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duction of Parthenogenesis in Plants and Application in Breeding
1
作者 MOU Chun-hong, LI Wen-li, WU Xian-jun, WANG Bin, XIE Zhao-hui, HU Yan-yu and WANG Xu-dong(Institute of Rice Research,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130 , P.R.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8期836-842,共7页
Parthenogenesis is a kind of reproductive mode by which the egg develops into embryo without fertilization and grows into plant finally.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advances of inducing parthenogenesis in plants in re... Parthenogenesis is a kind of reproductive mode by which the egg develops into embryo without fertilization and grows into plant finally.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advances of inducing parthenogenesis in plants in relation to induction methods, affecting factors and the studies in embryology.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 of parthenogenesis in breeding i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henogenesis induction bree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olutionize livestock breeding in the future: an animal embryo-stem cell breeding system in a dish 被引量:3
2
作者 Zhuocheng Hou Lei An +3 位作者 Jianyong Han Ye Yuan Dongbao Chen Jianhui T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Meat and milk production needs to increase ~ 70–80% relative to its current levels for satisfying the human needs in 2050.However,it is impossible to achieve such genetic gain by conventional animal breeding systems... Meat and milk production needs to increase ~ 70–80% relative to its current levels for satisfying the human needs in 2050.However,it is impossible to achieve such genetic gain by conventional animal breeding systems.Based on recent advances with regard to in vitro induction of germ cell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s,herein we propose a novel embryo-stem cell breeding system.Distinct from the conventional breeding system in farm animals that involves selecting and mating individuals,the novel breeding system completes breeding cycles from parental to offspring embryos directly by selecting and mating embryos in a dish.In comparison to the conventional dairy breeding scheme,this system can rapidly achieve 30–40 times more genetic gain by significantly shortening generation interval and enhancing selection intensity.However,several major obstacles must be overcome before we can fully use this system in livestock breeding,which include derivation and mantaince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 domestic animals,as well as in vitro induction of primordial germ cells,and subsequent haploid gametes.Thus,we also discuss the potential efforts needed in solving the obstacles for application this novel system,and elaborate on their groundbreaking potential in livestock breeding.This novel system would provide a revolutionary animal breeding system by offering an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for meeting the fast-growing meat and milk demand of hum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l breeding Embryos GENOMIC selection In VITRO GERM cell inductio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ubled haploid technology and synthetic apomixis:Recent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in future crop breeding 被引量:1
3
作者 Yanzhi Qu Alisdair R.Fernie +1 位作者 Jie Liu Jianbing Yan 《Molecular Plant》 SCIE CSCD 2024年第7期1005-1018,共14页
