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 VPS9D1-AS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对临床表现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刘宗航 齐盼 +2 位作者 李思杰 段亚涛 张爱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VPS9D1-AS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对膀胱癌临床表现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泌尿外科收治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和正常膀胱上皮组织样本各69例,应用实时荧...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VPS9D1-AS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对膀胱癌临床表现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泌尿外科收治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和正常膀胱上皮组织样本各69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VPS9D1-AS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病、病理分级、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之间的关联。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探究敲低和过表达VPS9D1-AS1对膀胱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VPS9D1-AS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膀胱上皮组织(P<0.01);VPS9D1-AS1在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P<0.05);敲低和过表达VPS9D1-AS1可分别抑制和增强膀胱癌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lncRNA VPS9D1-AS1提高了膀胱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增强了膀胱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非编码RNA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与口腔鳞状细胞癌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安训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10期613-622,共10页
近几十年来,尽管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5年生存率仍未有显著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发病机制仍未清楚、缺乏有效的针对侵袭转移及监测复发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目前的... 近几十年来,尽管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5年生存率仍未有显著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发病机制仍未清楚、缺乏有效的针对侵袭转移及监测复发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目前的观点认为OSCC的发生、发展存在着遗传和表观遗传的异常,表观遗传是可调控和逆转的生物学行为,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评述结合笔者课题组的研究以及当前表观遗传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包括DNA甲基化、RNA甲基化、短链非编码RNA(miRNA等)、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组蛋白修饰(乙酰化和甲基化)、染色质重塑和基因组印记等;同时分析表观遗传研究在OSCC预防、诊断、靶向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 口腔鳞状细胞癌 DNA甲基化 RNA甲基化 非编码RNA 组蛋白修饰 生物标志物 预防 诊断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metrical study on diseaserelated ncRNAs based on Z-curve method
3
作者 Yan-Ling Yang Ji-Hua Wang 《Health》 2009年第1期24-30,共7页
The Z curve is a very useful method for visual-izing and analyzing DNA sequences. It is a three-dimensional space curve that constitutes a unique representation of a given DNA se-quence.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 The Z curve is a very useful method for visual-izing and analyzing DNA sequences. It is a three-dimensional space curve that constitutes a unique representation of a given DNA se-quence.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study non-coding regions in the recent years. Using Z curve method, 15 disease-related ncRNAs and some snoRNAs and miRNAs sequences are selected from the NONCODE database in this paper, which relate to Alzheimer Disease. The corresponding Z curves of the studied ncRNAs, sequences have been mapped and compared. The statistical features of the Z curves are ob-tained. These features indicate that the ncRNAs sequences playing same roles in the celluar process have almost the same Z-curves. And the base content in these sequences is almost same to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codingrna ALZHEIMER Disease SNORNA miRNA Z-Cur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相关重大疾病发病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筛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甘晴 陈洁晶 +4 位作者 欧明林 常燕 刘富华 戴勇 眭维国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8期3565-3568,共4页
