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trin-1受体UNC5C广泛甲基化与大肠癌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孙冬生 贾凤杰 +4 位作者 刘宁 王刚 李海洋 高春艳 王志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18期1964-1965,201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突起生长导向因子( Netrin -1)受体 UNC5C 广泛甲基化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结合重亚硫酸盐限制性内切酶法( COBRA)检测54例散发性大肠癌组织及其相关正常黏膜组织以及52例大肠腺瘤组织中 UNC5C 启动... 目的:探讨神经突起生长导向因子( Netrin -1)受体 UNC5C 广泛甲基化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结合重亚硫酸盐限制性内切酶法( COBRA)检测54例散发性大肠癌组织及其相关正常黏膜组织以及52例大肠腺瘤组织中 UNC5C 启动子的2个区域(区域1和区域2)中 UNC5C甲基化情况,分析 UNC5C 甲基化与大肠癌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广泛 UNC5C甲基化(区域1和区域2均甲基化)及部分甲基化(区域1或区域2甲基化)在大肠癌组织、腺瘤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分别占59%(32/54)和87%(47/54),8%(4/52)和38%(20/52),0%(0/54)和9%(5/54)。无论广泛还是部分 UNC5C 的甲基化率大肠癌组织均明显高于腺瘤组织及正常组织(P均﹤0.05)。UNC5C 基因在Ⅰ~Ⅱ期以及Ⅲ~Ⅳ期的甲基化水平均显著高于未甲基化水平,Ⅰ~Ⅱ期甲基化水平与Ⅲ~Ⅳ期甲基化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UNC5C甲基化与大肠癌发病呈显著正相关(r=0.856,P ﹤0.05),但广泛甲基化与肿瘤的分期并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Netrin-1受体 UNC5C甲基化及其范围与大肠癌发生具有紧密联系,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rin-1受体 UNC5C甲基化 广泛甲基化 部分甲基化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导向因子Netrin-1受体DCC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杜旭 王瑞辉 +4 位作者 王鹏利 王宇 张兆星 陈超朝 刘雯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5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受体DCC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20只)、模型对照组(20只)和电针治疗组(20只)。后两组大鼠右坐骨神经横断后即刻端对端缝合。电针治疗组取&q...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受体DCC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20只)、模型对照组(20只)和电针治疗组(20只)。后两组大鼠右坐骨神经横断后即刻端对端缝合。电针治疗组取"环跳"、"足三里"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15分钟,7天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应用免疫组化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Netrin-1受体DCC的表达变化。结果电针治疗组大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损伤坐骨神经、相应脊髓段DCC在第一疗程后表达均增强,后两疗程后有所降低,但前者始终强于后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两组始终都强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增强损伤的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中Netrin1受体DCC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生长导向因子netrin-1 受体DCC 痹证 动物实验 环跳 足三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BBOX1-2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促进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3
作者 孙颖 顾玮 +1 位作者 王吉 郑雄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57-62,I0002,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BBOX1-2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BBOX1-2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接受胃癌根治术30例病人肿瘤组织及癌旁相应正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T(real-time PCR,RT-PCR)检测lncRNA-BBOX1-2和FGFR1表达;si-linc-BBOX1-2转染SGC-7901细胞后,通过蛋白质印迹法/细胞存活率分析(MTT)、细胞迁移和侵袭(Transwell)实验、细胞划痕、平板克隆一系列生物学功能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生物学功能及FGFR1表达的变化。结果胃癌组织中的lncRNA-BBOX1-2(3.68±0.58比1.15±0.11)和FGFR1(4.26±0.71比1.19±0.18)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si-linc-BBOX1-2转染SGC-7901细胞后,FGFR1表达下调,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和生存能力明显下降。结论LincRNA-BBOX1-2可通过调控FGFR1的表达介导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可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BBOX1-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调控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类固醇激素与肺结核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4
作者 杨颖乔 李燕 徐旭燕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基线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TREM)-1、类固醇激素[皮质醇和脱氢表雄酮(DHEA)]和免疫内分泌标志物与肺结核(PTB)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招募了76例PTB患者和78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比... 目的探讨基线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TREM)-1、类固醇激素[皮质醇和脱氢表雄酮(DHEA)]和免疫内分泌标志物与肺结核(PTB)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招募了76例PTB患者和78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健康者、PTB患者的血浆sTREM-1水平,并分析血浆s TREM-1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和干扰素(IFN)-γ、红细胞沉降率(ESR)、类固醇激素(皮质醇和DHEA)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炎性转录物(IL-6、IFN-γ)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TB患者中sTREM-1、CRP、ESR、IL-6、IFN-γ、皮质醇、皮质醇/DHEA显著升高(P<0.05),而DHEA显著降低(P<0.05)。且重度PTB组sTREM-1、ESR水平高于轻、中度PTB组。