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9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驱环境下低铬钢腐蚀研究
1
作者 何淼 周佩 《当代化工》 2025年第2期338-341,346,共5页
CO_(2)驱导致的腐蚀现象已成为制约CO_(2)驱油技术推广的重要问题之一。低铬钢凭借其耐CO_(2)腐蚀、成本较低的优点,成为油气开发和集输领域的新焦点,但井筒采用低铬钢作为油套管的研究还较少。开展了长庆油田CO_(2)驱先导测试区采出井... CO_(2)驱导致的腐蚀现象已成为制约CO_(2)驱油技术推广的重要问题之一。低铬钢凭借其耐CO_(2)腐蚀、成本较低的优点,成为油气开发和集输领域的新焦点,但井筒采用低铬钢作为油套管的研究还较少。开展了长庆油田CO_(2)驱先导测试区采出井环境下低铬钢腐蚀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当CO_(2)压力5 MPa、温度80℃、Cl^(-)质量浓度15.6 g·L^(-1)时,J55钢、3Cr-1^(#)钢、3Cr-2^(#)钢、5Cr-1^(#)钢、5Cr-2^(#)钢的均匀腐蚀速率均较高;加入缓蚀剂后,3Cr-1^(#)钢与5Cr-1^(#)钢试样整体腐蚀轻微,可以将含Cr低合金钢管材与缓蚀剂配合使用,形成双重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3Cr钢 5Cr钢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O_(2)气氛下旋风筒气固分离与换热的数值模拟
2
作者 王艺 梅书霞 +4 位作者 何峰 谢峻林 张超 邓玉华 刘长江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0,共7页
基于干法水泥生产系统的富氧燃烧结合CO_(2)回掺工艺,对N_(2)/O_(2)和CO_(2)/O_(2)2种气氛下C1旋风预热器中的流场分别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气流场分布情况、气固分离效率和气固换热效果。研究表明:2种工况下气流场基本一致,但CO_(2)/O... 基于干法水泥生产系统的富氧燃烧结合CO_(2)回掺工艺,对N_(2)/O_(2)和CO_(2)/O_(2)2种气氛下C1旋风预热器中的流场分别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气流场分布情况、气固分离效率和气固换热效果。研究表明:2种工况下气流场基本一致,但CO_(2)/O_(2)气氛下流场中的整体速度更高,阻力损失也更大;N_(2)/O_(2)和CO_(2)/O_(2)工况下气固分离效率几乎不变,分别为93.45%和93.67%;CO_(2)/O_(2)工况下气固换热效果低于N_(2)/O_(2)工况,气固温差由58 K增至69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预热器 数值模拟 co_(2)/o_(2)气氛 气固分离 气固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和温度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热分解影响机理研究
3
作者 叶凡超 湛奡 +3 位作者 田双双 李祎 肖淞 张晓星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4,共9页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是目前具有潜力的可替代SF_(6)的环保型气体绝缘介质之一。目前针对外加缓冲气体O_(2)及其含量变化对C_(4)F_(7)N/CO_(2)/O_(2)分解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MD)方法,...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是目前具有潜力的可替代SF_(6)的环保型气体绝缘介质之一。目前针对外加缓冲气体O_(2)及其含量变化对C_(4)F_(7)N/CO_(2)/O_(2)分解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MD)方法,通过构建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反应体系模型,开展了不同O_(2)含量和温度下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的热分解过程模拟,分析了其主要反应路径、产物组成及生成速率等。结果表明: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热分解主要生成CF_(3)、CF_(2)、CF、F、CN和C_(2)F_(5)等粒子,其中CF_(2)和CN的生成量最高,其次是CF_(3)和F。尽管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中加入O_(2)会使C_(4)F_(7)N的初始分解时间缩短,但是可以有效减少C_(4)F_(7)N的分解量和大部分粒子的生成量,尤其在O_(2)体积分数为6%时C_(4)F_(7)N分解量最少。当O_(2)体积分数为0%~4%时,反应体系中主要分解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而当O_(2)体积分数大于8%时,反应速率增大。当模拟温度高于2600 K时,C_(4)F_(7)N的初始分解时间显著缩短,分解粒子的生成速率加快。研究结论为C_(4)F_(7)N/CO_(2)/O_(2)的应用配比优化及其设备运维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 反应分子动力学 热分解机理 混合气体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采出水中80S钢和N80钢的H_(2)S/CO_(2)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
