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光伏电站除尘作业的移动机械臂抗倾覆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宁会峰 周晓虎 杨从尧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7-384,共8页
对光伏电站移动机械臂倾覆稳定性的研究是其安全、高效作业的前提。采用重力法分析移动机械臂在水平路面和倾斜路面的静态稳定性,以倾覆力矩为标识对移动平台与机械臂耦合状态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利用Matlab和Adams仿真验证移动机械... 对光伏电站移动机械臂倾覆稳定性的研究是其安全、高效作业的前提。采用重力法分析移动机械臂在水平路面和倾斜路面的静态稳定性,以倾覆力矩为标识对移动平台与机械臂耦合状态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利用Matlab和Adams仿真验证移动机械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移动机械臂在水平路面上进行作业运动时处于稳定状态;通过分析移动机械臂在倾斜路面上的稳定性,确定其可安全操作的最大路面倾斜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移动机器人 稳定性 运维 倾覆力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差分析在配电网储能配置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燚 吴俊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146,共7页
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会导致潮流返送和节点电压越上限。为此,提出了含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矩差分析理论,将配电网对光伏的消纳问题转化为矩差方程平衡的问题。临界矩差代表配电网的光伏消纳极限,光伏矩是需要消纳的对象,负... 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会导致潮流返送和节点电压越上限。为此,提出了含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矩差分析理论,将配电网对光伏的消纳问题转化为矩差方程平衡的问题。临界矩差代表配电网的光伏消纳极限,光伏矩是需要消纳的对象,负荷矩是消纳光伏矩的资源。基于此,通过简化多分支配电网为多个单分支线路,求解多元一次方程组,得到储能最优配置方案。分别在国家电网山东电力公司单分支馈线519和IEEE 33节点配电网多分支馈线算例中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相比,在误差不大于2%的条件下,所提方法的储能优化配置速度加快了47.87~2 371.37倍,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此外,所提方法考虑了储能充放电等因素,减小了储能配置容量,提高了电池的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储能 配电网 光伏矩 负荷矩 临界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差分析的配电网分布式储能优化配置 被引量:5
3
作者 孙东磊 王耀 +2 位作者 张惠雯 刘蕊 石冰珂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40,共10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未来配电网中会面临极高比例的光伏等新能源接入,电压越限、潮流返送等问题频繁发生。在充分利用配电网已有调压手段和无功补偿的基础上,由于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太大无法就地消纳,光伏大功率返送导致节点电压越...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未来配电网中会面临极高比例的光伏等新能源接入,电压越限、潮流返送等问题频繁发生。在充分利用配电网已有调压手段和无功补偿的基础上,由于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太大无法就地消纳,光伏大功率返送导致节点电压越上限。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差分析的分布式储能优化配置方法。提出了光伏矩和负荷矩的概念,进而提出了矩差的概念,对矩差和节点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公式推导和理论分析,得出了配电网节点电压与矩差之间的关联关系,并详细阐述了光伏矩和负荷矩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差分析的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以发生光伏返送时保证配电网所有节点不发生电压越上限为目标。IEEE 33节点配电网系统算例表明,与传统的智能优化算法相比,所提方法直接确定储能安装位置,计算效率高,计算结果准确,工程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矩 负荷矩 矩差 储能优化配置 场景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创新如何影响客户差异化偏好?——来自光伏项目技术选型的实证数据(2013—2016)
4
作者 沈曦 欧双双 《产业经济评论》 2018年第5期5-36,共32页
传统的离散选择模型由于忽略了选择主体的异质性,在计量结果的无偏性和有效性上受到了现代计量经济研究的挑战。本文在经典离散选择模型的基础上同时引入了选择主体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和重复购买行为(Repeated purchase),建立了更... 传统的离散选择模型由于忽略了选择主体的异质性,在计量结果的无偏性和有效性上受到了现代计量经济研究的挑战。本文在经典离散选择模型的基础上同时引入了选择主体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和重复购买行为(Repeated purchase),建立了更加有效的计量分析框架。依托模拟矩估计法(SMM),实现了参数的有效估计和测量。依托光伏产业的项目选型样本分析,以及近年来的突出新技术——跟踪系统+双面发电笔者对项目的产品选型决策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相比传统的离散选择模型,添加异质性假设以后,参数估计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尤其在弹性分析层面,新模型估计的产品的交叉价格敏感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实证结果指出,作为提升光伏电站整体效率的有效解决方案,跟踪系统等配套技术的市场导入更快倒逼了传统技术产品的性价比提升,加剧了下游产品和系统技术之间的竞争。在福利分析层面,实证结果发现,新技术在市场开拓期能同时提高需求方和企业供给方的福利水平,尤其是率先进入这一行业的企业,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高于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但是随着产品成熟和行业持续的技术进步,企业的利润增长趋势很快将遭遇拐点,并随即被压缩;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下游客户的价值却能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化选择 离散选择模型 模拟矩估计 光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支架系统中檩条的优化设计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万军 李红有 +1 位作者 迟洪明 李爱武 《太阳能》 2023年第11期88-94,共7页
以光伏支架系统中的檩条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受力特征及连接方式,采用连续檩条计算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并结合光伏支架结构三维设计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光伏支架系统中的连续檩条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并对所提出优化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以光伏支架系统中的檩条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受力特征及连接方式,采用连续檩条计算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并结合光伏支架结构三维设计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光伏支架系统中的连续檩条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并对所提出优化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实用性进行了论述及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连续檩条首跨(或尾跨)与中间跨的跨度比约为0.82时,能够使整个光伏支架系统中连续檩条支座处的弯矩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在工程应用中,建议光伏支架系统(设计方案跨度不小于4000 mm)中连续檩条采用不等跨度布置方案,且连续檩条首跨(或尾跨)与中间跨的跨度比在0.80~0.85之间,能够有效减小连续檩条中的最大弯矩,并相应降低檩条的用钢量,从而可有效降低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支架系统 檩条 不等跨度 连续梁 弯矩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布荷载作用下等截面连续梁最佳支座布置研究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文锋 乔海文 《特种结构》 2019年第6期7-14,共8页
均布荷载作用下等截面连续梁,如何通过改变支座间距使梁内弯矩绝对值最小,分析这一问题在工程实践中有重要意义。定性分析可知连续梁两端悬挑一定长度可以减小边跨跨中弯矩;基于力法的定量分析得到了1~7跨连续梁在三种支座布置条件下的... 均布荷载作用下等截面连续梁,如何通过改变支座间距使梁内弯矩绝对值最小,分析这一问题在工程实践中有重要意义。定性分析可知连续梁两端悬挑一定长度可以减小边跨跨中弯矩;基于力法的定量分析得到了1~7跨连续梁在三种支座布置条件下的最优方案:带悬挑最佳、带悬挑等跨度最佳及无悬挑最佳;通过对比,当跨数≥5时,带悬挑最佳支座和带悬挑等跨度最佳支座布置时梁内最大弯矩相差较小,此时最佳支座布置方案可近似采用带悬挑等跨度布置方案;进一步分析可得到带悬挑等跨度连续梁的支座间距统计公式,可用于带悬挑等间距多跨(跨数≥2)连续梁的支座布置。最后将带悬挑连续梁及无悬挑连续梁最佳支座布置应用于光伏支架檩条和连续梁桥的支座布置分析中,对比表明:采用优化布置支座节约了8.9%的光伏支架檩条量钢量,优化布置的连续梁桥相比传统布置,梁内最大弯矩减小了约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矩 等截面梁 等跨 光伏支架檩条 连续梁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