Doubled haploid(DH)technology and synthetic apomixis approaches can considerably shorten breeding cycles and enhance breeding efficiency.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breeding methods,DH technology offers the advantage of... Doubled haploid(DH)technology and synthetic apomixis approaches can considerably shorten breeding cycles and enhance breeding efficiency.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breeding methods,DH technology offers the advantage of rapidly generating inbred lines,while synthetic apomixis can effectively fix hybrid vigor.In this review,we focus on(i)recent advances in identifying and characterizing genes responsible for haploid induction(Hl),(ii)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Hl,(ili)spontaneous haploid genome doubling,and(iv)crop synthetic apomixis.We also discuss the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for future crop breeding programs utilizing DH technology and synthetic apomixis.Finally,we provide our perspectives about how to integrate DH and synthetic apomixis for precision breeding and de novo domest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doubled haploid technology haploid induction synthetic apomixis precision breeding
原文传递
胡萝卜单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4
作者 方娜 张晓静 +4 位作者 张黎 熊爱生 梁毅 周建华 李晓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6,共10页
胡萝卜单倍体育种技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性状稳定的纯合单株,显著缩短育种年限。近年来,胡萝卜单倍体育种技术发展迅速,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该技术在育种中的利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综述了胡萝卜单倍体育种的现状、单倍体育种途径、存... 胡萝卜单倍体育种技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性状稳定的纯合单株,显著缩短育种年限。近年来,胡萝卜单倍体育种技术发展迅速,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该技术在育种中的利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综述了胡萝卜单倍体育种的现状、单倍体育种途径、存在问题,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胡萝卜单倍体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 单倍体育种 离体培养 孤雌生殖 倍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绿色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魏蕾 聂莹 李咏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9,共13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属鳞翅目夜蛾科,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灾害性农业害虫。2019年1月入侵我国之初,采取应急化学药剂防控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如今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呈常态化周年发生态势,其防治工作必将是一场持久战。...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属鳞翅目夜蛾科,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灾害性农业害虫。2019年1月入侵我国之初,采取应急化学药剂防控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如今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呈常态化周年发生态势,其防治工作必将是一场持久战。纵观世界虫害防治历史,使用化学药剂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而且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有关于草地贪夜蛾出现抗药性的报道。因此,为减少化学药剂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害虫抗药性产生的风险,我国急需将化学防治策略转变为绿色、高效、精准的可持续防控策略。农业农村部在分区治理策略和联防联控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生态和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底线的防治原则,这明确了我国可持续防控的主体方向。基于此,本文从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等角度详细阐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的技术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生物防治相关内容,并提出了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和破局瓶颈的思路,以期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微生菌 天敌 植物源制剂 生态调控 抗虫育种 理化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晓欢 曾凡玉 +1 位作者 耿兴敏 许世达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5年第1期88-93,共6页