人类重大疾病因其复杂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难题,而且一些疾病属于慢性疾病,长期治疗无疑会加重患者负担。非编码RNA是指不编码蛋白质,但是参与基因调控的RNA分子,其在基因转录、基因转录后以及翻译水平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 人类重大疾病因其复杂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难题,而且一些疾病属于慢性疾病,长期治疗无疑会加重患者负担。非编码RNA是指不编码蛋白质,但是参与基因调控的RNA分子,其在基因转录、基因转录后以及翻译水平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非编码RNA在相关重大疾病中有抑制或促进的作用,其异常表达与许多疾病相关。重大疾病相关非编码RNA机制的探究以及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给复杂病理研究带来希望。该文就非编码RNA中的微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参与不同发病机制,以及疾病的非编码RNA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微RNA 长链非编码RNA 重大疾病 机制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异常与肿瘤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薛逸荃 曹雪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共12页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细胞稳态的失衡。近年研究发现,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除了蛋白质功能紊乱、DNA突变之外,还存在着大量RNA的异常,包括异常的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细胞稳态的失衡。近年研究发现,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除了蛋白质功能紊乱、DNA突变之外,还存在着大量RNA的异常,包括异常的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循环RNA等;此外,肿瘤细胞中还存在RNA转录、加工及调控功能的异常,如RNA选择性剪接、RNA编辑、竞争性内源RNA调控等。这些非编码RNA可以在转录后水平及表观遗传学水平调控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功能,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潜在靶标。竞争性内源RNA使得lncRNA与mRNA通过miRNA相互调控,以"miRNA结合位点"为媒介,形成RNA调控网络。RNA选择性剪接使得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产生功能异常的转录本,进而影响其生物学功能。肿瘤中究竟哪些机制导致这些RNA表达及功能的异常,RNA表达及功能的异常又如何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哪些表达或功能异常的RNA可以作为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物,又有哪些RNA可以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靶标?等等问题亟待深入探讨,RNA异常与肿瘤调控已成为肿瘤研究的前沿热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MICRORNA 长链非编码RNA RNA选择性 剪接 RNA编辑 生物标志物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关节炎中lncRNA MEG3的表达及其与VEGF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振峰 梁治权 +2 位作者 邓迎杰 方锐 孟庆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6期8-12,共5页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性关节炎(OA)软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lncRNA MEG3表达与VEGF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40例原发...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性关节炎(OA)软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lncRNA MEG3表达与VEGF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40例原发性OA患者和20例志愿者的正常膝关节软骨组织;番红O对软骨组织进行染色后,改良Mankin评分标准对OA患者进行分组;实时定量荧光PCR试验检测各膝关节软骨组织中lncRNA MEG3和VEGF m 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验检测VEGF蛋白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lncRNA MEG3表达与VEGF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正常软骨组织相比,lncRNA MEG3在OA患者软骨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且软骨退化程度越高,lncRNA MEG3相对表达量越低(P<0.05)。VEGF m RNA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在OA患者软骨组织中均显著高于正常软骨组织(P<0.05),且软骨退化程度越高,VEGF m RNA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越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MEG3表达与VEGF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0.466,P<0.05)。结论 lncRNA MEG3在OA软骨组织中低表达,且与VEGF表达之间呈负相关,提示lncRNA MEG可能通过调节血管生成参与原发性OA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转移相关长链非编码RNA差异表达谱的研究
7
作者 王亚芳 刘向强 +1 位作者 章思偲 刘理礼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筛选与胃癌转移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寻找可预测及逆转胃癌转移相关的候选基因。方法利用高通量lnc RNA芯片技术分别检测3例未发生远处转移胃癌组织和3例发生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lncRNA及mRNA表达谱的差异,并对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筛选与胃癌转移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寻找可预测及逆转胃癌转移相关的候选基因。方法利用高通量lnc RNA芯片技术分别检测3例未发生远处转移胃癌组织和3例发生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lncRNA及mRNA表达谱的差异,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远处转移胃癌组与无远处转移组相比,有549个lncRNAs及386个mRNAs差异性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的lncRNAs共230个,表达升高的mRNAs共208个,表达下降的lncRNAs共319个,表达下降的mRNAs共178个。GO分析显示差异性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到肿瘤细胞的生长、代谢、浸润、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过程。KEGG分析显示差异性表达基因的通路主要涉及到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细胞代谢等信号通路。结论筛选出了胃癌侵袭转移相关的lncRNAs,深入分析这些差异表达lncRNAs的功能及机制可为胃癌侵袭转移寻找出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及有效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侵袭转移 长链非编码RNA 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测序探索靶向microRNA-33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8
