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相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以“红树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 S5中毛色二孢霉素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研究”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春远 蒋灿敏 +4 位作者 张洁曼 黎杨倩 熊亚红 郭秀兰 丁唯嘉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84-188,共5页
为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应用化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探索与科学研究相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依托本科生导师制和创新班,精选科研项目内容以“红树内生真菌球黑孢霉菌Nigrospora sphaerica S5中化合物毛色二孢... 为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应用化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探索与科学研究相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依托本科生导师制和创新班,精选科研项目内容以“红树内生真菌球黑孢霉菌Nigrospora sphaerica S5中化合物毛色二孢霉素lasiodiplodin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研究”为例开展实践教学探索,指导学生首次在国内外从Nigrospora属真菌中发现并分离到lasiodiplodin。将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相融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到本专业学科前沿,掌握了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技能,有效推动了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实践教学 创新型人才培养 毛色二孢霉素 球黑孢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Nigrospora sp.Z18-17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彧博 田黎 +3 位作者 陈刚 吴红华 苏姗姗 裴月湖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研究Nigrospora sp.Z18-17号菌株代谢产物,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Nigrospora sp.Z18-17菌株发酵液和菌丝体中分离得... 目的研究Nigrospora sp.Z18-17号菌株代谢产物,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Nigrospora sp.Z18-17菌株发酵液和菌丝体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羟基-3-(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2-hydroxy-3-(4-hydroxyphenyl)propionic acid methyl ester,1]、对羟基苯乙醇α-羟基丙酸酯(4-hydroxyphenethyl 2-hydroxypropanoate,2)、环(脯-缬)[cyclo(Pro-Val),3]、环(脯-脯)[cyclo(Pro-Pro),4]、环(苯丙-脯)[cyclo(Phe-Pro),5]、环(酪-羟脯)[cyclo(Tyr-Hyp),6]、尿嘧啶核苷(uridine,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Nigrospora sp.Z18-17号菌株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nigrospora SP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Ⅰ)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起辉 周莲娣 +3 位作者 闫小玉 陈刚 田黎 裴月湖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对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以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uracil,1)、胸腺嘧啶(thymine,2... 目的对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以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uracil,1)、胸腺嘧啶(thymine,2)、半乳糖醇(D-galactitol,3)、5α,8α-过氧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5α,8α-epidioxy-(22E,24R)-ergosta-6,22E-dien-3β-ol,4)、5α,8α-过氧麦角甾-6,9,22E-三烯-3β-醇(5α,8α-epidioxy-(22E,24R)-ergosta-6,9,22E-triere-3β-ol,5)、丁二酸(succinic acid,6)、4-(2-羟乙基)苯酚(4-(2-hydroxyethyl)phenol,7)、3-异丁基-7-羟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3-isobutyl-7-hydroxy-pyrrolopiperazine-1,4-dione,8)、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acid,9)和苯乙酸(phenylacetic acid,10)。结论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为首次从海洋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Nigrospor asphaerica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耳瓦灰霉病原菌球黑孢菌(Nigrospora sphaerica Mason)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勇 刘红雨 +4 位作者 罗怀海 刘述英 张才儒 李福祥 屈全飘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对段木栽培银耳过程中新出现的瓦灰霉病害的病原菌球黑孢菌(NigrosporasphaericaMason)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3~26℃,最适产孢温度为23℃;最适宜生长的pH为6~7,最适产孢pH为5~6,Mg2+... 对段木栽培银耳过程中新出现的瓦灰霉病害的病原菌球黑孢菌(NigrosporasphaericaMason)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3~26℃,最适产孢温度为23℃;最适宜生长的pH为6~7,最适产孢pH为5~6,Mg2+、K+等矿质元素能促进瓦灰霉病菌菌丝的生长和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瓦灰霉 球黑孢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grospora 属真菌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童佳颖 张鑫 +1 位作者 李娇 张凤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618-1631,共14页