多倍体植株大多具有植株粗壮、叶片宽阔、花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同时多倍体育种也是快速创制优异种质资源的有效方法。多倍体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为无性多倍化和有性多倍化等。利用体细胞进行染色体加倍和未减数配子发生是多倍体育种的... 多倍体植株大多具有植株粗壮、叶片宽阔、花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同时多倍体育种也是快速创制优异种质资源的有效方法。多倍体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为无性多倍化和有性多倍化等。利用体细胞进行染色体加倍和未减数配子发生是多倍体育种的重要手段,多倍体杂交是克服远缘杂交障碍和恢复育性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观赏植物多倍体诱导技术、多倍体杂交、多倍体性状改良进行综述,发现多倍体育种能够有效提高植物观赏性状、抗逆性、育性等,以期为今后的多倍体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多倍体育种 多倍体诱导 多倍体杂交 多倍体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ploids can be induced in knockout mutants of OsPLA1,but not OsDMP3 or OsDMP6,in rice 被引量:1
7
作者 Zongkai Liu Yu Zhong +8 位作者 Xiaolong Qi Tai An Shuwei Guo Dong Wang Yuwen Wang Bin Feng Zuofeng Zhu Shaojiang Chen Chenxu Liu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213-221,共9页
Doubled haploid(DH)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tool in crop breeding because it can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 the breeding process.ZmPLA1/MATL/NLD and ZmDMP are two key genes controlling haploid induction(HI)in maize,ex... Doubled haploid(DH)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tool in crop breeding because it can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 the breeding process.ZmPLA1/MATL/NLD and ZmDMP are two key genes controlling haploid induction(HI)in maize,exhibiting a synergistic effect.However,it is unknown whether knock out of ZmDMP orthologs can stimulate HI in rice.In this study,a ZmPLA1 ortholog(OsPLA1)and two ZmDMP orthologs(OsDMP3 and OsDMP6)were identified in rice.All three genes encode plasma membrane-localized proteins and were highly expressed in mature anthers.Knockout of OsPLA1 in both Minghui 63 and Nipponbare resulted in reduced seed setting rate(SSR)and caused HI.The osdmp3,osdmp6 and the double mutant failed to trigger HI independently,nor increased the haploid induction rate(HIR)when combined with ospla1.Repeated pollinations operations of QX654A with the ospla1 mutant significantly improve SSR,while reducing HIR.RNA-seq profiling of mature ospla1 mutant anthers indicated that a large number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were enriched in redox homeostasis and lipid metabolic GO terms,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and MAPK signaling pathways.These findings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towards construction of an efficient DH breeding technology and study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HI in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d haploid breeding Haploid induction Mutation anlaysis R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离子辐照育种对西蓝花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曼 刘霄 +6 位作者 杜艳 康桂森 丁佳宁 隆静 王圆梦 杨明俊 周利斌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1-84,共14页
