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铝合金零件表面强化的Ni-SiO_2-MoS_2复合镀层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金江 刘燕 王艺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2,共3页
在2A12铝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了Ni-SiO_2-MoS_2复合镀层,拟对铝合金零件进行表面强化。测试了镀层的形貌、成分及结合力,观察了基体与镀层表面的硬度压痕和磨损面形貌,并比较了基体与镀层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镀层表面比较平整,... 在2A12铝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了Ni-SiO_2-MoS_2复合镀层,拟对铝合金零件进行表面强化。测试了镀层的形貌、成分及结合力,观察了基体与镀层表面的硬度压痕和磨损面形貌,并比较了基体与镀层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镀层表面比较平整,无孔洞等缺陷,镀层中Ni、Si和Mo的质量比为92.23∶7.08∶0.69。镀层与基体之间结合牢固。镀层表面的硬度压痕较浅,其显微硬度在4 736~5 137MPa范围内,显微硬度是基体的10倍以上。镀层具有较好的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及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o2-mos2复合镀层 铝合金零件 表面强化 硬度压痕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材表面Ni-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及其性能 被引量:17
2
作者 向军淮 陈范才 严旭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23,共3页
采用扫描电镜、化学分析法和电化学方法,详细研究了阴极电流密度、镀液温度、镀液中MoS_2微粒浓度等工艺条件对Ni-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硬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制备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MoS_2 10 g/L,分散剂0.1 mg/g Mo... 采用扫描电镜、化学分析法和电化学方法,详细研究了阴极电流密度、镀液温度、镀液中MoS_2微粒浓度等工艺条件对Ni-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硬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制备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MoS_2 10 g/L,分散剂0.1 mg/g MoS_2,表面活性剂C 10^(-6)L/L,pH值4.8,温度55 ℃,D_k=1 A/dm^2,空气搅拌。按此工艺获得的复 合镀层具有显著的耐磨减摩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材 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 工艺参数 耐磨减摩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A12铝合金电沉积Ni-Co-MoS2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高辉 刘伟杰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共5页
采用电沉积方法在2A12铝合金表面制备了具有润滑减摩作用的Ni-Co-MoS2复合镀层,该镀层表面均匀、致密程度较高,有四个明显的衍射峰,呈现(111)晶面择优取向。对比了铝合金、Ni-Co合金镀层和Ni-Co-MoS2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电沉积方法在2A12铝合金表面制备了具有润滑减摩作用的Ni-Co-MoS2复合镀层,该镀层表面均匀、致密程度较高,有四个明显的衍射峰,呈现(111)晶面择优取向。对比了铝合金、Ni-Co合金镀层和Ni-Co-MoS2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Ni-Co合金镀层、Ni-Co-MoS2复合镀层的硬度分别是铝合金的8.2倍、8.9倍,磨损率较铝合金明显降低。通过电沉积Ni-Co合金镀层和Ni-Co-MoS2复合镀层使铝合金形成了致密的表面层,对铝合金起到表面硬化的作用,从而使铝合金的耐磨性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以电沉积Ni-Co-MoS2复合镀层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mos2复合镀层 电沉积 2A12铝合金 硬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复合镀(Ni-Co-P)-MoS_2自润滑镀层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宏科 张丹年 李运涛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3-25,共3页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Ni-Co-P)-MoS2自润滑镀工艺过程。讨论了各因素对(Ni-Co-P)-MoS2镀层性能的影响,得到较好的工艺条件:施镀时间2 h,温度90°C,pH值5,MoS28 g.L-1,CoSO4和NiSO4的摩尔比1∶1。镀层表面微粒分布均匀,自润滑性能较好。
关键词 (Ni-Co-P)-mos2 化学复合 自润滑镀层 摩擦系数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MoS_2/Ni基复合电刷镀层组织与耐磨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元柱 王研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0年第6期44-47,共4页
通过对纳米SiC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处理,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纳米SiC-MoS2/Ni基复合刷镀层,分析探讨了纳米SiC和MoS2的含量对镀层形貌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经表面修饰的纳米SiC颗粒可以提高镀层硬度,同时在干滑动磨损试验... 通过对纳米SiC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处理,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纳米SiC-MoS2/Ni基复合刷镀层,分析探讨了纳米SiC和MoS2的含量对镀层形貌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经表面修饰的纳米SiC颗粒可以提高镀层硬度,同时在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纳米SiC-MoS2复合刷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减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刷镀 复合镀层 纳米SiC-mo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SiC-MoS_2化学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及耐磨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杜春平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50,68,共3页
