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6篇文章
< 1 2 2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d:YAG激光与传统手术刀在颌面部表浅良性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1
作者 孟岑 黄晓峰 《北京口腔医学》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评价Nd:YAG激光与传统手术刀相比在颌面部表浅良性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颌面部表浅良性病变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d:YAG激光组,30例)和对照组(传统手术刀组,30例)进行手术切除。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 目的评价Nd:YAG激光与传统手术刀相比在颌面部表浅良性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颌面部表浅良性病变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d:YAG激光组,30例)和对照组(传统手术刀组,30例)进行手术切除。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等相关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激光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不良反应上均与传统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物复发及术后黏膜愈合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d:YAG激光可以很好的治疗颌面部浅表良性病变,与传统手术刀相比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术后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同时也未增高肿物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血管瘤 舌系带切除 龈瘤切除 颊黏膜增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端面泵浦棒状Nd:YAG晶体热效应分析
2
作者 焦文龙 李武军 +1 位作者 郭苗迪 张佩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5,共6页
为了解决LD端面泵浦棒状Nd:YAG晶体引起的热效应问题,建立了Nd:YAG晶体热模型,利用热传导理论,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晶体工作时的温度场分布,应力场分布和入射端面的热致变化量情况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分析了泵浦光斑半径与泵浦功率对晶体... 为了解决LD端面泵浦棒状Nd:YAG晶体引起的热效应问题,建立了Nd:YAG晶体热模型,利用热传导理论,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晶体工作时的温度场分布,应力场分布和入射端面的热致变化量情况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分析了泵浦光斑半径与泵浦功率对晶体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泵浦功率为10 W,光斑半径为300μm时,晶体入射端面的最高温度为316 K,在侧面无约束和施加约束时,晶体单位面积应力最大值分别为1.86×10^(7)Pa和3.28×10^(7)Pa,晶体入射端面的最大形变量分别2.81×10^(-4)mm和3.01×10^(-4)mm。晶体入射端面的最高温度,单位面积上最大应力以及热致形变量会随泵浦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光斑半径的增大而减小。该结果为优化LD端面泵浦Nd:YAG晶体激光器的设计,减小晶体的热效应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面泵浦 温度场 热形变 nd:yag晶体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冷溻联合1064 nm Q开关Nd∶YAG激光及透明质酸治疗玫瑰痤疮
3
作者 李姗姗 王瑞丽 +1 位作者 王晓云 王丽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究中药冷溻联合1064 nm Q开关Nd∶YAG激光及外涂透明质酸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玫瑰痤疮患者129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64 nmQ开关Nd∶YAG激光及外涂透明质酸治疗)65例和治... 目的:探究中药冷溻联合1064 nm Q开关Nd∶YAG激光及外涂透明质酸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玫瑰痤疮患者129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64 nmQ开关Nd∶YAG激光及外涂透明质酸治疗)65例和治疗组(中药冷溻+1064 nm Q开关Nd∶YAG激光及外涂透明质酸治疗)64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持续性红斑评估量表(CEA)、丘疹脓疱评估量表(IGA)、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DLQI)、皮肤屏障指标[经表皮水分流失率、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pH值、乳酸刺激实验阳性率]、血清炎症指标[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和不良反应。结果:最终纳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共12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12周时,治疗组CEA、IGA、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12周时,治疗组经表皮水分流失率低于对照组(P<0.05),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乳酸刺激实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时,治疗组pH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12周时,治疗组血清IFN-γ、TNF-α、IL-6、IL-17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冷溻联合1064 nm Q开关Nd∶YAG激光及外涂透明质酸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和皮肤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1064 nm Q开关nd∶yag激光 中药冷溻 透明质酸 皮肤屏障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YAG激光联合Nd:YAG激光辅助手术对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炎症因子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黄杏香 张娆 陈有群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8期72-75,共4页
