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27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akagami分布的风速概率分布拟合研究
1
作者 黄武枫 郑含博 +1 位作者 杜齐 杨杭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2,共7页
准确拟合风速概率分布对估算潜在风场所蕴含的风能具有重要作用。引入二参数Nakagami分布对美国西部涵盖沿海、海岛和内陆的八个站点风速数据进行拟合,并对比瑞丽分布、伽马分布、威布尔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广义极值分布以及JohnsonSB... 准确拟合风速概率分布对估算潜在风场所蕴含的风能具有重要作用。引入二参数Nakagami分布对美国西部涵盖沿海、海岛和内陆的八个站点风速数据进行拟合,并对比瑞丽分布、伽马分布、威布尔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广义极值分布以及JohnsonSB分布,使用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误差平方和以及Kolmogorov-Smirnov四个拟合指标进行校验。与参数较少的瑞丽分布、伽马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以及威布尔分布精度进行比较,Nakagami分布在八个站点的四个拟合指标均值中取得最优的拟合精度。与三参数的广义极值分布以及四参数JohnsonSB分布进行拟合对比,Nakagami分布在四个站点获得最优精度。根据风速数据的统计结果,当站点的平均风速低于3 m/s时,Nakagami比其它分布获得了更高的拟合精度。综合考虑Nakagami简便的计算及较高的拟合精度,其在拟合风速概率分布领域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概率分布 nakagami分布 威布尔分布 概率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Nakagami分布的医学超声图像去斑点噪声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侯建华 朱淑琴 陈少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70-74,共5页
通过对含斑图像作对数变换和冗余分解变换,实现了一种基于小波域局部统计特性的医学超声图像去噪算法.利用双边广义Nakagami分布和高斯分布分别对斑点噪声小波系数和信号小波系数建模,在贝叶斯最大后验概率估计(MAP)准则下推导出相应的... 通过对含斑图像作对数变换和冗余分解变换,实现了一种基于小波域局部统计特性的医学超声图像去噪算法.利用双边广义Nakagami分布和高斯分布分别对斑点噪声小波系数和信号小波系数建模,在贝叶斯最大后验概率估计(MAP)准则下推导出相应的萎缩法表达式,即GNDShrink.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经典的去斑点噪声算法相比,信噪比和相关系数都有明显的提高,并且能很好地保存图像的纹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噪声 双边广义nakagami分布 高斯分布 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kagami分布的自适应斑点抑制与边缘增强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圣文 罗立民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6-169,共4页
超声图像中的特殊斑点噪声严重影响了图像质量 ,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Nakagami分布的自适应斑点抑制与边缘增强方法 .根据斑点噪声的Nakagami分布模型 ,设计一个基于斑点局部统计特性的自适应滤波器 .并应用“窄条”技术以不同方向... 超声图像中的特殊斑点噪声严重影响了图像质量 ,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Nakagami分布的自适应斑点抑制与边缘增强方法 .根据斑点噪声的Nakagami分布模型 ,设计一个基于斑点局部统计特性的自适应滤波器 .并应用“窄条”技术以不同方向与长度的“窄条”来近似图像的局部线性特性 ,滤波区域采用“窄条”代替常用的方形窗口 ,其中“窄条”的方向由假设试验优化方法确定 ,“窄条”长度与斑点的局部统计特性相关 .实验证明 ,该方法在抑制斑点噪声、保留与增强图像边缘和细节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 超声 nakagami分布 窄条 方差均值比率 区域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超声谐波特性的Nakagami分布统计特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武柯言 张榆锋 +4 位作者 赵征鹏 高莲 章克信 张俊华 陈建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39-1643,共5页
研究了超声回波信号中二次谐波包络信号的Nakagami分布参数与非线性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获得更准确的组织非线性定量特征.将超声回波射频信号的基/谐波成分进行分离,获取基波和二次谐波成分的包络信号,分别计算并比较信号的Nakagami... 研究了超声回波信号中二次谐波包络信号的Nakagami分布参数与非线性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获得更准确的组织非线性定量特征.将超声回波射频信号的基/谐波成分进行分离,获取基波和二次谐波成分的包络信号,分别计算并比较信号的Nakagami分布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非线性系数,二次谐波包络信号的分布参数相互分离,特别是非线性系数β在3~6的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差异,而对应的基波的差异性不显著.离体组织实验中,与脂肪相比,肝和脑的基波的平均功率ω和形状因子μ的相对差异分别为7.3%和0.03%及2.0%和4.3%;谐波的ω和μ的相对差异分别为8.3%和19.4%及7.0%和34.0%.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综上所述,不同非线性组织超声回波信号中,二次谐波包络信号的Nakagami分布参数具有显著差异,可据此定量分析生物组织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kagami分布 非线性 超声谐波信号 组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理论发展与技术体系
