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P14Arf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肿瘤恶性程度及术后复发的关系
1
作者 雷艳杰 赵舒杨 +2 位作者 卜晓红 宋艳芳 马世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4期4479-4483,共5页
目的 探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P14Arf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肿瘤恶性程度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取10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脑胶质瘤组织标本(脑胶质瘤组)以及30例因颅脑损伤行内减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对照组),通过免疫组... 目的 探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P14Arf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肿瘤恶性程度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取10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脑胶质瘤组织标本(脑胶质瘤组)以及30例因颅脑损伤行内减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VCAM-1和P14Arf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级别之间的表达差异。根据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脑胶质瘤组织血管VCAM-1和P14Arf蛋白表达,分析各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脑胶质瘤组中胶质瘤家族史、汽柴油接触史、射线或电磁场接触史、金属铅接触史、农药接触史、VCAM-1和P14Arf蛋白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升高,VCAM-1高表达率逐渐上升,P14Arf蛋白高表达率逐渐下降,Ⅲ、Ⅳ级别脑胶质瘤患者VCAM-1和P14Arf蛋白高表达水平与Ⅰ、Ⅱ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级、Ⅱ级患者间VCAM-1和P14Arf蛋白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Karnofsky评分患者VCAM-1和P14Arf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VCAM-1高表达率及P14Arf蛋白低表达率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 VCAM-1和P14Arf蛋白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情进展及预后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治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 p14arf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组织中p14ARF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姜义道 万俐佳 +1 位作者 王钦 熊欣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06年第3期265-266,271,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4AR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8例喉癌组织标本中p14ARF蛋白的表达,同时以20例喉部正常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喉部粘膜组织中p14ARF的表达率为90%,喉癌组织中p14ARF的...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4AR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8例喉癌组织标本中p14ARF蛋白的表达,同时以20例喉部正常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喉部粘膜组织中p14ARF的表达率为90%,喉癌组织中p14ARF的表达率为40.18%(P<0.01);在喉癌组织中其表达与喉癌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中、低分化的喉癌组织其p14ARF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喉癌组织,其表达随T分期的增加而降低。结论喉癌组织中p14ARF蛋白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抑癌基因p14ARF在喉癌的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p14arf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4ARF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原向伟 廖威明 +3 位作者 贺长清 王利民 秦本刚 黄秀芳 《医药论坛杂志》 2004年第19期33-34,共2页
目的 探讨P14ARF蛋白表达与骨肉瘤发生发展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P14ARF蛋白在 10例骨软骨瘤和 30例骨肉瘤中的表达。结果 P14ARF蛋白在骨软骨瘤组阳性表达率为 90 % (9/ 10 ) ,在骨肉瘤组阳性表达率为 4 3 ... 目的 探讨P14ARF蛋白表达与骨肉瘤发生发展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P14ARF蛋白在 10例骨软骨瘤和 30例骨肉瘤中的表达。结果 P14ARF蛋白在骨软骨瘤组阳性表达率为 90 % (9/ 10 ) ,在骨肉瘤组阳性表达率为 4 3 3% (13/ 30 ) ,P14ARF蛋白阳性表达率和染色强度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14ARF蛋白在骨肉瘤Ⅰ级组阳性表达率为 75 % (6 / 8) ,在Ⅱ、Ⅲ级组为 31 8% (7/ 2 2 ) ;P14ARF蛋白阳性表达率和染色强度在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14ARF蛋白的表达降低与骨肉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4arf蛋白 骨肉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4ARF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缺失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曹晓运 陈衔城 张玉林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1-493,共3页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p14ARF蛋白的缺失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菌素 生物素 (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5 5例脑胶质瘤标本进行分析。结果 在 5 5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p14ARF缺失率为 5 0 .9%。I级 II级病例p14ARF缺失率...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p14ARF蛋白的缺失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菌素 生物素 (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5 5例脑胶质瘤标本进行分析。结果 在 5 5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p14ARF缺失率为 5 0 .9%。I级 II级病例p14ARF缺失率为 32 % ,III级 IV级病例p14ARF缺失率为 6 6 .7% (P <0 .0 5 )。结论 p14ARF蛋白缺失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提示p14ARF基因的失活可能是脑胶质瘤恶性演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4arf蛋白 脑胶质瘤 临床意义 抑癌基因 脑肿瘤 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4ARF蛋白与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赵泽林 田新华 +3 位作者 张增良 陈文荣 杨少锋 郑伟武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59-461,共3页
目的探讨p14ARF蛋白与脑胶质瘤发生、发展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试图为脑胶质瘤发病机制的阐明及基因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选取68例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14ARF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p14ARF蛋白缺... 目的探讨p14ARF蛋白与脑胶质瘤发生、发展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试图为脑胶质瘤发病机制的阐明及基因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选取68例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14ARF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p14ARF蛋白缺失率在Ⅰ~Ⅱ级为10.0%,Ⅲ级为25.0%,Ⅳ级为43.3%,p14ARF蛋白缺失率随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增高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p14ARF蛋白异常可导致细胞周期调控失常及细胞增殖活性升高,促进脑胶质瘤的恶性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4arf蛋白 脑胶质瘤 相关性研究 发生发展 细胞生物学特性 免疫组织化学法 细胞增殖活性 细胞周期调控 胶质瘤发生 基因治疗 发病机制 蛋白表达 上升趋势 恶性程度 蛋白异常 恶性演进 缺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STAT3和p14^(ARF)蛋白的表达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军 吴飞翔 +1 位作者 覃思繁 韦常宏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STAT3和p14ARF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其与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TAT3和p14AR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TAT3及p14ARF蛋白在60例肝细胞癌及... 