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tructure Regulation and Combustion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PVDF/Al Composite Powder by Non-covalent Functionalized Graphenes
1
作者 易卓然 DENG Haoyuan +2 位作者 QIN Mei 孙一 LUO Guoqia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904-911,共8页
Graphene prepared by non-covalent modification of sulfonated poly(ether-ether-ketone)(SPG)was combined with 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Al to improve the PVDF/Al thermal conductivity while reducing the effect of the... Graphene prepared by non-covalent modification of sulfonated poly(ether-ether-ketone)(SPG)was combined with 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Al to improve the PVDF/Al thermal conductivity while reducing the effect of the thermal resistance at the graphene-polymer interface.The regulation rule of SPG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n the energy release of fluorine-containing system was studied.When the content of SPG is 4%,the peak pressure and rise rate of SPG/PVDF/Al composite powder during ignition reach the maximum of 4845.28 kPa and 8683.58 kPa/s.When the content of SPG is 5%,the PVDF/Al composite powder is completely coated by SPG,and the calorific value of the material reachs the maximum of 29.094 kJ/g.Through the design and micro-control of the composite powder,the calorific value of the material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bu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ss release rate still depends on the graphene content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etic materials pvdf/al composites graphene modification energy release combus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泳沉积PVDF/Al/CuO复合含能薄膜及其燃烧性能研究
2
作者 胡祥 王宇 +3 位作者 王玉滢 齐梦迪 马自力 尹艳君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基于含氟聚合物的强氧化及含氟量高的特性,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代表,通过电泳技术,采用石胆酸(LCA)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PVDF/Al/CuO有机/无机杂化含能薄膜,并对其组分、结构、形貌及含能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结果表明:PVDF电泳... 基于含氟聚合物的强氧化及含氟量高的特性,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代表,通过电泳技术,采用石胆酸(LCA)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PVDF/Al/CuO有机/无机杂化含能薄膜,并对其组分、结构、形貌及含能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结果表明:PVDF电泳沉积过程中石胆酸的最佳添加剂量为3mL(1wt%);当PVDF添加量为2wt%时,PVDF/Al/CuO复合薄膜的燃烧性能最好,热释放能量达3924J/g,远远高于Al/CuO的热释放能量。产生上述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PVDF本身具有氧化特性,能够与铝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热量;此外,PVDF热分解产生的氟能够腐蚀铝表面的钝化膜,进而释放活性铝,极大提升了Al/CuO体系的能量释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沉积 pvdf/al/CuO含能薄膜 燃烧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溶胶的稳定性及PVDF/Al_2O_3杂化膜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浩 肖凯军 +1 位作者 李香莉 王兆梅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21-1626,共6页
以异丙醇铝(AIP)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铝(A1203)溶胶。研究了酸解剂、酸铝比[n(H+)/n(Al3+)]、陈化时间等因素对溶胶粒径和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制备稳定、透明纳米A1203溶胶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酸解剂HN0... 以异丙醇铝(AIP)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铝(A1203)溶胶。研究了酸解剂、酸铝比[n(H+)/n(Al3+)]、陈化时间等因素对溶胶粒径和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制备稳定、透明纳米A1203溶胶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酸解剂HN03;n(H+)/n(Al3+)=0.18~0.25;陈化时间20h。为了改善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性能,通过PVDF与AIP的原位聚合,制备了不同PⅥ)F含量的PVDF/A1203杂化膜。