西蓝花(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其种子主要源于进口,亟需开发属于我国的创新型品种。为探究高能重离子束对西蓝花的当代生物学效应,本研究采用碳离子束辐照西蓝花种子,检测其幼苗期的生长指标、抗氧... 西蓝花(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其种子主要源于进口,亟需开发属于我国的创新型品种。为探究高能重离子束对西蓝花的当代生物学效应,本研究采用碳离子束辐照西蓝花种子,检测其幼苗期的生长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等参数。结果表明:100~500 Gy的辐照对种子的萌发没有显著影响,600 Gy显著抑制其萌发。100~600 Gy辐照后根长、芽长、苗高、叶面积总体上随剂量增加而降低。碳离子束辐照西蓝花的半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为415.89 Gy,使根长减半的剂量为495.12 Gy。辐照后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均高于对照,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低于对照,400 Gy辐照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升高。随吸收剂量的增加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300 Gy处。净光合作用、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与吸收剂量负相关,辐照后非光合淬灭系数显著升高。结果表明,重离子束辐照抑制了西蓝花植株的生长,影响了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作用。本研究为西蓝花的重离子束辐照诱变育种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蓝花 重离子束 辐照 诱变育种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匍茎百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多倍体诱导
9
作者 马小鸥 张前 +5 位作者 吴利雪 张智萱 郝俊夷 张鹏 张启翔 孙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为了保护匍茎百合(Lilium lankongense)的野生种质资源并提供简单有效的快繁方法,以匍茎百合为植物材料,建立以鳞茎为外植体的高效再生体系,并利用秋水仙素处理种子,诱导出多倍体植株。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激素和蔗糖的质量浓度... 为了保护匍茎百合(Lilium lankongense)的野生种质资源并提供简单有效的快繁方法,以匍茎百合为植物材料,建立以鳞茎为外植体的高效再生体系,并利用秋水仙素处理种子,诱导出多倍体植株。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激素和蔗糖的质量浓度,确定了匍茎百合不定芽诱导、小鳞茎膨大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6-苄氨基嘌呤(6-BA)1.0 mg·L^(-1)+萘乙酸(NAA)0.7 mg·L^(-1)+蔗糖30 g·L^(-1),不定芽诱导系数为2.3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最佳小鳞茎膨大培养基为MS培养基+蔗糖60 g·L^(-1),可显著提高小鳞茎的直径和鲜质量;最佳生根培养基为0.5倍浓度的MS培养基+萘乙酸(NAA)0.4 mg·L^(-1)+吲哚丁酸(IBA)0.1 mg·L^(-1),可显著增加根长和根数。用质量分数为0.03%的秋水仙素浸泡18 h,种子的成活率最高,为93.15%,再通过形态学、生理学和流式细胞仪鉴定,最终鉴定出4个四倍体植株和16个嵌合体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茎百合 再生体系 不定芽诱导 鳞茎膨大 多倍体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素对豆梨的诱变效应及四倍体鉴定
10
作者 李泽根 任威蓁 +4 位作者 于淑漫 冯雯静 徐宁伟 路丙社 路斌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4期440-447,共8页
为筛选秋水仙素对豆梨多倍体诱导的适宜条件,以萌动种子为材料,采用浸泡法进行秋水仙素处理,研究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其种子萌发、成苗和诱变效果的影响。通过表型观察,结合气孔特征和染色体计数对四倍体诱变植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为筛选秋水仙素对豆梨多倍体诱导的适宜条件,以萌动种子为材料,采用浸泡法进行秋水仙素处理,研究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其种子萌发、成苗和诱变效果的影响。通过表型观察,结合气孔特征和染色体计数对四倍体诱变植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秋水仙素抑制豆梨的萌发和成苗;随着处理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种子萌发率、成苗率逐渐降低,诱变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0.8%秋水仙素处理36 h诱导效果最好,四倍体诱导率为35%。(2)根尖染色体计数检测,四倍体染色体数目是二倍体的2倍,为2n=4x=68条,气孔及保卫细胞数有增大与密度减小的多倍化特征。(3)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四倍体呈现植株先矮后高、茎干变粗、叶片变大、叶色变深、叶片加厚等特征,且在生理生化指标上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梨 秋水仙素 多倍体诱导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诱导东北林蛙苏醒适应机制分析
11
作者 赵红蕾 张传辉 +3 位作者 孟如愿 马佳欣 文仁霜 于翠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1期49-55,共7页
为了探究东北林蛙在人工诱导苏醒过程中适应温度变化的生理机制,包括不同温度、不同器官或组织的冷冻保护剂含量变化及其抗氧化应激相关生理指标在苏醒适应阶段的差异,采用梯度升温方法对冬眠东北林蛙进行人工诱导苏醒,至东北林蛙摄食... 为了探究东北林蛙在人工诱导苏醒过程中适应温度变化的生理机制,包括不同温度、不同器官或组织的冷冻保护剂含量变化及其抗氧化应激相关生理指标在苏醒适应阶段的差异,采用梯度升温方法对冬眠东北林蛙进行人工诱导苏醒,至东北林蛙摄食标记苏醒过程结束。苏醒培养期间取样,未取样林蛙持续培养,取样结束后剩余林蛙常温养殖;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其肝脏、肌肉内的葡萄糖含量、尿素氮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东北林蛙肝脏内上述物质含量与肌肉内各物质的消耗趋势基本一致,但肝脏内各物质含量及其变化幅度远大于肌肉内。冬眠东北林蛙人工诱导苏醒初期葡萄糖、尿素氮含量即冷冻保护剂含量明显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强(P<0.05),而苏醒后期,各项含量趋于稳定,无明显变化。这说明肝脏是东北林蛙冬眠过程中对抗低温冷冻环境的主要器官,且冬眠状态的东北林蛙体内会积累冷冻保护剂,随着苏醒过程的进行,温度逐渐上升,机体活动逐渐恢复,葡萄糖被大量消耗,以对抗因缺少能量来源而带来的应激损伤,抗氧化应激能力也随之增强以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东北林蛙在0℃以下得以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人工诱导苏醒 冷冻保护剂 抗氧化能力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芋脱毒试管芋的诱导及种苗繁育研究
