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e disaster survivor’s pelvic floor hernia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a perineal approach:A case report
1
作者 Kai Chen Yuan-Zhi Lan +2 位作者 Jing Li Yuan-Yuan Xiang Dong-Zhu Ze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18期4228-4233,共6页
BACKGROUND A pelvic floor hernia is defined as a pelvic floor defect through which the intraabdominal viscera may protrude.It is an infrequent complication following abdominoperineal surgeries.This type of hernia requ... BACKGROUND A pelvic floor hernia is defined as a pelvic floor defect through which the intraabdominal viscera may protrude.It is an infrequent complication following abdominoperineal surgeries.This type of hernia requires surgical repair by conventional or reconstructive techniques.The main treatments could be transabdominal,transperineal or a combination.CASE SUMMARY In this article,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recurrent perineal incisional hernia,postresection of the left side of the pelvis,testis and lower limbs resulting from a mine disaster 18 years ago.Combined laparoscopic surgery with a perineal approach was performed.The pelvic floor defect was repaired by a biological mesh and one pedicle skin flap.No signs of recurrence were indicated during the 2 years of follow-up.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with a perineal approach was effective.The use of the biological mesh and pedicle skin flap to restructure the pelvic floor was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e report pelvic floor hernia HERNIOPLASTY Biological mesh Laparoscopic surgery Perineal approa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ase of Pelvic Floor Peritoneal Hernia after Miles’ Surgery
2
作者 Zhengwen Xu Fugen Li +3 位作者 Meng Sun Chuan Qian Wenjun Luo Xiaorong Zhu 《Surgical Science》 2022年第4期246-250,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pelvic floor peritoneal hernia after transabdominal perineal radical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 Patients and Methods: A 68-year-old patient with progres...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pelvic floor peritoneal hernia after transabdominal perineal radical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 Patients and Methods: A 68-year-old patient with progressive exacerbation of Miles’ postoperat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as ineffective, and surgery was performed again. Surgery confirmed that the obstruction was caused by a pelvic floor peritoneal hernia. The original reconstruction peritoneal suture needle spacing was too wide, resulting in peritoneal hiatus. Results: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this patient was not caused by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tenosis of stoma, and intestinal adhesion, but by the formation of pelvic floor peritoneal hernia. Conclusion: Pelvic floor peritoneal hernia should not be ignor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fter Miles’ operation. Improper suture during pelvic floor peritoneal reconstruc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pelvic floor peritoneal her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es’ Operation pelvic floor Peritoneal hernia Intestinal Obstr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der influence on defecographic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pelvic floor disorders 被引量:8
3
作者 Céline Savoye-Collet Guillaume Savoye +2 位作者 Edith Koning Anne-Marie Leroi Jean-Nicolas Dach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62-466,共5页
AIM:To compare defecographic abnormalities in symptomatic men and women and to analyze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age-and symptom-matched women.METHODS:Sixty-six men(mean age:55.4 years,range:20-81 years) who complai... AIM:To compare defecographic abnormalities in symptomatic men and women and to analyze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age-and symptom-matched women.METHODS:Sixty-six men(mean age:55.4 years,range:20-81 years) who complained of constipation and/or fecal incontinence and/or pelvic pain underwent defecography after intake of a barium meal.Radiographs were analyzed for the diagnosis of