4
作者 宋蒲 王文珍 贾新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6,共7页
运用腐蚀失重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80S钢和N80钢在含H 2S/CO_(2)的油田采出水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CO_(2)/H_(2)S的腐蚀环境中,温度是影响腐蚀速率的一大因素,80S钢和N80钢的腐蚀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两种材料表... 运用腐蚀失重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80S钢和N80钢在含H 2S/CO_(2)的油田采出水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CO_(2)/H_(2)S的腐蚀环境中,温度是影响腐蚀速率的一大因素,80S钢和N80钢的腐蚀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两种材料表面均发生均匀腐蚀,但N80钢表面的腐蚀程度更严重,主要是由于Cr元素可以显著提高腐蚀产物膜对金属的保护;两种材料的腐蚀电位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负移,腐蚀电流密度增大,在不同试验条件下80S钢的腐蚀电流密度均小于N80钢,表明80S钢比N80钢具有更好的抗腐蚀能力。两种材料在25℃时具有中高频区的容抗弧和低频区的感抗弧,在50℃和75℃时具有中高频区的容抗弧和低频区的Warburg阻抗,且Warburg阻抗随温度的升高表现出更明显的扩散特征。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材料的电荷传递电阻R_(t)不断减小,Warburg阻抗的Z_(w)也减小,温度越高生成的腐蚀产物膜对金属表面的保护性能越好,80S钢比N80钢生成腐蚀产物膜的致密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S钢 N80钢 H_(2)S/co_(2)腐蚀 极化曲线 极化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层间阴离子对衍生的Ni-Al_(2)O_(3)催化剂光热催化CO_(2)甲烷化反应的影响
5
作者 郭李娜 李睿哲 +5 位作者 孙闯 罗小利 石义秋 原弘 欧阳述昕 张铁锐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8,共11页
太阳能驱动的二氧化碳(CO_(2))甲烷化反应不仅有助于减少多余的碳排放,而且是生产燃料的重要途径。层状金属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可以在高温还原气(H_(2)/Ar)氛围中还原,转化为金属负载于氧化物(MO)的催化剂。这... 太阳能驱动的二氧化碳(CO_(2))甲烷化反应不仅有助于减少多余的碳排放,而且是生产燃料的重要途径。层状金属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可以在高温还原气(H_(2)/Ar)氛围中还原,转化为金属负载于氧化物(MO)的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在CO_(2)加氢反应中作为优秀的光热催化剂被广泛应用。然而,有关LDH的层间阴离子类型如何影响CO_(2)甲烷化活性的研究还相对有限。本文研究了包含不同层间阴离子的镍(Ni)铝(Al)LDH前驱体,通过在H_(2)/Ar气氛中还原处理,制备了一系列Ni负载在氧化铝(Al_(2)O_(3))上的MO催化剂,这些催化剂被命名为NiAl-x-MO(其中x代表CO_(3)、NO_(3)、Cl和SO_(4),分别代表碳酸根、硝酸根、氯离子和硫酸根等阴离子)。其中,NiAl-CO_(3)-MO催化剂表现出50.1%的CO_(2)转化率,99.9%的甲烷(CH_(4))选择性以及94.4 mmol∙g^(−1)∙h^(−1)的CH_(4)产出速率。与之相比,NiAl-Cl-MO和NiAl-SO_(4)-MO催化剂的CO_(2)甲烷化活性极低。H_(2)程序升温脱附(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with H_(2),H_(2)-TPD)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结果表明,低CO_(2)转化率是由于残留的氯(Cl)或硫(S)与金属Ni形成的强配位键阻碍了H_(2)的吸附和活化。因此,在设计LDH衍生的催化剂,特别是用于氢化反应的Ni基催化剂时,应优先考虑层间阴离子在LDH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催化 co_(2)甲烷化 Ni-Al_(2)o_(3)催化剂 层状金属双氢氧化物 层间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掺杂LiNi_(0.5)Co_(0.2)Mn_(0.3)O_(2)材料结构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邢建祥 杨延朴 +3 位作者 杨集舜 徐越 杨廷海 杨刚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26,共5页