作者 任亚娟 边云飞 杨慧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5期657-668,共12页
目的:基于单细胞测序探索靶向microRNA-33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单细胞RNA测序数据集GSE161494,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抗microRNA-33治疗组与对照组,使用R语言及相关软件包进行后续的... 目的:基于单细胞测序探索靶向microRNA-33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单细胞RNA测序数据集GSE161494,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抗microRNA-33治疗组与对照组,使用R语言及相关软件包进行后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Monocle 2”包进行不同细胞亚群的拟时序演化轨迹分析,使用“cel chat”包进行细胞间通讯分析,表征细胞间通信网络。结果:经数据清洗、降维及聚类,共鉴定出10个细胞亚群,其中包含3个巨噬细胞亚群(4171个细胞),3个T细胞亚群(4139个细胞),1个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2158个细胞),2个B细胞亚群(1007个细胞)以及1个树突状细胞亚群(74个细胞)。抗microRNA-33组内“Macrophages_1”显著减少,“T-cel s_1”占比则显著增高。“Dendritic cells”亚群和“Macrophages_1”是细胞间通讯信号的主要输出者。结论:抗microRNA-33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免疫微环境中细胞亚群发生了显著改变,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信号通路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单细胞层面评估microRNA-33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及免疫细胞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作用机制,为microRNA-33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单细胞RNA测序 非编码RNA 巨噬细胞 细胞间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SLC16A1-AS1调节miR-367-3p/KLF5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9
作者 陈晨 林萍 +2 位作者 李亚茹 丁翠青 李琳 《中国性科学》 2025年第3期80-85,共6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LC16A1-AS1调节微小RNA-367-3p(miR-367-3p)/Krüppel样因子5(KLF5)轴对子宫内膜癌(EC)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3...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LC16A1-AS1调节微小RNA-367-3p(miR-367-3p)/Krüppel样因子5(KLF5)轴对子宫内膜癌(EC)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3例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取其EC组织和癌旁组织。检测SLC16A1-AS1、miR-367-3p、KLF5在EC组织和细胞系HEC-1A、HEC-1B、AN3CA中的表达水平。将体外培养的AN3C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si-NC组、si-SLC16A1-AS1组、si-SLC16A1-AS1+inhibitor NC组、si-SLC16A1-AS1+miR-367-3p inhibitor组。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情况;检测细胞中KLF5、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EMT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检测SLC16A1-AS1与miR-367-3p、miR-367-3p与KLF5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和正常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系CP-H085比较,EC组织及EC细胞中SLC16A1-AS1和KLF5 mRNA表达水平升高,miR-367-3p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si-NC组比较,si-SLC16A1-AS1组细胞增殖活力、增殖率、SLC16A1-AS1和KLF5 mRNA表达、KLF5、Bcl-2、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miR-367-3p、Bax、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si-SLC16A1-AS1+inhibitor NC组比较,si-SLC16A1-AS1+miR-367-3p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力、增殖率、KLF5 mRNA表达、KLF5、Bcl-2、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miR-367-3p、Bax、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0.05);miR-367-3p和SLC16A1-AS1、KLF5均存在靶向调控关系。结论 LncRNA SLC16A1-AS1在EC组织及细胞中表达升高,抑制LncRNA SLC16A1-AS1表达可通过调节miR-367-3p/KLF5轴抑制EC细胞增殖和EMT,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长链非编码RNA SLC16A1-AS1 微小RNA-367-3p/Krüppel样因子5轴 增殖 凋亡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NORAD在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郝曙光 赵冰 李志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575-1578,共4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和上海市胸科医院收治的54例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ncRNA芯片分析癌旁组织和浅表性...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和上海市胸科医院收治的54例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ncRNA芯片分析癌旁组织和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差异表达lncRNA,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和生物学调控通路。选择差异最为显著的lncRNANORAD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分析癌旁组织和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ncRNANORAD表达水平。