rectocele,enterocele,intussusception and perineal descent.They were compared with age-and symptom-matched women(n = 198) who underwent defecography during the same period.RESULTS:Normal defecography was observed in 22.7% of men vs 5.5% of women(P < 0.001).Defecography in men compared with women showed 4.5%vs 44.4%(P < 0.001) rectocele,and 10.6% vs 29.8%(P < 0.001) enterocele,respectively.No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for the diagnosis of intussusception(57.6% vs 44.9%).Perineal descent at rest was more frequent in women(P < 0.005).CONCLUSION:For the same complaint,diagnosis of defecographic abnormalities was different in men than in women:rectocele,enterocele and perineal descent at rest were observed less frequently in men than in wo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al incontinence DEFECOGRAPHY RECTOCELE hernia pelvic floor CONSTIP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闭孔疝影像学表现1例
4
作者 杨佳欣 刘禧 +2 位作者 臧春梅 李璐 范校周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3期288-288,共1页
1病例资料女,97岁,2021年12月因右侧腹股沟区至大腿根部放射性疼痛首次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以下简称我院)就诊,无腹痛、腹胀、呕吐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表现,超声检查考虑闭孔疝(图1A),回顾盆腔CT可见肠壁部分外凸(图1B),可证实... 1病例资料女,97岁,2021年12月因右侧腹股沟区至大腿根部放射性疼痛首次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以下简称我院)就诊,无腹痛、腹胀、呕吐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表现,超声检查考虑闭孔疝(图1A),回顾盆腔CT可见肠壁部分外凸(图1B),可证实超声声像图表现,未予特殊治疗;2022年6月出现类似症状,再次于我院就诊,超声见右侧耻骨旁、闭孔外肌外侧可见厚壁囊性回声区,范围约2.4 cm×1.9 cm×1.7 cm,内透声欠佳,其周围可见液性暗区,范围约1.4 cm×1.9 cm,按压未见变形,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血流信号不丰富,考虑闭孔疝,较半年前范围增大(图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孔疝 盆底疝 超声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盆底疝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龚水根 王毅 +3 位作者 陈留斌 陈蓉 张伟国 熊坤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 评价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盆底疝的诊断价值 ,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 5 0例正常人(对照组 )及 2 78例有排便困难、盆底沉重感患者 (异常组 )作了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检查 ,测量了盆底腹膜反折的位置。结果 对照组... 目的 评价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盆底疝的诊断价值 ,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 5 0例正常人(对照组 )及 2 78例有排便困难、盆底沉重感患者 (异常组 )作了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检查 ,测量了盆底腹膜反折的位置。结果 对照组肛直肠及盆底形态未见异常。异常组中 ,肛直肠形态异常者 2 76例。盆底形态位置正常者 12 4例 ,6例盆腔造影失败。盆底疝 14 8例 ,其中 112例直肠腹膜疝 ,2 2例间隔腹膜疝 ,11例阴道腹膜疝 ,3例网膜腹膜疝。盆底疝多伴随直肠粘膜脱垂及直肠套叠发生 ,不发生于盆底肌痉挛综合征患者。结论 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是诊断盆底疝的可靠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盆底疝 盆腔造影 排粪造影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直肠内脱垂伴盆底疝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大春 吴继东 +1 位作者 周建 张胜本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 探讨出口梗阻性便秘常见病因之直肠内脱垂伴盆底疝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搜集我院近年手术治疗的 11例直肠内脱垂伴盆底疝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病例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  11例患者中 9例 (占 82 % )术后 1周症状立即缓... 目的 探讨出口梗阻性便秘常见病因之直肠内脱垂伴盆底疝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搜集我院近年手术治疗的 11例直肠内脱垂伴盆底疝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病例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  11例患者中 9例 (占 82 % )术后 1周症状立即缓解 ,2例经术后配合功能锻炼 3个月后症状亦缓解消失。结论 功能性直肠悬吊术附加盆底疝修补术 ,盆底抬高 ,子宫固定 ,乙状结肠 (部分 )切除术是治疗直肠内脱垂伴盆底疝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内脱重 盆底疝 并发症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患者慢传输性便秘合并盆底疝手术治疗体会(附12例报告)
7
作者 屈兵 钱群 +4 位作者 姚磊 孙亚英 彭英 司徒光伟 付广 《临床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患者慢传输性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合并盆底疝的外科治疗疗效。方法12例女性STC合并盆底疝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阑尾切除+直肠悬吊+盆底抬高手术治疗。结果通过电话及门诊全部随访,9... 目的探讨女性患者慢传输性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合并盆底疝的外科治疗疗效。方法12例女性STC合并盆底疝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阑尾切除+直肠悬吊+盆底抬高手术治疗。结果通过电话及门诊全部随访,9例临床治愈,3例有显著疗效。结论女性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STC多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nlctive constipation.OOC),如盆底疝;完善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治疗女性STC合并盆底疝患者是有效治疗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女性 慢传输性便秘 盆底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盆底疝修补术+直肠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护理
