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雷巴替尼联合化疗治疗伴T315I突变的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吴修进 余霞 +5 位作者 姜薇 王冬梅 史丽君 潘亚宁 姜甜甜 魏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29,共4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出现显著改善了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预后。然而,对于合并有高危遗传学改变的患者效果差,如T315I突变的出现可导致疾病进展。本研究报告了3例合并高危遗传学改变的Ph+ALL患者,在使用第二...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出现显著改善了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预后。然而,对于合并有高危遗传学改变的患者效果差,如T315I突变的出现可导致疾病进展。本研究报告了3例合并高危遗传学改变的Ph+ALL患者,在使用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但MRD转阴困难,并快速复发。复发后,3例患者均检测到T315I突变。3例均联用奥雷巴替尼及化疗,1疗程均达到形态学缓解、MRD转阴、BCR-ABL融合基因同步转阴。因此,伴高危遗传学改变的Ph+ALL发生T315I突变时接受奥雷巴替尼治疗能快速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奥雷巴替尼是否可以一线使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315I突变 高危遗传学改变 奥雷巴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肺、脑曲霉菌病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梅 周剑峰 +3 位作者 冉丹 张义成 孙汉英 刘文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610-613,共4页
为了探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对1例Ph+ALL患者进行了血常规、骨髓像、胸片、头颅CT扫描和细胞遗传学等检查,并先后给予DVCP、善唯达及格列卫联合诱导化疗。患者在骨髓抑制期发生侵... 为了探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对1例Ph+ALL患者进行了血常规、骨髓像、胸片、头颅CT扫描和细胞遗传学等检查,并先后给予DVCP、善唯达及格列卫联合诱导化疗。患者在骨髓抑制期发生侵袭性肺、脑曲霉菌感染,给予伊曲康唑、两性霉素等抗真菌治疗,进行了开颅病灶引流术。经过上述综合治疗,患者获得缓解,肺、脑曲霉菌感染临床治愈。结论:Ph+ALL是一种常规方案化疗效果差的特殊亚型,格列卫联合化疗是其较好的治疗方案。由于临床真菌检出率低,早期经验性选用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并结合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肺、脑曲霉菌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侵袭性曲霉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KIs联合化疗治疗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3
作者 马小楠 郑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化疗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联合化疗作为首次诱导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目的:探讨成人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化疗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联合化疗作为首次诱导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60例成人Ph+ALL患者临床特点、生物学特征及完全缓解情况,分析其疗效及预后。结果:首次诱导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CR)的患者有43例,占71.67%(43/60),其中单纯化疗组7例,占41.18%(7/17),TKI+化疗组CR率为36例,占83.72%(36/43),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单纯化疗组患者的2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28.2%,TKI联合化疗组患者的2年OS率为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移植组与非移植组患者2年OS率76.9%vs. 51.9%,5年OS率56.1%vs. 19.4%,(P=0.003);2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38.5%vs. 12.1%(P=0.018),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预后分析示,是否选择TKI、初次诱导治疗后是否获得CR和是否骨髓移植对OS预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是否选择TKI对患者无复发生存(relapse-free survival,RFS)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预后分析示,诱导治疗后获得CR、后续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h+ALL诱导治疗方案中,TKI+化疗诱导治疗方案能够实现早缓解,高缓解率,总生存期方面优于单纯化疗。缓解后进行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ALL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费城染色体阳性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联合PEG-ASP化疗方案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对血清TK1及uP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冯传杰 拓慧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354-1357,共4页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联合培门冬酶(PEG-ASP)化疗方案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胸苷激酶1(TK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初...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联合培门冬酶(PEG-ASP)化疗方案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胸苷激酶1(TK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初诊Ph+ALL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PEG-AS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PEG-ASP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达沙替尼治疗。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血清TK1和uPA浓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结果:观察组总缓解(OR)率为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48%(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化疗后血清TK1和uP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3年EFS率为69.57%,显著高于对照组34.78%(P<0.05)。结论:达沙替尼联合PEG-ASP化疗方案治疗Ph+ALL的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K1和uPA水平,延长EFS,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沙替尼 培门冬酶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K1 U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致全身多发静脉血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5
作者 邓天霞 张曦 +2 位作者 曾东风 谭栩 孔佩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通过1例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全身多发静脉血栓的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进一步探讨该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例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使临床... 目的通过1例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全身多发静脉血栓的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进一步探讨该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例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使临床医生在今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重视。结果 1例确诊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全身多发静脉血栓。结论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可能出现全身多发静脉血栓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妍 邱录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803-3805,共3页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典型特点为细胞遗传学出现特异性Ph染色体,Ph染色体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出现频率仅为3%~5%。