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型多态性检测细胞壁缺陷型淋病奈瑟菌cppB基因变异 被引量:2
1
作者 魏荣旋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29-330,共2页
目的 :检测与分析淋病奈瑟菌 L 型的 cpp B基因 ,探讨细胞壁缺陷对淋病奈瑟菌 cpp B基因的影响。方法 :用青霉素诱导淋病奈瑟菌成为 L 型并获得稳定 L 型纯培养物 ,用 cpp B基因特异性引物以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稳定 L型纯培养物的 c... 目的 :检测与分析淋病奈瑟菌 L 型的 cpp B基因 ,探讨细胞壁缺陷对淋病奈瑟菌 cpp B基因的影响。方法 :用青霉素诱导淋病奈瑟菌成为 L 型并获得稳定 L 型纯培养物 ,用 cpp B基因特异性引物以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稳定 L型纯培养物的 cpp B基因和进行单链构型多态性 (SSCP)分析。结果 :淋病奈瑟菌的细菌型及其 L型都具有 cpp B基因扩增产物 ,但 PCR-SSCP分析可见异常泳动 DNA带型 (细菌型有 2条带、L型有 3条带 )。结论 :细胞壁缺陷淋病奈瑟菌仍然具有 cpp B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CP 淋病奈瑟菌L cppB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多态性检测 细胞壁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基因配型的单链构型多态性银染分析
2
作者 张玉琴 李国选 +2 位作者 于妍 焦丽欣 王申五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用PCR/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银染方法做HLA-D基因配型。取供、受者DNA,对HLA-DQA、DRB、DQB及DPB位点作PCR(第2外显子多态部分),然后对产物进行SSCP,电泳条带经银染后分析结果,以确定供、受者HLA-D基因型是否一致,银染较之溴化乙锭染... 用PCR/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银染方法做HLA-D基因配型。取供、受者DNA,对HLA-DQA、DRB、DQB及DPB位点作PCR(第2外显子多态部分),然后对产物进行SSCP,电泳条带经银染后分析结果,以确定供、受者HLA-D基因型是否一致,银染较之溴化乙锭染色灵敏度高25倍左右,为骨髓移植前进行HLA-DQA、DRB、DQB及DPB基因配型提供了较为灵敏的非放射性的手段。该方法亦可应用于其它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基因配 单链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DNA银染 溴化乙锭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非同位素的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准种
3
作者 施红 《传染病信息》 1998年第1期24-24,共1页
在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患者体内,存在着被称为准种(quasispecies)的病毒异源性群体,在第二个膜基因(HCV-E2)中的高变区(HVR)显示出特别高的型内变异并被认为是中和抗体的目标,本研究的目的是优化扩增HVR-1的、不依赖于基因型的引物... 在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患者体内,存在着被称为准种(quasispecies)的病毒异源性群体,在第二个膜基因(HCV-E2)中的高变区(HVR)显示出特别高的型内变异并被认为是中和抗体的目标,本研究的目的是优化扩增HVR-1的、不依赖于基因型的引物系统,建立了一个敏感的SSCP分析方法,以快速、非同位素检测血清中占优势的HCV准种。利用优化的SSCP分析的方法,调查了5个HCV慢性感染的患者在α-干扰素治疗前后准种组成的改变,HCV基因型是通过DNA序列测定和多基因分析来确定,另外,还检测了血清病毒血症和血清转氨酶(ALT)水平,SSCP分析在干扰素治疗前后的两个时间点分别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单链多态性 非同位素 准种 基因 干扰素治疗 同位素检测 中和抗体 分析方法 高变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D1基因多态性与乌金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永云 黄英 +4 位作者 杨明华 潘洪彬 李卫真 赵素梅 高士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6-200,共5页
利用PCR-单链构型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75头乌金猪和41头长白猪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D1)基因第2外显子区的遗传变异,并用最小二乘法模型分析ADD1基因对乌金猪和长白猪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样本中均在... 利用PCR-单链构型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75头乌金猪和41头长白猪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D1)基因第2外显子区的遗传变异,并用最小二乘法模型分析ADD1基因对乌金猪和长白猪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样本中均在乌金猪和长白猪ADD1基因的第2外显子上发现多态性,有2个等位基因(A和B),2种基因型(AA和AB),缺少BB基因型。AA和AB基因型在乌金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240和0.760,在长白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634及0.366。两种猪的优势等位基因均为A,其基因频率在乌金猪和长白猪分别为0.620和0.820。通过对两种猪不同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发现ADD1基因多态性对乌金猪和长白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显著,且AB>AA(P<0.05),可通过提高AB基因型的频率来增加肌内脂肪含量,达到改善猪肉品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金猪 肌内脂肪 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 pcr-单链构型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蛋白酶10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家族史的影响
5
作者 黄福松 冯志明 +4 位作者 周晓亮 张仁利 高世同 黄达娜 吴少庭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527-528,共2页
