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 of p-PPARγ in the aging thoracic aorta of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and inhibitory effect of rosiglitazone
1
作者 Hai-Feng Yuan Xiao-Lin Niu +3 位作者 Deng-Feng Gao Guang-Hua Hao An-Qi Song Jin We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4年第12期977-981,共5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hosphorylate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y(p-PPARY) in the aging thoracic aorta of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rosigli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hosphorylate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y(p-PPARY) in the aging thoracic aorta of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rosiglitazone on the phosphorylation of PPART.Methods:16,32 and 64 week-old Wistar-Kyoto rats(WKY) and SHR were randomly and respectively divided into WKY,SHR and SHR+rosiglitazone group(9 in each group).The rats in SHR+rosiglitazon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siglitazone(5 mg/kg,intragastrically) for 56 d,whereas normal saline was applied in WKY and SHR groups.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of rats was measured by tail cuff method.Histopathological damage of thoracic aorta was analyzed using Hematoxylin-Eosin(HE) staining.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 were performed to test the level of p-PPARY protein in the thoracic aorta arising from each group.Results:The SBP in 16,32 and 64 week-old SH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matched WKY rats(P【0.05,respectively).HE staining showed increased content of smooth muscle cell,wrinkled lining endothelium and increased thickness of internal elastic lamina in the thoracic aorta of SHR.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 indicated that the levels of p-PPARY in the thoracic aorta arising from SHR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thoracic aorta arising from WKY rats(P【0.05,respectively).Importantly,the high SBP,histo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of the thoracic aorta and elevated p-PPARY expression were prominently abrogated by rosiglitazone treatment in SHR(P【0.05,respectively).Furthermore,the SBP,histo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of the thoracic aorta and p-PPARY express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in SHR(P【0.05,respectively).Conclusions:The PPARY phosphoryl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thoracic aorta of SHR and its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by the increase of age.Furthermore,rosiglitazone inhibited the PPARY phosphorylation and suppressed vascular aging in S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arγ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Thoracic aorta ROSIGLITAZONE 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JNK JNK和PPARγ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丁涛 张祥宏 +7 位作者 李学民 严霞 邢凌霄 王俊灵 张杰英 薛丽英 赵晨燕 崔晋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348-1352,共5页
目的:探讨p-JNK/JNK和PPARγ蛋白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食管正常鳞状上皮(15例)、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85例)和食管鳞状细胞癌(60例)组织中p-JNK/JNK和PPAR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JNK在食管... 目的:探讨p-JNK/JNK和PPARγ蛋白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食管正常鳞状上皮(15例)、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85例)和食管鳞状细胞癌(60例)组织中p-JNK/JNK和PPAR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JNK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37.6%和55.0%,而p-JN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55.3%和73.3%,JNK和p-JNK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和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P<0.05)。高级别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中JNK、p-JNK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和低级别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P<0.05)。PPARγ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45.9%和45.0%,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PARγ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JNK、p-JNK和PPARγ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JNK、p-JNK和PPARγ的表达均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降低(P<0.05)。JNK、p-JNK和PPARγ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不相关(P>0.05)。结论:在食管癌变过程中,JNK、p-JNK的表达呈增高趋势而PPARγ的表达呈下降的趋势。但食管鳞状细胞癌中JNK/p-JNK和PPARγ的表达均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提示JNK、p-JNK和PPARγ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和进展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其机制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NK P-JNK PPARΓ 食管 癌变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PPARγ和PTEN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玲伶 严瑞 +2 位作者 王圆圆 石明隽 郭兵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04-408,415,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小鼠肾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在肾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DM小鼠模型,并设正常对照组(NC组),每组8...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小鼠肾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在肾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DM小鼠模型,并设正常对照组(NC组),每组8只,饲养16周后处死小鼠取肾组织,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变化,SP法检测肾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PPARγ、PTEN、蛋白激酶B1(protein kinase B1,PKB1/Akt1)、磷酸化蛋白激酶B1[p-Akt1(Ser^(450))]蛋白的表达,qRT-PCR检测肾组织中PPARγ和PTEN mRNA的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小鼠E-cadherin表达减少,α-SMA表达增多;DM组肾组织p-Akt1(Ser^(450))蛋白表达增加,PPARγ、PTEN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ARγ可能通过调节PTEN转录水平减少PTE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蛋白激酶类 PPARγ蛋白 PTEN蛋白 p-Akt1(Ser^450)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4