目的分析Er:YAG激光联合Nd:YAG激光辅助手术对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炎症因子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3... 目的分析Er:YAG激光联合Nd:YAG激光辅助手术对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炎症因子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两组患者均开展牙周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Nd:YAG激光辅助治疗,研究组患者行Er:YAG激光联合Nd:YAG激光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袋内龈沟液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及治疗效果、牙周状况。结果①研究组患者治疗后7 d的各袋内龈沟液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患者治疗后7 d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等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YAG激光联合Nd:YAG激光辅助手术用于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炎症因子状况,并促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ag激光 nd:yag激光 口腔种植体周围炎 炎症因子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和Er:YAG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子旋 周璇 刘立访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Nd:YAG激光和Er:YAG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Dentin Hypersensitivity,DH)的效果。方法收治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的牙本质敏感93例患者共259颗牙,患者均在受到冷、酸、甜及刷牙等刺激后存在酸痛感,诊断... 目的探讨Nd:YAG激光和Er:YAG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Dentin Hypersensitivity,DH)的效果。方法收治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的牙本质敏感93例患者共259颗牙,患者均在受到冷、酸、甜及刷牙等刺激后存在酸痛感,诊断为DH。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常规脱敏剂治疗组(31例患者,86颗患牙)、Nd:YAG激光治疗组(31例患者,90颗患牙)、Er:YAG激光治疗组(31例患者,83颗患牙)3种方法,其中激光组尝试改变激光照射参数及时间,寻求最好的治疗参数。对比3种脱敏方法的即刻效果、1周效果、1个月效果及3个月效果。结果治疗前3组对冷空气及机械刺激反应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段Nd:YAG激光组和Er:YAG激光组对冷空气刺激反应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段Nd:YAG激光组和Er:YAG激光组对机械刺激反应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3组经治疗后均获得一定疗效,Nd:YAG激光组和Er:YAG激光组的效果好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YAG激光、Er:YAG激光治疗DH与常规脱敏方法相比,明显降低患者的冷空气和机械刺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敏感 nd:yag激光 ER:yag激光 Bifluorid 12 脱敏剂量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GdYAG激光晶体的光谱分析及热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窦仁勤 刘耀 +3 位作者 罗建乔 王小飞 刘文鹏 张庆礼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4-1511,共8页
本文对所生长的Nd∶GdYAG晶体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试,采用Judd-Ofelt理论对振子强度和线强、强度参数Ω_(t)、4 F_(3/2)→4 I_(J)能级间的跃迁概率、能级辐射寿命、荧光分支比等光谱参数进行了计算,相关数据与YAG、LuAG、YVO4... 本文对所生长的Nd∶GdYAG晶体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试,采用Judd-Ofelt理论对振子强度和线强、强度参数Ω_(t)、4 F_(3/2)→4 I_(J)能级间的跃迁概率、能级辐射寿命、荧光分支比等光谱参数进行了计算,相关数据与YAG、LuAG、YVO4等晶体进行了对比。Ωt计算得出Ω2=(0.813±0.200)×10^(-20)cm^(2),Ω4=(3.381±0.187)×10^(-20)cm^(2),Ω6=(5.135±0.278)×10^(-20)cm^(2),相比YAG、LuAG、YVO4等晶体,Nd∶GdYAG晶体的强度参数Ω2较大,表明Gd^(3+)的掺入增大了基质的无序度。计算并拟合了300~1200 nm的吸收截面和折射率,其中808 nm处的吸收截面为5.0×10^(-20)cm^(2),1064 nm处的折射率为1.80。实测4 F3/2能级的荧光寿命为228μs,与计算的能级辐射寿命240μs接近;1064 nm处的发射截面为1.23×10^(-19)cm^(2),接近Nd∶YAG晶体的发射截面。室温下Nd∶GdYAG晶体的热导率为5.992 W/(m·K),略小于Nd∶YAG和Nd∶GGG,但大于Nd∶YVO4晶体。研究表明,Nd∶GdYAG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型激光晶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晶体 nd∶Gdyag 光谱分析 JUDD-OFELT理论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ode Pumped High Peak Power Quasi Q-Switched and Passively Q-Switched Nd:YVO<sub>4</sub>Lasers at 1064 nm and 532 nm using Cr:YAG and KTP crystals
7
作者 Ashraf F. El-Sherif Mahmoud M. Talat 《Optics and Photonics Journal》 2013年第1期51-62,共12页
Diode end-pumped solid-state lasers have the potential to yield high quality laser beams with high efficiency for laser range finding and warning receiver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day and night military laser designati... Diode end-pumped solid-state lasers have the potential to yield high quality laser beams with high efficiency for laser range finding and warning receiver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day and night military laser designation system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s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using Advanced Dynamics Professional LASCAD software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for a high power pigtailed fiber diode laser module of 8 W operating at 808 nm with a specially designed high efficiency cooling system, end pumped high-efficiency Nd:YVO4 laser of 3 × 3 × 10 mm rod and overall cavity length of 44 mm.