目的 研究高血压家系和非高血压家系后代中CAPN -10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家族史、血糖水平的关系。 方法 测定深圳地区 17个高血压家系和 2 2个非高血压家系第一、二代直系家属的血糖水平 ,用PCR单链构型多态法 (SSCP) ,DNA测序分析CAP... 目的 研究高血压家系和非高血压家系后代中CAPN -10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家族史、血糖水平的关系。 方法 测定深圳地区 17个高血压家系和 2 2个非高血压家系第一、二代直系家属的血糖水平 ,用PCR单链构型多态法 (SSCP) ,DNA测序分析CAPN10基因多态性 ,分析高血压家系与非高血压家系中CAPN -10基因多态性与血糖关系的差异。 结果 高血压第一、二代家系中 ,凡血糖水平高者其CAPN -10基因均发生变异 ,而非高血压家系及高血压家系血糖水平正常者检测结果则未见这一差异。 结论 CAPN -10基因可能是深圳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遗传因素之一。该基因的变异检测对于预测高血压后代是否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蛋白酶10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家族疾病 单链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检测p53基因第4外显子多态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艺华 张素娟 +3 位作者 董敬朋 李春德 蔡俊杰 陆药丹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凝胶组成成分及电泳条件,建立了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以检测p53基因第4外显子第72密码子的多态性。对35例正常组织DNA的研究结果显示,p53基因这位点的杂合率和纯合率分别为48.6%(CC... 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凝胶组成成分及电泳条件,建立了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以检测p53基因第4外显子第72密码子的多态性。对35例正常组织DNA的研究结果显示,p53基因这位点的杂合率和纯合率分别为48.6%(CCC/CGC),45.7%(CGC/CGC)和5.7%(CCC/CCC).本法简单、快速,能有效地检测基因多态性,并可进一步应用于对肿瘤细胞p53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基因 多态性 单链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移植供受者HLA-DRB的单链构型多态性配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申五 于燕 +3 位作者 张玉琴 李丹 陆道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32-234,共3页
用PCR和单链构型多态性(PCR-SSCP)法检查供受者的HLA-DRB-1基因座的多态性的一致性,以此做DRB的基因配型。16例同胞供受者对的DRB-1的PCR-SSCP配型,有6对相合(6/16),10对不合(1... 用PCR和单链构型多态性(PCR-SSCP)法检查供受者的HLA-DRB-1基因座的多态性的一致性,以此做DRB的基因配型。16例同胞供受者对的DRB-1的PCR-SSCP配型,有6对相合(6/16),10对不合(10/16)。此基因配型结果与其它配型结果比较,说明DRB-1的PCR-SSCP配型在区分同胞供受者对的Ⅱ类抗原多态性上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表明此类配型在应用于骨髓移植前检查同胞供者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人白细胞抗原 单链 多态性
原文传递
ADD1基因PCR-SSCPs标记与猪肌内脂肪含量及背膘厚的关系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杰 赵茹茜 +2 位作者 杨晓静 佟辉 刘红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6-69,共4页
采用PCR SSCPs方法在苏太猪脂肪细胞定向分化因子 1(ADD1)基因第 347和 374位点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分别为ADD1第 90和 99位氨基酸密码子的第 3位碱基 ,但这两个位点碱基的替换均没有引起氨基酸序列的变化。通过对 10 0头苏太猪... 采用PCR SSCPs方法在苏太猪脂肪细胞定向分化因子 1(ADD1)基因第 347和 374位点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分别为ADD1第 90和 99位氨基酸密码子的第 3位碱基 ,但这两个位点碱基的替换均没有引起氨基酸序列的变化。通过对 10 0头苏太猪肥育猪背最长肌中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 ,发现杂合子AB肌内脂肪含量最高 ,极显著地高于AA纯合子 (P <0 0 1) ,BB纯合子肌内脂肪含量介于AB和AA之间 ,并有高于AA纯合子的趋势 (P =0 11)。各基因型间背膘厚没有显著差异。提示ADD1基因该位点上的PCR SSCPs可能作为选择肌内脂肪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定向分化因子1 ADD1 基因 肌内脂肪 pcr-单链构型多态性 背膘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花脸猪FSHR座位PCR-SSCP标记与产活仔数的关系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杰 刘红林 +1 位作者 姜志华 吴彦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3-56,共4页
采用PCR SSCP (PCR 单链构型多态性 )作为遗传标记 ,对二花脸猪促卵泡素受体 (FSHR)基因座位与产活仔数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CR SSCP分型共产生 2种等位基因 ,3种基因型。对不同标记基因型的二花脸猪群头胎产活仔数、头三... 采用PCR SSCP (PCR 单链构型多态性 )作为遗传标记 ,对二花脸猪促卵泡素受体 (FSHR)基因座位与产活仔数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CR SSCP分型共产生 2种等位基因 ,3种基因型。对不同标记基因型的二花脸猪群头胎产活仔数、头三胎产活仔数之和 ,及最高产活仔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 ,发现该标记座位与最高产活仔数显著相关 ,其贡献率达 10 9%。基因效应分析表明 ,等位基因B的加性效应值为 0 37头 ,等位基因A的加性效应值为 - 0 6 0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花脸猪 促卵泡素受体(FSHR) pcr-单链构型多态性 产活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与肝细胞核因子-4alpha相关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永 汪艳芳 +3 位作者 马书平 赵志刚 黄志勇 白悦心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2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中国河南汉族2型糖尿病(DM2)家系患者与 HNF—4α基因exon 4、exon 7是否关联。