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在所有患者中,s TREM与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只有在重度PTB患者中,sTREM-1与皮质醇/DHEA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DHEA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血浆sTREM-1水平较高可能是导致PTB患者晚期疾病特有的免疫内分泌失衡持续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肺结核 重度肺结核 免疫内分泌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受体激动剂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脂、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张磊 杜明远 +3 位作者 闫海峰 徐亚洲 李一卓 李晓辉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体激动剂对ApoE基因敲除(ApoE^(-/-))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小鼠血脂、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ApoE^(-/-)小鼠分为模型组、利拉鲁肽低剂量...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体激动剂对ApoE基因敲除(ApoE^(-/-))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小鼠血脂、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ApoE^(-/-)小鼠分为模型组、利拉鲁肽低剂量组和利拉鲁肽高剂量组,每组10只。在接受西方饮食喂养8周后,对其进行利拉鲁肽的注射。10只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喂养8周后注射生理盐水。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AS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纤维帽厚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血脂水平(TC、TG、LDL-C、HDL-C),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法检测小鼠氧化应激(SOD、MD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MT、斑块纤维帽厚度增加,血清中LDL-C、TG、TC、IL-6、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HDL-C水平降低,GSH、MDA升高,SOD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利拉鲁肽低、高剂量组IMT水平下降、纤维帽厚度增加,血清LDL-C、TG、TC、IL-6、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升高,GSH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MDA降低与SOD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组MDA降低与SOD升高水平则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的主动脉形态、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氧化应激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改善斑块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小鼠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脂质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6
作者 杨启梅 李维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1期99-10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It-1)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组。男46例,女32例;年...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It-1)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组。男46例,女32例;年龄32~76(47.92±4.65)岁;体重指数20.37~27.94(24.57±3.24)kg/m^(2)。另外,选取同期38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参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4~63(48.23±4.81)岁;体重指数19.86~22.51(20.87±2.39)kg/m^(2)。采用纯音测听检查评估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并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组,重度组16例[纯音平均听阈(PTA)>60 dBHL]、中度组39例(PTA>40~60 dBHL)、轻度组23例(PTA 20~40 dBHL)。所有患者均给予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10 d为1个疗程,10 d后评估患者预后。根据预后情况将治疗后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7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程、临床症状、耳聋部位、听力损失程度、基础疾病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研究组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均高于参照组[(17.27±3.14)ng/L比(6.63±1.67)ng/L、(157.82±13.47)ng/L比(81.67±10.63)ng/L](均P<0.05)。重度、中度组Caspase-3、sFIt-1水平均高于轻度组,重度组上述指标均高于中度组(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81、0.841,均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年龄、听力损伤程度、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听力损失程度(OR:0.009,95%CI:0.000~0.209)、年龄(OR:1.165,95%CI:1.049~1.293)、血清Caspase-3(OR:1.546,95%CI:1.183~2.022)、sFIt-1(OR:1.058,95%CI:1.015~1.104)水平均是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单独预测。其中联合预测灵敏度66.67%,特异度87.72%,AUC为0.819(0.712~0.925);Caspase-3灵敏度52.38%,特异度82.46%,AUC为0.721(0.593~0.849);sFIt-1灵敏度52.38%,特异度84.21%,AUC为0.703(0.573~0.832)。结论血清Caspase-3、sFlt-1水平升高可反映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二者联合检测可更准确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预后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环境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7
作者 韩念荣 黄异飞 +2 位作者 艾克热木·吾斯曼 刘岩路 胡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961-3967,共7页
背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在高糖环境下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中PD-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 背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在高糖环境下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中PD-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糖组(5.6 mmol/L)、高糖组(30 mmol/L)、PD-1过表达组、PD-1过表达空载组、PD-1敲低组、PD-1敲低空载组、PI3K/AKT通路抑制剂组(PD-1敲低+5μmol/L LY294002)。通过在高糖培养基中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模拟体外糖尿病环境,采用qRT-PCR检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PD-1及其配体PD-L1和成骨标志物Runx2、OSX的mRNA表达,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S染色观察成骨分化能力,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D-1、PD-L1、p-PI3K、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高糖组PD-1及PD-L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糖组,高糖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较正常糖组显著下降;②敲低PD-1表达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增加细胞增殖活性,同时激活PI3K/AKT通路;③加入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显著下降。结果表明:PD-1依赖于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高糖环境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高糖 成骨分化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PI3K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影响高糖条件下成骨细胞分化的机制