Nigrospora属真菌是常见的药用动植物内生真菌,其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多样且生物活性显著,是药用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本文对1997年至2021年报道的Nigrospora属真菌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首次进行了系统综述,涵盖聚酮、蒽醌、萜、甾体和生... Nigrospora属真菌是常见的药用动植物内生真菌,其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多样且生物活性显著,是药用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本文对1997年至2021年报道的Nigrospora属真菌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首次进行了系统综述,涵盖聚酮、蒽醌、萜、甾体和生物碱等199个化合物,并总结其抗菌、抗氧化、抗病毒、抗糖尿病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以期为该属真菌药用成分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grospora属真菌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内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omalactone as the Active Constituent against Mosquitoes from <i>Nigrospora spherica</i> 被引量:1
6
作者 Kumudini M. Meepagala James J. Becnel Alden S. Estep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5年第10期1195-1201,共7页
The culture filtrate of a plant pathogenic fungus that infected Zinnia elegans and Hydrangea macrophylla was investigated for mosquitocidal constituents by bioassay guided isolation. The fungus responsible for the pat... The culture filtrate of a plant pathogenic fungus that infected Zinnia elegans and Hydrangea macrophylla was investigated for mosquitocidal constituents by bioassay guided isolation. The fungus responsible for the pathogenic effects on Zinnia elegans and Hydrangea macrophylla plants had been identified as Nigrospora spherica by molecular techniques. The mosquito adulticidal constituent in the culture filtrate was identified as phomalactone by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Laboratory bioassays showed that phomalactone had larvicidal activity against permethrin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Aedes aegypti larvae and topical adulticide activities on permethrin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Aedes aegypti and Anopheles quadrimaculatus mosquitoes. Phomalactone was effective as a topical adulticide against the standard Orlando reference strain of Ae. aegypti with an LD50 of 0.64 μg/org. Activity against An. quadrimaculatus was 0.20 μg/or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grospora spherica Phomalactone ANOPHELES quadrimaculatus AEDES aegypti PERMETHRIN Resistance Adulticide LARVIC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的化学成分(Ⅱ)
7
作者 张起辉 周莲娣 +3 位作者 卢轩 吴红华 田黎 裴月湖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8-622,共5页
目的对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以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柄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1)、4-苄基-3-... 目的对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以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柄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1)、4-苄基-3-苯基-5氢呋喃酮(4-benzyl-3-phenyl-5H-furan-2-one,2)、异黄光素[7,8-dimethyl,benzo(g)pteridine-2,4(1H,3H)-dione,3]、5,8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5,8-dihydroxy-7-methoxy-2-phenyl,4H-1-benzopyran-4-one,4)、1(2H)-3,4-二氢-4,8二羟基萘[3,4-dihydro-4,8-dihydroxy,1(2H)-naphthalenone,5]、3,5双去氧-5-苯基戊糖酸γ内酯(3,5-dideoxy-5-phenyl-,γ-lactone,pentonic acid,6)、4-羟基苯乙醇乙酯(4-hydroxyphe-nylethyl acetate,7)、1,4-二氧-2,5-二酮-3,6-二苯甲基聚酯[3,6-bis(phenylmethyl)-1,4-dioxane-2,5-dione,8]。结论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为首次从海洋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Nigrospor asphaerica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植物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文聪 杨迪 +3 位作者 王雨 邹坤 胡为民 王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9-223,共5页
对红树植物木果楝来源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进行了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分析型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学和化学方法对其大米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并根据化合... 对红树植物木果楝来源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进行了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分析型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学和化学方法对其大米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分别为:bis-(2-ethylhexyl)-phthalate(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1-phenyl-1,2-ethanediol(3),tyrosol(4),单乙酸甘油酯(5),R-mevalonolactone(6),甘露醇(7),D-吡喃葡萄糖(8),亚油酸(9),3-methylbut-2-enyl-4-hydroxybenzoate(10).除化合物4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球黑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参内生真菌Nigrospora oryzae D7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9
作者 沈湛云 崔明超 +2 位作者 王娟 朱波 秦路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299-4304,共6页