三元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NCM523)由于其适中的价格和高能量密度而广受关注,但低循环稳定性使其商业化应用受限。本研究以Al为掺杂元素,采用共沉淀结合高温固相的方法制备不同数量的Al原子取代Mn位的三元NCM523微... 三元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NCM523)由于其适中的价格和高能量密度而广受关注,但低循环稳定性使其商业化应用受限。本研究以Al为掺杂元素,采用共沉淀结合高温固相的方法制备不同数量的Al原子取代Mn位的三元NCM523微米颗粒型正极材料。结果表明,适量的Al掺杂可以增强过渡金属层的稳定性,显著改善NCM523材料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Al掺杂量满足Al/Li物质的量比为7%时获得了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2.7~4.5 V、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5.7 mAh·g^(-1),经50次循环后衰减为134.3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1.05%。高温(55℃)环境下,Al/Li物质的量比为7%的样品依然保持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0.5)co_(0.2)Mn_(0.3)o_(2) AL掺杂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注气管柱腐蚀失效分析
7
作者 江绍静 肖沛瑶 +3 位作者 王珂 汤瑞佳 刘春燕 刘晶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01-2310,共10页
CO_(2)驱油是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中CO_(2)地质利用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延长油田开展CO_(2)驱油与封存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增油封碳效果,但实际CO_(2)驱注入环境下的管柱腐蚀失效原... CO_(2)驱油是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中CO_(2)地质利用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延长油田开展CO_(2)驱油与封存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增油封碳效果,但实际CO_(2)驱注入环境下的管柱腐蚀失效原因尚不明晰。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3D共聚焦显微镜、能谱分析(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spectroscopy,XRD)等实验手段对取自吴起某CO_(2)驱油与封存示范区注气管柱的腐蚀形貌进行表征,并对管柱腐蚀产物进行分析,以期明确研究区CO_(2)驱注气管柱腐蚀失效原因。结果表明:以CO_(2)腐蚀为主导的局部腐蚀造成注气管柱的腐蚀失效,腐蚀产物包括FeCO_(3)、Fe的高价氧化物及少量FeS。分析认为,低温CO_(2)的连续注入不会引起管柱腐蚀,但CO_(2)停注期间井筒温度回升、地层水上返使得注气管柱具备了发生CO_(2)/H_(2)S腐蚀的条件,且注气井转注水进一步加剧了管柱腐蚀。建议在CO_(2)停注以及转注水期间加强对注气管柱的杀菌与防腐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co_(2)/H_(2)S电化学腐蚀 管柱腐蚀 腐蚀失效 防腐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_(3)在In_(2)O_(3)催化剂中对CO_(2)加氢制备二甲醚的促进作用
8
作者 汪昊洋 苏通明 +2 位作者 罗轩 谢新玲 秦祖赠 《工业催化》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通过浸渍法将氧化钼(MoO_(3))掺杂到氧化铟(In_(2)O_(3))中制备Mo-In_(2)O_(3)催化剂,与HZSM-5分子筛组合形成双功能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CO_(2)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结果表明,Mo-In_(2)O_(3)催化剂中双金属氧化物间形成了独特的固溶体结... 通过浸渍法将氧化钼(MoO_(3))掺杂到氧化铟(In_(2)O_(3))中制备Mo-In_(2)O_(3)催化剂,与HZSM-5分子筛组合形成双功能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CO_(2)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结果表明,Mo-In_(2)O_(3)催化剂中双金属氧化物间形成了独特的固溶体结构,提高了催化活性,在260℃和5.0 MPa的反应条件下,Mo-In_(2)O_(3)/HZSM-5催化剂上CO_(2)转化率和二甲醚选择性分别为24.56%和56.09%,二甲醚收率比In_(2)O_(3)/HZSM-5催化剂上二甲醚收率提升了3.2倍。MoO_(3)的掺杂显著改善了催化体系的表面结构,增加了In_(2)O_(3)的比表面积和分散度,为催化剂的表面带来更多的活性位点。