在Ni-P化学镀液中添加第二相粒子可提高镀层性能,但目前已有的此类研究中镀层性能还不甚理想。在35CrNi钢基体上沉积了Ni-P-SiC-MoS2复合镀层,借助扫描电镜(SEM)、能谱仪、显微硬度计、磨损试验机等分析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硬... 在Ni-P化学镀液中添加第二相粒子可提高镀层性能,但目前已有的此类研究中镀层性能还不甚理想。在35CrNi钢基体上沉积了Ni-P-SiC-MoS2复合镀层,借助扫描电镜(SEM)、能谱仪、显微硬度计、磨损试验机等分析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硬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Ni-P-SiC-MoS2镀层为非晶态结构;镀层硬度随SiC和MoS2混合微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先升后略降;添加SiC和MoS2的混合微粒6g/L的镀层摩擦磨损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 Ni-P—SiC—MoS2镀层 硬度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钢电沉积Co-W/CeO_(2)复合镀层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葛志华 武海勇 张柳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4,共9页
选择CeO_(2)颗粒作为复合相,利用电沉积技术在普通结构钢表面制备出Co-W/CeO_(2)复合镀层,并研究镀液中CeO_(2)颗粒浓度对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结合力、硬度、耐磨性能以及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W/CeO_(2)复合... 选择CeO_(2)颗粒作为复合相,利用电沉积技术在普通结构钢表面制备出Co-W/CeO_(2)复合镀层,并研究镀液中CeO_(2)颗粒浓度对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结合力、硬度、耐磨性能以及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W/CeO_(2)复合镀层与基体结合牢固,表面分布着类似胞状的晶粒团聚体,其化学成分为Co、W、Ce和O元素。随着镀液中CeO_(2)颗粒浓度从2 g/L升高到15 g/L,复合镀层的晶粒团聚体尺寸差异先减小后增大,吸附在晶粒团聚体表面及边界处的CeO_(2)颗粒量先增多后减少,导致复合镀层的硬度、耐磨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都呈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当镀液中CeO_(2)颗粒浓度为8g/L时,Co-W/CeO_(2)复合镀层的晶粒团聚体大小较为均匀,具有良好的致密性,其表面粗糙度仅为0.39μm。该复合镀层的硬度较Co-W合金镀层增大约76 HV,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摩擦系数和氧化增重量仅为0.43和0.74m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W/CeO_(2)复合镀层 电沉积 CeO_(2)颗粒 结合力 高温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MoS_2化学复合镀层激光处理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建勇 邵红红 +1 位作者 王兰 梁新华 《电镀与精饰》 CAS 2007年第4期45-48,共4页
对(Ni-P)-MoS2化学复合镀层进行激光处理,借助于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激光处理以后复合镀层的表面组织及性能做了分析,并与热处理后的镀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激光处理后由于镀层中能析出更多的Ni3P,镀层硬度明显... 对(Ni-P)-MoS2化学复合镀层进行激光处理,借助于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激光处理以后复合镀层的表面组织及性能做了分析,并与热处理后的镀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激光处理后由于镀层中能析出更多的Ni3P,镀层硬度明显高于热处理镀层的硬度。经过激光处理后(Ni-P)-MoS2化学复合镀层,硬度最高可达761 HV,热处理镀层的最高硬度633 HV。证明激光硬化处理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mos2化学复合镀层 激光处理 硬度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密度和施镀温度对铝合金表面Ni-SiC-MoS_2复合镀层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雷钰 闫莹雪 田晓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目的研究电镀工艺参数中的电流密度和施镀温度对铝合金表面Ni-Si C-MoS_2复合镀层组织形貌及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复合电镀的方法在铝合金上制备Ni-Si C-MoS_2复合镀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以及显微硬度仪,分析不同电流密度和... 目的研究电镀工艺参数中的电流密度和施镀温度对铝合金表面Ni-Si C-MoS_2复合镀层组织形貌及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复合电镀的方法在铝合金上制备Ni-Si C-MoS_2复合镀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以及显微硬度仪,分析不同电流密度和施镀温度下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成分、界面之间的结合情况以及显微硬度。结果电流密度为4 A/dm2时,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差,镀层表面粗糙不平;当电流密度增加到5 A/dm2时,镀层与基体结合紧密,并且镀层表面平整;当电流密度增大到6 A/dm2时,镀层表面平整度变差。