8
作者 赵清侠 陈璐 +4 位作者 张丽萍 王晓倩 张西玲 折开娥 李红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2期168-169,共2页
回顾性分析13例行腹腔镜盆底疝修补术+直肠黏膜环切术治疗的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缩短禁饮食时间、术中运用综合管理方法预防低体温、取改良截石位及术后回访等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台上及台下手术护理配合。在腹腔... 回顾性分析13例行腹腔镜盆底疝修补术+直肠黏膜环切术治疗的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缩短禁饮食时间、术中运用综合管理方法预防低体温、取改良截石位及术后回访等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台上及台下手术护理配合。在腹腔镜盆底疝修补术+直肠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脱垂过程中,精心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随访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盆底疝 直肠黏膜环切术 直肠脱垂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粪造影诊断盆底内疝91例分析
9
作者 张福刚 王宇 王会利 《医疗设备信息》 2004年第4期51-51,65,共2页
盆底内疝分为 :乙状结肠疝、小肠疝、乙状结肠和小肠混合型疝 ,为女性多见病。共同表现为乙状结肠或小肠通过子宫直肠凹或膀胱直肠凹疝入盆腔 ,压迫直肠前壁或肛管上缘 ,造成出口梗阻 ,而静态时或提肛时逐渐恢复正常形态位置。目前排粪... 盆底内疝分为 :乙状结肠疝、小肠疝、乙状结肠和小肠混合型疝 ,为女性多见病。共同表现为乙状结肠或小肠通过子宫直肠凹或膀胱直肠凹疝入盆腔 ,压迫直肠前壁或肛管上缘 ,造成出口梗阻 ,而静态时或提肛时逐渐恢复正常形态位置。目前排粪造影是诊断盆底内疝的可靠方法 ,它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同时也能发现其它的异常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粪造影 盆底 内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疝医案1例
10
作者 王重阳 严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6期102-104,共3页
盆底疝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因其起病隐匿,发病症状不具有特征性,因此在面临此类情况的时候,临床医生通常较少考虑到盆底疝,而在发现或者诊断明确时,通常对患者的生活有所影响。手术是解决盆底疝引发系列症状的有效途径,现代医学研究致力... 盆底疝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因其起病隐匿,发病症状不具有特征性,因此在面临此类情况的时候,临床医生通常较少考虑到盆底疝,而在发现或者诊断明确时,通常对患者的生活有所影响。手术是解决盆底疝引发系列症状的有效途径,现代医学研究致力于开发新型生物材料,可契合人体组织,减少不良反应,实现盆底疝的永久修补。本文以盆底疝病案一例,探讨其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疝 盆底功能成像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超声在诊断盆底腹膜疝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研究
11
作者 曾超华 黄瑞娟 +1 位作者 林胡强 肖国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在诊断盆底腹膜疝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经手术诊断为盆底腹膜疝患者,共25例,同时选取30名健康的成年人,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直肠超声检查、会阴超声检查、X线盆腔造影检查,对三...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在诊断盆底腹膜疝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经手术诊断为盆底腹膜疝患者,共25例,同时选取30名健康的成年人,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直肠超声检查、会阴超声检查、X线盆腔造影检查,对三种超声的检测结果、经直肠超声的图像特征及手术结果情况进行观察;检查后为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结果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直肠超声的正中矢状纵切面诊断显示,25例患者均存在盆底腹膜向下扩展深入到阴道后穹窿下方或膀胱颈水平的疝囊,当患者进行最大Valsalva动作时,22例患者的组织脏器均疝入直肠前陷窝的腹膜腔内,可对盆底腹膜疝进行准确的诊断,而其余3例未发现疝内容物,仅存在疝囊,未存在漏诊情况;经会阴超声检查后可知,16例患者的组织脏器均疝入直肠前陷窝的腹膜腔内,5例患者未发现疝内容物,有4例患者出现漏诊情况;经X线盆腔造影检查后可知,9例患者组织脏器疝均进入Douglas窝的腹膜腔内,10例患者未发现疝内容物,6例患者存在漏诊情况。对25例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微创手术与常规的修补后,其排便异常症状得到彻底改善,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经直肠超声能够对盆底腹膜疝进行良好的诊断,并且能够对无疝内容物状态下的疝囊情况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超声 会阴超声 X线 盆底腹膜疝 效果与价值 疝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腔镜生物补片修补直肠癌根治术后盆底疝1例
12
作者 曹迪 张玉茹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15-116,共2页
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第三的恶性肿瘤[1],且70%的直肠癌为低位直肠癌[2],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APR)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经典术式。但因该术式需切除肛管甚至是下段直肠,盆底肌肉筋膜、脂肪组织大大减少,... 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第三的恶性肿瘤[1],且70%的直肠癌为低位直肠癌[2],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APR)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经典术式。但因该术式需切除肛管甚至是下段直肠,盆底肌肉筋膜、脂肪组织大大减少,形成以骨性结构为主的空腔,切口相对薄弱,容易发生盆腔积液、盆底疝等并发症。盆底疝是指腹膜及腹腔器官或组织凸入直肠生殖隔之间,又称 “Douglas窝疝”或“直肠生殖窝疝” [2]。APR术后盆底疝的内容物多为小肠、乙状结肠,反复脱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会出现疝入肠管的嵌顿、梗阻、破裂等并发症,危及生命。目前国内外对盆底疝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和共识,临床上主要有传统的张力性缝合修补和人工合成材料疝修补的手术,而利用生物材料进行盆底疝的修补成为了最近的研究热点[3]。郑永健[4]等曾报道1例腹腔镜下应用防粘连补片治疗APR术后盆底疝病例,术后随访患者4个月无复发,效果确实。我院于2022年9月收治了1例中年女性APR术后合并盆底疝患者,行腹腔镜下生物补片盆底疝修补术,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疝 直肠癌 生物补片 腹腔镜
原文传递