同时MoO_(3)还能抑制In_(2)O_(3)的过度还原,控制催化体系的氧空位浓度,显著增强了In_(2)O_(3)对CO_(2)的吸附与活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氧化铟 氧化钼 co_(2)加氢 二甲醚 固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调节O_(2)/CO_(2)保鲜剂对鲜切榴莲贮藏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吴广 郭莉 +1 位作者 尹青春 邓浩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鲜切榴莲由于呼吸作用强,容易迅速变质。主动调节O_(2)/CO_(2)保鲜剂可调节果蔬包装内的气体比例,抑制果蔬呼吸,从而延长其保质期。为探究其对鲜切榴莲的保鲜效果,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法综合评价了不同用量的主动调节O_(2)/CO_(2)保鲜... 鲜切榴莲由于呼吸作用强,容易迅速变质。主动调节O_(2)/CO_(2)保鲜剂可调节果蔬包装内的气体比例,抑制果蔬呼吸,从而延长其保质期。为探究其对鲜切榴莲的保鲜效果,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法综合评价了不同用量的主动调节O_(2)/CO_(2)保鲜剂对鲜切榴莲9个关键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条件下贮藏12 d时,T1组(1 g保鲜剂)榴莲的硬度和V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K,未添加保鲜剂)(P<0.05),其色泽L^(*)值与0 d相比仅降低了0.51,品质最佳,T1组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分别比CK组低45.83%和38.39%,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T1组榴莲的乙烯释放速率与贮藏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进一步的PCA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C1和PC2代表了9个指标的63.042%信息量,贮藏结束时,T1组的品质与CK组第6天的品质最接近,进一步验证了其保鲜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鲜切榴莲的保鲜技术开发和品质综合评价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调节o_(2)/co_(2)保鲜剂 鲜切榴莲 贮藏 品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O_(2)腐蚀特种树脂水泥体系的构建及其性能评价
10
作者 王瑞 陈神根 +3 位作者 徐金山 周振杰 谢鑫鑫 郑存川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52,共9页
针对CO_(2)腐蚀套管及水泥环造成的油气井,油田常用的G级水泥堵漏配方不能满足抗CO_(2)腐蚀需求,造成水泥环失去封隔作用,导致环控窜流等工程问题。本文选择了一种特种树脂乳液,利用其柔性紧密填充的作用,提高水泥石防腐蚀能力。首先通... 针对CO_(2)腐蚀套管及水泥环造成的油气井,油田常用的G级水泥堵漏配方不能满足抗CO_(2)腐蚀需求,造成水泥环失去封隔作用,导致环控窜流等工程问题。本文选择了一种特种树脂乳液,利用其柔性紧密填充的作用,提高水泥石防腐蚀能力。首先通过宏观抗压强度测试和微观形貌测试相结合的方式,阐明了特种树脂相比其他刚性颗粒对水泥颗粒具有明显的填充优势,然后对主要添加剂种类及添加量的优选,构建了一套密度为1.82 g/cm^(3),流动度为27 cm,能够注入3~4 mm孔缝,60℃下FLHTHP为31.18 mL的高密实抗CO_(2)腐蚀的树脂水泥浆体系。树脂水泥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5 MPaCO_(2)/60℃下腐蚀28天后,抗压强度相比基础水泥的衰退率(19.05%~25.93%)树脂水泥石仅为-2.93%~5.54%,渗透率增长率为由基础水泥石的330.56%~455.56%降低到7.45%~180.40%,胶结强度增长了41.54%~59.95%,表明该树脂水泥体系抗CO_(2)腐蚀性能较优。最后,通过SEM、热重分析了树脂的加入填充了水泥石的孔隙,增大了水泥石的密实性,有效阻挡了CO_(2)进入水泥石内部,以此提高了水泥石的抗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水泥 co_(2)腐蚀 液相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raveling the corrosion behavior and corrosion scale evolution of N80 steel in high-temperature CO_(2)environment:The role of flow regimes
11
作者 Liu-Yang Yang Chang-Pu Liu +5 位作者 Hai-Ming Fan Da-Lei Zhang Zhi-Yi Wei Hui-Liang Wu Chuan He Ye-Fei Wang 《Petroleum Science》 CSCD 2024年第6期4464-4480,共17页