施镀温度为40℃时,镀层厚度较薄;施镀温度为50℃时,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镀层表面平整;当施镀温度上升到60℃时,镀层与基体结合处出现裂纹,镀层质量下降。随电流密度和施镀温度的升高,镀层中Si C和MoS_2摩尔分数先增加后减小,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结论采用复合电镀的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可以制备出Ni-Si C-MoS_2复合镀层,当电流密度为5 A/dm2、施镀温度为50℃时,制备出的Ni-Si C-MoS_2复合镀层表面平整,厚度均匀,Si C与MoS_2摩尔分数可分别达到10.40%和0.77%。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与其Si C含量成正比,最高可达357.7HV0.01,是基体合金硬度的3.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Ni-SiC-mos2复合镀层 电流密度 施镀温度 微观形貌 成分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含量对Cu-MoS_2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李斌 孙万昌 +1 位作者 侯嵬玮 张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84-186,共3页
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在Q235钢基体表面制备了Cu-MoS2复合镀层,对镀层的截面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并考察了镀液中MoS2颗粒含量对复合镀层耐磨减摩性能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oS2颗粒均匀分布在Cu基金属中,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无... 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在Q235钢基体表面制备了Cu-MoS2复合镀层,对镀层的截面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并考察了镀液中MoS2颗粒含量对复合镀层耐磨减摩性能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oS2颗粒均匀分布在Cu基金属中,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无空隙和裂纹等缺陷,镀态下镀层为晶态结构;当镀液中MoS2颗粒含量为25g/L时,镀层的减磨耐磨性达到最佳;镀层的耐蚀性,随着MoS2颗粒含量的增加逐渐升高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沉积 Cu-mos2复合镀层 耐磨减摩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i-MoS_2复合镀层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11
作者 姚冠新 《表面工程》 CSCD 1994年第4期19-22,共4页
本文对优化规范下镀取的Fe-Ni-MOS2复合镀层进行了组织分析和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Fe-Ni合金镀层中弥散分布着6.41%重量的MoS2微粒后,其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明显下降,镀层的摩擦学性能得到改善。
关键词 复合镀层 MOS2 摩擦磨损性能 研究 微粒 摩擦系数 摩擦学性能 NI合金 组织分析 弥散
全文增补中
Ni-SiC和Ni-SiO_2复合镀层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禹萍 苏玉长 +1 位作者 谭澄宇 冯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29,44,共4页
对Ni SiC、Ni SiO2 复合镀层在 5 %NaCl+0 .5 %H2 O2 溶液中的腐蚀性能 ,80 0℃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以及导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扫描电镜 (SEM)对镀层微观组织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与Ni SiC复合镀层比较 ,Ni SiO2 ... 对Ni SiC、Ni SiO2 复合镀层在 5 %NaCl+0 .5 %H2 O2 溶液中的腐蚀性能 ,80 0℃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以及导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扫描电镜 (SEM)对镀层微观组织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与Ni SiC复合镀层比较 ,Ni SiO2 复合镀层在 5 %NaCl+0 .5 % /H2 O2 溶液中以及在 80 0℃高温环境中 ,均表现出较好的耐蚀和抗氧化能力 ;而Ni SiC复合镀层的导热性则明显强于Ni SiO2 ,两者的导热系数随时间延长均略有减少。文中对产生这些性能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C ni-sio2 复合镀层 耐蚀性 高温氧化 导热性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SiO_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电沉积及其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卜路霞 石军 +1 位作者 朱华玲 尉震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5,19,共4页
采用控电流电沉积技术以铜为基体制备了Ni-S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通过改变镀液中SiO2纳米微粒的质量浓度,考察了其对镀层中SiO2微粒的质量分数、电沉积速率及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对纯镍镀层与Ni-S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比... 采用控电流电沉积技术以铜为基体制备了Ni-S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通过改变镀液中SiO2纳米微粒的质量浓度,考察了其对镀层中SiO2微粒的质量分数、电沉积速率及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对纯镍镀层与Ni-S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了阴极电流密度对复合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镀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ρ(SiO2),可以调节Ni-SiO2复合镀层的组成、电沉积速率和耐蚀性能。当ρ(SiO2)为10~15g/L且电流密度为1A/dm2时,复合镀层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相对于纯镍镀层,Ni-S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具有更好的耐蚀性,其表面更致密、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 电沉积 耐蚀性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SiC-MoS_2/Ni基复合电刷镀层微观组织与耐磨性能
