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法旋转胎头在产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孙丽洲 张国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48,51,共3页
目的:探讨手法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观察组89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在宫口扩张6cm以上采用手法旋转胎头,并设同期72例相同头位异常的产妇为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手法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观察组89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在宫口扩张6cm以上采用手法旋转胎头,并设同期72例相同头位异常的产妇为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89例产妇经手法旋转胎头转为枕前位成功率为84.2%(75/89),均经阴道分娩,剖宫产率13.5%(12/89);对照组72例,剖宫产率为65.2%(47/72)。两组剖宫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适时手法旋转胎头,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枕横位 持续性枕后位 手法旋转胎头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卧位分娩姿势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何秀玲 梁燕霞 +1 位作者 罗曼云 邹文霞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7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分娩姿势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的100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单胎足月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第二产程采取侧卧位进行分娩... 目的探讨侧卧位分娩姿势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的100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单胎足月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第二产程采取侧卧位进行分娩,对照组采取常规仰卧截石位。比较两组的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率,胎方位的矫正情况、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妇对分娩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为(46.52±11.56)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2.33±14.5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从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转至正常胎位所占的比例为8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为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及会阴裂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分娩效果的总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侧卧位能有效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初产妇的胎方位,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会阴侧切率,提高产妇对分娩方式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 初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手法旋转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向莲 高丹凤 南延荣 《护理研究》 2002年第2期84-85,共2页
为了解手法旋转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效果 ,对我院1999年 1月至 12月 44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采取手法旋转。结果显示 :44例中转至枕前位 43例 ,失败 1例 ,成功率为 97.72 %。说明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适时采用手法旋转 ,不... 为了解手法旋转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效果 ,对我院1999年 1月至 12月 44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采取手法旋转。结果显示 :44例中转至枕前位 43例 ,失败 1例 ,成功率为 97.72 %。说明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适时采用手法旋转 ,不仅可以缩短产程 ,减轻产妇痛苦 ,降低剖宫产率、阴道手术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而且操作简单 ,见效快 ,成功率高 ,是处理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枕横位 持续性枕后位 手法旋转 护理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式分娩在矫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红娟 郑丽娟 +1 位作者 郑瑛 余慧雯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4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坐式分娩在矫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本科住院并要求阴道试产且活跃晚期经阴道检查确诊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120例足月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 目的探讨坐式分娩在矫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本科住院并要求阴道试产且活跃晚期经阴道检查确诊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120例足月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第二产程采用坐式分娩,对照组采用传统仰卧位分娩,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经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孕妇第二产程中采用坐式分娩有利于纠正胎方位,能够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阴道分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式分娩 第二产程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程中改变体位法矫正枕后位效果浅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周芹 黄雨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26-29,共4页
目的 对产程中指导产妇行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以矫正枕后位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取诊断为枕后位而无明显头盆不称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指导研究组产妇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纠正胎位;对照... 目的 对产程中指导产妇行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以矫正枕后位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取诊断为枕后位而无明显头盆不称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指导研究组产妇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纠正胎位;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法、产程进展及胎儿、新生儿情况。结果 研究组胎头转正率为91.79%(55/60),对照组胎头转正率为56.7%(34/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81,P=0.000)。研究组阴道分娩率为91.7%(5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33/60)。研究组剖宫产率为8.3%(5/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27/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625,P=0.000)。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潜伏期、活跃期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先露速度明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3,P=0.014)。研究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P=0.015);研究组阿氏评分4-7分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4,P=0.027)。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165.05±70.97)m L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220.00±124.89)m L(t=2.963,P=0.004)。结论 在产程中指导产妇采取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对纠正枕后位是有效的,可降低手术产率,提高产科的分娩质量,且方法简单,易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后位 侧俯卧位 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镇痛分娩中发生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孟志宁 吕秀芳 刘筑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2年第1期92-93,共2页