目的探讨STAT3和p14ARF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其与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TAT3和p14AR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TAT3及p14ARF蛋白在60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的表达与脉管癌栓、术后复发、肿瘤直径、肿瘤细胞分化密切相关(P<0.05);p14ARF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STAT3和p14ARF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25,P=0.011)。结论 STAT3和p14ARF蛋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STAT3 p14arf蛋白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p14ARF和mt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廷桐 武俊芳 +2 位作者 李秀杰 范文艳 汪艳丽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p14ARF和mt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肺组织、18例癌旁组织和98例NSCLC组织标本中p14ARF和mtp53的表达。结果(1)在正常肺组织、癌旁组织和NSCLC中p14... 目的探讨p14ARF和mt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肺组织、18例癌旁组织和98例NSCLC组织标本中p14ARF和mtp53的表达。结果(1)在正常肺组织、癌旁组织和NSCLC中p14AR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83.3%、55.1%,mt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44.4%、79.6%;p14ARF蛋白和mtp53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与正常肺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14ARF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浸润无关(P>0.05),而与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1);mt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病理分化程度(P<0.01)及有无脉管浸润(P<0.05)有关,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2)在NSCLC中,pl4ARF与mtp53蛋白共表达为36.7%,一致性为38.8%,二者表达呈负相关(r=-0.3553,P<0.001)。结论p14ARF表达下调及mtp53表达上调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p14ARF和mtp53有助于判断NSCLC的分级和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14arf蛋白 mtp53蛋白 临床病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4ARF蛋白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缺失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包仕廷 王三明 +1 位作者 林木生 缪辉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55-1456,共2页
目的研究人肝细胞癌中p14ARF蛋白的表达缺失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菌素-生物素(SP)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印记反应(Western blot)对45例肝细胞癌组织、39例癌旁组织及37例非肿瘤肝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p14ARF蛋... 目的研究人肝细胞癌中p14ARF蛋白的表达缺失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菌素-生物素(SP)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印记反应(Western blot)对45例肝细胞癌组织、39例癌旁组织及37例非肿瘤肝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p14ARF蛋白在肝癌肿瘤组织中表达缺失率为84.4%(38/45),p14ARF蛋白I级-Ⅱ级(高分化)病例p14ARF蛋白缺失率为 44.4%,Ⅲ级-Ⅳ级(低分化)病例p14ARF蛋白缺失率为94.4%(P<0.05)。结论 p14ARF蛋白表达缺失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提示 p14ARF基因的失活可能是肝细胞癌恶性演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4arf蛋白 肝细胞癌 抑癌基因 表达缺失
原文传递
Pokemon和P14^(ARF)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军 覃思繁 +1 位作者 林思彤 韦常宏 《实用癌症杂志》 2012年第5期453-455,464,共4页
目的探讨Pokemon和P14ARF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其与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okemon和P14AR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okemon及P14ARF在60例肝细胞癌及癌旁... 目的探讨Pokemon和P14ARF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其与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okemon和P14AR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okemon及P14ARF在60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okemo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P14ARF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Pokemon的表达和P14ARF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γ=-0.268,P=0.038)。结论 Pokemon和P14ARF蛋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pokemon蛋白 p14arf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4^(ARF)和p53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涛 刘宝来 田新华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8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p14ARF和p53蛋白表达与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的相关性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1例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中的上述遗传学改变,5例脑挫裂伤脑组织为正常对照。结果:p14ARF和p53蛋白在低级...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p14ARF和p53蛋白表达与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的相关性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1例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中的上述遗传学改变,5例脑挫裂伤脑组织为正常对照。结果:p14ARF和p53蛋白在低级别(,级)和高级别(,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0%和30.43%,12.50%和69.57%。两蛋白在低级别和高级别中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14ARF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r=-0.571,P<0.01),即随着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降低。而突变型p53蛋白正相反,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性(r=0.472,P≤0.01),即随着肿瘤恶性度增高而增高。p14ARF和p53蛋白之间在肿瘤中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P<0.05)。结论:p14ARF和p53蛋白表达异常可导致细胞周期调控失常和细胞异常增殖,并且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可加速脑胶质瘤恶性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p14arf蛋白 p53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4ARF、MDM2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11
作者 黄山鹰 舒宽勇 艾小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1期3439-3443,共5页