方法:选择12个DM2家系(51份标本);111例 DM2患者;102例健康献血者作对照,进行PCR—SSCP分析。结果:5... 目的:探讨中国河南汉族2型糖尿病(DM2)家系患者与 HNF—4α基因exon 4、exon 7是否关联。方法:选择12个DM2家系(51份标本);111例 DM2患者;102例健康献血者作对照,进行PCR—SSCP分析。结果:51例DM2家系成员中4例 HNF—4a基因exon 4出现异常条带,其中1例OGTT正常,而HNF—4a基图exon 7 k见异常条带。给论:HNF—4α基因exon 4可能是中国河南汉族DM2家系—MODY1的主要致病基因片段,exon 7片段与 MODY可能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肝细胞核因子-4α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金丽 黄荷凤 +1 位作者 金帆 钱羽力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3-326,共4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的关系。方法对33例PCOS患者(PCOS组)和28例因单纯输卵管原因或男性不育的不孕妇女(对照组)的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进行PCR扩增、单链构型多态性电泳分析,及等位基因分布... 目的 探讨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的关系。方法对33例PCOS患者(PCOS组)和28例因单纯输卵管原因或男性不育的不孕妇女(对照组)的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进行PCR扩增、单链构型多态性电泳分析,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同时对各基因型患者进行内分泌检测。结果 两组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的1008bp处,均有T基因型向C基因型(T→C)的突变,均发现了3种基因型,即T/T、C/T、C/C基因型。PCOS组C/C基因型为39%,对照组为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PCOS组C/C基因型肥胖患者为47%,非肥胖患者为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PCOS组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为50%,无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为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PCOS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T/T基因型患者为0 .038±0 .016,C/C基因型患者为0 .024±0 .010,C/T基因型患者为0 .028±0 .014,C/T基因型及C/C基因型与T/T基因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胰岛素受体β亚基表达及血清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 3种基因型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受体 基因外显子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多态性研究 胰岛素敏感指数 C基因 单链多态性 PCOS 胰岛素抵抗 等位基因分布 肥胖患者 统计学 PCR扩增 输卵管原因 内分泌检测 黄体生成素 对照组 不孕妇女 男性不育
原文传递
2种电泳在淋巴瘤TCR-γ基因重排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西群 贺莉 +1 位作者 朱梅刚 赵彤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电泳方法在淋巴瘤T细胞受体γ(TCR γ)基因重排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 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中采用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通用引物 ,对 3 0例T细胞淋巴瘤和 3 0例B细胞淋巴瘤组织扩增 ,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单... 目的 探讨不同电泳方法在淋巴瘤T细胞受体γ(TCR γ)基因重排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 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中采用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通用引物 ,对 3 0例T细胞淋巴瘤和 3 0例B细胞淋巴瘤组织扩增 ,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实验对扩增产物进行研究。结果  2 9例T细胞淋巴瘤扩增产物在琼脂糖电泳中为阳性 ,其中 2 7例在SSCP分析实验中为阳性。 16例B细胞淋巴瘤在琼脂糖电泳中为阳性 ,其中 3例在SSCP分析实验中阳性。所有在琼脂糖电泳中阴性的PCR产物在SSCP分析实验中也为阴性。在琼脂糖电泳中真阳性与假阳性条带有差异。结论 在TCR γ基因重排扩增产物分析中 ,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 ,但无假阴性 ;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的假阳性可在SSCP实验中排除。 2种电泳方法同时应用 ,可以减少工作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受体Γ 基因重排 聚合酶链式反应 琼脂糖凝胶电泳 单链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心室颤动的基因基础和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丹梅 韩勇 +2 位作者 贾静 陕海丽 张建荣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心脏钠离子通道基因SCN5A的突变来了解是否离子通道的失常能够引起自发性心室颤动 (IVF) ,以帮助IVF的基因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 我们用单链构型多态性 (SSCP)和DNA序列分析法对伴有IVF的六个小家系和两个散发的病人的血... 目的 通过研究心脏钠离子通道基因SCN5A的突变来了解是否离子通道的失常能够引起自发性心室颤动 (IVF) ,以帮助IVF的基因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 我们用单链构型多态性 (SSCP)和DNA序列分析法对伴有IVF的六个小家系和两个散发的病人的血样 ,在已知离子通道基因 ,包括心脏钠离子通道基因SCN5A上进行了识别突变的研究。并通过测试突变通道和正常通道在卵母细胞中的电生理活动来判定突变对IVF发生机制的影响。结果 我们已经在三个IVF家族中从SCN5A密码范围内识别了一个错义突变和一个读码突变。电生理研究显示含有错义突变的钠离子通道比正常通道从静止中恢复的更快 ,而读码突变使钠离子通道失去功能。结论 我们的工作显示了伴有RBBB和ST段抬高的IVF是一种明显的综合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心室颤动 分子机制 钠离子通道基因 DNA序列 电生理 SCN5A基因 单链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心室纤颤的基因基础和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丹梅 韩盈 +3 位作者 贾静 陕海丽 陈秋云 王擎 《武警医学》 CAS 2001年第9期515-518,共4页