随年龄增长比例逐渐升高,至成年时达到20%~30%,年龄超过50岁者甚至高达50...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典型特点为细胞遗传学出现特异性Ph染色体,Ph染色体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出现频率仅为3%~5%。随年龄增长比例逐渐升高,至成年时达到20%~30%,年龄超过50岁者甚至高达50%。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年龄偏大、高白细胞计数,易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常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学分型常见B-ALL,以Common-B最多见,较少发生于T-ALL中,常伴CD34和髓系抗原CD13、CD33共表达。本文就Ph+ -ALL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阳性 肝脾淋巴结肿大 ph染色体 成人 中枢神经系统 细胞遗传学 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联合培门冬酶化疗方案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吕博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5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联合培门冬酶化疗方案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100例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组,对照组(n=50)给培门冬酶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n=50)则在对照...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联合培门冬酶化疗方案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100例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组,对照组(n=50)给培门冬酶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n=50)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达沙替尼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K1、uPA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沙替尼联合培门冬酶化疗方案治疗可以提高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TK1、uP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达沙替尼 培门冬酶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联合CCLG ALL-2008方案对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无病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探究
8
作者 贾雯 曹文娟 +1 位作者 李彩霞 郭书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0年第10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CCLG ALL-2008方案对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儿童无病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治疗的86例Ph+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CCLG ALL-2008方案对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儿童无病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治疗的86例Ph+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进行伊马替尼联合CCLG ALL-2008方案治疗的47例患儿作为观察组,仅进行CCLG ALL-2008方案治疗的39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诱导缓解率为95.74%,对照组总诱导缓解率为9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无病生存期为(82.48±4.36)个月,对照组患儿无病生存期为(59.06±8.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3年无病生存率(85.11%)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马替尼联合CCLG ALL-2008方案,可以提高Ph+ALL儿童无病生存期且安全性良好,可较有效地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无病生存期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在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谭玮玮 赵国祥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8期55-55,57,共2页
本研究收治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例,使用达沙替尼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达沙替尼在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面有比较好的应用效果,其安全性较高。但是由于该疾病的发病人... 本研究收治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例,使用达沙替尼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达沙替尼在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面有比较好的应用效果,其安全性较高。但是由于该疾病的发病人数较少,本次研究的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还需要对达沙替尼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进行更加深入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沙替尼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联合VP低剂量方案诱导治疗14例初治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奎 郭玥潞 +6 位作者 姚子龙 金香淑 张冉 韩晓蘋 高晓宁 于力 靖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60-1563,共4页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VP低剂量方案在初治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诱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初治成人Ph^+ ALL病患者共14例,均应用VP方案诱导治疗,自第8天加用伊马替尼400 mg/d,并持续应用,若粒细胞缺乏持续1周或出现感...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VP低剂量方案在初治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诱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初治成人Ph^+ ALL病患者共14例,均应用VP方案诱导治疗,自第8天加用伊马替尼400 mg/d,并持续应用,若粒细胞缺乏持续1周或出现感染、发热等并发症,可以停用VP方案;在诱导化疗第28-33天复查骨髓形态及BCR/ABL融合基因定量判断疗效,达完全缓解(CR1)后根据患者情况予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进行巩固及维持治疗或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结果:l4例患者经伊马替尼联合VP低剂量方案诱导化疗后全部达CR1,BCR/ABL:ABL比中位下降55.89(10.25-180.97)%,诱导化疗期间14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颜面部水肿,经对症治疗后均明显好转。14例患者中最终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移植后髓外复发。结论:在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时期,伊马替尼联合VP低剂量方案诱导治疗Ph^+ ALL可获得满意的CR率,并降低传统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诱导期间并发症可控制,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为后续行allo-HSCT争取机会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染色体 BCR/AB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无白血病生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鲍协炳 蔡文治 +4 位作者 何雪峰 陈苏宁 仇惠英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87-1792,共6页