5
作者 唐文虎 黄文威 +5 位作者 郭采珊 荆朝霞 郭琦 徐敏 袁智勇 李立浧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5-867,I0001,共14页
分布式智能电网是“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朝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方向迈进的重要抓手。该文综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的发展趋势与新特... 分布式智能电网是“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朝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方向迈进的重要抓手。该文综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的发展趋势与新特征,以及新发展趋势带来的技术瓶颈。阐述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内涵与技术特征,其核心在于对现有电网网络架构与运行控制方式的智能重构,并提出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组织方式、结构形态与控制框架。进而,分别从分布式单元建模与协同、分布式集群划分与交互、分布式电网优化与控制3个层面构建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理论框架,阐述了适用于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新理论与方法。从物理层、信息层、价值层3个层面分析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技术发展方向,探索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智能电网 分布式资源 柔性组网 分布式协同优化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粒重基因的分布与育种适用性分析
6
作者 曹俊梅 周安定 +3 位作者 刘娜 哈力旦·依克热木 张新忠 刘联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小麦粒重是重要的产量构成因素之一,也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数量性状。为了解粒重基因在新疆小麦的分布及相关分子标记在育种上的适用性,以253份新疆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KASP(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并与2个... 小麦粒重是重要的产量构成因素之一,也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数量性状。为了解粒重基因在新疆小麦的分布及相关分子标记在育种上的适用性,以253份新疆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KASP(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并与2个年份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粒长、粒宽等育种选择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优异等位基因TaSus1-7A-Hap1、TaCwi-A1b、TaTGW-7Aa、TaGS5-A1b、TaGS2-A1b、TaGS-D1a、TaSus2-2B-HapH、TaTGW6-A1a、TaGW2-6B-Hap3和TaSus2-2A-HapA在参试材料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00%、100%、84.98%、56.92%、51.78%、39.13%、33.20%、11.07%、3.16%和1.58%;14对等位基因在参试材料中共出现118种组合;标记GS5-2334-SNP、TaGS2-A1-239IND2、TGW7-986-SNP和GW2-6B-721SNP可应用于小麦粒重的辅助选择;被检测标记的连锁基因均与1个或1个以上育种性状显著相关;GS5-2334-SNP连锁基因TaGS5-A1对粒宽的效应达36.65%,对千粒重效应次之(27.76%),GS5-2334-SNP连锁基因TaGS5-A1对株高和穗粒重、GW2-6B-721SNP连锁基因TaGW2-6B和TGW7-986-SNP连锁基因TaTGW7对粒长、Sus2-2A-20SNP连锁基因TaSus2-2A对穗粒重、千粒重和粒宽的效应均达到10%以上。本研究结果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小麦 粒重 KASP 基因分布 育种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入射In靶激发L系特征X射线的角分布研究
7
作者 柳钰 王兴 +4 位作者 徐忠锋 周贤明 程锐 张小安 梁昌慧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4,共7页
