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绝经期综合征血清代谢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杜彩凤 毛宇楠 +4 位作者 高嘉 王娟 李小叶 田俊生 刘宏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9期961-968,共8页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分析,结合模式识别寻找女性进入围绝经期以及罹患绝经综合征疾病的特异性血清代谢标志物。方法:选择80例绝经综合征患者、40例同龄围绝经期和40例育龄期健康女性为对照,利用^(1)H-NMR技术进行血...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分析,结合模式识别寻找女性进入围绝经期以及罹患绝经综合征疾病的特异性血清代谢标志物。方法:选择80例绝经综合征患者、40例同龄围绝经期和40例育龄期健康女性为对照,利用^(1)H-NMR技术进行血清样本检测,运用PLS-DA、OPLS-DA分析对体内代谢产物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绝经综合征患者与围绝经期、育龄期健康女性三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血清代谢物包括:乳酸、醋酸、谷氨酸、丙酮酸、肌酸、氧化三甲胺(TMAO)、N-乙酰糖蛋白、丙氨酸和胆碱。其中,进入围绝经期的健康女性,较育龄期有乳酸、醋酸等6个血清代谢产物显著下调,但尚不具备诊断价值。与围绝经期健康女性比较,绝经综合征患者丙氨酸、TMAO上调,谷氨酸、丙酮酸、N-乙酰糖蛋白和胆碱下调趋势显著,且谷氨酸、丙酮酸、N-乙酰糖蛋白和胆碱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围绝经期是女性从生殖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一个特殊生理阶段,健康女性虽然较育龄期存在一定特征性代谢物的变化,但尚不具有诊断价值;但绝经综合征患者在疾病状态下所呈现的差异性代谢标志物,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宏微观结合诊断绝经综合征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综合征 围绝经期 育龄期 核磁共振氢谱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王补心丹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弋 聂友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天王补心丹在妇科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该方治疗崩漏、闭经、老年性阴道炎、围绝经期综合症等妇科疾病的情况。结果:应用该方治疗崩漏、闭经、老年性阴道炎、更年期综合症具有良好的疗效。结论:天王补心丹对于因心血亏虚、... 目的:探讨天王补心丹在妇科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该方治疗崩漏、闭经、老年性阴道炎、围绝经期综合症等妇科疾病的情况。结果:应用该方治疗崩漏、闭经、老年性阴道炎、更年期综合症具有良好的疗效。结论:天王补心丹对于因心血亏虚、心神失养、心火上炎而致各种证候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因该病机所致的妇科疾病时具有独到之处,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王补心丹 崩漏 闭经 老年性外阴道瘙痒症 围绝经期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滕月新 张广礼 《山西中医》 2005年第4期36-37,共2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二仙汤加味配合针灸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8例,并设逍遥丸加知柏地黄丸治疗2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7例...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二仙汤加味配合针灸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8例,并设逍遥丸加知柏地黄丸治疗2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u=2.3650,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构成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梁银华 《黑龙江医学》 2018年第8期796-798,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DUB)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吴川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514例子宫出血患者,统计分析MS各项指标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DUB)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吴川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514例子宫出血患者,统计分析MS各项指标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相关性。结果 (1)无论是青春期DUB组,还是围绝经期DUB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非DUB组(P<0.05),但生育年龄DUB组中两者无统计学意义。(2)腹型肥胖,腰围(WC)>88 cm、甘油三酯(TG)≥1.69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1.30 mmol/L、空腹血糖(FBG)≥6.1 mmol/L和血压值≥130/85 mm Hg五者在青春期DUB组中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非DUB组。(3)高密度脂蛋白(HDL-C)<1.30 mmol/L在生育年龄DUB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非DUB组,但腹型肥胖,腰围(WC)>88 cm,甘油三酯(TG)≥1.69 mmol/L和空腹血糖(FBG)≥6.1 mmol/L,血压值≥130/85 mm Hg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4)腹型肥胖,腰围(WC)>88 cm,甘油三酯(TG)≥1.6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1.30 mmol/L,空腹血糖(FBG)≥6.1 mmol/L,血压值≥130/85 mm Hg在DUB组的发生率均要显著高于非DUB组。结论无论是青春期DUB组,还是围绝经期DUB组,容易发生肥胖、高血压等一系列代谢综合征,且这两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无功血患者,因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与代谢综合征成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代谢综合征 青春期 生育年龄期 围绝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概述 被引量:6
5