目的探讨p14ARF、MDM2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为阐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8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及43... 目的探讨p14ARF、MDM2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为阐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8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及4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标本中p14ARF、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14ARF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子宫内膜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P<0.05),MDM2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有高于子宫内膜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P<0.05),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14ARF与MDM2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而p14ARF与p5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4,P=0.018),MDM2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6,P=0.016)。结论 p14ARF蛋白失表达及MDM2和p53蛋白过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p14ARF和p53蛋白表达负相关,MDM2与p53蛋白表达正相关,提示三者可能在同一"p14ARF-MDM2-p53"通路中发挥作用,三者的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并为基因治疗提供可能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p14arf蛋白 MDM2蛋白 p53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4^ARF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孙藤芳 王升志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2期3839-3840,共2页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4^ARF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0 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p14^ARF蛋白的表达,同时以20 例口腔正常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 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p14^ARF的表...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4^ARF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0 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p14^ARF蛋白的表达,同时以20 例口腔正常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 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p14^ARF的表达率为90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4^ARF的阳性表达率为41.43% ( P〈 0.01) ;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其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中、低分化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其p14^ARF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口腔癌组织,其表达随T分期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4^ARF蛋白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抑癌基因p14^AR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p14arf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阴性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p14ARF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尹香花 苏悦 +1 位作者 隋玉梅 成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5784-5786,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阴性的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14AR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s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早期诊断、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以PCR方法筛查HPV阴性的慢性宫颈炎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 目的:通过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阴性的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14AR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s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早期诊断、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以PCR方法筛查HPV阴性的慢性宫颈炎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5例及宫颈浸润癌3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染色法检测p14ARF蛋白在其中的表达,分析p14AR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p14ARF蛋白特异性表达在HPV阴性的CIN病变、宫颈癌细胞核及胞质中,在正常鳞状上皮和腺上皮中无任何阳性表达信号,且与临床分期无关,与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p14ARF蛋白检测可作为HPV阴性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指标,并可作为预测宫颈癌侵袭转移潜能和临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蛋白p14arf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人群p14^(ARF)启动子甲基化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俊霞 王岩 +3 位作者 赵艳平 张蓓 李嘉 黄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中国北方人群原发性肝癌p14ARF启动子甲基化的分析,探讨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111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和22例癌旁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然后与肿... 目的通过对中国北方人群原发性肝癌p14ARF启动子甲基化的分析,探讨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111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和22例癌旁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然后与肿瘤种类、病因、病理以及肿瘤分期等临床数据进行关联。结果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分别为33.7%(29/86)和5.0%(1/2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肝细胞癌p14ARF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在不同肿瘤分期显著相关(P=0.027),而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是否感染HBV无关,肝内胆管细胞癌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在不同肿瘤分期、有无HBV感染以及不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细胞癌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p14ARF基因失活并影响TP53功能的方式之一,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抑制蛋白p14arf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p14ARF与p32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5
作者 张洋 李祖飞 +3 位作者 许洪波 郭伟 黄俊伟 黄志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4年第4期184-188,共5页