本论文实验测量并分析了发射角以10°为间隔,125°-155°范围内,入射能量为250 keV的质子束激发In靶产生的特征L系X射线谱,根据实验测得能谱结果,综合考虑探测器的探测效率后,计算了不同探测角度下特征X射线的相对强度比L_(... 本论文实验测量并分析了发射角以10°为间隔,125°-155°范围内,入射能量为250 keV的质子束激发In靶产生的特征L系X射线谱,根据实验测得能谱结果,综合考虑探测器的探测效率后,计算了不同探测角度下特征X射线的相对强度比L_(ι)/L_(γ1);由相对强度比L_(ι)/L_(γ1)与二阶勒让德函数P_(2)(cosθ)之间的函数关系,发现特征X射线Lι在被测能量下呈各向异性发射,推得Lι特征X射线的各向异性参数β为-0.179±0.011,进而得到In靶L_(3)亚壳层的定向度A_(20)为-0.422±0.025,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一致.根据PWBA(Plane wave born approximation)模型和ECPSSR(Energy-loss coulomb-repulsion perturbed-stationary-state relativistic)模型,计算了250 keV质子入射下,In靶L亚壳层电离截面σ及Coster-Kronig跃迁矫正因子κ,在根据各向异性参数计算L_(3)亚壳层定向度的过程中考虑了Coster-Kronig跃迁的作用.分析认为本实验碰撞速度下,通过电子转移方式产生空穴的截面比直接电离小的多,所以没有对L_(3)亚壳层定向度进行电子转移因素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电离 特征X射线 分布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铜矿资源分布特征、勘查开发格局与展望
8
作者 陈秀法 何学洲 +2 位作者 张振芳 陈喜峰 李玉龙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23,共10页
铜矿因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是各国争夺的重要战略性矿产。全球铜矿资源非常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储量集中在少数资源大国,产量则被主要铜矿公司掌控。中国铜矿储量和产量居全球前列,消费量居世界首位,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确保铜矿... 铜矿因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是各国争夺的重要战略性矿产。全球铜矿资源非常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储量集中在少数资源大国,产量则被主要铜矿公司掌控。中国铜矿储量和产量居全球前列,消费量居世界首位,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确保铜矿的稳定供应对传统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全至关重要。本文聚焦全球铜矿资源,研究其分布特征与勘查开发格局,以期为中国铜矿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铜矿储量主要集中于智利、秘鲁等21个国家,储量全球占比超90%。(2)南美洲和智利分别是大型-超大型铜矿最多的大洲和国家;亚洲和中国分别是铜矿勘查开发程度最高的大洲和国家。(3)近年来铜矿勘查投资震荡上行,由主要资源国和大型矿业公司主导;全球铜矿勘查热点国家集中在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全球铜矿勘查净增量1000万t以上的国家有12个。(4)铜矿产量集中度高,80%以上产量集中在11个国家,50%以上产量来自20个铜矿公司。(5)南美洲是铜矿的输出中心,亚洲是进口中心和消费中心。(6)近年来铜矿并购活跃,且集中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7)中资企业在全球铜矿资源勘查开发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与铜矿巨头有较大差距。未来铜矿需求将稳步增长,铜矿勘查开发潜力巨大,全球铜矿供应长期有保障。为确保我国铜矿资源长期安全稳定供应,建议分区施策,加快境外铜矿勘查开发;政企结合,加大中资铜矿企业的国际化培育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矿产 铜矿资源 分布特征 勘查开发 勘查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负压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
9
作者 程付启 张嘉骏 +2 位作者 杨贵丽 林腊梅 丁奎升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9,共11页
地层负压成因与分布研究对油气成藏研究及有利区预测具有指导意义。为了揭示中国含油气盆地负压分布特征,利用10个盆地23个构造的2600余组负压数据,分析了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负压成因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含油气盆地普遍存在... 地层负压成因与分布研究对油气成藏研究及有利区预测具有指导意义。为了揭示中国含油气盆地负压分布特征,利用10个盆地23个构造的2600余组负压数据,分析了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负压成因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含油气盆地普遍存在负压发育区,发育层段主要在中生界以上,深度范围在100~5000 m,构造位置以隆起和斜坡为主,压力系数最小仅有0.45,总体上从西部盆地到东部盆地负压分布具有层系变新、深度增加、强度增大的规律;(2)负压成因类型包括构造、成岩和流体散失3种,西部挤压盆地、中部克拉通盆地和隆起区负压主要为构造成因,发育深度小;东部盆地、盆地斜坡和向斜带负压主要为成岩和流体散失成因,发育深度较大。(3)负压成因差异是控制不同盆地、不同埋深、不同构造位置负压发育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上述成果和认识对含油气盆地负压分布预测及油气成藏动力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 分布特征 成因机制 中国含油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与区划评估
10
作者 范立张 解明恩 +2 位作者 杨晓鹏 杨鹏武 肖瑞迪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504,共9页