目的:探讨移植前BCR-ABL基因转录本水平对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移植后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07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07例Ph^... 目的:探讨移植前BCR-ABL基因转录本水平对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移植后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07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07例Ph^+ AL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移植前有关临床因素对移植后LFS的影响。结果:107例Ph^+ ALL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43例,移植中位年龄为30(7-54)岁;总复发率为35.5%(38/107),复发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9(1.5-40.7)个月;总死亡率为36.4%(39/107),51.3%(20/39)患者死于复发,25.6%(10/39)患者死于感染,中位随访时间为移植后19.8(3.6-83.7)个月。107例中,49例移植前BCR-ABL阴性,49例移植前BCR-ABL阳性,9例BCR-ABL资料丢失。阴性患者组5年估计累积复发率(CIR)、非复发死亡率(NRM)及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26.5%、29.5%及41.6%。阳性患者组5年估计CIR、NRM及OS分别为64.4%、8.9%及48.9%。移植前基因阴性组CIR显著低于阳性组(P<0.001),NRM高于阳性组(P=0.030),两组OS相近(41.6%对48.9%,P=0.497)。多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BCR-ABL+(P=0.016)及疾病状态≥CR2(P<0.001)为LFS独立危险因素,而移植年龄为影响移植后总生存主要因素(P<0.001)。结论:复发与感染为Ph^+ 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主要死因,疾病状态≥CR2以下移植及移植前BCR-ABL+均为Ph^+ 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LFS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苗真 甘思林 +6 位作者 邢海洲 刘延方 谢新生 程远东 孙玲 万鼎铭 孙慧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4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成人初治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资料,比较观察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方案的联合组(21例)及单纯应用化疗方案的单... 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成人初治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资料,比较观察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方案的联合组(21例)及单纯应用化疗方案的单纯化疗组(20例)的缓解率、缓解持续时间、中位生存期、生存率、粒细胞缺乏时间、出血率、感染率等指标。结果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的诱导缓解率分别为85.7%和55.0%(P=0.030);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10.3个月和6.5个月(P=0.020);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0个月和10.0个月,累积半年生存率分别为95.2%和75.0%,1 a生存率分别47.6%和20.0%(P=0.009)。2组均出现Ⅳ度骨髓抑制,2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6);2组继发出血率52.4%和45.0%(P=0.880)、感染率61.9%和55.0%(P=0.650)等非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能够更好地缓解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且毒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染色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嫄 王利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9期1-3,共3页
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不佳,常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生存率10%~20%,而靶向药物的应用可提高完全缓解持续时间,使更多患者能够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临床常采用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s )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进行... 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不佳,常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生存率10%~20%,而靶向药物的应用可提高完全缓解持续时间,使更多患者能够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临床常采用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s )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进行联合化疗,作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一线治疗方案,其缓解率、生存率等均优于单纯化疗,且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新型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染色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昂轩 禹莉 《内科》 2014年第2期214-217,共4页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细胞遗传学特点是出现特异性Ph染色体,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出现的频率为3%~5%,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成年人可达20%~30%,50岁以上者甚至高达50%。临床特征表现为年龄偏大、高白...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细胞遗传学特点是出现特异性Ph染色体,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出现的频率为3%~5%,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成年人可达20%~30%,50岁以上者甚至高达50%。临床特征表现为年龄偏大、高白细胞计数,易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Ph+-ALL的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清楚,目前公认其是多基因参与并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有赖于更深入的研究。Ph染色体阳性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伊马替尼(IM)联合化疗可有较高的缓解率(CR),成为如今Ph+-AL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阳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不同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书春 郭晔 +7 位作者 陈晓娟 刘晓明 阮敏 杨文钰 张丽 邹尧 陈玉梅 竺晓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分析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TKI联合化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中心就诊应用CCLG-2008-ALL方案治疗的21例年龄<12岁Ph^... 目的:分析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TKI联合化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中心就诊应用CCLG-2008-ALL方案治疗的21例年龄<12岁Ph^+ALL患儿,将患者分为2组:化疗联合TKI治疗组和allo-HSCT组,分析患者的转归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为8(4-1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58(10-133)个月。所有患儿均采用CCLG-2008-ALL高危组治疗方案诱导化疗,14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高危组巩固化疗的患者,至末次随访时间,9例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治疗3个月时,对于未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5例)、复发重新获得缓解(2例)有强烈移植愿望(2例)的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9例移植患者中6例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结论:在TKI时代,Ph^+ALL患儿通过TKI联合强化疗可以获得与allo-HSCT相当的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对于不能获得分子生物学缓解或者复发的患者,allo-HSCT仍然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造血干细胞移植 ph阳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雷巴替尼治疗复发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8例病例系列报告
16
作者 郑方圆 丁明明 +3 位作者 陆爱东 贾月萍 曾慧敏 张乐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6,共5页