直肠内脱垂合并盆底疝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毅 龚水根 +2 位作者 张伟国 张胜本 张连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评价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直肠内脱垂合并盆底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直肠内脱垂合并盆底疝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观察直肠型盆底疝和不含直肠型盆底疝的其他类型疝合并直肠内脱垂的类型。结果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片上,12... 目的评价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直肠内脱垂合并盆底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直肠内脱垂合并盆底疝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观察直肠型盆底疝和不含直肠型盆底疝的其他类型疝合并直肠内脱垂的类型。结果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片上,120例盆底疝有直肠型56例、间隔型27例、阴道型12例和混合型25例,而混合型中有18例直肠型盆底疝。分组结果显示,74例直肠型盆底疝均合并全层直肠套叠,盆底疝疝囊位于套叠的直肠壁环形浆膜囊袋内;46例不含直肠型盆底疝的其他类型疝均不合并全层直肠套叠。结论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能准确诊断各型盆底疝,由于直肠型盆底疝与全层直肠套叠合并出现,因此,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也能准确区分全层直肠套叠与直肠黏膜脱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内脱垂 合并症 盆底疝 影像学诊断 盆腔造影 排粪造影
原文传递
犬盆底疝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硕 陈杰 +3 位作者 申英末 刘素君 王明刚 田茂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以实验犬为平台建立盆底疝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入组8条犬,通过外科操作打开犬盆底肌肉筋膜组织间隙(肛门外括约肌、坐骨尾骨肌和肛提肌、闭孔内肌间的间隙),再通过围手术期诱导便秘提高实验犬腹内压以制备犬盆底疝的... 目的探讨以实验犬为平台建立盆底疝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入组8条犬,通过外科操作打开犬盆底肌肉筋膜组织间隙(肛门外括约肌、坐骨尾骨肌和肛提肌、闭孔内肌间的间隙),再通过围手术期诱导便秘提高实验犬腹内压以制备犬盆底疝的动物模型,解剖并观察实验犬盆底疝的发生,以验证盆底疝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结果8条犬术后1周伤口均愈合,3例术后出现局部红肿,2周后消退,8条犬术后1个月内(最短术后3d,最长术后18d)均出现盆底膨出,解剖操作证实盆底疝模型制备成功。结论该方法制备犬盆底疝模型的方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疝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生物补片在会阴疝盆底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费阳 李基业 田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补片以Onlay-Reinforce技术修补会阴疝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9例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会阴疝患者。男3例,女6例;年龄61-78岁,平均70岁。Miles术后1-9个月,平均4.5个月发生会...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补片以Onlay-Reinforce技术修补会阴疝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9例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会阴疝患者。男3例,女6例;年龄61-78岁,平均70岁。Miles术后1-9个月,平均4.5个月发生会阴疝。最初症状均为会阴部胀痛,后逐渐出现可复性包块,均无肠嵌顿。手术以原会阴切口入路,应用生物补片以Onlay-Reinforce技术进行修补。结果术中测量疝环面积为9.8-20.5cm2,平均16.0cm2;应用生物补片面积58-80cm2,平均70.2cm2。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90min,平均60.6min;术中失血量10-80mL,平均50.5mL;术后住院时间4-7d,平均5.9d。术后1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延长导尿管留置至7 d后缓解。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5-60.7个月,平均37.8个月。无慢性疼痛、明显异物感,无疝复发。结论应用生物补片以Onlay-Reinforce技术修补Miles术后会阴疝是一种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补片 会阴疝 盆底重建 Onlay-Reinforce技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应用生物补片修补直肠术后盆底缺损的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晋生 路夷平 +5 位作者 梁燕凯 于淼 冀祯 贺志坚 张洪海 王洁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6期688-691,共4页
目的对腹腔镜下应用生物补片修补直肠术后盆底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总结和分析,为盆底缺损的治疗提供相对合理的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61例直肠术后盆底缺损采用腹腔镜下腹腔内生物补... 目的对腹腔镜下应用生物补片修补直肠术后盆底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总结和分析,为盆底缺损的治疗提供相对合理的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61例直肠术后盆底缺损采用腹腔镜下腹腔内生物补片植入修补法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参数,观察并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61例患者均经腹腔镜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76 min;术中出血量10~70 ml,平均40 ml;术后住院时间3~11 d,平均6 d。术后出现盆腔积液1例,经穿刺抽液后治愈;腹胀3例,均于5 d内自行缓解;肠梗阻1例,于术后第10 d治愈;肺部感染2例,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戳孔感染1例,给予积极换药处理后治愈;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肠瘘、腹腔感染、戳孔血肿、戳孔疝、慢性疼痛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16个月,均未出现会阴疝、肠梗阻。结论直肠术后盆底缺损采用腹腔镜下生物补片植入修补法进行治疗,是一种相对有效且操作便捷、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盆底缺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疝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补片 腹腔镜 盆底缺损 肠梗阻 会阴疝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盆底疝、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护理
17