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a self Q-switching effects was generated in Nd:YVO4 laser by changing the cavity dimensions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intracavity KTP crystal at certain regime of oper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in which the cavity length is reduced to be 30 mm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Nd:YVO4 rod and KTP crystal is only 1mm. Self Q-switched laser pulse at 532 nm with high peak power of 96 W, pulse width of 88 ns at FWHM and repetition rate of 400 kHz was achieved.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a passive Q-switched Nd:YVO4 laser using Cr:YAG crystal with three different transmissions of 30%, 40% and 70% were investigated. Passive Q-switched laser pulse at 1064 nm and narrow line width of less than 1.5 nm with highest peak power of nearly 18 kW, short pulse width of less than 4 ns at FWHM and higher repetition rate of 45 kHz using Cr:YAG with transmission of 30% was achieved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POWER Diode LASER High POWER nd:YVO4 LASER CR:yag Saturable Absorber Mirror Passive Q-SWITCHING KTP crystal Self Q-SWITCHING Special Cooling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美学效果观察
8
作者 王姿 秦宗碧 蔡翔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黄褐斑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 1064... 目的:探讨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黄褐斑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治疗)和对照组38例(采用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皮肤状况,黄褐斑面积及颜色,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2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情绪低落、胸胁胀痛、经行乳胀、口苦咽干等上述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黑素指数、红斑指数及皱纹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黄褐斑面积及颜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1064 nm激光能够提高黄褐斑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皮肤状况,减少黄褐斑面积及颜色,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 Q开关nd∶yag激光 黄褐斑 美学效果 皮肤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患者屈光改变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朱俊英 王骞 +2 位作者 杜敏 肖燕 陈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3312-3317,共6页
目的研究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患者屈光改变及人工晶状体的位置。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65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接受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根据囊膜切口长度分为小孔径组(3.... 目的研究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患者屈光改变及人工晶状体的位置。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65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接受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根据囊膜切口长度分为小孔径组(3.5~4.5 mm,33例33眼)、大孔径组(4.6~5.5 mm,32例32眼)。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等效球镜(SE)、眼压、前房深度和黄斑厚度、人工晶体倾斜度、偏心量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CVA均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孔径组、大孔径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孔径组、大孔径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前房深度和黄斑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孔径组、大孔径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人工晶体倾斜度、偏心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孔径组并发症发生率[9.38%(3/32)]与小孔径组[3.03%(1/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切开孔径3.5~5.5 mm,不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屈光改变及人工晶状体位置改变,不影响前房深度、黄斑厚度、眼压,其中4.6~5.5 mm大孔径切开在术后未见明显的远视漂移,两者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后囊膜切开术 屈光 人工晶状体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合束的双波长输出Nd:YAG固体激光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路达 吴伟冲 +4 位作者 朱占达 白振旭 惠勇凌 雷訇 李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6,共6页