目的 研究心脏钠离子通道基因SCN 5 A的突变是否能够引起自发性心室纤颤(IVF),以帮助IVF的基因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 用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和DNA序列分析法伴有IVF的6个小家系和2个散发的病人的血样,在... 目的 研究心脏钠离子通道基因SCN 5 A的突变是否能够引起自发性心室纤颤(IVF),以帮助IVF的基因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 用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和DNA序列分析法伴有IVF的6个小家系和2个散发的病人的血样,在已知离子通道基因,包括心脏钠离子通道基因SCN 5 A上进行了识别突变的研究。并通过测试突变通道和正常通道在卵母细胞中的电生理活动来判定突变对IVF发生机制的影响。结果 在3个IVF家族中从SCN 5 A密码范围内识别了一个错义突变和一个读码突变。电生理研究显示含有错义突变的钠离子通道比正常通道从静止中恢复得更快,而读码突变使钠离子通道失去功能。结论 我们的工作显示了伴有RBBB和ST段抬高的IVF是一种明显的综合征,并且心脏钠通道基因SCN 5 A与IVF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心室纤颤 心脏钠离子通道基因SCN5A 单链多态性 DNA序列分析法 野生通道 突变通道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落式PCR和SSCP检测淋巴细胞白血病单克隆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
15
作者 韩西群 齐宗利 +2 位作者 贺莉 陆地 赵彤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以降落式PCR和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淋巴细胞白血病单克隆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探讨其在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盐析法提取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TCR-γ基因重排通用引物和降落式PCR扩增基因... 目的以降落式PCR和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淋巴细胞白血病单克隆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探讨其在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盐析法提取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TCR-γ基因重排通用引物和降落式PCR扩增基因重排。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SSCP和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PCR扩增产物。阳性细胞系DNA模板与反应增生性淋巴组织DNA按不同比例混合后扩增,检测降落式PCR的灵敏度。结果琼脂糖电泳中,18例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15例、4例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2例为阳性,阳性标本经SSCP进一步分析,呈不连续条带。DNA直接测序证实扩增产物为TCR-γ基因重排。阳性对照模板占1%以上时可得到阳性扩增结果。结论TCR-γ基因重排通用引物结合降落式PCR可有效扩增T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重排,可用于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落式PCR SSCP 检测 淋巴细胞白血病 单克隆T细胞受体γ 基因重排 单链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母细胞瘤中p73基因杂合性丢失
16
作者 罗红 彭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4期269-270,共2页
目的 探讨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是否存在p73基因杂合性丢失现象及其是否与RB的临床分期有关。方法 采用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法(single strand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对30例RB石蜡标本进行p73基因杂合性... 目的 探讨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是否存在p73基因杂合性丢失现象及其是否与RB的临床分期有关。方法 采用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法(single strand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对30例RB石蜡标本进行p73基因杂合性丢失的检测。结果 30例RB中有4例存在p73基因杂合性丢失现象(13.33%),p73基因杂合性丢失现象与RB的临床分期无显著性联系。结论在RB中存在p73基因的杂合性丢失现象,与其他人类肿瘤中p73基因杂合性丢失现象频率相近。p73基因杂合性丢失现象与RB的临床分期无显著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73基因 杂合性丢失 单链多态性分析法 视网膜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菌种及药物敏感度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胡红珍 王丽娟 +1 位作者 李丽萍 罗丽娅 《新医学》 2016年第9期604-608,共5页