目的 探讨在硬膜外镇痛分娩中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生率及其对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 472例硬膜外镇痛分娩孕妇的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产后出血等资料,与同期3 371例非镇痛分娩孕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镇痛组持续性枕... 目的 探讨在硬膜外镇痛分娩中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生率及其对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 472例硬膜外镇痛分娩孕妇的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产后出血等资料,与同期3 371例非镇痛分娩孕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镇痛组持续性枕后位发生率(11.0%)及第一、二产程催产素使用率(64.0%、36.6%)显著增高,非镇痛组分别为4.2%、33.2%、1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8.146、148.747、114.762,均P〈0.05).镇痛组剖宫产率(20.9%)较非镇痛组(25.0%)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5,P〈0.05).两组间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硬膜外镇痛分娩过程中应做到仔细观察,早诊断,重视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生,及时处理,提高阴道分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分娩 持续性枕后位 发生率 阴道分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例临产后中转剖宫产手术指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肖婵云 肖梅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年第1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临产后中转剖宫产手术的时机。方法对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237例临产后中转剖宫产手术指征及时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37例,临产后中转剖宫产手术指征中,排序前3位的分别为持续性枕后位77例,占32.48%... 目的探讨临产后中转剖宫产手术的时机。方法对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237例临产后中转剖宫产手术指征及时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37例,临产后中转剖宫产手术指征中,排序前3位的分别为持续性枕后位77例,占32.48%;胎儿窘迫45例,占18.98%;持续性枕横位39例,占16.45%。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中转剖宫产的时机多在宫口开大4~5cm之间;胎儿窘迫及活跃期停滞多发生于活跃早期,宫口开大3~4m;胎头下降停滞及头盆不称多发生宫口开大5cm以后。结论临产后根据产程的进展,活跃早期注意胎儿窘迫的发生,活跃中期注意胎位的异常,活跃后期注意胎头的下降等情况,必要时中转剖宫产,减少母儿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产 剖宫产 手术指征 持续性枕后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程中特殊体位对枕后位分娩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仁兰 周玮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06年第7期3-5,共3页
目的研究产程中枕后位产妇采取特殊体位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取2年内产程发作时胎方位为枕后位的健康初产妇13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4例,采取特殊体位护理;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体位。观察2组产妇的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 目的研究产程中枕后位产妇采取特殊体位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取2年内产程发作时胎方位为枕后位的健康初产妇13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4例,采取特殊体位护理;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体位。观察2组产妇的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经阴道顺产率77.0%,对照组16.7%(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16.2%,对照组76.6%(p<0.01)。而且观察组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产程中特殊体位护理有利于加快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该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剖宫产 枕后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度屈髋外展联合侧卧位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兰萍 陈久红 +1 位作者 朱骏 张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5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母体极度屈髋外展联合侧卧位纠正胎头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9月胎头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66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极度屈髋外展联合侧卧位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枕... 目的:探讨母体极度屈髋外展联合侧卧位纠正胎头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9月胎头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66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极度屈髋外展联合侧卧位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对照组采用单纯侧卧位纠正。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自然复位率高于对照组,且自然复位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产妇在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度屈髋外展联合侧卧位在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中自然复位率高,自然复位时间短,且不增加母婴损伤,对促进自然分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度屈髋 枕横位 枕后位 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衬 杨冬晓 罗淑桂 《南方护理学报》 2002年第3期2-3,共2页
目的 观察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0 0例孕 3 7~ 42周 ,先兆临产经B超检查证实为枕后位的产妇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110例 ,采用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 ,辅以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联合矫正手法 ,... 目的 观察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0 0例孕 3 7~ 42周 ,先兆临产经B超检查证实为枕后位的产妇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110例 ,采用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 ,辅以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联合矫正手法 ,未施行此法的 90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生产结果。结果 观察组有 95例经阴道分娩 ,占 86.4% ,对照组仅 2 4例经阴道分娩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结论 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可降低难产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徒手矫正 持续性枕后位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旋转胎头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天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33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析旋转胎头法治疗枕后位难产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枕后位难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旋转胎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研究组顺产率高达94.12%,产后出血率仅8.82%,产伤率11... 目的探析旋转胎头法治疗枕后位难产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枕后位难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旋转胎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研究组顺产率高达94.12%,产后出血率仅8.82%,产伤率11.7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Apagar评分(9.8±1.0)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枕后位难产产妇采取旋转胎头法治疗,提高产妇顺产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胎头法 枕后位难产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旋转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树叶 《医学信息(内.外科版)》 2009年第5期432-433,共2页