报道了一种基于光谱合束的Nd:YAG固体激光器双波长光源。系统由两个固体Nd:YAG脉冲激光器通过光谱合束组合而成,两个固体Nd:YAG脉冲激光器可独立工作,有利于输出脉冲的波长调谐、功率调节和相对延迟调整。通过光栅的色散特性以及输出镜... 报道了一种基于光谱合束的Nd:YAG固体激光器双波长光源。系统由两个固体Nd:YAG脉冲激光器通过光谱合束组合而成,两个固体Nd:YAG脉冲激光器可独立工作,有利于输出脉冲的波长调谐、功率调节和相对延迟调整。通过光栅的色散特性以及输出镜的共同外腔反馈将各个激光器锁定在不同波长,从而实现合束,获得的激光源中心波长锁定在1 061.5 nm和1 064.6 nm,两谱线中心间距为3.1 nm,组合光束的输出能量为173 mJ,组合光束的光束质量因子M2为2.8×2.2;两个Nd:YAG激光器独立工作的输出能量分别为94 mJ和92 mJ,在合束方向上的光束质量因子M2分别为2.7和2.1,在非合束方向上的光束质量因子M2分别为2.2和1.9;组合光束的输出能量为两个Nd:YAG激光器能量总和的93%,组合光束的光束质量因子与单个Nd:YAG激光束的光束质量因子M2基本相同。该双波长激光源满足波长间隔小、输出功率大小相近、同光轴等要求,在太赫兹波产生、测速激光雷达以及医疗仪器等应用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 nd:yag激光器 光谱合束 输出能量 光束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通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文文 简杏玲 +1 位作者 王洁仪 于波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目的评估低通量Q开关Nd∶YAG(QSNY)激光单一治疗与其联合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差别,并基于皮肤镜分型分析不同类型黄褐斑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的黄褐斑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QSNY激光单一治疗组... 目的评估低通量Q开关Nd∶YAG(QSNY)激光单一治疗与其联合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差别,并基于皮肤镜分型分析不同类型黄褐斑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的黄褐斑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QSNY激光单一治疗组(对照组,23例)与QSNY激光联合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组(联合组,23例)治疗3次后改良黄褐斑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MASI)评分、皮肤镜检查总评分(TDS)、医生临床评估(PGA)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mMASI评分均降低,联合组的mMAS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TDS均降低,联合组改善程度更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后毛细血管扩张明显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的PGA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QSNY激光联合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优于单一激光治疗,前者对血管增生和表皮色素沉着明显的黄褐斑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Q开关nd∶yag激光 微针 氨甲环酸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侧面泵浦Nd∶YAG激光器的增益场均匀性研究
12
作者 俞嘉威 李研 +4 位作者 谢雪 马嘉声 于永吉 金光勇 王超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2-1826,共5页
为了获得更好的光束质量的输出,对二极管侧面泵浦激光器内增益分布均匀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工作物质内增益分布进行理论分析,利用仿真软件建立增益场模型,研究了LD单侧泵浦Nd∶YAG激光器增益场模型;模拟中通过对不同泵浦功率下的LD单侧泵... 为了获得更好的光束质量的输出,对二极管侧面泵浦激光器内增益分布均匀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工作物质内增益分布进行理论分析,利用仿真软件建立增益场模型,研究了LD单侧泵浦Nd∶YAG激光器增益场模型;模拟中通过对不同泵浦功率下的LD单侧泵浦Nd∶YAG激光器增益场与吸收光场均匀性进行对比,结果得到了不同泵浦功率下增益场分布均匀性与吸收光场均匀性分布并不一致,并不是简单直观等效为线性关系,为高低温环境下即开即用的LD侧面泵浦Nd∶YAG固体激光器获得高光束质量、高效率的激光输出提供理论参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泵浦 nd∶yag 增益场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LD泵浦Nd^(3+)∶YAG免温控被动调Q激光器的研究
13
作者 吴航 窦飞飞 +4 位作者 陈南亦 徐欢天 杨炳德 司光芙 董潮涌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9-684,共6页
传统的固体激光器体积、重量大,功耗高,限制了其在空间受限设备中的应用。被动调Q的LD泵浦免温控固体激光器省去了复杂的温度控制装置,调Q机构简单,能够满足复杂温度环境的特殊应用场景的小型化、低功耗要求。提出了基于双波长LD泵浦实... 传统的固体激光器体积、重量大,功耗高,限制了其在空间受限设备中的应用。被动调Q的LD泵浦免温控固体激光器省去了复杂的温度控制装置,调Q机构简单,能够满足复杂温度环境的特殊应用场景的小型化、低功耗要求。提出了基于双波长LD泵浦实现宽温度范围免温控阈值自适应的1.06μm激光脉冲输出方法。基于Nd∶YAG晶体设计了角锥棱镜谐振腔,仿真分析了LD泵浦源到激光棒的面心距对热负载的影响,并确定4 mm的最佳面心距。数值分析了相同泵浦功率下-40~60℃温度范围内激光静态能量输出变化,以及不同初始透过率的可饱和吸收体对激光阈值脉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37℃~60℃范围内,阈值脉宽都在200μs以下,阈值脉宽最低点达到了29.4μs。构建主波实时探测的阈值自适应调节装置并搭建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范围为-35~60℃时,阈值脉宽变化范围为40~180μs。采用激光腔体一体加工成型,应用轻量化的铝合金材料,实现工程化应用,体积83.5 mm×44 mm×29.5 mm,重量约为230 g。在23.8%初始透过率的饱和吸收体条件下实现单脉冲输出能量42 mJ,脉冲宽度5.2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调Q nd∶yag激光器 免温控 双波长泵浦 调Q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环状侧面均匀泵浦Nd∶YAG激光振荡器
14
作者 韩昌昊 穆宇 +4 位作者 罗辉 韩隆 方聪 王思博 魏磊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4,共6页