目的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菌种和菌株基因型以及其对临床抗真菌药物的敏感度,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0例RVVC患者(RVVC组)及5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VVC组),采集患者的阴道... 目的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菌种和菌株基因型以及其对临床抗真菌药物的敏感度,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0例RVVC患者(RVVC组)及5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VVC组),采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菌种鉴定,使用微卫星CAI位点单链构象多态性(CAI-SSCP)及基因扫描相结合的方法对菌种进行基因型鉴定,用纸片法对菌种进行药物敏感度试验。结果 2组患者阴道分泌物共培养出155株假丝酵母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占83.2%,非白假丝酵母菌占16.8%;RVVC组中白假丝酵母菌占78.4%;VVC组中白假丝酵母菌占92.5%,RVVC组白假丝酵母菌比例低于VVC组(P<0.05)。2组患者阴道分泌物培养的白假丝酵母菌CAI区序列分析中共获得32种CAI基因型,其中CAI 30-45和CAI 32-46为最常见的基因型,2组患者白假丝酵母菌优势基因型菌株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VC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度依次为伊曲康唑(96.2%)、制霉菌素(91.2%)、酮康唑(82.5%)、氟康唑(76.5%)、克霉唑(59.8%)、咪康唑(53.9%)。结论 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假丝酵母菌的菌种分布与VVC患者不一致。RVVC患者阴道来源的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呈现优势基因型分布。假丝酵母菌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存在一定的耐药性,治疗RVVC应该根据药物敏感度试验结果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 菌种鉴定 基因 单链多态性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组织病理学中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18
作者 蔡豪斌 《华夏医学》 1998年第6期159-161,共3页
应用于组织病理学中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蔡豪斌(广西桂林医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桂林市541001)由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扩增技术的出现,对组织标本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变得相对直观。组织病理学家开始对大量保存的组织病理学标本进... 应用于组织病理学中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蔡豪斌(广西桂林医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桂林市541001)由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扩增技术的出现,对组织标本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变得相对直观。组织病理学家开始对大量保存的组织病理学标本进行分子水平的分析研究。本文将对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病理学 反应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 扩增产物 单链多态性分析 等位基因 基因缺失 分析方法 直接测序法 石蜡包埋组织
全文增补中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 the CDH17 gene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被引量:2
19
作者 Ren-Yin Chen Juan-Juan Cao +4 位作者 Juan Chen Jian-Ping Yang Xiao-Bo Liu Guo-Qiang Zhao Yu-Feng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8期7251-7261,共11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343A>G and c.2216A>C polymorphism sites in the CDH17 gene and colorectal carcinoma.METHODS:Ninety-three non-consanguineous colorectal carcinoma patients admitted to ... AIM: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343A>G and c.2216A>C polymorphism sites in the CDH17 gene and colorectal carcinoma.METHODS:Ninety-three non-consanguineous colorectal carcinoma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ncology a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Ninety-three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samples,of approximately one milliliter from each patient,were collected betweenDecember 2009 and August 2010.The genomic DNA of these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samples were extracted and purified using a Fermentas Genomic DNA Purification Kit(Fermentas,CA) according to the manufacturer' s protocol.Th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 of the liver-intestine cadherin(CDH17) gene c.343A>G and c.2216A>C were determined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method(PCR-SSCP) in 93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samples from patients suffering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Typical samples that showed different migration bands in SSCP were confirmed by sequencing.Directed DNA sequencing was used to check the correctness of the genotype results from the PCR-SSCP method.RESULT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2216 A>C SNPs of the CDH17 gene and the tumor-node-metastasis(TNM) grade,as well as with lymph node status,in 93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samples from colorectal carcinoma patients.The genotype frequencies of A/C,A/A,and C/C were 12.90%,33.33% and 53.76%,respectively.