目的研究玄参内生真菌Nigrospora oryzae D7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N.oryzae D7培养物的醋酸乙酯萃... 目的研究玄参内生真菌Nigrospora oryzae D7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N.oryzae D7培养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4,5,8-三羟基-6-甲氧基-2-甲基-3-2-丙酰-3,4-二氢萘-1(2H)-酮(1)、(S)-2-甲基-2,3-二氢苯并呋喃-4-羧酸(2)、3-羟基-2-甲氧基-5,6-二甲基苯甲酸(3)、2-乙氧基-3-羟基-5,6-二甲基苯甲酸(4)、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醛(5)、2,5-二甲基间苯二酚(6)、2-(4-羟苯基)乙酸乙酯(7)、酪醇(8)、α-acetylorcinol(9)、(20S,22E,24R)-5α,8α-桥二氧-麦角甾烷-6,22-二烯-3β-醇(10)、(3β,5α,6β,22E)-麦角甾-7,22-二烯-3,5,6-三醇(11)。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人肺癌A549细胞和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具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9.25±1.60)、(11.37±2.10)μmol/L;化合物10和11对A549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25.23±2.50)、(27.48±1.90)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萘醌类新化合物,命名为稻黑孢醌A;化合物1对A549细胞和MDA-MB-435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0和11对A549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nigrospora oryzae 稻黑孢醌A (20S 22E 24R)-5α 8α-桥二氧-麦角甾烷-6 22-二烯-3β-醇
原文传递
Griseofulvin enantiomers and bromine-containing griseofulvin derivatives with antifungal activity produced by the mangrove endophytic fungus Nigrospora sp.QQYB1 被引量:1
10
作者 Ge Zou Wencong Yang +7 位作者 Tao Chen Zhaoming Liu Yan Chen Taobo Li Gulab Said Bing Sun Bo Wang Zhigang She 《Marine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Marine microorganisms have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potential sources for drug discovery.Griseofulvin was one of the first antifungal natural products and has been used as an antifungal agent for decades.In this study,... Marine microorganisms have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potential sources for drug discovery.Griseofulvin was one of the first antifungal natural products and has been used as an antifungal agent for decades.In this study,12 new griseofulvin derivatives[(±)-1-2,(+)-3,(±)-4,10-12,and 14-15]and two new griseofulvin natural products(9 and 16)together with six known analogues[(-)-3,5-8,and 13]were isolated from the mangrove-derived fungus Nigrospora sp.QQYB1 treated with 0.3%NaCl or 2%NaBr in rice solid medium.Their 2D structures and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were established by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analysis(1D and 2D NMR,HRESIMS),ECD spectra,computational calculation,DP4+analysis,and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Compounds 1-4 represent the first griseofulvin enantiomers with four absolute configurations(2S,6'S;2R,6'R;2S,6'R;2R,6'S),and compounds 9-12 represent the first successful production of brominated griseofulvin derivatives from fungi via the addition of NaBr to the culture medium.In the antifungal assays,compounds 6 and 9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the fungi Colletotrichum truncatum,Microsporum gypseum,and 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 with inhibition zones varying between 28 and 41 mm(10μg/disc).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AR)was analyzed,which showed that substituents at C-6,C-7,C-6'and the positions of the carbonyl and double bond of griseofulvin derivative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rove endophytic fungus nigrospora sp. GRISEOFULVIN Antifungal activity
原文传递
冬虫夏草内生真菌Nigrospora oryzae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小华 曹钰镁 +3 位作者 金梦莹 龚雷强 郭大乐 邓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26-131,共6页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内生菌Nigrospora oryza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糙米对其进行扩大培养,利用柱色谱、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NMR),电喷雾质谱(ESI-MS)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内生菌Nigrospora oryza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糙米对其进行扩大培养,利用柱色谱、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NMR),电喷雾质谱(ESI-MS)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蜂蜜曲菌素(mellein,1),亚油酸(linoleic acid,2),2-(2-羟乙基)苯酚[2-(2-hydroxyethyl) phenol,3],(3R)-甲基亮氨酸甲酯[(3R)-mellein methyl ether,4],(3R,4S)-4-hydroxymellein(5),2-羟基苯甲醛(2-hydroxybenzaldehyde,6),3-苯丙-1,2-二醇(3-phenylpropane-1,2-diol,7),苯乙二醇(1-phenyl-1,2-ethanediol,8),恩镰包菌素B(enniatin B,9),(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三醇-6-酮[(22E,24R)-ergost-7,22-dien-3β,5α,9α-riol-6-one,10],环-(S-脯氨酸-R-缬氨酸)[cyclo-(S-Pro-R-Val),11],4-hydroxy-8-O-methylmellein(12),环-(S-脯氨酸-S-苯丙氨酸)[cyclo-(S-Pro-S-Phe),13],环-(D-脯氨酸-L-异亮氨酸)[cyclo-(D-Pro-L-Ile),14],环-(D-脯氨酸-L-亮氨酸)[cyclo-(D-Pro-L-Leu),15]。结论:化合物1~15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nigrospora ORYZAE 内生菌 蜂蜜曲菌素