目的观察p14ARF与p32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对L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了50例LSC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 目的观察p14ARF与p32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对L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了50例LSC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p14ARF与p32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14ARF mRNA在L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χ2=20.704,P<0.05),并呈现早期相对上升,晚期相对下降的趋势。p32 mRNA在LS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的相关性(t=-0.684,P>0.05)。p14ARF蛋白定位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p32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两者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果与PCR基本一致。p14ARF与p32在LSCC组织中的表达无关联性(r=0.157,P>0.05)。结论 p14ARF在LSCC中的异常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肿瘤的早期发生发展过程,并有可能成为LSCC早期诊断的一个分子标志物,而p32可能在L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并未起到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鳞状细胞 肿瘤抑制蛋白p14arf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p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皮肤组织P14ARF和MDM2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玉洁 张爱华 +1 位作者 韩雪 黄晓欣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观察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皮肤组织突变型P53( P53mt)蛋白及其下游基因P14ARG、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为揭示砷致皮肤损害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自愿手术治疗的60例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皮肤病... 目的 观察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皮肤组织突变型P53( P53mt)蛋白及其下游基因P14ARG、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为揭示砷致皮肤损害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自愿手术治疗的60例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皮肤病理学诊断分为一般皮肤病变组(35例)、癌前病变组(19例)、癌变组(6例);以某医院经病理学诊断无异常的非肿瘤手术患者的9例皮肤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皮肤组织中P14ARF、MDM2和P53m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4组皮肤组织P14ARF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9,P<0.05);其中癌前病变组、癌变组[46.1%(6/19)、33.3%(2/6)]明显低于对照组[88.9%(8/9),P均<0.05];且随着皮肤病变程度的加重,P14ARF蛋白表达呈降低趋势(P<0.05).4组皮肤组织MDM2、P53mt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21、20.64,P均< 0.05);其中一般病变组、癌前病变组和癌变组[54.2%( 19/35)、63.2%(10/19)、66.7%(4/6)和25.7%(9/35)、73.7%(14/19)、83.3%(5/6)]明显高于对照组(0、0,P均<0.05);随着皮肤病变程度的加重,MDM2和P53mt蛋白表达呈增强趋势(P均<0.05).结论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皮肤组织P53mt蛋白表达阳性率升高,且P14ARF和MDM2蛋白表达异常,后者所致的细胞周期和凋亡调控失常可能是砷致皮肤病损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基因 p53 肿瘤抑制蛋白p14arf 原癌基因蛋白质c-mdm2
原文传递
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组织p14^(ARF)表达与HPV基因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郭蕾 周瑾 +1 位作者 赵海华 桂俊豪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489-3492,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妇女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p14ARF蛋白的表达及HPV感染情况。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120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标本中p14ARF的表达情况,运用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HPV分型情况。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程...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妇女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p14ARF蛋白的表达及HPV感染情况。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120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标本中p14ARF的表达情况,运用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HPV分型情况。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p14ARF的表达出现升高趋势;慢性宫颈炎组与CINⅠ组、CINⅡ-Ⅲ组与SC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织HPV感染率差异明显(P<0.05),p14ARF蛋白在HPV感染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未检测出HPV感染的组织,二者呈正相关(r=0.453,P<0.01)。结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及癌变组织p14ARF阳性表达随着病变级别的增加而增加,异常表达可能与感染HPV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宫颈病变 p14arf蛋白 HpV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新疆地区维汉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Pokemon与P14ARF表达情况的研究
18
作者 刘玉婵 周瑾 付勇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5年第7期26-27,6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汉妇女宫颈疾病及其癌变组织中Pokmon蛋白与P14ARF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0例新疆地区维汉族妇女宫颈病变中Pokmon蛋白和P14ARF蛋白的表达。维汉妇女各120例,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4组,非瘤变组...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汉妇女宫颈疾病及其癌变组织中Pokmon蛋白与P14ARF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0例新疆地区维汉族妇女宫颈病变中Pokmon蛋白和P14ARF蛋白的表达。维汉妇女各120例,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4组,非瘤变组(正常及慢性炎症组)30例、CINⅠ组30例、CINⅡ—Ⅲ组30例、宫颈鳞癌组30例。结果宫颈病变组织中Pokemon与P14ARF蛋白在维汉族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不同组别之间Pokemon与P14ARF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Pokemon蛋白与P14ARF蛋白表达与宫颈疾病及其癌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呈正相关,Pokemon蛋白与P14ARF蛋白在新疆地区维汉妇女宫颈病变及其癌变中表达不存在民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宫颈病变 pokemon蛋白 p14arf蛋白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p14ARF与皮肤恶性肿瘤的关系
19
作者 郑博文 谢余澄 +2 位作者 杨娜 邹勇莉 阮光洪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23-325,共3页
p14ARF是近年来发现的抑癌基因之一,其通过p53、Rb及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这3条相互独立的通道在细胞周期的调控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p14ARF在包括皮肤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均有显著下调。p14ARF的功能失活的机制主要... p14ARF是近年来发现的抑癌基因之一,其通过p53、Rb及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这3条相互独立的通道在细胞周期的调控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p14ARF在包括皮肤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均有显著下调。p14ARF的功能失活的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的甲基化、基因缺失和突变,其中以甲基化最为常见。目前科学家将p14ARF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靶向之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蛋白p14arf 皮肤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