分析lncRNANORAD表达水平与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采用lncRNA芯片共筛选出2180条差异表达的lncRNA(上调lncRNA 1432条,下调lncRNA748条)。上调倍数最大的是lncRNANORAD(12倍)。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显示这些lncRNA参与诸多生物代谢和信号转导相关的通路,包括细胞糖代谢过程、细胞生长和死亡、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转录翻译后修饰、DNA损伤修复和氨基酸嘌呤代谢。癌旁组织中lncRNANORAD表达水平(1.01±0.17)明显低于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1.95±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50,P<0.05)。中高分化患者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lncRNANORAD表达水平(1.85±0.12)明显低于低分化患者(2.07±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8,P<0.05)。管腔狭窄患者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lncRNANORAD表达水平(2.03±0.14)明显高于无管腔狭窄患者(1.88±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2,P<0.05)。有脉管癌栓患者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lncRNANORAD表达水平(2.05±0.17)明显高于无脉管癌栓患者(1.9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8,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lncRNANORAD表达水平(1.83±0.13)明显高于未见淋巴结转移患者(2.04±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1,P<0.05)。lncRNANORAD高表达、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14.526、13.578、11.425,P<0.05)。结论lncRNANORAD在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呈高表达,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食管鳞状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芯片 病理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BAALC-AS1/G3BP2/c-Myc feedback loop promotes cell proliferation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被引量:8
11
作者 Hongyue Zhang Yan Wang +3 位作者 Weimin Zhang Qingnan Wu Jiawen Fan Qimin Zhan 《Cancer Communications》 SCIE 2021年第3期240-257,共18页
Background:Long non-codingRNAs(lncRNAs)have been found to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cancers.In this study,we aimed to identif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lncRNA BAALC antisense RNA 1(BAALC-AS1)in regulat... Background:Long non-codingRNAs(lncRNAs)have been found to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cancers.In this study,we aimed to identif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lncRNA BAALC antisense RNA 1(BAALC-AS1)in regulating the malignancy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Methods:The expression of BAALC-AS1 in cancer patients was analyzed using a tissue microarray.The protein and RNA levels of BAALC-AS1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qPCR),respectively.The cell proliferation was determined by cell viability assays,bromodeoxyuridine incorporation,and flow cytometry.The relationships among BAALC-AS1,RasGAPSH3 domain-binding protein 2(G3BP2),and c-Myc were determined using RNA immunoprecipitation,RNA pull-down assays,and luciferase assays.Results:The expression of BAALC-AS1 was highly up-regulated and associated with malignant phenotypes in ESCC tissues and cell lines.In vivo and in vitro assays showed that BAALC-AS1 promoted ESCC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and invasion.BAALC-AS1 directly interacted with G3BP2,and thereby inhibited the degradation of c-Myc RNA 3’-UTR by G3BP2,thus leading to the accumulation of c-Myc expression.Additionally,c-Myc acted as a transcription factor that can induce the expression of BAALC-AS1 by directly binding to its promoter region.Conclusions:BAALC-AS1/G3BP2/c-Myc feedback loop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SCC,which might provide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and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ES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invasion long non-codingrna BAALC-AS1 lncFZD6 G3BP2 C-MYC
原文传递
干性相关长链非编码RNA促进膀胱癌干细胞自我更新及其作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复发预测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钟广正 彭杨 +1 位作者 何旺 林天歆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95-499,共5页