8
作者 张万里 白涛 +4 位作者 韩念荣 艾克热木•吾斯曼 刘岩路 黄异飞 胡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521-3528,共8页
背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可以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影响骨稳态,然而其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对高糖环境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 背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可以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影响骨稳态,然而其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对高糖环境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①动物实验: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与模型组(n=6),对照组常规喂养,模型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1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模型。喂养8周后,取2组大鼠股骨,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icro-CT检测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mNRA表达。②细胞实验:将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4组处理:正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加入低糖培养基,PD-1沉默组转染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siRNA,PD-1沉默空载组转染siRNA-NC。转染48 h后,正常对照组更换为新的低糖培养基,高糖模型组、PD-1沉默组、PD-1沉默空载组更换为高糖培养基,培养48 h后进行成骨诱导培养。成骨诱导21 d后,分别进行茜素红染色、qRT-PCR(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RUNX2 mRNA表达)与Western blot(β-catenin、GSK-3β、p-GSK-3β与Axin2蛋白表达)检测。结果与结论:①动物实验:苏木精-伊红染色与micro-C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1型糖尿病骨质疏松造模成功。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细胞实验: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高糖模型组、PD-1沉默空载组矿化结节形成能力低于对照组、PD-1沉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模型组、PD-1沉默空载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mRNA表达及GSK3β、Axin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RUNX2 mRNA表达及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高糖模型组、PD-1沉默空载组比较,PD-1沉默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mRNA表达及GSK3β、Axin2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RUNX2 mRNA表达及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③结果表明:沉默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表达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高糖条件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 骨质疏松 成骨分化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工程化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信号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骨破坏
9
作者 韩海慧 冉磊 +5 位作者 孟晓辉 辛鹏飞 向峥 边艳琴 施杞 肖涟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05-1912,共8页
背景:尽管科研人员已注意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尚未有学者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研究进展作全面综述。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成纤维细胞生长... 背景:尽管科研人员已注意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尚未有学者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研究进展作全面综述。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机制。方法: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软骨细胞,巨噬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T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以“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rheumatoid arthritis,bone destruction,osteocytes,osteoblasts,osteoclasts,chondrocytes,macrophages,synovial fibroblasts,T cells,endothelial cell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重点为1992年4月至2024年1月。通过阅读文献题目、摘要及全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后纳入8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广泛表达于骨组织相关细胞,包括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可以通过调控这些细胞的功能来影响骨重塑过程和维持骨稳态,促进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发生和发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还可以在滑膜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参与炎症反应,在内皮细胞中调控滑膜血管生成,从多个方面促进骨破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一个重要参与因素,为进一步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骨破坏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滑膜成纤维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抑制剂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骨破坏的影响
10