作者 蒋娟 杨双汇 +2 位作者 王秀娇 潘柏宏 罗学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脊髓损伤后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媒对照组(1、3、7、14、21 d和28 d)与罗格列酮组(1、3、7、14、21 d和28 d)。溶媒对照组和罗...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脊髓损伤后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媒对照组(1、3、7、14、21 d和28 d)与罗格列酮组(1、3、7、14、21 d和28 d)。溶媒对照组和罗格列酮组进行T10节段半横断(右侧),假手术组只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罗格列酮组在术后5 min、6 h、24 h均以2.5 mg/kg剂量腹腔注射罗格列酮,其他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行BBB评分。各时间点取材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p-EGFR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并经Motic Images Advanced 3.2系统处理后对免疫组化阳性区域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t检验、F检验。结果:BBB评分显示,罗格列酮治疗后运动功能明显恢复。免疫组化结果及统计学分析显示,脊髓损伤后PPARγ、p-EGFR及GFAP表达增高。罗格列酮组经治疗后PPARγ较溶媒对照组表达明显增多,尤其是7、14 d和28 d(P<0.05);p-EGFR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均减少,尤其1、3、7 d差异明显(P<0.05);GFAP随时间增长,呈现先增高后减少的趋势(P<0.05),峰值出现在14 d。结论:罗格列酮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后PPARγ表达,下调p-EGFR及GFAP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这些可能是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脊髓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p-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改善去卵巢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艺鑫 宋囡 +3 位作者 贾连群 侯爱洁 杨芳 赵宏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4-77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枸杞多糖对去卵巢大鼠血脂、肝脏形态及肝脏中P-GSK-3β和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枸杞多糖对去卵巢大鼠脂代谢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30只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补佳乐组、枸杞多糖高剂量组... 目的通过观察枸杞多糖对去卵巢大鼠血脂、肝脏形态及肝脏中P-GSK-3β和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枸杞多糖对去卵巢大鼠脂代谢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30只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补佳乐组、枸杞多糖高剂量组及枸杞多糖低剂量组(每组6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脂水平,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中P-GSK-3β和PPARγ蛋白表达。结果血脂检测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T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去卵巢组相比,补佳乐组与枸杞多糖高剂量组TC、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枸杞多糖低剂量组LDL-C水平降低(P<0.05)。HE染色发现,去卵巢组可见散在的脂肪空泡,枸杞多糖高剂量组脂肪空泡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P-GSK-3β与PPARγ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去卵巢组相比,补佳乐组与枸杞多糖高剂量组P-GSK-3β与PPARγ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高剂量枸杞多糖可能通过上调肝脏中p-GSK-3β与PPARγ表达改善脂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去卵巢大鼠 脂质代谢 P-GSK-3β PPARΓ
原文传递
大黄酸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脏系膜细胞的PPARγ信号通路的调控 被引量:12
6
作者 段淑芳 胡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36-1639,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酸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脏系膜细胞(MsC)的作用,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黄酸作用于高糖诱导的MsC,采用流式细胞学测定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抗凋亡基因(BcL-2)、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基因表达... 目的观察大黄酸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脏系膜细胞(MsC)的作用,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黄酸作用于高糖诱导的MsC,采用流式细胞学测定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抗凋亡基因(BcL-2)、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基因表达,以及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氨基末端激酶(p-JNK)和PPARγ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30mmol/L)作用于MsC细胞后,细胞凋亡率增加,p-JNK被激活,PPARγ表达被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组比较,大黄酸干预后,细胞凋亡率被抑制,p-JNK的蛋白表达被抑制,PPAR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得到提高。结论大黄酸可以通过调控p-JNK和PPARγ的表达,起到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肾脏系膜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肾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大鼠肾脏系膜细胞 P-JNK PPAR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抑制脊髓损伤大鼠胶质瘢痕形成的研究
7
作者 杨振宇 曾吉玲 +3 位作者 马千权 张立芹 罗学港 范春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抑制胶质瘢痕形成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52只随机取4只作为假手术组;余48只行脊髓半横断(右侧)损伤,并随机分为两大组:罗格列酮组和溶媒对照组。罗格列酮组...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抑制胶质瘢痕形成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52只随机取4只作为假手术组;余48只行脊髓半横断(右侧)损伤,并随机分为两大组:罗格列酮组和溶媒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在术后5 min、6 h、24 h均以2.5 mg/kg剂量腹腔注射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溶媒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溶剂。分别在术后1、3、7、14、21和28 d行BBB评分,各时间点取材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PAR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并经Image-Pro Plus 6.0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后行方差分析。结果:罗格列酮组在7、14、21、28 d BBB评分均显著高于溶媒对照组。脊髓损伤后PPARγ、MMP-9、p-EGFR及GFAP表达均增高,罗格列酮组PPARγ在3、7和14 d较溶媒对照组水平较高,其峰值出现在第3 d;MMP-9和p-EGFR较溶媒对照组在3、7和14 d明显减少,其峰值出现在第7 d;GFAP随时间增加而增长,14 d基本达高峰,从第3 d开始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PARγ可能通过抑制MMP-9,下调p-EGFR及GFAP表达水平,减少胶质瘢痕形成,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PPARΓ MMP-9 p—EGFR GFAP 胶质瘢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