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余弦修正片对光照传感器进光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昕昱 宁效龙 +4 位作者 郑佳楠 张放心 李明 李海宝 刘文 《照明工程学报》 2019年第6期174-179,共6页
介绍了一种能够同时测量环境PPFD及光质比的多通道光量子传感器,同时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三种材质的余弦修正片。通过对传感器的实际标定,得到在不同材质余弦修正片下的传感器红/蓝通道响应系数曲线,通过计算得到,对于红光通道,使用透... 介绍了一种能够同时测量环境PPFD及光质比的多通道光量子传感器,同时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三种材质的余弦修正片。通过对传感器的实际标定,得到在不同材质余弦修正片下的传感器红/蓝通道响应系数曲线,通过计算得到,对于红光通道,使用透明光敏树脂制作的余弦修正片透光率分别比聚四氟乙烯和白色尼龙余弦修正片的高89.3%和85.2%,对于蓝光通道,透光率分别高87.1%和83.2%。还通过3D打印方法设计制作一种防串光套,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装置后,红光通道串光误差系数从0.3546降至0.0491,蓝光通道串光误差系数从0.4916降至0.0695,有效阻止了因滤光片侧壁漏光而引起的通道串光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传感器 3D打印 余弦修正片 植物工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及其调理电路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杰 熊显名 +2 位作者 张馨 郑文刚 郭瑞 《自动化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5,共4页
当前光合有效辐射测量主要依赖进口产品,探头及信号转换设备价格昂贵,校对成本高;国内相关研究较多,但缺少商用及稳定准确的产品。通过分析光电池的工作特性,给出了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并详细介绍其输出微弱信号的调理电路设... 当前光合有效辐射测量主要依赖进口产品,探头及信号转换设备价格昂贵,校对成本高;国内相关研究较多,但缺少商用及稳定准确的产品。通过分析光电池的工作特性,给出了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并详细介绍其输出微弱信号的调理电路设计。该传感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调理电路在低功耗的前提下实现微弱电流-电压信号的转换和放大、高频噪声滤波等功能。测试结果表明:开发的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及其微弱信号调理电路稳定性良好,经调理的输出电压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线性相关性达0.9879,且能够适应户外动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 光电池 微弱信号调理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黏度测量中的温度特性研究及其补偿
3
作者 王艳霞 唐为义 刘蕾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85,共3页
对一类智能应变黏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解析了影响该传感器温度特性的因素。系统基于温度补偿和差分放大电路的集成实现传感器零漂温度校正,采用DS18B20-PAR单总线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测量和基于BP算法的神经网络进行温度补偿... 对一类智能应变黏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解析了影响该传感器温度特性的因素。系统基于温度补偿和差分放大电路的集成实现传感器零漂温度校正,采用DS18B20-PAR单总线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测量和基于BP算法的神经网络进行温度补偿和校正,使得黏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测量信号的单值函数,消除了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证实提高了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传感器 误差分析 DS18B20-par 温度补偿 B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光量子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昕昱 徐景宏 +3 位作者 何子力 张放心 李明 刘文 《照明工程学报》 2017年第6期100-105,共6页
对植物生长的光环境的测量是LED植物工厂等都市农业研发和生产的基础。目前,人工光源植物照明多使用蓝光、红光、远红光等单色LED,而光合有效辐射(PAR)光量子传感器测量400~700 nm波段的光量子通量密度,无法同时测量这几种单色LED的光... 对植物生长的光环境的测量是LED植物工厂等都市农业研发和生产的基础。目前,人工光源植物照明多使用蓝光、红光、远红光等单色LED,而光合有效辐射(PAR)光量子传感器测量400~700 nm波段的光量子通量密度,无法同时测量这几种单色LED的光量子通量密度,因而无法实现光质比的实时测量及与其他系统的反馈控制,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通道光量子传感器来解决该问题。我们阐述了该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及结构;推导出不同通道的标定系数表达式,随后应用基于DMX512协议的控制器搭建标定装置,并以红光通道与蓝光通道为例对文章所设计传感器定标,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拥有很好的线性响应度;最后利用该传感器设计了一套能够控制总光量子通量密度及光质比的智能光环境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 par 传感器 植物工厂 标定 光环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particle filter approach for indoor positioning by fusing WiFi and inertial sensors 被引量:8
5
作者 Zhu Nan Zhao Hongbo +1 位作者 Feng Wenquan Wang Zuli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725-1734,共10页