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环状侧面均匀泵浦的激光振荡器具有结构简单、光束质量高、单脉冲能量大等特点,常常在高能脉冲固体激光器中作为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结构的振荡器,一直是国内外科研人员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论文通过Zema... 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环状侧面均匀泵浦的激光振荡器具有结构简单、光束质量高、单脉冲能量大等特点,常常在高能脉冲固体激光器中作为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结构的振荡器,一直是国内外科研人员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论文通过Zemax软件对不同激光二极管排列方式以及不同工作物质吸收系数对吸收光场的影响的进行了仿真。基于仿真结果,设计了一种20个bar条串联的环状侧面泵浦结构,以提高晶体吸收的均匀性。通过该环状侧泵结构,结合超高斯非稳腔设计,搭建了一种双棒串接激光振荡器进行实验研究。该振荡器实现了在100 Hz重复频率下,单脉冲能量为496 mJ、脉冲宽度为12.4 ns的1064 nm激光输出,光束质量优于9 mm·mrad,光-光转换效率为18.5%。并且该振荡器可以维持光轴稳定不变的同时,实现20 ns脉宽以内变档可调。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环状侧面均匀泵浦结构可靠有效,为MOPA结构振荡器选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二极管 环状侧面泵浦 nd∶yag 振荡器 大脉冲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阵CO_(2)激光与Nd∶YAG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谕 冯莹莹 李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99-102,共4页
目的:比较点阵CO_(2)激光与Nd∶YAG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1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4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依就诊顺序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Nd∶YAG激光治疗,观察组予以点阵CO_(2)激光治... 目的:比较点阵CO_(2)激光与Nd∶YAG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1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4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依就诊顺序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Nd∶YAG激光治疗,观察组予以点阵CO_(2)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4次后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凹陷度评分、光滑度评分、整体美学效果、不良反应及面部美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整体美学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82.98%(P<0.05);观察组治疗后瘢痕评分、凹陷度评分以及光滑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红斑、皮疹、色素沉着、感染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面部美观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Nd∶YAG激光,点阵CO_(2)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能够更好改善瘢痕症状,提高面部美观度,整体美学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性瘢痕 痤疮 点阵CO_(2)激光 nd∶yag激光 美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联合无针水光导入氨甲环酸注射液对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邬思远 张玲玲 +1 位作者 赵文琪 卜晓琳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联合无针水光导入氨甲环酸注射液治疗黄褐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12月在本院皮肤科诊断为稳定期黄褐斑的56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接受Q开关Nd:YA... 目的探讨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联合无针水光导入氨甲环酸注射液治疗黄褐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12月在本院皮肤科诊断为稳定期黄褐斑的56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接受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治疗,每4周治疗1次;观察组26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针水光导入氨甲环酸治疗,间隔2周1次,治疗持续24周为研究终点。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ASI)评分。患者随访半年,观察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和12周MASI评分分别为(10.41±4.91)分、(9.76±4.06)分和(7.72±3.03)分,低于对照组的(11.25±4.99)分、(10.61±4.35)分和(9.23±3.63)分,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6周、20周和24周MASI评分分别为(5.35±2.41)分、(4.09±1.41)分和(3.21±0.99)分,低于对照组的(7.95±3.11)分、(7.59±2.91)分和(6.14±2.5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1%比65.38%,χ^(2)=5.650,P=0.017)。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7.69%比30.77%,χ^(2)=4.457,P=0.035)。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比36.36%,χ^(2)=5.301,P=0.021)。结论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联合无针水光导入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联合治疗 氨甲环酸 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 无针水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和Er∶YAG激光联合辅助治疗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晓茹 逄键梁 +2 位作者 刘冰 吴莹莹 常晓燕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0-433,共4页