为系统评估云南太阳能资源,在近年来完成云南清洁能源气象评估项目基础上,初步构建云南太阳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框架和模型。利用云南7个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126个台站日照资料,建立1961—2022年全省太阳总辐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分... 为系统评估云南太阳能资源,在近年来完成云南清洁能源气象评估项目基础上,初步构建云南太阳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框架和模型。利用云南7个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126个台站日照资料,建立1961—2022年全省太阳总辐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分析云南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和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太阳总辐射呈中部多,西南部次之,东部及西北部少的分布特征。云南年太阳总辐射量在905~1800 kWh/m^(2)之间,除滇西北边缘地区外,大致呈西高东低型分布。云南太阳能资源总体可分为5个等级,滇中地区拥有云南最好的太阳能资源量,滇西南是云南太阳能资源的次高值区。云南全省年太阳能资源理论总储量约577.28×10^(12) kWh,太阳能资源储量总体富裕。云南大部地区具有较好的太阳能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日照 太阳辐射 ARCGIS 时空分布 区划评估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流域有毒鱼类区系分布特征
11
作者 王俊 孙智薇 +3 位作者 白舒丹 王文博 令建康 唐文家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准确辨识有毒鱼类区系分布是研究有毒鱼类生态适应情况的前提。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对汉江有毒鱼类的区系组成、毒性类型、食性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江流域分布有58种有毒鱼类,占鱼类总物种数的46.77%。58种有毒... 准确辨识有毒鱼类区系分布是研究有毒鱼类生态适应情况的前提。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对汉江有毒鱼类的区系组成、毒性类型、食性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江流域分布有58种有毒鱼类,占鱼类总物种数的46.77%。58种有毒鱼类隶属于6目10科33属,以鲤形目、鲇形目和鲈形目为主。汉江流域有毒鱼类毒性类型包括胆毒(31种)、刺毒(23种)、血清毒(2种)、卵毒(1种)和肝脏毒(1种);食性主要以肉食性和无脊椎动物食性为主,分别占有毒鱼类总物种数的37.93%和29.31%。在空间分布上,上游河段有毒鱼类物种数显著多于中下游河段。其中,大鳞黑线■(Atrilinea macrolepis)、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司氏[鱼央](Liobagrus styani),以及拟鲿属的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细体拟鲿(Pseudobagrus pratti)、盎堂拟鲿(Pseudobagrus ondon)、凹尾拟鲿(Pseudobagrus emarginatus)等7种有毒鱼类仅分布于汉江上游河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和白缘[鱼央](Liobagrus marginatus)2种有毒鱼类仅分布在中游河段,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仅分布在下游及河口江段。Jaccard相似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各江段有毒鱼类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较高。ANOSIM(Analysis of Similarities)检验分析结果显示,Global R=0.99(P<0.01),表明各江段有毒鱼类的毒性类型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淡水有毒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及有毒动物生态适应演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有毒鱼类 食性特征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年限对设施土壤磷素分布及淋溶的影响
12
作者 孙玉禄 李杨 +5 位作者 刘晓辉 高晓梅 敖静 宋立群 马妍 李鑫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5,共8页
为研究秸秆还田年限对土壤磷素分布及淋溶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检测在使用不同年限秸秆还田的大棚中,不同深度的土壤全磷、有效磷、微生物量磷和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数据,分析秸秆还田年限对土壤磷素分布及淋溶的影响。结果表... 为研究秸秆还田年限对土壤磷素分布及淋溶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检测在使用不同年限秸秆还田的大棚中,不同深度的土壤全磷、有效磷、微生物量磷和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数据,分析秸秆还田年限对土壤磷素分布及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增加0~40 cm土壤全磷、有效磷和微生物量磷的含量,显著提高耕作层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0~20 cm土壤,J7的全磷、有效磷、微生物量磷、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CK提高41%、125%、85%、42%;20~40 cm土壤,J7分别比CK提高30%、157%、116%、56%,并能够降低土壤中全磷和有效磷向下的迁移,效果为J7>J5>J3>J1>CK。秸秆还田还能显著增加土壤的磷活化系数,促进植物对土壤磷素的有效利用。为有效解决磷淋溶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年限 设施农业 磷素分布 淋溶 微生物量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线性化ADMM的多微网经济运行分布式协调优化