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lymph node metastasis,TNM grade,and the genotype distribution(P < 0.05).The C/C genotype raised the risk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he TNM grade.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NM grad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between the A/A and C/C genotypes(P = 0.003 and P = 0.013,respectively).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 carrying the C allele tended to have a higher risk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have a higher TNM grade.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NM grades,as well as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the two alleles,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1).CONCLUSION:The SNPs of the CDH17 gene c.2216 A>C might be clinically important in the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Liver-intestine cadherin Colorectal carcinom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导致西班牙人临床多样性的DYSF基因新突变得到证实
20
作者 Vilchez J.J. Gallano P. +2 位作者 Gallardo E. I. Illa 高中宝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12期13-13,共1页
Background: Mutations in the dysferlin (DYSF) gene cause 3 different phenotypes of muscular dystrophies: Miyoshi myopathy,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type 2B, and distal anterior compartment myopathy. Abstract:Obj... Background: Mutations in the dysferlin (DYSF) gene cause 3 different phenotypes of muscular dystrophies: Miyoshi myopathy,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type 2B, and distal anterior compartment myopathy. Abstract:Objective: To present the results of clin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is of 8 patients with dysferlinopathy from 5 unrelated families. Design: Clinical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with a standardized protocol. A muscle biopsy specimen was obtained and studi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Genet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and direct sequencing of genomic DNA.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presented the R1905X mutation in the DYSF gene in homozygosity, and the haplotype analysis at the DYSF locus revealed that it was a novel and founder mutation. A C-to-T transition at nucleotide position 6086 changes an arginine into a stop codon, leading to premature termination of translation. This mutation was expressed as 3 different clinical phenotypes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type 2B, Miyoshi distal myopathy, and distal anterior dysferlinopathy), but only 1 phenotype was found in the same family. Conclusions: The new R1905X DYSF founder mutation produced the 3 possible dysferlinopathy phenotypes without intrafamilial heterogeneity. This homogeneous population in Sueca, Spain, should be helpful in studying the modifying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phenotypic vari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F基因 代谢性肌病 基因突变 肌营养不良 肌肉活检标本 西班牙人 单链多态性 直接测序法 DNA 纯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