WiFi fingerprinting is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WiFi signal strength from access points (AP) along with the positions at which they were recorded, and later matching those to new mea- surements for indoor positioning... WiFi fingerprinting is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WiFi signal strength from access points (AP) along with the positions at which they were recorded, and later matching those to new mea- surements for indoor positioning. Inertial positioning utilizes the accelerometer and gyroscopes for pedestrian positioning. However, both methods have their limitations, such as the WiFi fluctuations and the accumulative error of inertial sensors. Usually, the filtering method is used for integrating the two approaches to achieve better location accuracy. In the real environments, especially in the indoor field, the APs could be sparse and short range.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a novel particle filter approach based on Rao Blackwellized particle filter (RBPF)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indoor environment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local maps, which are assumed to b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The local areas are estimated by the local particle filter, whereas the global areas are com- bined by the global particle filter. The algorithm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real field trials using a WiFi tablet on hand with an inertial sensor on foot.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reduc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positioning algorithm obviously, as well as offer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position accuracy compared to other conventional algorithms, allowing indoor positioning error below 1.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ion algorithm Indoor positioning Inertial sensor Rao Blackwellized par ticle filter WiFi fingerprinting
原文传递
光合有效辐射及其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刚 刘慧 +5 位作者 李丽 高帅 张全军 黄文江 刘良云 柳钦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31,共12页
植物利用约400~700nm波段的光驱动光合作用,但不同波长的光驱动效率不相同,而且随着植物类型及生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准确获取被植物捕获并用于驱动光合作用的光辐射成为困扰科学家的难题。当前,光量子传感器被普遍接受并用于评... 植物利用约400~700nm波段的光驱动光合作用,但不同波长的光驱动效率不相同,而且随着植物类型及生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准确获取被植物捕获并用于驱动光合作用的光辐射成为困扰科学家的难题。当前,光量子传感器被普遍接受并用于评价光合作用潜力,可测量400~700nm波段的光量子通量密度或光量子通量,其光谱响应函数为直线。该文回顾了经典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定义的形成过程,介绍了PAR传感器的演化路径,讨论了PAR及其传感器的应用现状。由于测量对象及应用环境的多样化,PAR的定义仍然没有完全统一,且早期研究对光谱响应函数的度量不充分。随着当前人工光照明与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研究的深入,发现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光波长范围比400~700 nm要宽,不同的光谱能量分布(波长配比,能量配比)、光周期等对光合作用影响显著,并且很难将光辐射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和光形态效应区分开,因此PAR的定义及其传感器的研发仍处于不断发展中。理想的PAR应该从植物光合作用的角度来定义,未来PAR传感器的光谱响应函数应与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曲线相一致,并能依据测量对象及应用需求而调整。与此相适应,未来PAR传感器应向用户可对光谱响应函数编程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传感器 光合作用 光合有效辐射 光子通量密度 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岸阴影变化对河段光合有效辐射影响的研究初探
7
作者 祝锦霞 HARMON Thomas C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3-370,共8页
选择广泛用于水库蓄水、农作物灌溉的加利福尼亚州Merced河流研究河岸阴影变化对河段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合理布设高精度数字相机,经济型、自记录的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PAR)传感器共同记录研究区域连续3天不同天气变化情况下的河流表面... 选择广泛用于水库蓄水、农作物灌溉的加利福尼亚州Merced河流研究河岸阴影变化对河段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合理布设高精度数字相机,经济型、自记录的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PAR)传感器共同记录研究区域连续3天不同天气变化情况下的河流表面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情况.结合多变量变化检测(MAD)方法识别河岸植被阴影的变化,分析不同情况下河岸植被阴影变化对河段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表明,MAD变换提取的阴影变化和PAR传感器获取的河段光合有效辐射变化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提出的基于快速识别河岸阴影的时空变化、河流表面太阳辐射变化情况,具有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 多变量变化检测 传感器 河岸阴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