12
作者 黄绍力 罗燕羽 +3 位作者 魏利国 莫现城 林荣善 李天明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115,共7页
为解决槟榔芋组培脱毒苗育苗成活率低、周期长、成本高、栽培后植株生长缓慢、子芋数量过多等问题,以炭步槟榔芋组培继代增殖8代的试管苗为材料,开展试管芋诱导、育苗基质和育苗时间,以及在高糖无激素培养基中进行不同周期培养对内源激... 为解决槟榔芋组培脱毒苗育苗成活率低、周期长、成本高、栽培后植株生长缓慢、子芋数量过多等问题,以炭步槟榔芋组培继代增殖8代的试管苗为材料,开展试管芋诱导、育苗基质和育苗时间,以及在高糖无激素培养基中进行不同周期培养对内源激素含量及生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炭步槟榔芋单株试管苗在无激素培养基中,诱导试管芋的最佳蔗糖质量浓度为60 g·L^(-1);育苗基质以红壤土、泥炭土、珍珠岩/椰糠/蛭石体积比2∶1∶1为最佳,成活率可达100%;试管芋的最佳育苗时间为11月份,此时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种苗的大小,降低生产成本,且能避免冬季低温影响种苗成活率。试管苗在高糖无激素培养基中,随着培养周期的延长,试管芋随之增大,脱落酸(ABA)含量升高,生长素(IA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细胞分裂素(CTK)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在试管芋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槟榔芋健康种苗繁育和规模化生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也为芋球茎生长发育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芋 试管芋 诱导 种苗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孤雌生殖纯合有荧光标记的家蚕育种材料的实验
13
作者 何行健 龚椿营 +8 位作者 贾超华 陈卓华 王晓莉乔 匿骎 申林静 吴争雄 王俊 刘洋 艾均文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85-88,共4页
在基因编辑家蚕育种材料选择和纯化阶段,采用温汤处理法对2个带有荧光标记的材料进行了孤雌生殖诱导实验,共获得138个有效卵圈。调查不同育种材料的孤雌生殖发生频率,结果显示2个材料的孤雌生殖发生频率在4.61%~97.06%之间,其中,材料HY... 在基因编辑家蚕育种材料选择和纯化阶段,采用温汤处理法对2个带有荧光标记的材料进行了孤雌生殖诱导实验,共获得138个有效卵圈。调查不同育种材料的孤雌生殖发生频率,结果显示2个材料的孤雌生殖发生频率在4.61%~97.06%之间,其中,材料HYB-U的孤雌生殖发生频率较高,平均为78.17%,而材料C9K-F的发生频率较低,平均为40.80%。通过饲养实验,成功获得了材料C9K-F的2个孤雌生殖存活个体,为后续的基因编辑家蚕育种材料培育和孤雌生殖研究打下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雌生殖 温汤处理 发生频率 家蚕育种材料 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孤雌生殖的诱导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4
作者 牟春红 王彬 +3 位作者 谢兆辉 吴先军 胡延玉 汪旭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19-1324,共6页
孤雌生殖是指卵细胞不经过受精而形成胚并发育为个体的生殖方式。本文综述了植物孤雌生殖诱导的研究进展 ,包括诱导方法、影响因素及胚胎学等方面的研究 ,总结了孤雌生殖在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植物 孤雌生殖 诱导 育种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y Techniques of Stereoscopic and Efficient Cultivation of Strawberry in Southern Xinjiang
15
作者 Zehui LIU Yong SHUI +4 位作者 Jianyong XU Qiang CHEN Shujuan REN Ping ZHANG Xian CA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2年第7期39-42,46,共5页
Strawberry is rich in nutrition,which is the only fresh fruit in winter in southern Xinjiang,with good prospect of stereoscopic cultivation.In this paper,the key techniques such as stereoscopic cultivation pattern,the... Strawberry is rich in nutrition,which is the only fresh fruit in winter in southern Xinjiang,with good prospect of stereoscopic cultivation.In this paper,the key techniques such as stereoscopic cultivation pattern,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modes,the substrate of strawberry cultivation,the drip irrigation system,the formula of nutrient solution,the selection of varieties,the propagation of seed and seedling,the induction of flower buds,the planting and management of plants,and the green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re introduced,and greenhouse space and solar energy are fully used to maximiz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strawberry farming combined with tourism.The results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strawberry industry in southern Xinjiang,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trawberry grow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WBERRY Stereoscopic cultivation Pattern combination Seed and seedlings breeding Flower bud induction Plant management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6