原文传递
1株海洋来源真菌Nigrospora sp.蒽醌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邢倩 杨凯琳 +3 位作者 王毓 杨瑞云 王长云 邵长伦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4,共7页
目的对1株海洋来源真菌Nigrosporasp.(TA26-9)中的蒽醌类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筛选评价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单晶衍射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化合物对10株致病菌的抗菌活性,采用Solis改良法测定化合物... 目的对1株海洋来源真菌Nigrosporasp.(TA26-9)中的蒽醌类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筛选评价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单晶衍射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化合物对10株致病菌的抗菌活性,采用Solis改良法测定化合物的卤虫致死活性。结果结构表征确定了6个蒽醌类化合物(1~6)的结构。对化合物1~6及其乙酰化衍生物3a,4a,5a^5d生物活性评价表明,所有化合物对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都有选择性抗菌活性,MIC=0.26~1.22μmol/L;除化合物3外,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也表现出很好的抗菌活性,MIC=0.27~4.82μmol/L。特别地,化合物3a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8株致病菌的MIC在0.27~4.32μmol/L之间,该化合物还显示卤虫致死活性,在25μg/mL浓度下对卤虫Artemia salina的致死率为78.9%。结论海洋来源真菌Nigrosporasp.(TA26-9)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抗菌活性,具有开发成抗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来源真菌nigrosporasp.蒽醌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起辉 田黎 +3 位作者 闫政清 刘思 张忠山 裴月湖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菌丝体中的化学成分,以期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利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真菌Nigrospo—Fasphae...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菌丝体中的化学成分,以期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利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真菌Nigrospo—Fasphaerica的菌丝体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5,7,22E-三烯-3卢-醇(1),胆甾醇(2),吡咯并哌嗪.2,5-二酮[环(脯-甘)二肽](3),3-甲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环(脯-丙)二肽](4),3-苄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环(脯-苯丙)二肽](5),3-苄基-哌嗪-2,5-二酮[环(甘-苯丙)二肽](6),5-羟甲基糠醛(7),亮氨酸(8),3,6-二甲基-哌嗪-2,5-二酮[环(丙-丙)二肽](9),腺嘌呤(10),尿嘧啶核苷(11)。结论化合物1,3~7和11为首次从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球状黑孢子菌 吡咯并哌嗪-2 5-二酮[环(脯-甘)二肤] 3-甲基-吡咯并哌嗪-2 5-二酮[环(脯-丙)二肽] 3-苄基-吡咯并哌嗪-2 5-二酮[环(脯-苯丙)二肽]
原文传递
海绵共附生真菌Nigrospora sp.的次级代谢产物及PD-1/PD-L1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明香 许聪聪 +2 位作者 李冉 吴文惠 张文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海绵Callyspongia sp.共附生真菌Nigrospora sp.中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LC)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 目的研究海绵Callyspongia sp.共附生真菌Nigrospora sp.中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LC)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NMR)、质谱(MS)等技术并结合文献报道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法检测化合物的PD-1/PD-L1结合抑制活性。结果分离得到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punctaporonin D(1),punctaporonin E(2),punctaporonin F(3),desuccinoylpunctaporonin C(4),(20S,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5),(22E,24R)-麦角甾-3β-羟基-5α,9α-环氧-7,22-二烯-6-酮(6),麦角甾-7,22-二烯-6β-甲氧基-3β,5α-二醇(7)。在体外生物活性检测中,化合物6显示出PD-1/PD-L1结合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22.5μmol/L。结论化合物4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3和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显示PD-1/PD-L1结合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共附生真菌 黑孢霉属 次生代谢产物 PD-1/PD-L1抑制活性
原文传递
湖南省道县水稻叶条斑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15
作者 王潇琪 任晓凤 +3 位作者 杨华 何斌 邓义昌 周倩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2023年6月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仙子脚镇多个村的水稻上发现一种叶条斑病,发生面积超过30 hm^(2),为探究发病原因,开展相关研究。【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对道县采集的水稻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到的病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结合IT... 【目的】2023年6月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仙子脚镇多个村的水稻上发现一种叶条斑病,发生面积超过30 hm^(2),为探究发病原因,开展相关研究。【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对道县采集的水稻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到的病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结合ITS、TEF1-α和TUB2基因序列联合建树,确定病原物,利用柯赫氏法则进行病原物验证。【结果】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仙子脚镇发生的水稻叶条斑病病原菌为稻黑孢(Nigrospora oryzae)。【结论】明确了湖南省道县水稻叶条斑病的病原菌,为今后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条斑病 分离鉴定 柯赫氏法则 稻黑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褐条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接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茜 姜树坤 +8 位作者 王立志 杨贤莉 李明贤 李忠杰 迟立勇 李锐 吴建忠 张丽艳 李柱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120-122,共3页