13
作者 黄堃 付明 +1 位作者 翟家祥 华昊辰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传统多微网系统的集中式优化策略计算时间长,而以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itipiers,ADMM)为代表的分布式优化算法求解效率取决于目标函数的拉格朗日增广函数的求解难度,很难适用于复杂多微网系统。针对该问题... 传统多微网系统的集中式优化策略计算时间长,而以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itipiers,ADMM)为代表的分布式优化算法求解效率取决于目标函数的拉格朗日增广函数的求解难度,很难适用于复杂多微网系统。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精确广义不定邻近交替方向乘子法(the inexact generalized ADMM with indefinite proximal term,IGADMM-IPT)的多微网系统分布式协调优化方案。首先,构建多微网系统的分层优化架构和各可调节设备动态模型;然后,基于可再生能源出力、负荷需求的差值和可调节设备出力阈值确定各微网可共享发电量和储能容量;接着,基于多微网系统运行成本最低构建全局共享目标函数,利用IGADMM-IPT对该优化问题迭代求解;最后,在8个微网和一个直连设备群通过公共母线互联的场景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在一天内利用IGADMM-IPT获取多微网系统运行成本最低优化方案所需时间比ADMM少2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微网系统 可再生能源 分布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的优势分析
14
作者 杨蕾 郑婷婷 马先莹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了解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9—2022年择期手术患者住院病案首页信息,探讨术后并发症分布规律,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优势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及其... 目的了解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9—2022年择期手术患者住院病案首页信息,探讨术后并发症分布规律,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优势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该医院择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0.369%。术后并发症分布频率最多的为肺部感染与肺机能不全,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主要手术分布频率最多的为消化系统手术,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主要诊断最多的为胃恶性肿瘤。优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择期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依次是合并症个数、四级手术、转科情况、年龄、切口等级、麻醉方式、性别、入院途径。结论医院应重点关注手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肺机能不全情况,加强消化系统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同时重点关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合并症过多、四级手术、院内发生转科是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前三位影响因素,建议医院重点关注基础病较多患者,重点加强手术分级管理及多学科联合诊疗,持续提升医院术后并发症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并发症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优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胡杨树离子分布、吸收和运移特征及其与土壤盐分的关系
15
作者 王杰 黄文娟 +2 位作者 姚诗雨 彭承志 宋双飞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2,共13页
为探讨胡杨适应盐渍环境的生理机制,探究不同生长阶段胡杨各器官离子分布与土壤离子的关系。以不同生长阶段的胡杨为试材,采用对幼苗、幼木、近熟木及过熟木的各器官离子含量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并通过各离子含量研究了胡杨各器官对土壤... 为探讨胡杨适应盐渍环境的生理机制,探究不同生长阶段胡杨各器官离子分布与土壤离子的关系。以不同生长阶段的胡杨为试材,采用对幼苗、幼木、近熟木及过熟木的各器官离子含量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并通过各离子含量研究了胡杨各器官对土壤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分布以及运输特征,以期了解土壤离子对胡杨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胡杨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胡杨各器官中的Na^(+)、Cl^(-)、HCO_(3)^(-)、Ca^(2+)含量普遍增加,而K^(+)、Mg^(2+)、SO_(4)^(2-)含量则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这表明胡杨通过调节各离子之间的平衡来维持生理稳定。