采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红外光谱(FI-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失重分析(TGA)等手段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化膜的纯水通量随着PVDF浓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截留率则随着PVDF浓度的增大逐渐升高;AIP的加入使得杂化膜两相之间存在键合,可以增强Al2O3和PVDF之间的化学连接,从而提高杂化膜的亲水性和机械强度;添加AIP后,杂化膜的热分解温度向低温移动,即杂化膜的热稳定性下降;而AIP对PVDF膜的熔点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粒径 pvdf/al2O3杂化膜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a(IO_(3))_(2 )/PVDF基高能杀菌“三明治”结构薄膜的构建及其燃烧性能机理
4
作者 陈苏杭 唐魁 +5 位作者 谢晓 唐振华 柯香 秦钊 徐抗震 赵凤起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7,I0006,共11页
为了提高杀菌高能薄膜的燃烧性能和碘含量,使用Al/Ca(IO_(3))_(2)/30%PVDF膜(30PVDF)封装39%Al/Ca(IO_(3))/(5%或10%)PVDF铝热剂(5PVDF或10PVDF)得到“三明治”结构的3、5、7和9层薄膜,并通过燃速和火焰温度测试以及DSC-TG热分析研究了... 为了提高杀菌高能薄膜的燃烧性能和碘含量,使用Al/Ca(IO_(3))_(2)/30%PVDF膜(30PVDF)封装39%Al/Ca(IO_(3))/(5%或10%)PVDF铝热剂(5PVDF或10PVDF)得到“三明治”结构的3、5、7和9层薄膜,并通过燃速和火焰温度测试以及DSC-TG热分析研究了铝热剂层活性及其分布结构(层数和厚度)对“三明治”结构薄膜燃烧性能和释能效应的影响规律,同时探究了薄膜各组分间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封装39%5PVDF铝热剂“三明治”结构薄膜比封装10PVDF的燃速高18%~35%,表现出更好的燃烧性能,其中5层薄膜具有最大燃速,二者分别为10.2 cm/s和8.6 cm/s,综合了30PVDF膜层的厚度、低燃速和膜-铝热剂层在界面的传质传热效率的影响;并且多层薄膜的平均火焰温度随着铝热剂厚度的减小而增加。DSC-TG结果表明,Al/Ca(IO_(3))_(2)/PVDF基多层薄膜主要在330~410℃发生Al-Ca(IO_(3))_(2)-PVDF释碘放热反应,Ca(IO_(3))_(2)/PVDF(质量为1.55∶1)在320~350℃的剧烈放热反应和燃烧产物中的AlF 3、CaF 2、CaO等进一步证实了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杀菌多层薄膜 静电喷雾沉积 燃烧性能调控 al/Ca(IO_(3))_(2)/pvdf “三明治”结构 铝热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VDF-Al/CuO/PVDF层间堆积多层膜的制备及其燃烧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苏杭 秦钊 +3 位作者 李辉 马海霞 赵凤起 徐抗震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5-752,共8页
为了研究Al/CuO铝热剂的高能量释放速率对Al/PVDF薄膜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静电喷雾沉积法将Al/CuO/5%PVDF或Al/CuO/10%PVDF铝热剂与Al/PVDF薄膜原位层间堆积得到多层复合薄膜,通过调控Al/CuO/PVDF铝热剂的组成结构和厚度来调控该薄膜的... 为了研究Al/CuO铝热剂的高能量释放速率对Al/PVDF薄膜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静电喷雾沉积法将Al/CuO/5%PVDF或Al/CuO/10%PVDF铝热剂与Al/PVDF薄膜原位层间堆积得到多层复合薄膜,通过调控Al/CuO/PVDF铝热剂的组成结构和厚度来调控该薄膜的燃烧性能,获得了该多层薄膜的线性燃速、可视化火焰温度和归一化热密流随铝热剂组成和厚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铝热剂的组成和厚度直接决定薄膜的燃速大小和燃烧传热方式,除了Al/PVDF-Al/CuO/5%PVDF 3层薄膜表现为对流燃烧,燃速(104±10)cm/s,火焰温度2700K,其他多层薄膜的燃速只有5.5~12.0cm/s、火焰温度只有1570~1700K,Al/PVDF层对Al/CuO/5%PVDF或Al/CuO/10%PVDF层的紧密约束将铝热剂燃烧的对流传热方式可能转化为热传导和热辐射传热。Al-PVDF反应和Al-CuO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削弱了Al/CuO/PVDF铝热剂的高能量密度和高能量释放速率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al/pvdf al/CuO/pvdf铝热剂 纳米铝粉 静电喷雾沉积 可视化火焰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喷雾法制备n-Al/PVDF复合粒子及其放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亚宁 于宪峰 +3 位作者 郭婉肖 甘璐瑶 韩志伟 王伯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30-2136,共7页
采用静电喷雾法制备核壳结构纳米铝粉/聚偏二氟乙烯(n-Al/PVDF)复合粒子。为优化制备参数,设计了正交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设备研究了静电喷雾过程中针头内径、推进速率、输出电... 采用静电喷雾法制备核壳结构纳米铝粉/聚偏二氟乙烯(n-Al/PVDF)复合粒子。为优化制备参数,设计了正交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设备研究了静电喷雾过程中针头内径、推进速率、输出电压、接收距离等4种因素对制备的复合粒子形貌和放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1mm针头内径,1mL/h推进速率,10cm接收距离,12kV输出电压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粒子形貌最为规整,平均粒径为75nm,与原料n-Al颗粒基本一致;PVDF包覆层厚度均匀,平均厚度为5nm。DSC测试结果显示,按此条件制备的样品在惰性气氛及空气气氛条件下放热量最大,且均大于其他条件下制备的样品,PVDF包覆层能够显著改善n-Al粉末能量释放效率,使铝粉反应更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pvdf复合粒子 静电喷雾法 纳米粒子 正交试验 放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