作者 李红岩 郭伶俐 +3 位作者 张燕 卞红磊 孔斌 赵发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13,共2页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盆底疝、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慢传输型便秘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选择20例盆底疝、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根据围手术期各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观察对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18例术后恢复...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盆底疝、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慢传输型便秘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选择20例盆底疝、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根据围手术期各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观察对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18例术后恢复正常排便,2例行需辅助泻剂排便,但用量明显减少。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盆底疝、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结肠慢传输所致顽固性便秘手术患者恢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疝 直肠黏膜内脱垂 慢传输型便秘 手术 护理
原文传递
精细化检查流程在盆底疝动态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淑溶 李坤 +1 位作者 刘晨鹏 潘振宇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盆底疝患者在进行动态MRI检查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检查流程对检查质量和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30例盆底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2组患者进行动态MRI... 目的探讨盆底疝患者在进行动态MRI检查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检查流程对检查质量和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30例盆底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2组患者进行动态MRI检查,试验组在检查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检查流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检查流程,对比2组患者动态MRI的影像质量和患者心理方面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2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查时间试验组(49.33±3.32)min低于对照组(54.33±3.2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查阳性率试验组阳性率100%(15/15)高于对照组73.3%(1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查前焦虑评分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查后焦虑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疝患者在进行动态MRI检查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检查流程有助于提高检查质量,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焦虑程度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疝 磁共振成像 患者满意度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底疝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建月 唐华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盆底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8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3例盆底疝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采取手术治疗,超声确诊11例,其中单纯会阴疝7例,会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盆底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8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3例盆底疝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采取手术治疗,超声确诊11例,其中单纯会阴疝7例,会阴疝合并会阴部血管瘤1例,会阴疝合并侵袭性血管黏液瘤2例,闭孔疝1例;超声误诊2例,均为会阴部血管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盆底疝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全子宫切除术后穹隆疝的手术处理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美英 夏志军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因子宫脱垂或其他因素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穹隆疝的处理方式。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107例及其中的80例穹隆疝患者的手术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 目的探讨因子宫脱垂或其他因素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穹隆疝的处理方式。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107例及其中的80例穹隆疝患者的手术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单纯膀胱膨出或直肠膨出27例;以穹隆膨出为主,伴或不伴有膀胱和直肠膨出80例。80例患者中,子宫脱垂行全子宫切除32例,其他原因行全子宫切除48例;重度压力性尿失禁14例,尿动力学提示隐匿性尿失禁3例;行经阴道置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术76例,其中全盆底重建术56例,中盆腔重建术20例;2例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1例单纯疝囊修补术,1例前盆底重建术+疝囊修补术。17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16例术中同时行TVT-O术。随访至2016年12月,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无复发病例,3例患者出现网片暴露,1例隐匿性尿失禁患者于术后1年因尿失禁症状较重,行TVT-O手术。结论置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术是治疗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疝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前根据穹隆疝及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的程度选择恰当的手术重建方式。对于术前合并压力性尿失禁或隐匿性尿失禁患者术中应同时行TVT-O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后 穹隆疝 盆底重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