作者 韩海慧 孟晓辉 +3 位作者 徐博 冉磊 施杞 肖涟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8-977,共10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表明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可能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靶点。目的:探讨FGFR1抑制剂(PD173074)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骨破坏的影响。方法:将25只雌性SD... 背景: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表明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可能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靶点。目的:探讨FGFR1抑制剂(PD173074)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骨破坏的影响。方法:将2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PD173074低剂量组、PD173074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无菌PBS,甲氨蝶呤组药物注射剂量为1.04 mg/kg,PD173074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药物注射剂量分别为5,20 mg/kg,1次/周。给药4周后取材,观察大鼠临床症状以及关节肿胀情况,踝关节Micro-CT三维重建及分析,观察踝关节病理变化,检测关节周围血管生成情况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检测关节滑膜中p-F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表达,观察肝、脾、肾病理变化并计算肝、脾、肾指数。结果与结论:①PD173074能够减轻模型大鼠踝关节临床症状及关节肿胀,延缓骨质丢失,改善骨结构,减轻关节滑膜侵袭以及软骨骨侵蚀,降低关节周围破骨细胞数量,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血管生成,降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抑制FGFR1磷酸化蛋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蛋白表达。②大鼠肝、脾、肾病理观察表明经过PD173074治疗后无明显的毒副作用。③研究证明了FGFR1抑制剂能够延缓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炎症及骨破坏的进展,并抑制血管的生成。初步验证了PD173074在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FGFR1磷酸化发挥作用,为寻找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PD17307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胶原诱导型关节炎 动物模型 骨破坏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相关蛋白1介导自噬在胃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婷婷 郭静 +3 位作者 常宇 马军伟 冯蓓 胡云峰 《中国医药》 2025年第1期153-157,共5页
胃癌是消化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癌症相关的主要死因之一。化疗是晚期胃癌的常规治疗方法,而化疗耐药性是胃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代谢过程,自噬调控胃癌的发展与化疗耐药性。γ-氨基丁酸A型受体相关蛋白... 胃癌是消化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癌症相关的主要死因之一。化疗是晚期胃癌的常规治疗方法,而化疗耐药性是胃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代谢过程,自噬调控胃癌的发展与化疗耐药性。γ-氨基丁酸A型受体相关蛋白1(GABARAPL1)是一种泛素样蛋白,在自噬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GABARAPL1轴可能是胃癌发展、化疗耐药的关键机制。本文就GABARAPL1调控自噬的机制及其对胃癌发展、化疗耐药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GABA A型受体相关蛋白1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trin-1 signaling pathway mechanism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12
作者 Kedong Zhu Hualong Wang +2 位作者 Keqiang Ye Guiqin Chen Zhaohui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4期960-972,共13页
Netrin-1 and its receptors play crucial roles in inducing axonal growth and neuronal migration during neuronal development.Their profound impacts then extend into adulthood to encompass the maintenance of neuronal sur... Netrin-1 and its receptors play crucial roles in inducing axonal growth and neuronal migration during neuronal development.Their profound impacts then extend into adulthood to encompass the maintenance of neuronal survival and synaptic function.Increasing amounts of evidence highlight several key points:(1)Diminished Netrin-1 levels exacerbate pathological progression in animal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Parkinson’s disease,and potentially,similar alterations occur in humans.(2)Genetic mutations of Netrin-1 receptors increase an individuals’susceptibility to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3)Therapeutic approaches targeting Netrin-1 and its receptors offer the benefits of enhancing memory and motor function.(4)Netrin-1 and its receptors show genetic and epigenetic alterations in a variety of cancers.These findings provide compelling evidence that Netrin-1 and its receptors are crucial target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Through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Netrin-1 signaling pathways,our objective is to uncover potential therapeutic avenues for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axon guidance colorectal cancer netrin-1 receptors netrin-1 signaling pathways netrin-1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neuron survival Parkinson’s disease UNC5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与阿尔茨海默病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和认知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王誉静 徐一心 +3 位作者 张丹丹 王姬 王毅 王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2,共8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1 receptor,CSF1R)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关系,并分析CSF1R是否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相关。方法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计划数据库... 目的探讨脑脊液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1 receptor,CSF1R)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关系,并分析CSF1R是否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相关。