During CO_(2)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metal equipment such as oilfield pipelines suffers from severe CO_(2)corrosion,especially in harsh downhole injection equipment.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corrosion behav... During CO_(2)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metal equipment such as oilfield pipelines suffers from severe CO_(2)corrosion,especially in harsh downhole injection equipment.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oil well tubing in a high-temperature,high-pressure(HTHP)CO_(2)-containing environment.The evolution of the corrosion scale was also examined under different flow regimes.The results reveal a lower corrosion rate at 150℃compared to 80℃under different flow regimes,with localized corrosion intensifying as temperature and rotational speeds(vrs)increase.The temperature also induces the corrosion scale conversion of aragonite-type CaCO_(3)(80℃)to calcite-type CaCO_(3)(150℃).Specifically,the variation of the corrosion rate and the corrosion scale evolut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vortices within the reactor.The intact vortex cells enhance mass transfer while also promoting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CaCO3.However,when vrsexceeds the critical Reynolds number,the vortex cells are disrupted,resulting in viscous dissipation and a reduced corrosio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corrosion oil well tubing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corrosion scale Flow regim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H_(2)S/CO_(2)集输管线用复配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李小龙 张娟涛 +3 位作者 魏晓静 高宁 王远 贺波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5年第1期27-33,共7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某区块含H_(2)S/CO_(2)介质集输管线腐蚀严重的问题,以月桂酸、N-(2-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通过酰胺反应和环化反应合成了咪唑啉中间体,再加入氯化苄,合成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喹啉、氯化苄为原料,合成了喹啉季铵盐缓蚀剂... 针对塔里木盆地某区块含H_(2)S/CO_(2)介质集输管线腐蚀严重的问题,以月桂酸、N-(2-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通过酰胺反应和环化反应合成了咪唑啉中间体,再加入氯化苄,合成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喹啉、氯化苄为原料,合成了喹啉季铵盐缓蚀剂;通过两种缓蚀剂复配并利用单因素失重法试验优选得到一种KM-1缓蚀剂(咪唑啉季铵盐与喹啉季铵盐的质量比为1∶3)。通过动态高温高压釜试验考察其在60℃、含H_(2)S/CO_(2)模拟水中对L245NS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KM-1缓蚀剂的添加量为150 mg/L时缓蚀性能最佳,此时L245NS试片的平均腐蚀速率为0.0214 mm/a,缓蚀率可达到93.7%,主要归因于KM-1缓蚀剂可在试片表面吸附形成保护膜从而有效抑制了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输管线 咪唑啉季铵盐 喹啉季铵盐 H_(2)S腐蚀 co_(2)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对超高速激光熔覆431M2涂层在CO_(2)水相中耐腐蚀性的影响
13
作者 李晨 袁俊 +1 位作者 黄福乐 向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1,37,共7页