(2)胡杨各发育阶段的Na^(+)、K^(+)、Ca^(2+)、Cl^(-)主要分布在叶片和根系中,而Mg^(2+)、SO_(4)^(2-)、HCO_(3)^(-)则在不同器官间有所差异。这说明胡杨通过不同器官的离子分配来提高盐分排除或耐受能力。(3)胡杨各发育阶段,离子由根系向叶片运输的过程中,运输能力也存在差异,其中幼苗和幼木具有较强的K^(+)吸收和运输能力,而近熟木和成熟木则具有较强的Ca^(2+)运输能力。说明胡杨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不同离子的需求和利用程度不同,增强对盐渍环境的适应性,形成了适应逆境的离子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离子分布 离子吸收 离子运输 土壤盐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生哺乳动物模式产地的空间分布与保护学思考
16
作者 葛德燕 温知新 +2 位作者 李睿 刘启涛 杨奇森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7,共11页
模式产地是物种被人类首次正式描记所依据的标本所采集的地理位置,在生物分类学、系统发育重建和生物进化研究中,来自模式产地的样本被认为在分类学上更可靠,与其他地理种群相比较能更好地代表物种当前的进化状态。此外,这些样本在生物... 模式产地是物种被人类首次正式描记所依据的标本所采集的地理位置,在生物分类学、系统发育重建和生物进化研究中,来自模式产地的样本被认为在分类学上更可靠,与其他地理种群相比较能更好地代表物种当前的进化状态。此外,这些样本在生物科学其他领域的研究和种质资源保存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中国分布哺乳动物有效种模式产地信息的梳理,开展了其空间分布密度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集中发现区域变化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现生哺乳动物有效种中约42%物种的模式产地分布在国内,藏东南、横断山和台湾地区是我国现生哺乳动物模式产地高度聚集的区域,国内分布现生哺乳动物的模式产地中有超过54%的种类(超过170种)分布在这些区域。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发现哺乳动物模式产地密度的分析揭示,早期描述的大多数物种的模式产地并不在国内,这与林奈双名法提出后,生物分类学首先在欧洲发展起来有关,同时也与这些物种有更为广泛的分布区有关。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和台湾地区也是1800年以来新物种发现较为集中分布的区域,这与区域内分布大量特有物种、狭域分布种有关。关注哺乳动物模式产地集中分布区域,并加快地模标本和高质量遗传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以及下一代生物分类学者的培养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模式产地 空间分布 基因组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土工参数数据库及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元参数分布预测模型研究
17
作者 潘秋景 孙广灿 +2 位作者 蔡永敏 苏栋 李凤伟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3-572,共10页
借鉴大数据思想,充分利用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实现岩土参数精细化表征和建模,是岩土工程数字孪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深圳市75个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立了深圳黏性土及风化残积土8个土工试验参数数据库SZ-SOIL/8/11369,分... 借鉴大数据思想,充分利用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实现岩土参数精细化表征和建模,是岩土工程数字孪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深圳市75个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立了深圳黏性土及风化残积土8个土工试验参数数据库SZ-SOIL/8/11369,分析了深圳黏性土及风化残积土土工试验参数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进一步利用该数据库,提出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简称GAN)的土工试验物理力学参数概率分布及预测模型,并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深圳某项目,针对单组土工试验样本利用物理参数成功预测了其力学参数,并利用少量样本正确预测了该工程场地的土工试验参数的分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对缺失参数样本进行合理预测,并实现了通过大范围地区勘察数据降低局部工程场地岩土参数不确定性的目的,可为深圳岩土与地下工程结构韧性设计和风险评价提供参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参数分布 数据库 预测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应力三维耦合建模及应力分布研究
18
作者 刘素贞 陈永博 +2 位作者 张闯 徐志成 金亮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7-1322,共16页