目的探讨手法旋转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采取手法旋转胎位,观察分娩方式、产程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90例中转至枕前位85例,失败5例,成功率94%,说明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 目的探讨手法旋转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采取手法旋转胎位,观察分娩方式、产程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90例中转至枕前位85例,失败5例,成功率94%,说明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适时采用手法旋转,不仅可以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阴道手术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而且操作简单,见效快,成功率高。结论手法旋转是处理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旋转 持续性枕横位 持续性枕后位 产妇 分娩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徒手旋转枕后位和枕横位的临床应用分析
13
作者 华海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113-116,共4页
对31例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以徒手旋转法纠正胎头位置,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分析处理结果,并设1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提示,徒手旋转组顺产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并发症无增加。说明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可确... 对31例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以徒手旋转法纠正胎头位置,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分析处理结果,并设1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提示,徒手旋转组顺产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并发症无增加。说明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可确实有效纠正异常胎位,变难产为顺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枕后位 枕横位 徒手放置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枕后位相关因素及分娩方式分析
14
作者 曲维 高原 迟波 《中国民康医学》 1996年第2期73-75,共3页
本文对107例持续性枕后位的相关因素及分娩方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持续性枕后位发生率为2.5%,剖宫产率为52.3%,产钳分娩率为43.7%,自然分娩率为3.7%,婴儿死亡率为4.3%。
关键词 分娩 枕后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15
作者 吴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6期203-205,共3页
目的 观察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胎位异常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观察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胎位异常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产妇分娩期并发症产生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6.67%、新生儿不良情况总发生率8.33%均低于对照组的23.33%、2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及新生儿影响好,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枕横位 枕后位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助产在枕后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文珍 李利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24期3723-3724,共2页
目的:探讨气囊助产在枕后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组枕后位患者115例,分为实验组65例,应用气囊助产后徒手旋转胎头;对照组50例,未应用气囊助产,只徒手旋转胎头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枕后位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气囊助产在枕后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组枕后位患者115例,分为实验组65例,应用气囊助产后徒手旋转胎头;对照组50例,未应用气囊助产,只徒手旋转胎头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枕后位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枕后位经气囊助产加徒手旋转胎头,难产转变为顺产,降低了剖宫产率,且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后位 气囊助产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在枕横和枕后位孕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8
17
作者 赵贵 汪立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116-1118,共3页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对枕横和枕后位孕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待产的100例单胎初产,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第二产程全程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方式;观察组...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对枕横和枕后位孕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待产的100例单胎初产,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第二产程全程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方式;观察组第二产程全程采用自由体位联合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分娩方式。对比2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转位成功率、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耗时缩短、产后2 h出血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转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宫颈裂伤、新生儿宫内窘迫及窒息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在第二产程中纠正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位不正 自由体位 徒手旋转胎头 枕后位 第二产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体位在第一产程中纠正枕后位/枕横位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荣彬 冯怀 +1 位作者 张丽丽 余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6期96-98,102,共4页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在第一产程中纠正枕后位/枕横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80例枕后位/枕横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对...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在第一产程中纠正枕后位/枕横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80例枕后位/枕横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床上卧位待产。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产程时间情况、治疗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转位成功率、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在第一产程中纠正枕后位/枕横位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提高产妇的转位成功率、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缩短产程,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体位 第一产程 纠正 枕后位 枕横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手法手转胎头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贺艳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7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手法手转胎头术纠正枕横位、枕后位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1日至2011年10月1日住院总分娩3513例,其中阴道分娩2178例,活跃期异常中出现枕横位、枕后位379例,患者知情同意后选择238例随机以两种方法手转胎头... 目的探讨两种手法手转胎头术纠正枕横位、枕后位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1日至2011年10月1日住院总分娩3513例,其中阴道分娩2178例,活跃期异常中出现枕横位、枕后位379例,患者知情同意后选择238例随机以两种方法手转胎头成枕前位,帮助产妇阴道分娩。结果最终178例成功阴道分娩(其中38例产钳或胎吸助娩),失败60例,成功率74.79%,无胎儿头皮损伤、新生儿重度窒息、颅内出血,无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严重软产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是处理胎头位置异常的有效方法,可以使头位难产转为阴道顺产,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母婴并发症,值得中青年医师熟练掌握及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转胎头 枕横位 枕后位 难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