背景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复发后预后差,治疗棘手。奥雷巴替尼在Ph+ALL成人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对儿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评估奥雷巴替尼在复发Ph+ALL患儿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病例系... 背景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复发后预后差,治疗棘手。奥雷巴替尼在Ph+ALL成人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对儿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评估奥雷巴替尼在复发Ph+ALL患儿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复发Ph+ALL患儿应用奥雷巴替尼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和转归情况。主要结局指标完全缓解(CR)、微小残留病(MRD)阴性、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和完全分子学反应(CMR)。结果8例复发Ph+ALL患儿纳入分析,男6例,女2例,中位年龄9岁,应用奥雷巴替尼前血液学复发3例、分子学复发5例。所有患儿在应用奥雷巴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1个周期后均为CR,血液学复发的3例患儿MRD阴性获得率100%、MMR获得率66%。分子学复发的5例患儿MRD阴性获得率、MMR获得率和CMR获得率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8例患儿均持续为CR,MRD阴性获得率和MMR获得率均为100%,其中CMR获得率75%,随访期间所有患儿均存活。其中,1例患儿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复发,经过奥雷巴替尼单药及鞘内注射化疗药物1次后,脑脊液MRD阴性并持续为阴性。治疗期间的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与联合使用的化疗药物有关,单药奥雷巴替尼治疗未出现明显不适,1例患儿因药物不良反应停用奥雷巴替尼。结论对于复发Ph+ALL患儿,奥雷巴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雷巴替尼 复发 费城染色体阳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复发/难治性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倩 邢宏运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29-134,共6页
费城染色体阳性(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约占成人ALL病例的1/4,该疾病进展迅速,对标准化疗的反应率低且复发率高。在治疗方案中加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 费城染色体阳性(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约占成人ALL病例的1/4,该疾病进展迅速,对标准化疗的反应率低且复发率高。在治疗方案中加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后,缓解率明显改善,但复发率仍然较高。成年复发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仅为4到6个月,因此迫切需要针对复发难治性Ph+ALL的更加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近年来,第三代TKI、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单克隆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复发/难治性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elapsed/refractory 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R/R Ph+ALL)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本文对R/R Ph+ALL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论述,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和相关药物及治疗方案的研发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费城染色体阳性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克隆抗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复发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赖文鸿 李海亮 +1 位作者 廖长风 刘礼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第12期1605-1607,共3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复发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16年1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复发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复发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16年1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复发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30%(21/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4%(1/2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21.74%(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3.04%(3/23),观察组为4.34%(1/23),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复发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一定临床意义,治疗效果较好,可降低复发率,但临床还应注意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伊马替尼 大剂量阿糖胞苷 复发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联合VP低剂量方案初治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青竹 陈淑霞 田颖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23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伊马替尼联合VP低剂量方案初治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1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VP低剂量方案治疗,观察组给... 目的分析伊马替尼联合VP低剂量方案初治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1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VP低剂量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伊马替尼联合VP低剂量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学完全缓解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学完全缓解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52.94%,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7.65%,显著低于对照组(52.94%,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52.94%,P〈0.05)。结论伊马替尼联合VP低剂量方案初治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液学缓解率显著提高,复发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VP低剂量方案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原文传递
1例PDGFRβ基因突变的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20
作者 安慧慧 吴涛 刘文慧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6期91-93,共3页
目的总结PDGFRβ基因突变的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DGFRβ基因突变的Ph+ALL的临床资料。结果2021年1月5月收治的1例PDGFRβ突变的Ph+ALL患者,2021年1月27日、3月17日、4月16日、5月17... 目的总结PDGFRβ基因突变的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DGFRβ基因突变的Ph+ALL的临床资料。结果2021年1月5月收治的1例PDGFRβ突变的Ph+ALL患者,2021年1月27日、3月17日、4月16日、5月17日分别给予VDP+达沙替尼治疗[长春新碱2 mg(第1天,静滴),伊达比星10 mg(第1~3天,静滴),醋酸泼尼松片60 mg(第1~7天,口服),达沙替尼100 mg(口服)],检测微小残留病(MRD)持续阳性。2021年6月18日、8月2日分别给予CAM+氟马替尼[环磷酰胺1.6 g(第1天,静滴),阿糖胞苷120 mg(第3~6天,第10~13天,静滴),巯嘌呤片100 mg(第1~14天,口服),氟马替尼600 mg/d(口服)]和MTX+VP+氟马替尼[甲氨蝶呤3.5 g(第1天,静滴),长春瑞滨40 mg(第1天,静滴),泼尼松片60 mg口服(第1~7天,口服),氟马替尼600 mg/d(口服)]行第5、6个疗程的化疗,MRD转阴。2021年9月15日给予贝林妥欧单抗[5μg/(m2·d),第1~7天,15μg/(m2·d),第8~28天]清除白血病残留后行allo-HSCT,移植后氟马替尼600 mg/d维持治疗至今,定期监测MRD。结论氟马替尼联合allo-HSCT对PDGFRβ突变的Ph+ALL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DGFRβ突变 费城染色体阳性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