在利用CO_(2)驱油时,O_(2)作为注入CO_(2)流中常见杂质,会影响管道材料的耐腐蚀性。为了解腐蚀各阶段O_(2)杂质对含缺陷不锈钢涂层的影响,本文利用循环动电位极化、恒电位极化测试和长周期EIS测试,研究了在pH3条件下,O_(2)对超高速激光... 在利用CO_(2)驱油时,O_(2)作为注入CO_(2)流中常见杂质,会影响管道材料的耐腐蚀性。为了解腐蚀各阶段O_(2)杂质对含缺陷不锈钢涂层的影响,本文利用循环动电位极化、恒电位极化测试和长周期EIS测试,研究了在pH3条件下,O_(2)对超高速激光熔覆431M2涂层在饱和CO_(2)溶液中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431M2涂层处于钝化时,O_(2)的存在促进了钝化膜的生长,涂层保护性得到提高,但是亚稳态点蚀的萌生变多。当431M2涂层处于稳态点蚀时,O_(2)的存在会促进局部腐蚀凹坑的发展。长周期EIS实验表明,O_(2)杂质在腐蚀前期有助于涂层钝化膜的生长,但随着浸泡时间的推移,一旦在缺陷处发生稳态点蚀,O_(2)杂质会加速点蚀的发展,降低涂层的耐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腐蚀 超高速激光熔覆 电化学 o_(2)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高温高密度防CO_(2)腐蚀的加重剂研究
14
作者 于天帅 代丹 +3 位作者 邹亦玮 王义昕 王佳珺 妙孟姚 《山西化工》 2025年第2期131-134,共4页
针对井下CO_(2)等酸性气体在高温高压下对水泥石的腐蚀现象,本文筛选了用于高密度防腐水泥浆的加重剂,包括铁矿粉、重晶石和D201,对比了3种加重剂对水泥浆常规性能和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201加重剂与水泥浆配伍性较好,热浆养护后... 针对井下CO_(2)等酸性气体在高温高压下对水泥石的腐蚀现象,本文筛选了用于高密度防腐水泥浆的加重剂,包括铁矿粉、重晶石和D201,对比了3种加重剂对水泥浆常规性能和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201加重剂与水泥浆配伍性较好,热浆养护后不沉降;且在120℃、CO_(2)分压30 MPa下,D201有良好的辅助防腐作用,腐蚀深度最低,腐蚀强度下降率较低,腐蚀后结构较为致密。将D201加重剂与其他防腐材料结合,构建了一套2.2 g/cm^(3)防腐水泥浆,结果表明,水泥浆性能良好,120℃失水38 m L,稠化时间3~5 h可调,抗压强度变化率小于11%,渗透率变化率小于18%,可用于含CO_(2)井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高温防腐 加重剂 水泥浆体系 co_(2)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材料LiNi_(0.65)Co_(0.15)Mn_(0.2)O_(2)的制备及Na^(+)掺杂改性研究
15
作者 杨福 解玉龙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9,共7页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65)Co_(0.15)Mn_(0.2)O_(2)(NCM)因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其较高的镍含量导致阳离子混排严重,循环和倍率性能差。为了改善上述存在的不足,元素掺杂是一种降低阳离子混排程度和增...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65)Co_(0.15)Mn_(0.2)O_(2)(NCM)因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其较高的镍含量导致阳离子混排严重,循环和倍率性能差。为了改善上述存在的不足,元素掺杂是一种降低阳离子混排程度和增强结构稳定性的有效策略。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a^(+)掺杂LiNi_(0.65)Co_(0.15)Mn_(0.2)O_(2)(NCM-x%Na)正极材料(其中x%为物质的量分数)。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手段对NCM-x%Na材料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通过充放电测试系统对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a^(+)掺杂可以有效减小颗粒尺寸和抑制阳离子混排程度,扩大了锂层间距,从而有助于提高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当x=2时Na^(+)掺杂LiNi_(0.65)Co_(0.15)Mn_(0.2)O_(2)样品(NCM-2%Na)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2.7~4.4 V、0.1C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39.0 mA·h/g(容量保持率为86%),较NCM高出17%;在2.0C下NCM-2%Na材料放电比容量为82.2 mA·h/g,远远高于未改性的LiNi_(0.65)Co_(0.15)Mn_(0.2)O_(2)(39.4 mA·h/g);在0.1C、0.2C、0.5C、1.0C、2.0C下对其倍率性能测试,其中0.1C倍率下循环25次后NCM-2%Na容量保持率为90%,较NCM高出9%;反应动力学显示,NCM-2%Na有更小的电荷转移电阻,且锂离子扩散系数要高于NCM,使电荷传输动力学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 正极材料 LiNi_(0.65)co_(0.15)Mn_(0.2)o_(2) Na^(+)掺杂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集气管道苛刻服役工况下CO_(2)腐蚀分布规律仿真模拟
16