纳入合并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采用分口设计法,将同患者左侧牙列设为试验组,行牙周基础治疗,以及Nd∶YAG和Er∶YAG激光联合辅助治疗,右侧牙列设为对照组,仅行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前后检测牙周及CBCT影像指标,并行组间比较。治... 纳入合并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采用分口设计法,将同患者左侧牙列设为试验组,行牙周基础治疗,以及Nd∶YAG和Er∶YAG激光联合辅助治疗,右侧牙列设为对照组,仅行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前后检测牙周及CBCT影像指标,并行组间比较。治疗前2组全部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的出血指数(BI)和探诊深度(P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的BI、PD以及附着丧失(AL)明显低于对照组,牙槽骨内剩余牙根表面积和牙根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d∶YAG和Er∶YAG激光联合辅助下的牙周基础治疗较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对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Er∶yag激光 2型糖尿病 慢性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虹膜成形术联合Nd∶YAG激光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及对术后视力水平、房角结构变化的影响
18
作者 贾育蓉 张恒 张淼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004-1009,共6页
目的探究激光虹膜成形术(ALPI)联合Nd∶YAG激光应用于闭角型青光眼(ACG)的疗效及对术后视力水平、房角结构变化的潜在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宝鸡市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14例(168眼,含60例单眼患病与54例双眼患病)ACG患... 目的探究激光虹膜成形术(ALPI)联合Nd∶YAG激光应用于闭角型青光眼(ACG)的疗效及对术后视力水平、房角结构变化的潜在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宝鸡市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14例(168眼,含60例单眼患病与54例双眼患病)ACG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的52例(80眼)纳入对照组,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的53例(88眼)纳入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前房穿刺术联合Nd∶YAG激光治疗,观察组接受ALPI联合Nd∶YAG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房角结构及房水系统功能指标变化和角膜内皮细胞参数变化。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4个月和术后12个月比较眼压状态和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4、12个月眼压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最佳矫正视力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术后12个月,两组前房深度、前房角度、Schlemm管直径和小梁网面积较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大(P均<0.05);细胞密度(CD)、最小细胞面积(MIN)、最大细胞面积(MAX),平均细胞面积(AVE)、细胞面积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较术前均降低,但除CD外,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均<0.05)。结论ALPI联合Nd∶YAG激光治疗能显著控制ACG患者眼压,使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及房角结构及功能改善明显,可减轻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虹膜成形术 nd∶yag激光 闭角型青光眼 视力水平 房角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4 nm Nd:YAG激光3种模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梦婷 李杨 +3 位作者 罗雯 和晓琳 胥璟 曹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1064 nm Nd:YAG激光3种模式联合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1例黄褐斑患者,予调Q1064 nm Nd:YAG激光点阵、长脉宽及调Q 3种模式联合治疗3次,每月1次,予治疗前、末次治疗后2个月行VISIA皮肤生理功能分析得出黄褐斑... 目的:探讨1064 nm Nd:YAG激光3种模式联合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1例黄褐斑患者,予调Q1064 nm Nd:YAG激光点阵、长脉宽及调Q 3种模式联合治疗3次,每月1次,予治疗前、末次治疗后2个月行VISIA皮肤生理功能分析得出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ASI)评分、VISIA绝对分值,同时对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后MASI评分、VISIA绝对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医生整体评价(PGA)10例(19.6%)明显改善;18例(35.3%)中度改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点阵、长脉宽及调Q1064 nm Nd:YAG激光3种模式联合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1064 nm nd:yag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5 nm PDL与1064 nm Nd:YAG激光联合治疗婴儿尿布区溃疡性血管瘤疗效分析
20
作者 曹蓉 柴圆圆 钱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评价595 nm PDL与1064 nm Nd:YAG激光联合治疗婴儿尿布区溃疡性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针对尿布区域溃疡性血管瘤患者,溃疡创面采用PDL治疗,光斑直径7 mm,脉宽1.5 ms,能量密度7~9 J/cm^(2),每周重复治疗1次。非溃疡部分采用PD... 目的:评价595 nm PDL与1064 nm Nd:YAG激光联合治疗婴儿尿布区溃疡性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针对尿布区域溃疡性血管瘤患者,溃疡创面采用PDL治疗,光斑直径7 mm,脉宽1.5 ms,能量密度7~9 J/cm^(2),每周重复治疗1次。非溃疡部分采用PDL和1064 nm Nd:YAG激光模式联合治疗。激光参数如下,PDL采用7 mm光斑,脉宽6 ms,能量密度12 J/cm^(2),Nd:YAG脉宽45 ms,能量密度30~40 J/cm^(2),每两周进行1次。结果:共治疗32例患者,溃疡面治疗1周后,有9例患者开始愈合,治疗2周后进行随访,有28例患者溃疡面逐渐愈合。非溃疡处皮损经2~6次治疗后,29例患者皮疹消退60%以上。3例溃疡面较大者出现明显瘢痕。结论:595 nm PDL与1064 nm Nd:YAG激光联合治疗婴儿尿布区溃疡性血管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血管瘤 尿布区 婴儿 595 nm PDL 1064 nm nd:y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