目的 鉴别和筛选出促进膀胱癌干细胞(bladder cancer stem cells,BCSC)自我更新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并进一步分析其预测膀胱癌复发的价值.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通过悬浮球囊培养法获得膀胱癌J82球... 目的 鉴别和筛选出促进膀胱癌干细胞(bladder cancer stem cells,BCSC)自我更新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并进一步分析其预测膀胱癌复发的价值.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通过悬浮球囊培养法获得膀胱癌J82球囊及食管癌KYSE150球囊,以相应的肿瘤细胞作为对照,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及在线软件(coding potential caculator,CPC)分析检测两种球囊及细胞中具有差异表达的lncRNAs,筛选出表达量最高的lncRNAs.荧光定量PCR法验证lncRNAs在球囊中的表达量.采用慢病毒shRNA技术构建稳定下调lncRNA-BCSC表达的膀胱癌J82细胞株,观察其对膀胱癌球囊形成能力的影响.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4例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膀胱癌.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lncRNA-BCSC的相对表达量,分析lncRNA-BCSC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经悬浮球囊培养法获得膀胱癌J82球囊,经基因芯片技术鉴定出750个高表达的lncRNAs,CPC非编码转录本评分及荧光定量PCR法验证筛选出lncRNA-BCSC.稳定下调lncRNA-BCSC的J82细胞的球囊形成能力受到抑制.104例膀胱癌组织中,57例(54.8%)IncRNA-BCSC高表达.高表达的lncRNA-BCSC与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复发率呈正相关(P=0.009).结论 lncRNA-BCSC能够促进BCSC自我更新,lncRNA-BCSC高表达与TURBT术后膀胱癌复发率呈正相关,有望成为预测膀胱癌复发与精准治疗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膀胱癌干细胞 自我更新 复发
原文传递
非编码RNA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雨美 李桃琼 +1 位作者 林莉 朱小兰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着床的关键要素,评估并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提高胚胎着床率。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非编码RNA在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已被众多研究证实,在辅助生殖领域的研究也备受关注,非编码RNA通...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着床的关键要素,评估并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提高胚胎着床率。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非编码RNA在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已被众多研究证实,在辅助生殖领域的研究也备受关注,非编码RNA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细胞因子的表达,或作为竞争性内源RNA,在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非编码RNA中的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容受性 非编码RNA 微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与衰老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延庆 侯雨萱 +4 位作者 何雨馨 雷王蕊 肖昊翔 田晔 杨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17-2520,共4页
衰老是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以及机体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序列保守的非编码RNA,通过直接与DNA、RNA以及蛋白质结合,发挥多种功能。值得注意的是,lncRNAs参与调控了衰老及多种衰... 衰老是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以及机体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序列保守的非编码RNA,通过直接与DNA、RNA以及蛋白质结合,发挥多种功能。值得注意的是,lncRNAs参与调控了衰老及多种衰老相关疾病的病理过程,有可能成为调节衰老以及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重要靶点。本综述系统地阐述了lncRNAs的结构和功能,并介绍了其在衰老机制中发挥的作用,为lncRNAs靶向衰老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衰老 衰老调节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N6-甲基腺嘌呤相关长链非编码RNA的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癌预后模型的构建
15
作者 周威 李倩 +4 位作者 李彩茹 曹灵 程智慧 陈晨 洪流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索单独针对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癌(RSC)的危险因素和生物标志物来预测患者预后并开发新的治疗靶点。方法本研究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收集66例肿瘤和6例正常组织,使用PERL和R软件包综合分析23个m6A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索单独针对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癌(RSC)的危险因素和生物标志物来预测患者预后并开发新的治疗靶点。方法本研究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收集66例肿瘤和6例正常组织,使用PERL和R软件包综合分析23个m6A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突变情况及与RSC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确定了lncRNAs和m6A的关系,进一步利用Lasso回归构建预后模型。结果与邻近正常组织比较,23个m6A调节因子中有7个在RSC中存在差异表达,并且有5个m6A调节因子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共表达分析结果显示,278个lncRNA的表达与m6A密切相关,许多lncRNAs是预测RSC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m6A-lncRNAs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P<0.05),可用于预测RSC预后的模型,不受其他临床特征影响。通过LASSO回归,基于3个m6A-lncRNAs分子MCM3AP-AS1、AF117829.1和HCG15建立RSC的预后模型,生存曲线证明了该模型在预测患者生存率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P<0.05),该模型可以应用于不同临床分层亚组的预后判断。结论m6A甲基化修饰异常及m6A相关lncRNAs与RSC的发生密切相关,相应的预后模型可以为RSC患者的预后评估和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癌 m6A甲基化 长链非编码RNA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