锂离子电池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扩散诱导应力和热应力,会导致电池内部发生多种形式的力学损伤,进而导致电池容量减少和寿命缩短,准确获取锂离子电池应力分布和演变情况对研究电池老化机制至关重要。因此亟须研究一种能够获取锂离子电池工... 锂离子电池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扩散诱导应力和热应力,会导致电池内部发生多种形式的力学损伤,进而导致电池容量减少和寿命缩短,准确获取锂离子电池应力分布和演变情况对研究电池老化机制至关重要。因此亟须研究一种能够获取锂离子电池工作过程中内部应力分布及演化的方法,以揭示应力对其寿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设计和优化的效率。该文首先研究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力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建立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应力三维耦合模型;其次搭建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实验平台并测试不同倍率下电池的表面温度和表面压力,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通过验证后的模型分析了电池在不同倍率恒流充电过程中内部应力分布及演化规律。该模型可以有效获取锂离子电池在运行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有助于电池失效机理研究,为电池的优化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三维耦合模型 扩散诱导应力 热应力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30天的出院患者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陶源 狄佳 +1 位作者 杨彧 曹玲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5年第1期53-58,62,共7页
目的:分析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30天出院患者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住院天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全部出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对其中7 294例住院≥30天患者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将单因... 目的:分析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30天出院患者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住院天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全部出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对其中7 294例住院≥30天患者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住院≥30天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多元回归显示,男性、年龄、疑难或危重、转科、院内感染、急诊入院、医嘱转院和下转是患者住院≥30天的共同危险因素,非医嘱离院、医保病人和完成临床路径是住院≥30天的共同保护因素。对于手术患者,非计划二次手术、医嘱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也是危险因素。对于非手术患者,抢救、其他医疗机构转入也是危险因素。结论:医疗机构应针对影响因素加强全流程管控、优化诊治流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多学科协作诊疗、强化临床路径管理,在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时间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界地区金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远景区预测
20
作者 刘汉粮 王学求 +6 位作者 聂兰仕 迟清华 王玮 SHOJIN Davaa ENKHTAIVAN Altanbagana 周建 杜禹德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256,共13页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和全球3大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是国内外地学研究和贵金属、三稀资源勘查的热点地区。文章依托中蒙边界1∶1000000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探讨了汇水域沉积物中...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和全球3大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是国内外地学研究和贵金属、三稀资源勘查的热点地区。文章依托中蒙边界1∶1000000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探讨了汇水域沉积物中金的地球化学参数和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中蒙边界地区汇水域沉积物金元素含量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为0.79×10^(-9)和1.34×10^(-9);华北陆块和阿尔泰构造带金含量最高,区域浓集系数分别为1.43和1.36,是金的富集优势区。以金含量累积频率85%(1.55×10^(-9))、92.5%(2.22×10^(-9))和97.5%(4.03×10^(-9))划分外、中和内带,共圈定28处地球化学远景区,为该区寻找金等贵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选区。研究填补了中蒙边界地区金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的空白,为两国边境地区金等贵金属矿床对比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分布 地球化学填图 中蒙边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