14
作者 薛永超 王研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第33期6-6,共1页
通过对微纳米SiC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处理,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微纳米SiC-MoS2/Ni基复合刷镀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研究微纳米SiC和MoS2的含量对镀层形貌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经表面修饰的微纳米SiC颗粒可以... 通过对微纳米SiC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处理,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微纳米SiC-MoS2/Ni基复合刷镀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研究微纳米SiC和MoS2的含量对镀层形貌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经表面修饰的微纳米SiC颗粒可以提高镀层硬度;同时在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微纳米SiC-MoS2复合刷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减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 电刷镀 复合镀层 微纳米SiC—Mo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零件冲压模具用导柱表面Ni-S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鑫 张耀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69,共4页
为提高汽车零件冲压模具用导柱表面的耐磨性能,在导柱基材20Cr钢表面电沉积Ni-SiO_2纳米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和显微组织,并利用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检测纳米复合镀层... 为提高汽车零件冲压模具用导柱表面的耐磨性能,在导柱基材20Cr钢表面电沉积Ni-SiO_2纳米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和显微组织,并利用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检测纳米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复合镀层的形貌质量较好,组织致密,平均晶粒尺寸为(50~100)nm;主要含Ni、Si、O等元素,其中SiO_2的质量分数约为7.8%;平均硬度约为660HV,是20Cr钢的1.1倍;耐磨性能优于20Cr钢,平均摩擦因数约为0.4,是20Cr钢平均摩擦因数的3/4。纳米复合镀层能够为20Cr钢提供有效的表面磨损防护,将纳米复合镀层用在汽车零件冲压模具用导柱上可提高导柱表面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o2纳米复合镀层 20CR钢 表面形貌 显微组织 硬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SiO_2复合镀层腐蚀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汤皎宁 杨钦鹏 +4 位作者 曹建明 李均钦 高继华 龚晓钟 谷坤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5期383-385,390,共4页
利用瓦特型复合镀液制备Ni SiO2 复合镀层 ,探讨了电沉积过程和获得的镀层的性质 ;尤其是电流密度对获得的Ni SiO2 复合镀层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Ni SiO2 复合镀层的硬度可达到HVM4 1 0 .2。在 3%NaCl溶液中 ,Ni SiO2 复合镀... 利用瓦特型复合镀液制备Ni SiO2 复合镀层 ,探讨了电沉积过程和获得的镀层的性质 ;尤其是电流密度对获得的Ni SiO2 复合镀层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Ni SiO2 复合镀层的硬度可达到HVM4 1 0 .2。在 3%NaCl溶液中 ,Ni SiO2 复合镀层磨损量比纯镍层降低 5 0 % ,比A3钢的磨损量降低 86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Ni SiO2复合镀层在 3%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流比纯镍镀层降低 4 3% ,表现出较好的耐腐蚀性能。SEM分析显示Ni SiO2复合镀层表面是由SiO2 在Ni基体上紧密堆积而成 ,Ni与Si的组分比是 3.4∶1 .2。X射线分析显示Ni SiO2 复合镀层中Ni为面心立方结构 ,其晶粒尺寸为 1 9.1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o2复合镀层 腐蚀摩擦学 电沉积 电流密度 电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Zn-TiO_(2)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雷思哲 翟晓霞 +2 位作者 阮乐 覃冬丽 姜吉琼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2,共6页
采用电沉积法在氯化物体系获得了Zn-TiO_(2)复合镀层,研究了颗粒添加量、电流密度和机械搅拌速度对镀层厚度和耐蚀性的影响,对工艺优化后的镀层进行了形貌和元素分布表征。结果表明:在TiO_(2)添加量为10 g/L、电流密度2 A/dm^(2)、搅拌... 采用电沉积法在氯化物体系获得了Zn-TiO_(2)复合镀层,研究了颗粒添加量、电流密度和机械搅拌速度对镀层厚度和耐蚀性的影响,对工艺优化后的镀层进行了形貌和元素分布表征。结果表明:在TiO_(2)添加量为10 g/L、电流密度2 A/dm^(2)、搅拌速度为150 r/min的沉积条件下,获得的镀层厚度可达8.3μm,腐蚀电流最小为2.983×10^(-4) A;TiO_(2)颗粒成功共沉积到镀层当中,其质量分数为4.6%;镀层中Zn呈层状堆积分布,TiO_(2)颗粒分布在Zn层交界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物体系 Zn-TiO_(2)复合镀层 耐蚀性 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翼轴用Ni−Al_(2)O_(3)−PTFE复合镀层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