方法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计划数据库中收集非痴呆成人的数据,根据NIA-AA标准将参与者分为4组(A-/TN-组、A+/TN-组、A+/TN+组和A-/TN+组),追踪AD不同病理阶段脑脊液CSF1R的动态变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CSF1R与AD生物标志物和认知的关系,并利用中介模型研究CSF1R与AD病理的潜在关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1例非痴呆成人,与A+/TN-组相比,A-/TN+组(P<0.05)和A+/TN+组(P<0.05)脑脊液CSF1R水平增加。脑脊液CSF1R水平与脑脊液tau蛋白(P<0.001)、磷酸化的tau蛋白(P<0.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β淀粉样蛋白无相关性(P=0.123),在认知正常组和轻度认知障碍组中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在轻度认知障碍组中,较高的脑脊液CSF1R水平与较低的认知水平相关(P<0.05)。此外,CSF1R和AD病理的关系部分由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sTREM2)介导(19.3%~31.4%)。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了CSF1R与AD生物标志物和认知存在关联,CSF1R可能通过sTREM2影响AD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与化疗联合治疗对晚期胃癌患者胃肠功能及外周血炎性标志物的影响
14
作者 任芳 邱鹏 +1 位作者 尤江莲 和庆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14-18,23,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AGC)患者胃肠功能及外周血炎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3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8例AG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AGC)患者胃肠功能及外周血炎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3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8例AG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与研究组(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联合常规化疗),每组64例。比较2组近期疗效,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个周期后胃肠功能水平、外周血炎性标志物水平,并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2组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生长抑素(SS)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胆囊收缩素(CCK)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VIP、SS水平低于对照组,GAS、MTL、CCK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2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NLR、PLR水平低于对照组,LM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AGC可提升近期疗效,改善胃肠功能,降低外周血NLR、PLR水平,并提高外周血LMR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抑制剂 化疗 胃肠功能 炎性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通路拮抗剂研究进展
15
作者 夏黎明 岳锋 +2 位作者 祝仰钊 张秋雨 王选年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07,共5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是一种免疫抑制性受体,通过与表现于特定淋巴细胞表面的PD-L1配体结合,触发淋巴细胞死亡,进而抑制免疫反应。在某些慢性病毒感染及肿瘤等疾病的进程中,PD-1及其配体的表达量及转录水平显著升...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是一种免疫抑制性受体,通过与表现于特定淋巴细胞表面的PD-L1配体结合,触发淋巴细胞死亡,进而抑制免疫反应。在某些慢性病毒感染及肿瘤等疾病的进程中,PD-1及其配体的表达量及转录水平显著升高,这导致免疫系统中T细胞的激活受阻,免疫功能随之受损。探索干预PD-1通路的目的是恢复T细胞的活性。论文梳理了近年来关于PD-1/PD-L1通路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单克隆抗体类拮抗剂、小分子肽类拮抗剂及小分子非肽类抑制剂等领域的最新发现,为免疫联合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旨在逆转动物和人体内的免疫抑制状态,开拓联合免疫治疗的新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拮抗剂 免疫功能损伤 免疫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选Toll样受体激动剂用于羊抗人载脂蛋白A1抗体的制备
16
作者 邓碧华 周宇杰 +3 位作者 尹文竹 唐欣薇 梅栋 徐志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98-101,共4页
为了筛选能够提高羊免疫应答的Toll样受体激动剂,设计针对羊TLR1~TLR10基因序列的引物,采用PCR方法检测羊体内Toll样受体的表达情况。然后,将人载脂蛋白A1(ApoA1)和HMT13佐剂配伍不同的TLR1~TLR9样受体激动剂,分组免疫湖羊后采集血样,... 为了筛选能够提高羊免疫应答的Toll样受体激动剂,设计针对羊TLR1~TLR10基因序列的引物,采用PCR方法检测羊体内Toll样受体的表达情况。然后,将人载脂蛋白A1(ApoA1)和HMT13佐剂配伍不同的TLR1~TLR9样受体激动剂,分组免疫湖羊后采集血样,并通过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在湖羊的血液中均可检测到TLR1~TLR10的特异性目的片段。经过3、5、7次免疫后,添加TLR3激动剂的组效价最高,说明TLR3激动剂Ploy(I∶C)免疫增强效果最佳,可作为提高羊疫苗免疫的候选激动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激动剂 湖羊 APOA1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在细胞死亡及相关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蒋雪雪 曹心宇 +1 位作者 何伟奇 查娟民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7期110-114,共5页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是一种在多个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信号作用的蛋白激酶,其作为多种受体的下游信号分子,可介导细胞存活、炎症、凋亡等不同过程。RIP1与炎症反应、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性疾病...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是一种在多个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信号作用的蛋白激酶,其作为多种受体的下游信号分子,可介导细胞存活、炎症、凋亡等不同过程。RIP1与炎症反应、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等有较大相关性。RIP1既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也可抑制肿瘤活性,RIP1或可成为治疗肿瘤性疾病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主要就RIP1在细胞死亡中多重作用的具体机制及其与相关肿瘤的关系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细胞程序性死亡 坏死性凋亡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磷脂酶A2及国家早期预警评分对重症肺炎所致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18