在黑龙江稻区采集病样、分离病原菌的基础上,获得形态差异明显的20株水稻叶褐条斑病菌,利用ITS序列鉴定其均为Nigrospora oryzae,由此推断Nigrospora oryzae为当地主要的水稻黑孢菌种群。此外,依据水稻叶褐条斑病的生物学特征,摸索了人... 在黑龙江稻区采集病样、分离病原菌的基础上,获得形态差异明显的20株水稻叶褐条斑病菌,利用ITS序列鉴定其均为Nigrospora oryzae,由此推断Nigrospora oryzae为当地主要的水稻黑孢菌种群。此外,依据水稻叶褐条斑病的生物学特征,摸索了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该研究结果为抗水稻叶褐条斑病的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黑孢菌 nigrospora oryzae 分离与鉴定 标准化接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引致水稻稻叶褐条斑的病原鉴定初报 被引量:14
17
作者 冯爱卿 汪文娟 +5 位作者 曾列先 陈深 杨健源 苏菁 汪聪颖 朱小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8-79,85,F0003,共4页
对广东稻区近年来水稻生产上发生较为普遍的水稻稻叶褐条斑病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根据柯赫氏法则,初步鉴定其致病病原菌为稻黑孢霉菌〔Nigrospora oryzae(Berk.et Br.)petch〕;其症状与水稻窄条斑病类似,主要见于水稻生长中后期,在叶面... 对广东稻区近年来水稻生产上发生较为普遍的水稻稻叶褐条斑病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根据柯赫氏法则,初步鉴定其致病病原菌为稻黑孢霉菌〔Nigrospora oryzae(Berk.et Br.)petch〕;其症状与水稻窄条斑病类似,主要见于水稻生长中后期,在叶面上形成黄褐至黑褐色的短细条状斑,严重时均可致全叶枯死,引起穗枯,谷粒结实差或不结实,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对该病在广东主栽水稻上的发生症状、病原鉴别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该病原菌在国内外不同寄主上发生、防治状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条斑 黑孢霉菌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N-15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0
18
作者 席晓圆 赵盛英 +3 位作者 张鹏 宋发军 雷世康 宁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19-1222,1283,共5页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研究是解决紫杉醇药源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主要报道了从南方红豆杉树皮的内表皮中筛选得到一株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N-15,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结果表明其提取...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研究是解决紫杉醇药源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主要报道了从南方红豆杉树皮的内表皮中筛选得到一株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N-15,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结果表明其提取物具有与紫杉醇及其前体巴卡亭Ⅲ、10-去乙酰巴卡亭Ⅲ标准品一致的色谱特征峰和保留时间,表明真菌N-15可以产紫杉醇及其两个前体物。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MS)检测结果表明,N-15的发酵液提取物具有和紫杉醇标准品相同质谱特征峰,进一步说明N-15可以产紫杉醇。通过结合形态特征观察和18S rRNA序列分析,将N-15初步确定为黑孢霉属(Nigrospora sp.)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内生菌 紫杉醇 巴卡亭Ⅲ 黑孢霉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文洁 王艳青 +2 位作者 孙道旺 尹桂芳 王莉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4,共7页
【目的】研究明确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荞麦褐斑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孢子形态及分析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对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 【目的】研究明确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荞麦褐斑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孢子形态及分析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对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菌株S62R5的rDNA-ITS序列长度为553 bp(登录号:KR002908.1),与稻黑孢菌菌株(登录号:EU529994.1)的同源性达100%。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PSA,最适菌丝生长温度25、28℃,致死温度为53℃,10 min;菌丝适宜生长的pH为5~9,最适pH为6;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氯化铵。【结论】引起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褐斑病 稻黑孢菌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组合)对稻黑孢霉菌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爱卿 黄显良 +5 位作者 江先芽 陈深 伍尚信 黄日亮 曾列先 朱小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6期51-54,I0001,共5页
在稻黑孢霉菌常发病区广东阳江市白沙,对77个水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抗稻黑孢霉菌自然诱发鉴定,采用病情指数对品种抗性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水稻品种(组合)对该病原的抗感性差异显著。高抗、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 在稻黑孢霉菌常发病区广东阳江市白沙,对77个水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抗稻黑孢霉菌自然诱发鉴定,采用病情指数对品种抗性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水稻品种(组合)对该病原的抗感性差异显著。高抗、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组合)数分别为0、1、7、17、15、37个。表现为中抗以上的品种如五粤占2号、粤澳占、乡意浓1号、长优736、H两优野占、新两优117等,在田间的病情指数均在20~30;而高感品种在田间的病情指数均在50以上,如鹏稻2号、湛黄占、合莉丝苗、粤标5号、禅增占、圳优21、美优丰占、II优916等,其中鹏稻2号对稻黑孢霉菌表现高度感病,其病情指数达100,产量损失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稻黑孢霉菌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