作者 姜昱 王玉民 +3 位作者 王中伟 林秀峰 康岭生 刘志铭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8-51,57,共5页
介绍了我国玉米单倍体产生途径、鉴定方法以及加倍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孤雌生殖 育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诱导选育高淀粉玉米正红211 被引量:11
17
作者 柯永培 袁继超 +6 位作者 潘光堂 石海春 余学杰 高世斌 倪苏 赖仲铭 杨志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以玉米杂交种川单15号为基础材料,通过复合化学药剂“40mg/L MH+4%DMSO+MS培养液”注射花丝诱导孤雌生殖,经自然加倍获得玉米分离变异材料。采用南北穿梭加代系谱育种法,用自交系R08作测验种,在M3及其衍生的M5分离世代连续选择优良单株... 以玉米杂交种川单15号为基础材料,通过复合化学药剂“40mg/L MH+4%DMSO+MS培养液”注射花丝诱导孤雌生殖,经自然加倍获得玉米分离变异材料。采用南北穿梭加代系谱育种法,用自交系R08作测验种,在M3及其衍生的M5分离世代连续选择优良单株测配和选育,育成玉米新自交系K363及其组配的杂交种正红211,提高了育种效率。正红211在四川省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183.6kg/hm2,比对照川单15号增产10.0%;籽粒粗淀粉含量高达79.6%;并具有抗病、抗倒伏力强,株型好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丘陵山区种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及加工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诱导 孤雌生殖 品种选育 高淀粉玉米 正红2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的选育方法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刘志增 宋同明 +2 位作者 滕文涛 薛国宾 刘丽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1-57,共7页
本试验通过对北农大高油 (BHO)与 Stock6 F1的自交后代、BC1和 BC2 后代分离群体单株单倍体诱导率的分布趋势分析发现 ,在 3个群体中均以诱导率最低的类型占绝大部分 ,诱导率较高 (相对于 Stock6 )的类型所占比率很小 ,而诱导率突出的... 本试验通过对北农大高油 (BHO)与 Stock6 F1的自交后代、BC1和 BC2 后代分离群体单株单倍体诱导率的分布趋势分析发现 ,在 3个群体中均以诱导率最低的类型占绝大部分 ,诱导率较高 (相对于 Stock6 )的类型所占比率很小 ,而诱导率突出的类型所占比率更小。在 F1自交后代系统中出现了诱导率大大超出高亲的极端类型 ,而在 BC1和 BC2 的后代系统中未见有诱导率超高的跳跃性分布类型。随着 Stock6回交次数的增加 ,后代中分离出诱导率超亲类型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 BHO中可能存在不同于 Stock6的诱导单倍体基因。与 BC1和 BC2 后代相比 ,BHO/ Stock6的自交后代中籽粒 Navajo标记更趋向于深标记类型 ,表明 BHO中也具有增强籽粒色素的修饰基因。 BC1和 BC2 的后代中 ,没有发现大胚类型 ,而 F1的自交后代中则获得了一些大胚面的穗行。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弧雌生殖 诱导系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和新进展 被引量:44
19
作者 梁文科 戚廷香 徐尚忠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15,18,共4页
介绍了单倍体技术在作物育种中应用的概况,特别是在玉米育种中,对如何获得单倍体,如何进行单倍体的鉴别和加倍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Stock6及其衍生的几个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评述了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 孤雌生殖 单倍体诱导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结合开展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被引量:176
20
作者 温贤芳 张龙 +1 位作者 戴维序 李春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1-246,共6页
本文着重介绍了自 1 987年以来 ,我国空间科学家和农业生物学专家 9次利用返回式卫星、2次利用神舟号飞船和 4次利用高空气球搭载了 70多种植物近 5 0kg的种子 ,涉及粮、棉、油、蔬菜、瓜果、牧草和花卉等植物。经国内 2 2个省、市、自... 本文着重介绍了自 1 987年以来 ,我国空间科学家和农业生物学专家 9次利用返回式卫星、2次利用神舟号飞船和 4次利用高空气球搭载了 70多种植物近 5 0kg的种子 ,涉及粮、棉、油、蔬菜、瓜果、牧草和花卉等植物。经国内 2 2个省、市、自治区 70多个研究单位多年的地面选育 ,已培育出一批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经审定的新品种 1 9个 ,其中水稻新品种 5个、小麦 2个、棉花 2个、青椒 1个、番茄 1个、芝麻 1个、西瓜 3个、莲子 3个、灵芝 1个 ;另外还选育出新品系 5 0多个 ,还有一大批种质资源。在航天育种机理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工作 ,航天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了航天新品种的遗传物质变异 ,地面模拟试验进行了许多研究 ,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全国许多省市建立了航天育种示范基地 ,累计示范推广航天新品种 (系 )面积 2 70 0 0 0hm2 ,取得了很好的科技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工作走在世界的前列。本文还介绍了我国前 3代返回式卫星在空间科学方向所做的成果及贡献。列出前 3代返回式卫星与空间诱变育种研究相关的基本参数。报道了返回式卫星回收舱的空间环境的数据。我们还对今后空间诱变育种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空间诱变 诱变育种 航天育种 农作物 育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