作者 吴秀娟 韩娜 +2 位作者 菅辉玲 马宏鹰 张大军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磷脂酶A2(PLA2)及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对重症肺炎(SP)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SP所致ARDS患者143例为ARDS组,另选6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磷脂酶A2(PLA2)及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对重症肺炎(SP)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SP所致ARDS患者143例为ARDS组,另选6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ARDS组患者的血清sTREM-1、PLA2水平和NEWS评分,对SP所致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DS组患者血清sTREM-1、PLA2水平、NEWS评分出现显著升高(均P<0.05)。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舒张压、收缩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较长(P<0.05),血清sTREM-1、PLA2水平、NEWS评分明显升高(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长、高血清sTREM-1、PLA2水平、高NEWS评分是PSUI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sTREM-1、PLA2联合NEWS评分对SP所致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明显高于三者独立检测(均P<0.05)。结论:SP所致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长、高血清sTREM-1、PLA2水平、高NEWS评分。血清sTREM-1、PLA2联合NEWS评分对SP所致ARDS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磷脂酶A2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通路探究巨噬细胞极化在象皮生肌膏治疗大鼠肛瘘术后模型创面中的作用实验研究
19
作者 韩秀芳 曾婷婷 +1 位作者 段文丽 周莉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96-300,306,共6页
目的:基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在象皮生肌膏治疗大鼠肛瘘术后模型创面中的作用。方法:将10只SPF级健康成年SD大鼠(对照组)、10只SDF-1基因特异性敲除大鼠(SDF-1-/-组)和10只SDF-1基因过... 目的:基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在象皮生肌膏治疗大鼠肛瘘术后模型创面中的作用。方法:将10只SPF级健康成年SD大鼠(对照组)、10只SDF-1基因特异性敲除大鼠(SDF-1-/-组)和10只SDF-1基因过表达大鼠(SDF-1过表达组)通过钢丝引流进行肛瘘造模,之后对大鼠实施肛瘘瘘管切开术建立肛瘘术后创面模型。各组大鼠统一给予象皮生肌膏治疗10d。每组大鼠分别在治疗第0、5、10天采用常规面积检测法测量创面面积。Wetsern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各组大鼠肉芽组织中SDF-1、CXCR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IF)分析给药第10天各组大鼠肉芽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大鼠肉芽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分析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在治疗第5、10天,SDF-1-/-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低于对照组大鼠,SDF-1过表达组大鼠创面愈合率高于SDF-1-/-组和对照组(均P<0.05)。SDF-1过表达组大鼠创面基本愈合,对照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良好,SDF-1-/-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最差。IF分析显示,SDF-1-/-组大鼠肉芽组织中IL-6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SDF-1过表达IL-6表达水平低于SDF-1-/-组和对照组(均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SDF-1-/-组大鼠肉芽组织中巨噬细胞M1/M2比例高于对照组,SDF-1过表达组M1/M2比例低于SDF-1-/-组和对照组(均P<0.05)。Westernblot和RT-qPCR结果显示,SDF-1-/-组大鼠肉芽组织中SDF-1、CXCR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SDF-1过表达组SDF-1、CXCR4蛋白和mRNA高于SDF-1-/-组和对照组(均P<0.05)。IHC染色分析表明,SDF-1-/-组大鼠肛瘘创面肉芽组织内,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与CXCR4同步降低,而在对照组和SDF-1过表达组均呈高水平表达。结论:SDF-1/CXCR4通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和诱导巨噬细胞M2极化抑制炎症反应,进而增强象皮生肌膏对肛瘘创面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象皮生肌膏 细胞衍生因子1 趋化因子受体4 巨噬细胞 创面修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股沟疝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Toll样受体4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
20
作者 胡泽 李艳 邵军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53-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Toll样受体4(TLR4)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接受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的腹股沟疝患者256例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13例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疾病组血清HM...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Toll样受体4(TLR4)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接受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的腹股沟疝患者256例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13例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疾病组血清HMGB1和TLR4水平。术后进行随访,根据腹腔镜下TEP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4例)和未复发组(232例)。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临床资料及不同时间点血清HMGB1和TLR4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下TEP术后1年复发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和TLR4对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下TEP术后1年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疾病组术前血清HMGB1和TLR4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HMGB1和TLR4水平较术前降低,且未复发组低于复发组(均P<0.05)。复发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疝环重度粘连、术后发生并发症、术后过早下床活动以及手术医生经验<3年的比例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术后7 d血清HMGB1、术后7 d血清TLR4、合并高血压、疝环粘连程度、术后并发症、手术医生经验为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下TEP术后1年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术后7 d血清HMGB1、TLR4两者联合预测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下TEP术后1年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预测的AUC(均P<0.05)。结论:腹股沟疝患者血清HMGB1和TLR4水平较高,两者联合对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下TEP术后1年复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TOLL样受体4 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复发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