18
作者 刘李 孙炫琪 +3 位作者 陈子豪 戴庆文 黄巍 王晓雷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76-286,共11页
针对国内航空传动系统翻修间隔时间短的不足,以硬质颗粒Al_(2)O_(3)和润滑材料PTFE作为微粒,采用电刷镀技术在旋翼轴常用过渡层金属材料T2紫铜片表面,制备Ni−Al_(2)O_(3),Ni−PTFE,Ni−Al_(2)O_(3)−PTFE复合镀层,采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 针对国内航空传动系统翻修间隔时间短的不足,以硬质颗粒Al_(2)O_(3)和润滑材料PTFE作为微粒,采用电刷镀技术在旋翼轴常用过渡层金属材料T2紫铜片表面,制备Ni−Al_(2)O_(3),Ni−PTFE,Ni−Al_(2)O_(3)−PTFE复合镀层,采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表征分析镀层微观形貌、元素含量分布及硬度;采用自制的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镀层试样进行摩擦磨损试验,探究镀层摩擦学性能及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Al_(2)O_(3)颗粒含量的提高,Ni−Al_(2)O_(3)−PTFE复合镀层表面微晶单元尺寸减小,硬度提高,Ni−Al_(2)O_(3)−PTFE(3∶1)显微硬度最大为236 HV,相比于Ni−PTFE复合镀层提升约66%;Ni−Al_(2)O_(3)−PTFE复合镀层结合了Al_(2)O_(3)和PTFE两者的优势,在具有减摩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Ni−Al_(2)O_(3)−PTFE(1∶1)复合镀层的减摩性能最优,相比于Ni−Al_(2)O_(3)其摩擦系数降低约52%;Ni−Al_(2)O_(3)−PTFE(3∶1)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最优,相比于Ni−PTFE其磨损率降低约85%;Ni−Al_(2)O_(3)−PTFE复合镀层的磨损形式主要是机械磨损,存在轻微的氧化磨损和黏着磨损,复合镀层表面微凸体的塑性变形可为摩擦表面提供润滑膜,其中PTFE是自润滑颗粒,Al_(2)O_(3)颗粒起到支撑与强化的作用,保护镀层免受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传动系统 旋翼轴 复合镀层 Al_(2)O_(3) PTFE 电刷镀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射流电沉积Ni-W-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工艺参数优化及性能研究
19
作者 马春阳 何泓鑫 +4 位作者 夏法锋 王晨 苑博旭 刘晓平 王俊夫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102,共10页
为提高农机部件表面耐磨性能,采用超声波辅助射流电沉积方法制备Ni-W-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利用JMP软件中预制的响应曲面刻画器、等高线刻画器及预制刻画器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射流速率、Al_(2)O_(3)纳米粒子含量及超声波功率)间交... 为提高农机部件表面耐磨性能,采用超声波辅助射流电沉积方法制备Ni-W-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利用JMP软件中预制的响应曲面刻画器、等高线刻画器及预制刻画器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射流速率、Al_(2)O_(3)纳米粒子含量及超声波功率)间交互作用对纳米复合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验证制备NiW-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微硬度计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测试不同工艺参数组合下制备的纳米复合镀层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射流速率、Al_(2)O_(3)纳米粒子含量、超声波功率、二次交互项及二次幂项均对纳米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影响较为显著。经JMP软件优化后的制备工艺参数组合为:射流速率3.71 m·s^(-1),Al_(2)O_(3)纳米粒子含量15.38 g·L^(-1),超声波功率210 W。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制得纳米复合镀层具有表面形貌致密、晶粒细化程度高、显微硬度大(724.9 HV)、摩擦系数及磨损量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辅助射流电沉积 工艺参数优化 Ni-W-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 显微硬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浓度对柔性摩擦辅助电镀Ni-Co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史晓彤 张伟强 +4 位作者 吕镖 陶绍虎 刘贺 柳泉 郭策安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156-1159,共4页
利用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在炮钢表面制备n-Al_(2)O_(3)/Ni-Co复合镀层,研究镀液中Al_(2)O_(3)浓度对Ni-Co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Al_(2)O_(3)为5 g·L^(-1)时,镀层平均晶粒尺寸最小(9.6 nm),显微硬度最大(573.28 ... 利用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在炮钢表面制备n-Al_(2)O_(3)/Ni-Co复合镀层,研究镀液中Al_(2)O_(3)浓度对Ni-Co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Al_(2)O_(3)为5 g·L^(-1)时,镀层平均晶粒尺寸最小(9.6 nm),显微硬度最大(573.28 HV);腐蚀电化学研究表明,此时镀层自腐蚀电位正移至-0.304 V,自腐蚀电流较小(1.313μA·cm^(-2)),耐腐蚀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浓度 Ni-Co复合镀层 晶粒尺寸 显微硬度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