作者 李磊 朱恩雄 +2 位作者 丰劲松 李广山 罗金恒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为明确高温、高压和大输量等苛刻工况下管道沿线CO_(2)腐蚀分布及影响规律,基于多相流数值模拟和De Waard95 CO_(2)腐蚀模型,研究了温度70~90℃、压力15~18 MPa、输量35~50 kg/s及15°~60°倾角下管道沿线的CO_(2)腐蚀速率变化... 为明确高温、高压和大输量等苛刻工况下管道沿线CO_(2)腐蚀分布及影响规律,基于多相流数值模拟和De Waard95 CO_(2)腐蚀模型,研究了温度70~90℃、压力15~18 MPa、输量35~50 kg/s及15°~60°倾角下管道沿线的CO_(2)腐蚀速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管道沿线腐蚀速率变化拐点与高程变化拐点重合,下坡段腐蚀速率最高,温度、压力、输量及管道倾角变化不影响腐蚀速率分布走向;最大腐蚀速率对介质温度变化最为敏感,其次为运行压力;腐蚀控制应重点关注介质温度、运行压力和下坡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气管道 苛刻服役工况 co_(2)腐蚀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制备对天然气CO_(2)-O_(2)联合重整制合成气催化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盛永强 周迎春 《山西化工》 2025年第3期1-3,6,共4页
通过载体的制备对天然气CO_(2)-O_(2)联合重整制合成气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获得高活性、高稳定性的催化剂。考察载体制备方法、焙烧温度、焙烧气氛、沉淀剂对镍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BET、XRD等检测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MgO... 通过载体的制备对天然气CO_(2)-O_(2)联合重整制合成气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获得高活性、高稳定性的催化剂。考察载体制备方法、焙烧温度、焙烧气氛、沉淀剂对镍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BET、XRD等检测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MgO在催化剂载体中的质量分数为10%时,氨水作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在流动空气下600℃焙烧的复合载体催化剂活性较高,CH4和CO_(2)的转化率最高分别达到86%和9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 co_(2)-o_(2)联合重整 合成气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nic modulation induced by coupling RuO_(2)with electron-donating Co_(3)O_(4)for high-active and long-life rechargeable Zn-air batteries
18
作者 Xuena Ma Zhangxin Xu +4 位作者 Mingyang Liu Panzhe Qiao Qi Li Ruihong Wang Baojiang Ji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25年第2期99-109,I0004,共12页
Electronic-state modulation strategy offers great potential in designing RuO_(2)-based bifunctionalelectrocatalysts for rechargeable Zn-air batteries(ZABs).Various three-dimensional(3D)transition metal oxides are atte... Electronic-state modulation strategy offers great potential in designing RuO_(2)-based bifunctionalelectrocatalysts for rechargeable Zn-air batteries(ZABs).Various three-dimensional(3D)transition metal oxides are attempted to couple with RuO_(2)for constructing an appropriate Ru—O—M interface.This work aims to construct Co_(3)O_(4)-RuO_(2)heterostructures on carbon sheets(Co_(3)O_(4)/RuO_(2)/NCNS)for boosting electronic transfer and regulation.