作者 贾必燕 秦尔奇 李瑛 《河南中医》 2015年第2期406-408,共3页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多从肾经及任脉着手,选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采用补益肝肾的穴位,同时配以健脾理气,养心安神的穴位,从而达到整体调理脏腑,调节气血的功效;耳穴多采用肝、肾、内分泌、卵巢等,以全面调节机体内分泌及免疫功能。针...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多从肾经及任脉着手,选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采用补益肝肾的穴位,同时配以健脾理气,养心安神的穴位,从而达到整体调理脏腑,调节气血的功效;耳穴多采用肝、肾、内分泌、卵巢等,以全面调节机体内分泌及免疫功能。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方法有:毫针疗法、电针、梅花针、腹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耳针、腹针等。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内报道多为无对照试验,缺少随访及不良事件报道;部分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较差,对于随机隐藏等无描述,基本无盲法,严重影响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在国内外的推广;基础研究薄弱,使得针灸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病机制尚不明确;疗效判定标准单一,使得临床评价工作进展困难,科研成果亦不能很好的指导临床实践。今后应加强基础研究,将现代循证医学应用于针灸领域,构建完善的疗效判定标准,对科研和临床工作将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 毫针疗法 电针疗法 梅花针疗法 腹针疗法 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彭学鸣 匡晓梅 +2 位作者 黄华勇 杨孜 何坚庭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986-1987,共2页
目的:了解中山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中山市妇女对围绝经期保健的态度及行为,以便更好地改善围绝经期保健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应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采取分层整... 目的:了解中山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中山市妇女对围绝经期保健的态度及行为,以便更好地改善围绝经期保健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应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中山市1678名40~65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为68.5%,发生率最高的前3个症状依次为失眠、肌肉骨关节痛、头晕。②围绝经期综合征受年龄等12个因素的影响。结论:①中山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与全国平均水平(2/3)相近。②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失眠等躯体症状为主,烦躁、忧郁等神经精神症状也占一定比例;提高这一人群的生命质量,药物治疗需配合心理支持治疗。③围绝经期综合征受年龄、自我保健意识、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要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需加强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妇女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影响因素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妇女灼口综合征与雌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潘卫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灼口综合征与血清雌激素水平的相关性,为防治灼口综合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因口腔不适疑诊为灼口综合征的中老年妇女175例,根据月经情况分为围绝经期组97例,绝经期组78例。所有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并行静态唾液...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灼口综合征与血清雌激素水平的相关性,为防治灼口综合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因口腔不适疑诊为灼口综合征的中老年妇女175例,根据月经情况分为围绝经期组97例,绝经期组78例。所有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并行静态唾液流速及血清雌二醇(E2)水平测定,对两组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静态唾液流速与E2水平分别为(0.07±0.14)ml/min,(20.6±7.3)μg/ml和(0.11±2.1)ml/min,(37±10.3)μg/ml,两组间的E2水平和唾液流量率差异显著(P<0.05);围绝经期组唾液流率与E2水平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21(P<0.05)。在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后,其静态唾液流速较用药前有显著提高。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灼口综征与雌激素水平之间有一定相关性,提示改善雌激素水平是治疗灼口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灼口综合征 雌激素 静态唾液流速
原文传递
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实施综合疗法效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春艺 刘增佑 张小平 《职业与健康》 CAS 2014年第18期2686-2688,共3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疗法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和常规健康教育,治疗组则采用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指...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疗法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和常规健康教育,治疗组则采用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潮热出汗、腰背/头痛、情绪不稳、心悸、失眠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碱性磷酸酶(AK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的雌二醇(E2)、孕激素(P)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独立性、社会关系、生存环境、总分等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实施综合疗法后,可明显缓解主要临床症状,改善血液生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 综合疗法 激素补充疗法 疗效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