-1卫星SAR影像数据的VV和VH极化波段,以及Sentinel-2卫星的多光谱影像数据。此外,模型还融合了4个用于增强养殖区特征的指数,以提高养殖区域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和效率。这种方法的应用旨在优化海上养殖区的识别过程,通过精确分析和利用不同数据源的互补优势,展现了遥感技术在海洋养殖监测领域的巨大潜力。本研究对2017—2021年平潭县海上养殖区域进行判定与提取,实验结果表明,以养殖密度较低,养殖特征不明显为特征的海上养殖区,基于GEE平台的海上养殖区信息提取方法精度在90%以上,表明在复杂水体背景下对养殖区快速识别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为海上养殖科学规划与规范化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物理学 谷歌地球引擎 海上养殖区提取 Sentinel-1/2 随机森林分类 平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