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identify the electronic transfer from Co_(3)O_(4)to RuO_(2)that modulates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metal surfaces/interfaces.Specifically,it leads to the increase in Co3+content,electron-rich state at RuO_(2)surface and electronic accumulation at interfaces.Moreover,this electronic-state modulation optimizes the d-band center in Co_(3)O_(4)/RuO_(2)that lowers the reaction barriers and endows interfaces as the biggest contributor to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an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performance,The Co_(3)O_(4)/RuO_(2)/NCNS shows a quite low potential difference of 0.62 V and remarkable durability for ORR/OER.Co_(3)O_(4)/RuO_(2)/NCNS-assembled ZABs exhibit an excellent specific capacity of 818.3 mA h g^(-1)and a superior lifespan over 75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3)o_(4)-Ruo_(2)heterostructure Electronic modulation Reaction energy barrier Zn-air battery Charge-discharge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Si_(2)O_(7)增强SiC质耐火材料抗高温水蒸气腐蚀性能研究
19
作者 薛海涛 刘星宇 +5 位作者 陈定 顾华志 李少飞 黄奥 付绿平 伍书军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2,共5页
为解决高温水蒸气对垃圾焚烧炉用SiC质耐火材料产生的严重腐蚀,以SiC颗粒和细粉为主原料,硅溶胶为结合剂,Y_(2)O_(3)粉为添加剂,在150 MPa的压力下压制成140 mm×25 mm×25 mm的长条试样,经1 400℃保温3 h烧成制备Y_(2)Si_(2)O_... 为解决高温水蒸气对垃圾焚烧炉用SiC质耐火材料产生的严重腐蚀,以SiC颗粒和细粉为主原料,硅溶胶为结合剂,Y_(2)O_(3)粉为添加剂,在150 MPa的压力下压制成140 mm×25 mm×25 mm的长条试样,经1 400℃保温3 h烧成制备Y_(2)Si_(2)O_(7)增强SiC质耐火材料,再经1 000℃保温100 h水蒸气腐蚀。研究Y_(2)O_(3)粉的添加量(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1.5%、3.0%、4.5%)对烧后试样和水蒸气腐蚀后试样的性能、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Y_(2)O_(3)会造成烧后SiC质耐火材料的显气孔率上升,常温抗折强度下降;但是随着Y_(2)O_(3)添加量的增加,经1 000℃保温100 h水蒸气腐蚀后试样的体积密度和常温抗折强度增加,水冷热震5次后的常温抗折强度增加,因为1 400℃高温烧成过程中Y_(2)O_(3)和SiO_(2)原位反应生成Y_(2)Si_(2)O_(7)增强相,其与SiC基体结合紧密,且Y_(2)Si_(2)O_(7)在高温水蒸气条件下稳定性好,与SiC基体热膨胀系数接近,能够提高SiC质耐火材料的抗高温水蒸气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质耐火材料 Y_(2)Si_(2)o_(7) 水蒸气腐蚀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油管钢在模拟油田高温高压O_(2)-CO_(2)地层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文文 谢俊峰 +7 位作者 赵密锋 袁军涛 冯文昊 谭凤玲 李轩鹏 辛通 张慧慧 付安庆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3,共10页
氧气与二氧化碳共存环境的腐蚀已成为油田注入井况中金属材料损伤的主要诱因。采用高温高压釜模拟了西部某油田注入井工况(O_(2)-CO_(2)共存环境),通过腐蚀失重试验、点蚀三维形貌分析、腐蚀产物显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P110和3Cr两种油管... 氧气与二氧化碳共存环境的腐蚀已成为油田注入井况中金属材料损伤的主要诱因。采用高温高压釜模拟了西部某油田注入井工况(O_(2)-CO_(2)共存环境),通过腐蚀失重试验、点蚀三维形貌分析、腐蚀产物显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P110和3Cr两种油管钢在高温高压、O_(2)-CO_(2)共存的高矿化度地层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两种油管钢在O_(2)-CO_(2)共存环境中遭受了严重的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在90~150℃内,两种材料的腐蚀随温度升高而加剧,均匀腐蚀速率增幅达79.7%,最大点蚀速率的增幅达143.4%;O_(2)与CO_(2)共存时,阴极反应显著加快,加速了保护性较差的铁氧化物的形成,导致严重的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而低Cr钢中的Cr不足以改善腐蚀产物膜的保护性,使该钢不能适应O_(2)-CO_(2)共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井 o_(2)-co_(2)共存 腐蚀 油管钢 局部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